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吉林省吉林市蛟河市朝鲜族中学校生物高二上期末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马和鼠体细胞具有相同数目的染色体,但性状差异很大,原因是()A.生活环境不同 B.DNA分子中碱基对排列顺序不同C.DNA分子中碱基配对方式不同 D.着丝点数目不同2.果树—草菇立体农业是利用果树下微弱的光照、较高的空气湿度和较低的风速等特殊环境条件,在果树下人工栽培草菇。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该生态系统中,树下的蚯蚓是消费者,草菇等真菌是分解者B.该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中,可能存在鼠→蛇→鹰这样一条食物链C.生产者都是自养型生物,自养型生物都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D.各种消费者的存在促进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并使其更加稳定3.下列关于生物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A.染色体上某个基因的缺失所引起的变异属于基因突变B.基因突变使DNA的序列发生变化后,性状就会发生改变C.某染色体片段移接到另一染色体上可能引起染色体结构变异D.基因型分别为AABB、aabb的个体杂交,后代基因型为AaBb的原因是发生了基因重组4.下列有关促胰液素发现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促胰液素是由小肠黏膜分泌的,作用于胰腺,促进胰腺分泌胰液B.沃泰默实验中的对照组排除盐酸直接作用于胰腺,并促进其分泌胰液的可能性C.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它通过消化液作用于胰腺,并促进胰液分泌D.斯他林和贝利斯勇于向权威观点挑战,大胆质疑与创新是成功的关键5.植物的生长发育是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的结果。为了探究赤霉素和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科研人员将大小、生理状况等相同的豌豆幼茎切段若干,随机分为两部分,进行了两组实验,实验设计及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推断错误的是()组别处理方式(对应组别使用激素的量相同,浓度适宜)实验后茎的长度(cm)实验一:先用蒸馏水浸泡1h1未使用激素4.02赤霉素18.03生长素6.04赤霉素+生长素19.0实验二:先用蒸馏水浸泡9h5未使用激素3.86赤霉素7.07生长素4.58赤霉素+生长素13.5A.赤霉素和生长素对茎的生长具有协同作用B.蒸馏水浸泡可能会降低茎内源激素的含量C.两组实验中单独用生长素处理比单独用赤霉素处理的促进效果均较弱D.与实验一相比,实验二中第6组比第7组茎长度减少更多,主要与内源性赤霉素含量下降更少,生长素含量下降较多有关6.下列有关人体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有()项①血浆中溶菌酶的杀菌作用属于人体的第一道防线②抗原都是外来异物③人体分泌的乳汁中含有某些抗体④吞噬细胞可参与特异性免疫⑤过敏反应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⑥HIV主要攻击人体的T细胞,引起自身免疫病⑦对移植器官的排斥是通过细胞免疫进行的A.2 B.3 C.4 D.5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9分)河豚毒素存在于河豚鱼的卵巢、肝脏等多种器官中,是一种Na+通道阻滞剂,会影响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递。某科研人员将蛙离体坐骨神经置于任氏液(任氏液与蛙组织液成分相近)中,以此为实验对象,探究河豚毒素对其动作电位的影响。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若任氏液中K+浓度升高,则坐骨神经静息电位的绝对值将______________。(填“升高”或“降低”)。某人因食用未完全清除毒腺的河豚引发中毒,其症状可能是_______(填“肌肉痉挛”或“肌无力”)。(2)微电极刺激神经纤维,形成动作电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结合题中信息,推测河豚毒素具有很强的局部麻醉作用的机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据研究发现,3,4-二氨基吡啶(3,4-DAP)能增强神经递质的释放,有人提出3,4-DAP能作为河豚毒素的解毒剂,请分析其机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为研究河豚毒素是否会影响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请利用蛙的坐骨神经—腓肠肌(神经—肌肉接头处相当于突触)进行实验,写出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8.