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总则
1.0.1为规范我市既有道路建模工作和技术要求,提高建模质量,保证模型协同应用,制定本指引。
1.0.2本指引适用于深圳市高(快)速路及主干道等既有重要交通基础设施信息模型的创建、更新和
交付。交通枢纽场站、公交首末站场站、服务区、收费站、公共停车场按照《深圳市既有重要建筑建
模交付技术指引(建筑工程分册)》的相关规定执行。本指引不适用于机场、码头、轨道交通、铁路
等交通基础设施及道路范围内的房屋建筑、市政管线、综合管廊等专业。
1.0.3既有道路信息模型的创建、更新和交付除了满足本指引外,应符合国家、行业、广东省及深圳
市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1
2术语
2.0.1交通基础设施transportationinfrastructure
基础设施指为社会生产和居民生活提供公共服务的物质工程设施,交通基础设施包括为交通系统
保障安全正常运营而建设的道路(含城市道路和公路)、轨道、机场、码头等。
2.0.2道路road
供各种车辆(无轨)和行人等通行的工程设施,道路包括公路、城市道路。
2.0.3公路highway
联结城市、乡村等地域,主要供汽车行驶、具备一定技术条件和设施的道路。
2.0.4城市道路urbanroad
城市中供车辆、行人通行,具备一定技术条件的道路。
2.0.5道路信息模型roadinformationmodeling
在道路工程全生命期内,对其物理和功能特性进行数字化表达,并依此规划、设计、施工、运维
的过程和结果的总称。
2.0.6模型元素BIMelement
道路信息模型的基本组成单元。
2.0.7模型精细度levelofmodeldevelopment
模型元素组织及几何信息、非几何信息的详细程度。
2
3基本规定
3.0.1道路信息模型应满足道路运维阶段的空间管理、资产管理、养护管理、路政管理、运行管理、
应急管理等BIM应用。
3.0.2道路信息模型建模应以竣工图纸为依据,并进行现状校核,并以现状资料为主要建模依据。无
法获取竣工图纸时,应采用现场测量的数据进行建模,模型审核应以设施现状情况为准。
3.0.3道路信息模型交付物、几何外观表达、属性信息、文件组织与命名等应符合本指引的要求。
3.0.4道路信息模型应满足与深圳市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BIM平台、深圳市可视化城市空间数字平
台的接入要求。
3
4模型创建
4.1一般规定
4.1.1道路信息模型的创建过程中,应根据建模对象和应用需求,按本指引第4.6节模型精细度要求
的规定执行。
4.1.2道路信息模型应能够通过模型命名、属性、颜色等快速识别模型对象所表达的工程对象,建模
过程中的模型划分与整合、命名规则、模型精细度及版本管理应符合本指引的相关要求。
4.1.3道路信息模型应包含几何信息和非几何信息,几何信息宜包括尺寸、定位和空间关系等。非几
何信息宜包括标识码、分类编码、名称、规格型号、材料和材质、功能和性能参数等。
4.1.4道路信息模型中几何信息与非几何信息不一致时,宜核查后以非几何信息为准。
4.2模型内容
4.2.1道路信息模型根据道路的交通功能和结构形式分为路基段、桥梁、隧道、场站设施、道路周边
环境。
4.2.2路基段模型应包括路基、路面、排水、边坡防护、交通安全设施、涵洞、机电、公共交通设施
模型等内容。
4.2.3桥梁模型应包括上部结构、下部结构、桥面系等内容。
4.2.4隧道模型应包括土建结构、机电设施、其他工程设施等内容。
4.2.5道路周边环境模型宜符合下列要求:
1宜包括公路建筑控制区范围内地形及所有建筑物;
2宜包括道路红线范围内地形及所有建筑物;
3宜包括桥梁和隧道的保护区范围内地形及所有建筑物;
4宜包括边坡周边地形及所有建筑物,边坡周边地形建模范围应适当扩宽,不宜小于边坡高度值;
5当范围无法界定时,道路周边环境模型范围可按大于道路边缘线外扩200米实施。
4.3模型创建方法
4.3.1路基段、桥梁、隧道信息模型应优先通过竣工图数据进行模型创建,在建模前应对竣工图纸进
