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组织理论课件_第1页
产业组织理论课件_第2页
产业组织理论课件_第3页
产业组织理论课件_第4页
产业组织理论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产业组织理论第一章、导论第一节、产业组织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第二节、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历程第三节、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和结构安排第一节、产业组织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一、产业组织学的定义(1)《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定义为与市场联系着的不易以标准教科书上的竞争模型来分析的经济学领域。(2)《产业组织学手册》:定义为微观经济学中主要关注于企业行为、企业行为与市场结构和市场演变进程的密切关系以及相关公共政策的广泛领域。(3)1959年贝恩《产业组织》:产业组织中的产业是指生产具有高度替代性的产品的企业群。核心是SCP分析范式。(4)产业组织是一门经济学专业,它有助于解释为何市场以现有的形式组织起来,以及这种组织又是如何影响市场运行的方式的。——克拉克森,米勒。产业组织理论是运用微观经济学理论分析厂商和市场及其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是研究企业结构与行为、市场结构与组织,以及市场与厂商相互作用和影响的一门新兴应用经济学分支。二、产业组织学和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

(1)产业组织(industrialorganization)和产业结构(inter-industry)。产业组织主要关注的是产业内的企业间的关系,而产业结构学则主要关注的是产业间的关系问题,在这种理论处理当中,产业的分类主要分成三次产业,primaryindustry;secondaryindustryandtertiaryindustry。例如由此导致的二元结构和经济现代化中的产业升级等问题都是经济增长理论的核心。(2)产业组织学与企业组织。研究包括产业内企业间(inter-firm)、企业内要素间(intra-firm)。企业组织[1]的内容进入产业组织研究范围之内,以至于有些人把这些研究称为新产业组织学[2]。

[1]

同样需要注意区分企业组织和企业制度。企业组织有时被认为主要是从管理学的角度来考察,从而重点是观察企业内部经营决策的职能的垂直分布,例如事业部制度和M型企业等。而企业制度则更多的是从激励和信息的角度来考察,主要说明企业内部的投资和决策的关系,这又被称为公司治理或公司所有权研究。举个典型的例子,母子公司属于企业组织,而母公司和子公司都存在企业制度需要研究的所有权问题,因此,可以这样说,企业组织不涉及企业所有权,而企业制度则主要关注企业所有权。[2]需要注意的是,新产业组织学的另外一种更为普遍的理解是运用博弈分析策略性行为,(3)产业经济学(industrialeconomics)与产业组织。在国际学术界,这两个概念指的是相同的学术领域。产业组织这一术语可能在美国更为流行,而在欧洲,更常见的则是产业经济学。(4)产业经济学与部门经济学。产业经济学中所指的“产业”不仅仅单指“工业”或“商业”或其他某个行业,而是泛指国民经济中的各行各业。在一般情况下,产业经济学中的“产业”与“市场”是同意语。在国际公认的经济学学科分类中,不存在我国过去的“工业经济学”或“商业经济学”的对应学科。农业经济学是存在的,这提醒我们,产业经济学主要关注的是制造业和与制造业相关的零售业,尤其是金融业曾经被认为由于其特殊性而适合单独的学科考察[1]。

