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山东省淄博市第十中学语文高三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5届山东省淄博市第十中学语文高三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5届山东省淄博市第十中学语文高三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5届山东省淄博市第十中学语文高三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5届山东省淄博市第十中学语文高三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山东省淄博市第十中学语文高三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题。赡养上帝(节选)刘慈欣两万艘外星飞船又布满了地球的天空,在以后的两个月中,有大量的太空舱沿着垂向各大陆的太空电梯上上下下,接走在地球上生活了一年多的二十亿上帝。那些太空舱都是银色的球体,远远看去,像是一串串挂在蛛丝导轨上的晶莹露珠。西岑村的上帝走的这天,全村的人都去送,所有的人对上帝都亲亲热热,让人想起一年前上帝来的那天,好像上帝前面受到的那些嫌弃和虐待与他们毫无关系似的。村口停着两辆大客车,就是一年前送上帝来的那两辆,这一百来个上帝要被送到最近的太空电梯下垂点搭乘太空舱。秋生一家都去送本家的上帝,一路上大家默默无语,快到村口时,上帝停下了,拄着拐杖对一家人鞠躬:“就送到这儿吧,谢谢你们这一年的收留和照顾,真的谢谢,不管飞到宇宙的哪个角落,我都会记住这个家的。”他说着把那块球形的大手表摘下来,放到兵兵手里,“送给你啦。”“那……你以后怎么同其他上帝联系呢?”兵兵问。“都在飞船上,用不着这东西了。”上帝笑着说。“上帝爷子啊,”秋生爹一脸伤感地说,“你们那些船可都是破船了,住不了多久了,你们坐着它们能去哪儿呢?”上帝抚着胡子平静地说:“飞到哪儿算哪儿吧,太空无边无际,哪儿还不埋人呢?”玉莲突然哭出声儿来:“上帝爷子啊,我这人……也太不厚道了,把过日子攒起来的怨气全撒到您身上,真像秋生说的,一点良心都没了……”她把一个竹篮子递到上帝手中,“我一早煮了些鸡蛋,您拿着路上吃吧。”上帝接过了篮子:“谢谢!”他说着,拿出一个鸡蛋剥开皮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白胡子上沾了星星点点的蛋黄,同时口齿不清地说着,“其实,我们到地球来,并不只是为了活下去,都是活了两三千岁的人了,死有什么可在意的?我们只是想和你们在一起,我们喜欢和珍惜你们对生活的热情、你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这些都是上帝文明早已失去的,我们从你们身上看到了上帝文明的童年。但真没想到给你们带来了这么多的麻烦,实在对不起了。”“你留下来吧爷爷,我不会再不懂事了!”兵兵流着眼泪说。上帝缓缓摇摇头:“我们走,并不是因为你们待我们怎么样,能收留我们,已经很满足了。但有一件事让我们没法待下去,那就是:上帝在你们的眼中已经变成了一群老可怜虫,你们可怜我们了,你们竟然可怜我们了。”上帝扔下手中的蛋壳,抬起白发苍苍的头仰望长空,仿佛透过那湛蓝的大气层看到了灿烂的星海:“上帝文明怎么会让人可怜呢?你们根本不知道这是一个怎样伟大的文明,不知道她在宇宙中创造了多少壮丽的史诗、多少雄伟的奇迹……现在文明是老了,但不是我们的错,无论怎样努力避免,一个文明总是要老的,谁都有老的时候,你们也一样。我们真的不需要你们可怜。”“与你们相比,人类真算不得什么。”秋生敬畏地说。“也不能这么说,地球文明还是个幼儿。我们盼着你们快快长大,盼望地球文明能够继承它的创造者的光荣。”上帝把拐杖扔下,两手一高一低放在秋生和兵兵肩上,“说到这里,我最后有些话要嘱咐你们。”“我们不一定听得懂,但您说吧。”秋生郑重地点点头说。“首先,一定要飞出去!”上帝对着长空伸开双臂,他身上宽大的白袍随着秋风飘舞,像一面风帆。“飞?飞到哪儿?”秋生爹迷惑地问。“先飞向太阳系的其他行星,再飞向其他的恒星,不要问为什么,只是尽最大的力量向外飞,飞得越远越好!这样要花很多钱死很多人,但一定要飞出去,任何文明,待在它诞生的世界不动就等于自杀!到宇宙中去寻找新的世界新的家,把你们的后代像春雨般洒遍银河系!”“我们记往了。”秋生点点头,虽然他和自己的父亲、儿子、媳妇一样,都不能真正理解上帝的话。“哦,秋生啊,”上帝想起了什么,又站住了,“走的时候没经你同意就拿了你几本书,”他打开小包袱让秋生看,“你上中学时的数理化课本。”“啊,拿走好了,可您要这个干什么?”上帝系起包袱说:“学习呗,从解一元二次方程学起,以后太空中的漫漫长夜里,总得找些打发时间的办法。谁知道呢,也许有那么一天,我真的能试着修好我们那艘飞船的反物质发动机,让它重新进入光速呢!”“对了,那样你们又能跨越时间了,就可以找个星球再创造一个文明给你们养老了!”秋生兴奋地说。上帝连连摇头:“不不不,我们对养老已经不感兴趣了,该死去的就让它死去吧。”一个星期后,最后一艘外星飞船从地球的视野中消失。上帝走了。西岑村恢复了以前的安静,夜里,秋生一家坐在小院中看着满天的星星,已是深秋,田野里的虫鸣已经消失了,微风吹动着脚下的落叶,感觉有些寒意了。“我明白了。”秋生爹说,在这灿烂的星空下,他愚拙了一辈子的脑袋终于开了一次窍,他仰望着群星,头顶着它们过了一辈子,他发现自己今天才真切地看到它们的样子,一种从未有过的感觉充满了他的血液,使他觉得自己仿佛与什么更大的东西接触了一下,虽远未能融为一体,这感觉还是令他震惊不已,他对着星海长叹一声,说:“人啊,该考虑养老的事了。”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运用荒诞离奇的想象虚构出一个独立于现实世界之外的世界,讲述了20亿个来自其他星球的“上帝”与地球人类共同生活发生的故事。B.送别上帝的时候,玉莲哭了,送给上帝一篮煮熟的鸡蛋并且向他诚挚道歉,表明她对之前自己嫌弃和刻薄上帝的过分行为颇为后悔。C.上帝告诉秋生“首先,一定要飞出去!”,意为一种文明要发展,就不能故步自封,应该不断探索未知,将自己的基因和文明撒播宇宙。D.文章讲述被技术惯坏的文明在暮年时遭受到的苦难,意在警醒人类:科技不会带给人类幸福,反而会增强人类的惰性,加速文明的衰亡。2.作家刘慈欣认为科幻文学需要保持“科学性与文学性的平衡”,请从“科学性”与“文学性”的角度简析本文的基本特征。3.结合小说内容,请从人性、人类命运、宇宙文明发展三个角度探究作品的主题意蕴。