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卓尼县柳林中学2025届生物高二上期末预测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甘肃省卓尼县柳林中学2025届生物高二上期末预测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甘肃省卓尼县柳林中学2025届生物高二上期末预测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甘肃省卓尼县柳林中学2025届生物高二上期末预测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甘肃省卓尼县柳林中学2025届生物高二上期末预测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甘肃省卓尼县柳林中学2025届生物高二上期末预测试题考生请注意: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根据图中人体器官模型,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如果器官为肝脏,则饭后血糖浓度A处高于B处B.如果器官为肝脏,则饥饿时血糖浓度A处低于B处C.如果器官为肾脏,则尿素的浓度A处高于B处D.如果器官为胰脏,则饭后胰岛素浓度A处高于B处2.人工湿地治污是将污水、污泥有控制地投放到人工建造的湿地中,主要利用土壤、人工介质、微生物的作用对污水、污泥进行处理的一种技术。下列相关叙述不合理的是()A.应合理搭配植物以提高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B.该湿地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C.湿地中微生物的主要作用是作为分解者以加快物质循环D.太阳能是该湿地生态系统中唯一的能量来源3.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是暖温带保存最完整、最年轻的湿地之一,这里是鱼的家乡、鸟的天堂。各种鱼为东方白鹳和丹顶鹤提供了丰富的食物,但鸭羽虱可固着在东方白鹳的羽毛间,数量多时引起东方白鹳羽毛脱落、焦躁不安、食欲减退、易染疾病。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A.自然保护区内的各种生物构成群落B.自然保护区内的生物群落具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C.东方白鹳和丹顶鹤、东方白鹤和鸭羽虱间的种间关系分别为捕食、寄生D.自然保护区内群落的外貌和结构会随季节变化而发生有规律的变化4.人在进行一定强度的体力劳动后,手掌或脚掌上可能会磨出水疱。水疱中的液体主要是组织液,一段时间后水疱可自行消失。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水疱主要是由血浆中的水大量渗出到组织液形成的B.水疱中的液体可以渗入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C.水疱的成分中蛋白质的含量比血浆高D.水疱的形成和消失,说明内环境中物质是不断更新的5.在人的精子形成过程中,次级精母细胞处于后期,细胞中可能有()A.22对常染色体+XY B.22对同源染色体C.44条常染色体+XY D.44条常染色体+XX6.为了研究藤本植物对鸟类数量的影响,在某森林中选择两个区域进行了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清除藤本植物对对照组的鸟类数量无影响B.森林群落垂直结构中藤本植物对群落影响最大C.实验组食虫鸟数量减少的原因可能是缺少栖息地D.清除藤本植物可以降低该森林的发生虫灾的风险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9分)在神经调节过程中,兴奋会在神经纤维上传导和神经元之间传递。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兴奋从神经元的细胞体传导至突触前膜,会引起Na+外流B.突触前神经元兴奋可引起突触前膜释放乙酰胆碱C.乙酰胆碱是一种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中经扩散到达突触后膜D.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电位变化8.(10分)图甲表示人类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病因,图乙是一个家族该病的遗传系谱图(控制基因为B与b),请据图回答:(1)图甲中①②表示的遗传信息流动过程分别是: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2)从乙图中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遗传系谱图中可以推断出Ⅱ6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Ⅱ6和Ⅱ7婚配后生一患病女孩的概率是________,要保证Ⅱ9婚配后子代不患此病,从理论上说其配偶的基因型必须为___________。9.(10分)人手指意外触到蜡烛火焰,引起屈肘反射,其反射弧示意图如下。(1)图中神经元a产生的兴奋在传入神经上以________的形式进行传导。当神经冲动传到神经末梢时,引起突触前膜内________释放神经递质,该递质与神经元b细胞膜上的______结合,使神经元b兴奋。神经元b的神经冲动进一步引起神经元c兴奋,最终导致屈肌收缩。