[1]在《产业组织》中,贝恩明确指出产业组织学所研究的产业指的是生产具有高度替代性的产品的企业群。同时,产业组织学的研究范围不包括金融企业,也不涉及非金融企业作为生产要素市场上的买者的问题,其理由是“金融企业有着许多与非金融企业不同的特点和所需要研究的问题”。在贝恩之后,现代产业组织理论虽然发生了一系列重大的变化,但是在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上却一直禀承了贝恩所开创的这一传统。(5)产业组织与微观经济学(价格理论)的关系产业组织学等同于应用价格理论(appliedpricetheory),这是Phlips提出的观点;Williamson则认为产业经济学等同于应用微观经济学(appliedmicroeconomics);斯蒂格勒就认为产业经济学并不是经济学的一个子学科,而是与传统的价格理论相互融合的。但是即便如此,经济学家还是接受了亚当斯密的教导,分工出效率,产业组织学现在已经成为与价格理论分属不同的经济学科的学科。微观经济学和产业组织学在很多研究内容上是相同的。但也应该注意到两个明显的区别。第一,谢勒(1971)指出,纯粹的微观经济理论家主要追求的是理论的简洁,他们致力于将模型建立在尽可能少的基本假设和变量之上。但是,产业组织理论家则倾向于用比较多的独立变量对现实世界作出更加详细的解释。毫无疑问,如果只用少数变量和假设就能合理解释问题,他们都会选择简单模型。但是,当模型的简洁和比较合理的解释力之间存在替代关系时,微观经济学家更偏好于模型本身的简洁和优美而牺牲一定的解释力;但是,产业组织理论家则希望用更多的变量来达到更加令人满意的解释力。第二,微观经济学是产业组织分析的基础,但绝不是惟一的基础。熊彼特(1954)曾说:“一门科学即是任何一个知识领域,它已经发展出发现事实、并对此进行解释和分析的专门技巧。”在熊彼特看来,要进行科学的经济分析,必须掌握三个主要的技术:历史、统计和理论。产业组织学亦不例外。产业组织学者必须熟知纯粹的微观经济理论,以取得从基本假设预测行为结果的能力。他必须运用现代统计方法,以便从纷繁复杂的数据中获得产业结构和绩效之间的合理关系,避免掉入各种数量分析的陷阱;他必须从历史中汲取营养,以便能够用更加宽广的眼光看问题,考虑到诸如法律、政治等因素对经济问题的影响,避免自己的分析太过狭窄。由此可见,微观经济学只是推动产业组织理论向前发展的三驾马车之一。或者可以说,微观经济学主要是理论实证分析,而产业组织学则具有更强的经验研究的色彩。三、我国的产业经济学我国在20世纪50年代从苏联引进的按工业、农业、商业等产业(或行业)分门别类设立学科的做法,无论是在学术上还是在实践上,都已经被充分证明是极不科学的。1996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公布了新的研究生专业学科目录,虽然仍存在一些问题,但与过去相比的确有了很大进步。产业经济学成了“经济学”大类中“应用经济学”这个一级学科之下的二级学科。但是,在我们国家,产业经济学[1]除了包括产业内企业间的关系外,还包括不同产业之间的产业结构理论,产业布局理论以及产业技术进步理论等内容,但后面的这些内容更适合放入发展经济学、区域经济学等内容当中。

[1]