(10分)杜洛克猪毛色受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毛色有红毛、棕毛和白毛三种,对应的基因组成如下表。请回答下列问题:毛色红毛棕毛白毛基因组成A_B_A_bb、aaB_aabb(1)棕毛猪的基因型有_______种。(2)已知两头纯合的棕毛猪杂交得到的F1均表现为红毛,F1雌雄交配产生F2。①该杂交实验的亲本基因型为__________。②F1测交,后代表现型及对应比例为_________。③F2中纯合个体相互交配,能产生棕毛子代的基因型组合有_______种(不考虑正反交)。④F2的棕毛个体中纯合体的比例为_________。F2中棕毛个体相互交配,子代白毛个体的比例为_________。9.(10分)下图表示普通的绿色植物(A)与景天科植物(B)光合作用暗反应阶段的对比,Rubisco(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酶)是光合作用暗反应过程中催化CO2固定的酶。已知景天科植物大多分布于非洲干旱地区。请回答下列问题:(1)植物的光合作用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其中光反应的场所是___________,光合作用的总反应式:____________。(2)图中A、B的暗反应均需要在Rubisco的催化下将CO2固定并最终转化为光合产物,反应过程中需要光反应提供___________,此过程中发生的能量转化是___________转化为光合产物中稳定的化学能。(3)从适应性的角度分析景天科植物夜晚开启气孔,白天关闭气孔的原因:_____________。10.(10分)下图是某种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1)乙图表示细胞有丝分裂_________期的示意图;图中有_______条染色体,_____条染色单体,_________个DNA分子。(2)图_________所示细胞中,每个着丝点一分为二,染色体数目加倍。若要观察该植物染色体形态、数目,应选择图__________。(3)若要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以上有丝分裂图像,需要制作临时装片,其制作流程为____________、漂洗、___________、制片。(4)请将上图所示细胞按先后顺序排列:_______________。11.(15分)阅读下列几则资料,回答相关问题。资料一:高原鼠兔是小型植食性动物,为青藏高原的特有种和关键种。它们成群结队大肆啃食牧草,不仅给当地畜牧业造成损失,而且对高山草原生态环境造成破坏,曾被视为草场退化的“元凶”。高原鼠兔的洞穴是用来躲避严寒的气候和逃避肉食动物的,也可以成为许多小型鸟类和蜥蜴赖以生存的巢穴。资料二:高原鼠兔占藏狐总食物来源的95%,藏狐能有效控制高原鼠兔的数量。因人类弃养的缘故,大量藏獒流落高原,其体型庞大、性格凶猛、食性广,经常咬死藏狐。资料三:为减少鼠兔对高原植被造成的破坏,当地人曾在青藏高原的广大区域投放或喷洒有毒物质。(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_________。(2)若调查青藏高原某区域藏狐的种群密度,研究者在1公顷的范围内,第一次捕获并标记60只;第二次捕获50只,其中有标记的有15只,则藏狐种群密度约为_________只/公顷。藏狐的警惕性非常强,被捕捉过一次后再次被捕到的概率明显降低,那么这样估算出来的种群密度比实际值_________(填“偏小”“偏大”或“不变”)。(3)住在鼠兔洞穴中的小鸟发现附近有鹰、雕等猛禽时,就会立刻扑扇翅膀并高声鸣叫,以此为鼠兔示警。小鸟传递的信息类型属于_________,体现了信息传递的作用是_________,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4)资料三提到的控制有害动物的方法属于_________,其缺点是污染环境,因此最好采用_________的方法来控制高原鼠兔的数量。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B【解析】马和鼠都属于真核生物,遗传物质都是DNA,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为染色体。【详解】A、马和鼠性状差异很大的原因是DNA分子中遗传信息不同,不是生活环境不同,A错误;B、马和鼠性状差异很大的原因是DNA分子中碱基对的排列顺序不同,携带的遗传信息不同,进而由DNA控制合成的蛋白质不同造成的,B正确;C、马和鼠的DNA分子中碱基的配对方式相同,都是A与T配对,G与C配对,C错误;D、着丝点的数目与染色体的数目相同,由题意可知,马和鼠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相同,因此着丝点的数目也相同,D错误。故选B。2、D【解析】立体农业方法是一种以生物生存、生长特性和生态学为科学依据而充分利用时间、空间和资源的多维农业经营方法。它具有四大特点:①多层次性,实行农牧渔相结合,充分利用生物间互惠共生关系,发挥群体优势;②充分利用阳光、水、气、热等自然资源,投入少,产出高;③保护环境,消除污染;④有利于生产、经济、社会、生态四种效益同步增长。