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福建省宁德衡水育才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满分:100分时长:75分钟一、选择题(本题一共16道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8分)1.下图是河北平山三汲村中山王墓出土的战国银首人俑铜灯。铜人一派宽袖深衣的中原打扮,但高额扁脸,浓眉短须,是典型的古代北方狄人的“男子汉”。这件文物可以用来说明战国时期()A.中山国确立了中央集权制度 B.各国间战争规模进一步扩大C.中原与周边地区的民族交融 D.铁制农具和牛耕的普遍推广〖答案〗C〖解析〗“中山国”属于白狄建立的国家,根据材料“铜人一派宽袖深衣的中原打扮,但高额扁脸,浓眉短须,是典型的古代北方狄人”可知,战国时期少数民族一定程度上接受了汉族服饰;此外,由图可知,少数民族器具在造型上也形似汉族器具,这表明周边少数民族与汉族间存在文化交融,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中央集权制度,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战争,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生产工具,排除D项。故选C项。2.汉代前期,汉高祖将一般政务完全交付丞相,由丞相全权处理。从汉武帝开始到汉宣帝,皇帝将一些侍从委以重任,让他们参与谋议国家政事。汉武帝此举()A.促使决策机制逐步走向专业化 B.旨在调整中枢加强专制统治C.致使政府行政效率不断地提高 D.缓和了中央各部门间的矛盾〖答案〗B〖解析〗材料表明汉代皇帝通过建立“中朝”削弱丞相的决策权以加强皇权,B项正确;中朝官系统的出现是为了分割丞相的权力,不能说中央决策机制走向专业化,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中央决策机制的变化,由此不能推断政府效率的变化,排除C项;材料只涉及中朝和丞相,不能体现缓和各部门之间的矛盾,排除D项。故选B项。3.唐朝初年,规定进士科考试实行“时务策”五条。开元二十五年(737年),唐朝政府规定明经科考试加试时务策,要求考官就当前国家的时务提出策问,考生以书面的形式作答。这些做法()A.有利于选拔实用性人才 B.体现出官学体制的弊端C.标志着科举制度的诞生 D.扩大了人才选拔的范围〖答案〗A〖解析〗据题意可知,时务策是就国家的时务提出策问,所以科举考试中考时务策是要选拔熟悉国家实际时务的实用性人才,A项正确;这些做法是为了选拔实用性的人才,并不能体现出官学体制的弊端和扩大人才选拔的范围,排除BD项;科举制的诞生是在隋朝,排除C项。故选A项。4.唐朝最初的宰相就是三省长官,政事堂形成后,皇帝不断派遣一些代表参与其中,宰相的数量开始增加,其官职称号也非常复杂,有参知政事、平章政事、同掌机务等,最多时名号竟然多达40多个。这表明唐朝()A.政事堂议政制度遭到破坏 B.君相矛盾解决C.政府的治理能力不断下降 D.相权趋于弱化〖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唐朝最初的宰相就是三省长官,政事堂形成后,皇帝不断派遣一些代表参与其中,宰相的数量开始增加,其官职称号也非常复杂”可知,唐朝设立政事堂,且不断增加宰相人数,其目的在于防止宰相专权,削弱相权,D项正确;宰相人数的增多不代表政事堂议政制度的破坏,排除A项;唐朝时期并没有解决君相矛盾,排除B项;政府治理能力无从体现,排除C项。故选D项。5.1069—1085年,为扭转宋朝积贫积弱的局面,王安石以“理财”“整军”为中心任务,主持全面改革。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文化等领域。王安石变法()A.以整顿官僚机构为宗旨 B.减少了政府财政收入C.加剧统治集团内部分裂 D.以募兵制取代征兵制〖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王安石为扭转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以理财、整军为中心任务,推行比较全面的改革,损害了统治集团内部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加剧了统治集团内部分裂,C项正确;王安石变法的宗旨是富国强兵,不是整顿官僚机构,排除A项;王安石变法一定程度上增加而非减少了政府财政收入,排除B项;王安石变法时,实施的是以征兵制代替募兵制,排除D项。故选C项。6.公元1005年初,宋真宗与契丹签订澶渊之盟,其中宋每年送给辽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称为()A.岁赐 B.岁币 C.岁贡 D.岁赋〖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宋给契丹送的布匹银两叫岁币,B项正确;宋给西夏的布匹银两叫岁赐,排除A项;宋给金送的布匹银两叫岁贡,排除C项;岁赋是指税收,排除D项。故选B项。7.明中后期,赣南地区烟草、蓝靛、甘蔗、花生、苎麻、竹木等经济作物的种植,无论是作物品种还是种植面积,都获得了很大发展。这一现象表明,当时赣南地区()A.普通农户收益锐减 B.农民对粮食需求的减少C.农业生产出现衰退 D.农产品商品化趋势明显〖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明中后期,赣南地区烟草、蓝靛、甘蔗、花生、苎麻、竹木等经济作物的种植,无论是作物品种还是种植面积,都获得了很大发展”可知,明朝中后期赣南地区经济作物种植规模扩大,而经济作物主要流向市场,说明当时赣南地区农产品商品化趋势明显,D项正确;材料无法说明普通农户的受益锐减,排除A项;农民对粮食需求并未减少,排除B项;经济作物规模扩大,说明明朝中后期农业生产进步,排除C项。故选D项。8.