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0这个后起的整数是否属于自然数?这在现代数学界仍有争议。从西汉中晚期至东汉早期的简牍中可以看到,至少在那个时代,中国人的算术中还不存在“整数零”这个数学概念。众所周知,相较于其他整数,“零”出现得相当晚,现代数学的整数符号0是印度人在公元5世纪发明的,传入中国就更晚了。中国先秦的古籍中,找不到任何表示这个整数的字眼,0根本没有出现过,“零”也只有“零落”一类的意思,尚未表示数字。学者研究指出,古代中国人是有类似“零”的概念的。比如中国哲学很早就有了“无”的观念,和“有”相对。再比如古人利用算筹进行计算时,会以空位表示该位“没有值”。但是,这些大多都是“空集”“空位”之类的观念,而非严格意义的“整数零”的概念。20世纪70年代,甘肃居延肩水金关遗址出土了万余枚汉代简牍,其中一枚记录了如下一些数字:“负七、负五、负三、负一、得二、得四、得六、得八。”与之类似的西北地区出土的汉代简牍还有几枚,这些木简应该是用于考核相关人员的工作绩效的。用现代数学常识来看,这种数数方法显得十分别扭。但对于汉代人而言,这样计数再平常不过了。他们眼中整数的序列,就像现代人乘坐电梯一样从一楼往下一层,不是零楼,而是负一楼。抽象地说,在他们看来,整数不是现代定义中数轴上的点,而是数轴上的线段。通俗地讲,他们的整数计算就是“囫囵数字,论个儿数”(其实严格地讲,当时也还没有现代数学意义上的“正负”概念)。这种数学观念,极大地影响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风俗传统,直至今日仍有痕迹可循。从数轴的角度理解中国式的计时方法,所谓“两天”,只需要起点终点分别为第一天、第二天这两条线段的任意点,而不必积累满两个整天的长度。中国传统的服丧制度正是如此,按规定嫡子为父服丧须满三年,这里的三年是指二十五个月,而非三十六个月——因为无论怎么算,二十五个月都能经过三个“年线段”。既然正整数的概念均为缺少左端点的线段,且没有零的概念,自然计数的起始点就是一而非零了——计算岁数的方式正是如此,出生就算一岁,中国人的传统是没有零岁的,所以除夕出生的婴儿,大年初一就已经两岁了。这种计“虚岁”的古老方法,很多现代中国人很难理解,其实正是早期中国整数观念的孑遗。尽管整数的概念是数轴上的线段而非点,但值得一提的是,古代中国人仍在很早的时候就发明了分数。出土的先秦秦汉数学文献中频频见到发达的分数计算。古代中国发达的分数计算与相对落后的整数观念并存了至少几百年,迟迟不产生“零”,尽管很难想象,却偏偏就是事实。数学界对0是否属于自然数的争论,当然都是从数学理论的角度出发的,不过,如果改从历史的角度看问题,根据汉代出土简牍所见的情况,“零”的确既不能说是“自然产生的数”,也不能说是“数起来很自然的数”,确实一点也不“自然”。(摘编自《汉简无“零”》,中国社会科学网)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0在中国古代数学概念中并不存在,这个符号是一千多年前从印度传入中国的。B.中国古代与“有”相对的“无”,其实就相当于现代数学意义上整数零的概念。C.汉代人计数时有正数与负数,但二者中间缺少零,这就导致计算结果不够严谨。D.0是否属于自然数的争论是一个数学理论问题,直到现在依然没有明确的结论。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段先提出0作为整数是否属于自然数的疑问,然后引出了文章的观点。B.第四段列举汉代木简上的数字,用事实论证当时不存在整数零这一概念的客观性。C.文章介绍中国计虚岁的传统是为了论证缺少整数零造成了现代人理解上的误区。D.文章涉及数学、考古、民俗等三大领域,集科普性、文化性、趣味性于一体。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先秦古籍中没有整数0,“零”只有零落之意,表明古代中国数学的落后。B.正整数的概念缺少左端点且没有零的现象,导致自然计数起点为一而非零。C.中国古代发达的分数计算和相对落后的整数观念体现我国古代数学发展不均衡。D.从历史考证看,0不符合自然数的特点,运用中又别扭,因此说是自然数不妥当。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在现有的认知中,科学与艺术相去甚远。科学属于理工科,艺术属于人文学科;科学家往往被想象为一丝不苟、衣着整洁,艺术家则是不修边幅的形象;科学研究是集体协作、分工明确,艺术创作是内心独白;科研成果通常表现为公式、符号,高深莫测,艺术作品则非常亲和,大家都懂。概括来说,科学和艺术最大的不同是:科学求真,艺术求美。但是,一些科学家并不认同科学和艺术的分歧。物理学家李政道认为:“科学和艺术的共同基础都是创造力,追求的目标都是真理的普遍性,所以科学、艺术之间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不同。”英国物理学家狄拉克表示:“让一个方程具有美感,比使它去符合实验更重要。”数学家外尔甚至说:“我一辈子就是想把真和美结合在一起,如果实在结合不了,我就选择美。科学理论的成就在于美学价值,缺陷的地方恰恰就是艺术上不足的地方。”顶级科学家高调宣传“美高于真”,这是个很有意思的话题。其实,science(科学)这个词来自拉丁文scientia(科学),表达的是希腊文episteme(知识)的意思。而艺术、技术等词统统来自希腊文techne(艺术)一词。古希腊人认为,艺术、技术是比科学“低等”的存在。为什么?因为在他们看来,自然高于人工,越是没用的东西越高级,越是自由的事物越是无功利。科学研究自然的奥秘,崇尚科学就是遵循自然;而艺术、技术的产生,本质上都是造出了自然界本来没有的东西,是违背自然的。科学重要而艺术不重要,是因为艺术有实用价值,有功利目的,在“自然”的层面比较低级。科学和艺术的分化并不是古以有之,启蒙运动的时期,科学、艺术才正式成为两个门类,至今不过二三百年。近代以来,科学处于下行的过程,从高高在上的地位慢慢跌落到工匠层面,由纯粹科学变成技术科、技艺科,由求真的科学变成求力的科学。与此同时艺术不断上升,从低级的实用之学慢慢演变为具有纯粹审美性质的自由之艺,这个时候它才获得高雅的境界,具有陶冶心灵的力量。但无论如何,“自由”是它们共同的源头。因此,一旦涉及自由,科学和艺术就认出了彼此,顶级的科学家和顶级的艺术家就产生了“美就是真”的认同感。现在时常有人说,“生活很枯燥,学一点艺术。”如果把艺术看作“放松、消遣”的手段,那是在贬低艺术,科学也是一样。只有进入自由境界中,科学才能呈现为艺术,人们才能真正领悟什么是科学精神。