行现状校核,当图纸与现状不一致时,应采集不一致位置的现状资料,并以现状资料为主要建模依据。
无竣工图纸时,应采用现场测量的数据进行建模,宜采用倾斜摄影、全景摄影、三维扫描等移动测量
技术进行数据采集。
4.3.2场站设施中的道路按本指引要求实施,房建设施按深圳市《深圳市既有重要建筑建模交付技术
指引》(建筑工程分册)的规定执行。
4.3.3道路周边环境模型宜采用无人机倾斜摄影等移动测量技术生成的实景模型,实景模型宜符合
4
《三维地理信息模型数据产品规范》CH/T9015-2012要求,精度等级宜选用Ⅰ级,成图比例尺宜选用1:
500,平面精度中误差不宜超过0.3m,高度精度中误差不宜超过0.5m。宜优先采用相关部门可用的已
有数据,直接用于道路周边环境模型创建。
4.4建模软硬件基本要求
4.4.1用于开展道路信息模型建模工作的BIM软件应能满足信息安全的要求。BIM软件应能够准确
而快捷地形成符合BIM应用需求和本指引要求的成果交付物。
4.4.2BIM软件应具备下列基本功能:
1模型建立、输入、输出;
2模型浏览和漫游;
3满足模型的属性信息处理;
4支持开放的数据交换标准;
5支持建立不同模型元素及其属性信息之间的联动关系。
4.4.3建模软件宜有与之配套的常用构件库。
4.4.4软硬件配置应满足软件操作和模型应用要求,并宜满足表4.4.4的规定。
表4.4.4道路信息模型建模工作软硬件及网络配置要求
类型名称配置要求
应满足BIM模型数据集中存储、渲染的要求,满足高并发
BIM服务器
访问服务的要求
应具有高性能专业图形独立显卡,CPU满足建模操作的要
硬件BIM建模专用高性能电脑
求,硬盘空间满足BIM模型存储需要
应具有高性能专业图形独立显卡,CPU满足建模操作的要
BIM应用与汇报笔记本
求,硬盘空间满足BIM模型存储需要
服务器操作系统、桌面操作系统、建模
软件满足BIM建模、模型查看、模型应用等工作的需要
软件、BIM专项应用软件
网络网络专线应满足多专业BIM建模在线协同的需要
4.5坐标系统及模型单位
4.5.1道路信息模型创建应采用统一的坐标系,平面系统应采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高程基准应
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4.5.2道路信息模型的常用单位宜符合表4.5.2的规定。
表4.5.2道路信息模型常用单位表
参数类别参数名称度量单位
长度m
常用几何参数
面积m2
体积m3
5
参数类别参数名称度量单位
标高/高度m
常用几何参数坡度%
角度°
荷载kN
重量kg
弯矩kN·m
速度m/s
密度kg/m3
流体体积L
其他常用参数
压力/负荷Pa
功率KW
温度℃
电流A
电压V
频率Hz
4.6模型精细度要求
4.6.1道路信息模型的几何表达要求和非几何信息表达按照现行深圳市地方标准《城市道路工程信息
模型运维应用标准》SJG119中L500-1模型精细度等级进行定义。
4.6.2道路信息模型几何深度要求应满足附录B的要求,模型几何深度与信息交付分为Ⅰ级、Ⅱ级,对
于可获取竣工图纸的设施,模型几何深度宜按照Ⅰ级模型几何深度实施,对于无法获取准确竣工图纸的
设施,模型几何深度宜按照Ⅱ级模型几何深度实施,对于竣工图与现场不一致、部分图纸缺失的设施,
对应部分模型按照Ⅱ级模型几何深度实施。
4.6.3道路信息模型的信息要求应符合附录C道路总体信息要求和附录D模型元素信息要求,模型
信息要求分为Ⅰ级、Ⅱ级,对于可获取竣工图纸的设施,模型信息要求宜按照Ⅰ级模型元素信息要求实施,
对于无法获取准确竣工图纸的设施,模型信息要求宜按照Ⅱ级模型元素信息要求实施,对于竣工图与现
场不一致、部分图纸缺失的设施,对应部分模型按照Ⅱ级模型元素信息要求实施。
4.6.4在道路信息模型建模过程中,根据项目的需求,可在本指引附录C道路总体信息要求和附录D
模型元素信息要求的基础上扩展属性信息。
4.6.5道路信息模型无需表达病害特征,病害等业务信息宜在业务应用平台中与模型元素挂接。
4.6.6模型元素的空间定位应符合下列规定:
