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七年级数学简短教案四篇_第1页
初中七年级数学简短教案四篇_第2页
初中七年级数学简短教案四篇_第3页
初中七年级数学简短教案四篇_第4页
初中七年级数学简短教案四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中七年级数学简短教案精选四篇

首先要学好有理数的几个相关概念,包括有理数,数轴,相反数,

肯定值等。其中数轴有方向、点、距离等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肯定值体现了分类争论的数学思想,把这两个概念学好了,对于后面

的有理数的计算就可以顺当进行。以下是我整理的关于学校数学教案,

欢迎查阅!

七班级数学教案1

数轴

教学目标1,把握数轴的概念,理解数轴上的点和有理数的对应

关系;

2,会正确地画出数轴,会用数轴上的点表示给定的有理数,会

依据数轴上的点读出所表示的有理数;

3,感受在特定的条件下数与形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体验生活中

的数学。

教学难点数轴的概念和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

学问重点

教学过程(师生活动)设计理念

设置情境

引入课题老师通过实例、课件演示得到温度计读数.

问题1:温度计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用来测量温度的重要工具,你会

读温度计吗?请你尝试读出图中三个温度计所表示的温度?

1

(多媒体出示3幅图,三个温度分别为零上、零度和零下)

问题2:在一条东西向的公路上,有一个汽车站,汽车站东3m

和7.5m处分别有一棵柳树和一棵杨树,汽车站西3m和4.8m处分别

有一棵槐树和一根电线杆,试画图表示这一情境.

(小组争论,沟通合作,动手操作)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同学的学

习热忱,发觉生活中的数学

点表示数的感性熟悉。

点表示数的理性熟悉。

合作沟通

探究新知老师:由上述两问题我们得到什么启发?你能用一条直

线上的点表示有理数吗?

让同学在争论的基础上动手操作,在操作的基础上归纳出:可以

表示有理数的直线必需满意什么条件?

从而得出数轴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体验数形结

合思想;只描述数轴特征即可,不用特殊强调数轴三要求。

从嬉戏中学数学做嬉戏:老师预备一根绳子,请8个同学走上

来,把位置调整为等距离,规定第4个同学为原点,由西向东为正方

向,每个同学都有一个整数编号,请大家记住,现在请第一排的同学

依次发出口令,口令为数字时,该数对应的同学要回答〃到〃;口令为该

同学的名字时,该同学要报出他对应的〃数字〃,假如规定第3个同学

为原点,嬉戏还能进行吗?同学嬉戏体验,对数轴概念的理解

查找规律

2

归纳结论问题3:

1,你能举出一些在现实生活中用直线表示数的实际例子吗?

2,假如给你一些数,你能相应地在数轴上找出它们的精确

位置吗?假如给你数轴上的点,你能读出它所表示的数吗?

3,哪些数在原点的左边,哪些数在原点的右边,由此你会发觉

什么规律?

4,每个数到原点的距离是多少?由此你会发觉了什么规律?

(小组争论,沟通归纳)

归纳出一般结论,教科书第12的归纳。这些问题是本节课要求

学会的技能,教学中要以同学探究学习为主来完成,老师可结合教科

书给同学适当指导。

巩固练习

教科书第12页练习

小结与作业

课堂小结请同学总结:

1,数轴的三个要素;

2,数轴的作以及数与点的转化方法。

本课作业1,必做题:教科书第18页习题L2第2题

2,选做题:老师自行支配

本课教育评注(课堂设计理念,实际教学效果及改进设想)

1,数轴是数形转化、结合的重要媒介,情境设计的原型来源于

生活实际,同学易于体验和接受,让同学通过观看、思索和自己动手

3

操作、经受和体验数轴的形成过程,加深对数轴概念的理解,同时培

育同学的抽象和概括力量,也体出了从感性熟悉,到理性熟悉,到抽

象概括的熟悉规律。

2,教学过程突出了情竟到抽象到概括的主线,教学方法体了特

别到一般,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

3,留意从同学的学问阅历动身,充分发挥同学的主体意识,让

同学主动参加学习活,并引导同学在课堂上感悟学问的生成,进展与

变化,培育同学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

七班级数学教案2

有理数

教学目标1,把握有理数的概念,会对有理数根据肯定的标准

进行分类,培育分类力量;