(摘编自吴国盛《科学与艺术》)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科学与艺术的区分是显著的,但是也有许多顶级的科学家、艺术家强调科学与艺术之间的相似性。B.物理学家李政道认为,科学与艺术有许多相同之处,创造普遍的真理,是艺术和科学的共同特征。C.希腊人曾尊科学贬艺术,今人则尊艺术贬科学,因为艺术演变为了纯粹审美,而科学多追求实用。D.作者认为,科学与艺术从近代社会以来开始分化,但他们都有共同的起源,头脱胎于希腊母体。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首段从多个层面论述科学与艺术的不同,作者认为求真与求美四科学与艺术的最大区别。B.文章引用三位科学家的话进行道理论证,把科学与艺术相联系,强调科学发现中的审美因素。C.文章论证思路清晰,用每段首句概括引出下文,围绕科学与艺术的异质性与关联性进行论述。D.文章追根溯源,帮助读者了解科学与艺术的关系;剖古析今,阐明自由是艺术和科学的共同源头。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数学家外尔一辈子就想把真和美结合,结合不了,他就选择美,可见他认为艺术比科学更重要。B.古希腊人认为,科学研究自然的奥秘,艺术创造自然没有的东西,科学高于艺术,所以自然高于人工。C.一旦科学与艺术都涉及到它们共同的源头自由时,科学家和艺术家们就会认同“美就是真”。D.“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将科学与技术相提并论为生产力,体现出近代科学对实用价值的追求。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李氏山房藏书记(宋)苏轼象犀、珠玉,怪珍之物,有悦于人之耳目,而不适于用;金石草木丝麻,五谷六材,有适于用,而用之则弊,取之则竭。悦于人之耳目而适于用,用之而不弊,取之而不竭,贤、不肖之所得各因其才,仁智之所见各随其分,才分不同而求无不获者,惟书乎!自孔子圣人,其学必始于观书。当是时,惟周之柱下史老聃为多书。韩宣子适鲁,然后见《易象》与《鲁春秋》。季札聘于上国,然后得闻诗之《风》《雅》《颂》。而楚独有左史倚相,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士之生于是时,得见《六经》者盖无几,其学可谓难矣!而皆习于礼乐,深于道德,非后世君子所及。自秦汉以来,作者益众,纸与字画日趋于简便,而书益多,士莫不有,然学者益以苟简,何哉?余犹及见老儒先生,自言其少时,欲求《史记》《汉书》而不可得;幸而得之,皆手自书,日夜诵读,惟恐不及。近岁市人转相摹刻诸子百家之书,日传万纸。学者之于书,多且易致如此,其文词学术,当倍蓰于昔人;而后生科举之士,皆束书不观,游谈无根,此又何也?余友李公择,少时读书于庐山五老峰下白石庵之僧舍。公择既去,而山中之人思之,指其所居为“李氏山房”,藏书凡九千余卷。公择既已涉其流探其源采剥其华实而咀嚼其膏味以为己有发于文词见于行事以闻名于当世矣。而书固自如也,未尝少损。将以遗来者,供其无穷之求,而各足其才分之所当得。是以不藏于家,而藏于其故所居之僧舍,此仁者之心也。余既衰且病,无所用于世,惟得数年之闲,尽读其所未见之书,而庐山固所愿游而不得者。盖将老焉,尽发公择之藏,拾其余弃以自补,庶有益乎?而公择求余文以为记,乃为一言,使来者知昔之君子见书之难,而今之学者有书而不读为可惜也。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而用之则弊弊:通“敝”,破损B.而皆习于礼乐习:反复操练C.然学者益以苟简简:怠慢D.皆束书不观束:系,捆绑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悦于人之耳目,而不适于用则知明而行无过矣B.当倍蓰于昔人而君幸于赵王C.此又何也与嬴而不助五国也D.而山中之人思之填然鼓之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虽是为好友李公择书房题记,但是文章却从书的宝贵写起,全文主要采用了议论与叙述相结合的写法,在议论中运用了对比、衬托等手法。B.作者列举了孔子、老子、韩宣子、季札、倚相等人,说明那个时代求书很难,学习条件很差,但是那时候的读书人却学习得很好。C.第二段苏轼用老儒先生自言欲求《史记》《汉书》而不可得,亲手抄录、日夜苦读的事,与现在读书人作对比,重点批评现在科举之士功利性太强,不爱读书。D.苏轼颂扬了李公择藏书于僧庐以供后来人阅读的善举和无私的品质,同时趁写记的机会,规劝今之学者要爱惜书本,改变有书不读的毛病。既与前面论述相呼应,又体现了作记劝学的目的。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公择既已涉其流探其源采剥其华实而咀嚼其膏味以为己有发于文词见于行事以闻名于当世矣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将以遗来者,供其无穷之求,而各足其才分之所当得。(2)盖将老焉,尽发公择之藏,拾其余弃以自补,庶有益乎?5.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渡江云①周邦彦晴岚②低楚甸,暖回雁翼,阵势起平沙。骤惊春在眼,借问何时,委曲③到山家。涂香晕色,盛粉饰、争作妍华。千万丝、陌头杨柳,渐渐可藏鸦。堪嗟。清江东注,画舸西流,指长安日下④。愁宴阑、风翻旗尾⑤,潮溅乌纱。今宵正对初弦月,傍水驿、深舣蒹葭。沉恨处,时时自剔灯花。[注]①宋哲宗执政,新党因政治局势的改变而被重新启用,周邦彦被召回汴京,途径荆州时作了此词。②晴岚:晴日山中的雾气。③委曲:曲折延伸。④指长安日下:是指向北宋王朝的都城──汴京。⑤旗尾:象征着党派和官禄。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是A.“晴岚”三句选取了晴日山中薄雾铺满大地、雁阵起飞的景象,形象地传达出春回大地的信息。B.“骤惊春在眼”句承前而来,写词人看到大雁北飞骤然意识到春天已经来到,“借问”两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C.“千万”两句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千丝万缕的杨柳已吐新绿是实写,柳条渐抽渐长可藏遮栖鸦是虚写。D.词的上片写春回大地的景色,下片写进京途中的所见所感,上下两片采用以乐景衬哀情的手法表情达意。