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岳麓版课后限时集训2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与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_第1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岳麓版课后限时集训2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与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_第2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岳麓版课后限时集训2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与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_第3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岳麓版课后限时集训2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与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_第4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岳麓版课后限时集训2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与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后限时集训(二)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与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对应学生用书第283页)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7·安阳调研)公元前127年,汉皇帝规定诸侯王除由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他诸子都在王国范围内分到封地,作为侯国。这一规定()A.意在恢复西周的分封制B.使中央与地方矛盾激化C.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D.增强了地方封国的实力C[材料中的政策是“推恩令”,采取“推恩令”是为了解决王国问题,不是恢复西周的分封制,故A项错误;导致中央和地方矛盾激化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B项错误;“推恩令”削弱了地方封国的实力,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故C项正确;“推恩令”的实行削弱了地方封国的实力,故D项错误。]2.(2018·江西赣中南五校联考)秦汉时代,南方郡的面积比北方的大得多。例如,秦朝时北方的河东、上党、太原等五郡才相当于今山西省,而南方的长沙郡就相当于今半个湖南省。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秦汉时期()【导学号:75740008】A.北方地区开发的程度更高B.南方地区的经济地位更重要C.南方驰道等交通设施更完善D.北方地区实行郡国并行制度A[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方郡的面积较大是因为秦汉时代的政治、经济中心地区位于北方黄河流域,这与北方地区历史上开发的程度比南方高直接相关,故A项正确;秦汉时代南方地区的经济地位不如北方重要,B项不符合史实;秦汉时代,南方驰道等交通设施有所改善,但仍然滞后于北方,C项错误;D项不符合史实,排除。]3.(2017·汕头模拟)汉初,丞相照例都要由具有列侯爵位的贵族担任。到汉武帝时期,公孙弘以无爵之身拜相,并被授予侯爵,开创了以丞相封侯的先例。这种变化反映了()【导学号:75740009】A.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间的矛盾B.汉初实行的分封制难以为继C.官僚制取代贵族制的趋势较明显D.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日益激化C[材料“汉初,丞相照例……”表明官僚制受贵族制的影响,“到汉武帝时期,公孙弘……开创了以丞相封侯的先例”反映了官僚制取代贵族制的趋势较明显,故C项正确。]4.唐代尚书省下属的吏部负责官员的考核和选用,而宋代则另设审官院专门负责官吏的考核和选用。这反映了宋代()A.官员选拔日益严格B.官僚机构日益臃肿C.宰相权力更加削弱D.政府机构趋向精细C[材料“唐代尚书省下属的吏部负责官员的考核和选用,而宋代则另设审官院专门负责官吏的考核和选用”体现选官机构的变化,与官员选拔的要求无关,故A项错误;材料“另设审官院专门负责官吏的考核和选用”反映宋代设置专门机构选拔官员,但不能表明宋代官僚机构日益臃肿,故B项错误;宋代设置“审官院专门负责官吏的考核和选用”以分化宰相的任官考核权,体现宰相权力更加削弱,故C项正确;D项表述与材料主旨不符,可以排除。]