1具有安装要求的构件级模型元素应标明定位基点,定位基点应便于几何测量,同一类型的模型
单元,定位基点的相对位置应相同;
6
2可在属性信息表中以基点坐标X、基点坐标Y、基点坐标Z,量化表征空间定位;
3模型元素宜表达工程对象所处的路段名称名称、里程桩号等信息。
4.7模型外观要求
4.7.1道路信息模型应保证模型整体效果简洁真实且美观。
4.7.2道路模型外观可通过材质和颜色进行设置,材质和颜色宜优先使用本指引附录E中要求的参
数,在建模实施过程中,对同类材质的模型元素宜采用统一的材质,避免出现冗余材质。对于附录E
中没有规定的材质和颜色,可采用实物最接近的贴图和颜色。
4.7.3自定义贴图应与模型成果同时交付,交付文件组织按照本指引第4.9节文件组织与命名原则的
要求。
4.8模型划分与整合原则
4.8.1模型文件划分宜满足:
1满足构件物理属性、功能属性等数据加载、应用的需要;
2满足不同等级道路的分析、评定、决策等运维管理需要;
3模型文件应根据运维业务需求,按照其专业、功能及模型文件的规模进行拆分,拆分后分解模
型文件宜保持在200MB以内;
4道路周边环境模型文件可结合实际情况不作划分。
4.8.2模型文件划分规则应保持一致,宜先沿道路方向将道路按照交通部位、结构类型、设施类型依
次进行划分。
1按照交通部位划分。根据行政区划、管养单位和道路交叉等因素划分路段、互通立交;
2按照结构类型划分。在路段、互通立交的基础上分为路基段、桥梁段和隧道段等;
3按照设施类型划分。路基段分为路基、路面、排水设施、交通安全设施、环保设施、机电设施、
公共交通设施等。桥梁段分为上部结构、下部结构、桥面系等。隧道段分为土建、机电、其他工程设
施等。
4.8.3模型元素划分,宜符合附录A中道路信息模型元素交付要求中的划分要求,同时符合以下原
则:
1路基段模型元素的划分在设施类型划分的基础上进行划分,并符合以下原则:
1)宜根据路基的结构形式划分为填方路基、挖方路基和半填半挖路基;
2)宜根据地质情况对特殊路基进行划分;
3)根据路面的材料进行模型划分;
4)宜根据路基填筑材料进行划分;
5)城市道路的每两个相邻交叉口之间的路段宜作为一个模型元素,当二个相邻交叉口之间的
7
路段大于500m时,应每200m作为一个模型元素,最后一个模型元素不足200m时,可并
入前一模型元素。
6)公路中已经城市化的按城市道路执行,未城市化的每两个相邻交叉口之间的路段宜作为一
个模型元素,当二个相邻交叉口之间的路段大于1000米时,应每1000米作为一个模型元
素,最后一个模型元素不足1000m时,可单独作为一个模型元素。
2桥梁模型元素的划分宜在设施类型划分的基础上,并符合以下原则:
1)桥梁是分离式桥梁时,宜将其分为左桥和右桥;
2)宜将桥梁按跨进行划分,0#台归在第1跨,1#墩归第1跨,2#墩归第2跨,以此类推;
3)宜根据空间位置将桥梁构件分为上部结构、下部结构、桥面系;
4)宜根据构件的数量或一定的跨径长度进行拆分;
5)每座涵洞洞身宜作为一个模型元素,进出口宜分别作为一个模型元素;
6)箱涵具有车行道和人行道时,车行道、人行道应分别作为独立的模型元素。
3隧道构件的划分原则:
1)隧道为双洞时,宜分左右洞;
2)宜沿行车方向,将对隧道洞口、洞门和洞身等土建结构进行划分模型元素;
3)隧道的路面、安全设施、机电等设施宜根据土建结构进行划分模型元素;
4)每个洞口宜作为一个独立模型元素,包括边坡、仰坡等防护工程和排水工程,参照相应设
施的划分规则;
5)洞门宜作为一个独立模型元素;
6)洞身宜根据围岩等级、衬砌类型进行划分,每100米为一个模型元素。包括仰拱、衬砌、
防水层和支护工程。衬砌分侧墙和拱部;
7)检修道的模型元素划分与洞身的划分保持一致;
8)人车横洞、竖井,每处宜作为一个模型元素;
9)隧道内装饰宜根据洞身进行划分;
10)隧道机电设施宜按附表A.5.2进行划分,其中线缆等宜按路段纵向划分,宜根据不同规格
和材质进行划分;位于控制开关、控制箱与设备之间的通信光纤、供电电缆宜按独立模型
元素处理;其它设备宜根据不同种类每套、组、台设备为一个模型元素。
4.8.4模型元素应按现行深圳市地方标准《城市道路工程信息模型分类和编码标准》SJG88的相关