2.本词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6.(1)饭疏食,饮水,______________,乐亦在其中矣。(《<论语>七则》)(2)气蒸云梦泽,______________。(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3)_________________,清辉玉臂寒。(杜甫《月夜》)(4)分野中峰变,_________________。(王维《终南山》)(5)___________,非利足也,而致千里。(荀子《劝学》)(6)捐躯赴国难,_________________。(曹植《白马篇》)(7)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_________________。(周敦颐《爱莲说》)(8)醉里吴音相媚好,___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清平乐·村居》)7.“平凡的世界苦难多,追梦何惧山水长”,遭受矿难毁容后的孙少平再次回到了煤矿,请你以“中午时分,他回到了久别的大牙湾煤矿”开头,续写一段文字,描述此时的情形。不超过150字。8.《主持人大赛》是中央电视台精心打造的一项重大赛事,假如你是参赛选手,请从以下三个任务中选择一个完成。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手法,150字以内。(1)假如你是《朗读者》的主持人,本期嘉宾是中国女排总教练一—郎平,她将以“青春”为主题进行朗读,请你为郎平的出场写一段主持稿。(2)元宵佳节,作为央视元宵喜乐会的主持人在节目现场你将与海外华侨直播连线,请写一段主持稿,引出海外分会场的直播。(3)作为《最美中国人》的主持人,该节目的其中一位获奖者一一钟南山将上台领奖。请你为这位84岁高龄仍义无反顾赶往武汉防疫第一线的“最美逆行者”写一段颁奖词。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英国诗人约翰·多恩说:“没有人是一座孤岛,每个人都是广袤大陆的一部分。”总书记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强调,公共卫生安全是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需要各国携手应对。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据此写一篇文章。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明显;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参考答案1、1.D2.①科学性。小说内容交织着科学事实和预见、想象,激发人们对宇宙、科技等的思考,开拓读者的创造性思维。如文中的上帝经由外星飞船往来太空和地球,由反物质发动机推动的飞船可以进入光速飞行等超现实的存在。②文学性。小说在场景宏大震撼、想象奇幻之外,还注重在人物设置和情感描写等方面的细致刻画,体现出较强的文学思维。如上帝与秋生一家离别之时和秋生在灿烂星空下的思索,都极具文学思维的细腻和真实。③人文性。小说将奇丽的科幻与优美文学相融合,将科学想象寄予文学思维,产生无穷的魅力,吸引读者思索人类与宇宙的关系,关注人类社会未来的命运,蕴藉深沉。3.①对人性唯利是图的批判和对善良的呼唤。地球人类对待上帝态度前后的变化,揭示出了人性的缺点和鄙陋,希望人类唤醒人性深处的良知。。②对人类命运发展的深沉忧虑和深切关怀。作者通过上帝之口指出了若干年后人类可能面临的问题,为人类的发展敲响了警钟。③对不同文明之间的共存与竞争的思考。人类文明的发展是多种文明共存和竞争的结果。作者点明了文明衰亡甚至宇宙终结的必然性,引发了读者对于人类文明走向和宇宙存亡的忧思。【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形象(包括人物形象、物象和景物特点)分析,思想情感赏析,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立足考查“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D项,“科技不会带给人类幸福,反而会增强人类的惰性,加速文明的衰亡”错误,文中可以看出,科技的发展给人类带来了便捷的生活,解决了许多难题,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故选D。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的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要找准文中依据,再结合具体语句及语言所体现的特征进行分析。“简析本文的基本特征”,题干明确要求考查文本基本特征,切入角度是“科学性”与“文学性”两个方面,对于科幻小说,“科学性”方面要分析到小说中的“科学元素”,“文学性”方面则要分析到文本中的“文学思维”,有时,也可以从人文性角度加以补充。(1)从科学性角度:“有大量的太空舱沿着垂向各大陆的太空电梯上上下下,接走在地球上生活了一年多的二十亿上帝”“上帝要被送到最近的太空电梯下垂点搭乘太空舱”“修好我们那艘飞船的反物质发动机,让它重新进入光速”等文句充满着科学性的想象,同时刺激着读者的创造性思维,上帝经由外星飞船往来太空和地球,由飞船进入光速飞行等等这些超出现实的存在,实际上也是作者对已经存在的科学事实的想象性刻画与预测,读者思考。(2)从科学性角度:文学角度重在小说中的文学性思维的体现,《赡养上帝》这篇科幻小说场景宏大,充满了奇特想象,其文学性也体现对小说人物的刻画与环境和人物情感的细致描写,如“秋生一家都去送本家的上帝,一路上大家默默无语,快到村口时,上帝停下了,拄着拐杖对一家人鞠躬”“上帝扔下手中的蛋壳,抬起白发苍苍的头仰望长空,仿佛透过那湛蓝的大气层看到了灿烂的星海”都体现出较强的文学性,极具真实感、细腻感。(3)从人文性角度:小说用富于人文性的语言建构起小说的框架并在看似天马行空的荒诞叙事中呈现出作者对人类社会未来的命运的忧虑,小说的科幻性与文学性相融合,在科学的想象中寄予文字以深厚的文学思维,意味无穷,发人深省。3.本题考查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的能力。