这样的学术氛围的结果是一些接受了现代产业经济学训练的学者在著书或写论文当中还需要详细地加以说明,以免被误解。这使得我们更愿意使用产业组织学的概念。第二节、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历程一、渊源及发展二、哈佛学派的SCP分析框架三、芝加哥学派四、可竞争市场理论五、新产业组织理论一、渊源及发展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国富论》最早提出产业组织理论即市场自发调节自由竞争的市场机制以及这一条件下厂商的市场行为。20世纪初英经济学家马歇尔《经济学原理》,将组织作为生产要素引入经济分析。—”马歇尔冲突”。20世纪二三十年代,张伯伦、罗宾逊分别《垄断竞争力论》、《不完全竞争理论》提出了垄断竞争的理论。20世纪40至60年代,哈佛学派形成,梅森、贝恩、谢勒等。SCP范式,二段—三段20世纪70年代:芝加哥学派、可竞争性理论20世纪80年代后:泰勒尔、科瑞普斯为代表将博弈论引进了产业组织理论(新产业组织理论)。二、哈佛学派的SCP分析框架(结构主义者)产业组织理论有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三个基本部分和政府的产业组织政策组成,其基本的分析程序按结构-行为-绩效-产业组织政策展开的。结构、行为、绩效存在因果关系,结构决定行为,行为决定绩效。因此,为获得理想的绩效,最重要的是要通过产业组织政策来调整和直接改善不合理的市场结构。在分析框架中突出市场结构,在研究方法上偏重实证研究,是哈佛学派区别于其他学派的两个重要特征。在贝恩等人看来,寡占的市场结构会产生寡占的市场行为,进而导致不良的市场绩效特别是资源配置的非效率。因此有效的产业组织政策首先应该着眼于形成和维护有效竞争的市场结构,主张对经济生活中的垄断和寡占采取规制政策。哈佛学派的这种政策主张对战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反垄断政策的开展和强化都曾经产生过重大的影响。在结构主义占主流地位的1970年前后,一批大型反托拉斯案件相继在美国被提出诉讼,其中包括1969年由美国司法部提出诉讼的国际商用机器公司(1BM)案、1972年的施乐复印机公司案、1972年凯洛特公司等四家早餐谷物公司案、1973年的埃克森公司等8家石油精炼公司案等等。这种结构主义的反垄断政策从80代开始在美国逐步失去了主导地位:①从70年代后期80代初开始,曾经是世界量大最强的美国传统的一些优势产业受到日本和亚洲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巨大冲击,其国际竞争力不断下降,而实施世界最严厉的反垄断政策则被认作是削弱美国产业竞争力的要因之一。②大型反托拉斯案件带来了巨额的诉讼费用和大量时间消耗,如IBM公司案前后诉讼长达13年,案件产生了6600万页的文件并花费了纳税人和IBM公司敷10亿美元。这使人们对结构规制的实施所花费的大量社会成本究竟能否带来更大的实际效果产生了疑问,而放松政府规制反而更能达到促进竞争效果的观点却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接受。③产业组织的芝加哥学派在理论上对结构主义的哈佛学派学说展开了有力的批判。80年代里根政府执政的8年中,基本采用了·自由放任”的芝加哥学派的主张,在反托拉斯方面采取了缓和政策。60年代末70年代初提出诉讼的IBM公司案、凯洛特等四家早餐谷物公司案、埃克森等8家石油精炼公司案等都经历了长达十年甚至十几年的诉讼而分别在里根政府执政后的1981、1982年以司法部的撤诉而告终结。因此从70年代后期开始,围绕反垄断政策的放松,批判和反对结构主义政策论的产业组织学派的理论观点受到了新的注目。与此同时,一些新理论和研究方法也应运而生。其中,最具影响的是芝加哥学派的产业组织理论和鲍奠尔等人的可竞争市场理论以及博弈论方法等。三、芝加哥学派(效率主义者)芝加哥学派是60年代后期在对哈佛学派的批判中崛起的,其代表人物是施蒂格勒、德姆塞茨、布罗曾、波斯纳等。施蒂格勒,由于他对产业组织理论的开创性研究而被授予198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该学派继承了奈特F.

Knight)以来芝加哥大学传统的经济自由主义思想和社会达尔文主义,认为市场竞争过程就是市场力量自由发挥作用的过程,是一个“生存检验”的过程。

该学派在理论上皈依新古典经济理论,坚信瓦尔拉均衡和自由竞争理论依然有效,厂商行为是厂商预期的函数,政府不需干预,1966年施蒂格勒的名著《产业组织》

一书问世,标志着芝加哥学派理论上的成熟。该学派特别注重市场结构和效率的关系,而不像结构主义者那样只关心竞争的程度,故被理论界称为效率主义者。四、可竞争市场理论作为对传统的SCP范式的批判,鲍莫尔、帕恩查和韦利格(R.D.

Willig)等人在芝加哥学派产业组织理论的基础上于1982年合作出版了《可竞争市场与产业机构理论》一书,系统阐述了所谓的“可竞争市场理论”该理论以完全可竞争市场和沉没成本(sunk

cost)等概念为中心,来推导可持续的、有效率的产业组织的基本态势及其内生的形成过程,对贝恩的进入壁垒理论提出了强烈批评,认为问题不在于是否存在进入壁垒,而在于是否存在人为的进入壁垒,这一理论对80年代鲍莫尔(1982)提出的“进退无障碍理论”(Contestability