表格中逻辑关系对应正确的是()史实结论A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斩木为兵,揭竿为旗”推翻了秦朝的统治B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完全禁止对外贸易C李时珍《本草纲目》、徐光启《农政全书》的编纂在各自领域对传统科学技术进行的总结D理藩院的设立西藏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的管辖AA B.B C.C D.D〖答案〗C〖解析〗李时珍《本草纲目》、徐光启《农政全书》均是明清时期影响深远的科技著作,它们分别对传统医学、农学领域进行了系统详实的总结,C项正确;陈胜、吴广起义沉重打击了秦朝的统治,但没有直接推翻秦朝的统治,排除A项;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仅保留广州一处为通商口岸,并由广州十三行专门管理对外贸易事务,排除B项;宣政院的设立标志西藏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管辖,排除D项。故选C项。9.近代某不平等条约规定“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该条约是()A.《南京条约》 B.《辛丑条约》 C.《马关条约》 D.《北京条约》〖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进出口缴纳的关税,中国须向英国商定,这是《南京条约》的内容,A项正确;《辛丑条约》《马关条约》和《北京条约》均没有协定关税的条款,排除BCD项。故选A项。10.如下表为中国近代某一历史时期创办的学堂,这表明()时间学堂1862年成立京师同文馆1866年成立福州船政学堂1870年成立留美预备学堂1880年成立天津水师学堂1893年成立天津军工学堂A.洋务运动发展呼唤人才 B.科举制被废止C.新式学堂已占主流地位 D.科技人才辈出〖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本质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的中国。根据表格中的时间可知,该时期是洋务运动期间,据学堂的类型可知,主要是学习西方的器物,培养相关人才,是因为洋务运动发展呼唤人才,特别是掌握西方技术的人才,A项正确;科举制废止是到了1905年,时间不符,排除B项;新式学堂占主流要从新旧学堂数量上进行对比,且根据所学洋务运动相关知识可知,该时期旧式的教育体制仍然是主流,排除C项;科技人才辈出要从科技人才的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来表明,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11.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以陈独秀等为代表的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在思想文化领域里发动了一场新的斗争。这场“新的斗争”()A.宣传传统文化和思想 B.结束了北洋军阀统治C.高举民主与科学旗帜 D.指明了中国革命方向〖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中的“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以陈独秀等为代表的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在思想文化领域里发动了一场新的斗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场新斗争是1915年9月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掀起的新文化运动,运动中拥护的“德先生”、“赛先生”就是民主与科学,C项正确;在新文化运动中,把矛头直指旧伦理、旧政治、旧艺术、旧宗教、旧文学等,这对传统文化和思想造成巨大冲击,不是“宣传”了,排除A项;新文化运动打击了北洋政府所鼓吹的尊孔复古逆流,基本结束北洋军阀统治是1926~1927年国民革命运动,排除B项;新文化运动推动思想文化革新,有着解放思想的重大意义,但是也有明显的缺陷(如脱离广大民众等),给中国革命指明方向的是人,排除D项。故选C项。12.如表是1913年—1916年中国进出口贸易的主要数据,导致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经济侵略B.国家对外贸易政策调整C.中国民族工业彻底摆脱了列强控制D.中国国际地位不断上升〖答案〗A〖解析〗由图示看出,1913年—1916年中国进口贸易呈下降趋势,出口贸易呈现上升趋势,结合所学可知,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进口总额下降。而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为民族工业发展提供了良机,这一时期中国民族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促进了出口贸易的增长,A项正确;这一时期没有国家对外贸易政策的调整,排除B项;中国民族工业彻底摆脱了列强控制说法太绝对,排除C项;一战后中国国际地位有所上升,但材料体现不出中国国际地位不断上升,排除D项。故选A项。13.“美术经典中的党史”是热播的电视节目。节目中介绍过的四幅油画如下,按其反映的革命活动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①③②④ B.②①④③ C.③④①② D.④③②①〖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启航(南湖红船)地道战遵义会议百万雄师下江南”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油画“启航”所描述的是1921年,成立的场景,油画“地道战”描述的是抗日战争时期的场景,油画“遵义会议”所描述的是1935年红军长征期间的场景,油画“百万雄师下江南”所描述的是1949年解放战争时期的场景,故其先后顺序为①③②④,A项正确;其他选项时间顺序排列错误,排除B项、C项和D项。故选A项。14.某历史探究小组拟给下面图1、图2提炼一个共同的主题,最恰当的是()A.“将革命进行到底” B.“学习苏联老大哥”C.“走适合自己的路” D.