本题重点考查从不同角度探究作品的主题意蕴,此类题通常要求从时代背景、人物形象、环境氛围、细节描写、语言表达等方面切入研究,解题时先整体阅读,宏观感受,把握作品思想内容,然后抓关键性语句进行分析,本题的题干明确要求从“人性、人类命运、宇宙文明发展”三个角度来探究作品的主题意蕴,所以以此展开分析。(1)从人性角度:文中“西岑村的上帝走的这天,全村的人都去送,所有的人对上帝都亲亲热热,让人想起一年前上帝来的那天,好像上帝前面受到的那些嫌弃和虐待与他们毫无关系似的”通过地球人对待上帝态度前后的变化反映了人类的虚伪和鄙陋,从小说的语言即能看到人类的缺点,作者表达了对人性中唯利是图的批判,同时也表达了对良知与善良的呼唤。(2)从人类命运角度:小说中讲到了上帝文明,“你们根本不知道这是一个怎样伟大的文明,不知道她在宇宙中创造了多少壮丽的史诗、多少雄伟的奇迹……现在文明是老了,但不是我们的错,无论怎样努力避免,一个文明总是要老的”,上帝文明在衰落,地球也将会如此,“谁都有老的时候,你们也一样”“人啊,该考虑养老的事了”都透露出人类在未来将会面对的问题,作者借上帝之口来提醒人类,表达了对人类命运和人类文明发展的深深地关切与忧虑。(3)从宇宙文明发展:在文明层面上,作者表达了对不同文明之间的思考,小说中“我们喜欢和珍惜你们对生活的热情、你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这些都是上帝文明早已失去的,我们从你们身上看到了上帝文明的童年”“找个星球再创造一个文明”“最后一艘外星飞船从地球的视野中消失”说明人类文明的发展是多种文明共存和竞争的结果;“一定要飞出去,任何文明,待在它诞生的世界不动就等于自杀!”“到宇宙中去寻找新的世界新的家”说明了文明衰亡的必然性,这些语句无一不表达了作者对人类文明的深深忧虑,同时引发读者的思考。在回答问题时,包括探究题,一定要从文本出发,不可抛开文本随意生发、自我发挥。【点睛】对于探究主题意蕴题,注意以下几点:(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以及内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要求从时代背景、人物形象、环境氛围、细节描写、语言表达等方面切入研究(要求从思想内容和艺术表现的各个方面探究作品的深刻思想)。(2)探讨作品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或探讨作品中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要求从作者经历、所处时代、创作动机及作品影响进行分析。或者从人物形象、时代背景、环境氛围、细节描写、语言表达等方面入手,探究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3)探讨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要求立足自我,感悟和体验文本,独立思考,发表看法,回答问题一定要从文本出发。2、1.D2.C3.A【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分析的能力。做好这类题,考生除了要审清题目要求,明确所问,还要具备筛选并提取、整合信息的能力,筛选信息时一定要全面迅速,提取对照时一定要敏感、细致、准确。A项,“0在中国古代数学概念中并不存在”以偏概全,原文“至少在那个时代”,即西汉中晚期至东汉早期以及先秦时期。B项,“就相当于现代数学意义上整数零的概念”错,原文是“而非严格意义的‘整数零’的概念”。C项,“计算结果不够严谨”于文无据,原文并无是否严谨的评价。故选D。2.本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同时关注选项叙述与文章内容表达的细微差别。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C项,“误区”说法有误,原文只是说“很多现代中国人很难理解”。故选C。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要做好此类型,平时应该积累易错类型及常见问题,比如判断绝对,时态有误,杂糅、遗漏、多余信息,偷换概念等等。A项,“表明古代中国数学的落后”以偏概全,文章只是说“相对落后的整数观念”,不是整个古代数学的落后。故选A。【点睛】论述类文本阅读考核的重点基本是文中的重点概念、信息的筛选与整合、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归纳内容要点和概括中心意思等。考核概念命题点主要集中在概念的内涵、外延上;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的运用的准确性的考核;论点、论据和论证重点在判断论点,分析论点和论据的关系,辨析论证方法和梳理文章的结构思路;归纳内容要点和概括中心意思集中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基本的设错类型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无中生有、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答非所问、张冠李戴、论点论据不配、论证方法错误、结构分析错误等。3、1.C2.B3.D【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内容的筛选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对比辨析,判断正误。本题要求选出“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C项,“今人则尊艺术贬科学”错误,原文只是说“近代以来科学下行,艺术上升”,不能表明“今人则尊艺术贬科学”。故选C。2.本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同时关注选项叙述与文章内容表达的细微差别。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B项,“文章引用三位科学家的话进行道理论证……强调科学发现中的审美因素”错误,从文中来看,文中李政道强调的是“科学和艺术的共同点”。故选B。3.