2,了解分类的标准与分类结果的相关性,初步了解〃集合〃的含

义;

3,体验分类是数学上的常用处理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分类的标准和根据肯定的标准进行分类

学问重点正确理解有理数的概念

教学过程(师生活动)设计理念

探究新知在前两个学段,我们已经学习了许多不同类型的数,

通过上两节课的学习,又知道了现在的数包括了负数,现在请同学们

在草稿纸上任意写出3个数(同时请3个同学在黑板上写出).

问题L观看黑板上的9个数,并给它们进行分类.

4

同学思索争论和沟通分类的状况.

同学可能只给出很粗略的分类,如只分为〃正数〃和〃负数〃或〃零〃

三类,此时,老师应赐予引导和鼓舞.

例如,

对于数5,可这样问:5和5.1有相同的类型吗?5可以表示5个

人,而5.1可以表示人数吗?(不行以)所以它们是不同类型的数,数5

是正数中整个的数,我们就称它为“正整数〃,而5.1不是整个的数,

称为〃正分数,,由于小数可化为分数,以后把小数和分数都称为

分数)

通过老师的引导、鼓舞和不断完善,以及同学自己的概括,最终

归纳出我们已经学过的5类不同的数,它们分别是〃正整数,零,负

整数,正分数,负分数,1

根据书本的说法,得出“整数〃〃分数〃和"有理数〃的概念.

看书了解有理数名称的由来.

〃统称〃是指〃合起来总的名称”的意思.

试一试:根据以上的分类,你能作出一张有理数的分类表吗?你

能说出以上有理数的分类是以什么为标准的吗?(是根据整数和分数

来划分的)分类是数学中解决问题的常用手段,这个引入具有开放的

特点,同学乐于参加

同学自己尝试分类时,可能会很粗略,老师赐予引导和鼓舞,划

分数的类型要从文字所表示的意义上去引导,这样同学易于理解。

有理数的分类表要在黑板或媒体上展现,分类的标准要引导同学

5

去体会

练一练1,任意写出三个有理数,并说出是什么类型的数,与同

伴进行沟通.

2,教科书第10页练习.

此练习中消失了集合的概念,可向同学作如下的说明.

把一些数放在一起,就组成了一个数的集合,简称〃数集〃,全部

有理数组成的数集叫做有理数集.类似地,全部整数组成的数集叫做

整数集,全部负数组成的数集叫做负数集……;

数集一般用圆圈或大括号表示,由于集合中的数是无限的,而本

题中只填了所给的几个数,所以应当加上省略号.

思索:上面练习中的四个集合合并在一起就是全体有理数的集合

吗?

也可以老师说出一些数,让同学进行推断。

集合的概念不必深化绽开。

创新探究问题2:有理数可分为正数和负数两大类,对吗?为什

么?

教学时,要让同学总结已经学过的数,鼓舞同学概括,通过沟通

和争论,老师作适当的指导,逐步得到如下的分类表。

有理数这个分类可视同学的程度确定是否有必要教学。

应使同学了解分类的标准不一样时,分类的结果也是不同的,所

以分类的标准要明确,使分类后每一个参与分类的象属于其中的某一

类而只能属于这一类,教学中老师可举出通俗易懂的例子作些说明,

6

可以按年龄,也可以按性别、地域来分等

小结与作业

课堂小结到现在为止我们学过的数都是有理数(圆周率除外),有

理数可以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也不同。

本课作业1,必做题:教科书第18页习题1.2第1题

2,老师自行预备

本课教育评注(课堂设计理念,实际教学效果及改进设想)