(2)图中M点兴奋时,此处神经纤维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________。若N点受刺激产生兴奋,则在神经元b上____(填“有”或“无”)膜电位的变化,其原因是___。(3)手指意外触到火焰引起局部皮肤红肿,是因为皮肤毛细血管______和通透性______,血浆中的蛋白质和液体渗出,引起组织间隙液体积聚。若手指伤口感染,可引起体液中吞噬细胞和杀菌物质抵御病菌侵害,此过程属于_________免疫。10.(10分)阅读以下几则资料,回答相关问题。资料一:高原鼠兔是小型植食性动物,为青藏高原的特有种和关键种。它们成群结队大肆啃食牧草,不仅给当地畜牧业造成损失,也对高山草原生态环境造成破坏,曾被视为草场退化的元凶。其洞穴本来是用来躲避严寒的气候和逃避肉食动物,却成为了许多小型鸟类和蜥蜴赖以生存的巢穴。资料二:高原鼠兔占藏狐总食物来源的95%,藏狐能有效控制高原鼠兔的数量。因人类弃养的缘故,大量流浪藏獒流落高原,其体型庞大、性格凶猛、食性广,经常咬死藏狐。资料三:为减少鼠兔对高原植被和草场造成的破坏,当地人曾在青藏高原的广大区域投放或喷洒有毒物质。(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若调查青藏高原某区域藏狐的种群密度,研究者在1公顷的范围内,第一次捕获并标记60只;第二次捕获50只,其中有标记的有15只,则该种群密度约为__________只/公顷。藏狐的警惕性非常强,被捕捉过一次后再次被捕到的概率明显降低,那么这样估算出来的种群密度比实际值__________(填“偏小”“偏大”或“不变”)。(3)住在鼠兔洞穴中的小鸟发现附近有鹰、雕等猛禽时,就会立刻扑扇翅膀并高声鸣叫,以此为鼠兔示警。小鸟传递的信息类型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体现了信息传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4)根据资料二分析,若藏狐体重增重1Kg,至少需要消耗鼠兔_________Kg。(5)资料三提到的控制有害动物的方法叫_____________,其缺点是污染环境,因此最好采用_____________方法来控制高原鼠兔的数量。11.(15分)胰岛B细胞内K+浓度为细胞外28倍,细胞外Ca2+为细胞内15000倍,与神经细胞一样,都存在外正内负的静息电位。当血糖浓度增加时,葡萄糖进入胰岛B细胞引起一系列生理反应,如图所示。细胞内ATP浓度增加,导致ATP敏感的钾离子通道关闭,K+外流受阻,进而触发Ca2+大量内流,最终导致胰岛素分泌。回答下列问题。(1)胰岛B细胞膜内外K+和Ca2+存在浓度差,其浓度差的建立和维持主要依靠的跨膜运输方式是__。当ATP升高,引起ATP敏感的钾离子通道关闭,此时膜内外静息电位差的绝对值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钾离子通道的关闭后,触发Ca2+大量内流,使胰岛细胞产生兴奋,导致细胞膜两侧的电位__;由此引起胰岛素分泌,胰岛素通过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_____,进入肝、肌细胞合成__,进入脂肪组织细胞转变为_______等,使血糖降低。

(3)1型糖尿病是因为合成胰岛素不足,2型糖尿病是因为细胞膜上胰岛素受体对胰岛素不敏感。请设计一个简单实验判断患者的糖尿病类型:________,一段时间后检测尿糖变化。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D【解析】与血糖调节相关的激素主要是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其中胰岛素的作用是机体内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胰岛素能促进全身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降低血糖浓度;胰高血糖素能促进糖原分解,并促进一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升高。【详解】A、饭后血糖升高,血液流经肝脏后血糖合成糖原,故血糖浓度会降低,A正确;B、饥饿时肝脏中的肝糖原分解加强,使血糖升高,B正确;C、血液流经肾脏时,血液中的尿素随尿液排出,血液中尿素含量减少,C正确;D、饭后血糖升高,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增多,故A处胰岛素含量应低于B处,D错误。故选D。2、D【解析】1、人工湿地是一个生态系统,向其输入的污水中含有有机物,有机物中含有能量,因此流入该生态系统总能量是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和有机物中的化学能。2、人工湿地是一个综合的生态系统,它应用生态系统中物种共生、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结构与功能协调原则,在促进废水中污染物质良性循环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环境的再污染,获得污水处理与资源化的最佳效益。【详解】A、建立人工湿地时,需要合理搭配植物,形成相对稳定的营养结构,以提高系统的生物多样性,A正确;B、人工湿地是一个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有一定的限度,B正确;C、腐生微生物作为分解者,能分解有机物,利于加快物质循环,C正确;D、该湿地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包括太阳能和污水中的化学能,D错误。故选D。