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分析归纳内容要点,并把握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A项,“属虚假外尔一辈子就想把真和美结合,结合不了,他就选择美,可见他认为艺术比科学更重要”错误,原文中“真”不等于仅指“科学”,“美”也不一定专指“艺术”;外尔认为“科学理论的成就在于美学价值,有缺陷的地方恰恰就是艺术上不足的地方”也看不出“艺术比科学更重要”。B项,“……所以……”错误,选项因果倒置,第三段说的是“因为在他们看来,自然高于人工,越是没用的东西越高级,越是自由的事物越是无功利。科学研究自然的奥秘,崇尚科学就是遵循自然;而艺术、技术的产生,本质上都是造出了自然界本来没有的东西……”。C项,“一旦科学与艺术都涉及到它们共同的源头自由时,科学家和艺术家们就会认同……”错误,选项扩大范围,文中说的是“顶级的科学家和顶级的艺术家”。故选D。【点睛】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只是单纯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因此,比对分句间的逻辑关系是比对的重点内容。比对关系分两步: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包括句子),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重点抓关联词),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但以因果关系居多。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尤其看因果关系,是否有强加、倒置不当。比对依据和结论,看推断是否成立。推断题选项的表述,有的是完整的推断形式,原因结果或条件结论同时出现;有的只是一个判断句。对完整推断形式的表述,一看所述原因或条件文中是否有依据,二看所述结果(结论)文中是否有依据,三看原因或条件与结果或结论之间是否有合理的逻辑关系。对只是一个判断句的表述,一看文中是否提供了现成的结论,二看结论(既然是推断想象,“这个结论”文中往往没有提供)是否符合客观事实与逻辑事理。4、1.B2.C3.C4.公择既已涉其流/探其源/采剥其华实/而咀嚼其膏味/以为己有/发于文词/见于行事/以闻名于当世矣5.(1)他将它赠送给后来之人,供他们无穷无尽地索求,而满足不同才分的人各自相应的需求。(2)恐怕我将终老在那里了。我将全部打开公择的藏书,拾取他丢弃的书来充实自己,或许有益吧?【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意义的把握。考生应把选项中的句子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推测意思和用法的正误。B项,“而皆习于礼乐”的意思是然而他们都熟习礼制和音乐。其中“习”,作动词,译为“熟习”。故选B。2.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考生应把选项中的句子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推测意思和用法的正误。A项,“而”,转折连词,然而;递进连词,而且。B项,“于”,介词,比;介词,表被动,被。C项,“也”,表示判断或解释的语气,可译为“呢、啊”。D项,“之”,代词,他;助词,没有实在意义的衬字。故选C。3.本题考查文言文的分析综合能力。属于信息筛选。解答本题,要求考生认真审题,题干要求“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做题时要回归语境,对选项中的内容进行分析,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译错等。C项,无中生有,错在“重点批评现在科举之士功利性太强”。重点是落在批评当时后生科举之士“束书不观,游谈无根”,不爱读书的坏习气上,强调了认真读书的必要性。故选C。4.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通读全文,首先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等。因为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注意主语常省略。其次找动词,动词通常作谓语。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此外,文言虚词和特殊句式对文言文句读有很大的辅助作用。断句题还可以抓住一定要断开的地方。首先疏通句意为:李公择涉猎其流,探索其源以后,吸取它们的精华,咀嚼它们的韵味,而转化为自己的学养,表述在文章上,落实在行动上,而在当代出名了。句中,“涉”“探”“采剥”“咀嚼”的宾语分别是“其流”“其华实”“其华实”,所以,应在这些宾语后停顿。“发于文词见于行事”的意思是表述在文章上,落实在行动上。句式对称,中间以及这两句的前后应停顿。5.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能力。此类题目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注意特殊句式和虚词,把握语境推断。第一句关键点:“遗”,赠送;“来者”,后来之人;“求”,索求;“足”,满足;“所当得”,相应的需求;。第二句关键点:“盖”,恐怕;“焉”,在那里;“尽发”,全部打开;“余弃”,丢弃的书;“自补”,充实自己;“庶……乎”,或许……吧。【点睛】解答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要点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还有细节方面容易出题,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特别是细节处,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参考译文:象牙、犀角、珍珠、宝玉等奇异珍贵之物,能让人看了感到愉悦,然而不适于实用。金、石、草、木、丝、麻、五谷、六材,能适于实用,但用过就败坏,索取就穷尽。能让人看了感到愉悦,而又适于实用;用它而不坏,取它而不尽;贤和不贤的收获,各凭他们的才华;仁者和智者的见解,各随他们的天分;尽管才华天分各不相同,然而只要求取就没有人无收获的,只有书啊!