Theory

,又译“可竞争性理论”)有很大影响。在政策上该学派主张政府的竞争政策与其重视市场结构,倒不如说更应该重视是否存在充分的潜在竞争压力,而确保潜在竞争压力存在的关键是要尽可能地降低沉没成本。

五、新产业组织理论新产业组织理论在研究方向上,不再强调市场结构,而是突出市场行为,将市场的初始条件及企业行为看作是一种外生力量,而市场结构则被看作内生变量,并且不存在反馈线路,寻求将产业组织理论与新古典微观经济学进行更加紧密的结合。在研究方法上,80年代前后,以泰勒尔、克瑞普斯等人为代表的经济学家将博弈论引入产业组织理论的研究领域,用博弈论的分析方法对整个产业组织学的理论体系进行了改造,逐渐形成了“新产业组织学”的理论体系。新产业组织理论的特点可以归纳为三个主要方面:从重视市场结构的研究转向重视市场行为的研究,即由“结构主义”转向“行为主义”;突破了传统产业组织理论单向、静态的研究框架,建立了双向的、动态的研究框架;博弈论的引入。

近年来崛起的以科斯(R.H.

Coase)的交易费用理论为基础,从制度角度研究经济问题的

“新制度产业经济学”,也被称为“后SCP流派”,其代表人物有科斯、诺斯(North)、威廉姆森(O.E.

Williamson)、阿尔钦(Alchian)等人。

该学派组织理论的主要特点在于它引入交易费用理论,对交易费用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基本假说、研究方法和研究范围作了系统的阐述,彻底改变了只从技术角度考察企业和只从垄断竞争角度考察市场的传统观念,为企业行为的研究提供了全新的理论视角,对产业组织的深化起了直接的推动作用,如果说主流产业组织理论注重产业组织之间的关系的话,新制度经济学则将研究重点深入到企业内部,从企业(公司)内部产权结构和组织结构的变化来分析企业行为的变异及其对市场运作绩效的影响。第二章、市场第一节、市场结构第二节、市场行为第三节、市场绩效第一节、市场结构一、市场结构的含义与基本类型二、决定市场结构的主要因素一、市场结构的含义与基本类型产业市场结构指企业市场关系的特征和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市场关系:1、卖方(企业)之间的关系2、买方(企业或消费者)之间的关系3、买卖双方的关系4、市场内现有的卖方、买方与正在进入或可能进入该市场的卖方、买方之间的关系。从根本上说,市场结构是反映市场竞争和垄断关系基本类型1、四种基本类型的市场结构:划分的依据主要是厂商的数量和产品的差异。

(罗宾逊夫人《不完全竞争经济学》)

**垄断力量加强四种市场结构完全竞争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寡头垄断市场完全垄断市场竞争力量加强2、贝恩市场结构分类(行业集中度)3、植草益分类法(日本63年统计资料)市场结构主要条件完全垄断一个厂商占有100%的市场份额主导厂商一个厂商拥有的市场份额在50%-100%之间,没有与之相抗衡的厂商紧密寡头前4位厂商共同占有60%-100%的市场份额,它们之间很容易串谋固定价格松散寡头前4位厂商共同占有最高40%的市场份额,它们之间串谋固定价格是不可能的垄断竞争存在许多有实力的竞争对手,任一厂商都不能占有10%以上的市场份额完全竞争至少存在50个以上的竞争者,任一厂商的市场占有率均微不足道4、谢泼德(Shepherd,1985)(市场势力和市场份额)二、决定市场结构的主要因素(一)、市场集中度(二)、产品差异化(三)、进入和退出壁垒(四)、市场需求的价格弹性(五)、市场需求的增长率(六)、短期成本结构(一)、市场集中度1、涵义:在特定产业或市场中,卖者或买者具有怎样的相对的规模结构的指标。与市场中垄断力量的形成密切有关。分为卖方和买方集中度,产业组织理论主要研究卖方集中度。2、衡量指标3、影响因素2、衡量指标(绝对与相对集中度)

(1)行业集中度CRn:行业内规模最大的前几位企业的有关数值X(产值、产量、销售额、销售量、职工人数、资产总额等)占整个市场或行业的份额。

反映了企业数量和规模。不足:

首先:反映的只是最大的几个企业的总体规模,忽略了其余企业的规模分布情况,不全面。

其次:无法反映最大的几个企业之间的相对情况。

再次:难以反映市场份额和产品差异程度的变化情况。(2)洛仑兹曲线(lorenzcurve)

相对指标市场占有率与市场中由小企业到大企业的累计百分比之间的关系。当所有企业的规模完全相同时,洛仑兹曲线与45度线重合。

(3)基尼系数(Ginicoefficient)

洛仑兹曲线和基尼系数原是反映收入不均的一对指标,产业组织学者利用它们来反映行业内部企业规模的不均。基尼系数:0~1变动

=0:洛伦兹曲线与均等分布线重合,即所有企业规模完全相等

~1:企业规模分布越来越不均等不合理性(4)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Herfindahl-Hirschman(H指数)X-产业市场总规模Xi

-产业中第i位企业的规模Si

-产业中第i位企业的市场占有率N-产业内的企业数HHI越大,表明市场集中度越高。完全垄断:=1

有许多规模相同的企业时,=1/n,n趋向无穷大,HHI趋向0

与前三指标相比,有明显的优势:第一、包含了所有企业的规模信息,反映出行业集中度无法反映的集中度的差别。第二、“平方和”计算的放大性,对规模最大的前几个企业的市场份额的变化反应特别敏感,能够真实反映市场中企业之间规模的差距的大小

但收集市场上所有企业的市场份额信息,成本高。(5)熵值数Si-产业中第i位企业的市场份额HHI、EI共同点:都反映了市场中所有企业的规模情况,都是企业的市场份额之和。不同点:分配给各个企业市场份额的权数不同,都对大企业分配了较高的权数,但重要程度有所不同。市场集中度的衡量指标市场份额(%)s1s2s3s4,s5S6.s8S9,s10CR4IHH市场A60105550803850市场B2020202000802000市场C100/3100/3100/30001003333市场D49490.250.250.250.2598.548023、影响市场集中度的因素(1)企业规模

企业自身追求规模扩展的动机技术进步为企业扩大规模提供了条件和可能政府的政策和法律也会对企业规模产生影响(2)市场容量

集中度与利润率100%集中度利润率(%)连续曲线阶梯状尼达姆(Needham)集中度与利润率的关系商品需求的价格弹性某厂商的市场份额竞争对手在价格上的反应竞争对手市场份额尼达姆研究的结论:不同规模的企业利润率差异是由成本差异造成的,企业规模差异和进入壁垒差异归根到底反映到企业的成本水平上,从而造成企业利润率的差异。大企业的集中度系数在60%以上时,其与利润率的相关性才非常显著。我国制造业无论采用什么指标结果表明:集中度非常低,产业组织结构高度分散,不仅导致规模经济的丧失,而且也加剧了生产能力过剩和市场的过度竞争状况,不利于我国产业竞争力的提高。1963年美国的市场集中度与利润的关系1963年集中度系数R1_Rs0~20%6.4%20%~30%9.4%30%~40%7.0%40%~50%7.0%50%~60%12.8%60%以上14.0%(二)、产品差异化1、涵义2、产品差异程度和市场结构3、基本度量方法4、产品差异化决策5、产品差异的传播与沟通-广告6、不同产业市场的产品差异程度1、涵义指企业在其提供给顾客的产品上,通过各种方法造成足以引发顾客偏好的特殊性,使顾客能够把它同其他竞争性企业提供的同类产品有效的区别开来,从而达到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的目的。是一种非价格竞争手段。途径:外观、包装、品牌、服务、分销渠道、广告和促销活动2、产品差异程度和市场结构(1)影响市场集中度(2)形成市场进入壁垒3、基本度量方法

(1)需求的交叉弹性(产品可替代性的大小)