原则添加模型元素的分类编码,可根据业务需求并列增加其他编码体系。
4.8.5模型构件应通过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交通基础设施)赋予独立的标识编码,标识编码写
入模型元素的构件标识码。
4.8.6模型文件宜按交通部位、结构类型、设施类型进行逐级分层总装。
8
4.9文件组织与命名原则
4.9.1电子文件夹的建立应采用目录树结构,每条道路的电子文件夹应包含BIM模型、图纸资料、
贴图文件、其他等文件夹。
4.9.2电子文件的命名应简明且易于辨识,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用于命名的字段宜使用汉字、拉丁字母或数字组成,字段取值宜在应用策划方案中规定;
2字段间应以半角下划线“_”连接,字段内部的组成部分宜以半角连字符“-”连接;
3如构成交付物名称的字段被省略,宜用“0”代替;
4各字段、字符、符号之间均不宜留空格;
5各字段内不得包含半角下划线“_”。
4.9.3BIM模型文件由交通部位、结构类型、设施类型三个层级组成。模型文件组织与命名应符合表
4.9.3的规定。
表4.9.3模型文件组织与命名
文件夹层级命名方式示例
第一级交通部位南坪快速路BIM模型
第二级结构类型xx桥
第三级设施类型交安工程
4.9.4交通部位字段反映当前模型的所属交通部位的路段、立交,如:南坪快速路、中康路等。
4.9.5结构类型字段反映当前模型所属结构类型的路段,如:彩虹桥、芙蓉桥等。
4.9.6设施类型字段反映模型所属的类型,应符合附录A道路信息模型元素交付要求中的工程对象
的命名要求。
4.9.7同一设施下的模型拆分采用顺序码进行编号,顺序码采用四位阿拉伯数字。
4.9.8模型文件版本号的命名应按本指引第4.11节版本管理要求实施。
4.9.9模型文件名称应由交通部位、结构类型、设施类型、顺序码、版本号依次组成。文件夹结构及
模型文件命名示意:南坪快速路_xx桥_交安工程_0001_V1.1。
9
图4.9.9电子文件结构与命名示意
4.10模型元素命名原则
4.10.1模型元素的命名应简明且易于识别,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用于命名的字段宜使用汉字、拉丁字母或数字组成;
2字段间应以半角下划线“_”连接,字段内部的组成部分宜以半角连字符“-”连接;
3如构成模型元素名称的字段被省略,宜用“0”代替;
4各字段、字符、符号之间均不宜留空格;
5各字段内不得包含半角下划线“_”。
4.10.2模型元素名称宜由设施名称、模型元素名称、顺序码依次组成。
4.10.3道路信息模型元素命名宜参照附录A道路信息模型元素交付要求中的工程对象命名。
4.10.4顺序码采用四位阿拉伯数字。
4.11版本管理
4.11.1BIM模型及其他交付成果的应采用统一的版本管理原则。
4.11.2模型发生版本变更时,应形成版本管理说明文件。版本说明文件应记录如下内容:
1版本变更的原因;
2版本变更的内容;
3变更依据的参考文件及其对应版本;
4变更负责人与经办人;
10
5变更时间。
4.11.3模型变更后或同一交付物进行多次交付时,应在文件命名字段中添加版本号。
4.11.4版本号宜采用英文字母V与版本号的组合进行标识。版本号宜采用数字表示。
11
5模型更新
5.0.1道路工程对象增减、更换、移动等调整时,应对模型及相关信息进行变更,包括以下情形:
1道路设施改扩建后;
2道路设施的增加、迁移或拆除后;
3道路设施更换和局部改造后。
5.0.2更新后BIM模型的版本号应符合本指引第4.11节版本管理的规定执行;
5.0.3更新后模型的几何深度、划分要求、版本号等应符合本指引文件中相关规定。
5.0.4更新后的BIM模型应按照本指引第6章交付要求和第7章模型交付审核的交付要求进行交付
与审核。
12
6交付要求
6.1一般规定
6.1.1道路信息模型交付前应进行模型清理工作,不应包含无用构件、信息、视口、链接文件、导入
文件、临时信息、测试信息等冗余信息。
6.1.1道路信息模型交付方应在实施过程中对成果质量进行控制,在成果交付前开展内部审核,并签
字确认。