孔子这样的圣人,他的学习一定从读书开始。在这个时候,只有周朝的柱下史老聃掌管很多书。韩宣子到鲁国,然后见到《易象》和《鲁春秋》。季札被中原诸侯国邀请,然后才能听到《诗经》的风、雅、颂。而楚国只有左史倚相,能读到《三坟》《五典》《八索》《九丘》。读书人生在这个时代,能见到《六经》的大概没有多少,他们的学习可说是很困难的。然他们对礼乐都很熟悉,道德修养都很深厚,不是后代的君子所能赶上的。从秦汉以来,写文章的人更多,造纸方法和文字笔画一天比一天趋向简便,而书也更多,世人没有谁不拥有,然而学习的人愈加地马虎不认真,什么道理呢?我还赶上看见老儒先辈,自称他们年轻时,要想求取《史记》《汉书》而不能得到,侥幸得到了,都亲手抄写,日夜诵读,惟恐来不及读。近年书商辗转翻刻,诸子百家的书,一天要流传一万张纸,书对学习的人来说,多而且容易获取到这样的地步,他们的文章学术,理应超过前人好多倍,然而年轻的科举士子,都把书捆起来不读,谈吐没有根底,这又是什么道理呢?我的朋友李公择,年轻时在庐山五老峰下白石庵的僧房中读书。公择离开后,山中人怀念他,把他住过的僧房命名为“李氏山房”,藏书共九千多卷。公择涉猎其流,探索其源以后,吸取它们的精华,咀嚼它们的韵味,而转化为自己的学养,表述在文章上,落实在行动上,而在当代出名了。然而书还是和先前一样,未曾稍有损坏。他将它赠送给后来之人,供他们无穷无尽地索求,而满足不同才分的人各自相应的需求。因此不把书藏在家中,而藏在先前所居的僧房。这是仁者的心思啊!我既衰弱又生病,没有什么可被世人利用,希望能有数年的空闲,全部读完那些未曾见过的书。而庐山本来想去游览但不能成行,(如能成行)恐怕我将终老在那里了。我将全部打开公择的藏书,拾取他丢弃的书来充实自己,或许有益吧?公择要求我写篇文章以作藏书记,于是替他写了几句,让后来主人知道从前君子读书的困难,而现在求学的人有书却不读是可惜的。5、1.D2.①对春色由衷的喜爱之情。词的上片写春回人间的万千气象之景,表达了作者对春色的喜爱。②对仕途的担忧之情。“愁宴阑、风翻旗尾,潮溅乌纱”的“愁”,隐含着作者对仕途的担忧,要到京城了,本来是高兴的事情,但是因新旧党之争问题,词人也不知道此次进京情况会是如何。③孤独寂寞之情。尾句“沉恨处,时时自剔灯花”写出了离愁在心不能成寐的情状,表现了词人水程夜泊的孤独寂寞。【解析】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原诗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这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D项“以乐景衬哀情”错,下片描写的不是乐景,而是悲凉之景。故选D。2.试题分析:本题考核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要多角度思考,可从时间角度梳理,要看作者在不同时段的情感;可从描述对象角度梳理,不仅要看描述主体(诗人或抒情主人公)的情感,也要看描述客体(人、事、物、景)蕴含的情感。本词的上片描写沿江舟行所见两岸山村春色,通过“晴岚、暖回、涂香晕色,盛粉饰、争作妍华、陌头杨柳”等景物,写春回人间的万千气象,表达了作者对春色的喜爱。下片描写江边饯别及逆水行舟的情景。“堪嗟,清江东注,画舸西流,指长安日下”实际蕴含对蒙召赴京一事的矛盾恐惧之心。“愁宴阑、风翻旗尾,潮溅乌纱”中,作者马上就写出了他的矛盾恐惧的症结之所在,原来他所愁惧的仍是政争翻覆之无常。至于此词结尾之处的“今宵正对初弦月,傍水驿、深舣蒹葭。沈恨处,时时自剔灯花”数句,才是此词中真正全用写实之笔之处,表现出水程夜泊孤独寂寞中满怀心事的情景。【点睛】解答诗歌情感的答题方法如下:①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②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③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④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⑤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⑥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同时还要注意诗文前面的小序和诗文后面的注解。6、曲肱而枕之波撼岳阳城香雾云鬟湿阴晴众壑殊假舆马者视死忽如归濯清涟而不妖白发谁家翁媪【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本题属于后者。对于语境型默写,考生应先分析语境,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回顾诗句。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肱”“撼”“鬟”“壑”“舆”“濯”“媪”。【点睛】名篇名句默写常常分为两类:识记式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其中识记式默写考查字形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主要考查在语境中的具体运用,具有一定难度,理解和记忆同时考查。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另外,较长的句子不能掉字。7、中午时分,他回到了久别的大牙湾煤矿。他在矿部前下了车,抬头望了望高耸的选煤楼、雄传的矸石山和黑油油的煤堆,眼里忍不住涌满了泪水。温暖的季风吹过了绿黄相间的山野;蓝天上,是太阳永恒的微笑。他依稀听见一支用口哨吹出的充满活力的歌在耳边回响。这是赞美青春和生命的歌。他上了二级平台,沿着铁路线急速地向东走去。他远远地看见,头上包着红纱巾的惠英,胸前飘着红领巾的明明,以及脖项里响着铜铃铛的小狗,正向他飞奔而来……【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微写作的能力,也是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解答微写作,关键在于如下几点:一是注意审题,有几问,有无修辞、句式、字数、表达方式等方面的要求;二是注意语言要简洁,观点要明确,注意直接入题,不必铺陈;三是力求结构完整,运用如下的结构方式,如前后照应式、篇末点题式、总分总式等;四是注意表达方式的运用,受文体的限制,一篇文章总以某种表达方式为主,同时兼用其他表达方式;五是注意时空的局限性,不能任意发挥和联想;六是主题要观点成熟健康,即不偏激不牢骚,符合主流思想意识;七是写作要有创新意识,体现个性特点。