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校防暴演练预案TOC\o"1-2"\h\u21136第一章:演练目的与意义 2175221.1演练目的 2295281.2演练意义 310994第二章:组织架构与职责 33662.1演练组织架构 3265122.2演练领导小组成员职责 351522.3演练工作人员职责 424187第三章:演练前期准备 421653.1演练方案制定 4173673.2演练场地与设备准备 5103513.3演练人员培训与分工 511871第四章:演练流程与内容 5229344.1演练流程设计 5226034.2演练内容安排 6298994.3演练场景设置 618523第五章:应急处理与协调 7147645.1应急处理原则 7113075.2应急处理流程 787145.3协调沟通机制 813889第六章:安全防护措施 8159536.1人员安全防护 895896.1.1安全培训 8188836.1.2安全防护用品 822046.1.3安全防护设施 8240546.1.4应急处置 9104086.2场地安全防护 999866.2.1场地规划 952676.2.2安全警示标志 9179716.2.3环境监测 9260616.2.4消防设施 9161926.3设备安全防护 9187046.3.1设备维护保养 9277396.3.2安全防护装置 9303926.3.3设备检测 960346.3.4应急设备 924353第七章:信息与通讯保障 1031567.1信息收集与传递 10129407.1.1信息收集 10189767.1.2信息传递 10270387.2通讯设备准备 1024697.2.1设备选购 10231657.2.2设备维护与管理 1140577.3信息发布与反馈 1120607.3.1信息发布 11263217.3.2反馈收集 11986第八章:演练评估与总结 1147098.1演练评估指标 11165778.2演练评估方法 12181488.3演练总结报告 1225418第九章:演练后期工作 1367479.1演练现场清理 13179939.2演练设备归档 13115959.3演练总结会议 1323894第十章:应急预案修订与完善 142808510.1应急预案修订原则 141127310.2应急预案修订流程 142864810.3应急预案完善措施 1539第十一章:法律法规与政策依据 152931311.1法律法规依据 152000211.2政策文件依据 16394211.3行业规范与标准 1619089第十二章:附录与附件 162709712.1演练预案附件 162882412.2演练相关表格 172708212.3演练参考资料 17第一章:演练目的与意义1.1演练目的本次演练的主要目的在于以下几个方面:通过演练,检验和提高组织内部各相关部门的应急响应能力和协同作战能力。在面对突发事件时,能够迅速、有序、高效地开展救援工作,保证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演练旨在加强参演人员的安全意识,使其熟悉应急预案和救援流程,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心理素质和应急处理能力。通过演练,评估和完善应急预案,保证预案的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为应对突发事件提供有力保障。演练有助于提高组织与外部单位的沟通协作能力,形成合力,共同应对突发事件。1.2演练意义本次演练具有以下重要意义:演练有助于提升组织内部的安全管理水平,为防范和应对突发事件提供有力支撑。通过演练,可以发觉和解决应急预案中的不足之处,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体系。演练有助于提高参演人员的安全素养,使其在遇到突发事件时能够迅速做出正确判断,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损失。演练有助于提高组织的社会形象和公众信任度。在应对突发事件时,组织能够展现出高度的责任心和执行力,增强社会公众的信心。演练有助于加强组织与外部单位的合作与交流,促进资源共享,提高整体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演练有助于推动我国突发事件应对体系的建设和完善,为构建平安中国、实现国家安全发展贡献力量。第二章:组织架构与职责2.1演练组织架构演练组织架构是保证演练活动顺利进行的基础。本次演练组织架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层级:(1)演练指挥部:负责全面领导、指挥和协调演练活动,保证演练任务的顺利完成。