6.1.2道路信息模型宜通过政府指定的BIM平台进行模型提交,宜注明模型提交需注明所用的软件、
版本、单位设置、工作空间设置等。
6.1.3道路信息模型成果交付应按指引中规定的模型文件层级整合模型组织体系,形成模型、子模型
的组合架构,参见4.8模型划分与整合。
6.2交付内容及格式要求
6.2.1既有道路信息模型交付内容应由模型成果文件、图纸资料属性信息表、模型材质文件、图纸资
料等组成,交付文件应附交付成果说明书。
6.2.2对于同类文件格式应使用统一的软件版本,并应根据项目要求提供相应的格式。交付文件格式
应符合表6.2.2的规定。
表6.2.2模型交付格式要求
内容软件交付格式备注
*.dgn、*.rvt、*.fbx、*.sim、
商业软件
模型成果*.simt等
文件
/*.ifc、*.osgb、*.obj、*.3dtile等
CAD软件*.dwg、*.dxf
图纸资料文档阅读软件*.pdf扫描纸质图纸后,存储为pdf格式
办公软件*.wps、*.doc、*.docx、*.pdf图纸目录清单、图纸设计说明文件主要格式
属性表格文档编辑软件*.xls宜用2010以上版本
贴图文件/*.jpg、*.ktx2、*.png、*webp/
6.2.3道路信息模型成果文件应包括模型原文件、中间格式模型文件,其中模型原文件需支持可再编
辑,中间格式模型本体需包含完整的属性信息。
6.2.4图纸资料包括电子版、纸质档案电子扫描文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建模的基础材料应与BIM模型一同交付,包括不限于图纸、修订材料、测量数据等;
2电子版、纸质档案电子扫描件的文件夹结构应按本指引第4.9节文件组织与命名原则执行;
3电子版、纸质档案电子扫描件按原图纸名称进行命名,文件名格式按照图纸编号+图纸名称进
行保存,每张图纸保存一份电子文件。
13
6.2.5成果交付说明书应包含应包含以下内容:
1道路信息模型成果交付目标、模型组织说明、模型图纸列表、模型交付精细度表、交付格式说
明、数据库类型、模型查阅与修改方法、模型坐标说明文件等;
2应对其他文档性成果进行统一说明,方便交付对接工作。
14
7模型交付审核
7.0.1道路信息模型的交付审核应包括模型合规性审核、模型完整性审核、模型信息审核、图模一致
性审核、实模一致性审核。
7.0.2模型合规性审核应包括坐标系统与模型单位、模型文件格式、模型划分与整合、文件组织与命
名、模型元素命名等。
7.0.3模型完整性审核应重点审核道路信息模型的构件类型是否完整,具体审核内容宜包含:
1根据本指引附录A道路信息模型元素交付要求审核相应部分的模型划分是否全面覆盖;
2根据本指引附录A道路信息模型元素交付要求审核相应部分的模型元素是否完整。
7.0.4模型信息审核应包括:
1根据本指引附录B道路信息模型几何深度要求审核道路信息模型的几何深度;
2根据本指引附录C道路总体信息要求和附录D模型元素信息要求审核模型信息是否符合本
指引的相关要求。
7.0.5图模一致性审核,应重点审核交付的道路信息模型与工程图纸和建模基础数据是否一致,具体
审核宜包含内容如下:
1图模一致性宜采用抽查的形式进行检查;
2宜通过三维模型与二维图纸对比,核查图纸与模型的一致性;
3检查模型材质/材料与图纸信息的一致性;
4各专业之间空间定位关系是否正确,有无错位、错层、缺失的情况发生。
7.0.6实模一致性审核,宜采用抽查的手段进行审核,宜通过模型与实景模型、三维扫描模型或实景
照片对比的方式进行检查,其中实景影像资料应具备环境位置的可识别性。
7.0.7道路信息模型交付成果应由住建部门或者行业主管部门组织第三方技术咨询单位验收。
15
附录A道路信息模型元素交付要求
A.1道路信息模型元素交付要求
表A.1.1道路信息模型元素交付要求
工程对象
机动车道路面
非机动车道路面
人行道路面
路基及防护设施
排水设施
交通安全设施
涵洞
路基段
人行地下通道
隔音屏
其他设施绿化
路缘石
道路无障碍通道设施
(根据行政区
二次过街、渠化岛
划、管养单位和
道路交叉等因素公共交通设施
划分路段、互通
立交,路段和互桥面系
通立交包含路基
桥梁上部结构
段、桥梁、隧
道)下部结构
