河北省保定市重点初中2025届生物高二上期末考试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河北省保定市重点初中2025届生物高二上期末考试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河北省保定市重点初中2025届生物高二上期末考试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河北省保定市重点初中2025届生物高二上期末考试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河北省保定市重点初中2025届生物高二上期末考试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北省保定市重点初中2025届生物高二上期末考试模拟试题请考生注意: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反射弧的基本结构不包括A.感受器 B.效应器 C.骨髓 D.神经中枢2.为探究植物在单侧光下弯向光源生长是因为向光侧的生长素向背光侧运输,导致背光侧生长素含量增加,促进生长作用增强,还是因为向光侧的生长素被分解。有人做了如图所示实验(将玉米幼苗尖端分别置于不含生长素的琼脂块上,并进行不同处理,一段时间后测定琼脂块中生长素的含量,并分别用a~f表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若c<d、e<f,说明向光侧的生长素被分解,而不是因为向光侧的生长素向背光侧运输B.若c+d=e+f=a,且e<f,说明生长素由向光侧移向了背光侧C.若c<d,且c>e,则说明在单侧光照射下,既有向光侧生长素向背光侧转移,又有向光侧的生长素被分解D.若背光侧生长素较向光侧多,则会使背光侧细胞伸长较向光侧快3.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正确的是()A.引入外来物种必定能增加物种数目,从而增加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B.生物多样性包括了地球上所有的动植物、基因及生态系统C.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的主要原因是生存环境的改变、掠夺式的开发利用等D.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易地保护,迁到合适的地点生存4.乙醇梭菌蛋白是以乙醇梭菌(芽孢杆菌科)为发酵菌种生产的一种新型菌体蛋白。中国农科院突破了其中的关键技术,以含一氧化碳的工业尾气等为原料,制造出了新型饲料蛋白资源,并大幅提高了反应速度(22秒合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乙醇梭菌合成蛋白质的场所在核糖体,它没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B.仅以一氧化碳为原料并不能合成蛋白质,因为还需要氮源等条件C.蛋白质的功能取决于氨基酸序列及其形成的空间结构与R基团无关D.该成果的应用对保障粮食安全,促进碳达峰、碳中和具有重要意义5.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调节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内环境稳态调节要通过神经—体液—免疫调节实现B.内环境稳态调节包括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C.内环境稳态调节包括pH的调节和血糖的调节D.内环境稳态调节只包括血糖调节、体温调节、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6.下列关于激素、抗体、酶和神经递质的叙述,正确的是()A.激素、抗体、酶的化学本质都是蛋白质B.激素和神经递质都可在细胞之间传递信息C.激素和抗体都具有特异性,都只能作用于特定的靶细胞D.激素、酶、神经递质均在细胞外发挥作用后被分解7.当细菌的外毒素再次侵入人体后,主要是体液免疫发挥作用,其免疫过程是A.效应B细胞→产生抗体→特异性抗体与外毒素结合B.B细胞→效应B细胞→释放免疫活性物质消灭外毒素C.记忆细胞→效应B细胞→释放免疫活性物质消灭外毒素D.记忆细胞→效应B细胞→产生特异性抗体与外毒素结合8.(10分)动物适应环境的生活方式多种多样,以下不是动物适应森林生活方式的是()A.肉食动物往往采用伏击的方式进行捕食B.大多数动物用穴居的方式来防御和逃避敌害C.鸟类把自己的巢筑在树杈上或树洞里D.有些动物采用隐蔽躲藏的方式来逃避敌害二、非选择题9.(10分)正常成年人心肌细胞不能增殖,下图所示为ARC基因在心肌细胞中特异性表达,抑制其细胞凋亡,以维持正常数量。细胞中某些基因转录形成的前体RNA在加工过程中会产生许多小RNA,如miR-223(链状),HRCR(环状)。HRCR可以吸附并清除miR-223如下图。当心肌细胞缺血、缺氧时,某些基因过度表达会产生过多的miR-223,导致心肌细胞凋亡,最终引起心肌细胞凋亡,最终引起心力衰竭。