“发展才是硬道理”〖答案〗C〖解析〗图一是井冈山道路,图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都反映出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特征,因此反映的主题是“走适合自己的路”,C项正确;图二不是革命,排除A项;图一二都没有学习苏联,排除B项;图一是革命,不是发展,排除D项。故选C项。15.《党史》中记载:“9月20日,经过充分讨论,大会一致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出席会议代表1197人,投票1197张,同意票1197张。”关于这一大会,表述正确的是A.制定了新中国的建国纲领 B.确立了我国根本的政治制度C.发布《论联合政府》报告 D.提出建设先进工业国的诉求〖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大会一致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可知表述的是1954年的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这次会议确立了我国根本的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项正确;第一届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定了新中国的建国纲领,排除A项;1945年中共七大发布《论联合政府》报告,排除C项;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建设先进工业国的诉求,排除D项。故选B项。16.如图是全国工业总产值的所有制结构图,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 B.改革开放政策的推行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广 D.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中的全国工业总产值的所有制结构图可知,2002年相较于1978年,我国集体企业和国有企业所占比重减少,城市个体及其其他企业比重有所增多,这主要得益于改革开放政策尤其是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行,B项正确;计划经济体制早在五计划后就已经建立,排除A项;1978年,我国逐渐废除了人民公社制度,排除C项;2001年,中国才进入世界贸易组织,排除D项。故选B项。没有图片,请求图片优化。二、非选择题(17题8分;18题20分;19题12分;20题12分,共计52分。)17.人的精神谱系,是党百年奋斗历程的精神标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伟大精神贯穿于百年发展全历程。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有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一百年来,尽管时代主题和历史任务发生了变迁,但一系列伟大精神能够经受住时间的考验,不断得到传承和弘扬,并不断丰富其内涵,从而展现出精神谱系的一脉相承性。——摘自王炳林《深刻领会精神谱系的丰富内涵》(1)根据材料一,在图中A.B.C.D四处标注出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诞生的对应位置。(2)结合所学,概述红军长征的伟大意义。〖答案〗(1)位置:A(延安精神);B(红船精神);C(井冈山精神);D(西柏坡精神)。(2)意义:长征实现了红军的战略大转移;宣传了的政治主张;在沿途播下了革命种子;鼓舞了广大人民群众;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其它言之成理的〖答案〗也可得分)〖解析〗【小问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题。时空是:近代中国。位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红船精神代表的成立,因此应该是B处的上海;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井冈山精神代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成立,应该是C处的江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延安精神是在革命圣地延安诞生的一种革命精神,因此位于A处的陕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柏坡精神是解放战争时期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在驻西柏坡期间所体现和创立的一系列革命精神,因此位于D处的河北省西柏坡。【小问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题。时空是:1935年的中国。意义:根据所学可知,长征的胜利可从红军的战略转移、党主张的宣传、革命的宣传、民众的参与、长征精神的铸造和对革命局面的影响等方面进行论述,如:长征实现了红军的战略大转移;宣传了的政治主张;在沿途播下了革命种子;鼓舞了广大人民群众;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唐代的租庸调制直接继承于隋代的赋役制度,然而就其渊源来说却是对魏晋以来赋税制度的总结。在西晋至唐的赋役制度变迁中,调的征收由计户评资征收演变为计丁征收,租的征收由计亩征收演变成计丁征收,至唐初租庸调都统一于计丁征收,既易于实施又兼顾了公平,可以持续稳定的为政府提供财政收入。——摘编自王政、李金兰《论唐代租庸调制度优势之形成》材料二随着大批农民或因逃避租庸调而成为流民,或因为躲避兵役而逃之,使得唐政府所掌握的人口越来越少,赋税来源逐渐枯竭。安史之乱爆发后,为了平定叛乱并维持政府的正常运转,唐政府新增加了很多新的税收项目,从而形成了"科敛之名凡数百,的混乱局面。到了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宰相杨炎将此前的租庸和名目繁多的杂税合并为地税和户税,地税是履亩征税,户税是按户等高低征收绢帛和钱,分夏秋两次征税,此为两税法。