洞口
洞身
路面
检修道
土建结构
电缆沟
隧道设备洞室
排水设施
内装饰
供配电系统
机电照明系统
收费系统
16
续表A.1.1道路信息模型元素交付要求
工程对象
监控与通信系统
道路
消防系统
(根据行政区
机电
划、管养单位和通风系统
道路交叉等因素隧道
划分路段、互通给排水系统
立交,路段和互
通立交包含路基其他工程交通安全设施
段、桥梁、隧
设施隧道房屋设施
道)
道路周边环境地形
A.2路基段模型元素交付要求
表A.2.1机动车道路面模型元素交付要求
工程对象划分说明几何深度要求信息要求
水泥混凝土面层1.城市道路每两个相邻交叉口之间的路段宜作为一个表B.1.1表D.1.1-1
模型元素,当二个相邻交叉口之间的路段大于500m
沥青混凝土面层时,应每200m作为一个模型元素,最后一个模型元表B.1.1表D.1.1-2
素不足200m时,可并入前一模型元素。
机动车道
基层、底基层2.公路中已经城市化的按城市道路执行,未城市化的表B.1.1表D.1.1-3
路面
每两个相邻交叉口之间的路段宜作为一个模型元素,
当二个相邻交叉口之间的路段大于1000米时,应每
垫层表B.1.1表D.1.1-3
1000米作为一个模型元素,最后一个模型元素不足
1000m时,可单独作为一个模型元素
表A.2.2非机动车道路面模型元素交付要求
工程对象划分说明几何深度要求信息要求
水泥混凝土面层1.城市道路每两个相邻交叉口之间的路段宜作为一个表B.1.2表D.1.1-1
模型元素,当二个相邻交叉口之间的路段大于500m
沥青混凝土面层时,应每200m作为一个模型元素,最后一个模型元表B.1.2表D.1.1-2
素不足200m时,可并入前一模型元素。
非机动车
基层、底基层2.公路中已经城市化的按城市道路执行,未城市化的表B.1.2表D.1.1-3
道路面
每两个相邻交叉口之间的路段宜作为一个模型元素,
当二个相邻交叉口之间的路段大于1000米时,应每
垫层表B.1.2表D.1.1-3
1000米作为一个模型元素,最后一个模型元素不足
1000m时,可单独作为一个模型元素
表A.2.3人行道路面模型元素交付要求
工程对象划分说明几何深度要求信息要求
1.城市道路每两个相邻交叉口之间的路段宜作为一个表D.1.1-1~表
面层表B.1.3
模型元素,当二个相邻交叉口之间的路段大于500m表D.1.1-2
时,应每200m作为一个模型元素,最后一个模型元
基层、底基层表B.1.3表D.1.1-3
素不足200m时,可并入前一模型元素。
人行道
2.公路中已经城市化的按城市道路执行,未城市化的
路面垫层表B.1.3表D.1.1-3
每两个相邻交叉口之间的路段宜作为一个模型元素,
盲道当二个相邻交叉口之间的路段大于1000米时,应每表B.1.3表D.1.2-1
1000米作为一个模型元素,最后一个模型元素不足
树池1000m时,可单独作为一个模型元素表B.1.3表D.1.2-2
17
表A.2.4路基及防护设施模型元素交付要求
工程对象划分说明几何深度要求信息要求
1.城市道路每两个相邻交叉口之间的路段
路堤宜作为一个模型元素,当二个相邻交叉口表B.1.4表D.1.3-1
之间的路段大于500m时,应每200m作为
一个模型元素,最后一个模型元素不足
200m时,可并入前一模型元素。
路基设施路堑2.公路中已经城市化的按城市道路执行,未表B.1.4表D.1.3-2
城市化的每两个相邻交叉口之间的路段宜
作为一个模型元素,当二个相邻交叉口之间
的路段大于1000米时,应每1000米作为一
路肩个模型元素,最后一个模型元素不足1000m表B.1.4表D.1.3-3
时,可单独作为一个模型元素
1.垂直方向,按级进行划分;
植物防护2.沿路方向,以边坡、护坡、挡墙等砌体的表B.1.4表D.1.3-4
伸缩缝、急流槽为界线进行划分;未设伸缩
缝、急流槽的植物防护边坡,按路段纵向模
骨架植物防护表B.1.4表D.1.3-5
型元素规则划分
坡面防护喷护表B.1.4表D.1.3-6
1.垂直方向,按级进行划分;
锚杆挂网2.沿路方向,以边坡、护坡、挡墙等砌体
圬工表B.1.4表D.1.3-6
喷浆的伸缩缝、急流槽为界线进行划分;未设
防护