【详解】A、树下的蚯蚓和草菇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A错误;B、食物链起始端必须是生产者,B错误;C、生产者都是自养型生物。自养型生物有光能自养和化能自养,如硝化细菌虽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但可以通过化能合成作用合成有机物,C错误;D、消费者具有促进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并维持生态平衡的作用,D正确。故选D。3、C【解析】可遗传的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1)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这会导致基因结构的改变,进而产生新基因。(2)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非等位基因重新组合,包括两种类型:①自由组合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随着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也自由组合。②交叉互换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四分体),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的交叉互换而发生重组。此外,某些细菌(如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在人为作用(基因工程)下也能产生基因重组。(3)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变异(重复、缺失、易位、倒位)和染色体数目变异。【详解】A、染色体上某个基因的缺失所引起的变异属于染色体变异,基因突变是指基因内部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者替换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A错误;B、基因突变使DNA的序列发生变化后,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等原因,性状可能不会发生改变,B错误;C、某染色体片段移接到另一染色体上可能引起染色体结构变异,属于易位现象,C正确;D、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非等位基因重新组合,基因型分别为AABB、aabb的个体杂交,后代基因型为AaBb的原因是因为亲代分别产生了AB配子和ab配子,没有体现非等位基因重新组合,没有体现基因重组,D错误。故选C。4、C【解析】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是由小肠粘膜产生的,进入血液,由血液传送到胰腺,使胰腺分泌胰液。在发现过程中,沃泰默实验分为三组,两组为对照组,一组对照是排除盐酸对胰腺作用的影响,另一组是想验证胰液分泌是由神经作用的结果,所以将神经切除。斯他林和贝丽斯能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具有大胆质疑、探索和创新的精神。【详解】A、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是由小肠粘膜产生的,进入血液,由血液传送到胰腺,使胰腺分泌胰液,A正确;B、沃泰默实验中的对照组排除盐酸直接作用于胰腺促进其分泌胰液的可能性,即通过对照组排除盐酸自身的作用,B正确;C、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是由小肠粘膜产生的,它通过体液传送作用于胰腺,并促进胰液分泌,C错误;D、斯他林和贝丽斯能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具有大胆质疑、探索和创新的精神,D正确。故选C。5、D【解析】据题意可知,本实验目的是探究赤霉素和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自变量为蒸馏水浸泡的时间和施用激素的种类,因变量为试验后茎的长度,据表中数据可知,赤霉素比生长素促进茎的伸长更长,且两者具有协同作用。【详解】A、据表中数据,赤霉素+生长素处理比单独处理促进作用更强,因此两者对茎的生长具有协同作用,A正确;B、据表可知,相同处理,与浸泡1h相比,蒸馏水浸泡9h,茎的长度变短,因此蒸馏水浸泡可能会降低茎内源激素的含量,B正确;C、两组实验中单独用生长素处理比单独用赤霉素处理的促进效果均较弱,说明促进茎的生长方面,赤霉素作用效果更显著,C正确;D、与实验一相比,实验二中第6组比第7组茎长度减少更多,主要与内源性赤霉素含量下降更多,生长素含量下降较少有关,D错误。故选D。6、C【解析】血浆中溶菌酶的杀菌作用属于人体的第二道防线,故①错误;能够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的物质叫做抗原。