(2)演练策划组:负责制定演练方案、演练流程、演练内容等,为演练活动提供技术支持。(3)演练实施组:负责具体执行演练方案,组织协调各参演单位,保证演练活动按照预定计划进行。(4)演练保障组:负责演练期间的后勤保障、安全保卫、医疗救护等工作。(5)演练评估组:负责对演练活动进行全程跟踪评估,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改进意见。2.2演练领导小组成员职责演练领导小组成员是演练活动的核心力量,其职责如下:(1)组长:负责全面领导演练活动,对演练活动的总体安排、推进和总结进行指导。(2)副组长:协助组长开展工作,负责具体事务的协调和推进。(3)成员:根据各自的职责,负责相关工作的组织和实施。2.3演练工作人员职责演练工作人员是演练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职责如下:(1)策划组成员:负责制定演练方案、演练流程、演练内容等,为演练活动提供技术支持。(2)实施组成员:负责具体执行演练方案,组织协调各参演单位,保证演练活动按照预定计划进行。(3)保障组成员:负责演练期间的后勤保障、安全保卫、医疗救护等工作。(4)评估组成员:负责对演练活动进行全程跟踪评估,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改进意见。(5)其他工作人员:根据各自职责,负责演练活动的相关工作。第三章:演练前期准备3.1演练方案制定为了保证演练的顺利进行,首先需要制定详细的演练方案。演练方案应包括以下内容:(1)演练目标:明确演练的目的和预期效果,保证演练过程中各项任务能够按照预期完成。(2)演练内容:根据实际需求,确定演练的项目、流程和场景,保证演练内容全面、有序。(3)演练时间:确定演练的具体时间,充分考虑参与人员、场地、设备等因素,保证演练时间安排合理。(4)演练地点:选择合适的演练场地,充分考虑场地容量、安全性等因素。(5)演练人员:明确参与演练的人员,包括演练组织者、指导老师、参演人员等,保证人员配备齐全。(6)演练设备:梳理演练所需的设备,包括场地设施、道具、通讯设备等,保证设备齐全、正常运行。3.2演练场地与设备准备在演练前期,需要对场地和设备进行充分的准备。(1)场地准备:根据演练方案,提前对演练场地进行布置,包括场地划分、道具摆放、安全设施设置等,保证场地满足演练需求。(2)设备准备:对演练所需的设备进行检查和调试,保证设备正常运行。如有需要,提前采购或租赁相关设备,以满足演练需求。(3)场地与设备验收:在演练前,对场地和设备进行验收,保证各项设施符合演练要求。3.3演练人员培训与分工为保证演练的顺利进行,需要对参演人员进行培训与分工。(1)培训:组织参演人员学习演练方案、演练流程、安全知识等,保证参演人员了解演练要求,提高参演质量。(2)分工:根据演练方案,明确参演人员的职责和任务,保证演练过程中各项工作有序开展。(3)沟通协调:加强参演人员之间的沟通与协调,保证演练过程中信息传递畅通,提高协作效率。通过以上前期准备工作,为演练的顺利进行奠定了基础。在演练过程中,还需密切关注各项任务进展,及时调整方案,保证演练达到预期效果。第四章:演练流程与内容4.1演练流程设计演练流程设计是保证演练活动顺利进行的关键环节。在设计演练流程时,应充分考虑演练目标、参与人员、演练场地等因素,保证演练活动有序、高效。以下是演练流程设计的主要步骤:(1)确定演练目标:明确演练的目的和预期效果,为后续流程设计提供依据。(2)编制演练方案:根据演练目标,制定详细的演练方案,包括演练时间、地点、参与人员、演练内容等。(3)划分演练阶段:将演练过程划分为若干阶段,如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总结阶段等,保证各阶段任务明确、衔接紧密。(4)确定演练流程:根据演练方案和阶段划分,设计具体的演练流程,包括各阶段的任务、时间安排、参与人员等。(5)编制演练脚本:根据演练流程,编制详细的演练脚本,明确各环节的操作步骤、注意事项等。4.2演练内容安排演练内容安排是保证演练活动达到预期效果的重要环节。以下是对演练内容安排的建议:(1)理论知识培训:在演练前,组织参演人员进行相关理论知识培训,提高参演人员的专业素养。(2)技能操作训练:针对演练任务,组织参演人员进行技能操作训练,保证参演人员在演练过程中能够熟练掌握相关技能。(3)应急处理演练:结合实际工作场景,设计应急处理演练内容,提高参演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4)沟通协调演练:通过演练,检验参演人员在应急情况下沟通协调的能力,保证演练活动顺利进行。