请回答:(1)过程①的原料是_____,催化该过程的酶是_____,过程②是在_____上进行的,该过程体现了遗传信息的传递方向是_____。(2)链状小RNA越短越容易被HRCR吸附,这是因为其碱基数目少,特异性_____(填“强”或“弱”),更容易与HRCR结合。与ARC基因相比,核酸杂交分子1中特有的碱基对是_____。(3)科研人员认为HRCR有望成为减缓心力衰竭的新药物,其依据是HRCR与miR-223碱基互补配对,_____(填“促进”或“抑制”)miR-223与ARC基因转录的mRNA杂交,从而导致_____,以抑制心肌细胞的凋亡。10.(14分)截至2021年11月29日,我国已完成24.99亿剂次的新冠疫苗免费接种。为加强免疫,我国还于2021年10月启动了“第三针”新冠疫苗接种工作。请回答下列问题:(1)用灭活的新冠病毒制成的疫苗相当于_______,接种后人体会产生一定的免疫反应,该反应过程中B细胞的活化主要依靠两个信号的刺激,这两个信号是_______。(2)接种第三剂次加强针,其目的是使人体产生_______。接种新冠疫苗后仍有可能感染新冠肺炎,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答出两点)。(3)疫苗中的某些成分(如稳定剂等)会对少数人造成刺激,引发人体过敏反应。过敏反应是指_______。11.(14分)某生物兴趣小组利用酵母菌开展相关探究实验。在500ml的已煮沸、冷却的质量分数为5%的葡萄糖溶液中接种一定量的酵母菌,在适宜的条件下培养,探究酵母菌种群大小的动态变化。请回答:(1)对培养液中酵母菌进行计数时,逐个统计非常困难,可以采用_____________法。(2)本实验没有另设对照实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实验_____________(“需要”或“不需要”)重复实验。(3)为了方便酵母菌计数,培养后期的培养液应先_________再计数。该实验中酵母菌数量估算值见下表:(该实验中使用的血细胞计数板规格为1mm×1mm×0.1mm,16中方格×25小方格)。时间(天)1234567酵母菌数量(万个/mL)32?762824819821820第2天观察计数时,发现计数室四个角上的4个中方格中共有48个酵母菌,其中被台盼蓝染液染成蓝色的有4个,计数时应选择_________(无色/蓝色)的酵母菌。则表中第2天酵母菌数量约为_________万个/mL。下图为该草原生态系统中鼠的种群数量变化的调查结果和年龄结构的变化图示,回答下列问题:(4)前10年中鼠的种群密度最小的年份是第__________年,第8年时若调查鼠群的年龄结构,调查结果和图乙中的__________相似,此后两年中种群数量将__________(增加、减少)。(5)现如今很多城市都在进行“抢人”大战,引进高素质的大学毕业生。从种群数量特征角度分析其目的是最终改变该城市人口的____________________,进而增加入口密度。12.如图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构成的食物网简图,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调查发现,该草原生长着紫花苜蓿、黑麦草、燕麦草等多种绿色植物,这些绿色植物_____(填“能”或“不能”)构成一个生物种群,判断理由是_____。(2)图中处于最高营养级的生物为_____,鹰和蛇的种间关系为_____。人们常用标志重捕法调查鼠的种群密度,原因是鼠_____;有人认为鼠以绿色植物为食,还在草原上打洞,会破坏草原,故应该将其彻底消灭,请从保持生态系统稳定性的角度分析,不可以彻底消灭鼠的原因是_____。(3)草原上的植物可以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草原上的长河落日、西风烈马与草原的翠绿草色相映成趣,吸引了很多人来游玩,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价值。(4)在草原放牧过程中,一定要适当控制兔、鼠、蝗虫的数量,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这么做的目的是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C【解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为反射弧。【详解】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A、B、D属于反射弧的基本结构,C不属于反射弧的基本结构。故选C。2、A【解析】燕麦胚芽鞘向光性的外因:单侧光的照射;内因:生长素的分布不均匀。燕麦胚芽鞘之所以表现出向光性,是由于在单侧光的照射下,生长素由向光一侧朝背光一侧运输,导致背光一侧生长素浓度高,生长快,从而发生弯向光源生长的现象。