5.(2017·武汉调研)《资治通鉴·唐纪》:“凡军国大事、则中书舍人各执所见,杂署其名,谓之五花判事。中书侍郎、中书令省审之,给事中、黄门侍郎驳正之。上始申明旧制,由是鲜有败事。”这一制度()A.使得官员之间相互倾轧 B.推动专制皇权走向顶峰C.一定程度上减少决策失误 D.导致了中书省一省独大 C[“各执所见”能够集思广益,减少决策失误,并非相互倾轧,故A项错误;专制皇权走向顶峰是在清朝,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鲜有败事”可知,这一制度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决策失误,故C项正确;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三省相互牵制,故D项错误。]6.(2017·苏州调研)魏晋时期规定:“州、郡皆置中正,已定其选,择州郡之贤有识鉴者为之,区别人物,第其高下。”与察举制相比,这一制度()【导学号:75740010】A.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选官的随意性B.提升社会文化水平C.注重鉴别官员道德水准D.促进社会阶层流动A[曹操创设九品中正制之初,在纠正东汉末年察举征召制的弊端和选拔人才方面,确定发挥过一定的积极影响,为曹魏集团聚集了大批的人才,故A项正确;是否有利于“提升社会文化水平”无法从材料信息中得出,故B项错误;根据“择州郡之贤有识鉴者为之”不难看出魏晋对于中正官的要求是具备识别人才的能力,至于是否注重鉴别官员道德水准,材料并没有体现,注重道德水平的是察举制,故C项错误;促进社会阶层流动属于主观臆断,不但材料信息没有显示,而且也与史实不符,故D项错误。]7.阅读下列根据《中国古代职官》编制的表格,对表格内容带来影响分析正确的是()时期两宋明清比例50%以上的进士43%的进士任官前出身平民贫寒家庭A.巩固了封建统治 B.扭转了传统等级观念C.严重摧残了人才 D.提高了官员文化素质A[表格体现了两宋和明清时期,官吏出身大多贫寒,体现了统治基础的扩大,有利于封建政权的稳定和巩固,故A项正确;官员的出身虽然是平民,但成为官员后就成为统治阶级,故没有改变传统的等级观念,故B项错误;平民出身能做官主要凭借个人的才能而参加科举考试,材料信息没有体现摧残了人才,故C项错误;材料仅体现了平民做官的比重很大,没有体现出官员素质的提高,故D项错误。]8.(2017·湖南师大附中月考)据《续资治通鉴长编》载:“上(宋太祖)欲为赵普置副而难其名称,召翰林学士承旨陶谷问曰:‘下丞相一等者何官?’对曰:‘唐有参知政务,参知政事。’乙丑,以枢密直学士等为参知政事。不宣制,不押班,不知印,不升政事堂。”据此可知北宋初期()A.君主专制受到威胁 B.参知政事职能不变C.参知政事大权在握 D.宰相权力依然较大D[材料中宋太祖为赵普设置副手并不能体现君主专制受威胁,故A项错误;北宋初期设参知政事,不能体现其职能的变化与否,故B项错误;材料信息“不宣制,不押班,不知印,不升政事堂”说明参知政事权力并不大,故C项错误;由材料信息可知,参知政事仅为宰相赵普的副手,权力不大,不能分割宰相的行政权,这说明宰相权力依然较大,故D项正确。]9.宋朝“州”的地方行政长官称“知州”。“知”是兼任、代理的意思,名义上是以中央官员的身份兼任地方。这说明宋朝()【导学号:75740011】A.中央权力进一步强化 B.地方割据的现象严重C.中央与地方互相制衡 D.地方官员的权力扩大A[结合题意及所学知识可知,宋代知州是“以中央官员的身份兼任地方”,这体现了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理,A项正确;B、D两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宋代以后,中央在与地方分权的斗争中已处于绝对上风,故C项错误。]10.(2017·长春一模)有学者认为,明代皇帝的批红权原则上不可超越票拟而径自为之,票拟则经过批红而成为行政命令。君主如主动下手诏、中旨处理政事,也必须送内阁“商榷可否”。“圣意所予夺,亦必下内阁议而后行”,内阁如不同意,便可将手诏、中旨“封还”、“执奏”,拒绝拟旨。材料反映出明代()A.君主专制遭到了削弱 B.皇帝借助内阁牵制朝中大臣C.出现近代内阁的雏形 D.内阁对皇权有一定制约作用D[内阁的设置是君主专制强化的表现,故A项错误;题干信息“明代皇帝的批红权原则上不可超越票拟而径自为之”反映了其目的是对皇权进行制约,故B项错误;近代内阁是指资本主义代议制的组成部分,明清是封建专制制度,故C项错误;根据“批红权原则上不可超越票拟而径自为之”“也必须送内阁‘商榷可否’”等信息可以判断内阁对君权是有制约作用的,故D项正确。]11.依据相关知识判断:六部最高首长的官阶由正三品提高到正二品,六部成为平行的帝国最高行政管理机关应发生在()【导学号:75740012】A.秦朝“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B.唐设官分职,实现政务机构多元化C.明裁撤中书分庶务,“君相合一”D.清代内阁之外别设军机处掌理政务C[秦朝没有六部,故A项错误;唐代最高行政机关是尚书省,六部是其下属机构,故B项错误;明太祖废丞相,权分六部,六部成为最高行政机关,故C项正确;军机处是清代中枢机构,六部地位有所降低,故D项错误。]12.雍正时设军机处,在军机处“行走”的官员或为大学士,或为尚书,或为侍郎,同时兼理原官职。此后,大学士“必充军机,始得预政事”。这表明()A.低级别官员已无权参预朝政 B.军机大臣位高权重C.