(5)总结评估:在演练结束后,组织参演人员进行总结评估,分析演练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为后续演练活动提供改进方向。4.3演练场景设置演练场景设置是提高演练实战性的关键环节。以下是对演练场景设置的建议:(1)模拟实际工作环境:根据演练任务,设置与实际工作环境相似的演练场景,提高参演人员的代入感。(2)设置多样化场景:结合演练目标,设计多种演练场景,包括常规场景和极端场景,全面检验参演人员的应对能力。(3)增加突发情况:在演练过程中,设置一定的突发情况,检验参演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和应变能力。(4)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如虚拟现实、模拟器等,提高演练场景的真实性。(5)注重参演人员体验:关注参演人员在演练过程中的体验,及时调整演练场景,保证演练活动取得预期效果。第五章:应急处理与协调5.1应急处理原则应急处理是指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迅速、有效地采取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和影响的活动。以下是应急处理的基本原则:(1)以人为本:在应急处理过程中,始终将人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2)安全第一:在应急处理过程中,保证救援人员的安全,防止次生灾害的发生。(3)预防为主:加强风险防范,提前制定应急预案,保证应急处理工作有序进行。(4)统一领导、集中指挥:建立健全应急指挥体系,明确领导责任,保证应急处理工作高效协调。(5)归口负责、分级管理:明确各部门职责,实现应急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6)分工协作: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作,形成合力,共同应对突发事件。(7)快速反应:提高应急处理能力,保证在突发事件发生后迅速采取行动。(8)紧急处置:针对不同类型的突发事件,采取有针对性的应急措施,保证事态得到有效控制。5.2应急处理流程应急处理流程包括以下几个阶段:(1)应急预案启动:根据突发事件的性质、级别和影响范围,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2)信息收集与报告:及时收集事件相关信息,向上级领导报告,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和时效性。(3)应急资源调度:根据事件需求,合理调度应急资源,保证救援物资和人员及时到达现场。(4)现场救援:组织救援队伍进行现场救援,救治伤员,控制事态发展。(5)后期处置与恢复:对受灾地区进行评估,制定恢复重建计划,协助受灾群众恢复正常生活。(6)总结与改进:对应急处理工作进行总结,查找不足,不断改进应急预案和应急处理流程。5.3协调沟通机制协调沟通机制是应急处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下为协调沟通机制的主要内容:(1)建立应急指挥体系:明确应急指挥体系的组织架构,保证应急处理工作的统一领导、集中指挥。(2)加强信息共享:建立健全信息共享机制,保证各部门之间信息的畅通。(3)完善协调制度:制定协调制度,明确各部门职责,保证应急处理工作有序进行。(4)开展应急演练: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各部门的应急协调能力。(5)建立应急联络员制度:设立应急联络员,负责应急信息收集、传递和协调工作。(6)加强与外部力量的合作:积极与外部力量开展合作,共同应对突发事件。第六章:安全防护措施6.1人员安全防护人员安全防护是保障企业安全生产的重要环节,以下为本章关于人员安全防护的具体措施:6.1.1安全培训企业应定期对员工进行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操作技能。培训内容应包括企业安全规章制度、案例分析、安全操作规程等。6.1.2安全防护用品企业应按照国家相关规定,为员工提供合格的安全防护用品,如安全帽、防护眼镜、防护手套等,并保证员工正确佩戴和使用。6.1.3安全防护设施企业应建立健全安全防护设施,如防护栏杆、安全警示标志、紧急疏散通道等,保证员工在作业过程中的安全。6.1.4应急处置企业应制定应急预案,对突发事件进行快速响应,保证员工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有序地撤离现场。