【详解】A、生长素不能透过云母片运输,因此若c<d,可知向光侧生长素含量少了,可以说明向光侧的生长素被分解了,若e<f,也可能是生长素发生横向运输导致的,故不能说明不是因为向光侧的生长素向背光侧运输,A错误;B、若c+d=e+f=a,则说明在单侧光照射下,向光侧生长素没有被分解,且e<f,则说明在单侧光照射下,生长素由向光侧移向了背光侧,B正确;C、若c<d,可知向光侧生长素含量少了,则说明在单侧光照射下,向光侧生长素被分解了,同时c>e,则说明丁组向光侧的生长素除了被光分解,还有部分由向光侧转移至背光侧,C正确;D、生长素能促进细胞的伸长生长,因此,若背光侧生长素较向光侧多,会使背光侧细胞生长较向光侧快,D正确。故选A。3、C【解析】生物多样性是指在一定时间和一定地区所有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物种及其遗传变异和生态系统的复杂性总称。它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详解】A、引入外来物种虽一开始能增加物种数目,但可能会影响本地物种,从而破坏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A错误;B、生物多样性包括了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它们的基因及全部生态系统,B错误;C、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的主要原因是生存环境的改变、掠夺式的开发利用等,C正确;D、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就地保护,D错误。故选C。4、C【解析】1、原核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没有核膜、核仁和染色质;没有复杂的细胞器(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只能进行二分裂生殖,属于无性生殖,不遵循孟德尔的遗传定律;含有细胞膜、细胞质,遗传物质是DNA。2、蛋白质分子结构多样性的原因:直接原因:(1)氨基酸分子的种类不同;(2)氨基酸分子的数量不同;(3)氨基酸分子的排列次序不同;(4)多肽链的空间结构不同。根本原因:DNA分子的多样性。【详解】A、乙醇梭菌属于细菌,是原核生物,没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但含有核糖体,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A正确;B、蛋白质的元素组成是C、H、O、N,仅以一氧化碳(元素为C、O)为原料并不能合成蛋白质,缺少N元素,因此还需要还需要氮源等条件,B正确;C、R基团的类型决定氨基酸的种类,蛋白质功能是由蛋白质结构决定的,蛋白质的结构取决于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以及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因此,蛋白质的功能与R基团有关,C错误;D、据题意可知,乙醇梭菌能以含一氧化碳的工业尾气等为原料,制造出了新型饲料蛋白资源,对保障粮食安全,促进碳达峰、碳中和具有重要意义,D正确。故选C。5、D【解析】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应掌握以下几点:(1)实质:体内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2)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4)层面:水、无机盐、血糖、体温等的平衡与调节;(5)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详解】A、内环境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稳态调节的主要机制,A正确;BC、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体内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故内环境稳态调节包括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pH的调节和血糖的调节等,BC正确;D、内环境稳态包含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和化学成分的稳态,故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包括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pH的调节、血糖的调节和体温调节等,D错误。故选D。【点睛】6、B【解析】酶和激素的区别和联系:区别酶激素来源所有活细胞植物:一定部位的活细胞产生;动物:由内分泌腺细胞产生本质有机物,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量酶属于RNA有机物,如蛋白质、多肽、氨基酸的衍生物等生理作用催化功能调节功能作用范围与特点在细胞内或分泌到细胞外催化特定的化学反应,具有功能的专一性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相应的靶器官,具有作用部位的特异性,但一种激素可以有多种功能作用条件受pH、温度等因素的影响与神经系统密切联系相同点微量,作用大,属于高效能物质,联系激素对新陈代谢具有调节作用,离不开酶的催化;激素可以激活酶的活性;酶和激素的合成与分泌在一定程度上相互影响。