1,本课在引人了负数后对所学过的数根据肯定的标准进行分类,

提出了有理数的概

念,分类是数学中解戾问题的常用手段,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同

学了解分类的思想并进

行简洁的分类是数学力量的体现,老师在教学中应引起足够的重

视.关于分类标准与分

类结果的关系,分类标准的确定可向同学作适当的渗透,集合的

概念比较抽象,同学真正接受需要很长的过程,本课不要过多绽开。

2,本课具有开放性的特点,给同学供应了较大的思维空间,能

促进同学乐观主动地参与学习,亲自体验学问的形成过程,可避开直

接进行分类所带来的枯燥性;同时还体现合作学习、沟通、探究提高

的特点,对同学分类力量的养成有很好的作用。

3,两种分类方法,应以第一种方法为主,其次种方法可视同学

的状况进行。

七班级数学教案3

7

1.理解有理数乘法的意义,把握有理数乘法法则中的符号法则和

肯定值运算法则,并初步理解有理数乘法法则的合理性;

2.能依据有理数乘法法则娴熟地进行有理数乘法运算,使同学把

握多个有理数相乘的积的符号法则;

3.三个或三个以上不等于0的有理数相乘时,能正确应用乘法交

换律、结合律、安排律简化运算过程;

4.通过有理数乘法法则及运算律在乘法运算中的运用,培育同学

的运算力量;

5.本节课通过行程问题说明法则的合理性,让同学感知到数学学

问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

教学建议

(一)重点、难点分析

本节的教学重点是能够娴熟进行运算。依据法则和运算律敏捷进

行有理数乘法运算是进一步学习除法运算和乘方运算的基础。运算和

加法运算一样,都包括符号判定与肯定值运算两个步骤。因数不包含

0的乘法运算中积的符号取决于因数中所含负号的个数。当负号的个

数为奇数时,积的符号为负号;当负号的个数为偶数时,积的符号为

正数。积的肯定值是各个因数的肯定值的积。运用乘法交换律恰当的

结合因数可以简化运算过程。

本节的难点是对法则的理解。法则中的〃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只

是针对两个因数相乘的状况而言的。乘法法则给出了判定积的符号和

积的肯定值的方法。即两个因数符号相同,积的符号是正号;两个因

8

数符号不同,积的符号是负号。积的肯定值是这两个因数的肯定值的

积。

(二)学问结构

(三)教法建议

1.有理数乘法法则,实际上是一种规定。行程问题是为了了解这

种规定的合理性。

2.两数相乘时,确定符号的依据是〃同号得正,异号得负〃.肯定值

相乘也就是学校学过的算术乘法.

3.基础较差的同学,要留意乘法求积的符号法则与加法求和的符

号法则的区分。

4.几个数相乘,假如有一个因数为0,那么积就等于0.反之,假

如积为0,那么,至少有一个因数为0.

5.学校学过的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安排律对有理数乘法仍适用,

需留意的是这里的字母a、b、c既可以是正有理数、0,也可以是负

有理数。

6.假如因数是带分数,一般要将它化为假分数,以便于约分。

教学设计示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同学在了解意义基础上,理解有理数乘法法则,并初步理解

有理数乘法法则的合理性;

2.通过运算,培育同学的运算力量;

9

3.通过教材给出的行程问题,熟悉数学来源于实践并反作用于实

践。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依据法则,娴熟进行运算;

难点:有理数乘法法则的理解.

课堂教学过程设计

一、从同学原有认知结构提出问题

1.计算(-2)+(-2)+(・2).

2.有理数包括哪些数?学校学习四则运算是在有理数的什么范围

中进行的?(非负数)

3.有理数加减运算中,关键问题是什么?和学校运算中最主要的

不同点是什么?(符号问题)

4.依据有理数加减运算中引出的新问题主要是负数加减,运算的

关键是确定符号问题,你能不能猜出在有理数乘法以及以后学习的除

法中将引出的新内容以及关键问题是什么?(负数问题,符号的确定)

二、师生共同讨论有理数乘法法则

问题1水库的水位每小时上升3厘米,2小时.上升了多少厘米?