6.2场地安全防护场地安全防护是保障企业生产环境安全的重要措施,以下为本章关于场地安全防护的具体措施:6.2.1场地规划企业应合理规划生产场地,保证场地布局合理,通道畅通,避免拥挤和发生。6.2.2安全警示标志企业应在生产场地设置醒目的安全警示标志,提醒员工注意安全。6.2.3环境监测企业应定期对生产场地的环境进行监测,保证空气质量、温度等指标符合国家相关标准。6.2.4消防设施企业应配置适量的消防设施,如灭火器、消防栓等,并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保证设施完好。6.3设备安全防护设备安全防护是保障企业生产设备正常运行的重要措施,以下为本章关于设备安全防护的具体措施:6.3.1设备维护保养企业应定期对生产设备进行维护保养,保证设备功能稳定,降低故障率。6.3.2安全防护装置企业应在设备上安装必要的安全防护装置,如限位器、防护罩等,以降低设备故障时的安全风险。6.3.3设备检测企业应定期对生产设备进行检测,保证设备运行参数符合要求,及时发觉并处理安全隐患。6.3.4应急设备企业应配置适量的应急设备,如急救箱、防护服等,以应对突发事件,保障员工生命安全。第七章:信息与通讯保障7.1信息收集与传递在现代信息社会,信息的收集与传递是保障组织运行和决策效率的关键环节。本节将详细介绍信息收集与传递的方法及保障措施。7.1.1信息收集信息收集是指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搜集与组织运行相关的大量信息。信息收集的主要方法包括:(1)文献调研:通过查阅相关书籍、报告、论文等文献资料,获取有价值的信息。(2)实地考察:深入现场,观察实际情况,搜集第一手信息。(3)问卷调查:设计问卷,针对特定对象进行问卷调查,收集数据信息。(4)采访与访谈:与相关人士进行面对面交流,了解他们的观点和看法。(5)互联网搜索:利用互联网资源,快速查找相关信息。7.1.2信息传递信息传递是指将收集到的信息通过一定的渠道和方式,传递给需要这些信息的人员或部门。信息传递的主要方式包括:(1)口头传递:通过面对面交流、电话、视频会议等方式进行信息传递。(2)书面传递:通过报告、简报、邮件等形式发送书面材料。(3)电子传递:利用互联网、移动通讯等手段进行信息传输。(4)会议传递:通过召开会议,让与会人员了解和掌握相关信息。7.2通讯设备准备通讯设备是保障信息传递的重要工具,以下是对通讯设备准备的详细介绍。7.2.1设备选购根据组织的需求和预算,选择合适的通讯设备。设备选购时需考虑以下因素:(1)设备功能:保证设备具有稳定的功能,满足组织需求。(2)设备兼容性:选择与现有系统兼容的设备,便于后续集成。(3)设备安全性:保证设备具备良好的安全功能,防止信息泄露。(4)设备价格:在预算范围内,选择性价比高的设备。7.2.2设备维护与管理为了保证通讯设备的正常运行,需要对设备进行定期维护与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工作:(1)设备检查:定期检查设备功能,发觉问题及时处理。(2)软件更新:及时更新设备软件,提高设备功能和安全性。(3)设备备份:对重要数据进行备份,防止数据丢失。(4)设备维修:对出现故障的设备进行维修,保证设备正常运行。7.3信息发布与反馈信息发布与反馈是信息传递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以下是对信息发布与反馈的详细介绍。7.3.1信息发布信息发布是指将收集到的信息通过各种渠道传递给相关人员。信息发布的主要方式包括:(1)内部发布:通过内部简报、公告、会议等形式发布信息。(2)外部发布:通过官方网站、社交媒体、新闻媒体等渠道发布信息。(3)定期发布:按照一定的周期发布相关信息,如月报、季报等。7.3.2反馈收集反馈收集是指对发布的信息进行跟踪和评估,了解信息的实际效果。反馈收集的主要方法包括:(1)问卷调查:针对发布的信息设计问卷,收集反馈意见。(2)采访与访谈:与相关人员交流,了解他们对信息的看法和建议。(3)数据分析:对发布的信息进行数据分析,评估信息效果。通过以上措施,可以保证信息发布与反馈的顺利进行,提高信息传递的效率和效果。第八章:演练评估与总结8.1演练评估指标演练评估指标是评价演练效果的重要依据,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演练目标的实现程度:评估演练是否达到预期的目标,包括应急响应速度、协调配合、应急处置能力等方面。(2)参演人员的表现:评估参演人员在演练过程中的操作技能、沟通协调、决策能力等方面。(3)应急预案的适用性:评估应急预案在实际演练中的适用性,包括预案内容的完整性、可操作性和合理性。