——摘编自李军《从租庸调到两税法》(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租庸调制实施的基础及其意义。(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朝实行两税法的原因,并指出两税法与租庸调相比的新变化。〖答案〗(1)基础:均田制的推行(或政府授田给农民)。意义:减轻了农民的赋税负担和人身控制;有利于封建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保证国家财政收入。(2)原因:唐朝中期,土地兼并严重,均田制瓦解;税制混乱,赋税繁重,国家财政困难;阶级矛盾尖锐,社会动荡;宰相杨炎的建议和推动。新变化:税收标准从以人丁为主到以人丁和资产为主;税种由繁到简。〖解析〗【小问1】基础:根据材料一“然而就其渊源来说却是对魏晋以来赋税制度的总结”并结合所学可得出,均田制的推行(或政府授田给农民)。意义:根据材料一“唐初租庸调都统一于计丁征收,既易于实施又兼顾了公平”并结合所学可得出,减轻了农民的赋税负担和人身控制;有利于封建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根据材料一“可以持续稳定的为政府提供财政收入”可得出,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保证国家财政收入。【小问2】原因:根据材料二“使得唐政府所掌握的人口越来越少”并结合所学可得出,唐朝中期,土地兼并严重,均田制瓦解;根据材料二“唐政府新增加了很多新的税收项目,从而形成了‘科敛之名凡数百,的混乱局面’”“赋税来源逐渐枯竭”可得出,税制混乱,赋税繁重,国家财政困难;结合所学可知,安史之乱后,唐朝阶级矛盾尖锐,社会动荡;根据材料二“宰相杨炎将此前的租庸和名目繁多的杂税合并为地税和户税”可得出,宰相杨炎的建议和推动。新变化:根据材料二“合并为地税和户税,地税是履亩征税,户税是按户等高低征收绢帛和钱,分夏秋两次征税”并结合所学可得出,税收标准从以人丁为主到以人丁和资产为主;税种由繁到简。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序号时间主要事件11990年中国军队向联合国停战监督组织派遣5名军事观察员,开启了中国军队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的历程。21990年以来中国军队先后与90多个国家、10多个国际和地区组织开展了合作与交流。31999年美国、英国、俄罗斯、中国等世界上最重要的经济体组成了二十国集团。42001年中国成立上海合作组织。52013年中国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的合作倡议。同年提出申办奥运。62015年中国倡议设立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正式成立,简称“亚投行”。72016年中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批准中国加入气候变化《巴黎协定》。82019年中国倡议的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在北京召开。92020年华为公司为了协助意大利政府应对严重的新冠病毒疫情,向意大利方面进行了多次物资捐赠和技术援助。102021年中国宣布将再向非洲提供10亿剂新冠疫苗,其中6亿为无偿援助,4亿以中方企业与有关非洲国家联合生产等方式提供。112021年以来主席在多个重大国际场合呼吁各国加强“绿色合作”推动“绿色发展”助力“绿色复苏”为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和环境挑战提供中国方案,为推进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注入信心和动力。122022年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取得圆满成功,展现了中国精神,也为生态改善书写新方案。——整理自百度百科任选材料中的三个历史事件,提炼主题,并简要说明。(要求:写出所选历史事件的序号并明确写出主题)〖答案〗事件:5、6、8;主题: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意义:当今世界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中国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是新时代中国外交的顶层设计,也是中国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提出的中国方案;中国政府率先身体力行,提出建设“一带一路”合作倡议,成立亚投行,召开世界文明大会,积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以自己的发展惠及世界;推动世界朝着更加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方向发展。选择其他历史事件并提取契合的主题也可。其他主题如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中国积极推动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中国为世界发展贡献力量;中国积极构建世界安全共同体等。〖解析〗本题为开放性试题。首先,分析材料内容,选取材料中的三个历史事件,提炼主题,并简要说明,拟定主题。注意要选择自己熟悉且容易论证的,主题要具体、明确。根据事件1、2、4可得出主题:中国积极承担国际大国责任,为世界贡献中国力量与智慧;根据事件5、6、8可得出主题: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其次,结合相关史实,对主题进行说明。要注意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紧扣主题。最后,对所说明的内容进行简单的总结。