3、C【解析】群落的结构特征:1、垂直结构: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陆生群落、水生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植物主要受光照、温度等的影响,动物主要受食物的影响。2、水平结构:由于不同地区的环境条件不同,即空间的非均一性,使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异,形成了生物在水平方向上的配置状况。3、时间结构:群落的组成和外貌随时间(昼夜变化、季节变化)而发生有规律的变化。【详解】A、一定区域范围内的各种生物构成群落,A正确;B、生物群落在垂直方向上有垂直结构,在水平方向有水平结构,B正确;C、东方白鹳和丹顶鹤的种间关系为种间竞争,东方白鹤和鸭羽虱间的种间关系寄生,C错误;D、群落具有时间结构即群落的组成和外貌随时间(昼夜变化、季节变化)而发生有规律的变化,D正确。故选C。4、C【解析】体液是由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组成,细胞内液是指细胞内的液体,而细胞外液即细胞的生存环境,它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等,也称为内环境。【详解】A、水疱中的液体主要是组织液,水泡主要是由血浆中的水大量渗出到组织液形成的,A正确;B、水疱自行消失是因为其中的液体可以渗入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B正确;C、水疱中的液体主要是组织液,水泡中含量最高的化合物是水,蛋白质的含量比血浆低,C错误;D、一段时间后水泡可自行消失,其中的液体可以渗入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水泡的形成和消失说明内环境中物质是不断更新的,D正确。故选C。5、D【解析】A、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因此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不能用“对”表示,A错误;B、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裂,因此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B错误;C、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因此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中不可能同时含有X和Y染色体,C错误;D、次级精母细胞处于后期,细胞中染色体组成为44+XX或44+YY,D正确。故选D。6、C【解析】识图分析可知,与清除藤本植物前鸟类数量相比,清除藤本植物后,实验组和对照组食虫鸟类和杂食鸟类的数量减少,原因可能藤本植物减少,以它为食的昆虫种群密度降低,昆虫的捕食者鸟类也会随之减少,或者由于藤本植物减少,导致食虫鸟失去了栖息地而数量减少。由于食虫鸟和杂食鸟类数量的减少,导致实验组和对照组所有鸟类的数量也减少。【详解】A、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清除藤本植物对对照组和实验组的食虫鸟类和杂食鸟类的数量减少,导致对照组和实验组的所有鸟类数量减少,A错误;B、在森林群落垂直结构中乔木植物处于优势地位,对群落影响最大,B错误;C、实验组食虫鸟数量减少的原因可能是藤本植物减少,以它为食的昆虫种群密度降低,昆虫的捕食者鸟类也会随之减少,或者由于藤本植物减少,导致食虫鸟失去了栖息地而数量减少,C正确;D、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清除藤本植物导致食虫鸟类和杂食鸟类的数量减少,可能使得该森林的发生虫灾的风险增大,D错误。故选C。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A【解析】1、神经冲动的产生: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兴奋部位和非兴奋部位形成电位差,产生局部电流,兴奋传导的方向与膜内电流方向一致。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需要通过突触结构进行传递,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其具体的传递过程为:兴奋以电流的形式传导到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释放递质(化学信号),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产生膜电位(电信号),从而将兴奋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详解】A、神经细胞膜外Na+浓度高于细胞内,兴奋从神经元的细胞体传导至突触前膜,会引起Na+内流,A错误;B、突触前神经元兴奋可引起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如乙酰胆碱,B正确;C、乙酰胆碱是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中经扩散到达突触后膜,与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相结合,C正确;D、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电位变化,即引发一次新的神经冲动,D正确。故选A。