(4)演练组织与管理:评估演练组织与管理的有效性,包括演练策划、现场控制、信息沟通等方面。(5)演练资源利用:评估演练过程中资源(人力、物力、财力)的合理配置与利用。8.2演练评估方法演练评估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观察法:评估人员通过现场观察,记录演练过程中的关键信息,对演练效果进行评估。(2)访谈法:评估人员与参演人员、演练组织者进行深入交流,了解演练中的优点和不足。(3)自我评估:参演人员对自己的表现进行自我评估,总结经验教训。(4)问卷调查法:通过设计问卷调查表,收集参演人员对演练效果的反馈意见。(5)专家评审:邀请相关领域专家对演练进行评审,提出改进建议。8.3演练总结报告演练总结报告是对演练全过程的回顾和总结,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演练背景与目的:简要介绍演练的背景、目的和意义。(2)演练过程概述:描述演练的时间、地点、参演单位及人员等情况。(3)演练评估结果:根据演练评估指标,对演练效果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估。(4)演练中发觉的问题:总结演练过程中发觉的问题和不足,分析原因。(5)整改建议与措施:针对发觉的问题,提出具体的整改建议和措施。(6)演练成果与经验:总结演练取得的成果和经验,为今后的应急管理工作提供借鉴。(7)附件:包括演练相关文件、图片、视频等资料。第九章:演练后期工作9.1演练现场清理在演练结束后,对演练现场进行清理是保证场地恢复正常秩序的重要环节。以下是演练现场清理的主要工作内容:(1)清理演练道具:将演练中使用的道具、器材等进行整理、归档,保证不再影响现场环境。(2)恢复场地设施:对演练现场的所有设施进行检查,如有损坏或变动,及时进行修复或恢复原状。(3)清理垃圾:在演练过程中,可能会产生一定量的垃圾。需要组织人员对现场垃圾进行清理,保证环境卫生。(4)检查安全隐患:在演练现场清理过程中,要重点检查是否存在安全隐患,保证现场安全。9.2演练设备归档演练设备归档是演练后期工作的关键环节,以下是对演练设备归档的具体步骤:(1)检查设备完整性:在演练结束后,要对所有设备进行检查,保证设备完好无损。(2)归档设备清单:根据设备清单,将设备进行分类、编号,并详细记录设备名称、规格、数量等信息。(3)设备存放:将设备存放在指定的仓库或场所,并做好防潮、防尘、防虫等措施,保证设备安全。(4)更新设备台账:对设备进行归档后,及时更新设备台账,以便于后期设备管理和使用。9.3演练总结会议演练总结会议是演练后期工作的核心环节,以下是对演练总结会议的具体安排:(1)会议时间:在演练结束后,尽快组织召开总结会议,以便于及时总结经验教训。(2)会议地点:选择一个安静、舒适、便于讨论的场地作为会议地点。(3)参会人员:演练组织者、演练参与者、相关领导及工作人员。(4)会议议程:a.各参演人员汇报演练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b.分析演练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讨论改进措施。c.对演练成果进行评估,总结经验教训。d.对演练组织者、参与者进行表彰和奖励。e.提出后续工作计划和建议。会议过程中,要鼓励参会人员积极发言,充分交流,共同提高演练水平。同时要做好会议记录,以便于后续工作的开展。第十章:应急预案修订与完善10.1应急预案修订原则应急预案的修订是为了保证其适应性和有效性,以下为应急预案修订的原则:(1)实时性原则:应急预案的修订应与实际情况保持一致,及时反映法律法规、技术规范、企业内部管理等方面的变化。(2)针对性原则:修订应急预案时,要针对具体的应急事件和场景,充分考虑应急资源、应急措施等方面的实际情况。(3)系统性原则:应急预案的修订应涵盖整个应急管理体系,包括预防、预警、应急响应、应急恢复等环节。(4)可操作性原则:修订后的应急预案应具备较强的可操作性,保证在应急事件发生时,各部门和人员能够迅速、有效地执行。10.2应急预案修订流程应急预案修订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收集信息:收集与应急预案相关的法律法规、技术规范、企业内部管理等方面的最新资料。(2)分析评估:分析评估现有应急预案的适应性、有效性,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3)拟订修订方案:根据分析评估结果,提出修订方案,明确修订内容、修订范围和修订时间等。(4)征求意见:将修订方案征求相关部门和人员的意见,进行修改完善。(5)审批发布:修订方案经审批后,发布实施。(6)培训宣传:对修订后的应急预案进行培训宣传,保证各部门和人员了解和熟悉应急预案。