2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的进程从19世纪五六十年代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主要经历了被动开放(鸦片战争)、经济起步、政体变革(辛亥革命)、思想解放四个时期。这是一种社会质变,即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各个层面发生了整体的变革。——陈国庆《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研究》材料二:自1921年登上中国的历史舞台,就担负起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使命。在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人的带领下,中国人民付出诸多努力,最终使中华民族“站起来”了。——党史学习教育,以“赶考”精神做好新时代答卷(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经济起步”对应的代表性事件。并概括这事件的主要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21—1949年为带领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实现人民解放所作出的重大努力。〖答案〗(1)事件:经济起步:洋务运动。影响: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培养了人才,客观上推动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尝试,是中国现代化的开端。(2)努力:国民革命、“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开辟(土地革命)、抗日战争、人民解放战争。〖解析〗【小问1】(1)事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经济起步”指的是洋务运动,即中国近代化的起步。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培养了人才,客观上推动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尝试,是中国现代化的开端。【小问2】(2)努力:依据材料“自1921年登上中国的历史舞台,就担负起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使命”,结合所学可知,主要有国民革命、“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开辟(土地革命)、抗日战争、人民解放战争等。福建省宁德衡水育才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满分:100分时长:75分钟一、选择题(本题一共16道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8分)1.下图是河北平山三汲村中山王墓出土的战国银首人俑铜灯。铜人一派宽袖深衣的中原打扮,但高额扁脸,浓眉短须,是典型的古代北方狄人的“男子汉”。这件文物可以用来说明战国时期()A.中山国确立了中央集权制度 B.各国间战争规模进一步扩大C.中原与周边地区的民族交融 D.铁制农具和牛耕的普遍推广〖答案〗C〖解析〗“中山国”属于白狄建立的国家,根据材料“铜人一派宽袖深衣的中原打扮,但高额扁脸,浓眉短须,是典型的古代北方狄人”可知,战国时期少数民族一定程度上接受了汉族服饰;此外,由图可知,少数民族器具在造型上也形似汉族器具,这表明周边少数民族与汉族间存在文化交融,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中央集权制度,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战争,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生产工具,排除D项。故选C项。2.汉代前期,汉高祖将一般政务完全交付丞相,由丞相全权处理。从汉武帝开始到汉宣帝,皇帝将一些侍从委以重任,让他们参与谋议国家政事。汉武帝此举()A.促使决策机制逐步走向专业化 B.旨在调整中枢加强专制统治C.致使政府行政效率不断地提高 D.缓和了中央各部门间的矛盾〖答案〗B〖解析〗材料表明汉代皇帝通过建立“中朝”削弱丞相的决策权以加强皇权,B项正确;中朝官系统的出现是为了分割丞相的权力,不能说中央决策机制走向专业化,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中央决策机制的变化,由此不能推断政府效率的变化,排除C项;材料只涉及中朝和丞相,不能体现缓和各部门之间的矛盾,排除D项。故选B项。3.唐朝初年,规定进士科考试实行“时务策”五条。开元二十五年(737年),唐朝政府规定明经科考试加试时务策,要求考官就当前国家的时务提出策问,考生以书面的形式作答。这些做法()A.有利于选拔实用性人才 B.体现出官学体制的弊端C.标志着科举制度的诞生 D.扩大了人才选拔的范围〖答案〗A〖解析〗据题意可知,时务策是就国家的时务提出策问,所以科举考试中考时务策是要选拔熟悉国家实际时务的实用性人才,A项正确;这些做法是为了选拔实用性的人才,并不能体现出官学体制的弊端和扩大人才选拔的范围,排除BD项;科举制的诞生是在隋朝,排除C项。故选A项。4.唐朝最初的宰相就是三省长官,政事堂形成后,皇帝不断派遣一些代表参与其中,宰相的数量开始增加,其官职称号也非常复杂,有参知政事、平章政事、同掌机务等,最多时名号竟然多达40多个。这表明唐朝()A.政事堂议政制度遭到破坏 B.君相矛盾解决C.政府的治理能力不断下降 D.相权趋于弱化〖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唐朝最初的宰相就是三省长官,政事堂形成后,皇帝不断派遣一些代表参与其中,宰相的数量开始增加,其官职称号也非常复杂”可知,唐朝设立政事堂,且不断增加宰相人数,其目的在于防止宰相专权,削弱相权,D项正确;宰相人数的增多不代表政事堂议政制度的破坏,排除A项;唐朝时期并没有解决君相矛盾,排除B项;政府治理能力无从体现,排除C项。故选D项。