8、(1).DNA复制(2).转录(3).Bb(4).(5).BB【解析】1、分析图甲:图甲表示人类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病因,其中①表示DNA的复制过程;②表示转录过程。2、分析图乙:Ⅰ3和Ⅰ4均不患病,但他们有一个患病的女儿(Ⅱ9),即“无中生有为隐性,隐性看女病,女病男正非伴性”,这说明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详解】(1)据分析1,图甲中①②表示的遗传信息流动过程分别是:①DNA复制;②转录。(2)据分析2,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Ⅱ10为患者,基因型是bb,可以推断出Ⅱ6、Ⅱ7的基因型均为Bb,则Ⅱ6和Ⅱ7婚配后生一患病女孩的概率1/4×1/2=1/8,Ⅱ9的基因型是bb,要保证Ⅱ9婚配后子代不患此病,从理论上说其配偶的基因型必须为BB。【点睛】本题考查了基因表达、遗传系谱图的分析、基因分离组合定律的应用等知识,要求考生具有一定的判断推理能力和计算能力。9、(1).电信号(或局部电流,神经冲动)(2).突触小泡(3).(特异性)受体(4).内正外负(5).无(6).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只能单向传递(7).舒张(8).增加(9).非特异性【解析】1、据图分析:a表示传入神经元,b表示脊髓的中间神经元,c表示传出神经元。2、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构成.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单向的,在神经元间的传递是单向的。【详解】(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进行传导,这种电信号叫局部电流或神经冲动,兴奋在突触间会引起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2)图中M点兴奋时,此处神经纤维膜两侧的动作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M点在传入神经元上,N点在传出神经上,若N点受刺激产生兴奋,因为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时单向的,所以在神经元b上无膜电位的变化。(3)皮肤红肿,是因为皮肤毛细血管舒张和渗透性增加可以引起血浆蛋白和其中的液体渗出造成的。体液中吞噬细胞和杀菌物质抵御病菌侵害,这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点睛】本题结合题图重在考查兴奋的产生与传导和传递,非特异性免疫等基础知识,意在提高学生的识记与理解能力。10、(1).组成成分和食物链、食物网(2).200(3).偏大(4).行为信息和物理信息(5).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6).4.75(7).化学防治(8).生物防治【解析】1、利用标志重捕法估算种群密度:种群数量=第一次捕获数×第二次捕获数÷重捕中标记个体数。2、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两方面。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有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四部分生物通过食物关系建立起来的联系叫做食物链。捕食链不包括分解者。3、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1)物理信息:信息的载体为生态系统中的光、声、温度、湿度、磁力等物理因素,且通过物理过程传递。(2)化学信息:信息的载体为化学物质。如植物的生物碱、有机酸等(3)行为信息:信息的载体为动物的特殊行为。4、生态系统的信息的作用:(1)对于个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2)对于种群: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3)对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还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详解】(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组成成分和食物链和食物网,组成成分又包括非生物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2)若调查青藏高原某区域藏狐的种群密度,研究者在1公顷的范围内,第一次捕获并标记60只;第二次捕获50只,其中有标记的有15只,利用标志重捕法计算种群数量公式为:第一次捕获数×第二次捕获数÷重捕中标记个体数,故该种鼠的总数=60×50÷15=200(只),则该种群密度约为200只/公顷。藏狐的警惕性非常强,被捕捉过一次后再次被捕到的概率明显降低,估算中会导致重捕中标记个体数偏小,那么这样估算出来的种群密度比实际值偏大。(3)小鸟扑扇翅膀并高声鸣叫,向鼠兔示警,该过程中小鸟传递的信息类型有行为信息(扑扇翅膀)和物理信息(鸣叫声),体现了信息传递的作用是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4)根据资料二分析,若藏狐体重增重1Kg,至少需要消耗食物1Kg÷20%=5Kg,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