θIJ__i产品需求量对j产品价格的交叉弹性

当j产品价格变化而i产品价格不变时,如i产品的需求量有较大变化,说明二者有较高的可替代性,也说明两种产品的差别不大;反之,则差别较大。收集数据难度大,所以实用性有限(2)广告密度AD-广告费用绝对额SL-销售额植草益分类:

AD/SL≥3.5%或AD≥20亿日元,很高产品差别产业1%≤AD/SL<3.5%或10亿日元≤AD<20亿日元,高差别产业AD/SL<1%或AD<10亿日元,中差别产业4、产品差异化决策产品主体差异化品牌价格渠道促销服务5、产品差异的传播与沟通-广告信息不对称广告与绝对成本优势6、不同产业市场的产品差异程度消费品产业工业品产业20世纪50年代美国制造业的产品差异化与集中类型(贝恩)产业产品差异化的主要手段产业集中类型高度:卷烟洋酒汽车大型农业机械高级广告广告、质量款式和产品评价、顾客服务、广告款式、顾客服务极高寡占性高位集中寡占型极高寡占性高位集中寡占型中度:轮胎石油精炼高级男式皮鞋广告、顾客服务、设计差别广告、顾客服务广告、销售渠道控制与系统化高位集中寡占型高位集中寡占型中位集中寡占型轻度:钢材肉类制品普通钢笔顾客服务广告、质量广告、款式中位集中寡占型中位集中寡占型中位集中寡占型可以忽略的:铜、水泥、水果、小麦粉等(三)、进入和退出壁垒1、进入壁垒

(1)定义:当某一产业的在位厂商赚取超额利润时,能够阻止新厂商进入的哪些因素。

(2)构成因素:

绝对成本优势;规模经济;产品差异化;政策法律制度;组织进入策略行为;

在位厂商的排他性定价;研究与开发费用的累计支出;在位厂商的生产能力储备;经验的积累;经营多样化;垂直集中和销售网等。

(3)贝恩的实证研究(20世纪50年代对美国部分产业的进入壁垒进行了分类)高度进入壁垒产业:当价格比平均费用(包括平均利润)高10%时,新企业仍难以进入的产业。农用拖拉机、卷烟、汽车和钢笔。较高进入壁垒产业:高6%~8%。钢铁、铜、炼油、肥皂。中等和低进入壁垒产业:4%以下。橡胶轮胎、水泥、面粉、人造丝。2、退出壁垒资产专用性和沉没成本解雇费用政策法律的限制

第二节、市场行为一、市场行为的定义

企业在市场上为实现其目标(如利润最大、更高市场占有率等)而采取的适应市场要求不断调整其行为的行为。主要研究寡头垄断型市场结构中企业的市场行为。分为竞争行为和协调行为二、市场竞争行为三、市场协调行为二、市场竞争行为(一)定价行为(二)广告行为(三)兼并行为(一)定价行为

1、掠夺性定价:挤出或吓退对手采取低价格策略特征:暂时性;实质是缩减供应量;大企业采用后果和影响:

大企业与小企业之间,现实不常发生,一般首先用兼并,若成本高,才采用。对市场结构的竞争性产生影响,有些国家法律限制,但标准难确定。P,P产业需求MCACAQ1Q22、限制性定价(阻止进入定价)寡头垄断市场上的卖主将价格定在足以获得经济利润,但又不至于引起新企业进入的水平上。前提:都谋求长期利润最大化认为原企业不改变产量原企业串通采取限制性定价的行为短期:动态:影响因素:市场进入壁垒的高低经济规模3、价格歧视:(1)ModelofCournot

古诺模型由古诺于1838年提出,在此后45年内没有引起足够注意。A、假设:a)只有二个企业,生产同质产品;b)假定生产成本为零c)需求函数为线性;d)一个企业A先进入市场,B随后进入;各企业在假定对方保持产量不变和条件下决定自身的产量。这是本模型不同于其他