5.1069—1085年,为扭转宋朝积贫积弱的局面,王安石以“理财”“整军”为中心任务,主持全面改革。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文化等领域。王安石变法()A.以整顿官僚机构为宗旨 B.减少了政府财政收入C.加剧统治集团内部分裂 D.以募兵制取代征兵制〖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王安石为扭转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以理财、整军为中心任务,推行比较全面的改革,损害了统治集团内部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加剧了统治集团内部分裂,C项正确;王安石变法的宗旨是富国强兵,不是整顿官僚机构,排除A项;王安石变法一定程度上增加而非减少了政府财政收入,排除B项;王安石变法时,实施的是以征兵制代替募兵制,排除D项。故选C项。6.公元1005年初,宋真宗与契丹签订澶渊之盟,其中宋每年送给辽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称为()A.岁赐 B.岁币 C.岁贡 D.岁赋〖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宋给契丹送的布匹银两叫岁币,B项正确;宋给西夏的布匹银两叫岁赐,排除A项;宋给金送的布匹银两叫岁贡,排除C项;岁赋是指税收,排除D项。故选B项。7.明中后期,赣南地区烟草、蓝靛、甘蔗、花生、苎麻、竹木等经济作物的种植,无论是作物品种还是种植面积,都获得了很大发展。这一现象表明,当时赣南地区()A.普通农户收益锐减 B.农民对粮食需求的减少C.农业生产出现衰退 D.农产品商品化趋势明显〖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明中后期,赣南地区烟草、蓝靛、甘蔗、花生、苎麻、竹木等经济作物的种植,无论是作物品种还是种植面积,都获得了很大发展”可知,明朝中后期赣南地区经济作物种植规模扩大,而经济作物主要流向市场,说明当时赣南地区农产品商品化趋势明显,D项正确;材料无法说明普通农户的受益锐减,排除A项;农民对粮食需求并未减少,排除B项;经济作物规模扩大,说明明朝中后期农业生产进步,排除C项。故选D项。8.表格中逻辑关系对应正确的是()史实结论A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斩木为兵,揭竿为旗”推翻了秦朝的统治B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完全禁止对外贸易C李时珍《本草纲目》、徐光启《农政全书》的编纂在各自领域对传统科学技术进行的总结D理藩院的设立西藏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的管辖AA B.B C.C D.D〖答案〗C〖解析〗李时珍《本草纲目》、徐光启《农政全书》均是明清时期影响深远的科技著作,它们分别对传统医学、农学领域进行了系统详实的总结,C项正确;陈胜、吴广起义沉重打击了秦朝的统治,但没有直接推翻秦朝的统治,排除A项;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仅保留广州一处为通商口岸,并由广州十三行专门管理对外贸易事务,排除B项;宣政院的设立标志西藏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管辖,排除D项。故选C项。9.近代某不平等条约规定“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该条约是()A.《南京条约》 B.《辛丑条约》 C.《马关条约》 D.《北京条约》〖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进出口缴纳的关税,中国须向英国商定,这是《南京条约》的内容,A项正确;《辛丑条约》《马关条约》和《北京条约》均没有协定关税的条款,排除BCD项。故选A项。10.如下表为中国近代某一历史时期创办的学堂,这表明()时间学堂1862年成立京师同文馆1866年成立福州船政学堂1870年成立留美预备学堂1880年成立天津水师学堂1893年成立天津军工学堂A.洋务运动发展呼唤人才 B.科举制被废止C.新式学堂已占主流地位 D.科技人才辈出〖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本质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的中国。根据表格中的时间可知,该时期是洋务运动期间,据学堂的类型可知,主要是学习西方的器物,培养相关人才,是因为洋务运动发展呼唤人才,特别是掌握西方技术的人才,A项正确;科举制废止是到了1905年,时间不符,排除B项;新式学堂占主流要从新旧学堂数量上进行对比,且根据所学洋务运动相关知识可知,该时期旧式的教育体制仍然是主流,排除C项;科技人才辈出要从科技人才的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来表明,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11.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以陈独秀等为代表的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在思想文化领域里发动了一场新的斗争。这场“新的斗争”()A.宣传传统文化和思想 B.结束了北洋军阀统治C.高举民主与科学旗帜 D.指明了中国革命方向〖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中的“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以陈独秀等为代表的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在思想文化领域里发动了一场新的斗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场新斗争是1915年9月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掀起的新文化运动,运动中拥护的“德先生”、“赛先生”就是民主与科学,C项正确;在新文化运动中,把矛头直指旧伦理、旧政治、旧艺术、旧宗教、旧文学等,这对传统文化和思想造成巨大冲击,不是“宣传”了,排除A项;新文化运动打击了北洋政府所鼓吹的尊孔复古逆流,基本结束北洋军阀统治是1926~1927年国民革命运动,排除B项;新文化运动推动思想文化革新,有着解放思想的重大意义,但是也有明显的缺陷(如脱离广大民众等),给中国革命指明方向的是人,排除D项。