内阁地位已然被军机处取代 D.内阁权力开始弱化C[根据信息材料信息“大学士‘必充军机,始得预政事’”无法得出低级别官员无权参与朝政的结论,故A项错误;军机大臣只能秉承皇帝旨意办事,属于皇帝的侍从,B项与史实不符,排除;大学士必须充任军机大臣才可参与政事,表明军机处已取代内阁的地位,故C项正确;清朝内阁无实权,D项与史实不符,排除。]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5分)【导学号:75740013】材料一秦以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三公秉政。西汉有中外朝之分,东汉虽置三公而事归台阁,魏以中书掌机密,尚书也成了外围。隋唐实行中书、门下、尚书三省分权,翰林管理文书号为“内相”。唐末五代枢密使夺宰相之权,宋以中书、枢密对掌文武二柄,别置三司使通领盐铁、度支和户部,号为“计相”。明废丞相,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尚书直接对皇帝负责,殿阁大学士组成皇帝的办公机构,掌握了实际的权力,清又以军机处代替内阁的地位,内阁变成了空衔。这样一层一层地像剥笋一样,无非是“人主之狎近幸而憎尊望者逼己”,就是说,尽量把权力保持在皇帝自己手里。——引自巩绍英《略论秦汉以来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上)》材料二臣闻为政有体,治事有要。自古圣帝明王,垂拱无为而天下大治者,凡用此道也。何谓为政有体。君为元首,臣为股肱,上下相维,内外相制,若网之有纲,丝之有纪……古之王者,设三公、九卿、二十七大夫、八十一元士,以纲纪其内。设方伯、州牧、卒正、连帅、属长,以纲纪其外。尊卑有序,若身之使臂,臂之使指,莫不率从。此为政之体也。何为治事有要。夫人智有分而力有涯,以一人之智力兼天下之众务,欲物物而知之,日亦不给矣。是故尊者治众,卑者治寡,治众者事不得不约,治寡者事不得不详。约则举其大,详则尽其细。此自然之势也。——[清]黄以周等辑《续资治通鉴长编拾补》(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述宰相制度发展演变的内在线索。根据材料二,谈谈你对“为政有体”的含义及“治事有要”原因的理解。(12分)(2)上述两则材料所阐述的共同主题思想是什么?论述该主题思想的角度有何不同?(13分)【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尽量把权力保持在皇帝自己手里”说明了皇权与官僚制度间的关系,并结合材料中秦至清宰相制度的演变可知,其发展的线索体现了以皇权对相权的掌控为依据,以皇帝的近臣控制权力为结果,一切权力向皇权集中。根据材料二“君为元首,臣为股肱”,帝王对官僚臣属的驱使若“身之使臂,臂之使指”可知,官僚臣属对帝王的绝对臣服关系;材料“夫人智有分而力有涯,以一人之智力兼天下之众务,欲物物而知之,日亦不给矣”说明官僚制度设置的原因。第(2)问,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从君权加强和君主地位两方面思考。【答案】(1)线索:以皇权对相权的掌控为依据,以皇帝的近臣控制权力为结果,一切权力向皇权集中。理解:“为政有体”意指臣下绝对服从君主的尊卑有序的统治体系。“治事有要”是因为君主以个人的力量治理天下是有限的。(2)古代中国政治体制以君权至上为核心。材料一:从君权逐渐剥夺、削弱相权体现其逐渐加强;材料二:从君臣从属关系方面说明君主的至尊地位。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明朝洪武三十年(公元1397年)二月,明王朝迎来了三年一度的科举会试,朱元璋亲自选定品学俱佳的士林领袖、翰林学士刘三吾为主考。三月初发布皇榜。然而数日内,大批落榜考生跑到礼部鸣冤告状。因为中榜的51名贡生清一色的来自南方各省,竟然没有一名北方人。因此,说主考收受钱财、地域歧视……关于“科场舞弊”的传闻沸沸扬扬。事件引起明王朝上下震撼。三月初十,朱元璋下诏成立包括饱学之士、忠直敢言的大臣在内的“调查小组”进行调查,然而调查结论认为刘三吾等人的阅卷公平公正,无任何问题。这再次引起落榜的北方学子哗然,朝中许多北方籍的官员要求重新复核,并严查所有涉案官员……五月,朱元璋突然下诏,认定刘三吾为“反贼”,发配西北;朱元璋的侍读、调查小组负责人张信被凌迟处死……六月,朱元璋亲自复核试卷,亲自选定51名中榜贡士,竟然清一色是北方人,无一名南方人。该事件以后,明朝的科举录取分成了“南北榜”,即南北方的学子,按照其所处的地域进行排名,分别录取出贡生后,再统一参加殿式。上述材料包含了多方面的历史信息。请你选择一个角度,确定一个主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解析】首先选择一个角度,确定明确的主题,然后选择合适的史实加以论证。如选择科考结果体现了鲜明的君主专制特征,从科考主考官的选定、科考案的最终裁定等方面分析,其是如何充分体现了皇帝决策的独断性和随意性。如选择经济状况对文化教育有着巨大的影响,从南宋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文化教育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来论证科考案中偶然现象的必然性。言之有理即可。【答案】示例1:科考结果体现了鲜明的君主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