模型的关键。B、几何说明:A企业生产市场需求的一半,B企业生产留下的需求的一半。A调整产量为市场需求3/4的一半,而B生产余下的5/8后半即5/18;A的产量下降,而B上升;……直至各生产市场需求的1/3=40,并形成了均衡。还可以推广为N个寡头,各生产市场需求的1/N+1。PQP=DA1B1A2B2C、反应函数:如果把企业的选择,也即根据另一企业既定选择,

作出自身选择,称为一种反应,那么,其行为可以用一反应函数给予描述。需求函数为Q=120-p逆需求函数p=120-Q=120-QA-QB在无成本时有:πA=(120-QA-QEB)QA

πB=(120-QEA-QB)QB

接上页在最大化利润时有:解这一对方程有:QA=(120-QEB)/2QB=(120-QEA)/2这就是一个企业的产量已定时,另一个企业的反应函数;二反应函数的交点就是均衡解。QBQA60601201204040QAQBD、批评:以为企业是“天真的跟随者”,以为对手在自己选择产量的过程中,对方产量不变,这是不现实的。(2)ModelofSweezy

斯威齐模型A、假设:与张伯伦相同,独特之处,是由此而提出了需求曲线的形状。B、模型a)弯折的需求曲线在A点的价位上,企业提价对手不跟;而企业降价,则对手跟。而弯折的需求曲线,形成了不连续的边际收益曲线。AQPb)斯威齐模型的意义:对边际成本与需求发生变化时,寡头企业的价格不变作出了解释。边际成本在不连续的边际收益曲线的垂直部分范围内变化时,价格不变,产量也不变;当需求变化时,企业改变产量而保持价格不变。C、批评:该模型的中心,是A点价位的特殊性,为什么呢?该模型自身并没有解释;而以后的博弈模型正是解释这一点,而一旦对此作出了解释,也就不一定需要采用弯折的需求曲线了;此外,按该模型,寡头企业的价格甚至比垄断企业更为刚性,而一些重要学者(Stigler,Simon)的实证分析结果,证伪了该结论。

(二)广告行为1、广告与信息披露2、广告行为对市场结构的影响(提高市场集中度):产品差异;进入壁垒3、广告在不同产业市场上的作用与特点:非耐用消费品;耐用消费品;工业品4、广告的福利效果降低消费者的搜索成本价格广告增进社会福利非价格广告克服劣质品问题广告过度问题广告导致市场集中度提高(三)兼并行为(加强市场集中度)1、定义和特点:

两个以上的企业在自愿基础上依据法律通过订立契约而结合成一个企业的组织调整行为。

特点:生产要素在企业间整体流动;全部产权(或基本、主要的产权部分)在企业间有偿转移;生产和技术上的专业化改组购并双方重新组成一个新的有机体。2、类型:横向;纵向;混合3、兼并动机主兼并企业的动机:获得规模经济效益(技术;财物;协同效应)提高市场竞争力和支配力量降低市场进入壁垒减少资产经营风险单纯扩大规模,提高经理人员的声誉被兼并企业的动机:减少资产经营风险避免破产回收资本

4、兼并对市场结构的影响:积极和消极(1)市场支配力量的加强和垄断的出现

(2)进入壁垒的形成三、市场协调行为(一)定义:同一市场上的企业为了某些共同的目标而采取相互协调的市场行为。分为:价格和非价格协调行为(产品共谋)

主要讨论价格协调:卡特尔和价格领导制(二)卡特尔(OPEC)1、定义2、模型分析3、不稳定性分析(三)价格领导制1、定义:某一产业市场中,一家企业首先改变价格,其他企业则跟随这个企业采取相应的行动。主导企业领导定价模式串谋领导定价模式晴雨表式领导定价模式2、主导企业模型:斯塔克尔伯格模型第三节、市场绩效一、市场绩效的定义二、市场绩效指标三、市场绩效的综合评价四、市场结构、行为和绩效的关系一、市场绩效的定义在一定的市场结构中,由一定的市场行为所形成的价格、产量、成本、利润、产品质量和品种以及技术进步等方面的最终经济成果。反映了在特定的市场结构和市场行为条件下市场运行的效果。第一、市场绩效本身直接的描述和评价第二、绩效与结构和行为之间关系二、市场绩效指标(一)利润率(收益率)指标