故选C项。12.如表是1913年—1916年中国进出口贸易的主要数据,导致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经济侵略B.国家对外贸易政策调整C.中国民族工业彻底摆脱了列强控制D.中国国际地位不断上升〖答案〗A〖解析〗由图示看出,1913年—1916年中国进口贸易呈下降趋势,出口贸易呈现上升趋势,结合所学可知,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进口总额下降。而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为民族工业发展提供了良机,这一时期中国民族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促进了出口贸易的增长,A项正确;这一时期没有国家对外贸易政策的调整,排除B项;中国民族工业彻底摆脱了列强控制说法太绝对,排除C项;一战后中国国际地位有所上升,但材料体现不出中国国际地位不断上升,排除D项。故选A项。13.“美术经典中的党史”是热播的电视节目。节目中介绍过的四幅油画如下,按其反映的革命活动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①③②④ B.②①④③ C.③④①② D.④③②①〖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启航(南湖红船)地道战遵义会议百万雄师下江南”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油画“启航”所描述的是1921年,成立的场景,油画“地道战”描述的是抗日战争时期的场景,油画“遵义会议”所描述的是1935年红军长征期间的场景,油画“百万雄师下江南”所描述的是1949年解放战争时期的场景,故其先后顺序为①③②④,A项正确;其他选项时间顺序排列错误,排除B项、C项和D项。故选A项。14.某历史探究小组拟给下面图1、图2提炼一个共同的主题,最恰当的是()A.“将革命进行到底” B.“学习苏联老大哥”C.“走适合自己的路” D.“发展才是硬道理”〖答案〗C〖解析〗图一是井冈山道路,图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都反映出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特征,因此反映的主题是“走适合自己的路”,C项正确;图二不是革命,排除A项;图一二都没有学习苏联,排除B项;图一是革命,不是发展,排除D项。故选C项。15.《党史》中记载:“9月20日,经过充分讨论,大会一致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出席会议代表1197人,投票1197张,同意票1197张。”关于这一大会,表述正确的是A.制定了新中国的建国纲领 B.确立了我国根本的政治制度C.发布《论联合政府》报告 D.提出建设先进工业国的诉求〖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大会一致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可知表述的是1954年的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这次会议确立了我国根本的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项正确;第一届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定了新中国的建国纲领,排除A项;1945年中共七大发布《论联合政府》报告,排除C项;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建设先进工业国的诉求,排除D项。故选B项。16.如图是全国工业总产值的所有制结构图,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 B.改革开放政策的推行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广 D.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中的全国工业总产值的所有制结构图可知,2002年相较于1978年,我国集体企业和国有企业所占比重减少,城市个体及其其他企业比重有所增多,这主要得益于改革开放政策尤其是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行,B项正确;计划经济体制早在五计划后就已经建立,排除A项;1978年,我国逐渐废除了人民公社制度,排除C项;2001年,中国才进入世界贸易组织,排除D项。故选B项。没有图片,请求图片优化。二、非选择题(17题8分;18题20分;19题12分;20题12分,共计52分。)17.人的精神谱系,是党百年奋斗历程的精神标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伟大精神贯穿于百年发展全历程。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有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一百年来,尽管时代主题和历史任务发生了变迁,但一系列伟大精神能够经受住时间的考验,不断得到传承和弘扬,并不断丰富其内涵,从而展现出精神谱系的一脉相承性。——摘自王炳林《深刻领会精神谱系的丰富内涵》(1)根据材料一,在图中A.B.C.D四处标注出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诞生的对应位置。(2)结合所学,概述红军长征的伟大意义。