就本题来说,主要侧重对学生叙事能力的考查。从题干的要求来看,要求考生以“中午时分,他回到了久别的大牙湾煤矿”开头,续写一段文字,描述遭受矿难毁容后的孙少平再次回到了煤矿的情形。考生应该思考此时孙少平的心境如何,他的表现如何,他眼中的景象如何,等等,在描写景象的时候要注意与人物心情的一致性。拟写的时候要注意运用各种描写方式,如对人物的动作、神态、心理可以重点描摹,如对环境可以抓住典型景物进行描摹。8、(1)我们把时针拨回洛杉矶奥运会女排摘金的场景:“胜利了!胜利了!是梦吗?这是梦吗?我只感觉我们场上六个队员是那么默契,那只球那么听话,任我们随心所欲,站在球场的中国队告诉人们,她们无所畏惧。”在美好的青春年华,一群姑娘们在她们教练的带领下为了自己的梦想而拼搏,这就是本期嘉宾中国女排总教练--郎平。欢迎郎指导围绕“青春”与我们交流。(2)欢迎大家收看《元宵喜乐会》,相信大家都还沉浸在过年团圆的喜庆里,赏花灯,吃汤圆,看晚会,其乐融融。但有一个特殊的人群,像蒲公英一样散落在世界各地,无缘与亲人团聚。他们就是生活在海外的华侨们。今天我们就在这档节目中,为他们实现和家人团圆的梦想。接下来,我们把画面交给世界各地的海外华侨,听听他们的心声。(3)他两鬓斑白,满脸皱纹,但依然不忘被病痛折磨的人们。在抗击“非典”和新型冠状病毒期间,他挺身而出,勇敢地逆行,奔赴疫情灾区,带领医护人员,与病毒做抗争,与死神争分夺秒,毫不客气地在他的镰刀下抢走一个个生命。他就是钟南山院士,他是为中国请命之人,是载入中国史册之人,他所做的一切值得我们肃然起敬!【解析】【分析】【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微写作的能力。写好微写作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考虑:①为什么要写作,即写作目的;②写给谁或写给谁看,即写作对象;③用什么形式来承载表达的内容;④语言表达。根据写作目的、写作对象所需要的得体的语言。微写作的语言要求准确、简明、合理、得体。做这类试题要指导学生学会分析题干要求,能揣摩理解出题者意图,当然考试时这类题型以主观题为主,在备考时还应多练习、多积累。(1)此题要求写一份主持稿,要有互动性内容,引出郎平。有针对性介绍郎平的事迹,点明朗读主题“青春”,语言要连贯得体,表达准确,注意至少运用两种修辞。(2)本题要求写一段主持稿,首先要求语体色彩要口语化,主持元宵晚会要有喜庆色彩,有“元宵节”元素。另外,“引出海外分会场的直播”可见,要求有互动性内容,引出连线方。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手法,推荐排比、对偶、比喻等手法,语言表达连贯准确,注意字数限制。(3)完成此题要掌握颁奖词的写作特点,广泛阅读积累。掌握钟南山的生平事迹,要扣住钟南山的身份,根据作品内容揭示钟南山最突出的价值,语言上使用短句整句,注重音节协调,有文采,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手法,整体表达连贯准确、自然流畅。9、范文疫情面前没有孤岛总书记23日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强调,公共卫生安全是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需要各国携手应对。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新冠肺炎疫情在中国发生后,日本各界第一时间向中方伸出援手。在日方防控疫情需要时,中方紧急向其捐赠一批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中日围绕抗击疫情的互动,是国际社会携手应对共同挑战的一个缩影。疫情无国界,人间有真情。从柬埔寨首相专程访问北京表示声援,到韩国新任总领事“逆行”赴任武汉;从盖茨基金会同中方有关机构开展抗疫合作,到长期受援国赤道几内亚也为中国捐款……这些慷慨解囊、雪中送炭的行动,传递着风雨同舟的患难真情,鼓舞着中国人民的抗疫斗争。中华民族历史上经历过很多磨难,但从来没有被压垮过,而是愈挫愈勇,不断在磨难中成长、从磨难中奋起。疫情是暂时的,情谊是长久的。经此一疫,经受了风雨考验的友谊,无疑将焕发更加夺目的光彩。在国际社会合力抗疫之际,个别人借题发挥,污蔑中方抗疫努力,抹黑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政治制度,甚至不惜煽动种族主义。这类言行不仅是不道德、不光彩的,也是危险的。来自美、英、加拿大、瑞士、智利、意大利等国的16位国际卫生法学家在《柳叶刀》发文指出,基于恐惧、误传、种族主义和仇外心理的应对措施,不会将人们从类似新冠肺炎的突发事件中拯救出来。“没有人是一座孤岛,每个人都是广袤大陆的一部分。”英国诗人约翰·多恩早在十七世纪就如是说。而全球化时代,人类更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命运共同体。当前,各国都应倾听世界卫生组织的告诫,“为任何可能发生的情况做好准备”,决不能有事不关己的侥幸心态。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战胜关乎各国人民安危的疫病,团结合作是最有力的武器。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中方既对本国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负责,也为世界公共卫生事业作贡献,体现负责任大国担当。面对疫情发展,只有各国都担负起道义和责任,才能在全球范围夺取抗疫斗争的最终胜利。【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材料作文写作能力。材料作文一方面要求学生整体感知材料,从材料中提炼出主旨;另一方面要求学生根据主旨,自选角度进行写作,切不可偏题。提炼观点的原则有两个,一是要做到准确,并力求新颖,离材料中心最近的是最佳观点;二是力争所选观点要有话可说、有例可证、有理可议。材料中“谁都不是一座岛屿,自成一体,每个人都是那广袤大陆的一部分”,这首诗节选自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