(7)实施与监督:实施修订后的应急预案,并加强对应急预案执行情况的监督。10.3应急预案完善措施为了提高应急预案的适应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以下为应急预案完善措施:(1)加强应急预案的培训和演练:通过培训和演练,提高员工对应急预案的认识和应对能力。(2)完善应急资源配备:保证应急资源充足、合理分配,提高应急响应能力。(3)建立应急预案动态更新机制:定期对应急预案进行评估和修订,保证其与实际情况保持一致。(4)强化应急预案的监督与考核:加强对应急预案执行情况的监督,对应急预案实施效果进行考核。(5)建立应急预案评估体系:定期对应急预案的适应性、有效性进行评估,为修订和完善提供依据。(6)加强应急预案的宣传教育: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增强应急预案的执行力。第十一章:法律法规与政策依据11.1法律法规依据法律法规是行业发展的基石,为各类企业和组织提供了明确的行为规范。在我国,法律法规依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宪法规定了国家的基本制度和政治体制,为各行各业提供了最高的法律依据。(2)法律:包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法律,如《公司法》、《合同法》等,为行业发展提供了具体的法律依据。(3)行政法规: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如《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等,对行业管理起到了重要的规范作用。(4)地方性法规: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地方性法规,如《上海市安全生产条例》等,对地方行业发展具有指导意义。11.2政策文件依据政策文件是为推动行业发展而制定的具体措施和指导意见。以下几类政策文件为行业发展提供了依据:(1)国家政策文件:如《关于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指导意见》、《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等,对行业发展具有指导意义。(2)行业政策文件:如《关于进一步加强互联网行业管理的通知》、《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等,针对特定行业的发展提出具体要求。(3)区域政策文件:如《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等,对区域内的行业发展起到推动作用。11.3行业规范与标准行业规范与标准是行业内企业和组织共同遵守的规范,对行业发展具有约束力。以下几类行业规范与标准为行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养殖场生态环保用工合同3篇
- 2025年度深圳广告行业劳动合同范本2篇
- 二零二五年度水果种植与农业人才培养合作合同3篇
- 2025年度深海资源开发全新期权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养殖企业资产租赁及投资合同3篇
- 2024年沧州市妇幼保健院高层次卫技人才招聘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频考点附带答案
- 2025年度水泥行业绿色认证与品牌推广服务合同3篇
- 2024年中国永久阻燃装饰布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5年度河南省电子竞技俱乐部选手转会合同3篇
- 2024年中国智能精密接地电阻测试仪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出口货物备案单证目录(生产企业)
- 中国食物成分表2018年(标准版)第6版 第一册 素食
- 甘肃科技重大专项计划申报书模版
- 35kV线路工程电杆组立工程施工组织方案
- 毕业论文材料分拣装置PLC控制系统方案
- 刑法涉及安全生产的16宗罪解读
- 京东五力模型分析
- 电大《电气传动与调速系统》网络课形考任务1-4作业及答案
- 铜精矿加工费简析
- 机电拆除专项施工方案
- 变电站电气一次工程监理要点重点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