抗原具有大分子、一般异物性和特异性的性质,但抗原不一定是异物,也可能是机体衰老的细胞或癌细胞等,②错误;抗体分布于血清、组织液和外分泌液中,则人体分泌的乳汁中含有某些抗体,③正确;吞噬细胞在特异性免疫中能吞噬处理抗原并呈递给T细胞,吞噬抗原-抗体的结合物,④正确;过敏反应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不引起组织严重损伤,⑤正确;HIV主要攻击人体的T细胞,引起人的免疫缺陷病,⑥错误;对移植器官的排斥是通过效应T细胞攻击,即细胞免疫进行,⑦正确。因此,C项正确,A、B、D项错误。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1)①.降低②.肌无力(2)①.神经纤维受刺激,膜上Na+通道打开,Na+大量内流,导致膜内外电位发生变化②.河豚毒素阻滞神经纤维膜上Na+通道的开放,抑制Na+的内流)(3)3,4-DAP可促进神经递质释放,更多的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使Na+内流增多,从而缓解河豚毒素的作用(4)取两组相同的蛙的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编号为甲组和乙组,甲组用适量的河豚毒素处理神经—肌肉接头处,乙组用等量的任氏液处理,然后对两组坐骨神经进行相同且适宜的刺激,观察肌肉是否收缩【解析】1、静息时,K+外流,膜外电位高于膜内,表现为外正内负;兴奋时,Na+通道开放,Na+内流,膜内电位高于膜外,表现为外负内正;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2、兴奋在突触处的传导过程:轴突末端兴奋,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到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引起突触后膜对离子的透性发生改变,突触后膜电位发生变化,突触后神经元兴奋或抑制。【小问1详解】静息电位是K+外流造成的,若任氏液中K+浓度升高,则膜内与膜外的电位差减小,静息电位的绝对值降低。根据题意可知,河豚毒素“是一种Na+通道阻滞剂,会影响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递”,故食用未完全清除毒腺的河豚引发中毒,肌肉无法兴奋,造成肌无力。【小问2详解】微电极刺激神经纤维,膜上Na+通道打开,Na+大量内流,导致膜内外电位发生变化,形成动作电位。根据题干信息河豚毒素“是一种Na+通道阻滞剂,会影响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递”,推测河豚毒素具有很强的局部麻醉作用的机制是:河豚毒素阻滞神经纤维膜上Na+通道的开放,抑制Na+的内流)。【小问3详解】河豚毒素的作用是阻滞神经纤维上的Na+通道的开放,而3,4-二氨基吡啶(3,4-DAP)能增强神经递质的释放,更多的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使Na+内流增多,从而缓解河豚毒素的作用。【小问4详解】分析实验目的,自变量是是否有河豚毒素,因变量是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否受影响,可以以肌肉是否收缩做观察指标。实验思路如下:取两组相同的蛙的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编号为甲组和乙组,甲组用适量的河豚毒素处理神经—肌肉接头处,乙组用等量的任氏液处理,然后对两组坐骨神经进行相同且适宜的刺激,观察肌肉是否收缩。【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到和突触处的传递,意在考查学生的分析题干获取信息的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8、(1).4(2).AAbb和aaBB(3).红毛∶棕毛∶白毛=1∶2∶1(4).4(5).1/3(6).1/9【解析】本题考查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和应用以及9∶3∶3∶1变型的应用。由题意:猪毛色受独立遗传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可知猪毛色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AaBb个体相互交配,后代A_B_∶A_bb∶aaB_∶aabb=9∶3∶3∶1。据此答题。【详解】(1)由表格知:棕毛猪的基因组成为A_bb、aaB_,因此棕毛猪的基因型有:AAbb、Aabb、aaBB、aaBb4种。(2)①由两头纯合棕毛猪杂交,F1均为红毛猪,红毛猪的基因组成为A_B_,可推知两头纯合棕毛猪的基因型为AAbb和aaBB,F1红毛猪的基因型为AaBb。②F1测交,即AaBb与aabb杂交,后代基因型及比例为AaBb∶Aabb∶aaBb∶aabb=1∶1∶1∶1,根据表格可知后代表现型及对应比例为:红毛∶棕毛∶白毛=1∶2∶1。③F1红毛猪的基因型为AaBb,F1雌雄个体随机交配产生F2,F2的基因型有:A_B_、A_bb、aaB_、aabb,其中纯合子有:AABB、AAbb、aaBB、aabb,能产生棕色猪(A_bb、aaB_)的基因型组合有: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共4种。