神经递质由突触后膜释放经过突触间隙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后,引起突触后膜的电位变化,进而实现了兴奋的传递,一般情况下,神经递质起作用后被灭活或移走。【详解】A、抗体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绝大多数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部分激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A错误;B、激素和神经递质作为信息分子,都可在细胞之间传递信息,B正确;C、激素和抗体都具有特异性,激素只能作用于特定的靶细胞,而抗体能与相应的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C错误;D、激素、神经递质均能对相应的作用细胞发挥作用并在发挥作用后被分解或被转移,而酶只要条件适宜即可发挥催化作用,起作用后也不被灭活,D错误。故选B。7、D【解析】细菌外毒素初次侵入机体时,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产生浆细胞,浆细胞产生的抗体与外毒素发生特异性结合,并将其清除。同时,少量的B细胞增殖分化成为记忆细胞,可保持对该“外毒素”的记忆。当相同的外毒素再次入侵时,记忆细胞便快速增殖、分化,形成更多的浆细胞,产生更多的特异性抗体与外毒素结合,产生更强烈的免疫反应,这就是二次免疫的过程。【详解】AC、浆细胞是由记忆细胞或B细胞增殖分化而形成的,且免疫活性物质不能直接消灭外毒素,要借助于吞噬细胞,AC错误;B、“当细菌外毒素再次侵入人体后”,机体将进行二次免疫,即记忆细胞会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浆细胞产生特异性抗体,抗体再与该细菌结合,B错误;D、当细胞外毒素再次侵入人体后,记忆细胞增殖分化成浆细胞,浆细胞产生特异性抗体并与外毒素结合,D正确。故选D。8、B【解析】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须耐旱才能生存。森林生态系统分布在湿润或较湿润的地区,其主要特点是动物种类繁多,群落的结构复杂,种群的密度和群落的结构能够长期处于稳定的状态。【详解】ACD、肉食动物往往采用伏击的方式进行捕食、鸟类把自己的巢筑在树杈上或树洞里、有些动物采用隐蔽躲藏的方式来逃避敌害,这些都是动物适应森林环境的生活方式,A、C、D不符合题意;B、森林里树木众多,土壤中树根遍布,不利于挖洞,又有高大树木遮挡或密集灌木丛遮挡便于隐蔽,不用挖洞,因此大多数动物用穴居的方式来防御和逃避敌害不是动物适应森林的生活方式,这是与草原环境相适应的生活方式,B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生态系统的类型,了解动物适应环境的生活方式,能根据题干要求做出准确的判断。二、非选择题9、(1)①.核糖核苷酸②.RNA聚合酶③.核糖体④.DNARNA蛋白质(2)①.弱②.A-U(或U—A)(3)①.抑制②.ARC基因的表达增加,产生更多凋亡抑制因子【解析】1、分析图可知,图中①表示由基因合成RNA的过程,所以①表示转录过程,②表示以mRNA为模板合成凋亡抑制因子(蛋白质)的过程,所以②表示翻译过程,合成的凋亡抑制因子会抑制细胞凋亡。2、RNA是在细胞核中,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的,这一过程称为转录,转录是以基因为单位。蛋白质的合成需要以mRNA为模板,tRNA转运氨基酸,在核糖体上合成蛋白质。【小问1详解】分析图可知,图中①表示由基因合成RNA的过程,所以①表示转录过程,该过程的原料是RNA的基本组成单位,即四种游离的核糖核苷酸,所需要的酶是RNA聚合酶;②表示以mRNA为模板合成凋亡抑制因子(蛋白质)的过程,所以②表示翻译过程,该过程是在核糖体上进行的,该过程体现遗传信息的传递方向是:DNARNA蛋白质。【小问2详解】由题意可知,链状小RNA越短越容易被HRCR吸附,说明链状小RNA越短碱基数目越少,那么特异性就越弱,更容易与HRCR结合。ARC基因的本质是DNA,特有的碱基是T,其碱基对含有A-T和G-C,核酸杂交分子1是mRNA与miR-223结合(都是RNA),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知,核酸杂交分子1中含有的碱基对为A-U和G-C,故核酸杂交分子1中特有的碱基对是是A-U或U—A。【小问3详解】由图可知,HRCR与miR-223碱基互补配对后,抑制了miR-223与ARC基因转录的mRNA杂交,从而促进更多的mRNA作为直接模板合成凋亡抑制因子,合成的凋亡抑制因子会抑制细胞凋亡。