解:3x2=6(厘米)①

答:上升了6厘米.

问题2水库的水位平均每小时下降3厘米,2小时上升多少厘米?

解:-3x2=-6(厘米)②

答:上升・6厘米(即下降6厘米).

10

引导同学比较①,②得出:

把一个因数换成它的相反数,所得的积是原来的积的相反数.

这是一条很重要的结论,应用此结论,3x(.2)=?(.3)x(.2)=?(同学答)

把3x(-2)和①式对比,这里把一个因数〃2〃换成了它的相反数〃.2〃,

所得的积应是原来的积"6"的相反数〃・6〃,即3x(-2)=6

把(-3)x^2)和②式对比,这里把一个因数“2〃换成了它的相反数

〃・2〃,所得的积应是原来的积〃・6〃的相反数〃6〃,即(・3)x(・2)=6.

此外,(-3)x0=0.

综合上面各种状况,引导同学自己归纳出有理数乘法的法则:

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肯定值相乘;

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继而老师强调指出:

〃同号得正〃中正数乘以正数得正数就是学校学习的乘法,有理数

中特殊留意"负负得正〃和“异号得负〃.

用有理数乘法法则与学校学习的乘法相比,由于介入了负数,使

乘法较学校当然简单多了,但并不难,关键仍旧是乘法的符号法则:

〃同号得正,异号得负〃,符号一旦确定,就归结为学校的乘法了.

因此,在进行有理数乘法时,需要时时强调:先定符号后定值.

三、运用举例,变式练习

例1计算:

例2某一物体温度每小时上升a度,现在温度是。度.

(l)t小时后温度是多少?

11

(2)当a,t分别是下列各数时的结果:

①a=3,t=2;@a=-3,t=2;

@a=3,t=-2;(4)a=-3,t=-2;

老师引导同学检验一下⑵中各结果是否合乎实际.

课堂练习

1.口答:

(l)6x(-9);(2)(-6)X(-9);(3)(-6)X9;(4)(-6)xl;

(5)(-6)x(-l);(6)6x(-1);(7)(-6)x0;(8)0x(-6);

2.口答:

(l)lx(-5);(2)(-1)X(-5);(3)+(-5);

(4)-(-5);(5)lxa;(6)(-l)xa.

这一组题做完后让同学自己总结:一个数乘以1都等于它本身;

一个数乘以都等于它的相反数.+(-5)可以看成是lx(-5),-(-5)可以看

成是(;冈.5).同时老师强调指出,a可以是正数,也可以是负数或

未必是负数,也可以是正数或0.

3.当a,b是下列各数值时,填写空格中计算的积与和:

4.填空:

(l)lx(-6)=;(2)1+(-6)=;

(3)(-1)X6=^4)(川+6=;

(5)(-1)X(-6)=;(6)(-1)+(-6)=;

(9)|-7冈-31=;(10)(-7)x(-3)=.

5.推断下列方程的解是正数还是负数或0:

12

(l)4x=-16;(2)-3x=18;(3)-9x=-36;(4)-5x=0.

四、小结

今日主要学习了有理数乘法法则,大家要牢记,两个负数相乘得

正数,简洁地说:〃负负得正〃.

五、作业

1.计算:

⑴(-16)x15;⑵(・9冈・14);⑶(・36冈・1);

(4)100x(-0.001);(5)-4.8x(-1.25);(6)-4.5x(-0.32).

2.计算:

3.填空(用〃〃或〃〃号连接):

⑴假如a0,b0,那么ab0;

⑵假如a0,b0,那么ab0;

(3)假如a0时,那么a2a;

(4)假如a0时,那么a2a.

探究活动

问题:桌上放7只茶杯,杯口全部朝上,每次翻转其中的4只,

能否经过若干次翻转,把它们翻成杯口全部朝下?