〖答案〗(1)位置:A(延安精神);B(红船精神);C(井冈山精神);D(西柏坡精神)。(2)意义:长征实现了红军的战略大转移;宣传了的政治主张;在沿途播下了革命种子;鼓舞了广大人民群众;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其它言之成理的〖答案〗也可得分)〖解析〗【小问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题。时空是:近代中国。位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红船精神代表的成立,因此应该是B处的上海;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井冈山精神代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成立,应该是C处的江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延安精神是在革命圣地延安诞生的一种革命精神,因此位于A处的陕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柏坡精神是解放战争时期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在驻西柏坡期间所体现和创立的一系列革命精神,因此位于D处的河北省西柏坡。【小问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题。时空是:1935年的中国。意义:根据所学可知,长征的胜利可从红军的战略转移、党主张的宣传、革命的宣传、民众的参与、长征精神的铸造和对革命局面的影响等方面进行论述,如:长征实现了红军的战略大转移;宣传了的政治主张;在沿途播下了革命种子;鼓舞了广大人民群众;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唐代的租庸调制直接继承于隋代的赋役制度,然而就其渊源来说却是对魏晋以来赋税制度的总结。在西晋至唐的赋役制度变迁中,调的征收由计户评资征收演变为计丁征收,租的征收由计亩征收演变成计丁征收,至唐初租庸调都统一于计丁征收,既易于实施又兼顾了公平,可以持续稳定的为政府提供财政收入。——摘编自王政、李金兰《论唐代租庸调制度优势之形成》材料二随着大批农民或因逃避租庸调而成为流民,或因为躲避兵役而逃之,使得唐政府所掌握的人口越来越少,赋税来源逐渐枯竭。安史之乱爆发后,为了平定叛乱并维持政府的正常运转,唐政府新增加了很多新的税收项目,从而形成了"科敛之名凡数百,的混乱局面。到了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宰相杨炎将此前的租庸和名目繁多的杂税合并为地税和户税,地税是履亩征税,户税是按户等高低征收绢帛和钱,分夏秋两次征税,此为两税法。——摘编自李军《从租庸调到两税法》(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租庸调制实施的基础及其意义。(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朝实行两税法的原因,并指出两税法与租庸调相比的新变化。〖答案〗(1)基础:均田制的推行(或政府授田给农民)。意义:减轻了农民的赋税负担和人身控制;有利于封建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保证国家财政收入。(2)原因:唐朝中期,土地兼并严重,均田制瓦解;税制混乱,赋税繁重,国家财政困难;阶级矛盾尖锐,社会动荡;宰相杨炎的建议和推动。新变化:税收标准从以人丁为主到以人丁和资产为主;税种由繁到简。〖解析〗【小问1】基础:根据材料一“然而就其渊源来说却是对魏晋以来赋税制度的总结”并结合所学可得出,均田制的推行(或政府授田给农民)。意义:根据材料一“唐初租庸调都统一于计丁征收,既易于实施又兼顾了公平”并结合所学可得出,减轻了农民的赋税负担和人身控制;有利于封建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根据材料一“可以持续稳定的为政府提供财政收入”可得出,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保证国家财政收入。【小问2】原因:根据材料二“使得唐政府所掌握的人口越来越少”并结合所学可得出,唐朝中期,土地兼并严重,均田制瓦解;根据材料二“唐政府新增加了很多新的税收项目,从而形成了‘科敛之名凡数百,的混乱局面’”“赋税来源逐渐枯竭”可得出,税制混乱,赋税繁重,国家财政困难;结合所学可知,安史之乱后,唐朝阶级矛盾尖锐,社会动荡;根据材料二“宰相杨炎将此前的租庸和名目繁多的杂税合并为地税和户税”可得出,宰相杨炎的建议和推动。新变化:根据材料二“合并为地税和户税,地税是履亩征税,户税是按户等高低征收绢帛和钱,分夏秋两次征税”并结合所学可得出,税收标准从以人丁为主到以人丁和资产为主;税种由繁到简。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序号时间主要事件11990年中国军队向联合国停战监督组织派遣5名军事观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村内建大棚合同范例
- 白酒门市转让合同模板
- 沃尔玛公寓转租合同范例
- 实物黄金合同范例
- 正规林地流转合同范例
- 招外卖店员合同范例
- 小区仓房出售合同范例
- 2024年度东莞电子产品维修合同(标的:一批智能手机的维修服务)
- 早餐合同模板
- 2024年度健身房器械采购与场馆租赁合同
- DZ∕T 0382-2021 固体矿产勘查地质填图规范(正式版)
- 金属平衡管理办法
- 退房通知书模板
- 行政服务中心窗口工作人员手册
- JGJ_T231-2021建筑施工承插型盘扣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标准(高清-最新版)
- 初中语文教学中生本理念的实践分析
- 饮料与健康调查活动报告书
- 四年级奥数-追及问题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应聘信息表
- 最新患者用药情况监测
- 基于单片机的电子频率计的设计设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