【点睛】本题结合图解,考查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要求考生识记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的过程、场所、条件及产物等基础知识,能正确分析题图,再结合图中信息准确答题。10、(1)①.抗原②.病原体与B细胞的直接接触、辅助性T细胞传递(2)①.记忆细胞和抗体②.抗体具有时效性;新冠病毒发生变异(3)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触相同的抗原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解析】1、体液免疫过程中,B细胞受到信号刺激后,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开始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小部分形成记忆B细胞,大部分分化为浆细胞,产生专门抗击新冠病毒的抗体,这些抗体与相应病毒结合形成沉淀等,进而被其他免疫细胞吞噬消化。一旦病毒进入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可以识别并裂解相应的靶细胞。2、过敏反应的原理:机体第一次接触过敏原时,机体会产生抗体,吸附在某些细胞的表面;当机体再次接触过敏原时,被抗体吸附的细胞会释放组织胺等物质,导致毛细血管扩张、血管通透增强、平滑肌收缩、腺体分泌增加等,进而引起过敏反应。【小问1详解】用灭活的新冠病毒制成的疫苗相当于抗原,进入机体后可刺激机体发生特异性免疫过程;体液免疫中B细胞的活化主要依靠两个信号的刺激,这两个信号是病原体与B细胞的直接接触和辅助性T细胞传递。【小问2详解】接种第三剂次加强针,相当于刺激机体的二次免疫过程,其目的是使人体产生更多的抗体和记忆细胞;接种新冠疫苗后仍有可能感染新冠肺炎,其原因可能是:抗体需要一段时间才能产生,抗体数量过少,抵抗该病的能力弱;抗体具有一定的时效性;新冠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容易发生变异等。【小问3详解】过敏反应是指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触相同的抗原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点睛】本题以新冠疫苗为背景,考查免疫调节的相关知识,解答问题的关键是结合题意,并能运用术语分析作答。11、(1)抽样检测(2)①.该实验在时间上形成前后对照②.需要(3)①.稀释②.无色③.176(4)①.10②.C③.减少(5)年龄结构##年龄组成【解析】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流程为:(1)酵母菌培养(液体培养基,无菌条件)→(2)振荡培养基(酵母菌均匀分布于培养基中),滴加培养液时,应先加盖玻片,再在盖玻片的边缘滴加培养液→(3)观察并计数→重复(2)、(3)步骤(每天计数酵母菌数量的时间要固定)→绘图分析。根据曲线图分析,0-4年λ=1,种群数量不变;4-10年λ<1,种群数量减少;10年后λ>1,种群数量增加。【小问1详解】调查酵母菌种群增长规律,逐个统计非常困难,可以采用抽样检测法。【小问2详解】由于该实验在时间上形成前后对照,所以本实验没有另设对照实验。为了避免实验偶然性带来的误差,所以该实验需要重复实验。【小问3详解】培养后期,酵母菌数目较多,所以应该先稀释再计数;由于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台盼蓝将死细胞染色,而不能对活细胞染色,所以计数选择无色的酵母菌;第2天观察计数时,发现计数室四个角上的4个中方格中共有48个酵母菌,其中被台盼蓝染液染成蓝色的有4个,所以活菌数目为48-4=44个,1个中方格为44÷4=11个,计数室一共11×16=176个,因此1mL有176÷0.1mm3×103=176×104个,记为176万个。【小问4详解】图甲曲线所示种群在4~10年中种群的λ小于1,种群数量一直在减少,故在第10年时种群数量达到最低点。第8年时种群数量在减少,故与图乙中的C衰退型相对应。8~10年间种群的λ小于1,种群数量仍然在减少。【小问5详解】进行“抢人”大战,引进高素质的大学毕业生,由于大学生都比较年前往,所以该措施是在最终改变年龄结构,提高出生率,进而增加入口密度。【点睛】本题综合考查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实验和种群特征和数量变化规律的知识,需要掌握血细胞计数法的计算公式,理解曲线中λ的含义进行作答。12、①.不能②.种群由同一时间生活在同一地点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构成,这些绿色植物不是同物种③.鹰④.捕食和竞争⑤.个体较大,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⑥.彻底消灭鼠会降低生物的多样性,营养结构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