R=(π-T)/ER越高,市场就越偏离完全竞争的状态(依据微观理论),贝恩的研究集中度越高,产业的长期利润率正相关。有些研究发现二者之间微弱的正相关性或根本没有。原因:首先:不同行业、不同企业计算企业成本及利润的方法和口径可能不同其次:利润偏高的因素不仅仅是垄断势力。还有:风险性投资报酬的风险利润不可预测的需求和费用变化形成的预算外利润成功开发和引入新技术实现的创新利润(二)勒纳指数(价格与边际成本的偏离率)用厂商利润最大时价格高于边际成本的幅度衡量垄断势力的大小。这个指标称为勒纳指数:L=(P-MC)/PL在0——1之间变化。L=0时为完全竞争,L越大,垄断势力越强。根据MR=P-P(1/「Εp」)和均衡时MR=MC可得L=1/「Εp」,即垄断势力与厂商需求弹性大小呈反比例关系。限制性和掠夺性定价的情况除外(三)贝恩指数利润:会计利润和经济利润

会计利润=总收益-当期总成本-折旧经济利润=会计利润-正常投资收益率*投资总额贝恩指数=经济利润/投资总额实际上是行业的超额利润率。如果市场上持续存在超额利润,那么一般情况下就表明该市场存在垄断势力,且超额利润越高,垄断力量越强。现实中情况往往不是这样,如:限制定价(四)托宾q值q大于1,即企业的市场价值大于其重置成本,意味该企业在市场中能获得超额利润;值越大,该企业造成的社会福利损失越大,市场绩效越低。优点:避免了估计收益率或边际成本的困难;缺点:企业资产的重置成本取值困难。

三、市场绩效的综合评价不是企业层面,而是产业和国民经济层面(中、宏观)多层面、多方位评价从经济学角度:社会福利水平的提高(一)、产业的资源配置效率(二)、产业的规模结构效率(三)、产业技术进步市场绩效的评价准则看价格对生产要素流动的导向作用看产业内企业的生产量是否达到规模经济的要求看产业内企业生产耗费和利润率的高低产品的质量和品种规格是否能够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产业的技术进步是否在不断加快(一)、产业的资源配置效率1、衡量资源配置效率的直接指标

微观经济学:资源最佳配置:社会福利最大化(消费者、生产者和社会总剩余)

产业组织:利润率衡量2、产业的市场结构和资源配置效率微观经济学:竞争越充分,资源配置效率就越高市场垄断程度越高,资源配置效率越低。3、X非效率(哈佛教授莱宾斯坦首先提出)

在垄断企业的大组织内部存在着资源配置的低效率状态。原因:(1)企业内部不同集团(股东、职业经理、一般雇员)的利益目标的不一致。(2)企业规模扩大到之组织层次增加、信息沟通的速度和质量下降,从而使企业的管理成本上升、效率下降。“搭便车”的动机强烈。(3)垄断企业在没有竞争压力的条件下,缺乏成本最小化的动机如何测量x非效率?是难点(二)、产业的规模结构效率产品、工厂、企业、行业规模经济1、企业和行业规模经济企业规模经济:企业自身通过横向或纵向一体化所实现的规模效益。(增强竞争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减少采购成本和销售费用)行业规模经济:当某个行业总产量扩张时,如果能使行业内部的企业提高专业化程度,降低单位成本,表明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是向下倾斜的,该行业就是一个规模报酬递增的行业。行业规模效益与行业内企业的外部经济和不经济相关。2、产业规模结构效率的衡量

既与产业内单个企业的规模经济水平密切相关,还反映出产业内企业之间的分工协作水平的程度和效率。(1)用达到或接近经济规模的企业的产量占整个产业产量的比例来反映产业内经济规模的实现程度。(2)用实现垂直一体化的企业的产量占流程各阶段产量的比例来反映经济规模的纵向实现程度。(3)通过考察产业内是否存在企业生产能力的剩余来反映产业内规模能力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