④F2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_B_∶A_bb∶aaB_∶aabb=9∶3∶3∶1,棕毛猪A_bb、aaB_所占比例为6/16,其中纯合子为AAbb、aaBB,所占比例为2/16,故F2的棕毛个体中纯合体所占的比例为2/6,即1/3。F2的棕毛个体中各基因型及比例为1/6AAbb、2/6Aabb、1/6aaBB、2/6aaBb。棕毛个体相互交配,能产生白毛个体(aabb)的杂交组合及概率为:2/6Aabb×2/6Aabb+2/6aaBb×2/6aaBb+2/6Aabb×2/6aaBb×2=1/3×1/3×1/4+1/3×1/3×1/4+1/3×1/3×1/2×1/2×2=1/9。【点睛】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是指两对或两对以上的染色体上的控制生物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9、(1)①叶绿体类囊体薄膜(或叶绿体基粒)②.CO2+H2O(CH2O)+O2(2)①.[H]、ATP②.活跃的化学能(3)景天科植物大多分布于非洲干旱地区,夜晚开启气孔吸收并储存CO2以满足光合作用的需求,白天关闭气孔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必须从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两个方面作答)【解析】光合作用过程分为光反应阶段和暗反应阶段,光反应阶段是水光解形成氧气和还原氢的过程,该过程中光能转变成活跃的化学能储存在ATP中;暗反应阶段包括二氧化碳的固定和三碳化合物的还原,二氧化碳固定是二氧化碳与1分子五碳化合物结合形成2分子三碳化合物的过程,三碳化合物还原是三碳化合物在光反应产生的还原氢和ATP的作用下形成有机物和五碳化合物的过程。【小问1详解】植物的光合作用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其中光反应的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暗反应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光合作用的总反应式。【小问2详解】图中A、B的暗反应均需要在Rubisco的催化下将CO2固定并最终转化为光合产物,反应过程中需要光反应提供还原氢和ATP,ATP作为直接能源物质,将其中储存的活跃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储存的稳定的化学能。【小问3详解】景天科植物大多分布于非洲干旱地区,夜晚开启气孔吸收并储存CO2以满足光合作用的需求,白天关闭气孔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这是长期被干旱环境选择的结果,因而形成了适应环境的特性。【点睛】熟知光合作用中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正确分析图示的信息是解答本题的关键,适应性的形成也是本题的考查点。10、(1).前(2).4(3).8(4).8(5).丁(6).甲(7).解离(8).染色(9).丙、乙、甲、丁【解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甲图中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乙图中染色体散乱分布在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前期;丙图中以染色质丝的形式存在,处于有丝分裂间期;丁图着丝点分裂,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处于有丝分裂后期。【详解】(1)结合分析可知,乙图中染色体散乱分布在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前期;乙图中着丝点有4个,故含有4条染色体,此时每条染色体有2条姐妹染色单体,故共有8条姐妹染色单体;8个核DNA分子。(2)丁细胞中着丝点一分为二,染色体数目加倍;由于中期时染色体形态稳定,数目清晰,数观察染色体的最佳时期,故若要观察该植物染色体形态、数目,应选择该时期,对应图中的甲。(3)观察有丝分裂的实验中,制片的流程为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UV-Vis)
- 大学生入职职业规划
- 大班活动教案保护大自然
- 医疗单位安全培训
- 儿童骨折的护理查房
- 三位数乘两位数能力测试模拟题大全附答案
- 《吉林大学采购管理》课件
- 大气压强实践活动
- 《入侵检测技术培训》课件
- 微课人力资源部门所承担的主要职责及发展趋势财经管理人力
- 外科手术中肝脏切除技术讲解
- 机动车驾驶培训汽车安全驾驶课件
- 《人员烫伤应急预案》课件
- 驾校年度安全生产目标方案
- 2024年插花花艺师理论知识考试题库(含答案)
- 软硬件集成方案
- 自身免疫性脑炎护理
- 2024年基因编辑技术的伦理问题
- 材料力学课程导学与考研指导
- 腮腺及面神经解剖
- 统编本道德与法治小学四年级上册第五、第六单元集体备课(各一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