答案:〃±1〃将告知你:不管你翻转多少次,总是无法使这7只杯

口全部朝下.道理很简洁,用"+1〃表示杯口朝上,(1〃表示杯口朝下,

问题就变成:〃把7个+1每次转变其中4个的符号,若干次后能否都

变成・1?〃考虑这7个数的乘积,由于每次都转变4个数的符号,所以

它们的乘积永久不变(为+1).而7个杯口全部朝下时,7个数的乘积等

13

于・1,这是不行能的.

道理竟是如此简洁,证明竟是如此奇妙,这要归功于〃士1〃语言.

七班级数学教案4

肯定值

教学目标1,把握肯定值的概念,有理数大小比较法则.

2,学会肯定值的计算,会比较两个或多个有理数的大小.

3.体验数学的概念、法则来自于实际生活,渗透数形结合和分类

思想.

教学难点两个负数大小的比较

学问重点肯定值的概念

教学过程(师生活动)设计理念

设置情境

引入课题星期天黄老师从学校动身,开车去游玩,她先向东行

20千米,到朱家尖,下午她又向西行30千米,回到家中(学校、朱家

尖、家在同始终线上),假如规定向东为正,①用有理数表示黄老师

两次所行的路程;②假如汽车每公里耗油0.15升;计算这天汽车共耗

油多少升?

同学思索后,老师作如下说明:

实际生活中有些问题只关注量的详细值,而与相反

意义无关,即正负性无关,如汽车的耗油量我们只关怀汽车行驶

的距离和汽油的价格,而与行驶的方向无关;

观看并思索:画一条数轴,原点表示学校,在数轴上画出表示朱

14

家尖和黄老师家的点,观看图形,说出朱家尖黄老师家与学校的距离.

同学回答后,老师说明如下:

数轴上表示数的点到原点的距离只与这个点离开原点的长度有

关,而与它所表示的数的正负性无关;

一般地,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的肯定值,

记做|a|

例如,上面的问题中|20|二20,|-10|=10明显,|0|=0这个例子

中,第一问是相反意义的量,用正负

数表示,后一问的解答则与符号没有关系,说明实际生活中有些

问题,人们只需知道它们的详细数值,而并不关注它们所表示的意义.

为引入肯定值概念做预备.并使同学体

验数学学问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由于肯定值概念的几何意义是数形转化的典型

模型,同学初次接触较难接受,所以配置此观看与思索,为建立

肯定值概念作预备.

合作沟通

探究规律例1求下列各数的肯定值,并归纳求有理数a的肯定

有什么规律?、

-3,5,0,+58,0.6

要求小组争论,合作学习.

老师引导同学利用肯定值的意义先求出答案,然后观看原数与它

的肯定值这两个数据的特征,并结合相反数的意义,最终总结得出求

15

肯定值法则(见教科书第15页).

巩固练习:教科书第15页练习.

其中第1题按法则直接写出答案,是求肯定值的基本训练;第2

题是对相反数和肯定值概念进行辨别,对同学的分析、推断力量有较

高要求,要留意思索的周密性,要让同学体会出不同说法之间的区分.

求一个数的绝时值的法则,可看做是肯定值概

念的一个应用,所以支配此例.

同学能做的尽量让同学完成,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组织者.本

着这个理念,设计这个争论.

结合实际发觉新知引导同学看教科书第16页的图,并回答相关

问题:

把14个气温从低到高排列;

把这14个数用数轴上的点表示出来;

观看并思索:观看这些点在数轴上的位置,并思索它们与温度的

凹凸之间的关系,由此你觉得两个有理数可以比较大小吗?

应怎样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呢?

同学沟通后,老师总结:

14个数从左到右的挨次就是温度从低到高的挨次:

在数轴上表示有理数,它们从左到右的挨次就是从小到大的挨次,

即左边的数小于右边的数.

在上面14个数中,选两个数比较,再选两个数试试,通过比较,

归纳得出有理数大小比较法则

16

想象练习:想象头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