护坡伸缩缝、急流槽的植物防护边坡,按路段表B.1.4表D.1.3-7
纵向模型元素规则划分
护面墙表B.1.4表D.1.3-8
护坡一处单独作为一个模型元素表B.1.4表D.1.3-7
沿河路基浸水挡墙一处单独作为一个模型元素表B.1.4表D.1.3-10
防护石笼防护一处单独作为一个模型元素表B.1.4表D.1.3-11
支护防护
设施护坦一处单独作为一个模型元素表B.1.4表D.1.3-12
重力式、衡重式
一处单独作为一个模型元素表B.1.4表D.1.3-14
挡土墙
悬臂式挡土墙一处单独作为一个模型元素表B.1.4表D.1.3-14
扶壁式挡土墙一处单独作为一个模型元素表B.1.4表D.1.3-14
锚杆式挡土墙一处单独作为一个模型元素表B.1.4表D.1.3-15
挡土墙
锚定板式挡土墙一处单独作为一个模型元素表B.1.4表D.1.3-15
加筋土式挡土墙一处单独作为一个模型元素表B.1.4表D.1.3-14
桩板式挡土墙一处单独作为一个模型元素表B.1.4表D.1.3-14
泡沫轻质土挡墙一处单独作为一个模型元素表B.1.4表D.1.3-14
特制侧石一处单独作为一个模型元素表B.1.4表D.1.3-14
抗滑桩一处单独作为一个模型元素表B.1.4表D.1.3-16
表A.2.5排水设施模型元素交付要求
工程对象划分说明几何深度要求信息要求
1.根据功能类型分类;
排水管2.延路段纵向按路基路面划分;表B.1.5表D.1.4-1
3.延路段横向每组/处为一个模型元素
排水设施
1.根据功能类型分类;
边沟2.延路段纵向按路基路面划分;表B.1.5表D.1.4-2
3.延路段横向每组/处为一个模型元素
18
续表A.2.5排水设施模型元素交付要求
工程对象划分说明几何深度要求信息要求
1.根据功能类型分类;
排水沟2.延路段纵向按路基路面划分;表B.1.5表D.1.4-3
3.延路段横向每组/处为一个模型元素。
1.根据功能类型分类;
截水沟2.延路段纵向按路基路面划分;表B.1.5表D.1.4-4
3.延路段横向每组/处为一个模型元
1.根据功能类型分类;
边坡平台排水沟2.延路段纵向按路基路面划分;表B.1.5表D.1.4-5
3.延路段横向每组/处为一个模型元素
1.根据功能类型分类;
盲沟2.延路段纵向按路基路面划分;表B.1.5表D.1.4-6
3.延路段横向每组/处为一个模型元素
1.根据功能类型分类;
2.延路段纵向按路基路面划分;
排水沟盖板表B.1.5表D.1.4-7
3.延路段横向每组/处为一个模型元素;
垂直方向,按级进行划分
1.根据功能类型分类;
排水设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髋关节置换术后护理要点
- 协会和社区共建协议书
- 长期员工劳务协议书
- 冰淇淋门店托管协议书
- 保安试用期合同协议书
- 邻里解决纠纷协议书
- 雇员签定免责协议书
- 资质服务托管协议书
- 销售代理软件协议书
- 两个幼儿园合并协议书
- 2025届福建省漳州市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生物试卷(解析版)
- 2025年茶叶加工工职业技能竞赛参考试题库500题(含答案)
- 2025甘肃陕煤集团韩城煤矿招聘250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2030年中国温泉特色酒店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发展趋势与投资前景预测研究报告
- 《设计课件:构建高效数据集教程》
- 2025江苏中考:历史高频考点
- 家政合伙合同协议书
- 医疗器械网络销售质量管理规范宣贯培训课件2025年
- SL631水利水电工程单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第1部分:土石方工程
- DL∕T 5370-2017 水电水利工程施工通 用安全技术规程
- 广东省2024年中考数学试卷【附真题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