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九、改革开放前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举荐理由】2024-2025五年高考15套全国卷,本学问点共出现选择题9道,考查频率60%。【学问点复习】阶段特征总体特征从新中国成立到“文化大革命”结束(1949-1976年)是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探究时期,有成就也有失误。政治新中国成立后,三大政治制度确立,初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系。“文化大革命”时期民主法制遭到破坏。经济新中国成立初期实施的“一五”安排和三大改造,使中国形成了安排经济体制。1956年中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严峻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外交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确立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记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20世纪70年头,新中国外交获得重大突破。科技文化毛泽东思想接着发展,主要体现在探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两弹一星”研制成功,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防实力;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培育成功;1956年,毛泽东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主干学问排查一、政治: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七届二中全会:会议规定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及革命成功后中国共产党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的基本政策等。(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等重要文件,代行全国人大的职能。(3)历史意义:为国家政治建设的逐步绽开奠定了坚固的基石,中国历史进入一个新纪元。2.三大政治制度与1954年宪法(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通过宪法,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正式确立,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隆重实行,标记着该制度初步建立;1956年“长期共存,相互监督”方针的提出访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发展。(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满意了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愿望,实现了民族同等,也保证了祖国的统一和民族团结。(4)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3.“文化大革命”:1966~1976年,“左”倾错误发展,“文化大革命”是对民主与法制的践踏。二、经济:1.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1)过渡时期的总路途:1953年提出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与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任务。(2)“一五”安排:1953~1957年优先发展重工业,初步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3)三大改造:1953年起国家有步骤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到1956年底基本完成。2.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1)正确探究:1956年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国内的主要冲突,确定了党的总任务是把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2)探究失误:1958年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途,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大跃进”片面追求高速度,导致国民经济比例严峻失调。“人民公社化”运动严峻挫伤了人民生产主动性。(3)订正失误:1960年冬的“调整、巩固、充溢、提高”的“八字”方针;1962年起国民经济形势起先好转。(4)国民经济的劫难:“文化大革命”严峻破坏了国民经济建设。三、对外关系1.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1)外交方针: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的外交方针。(2)外交成就。①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年里与苏联等17国正式建交。②1953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外交政策走向成熟。③1954年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与日内瓦会议。④1955年参与万隆会议并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2.20世纪70年头的外交(1)复原联合国合法席位: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复原了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2)中美关系正常化: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在上海签署《联合公报》,起先走向正常化;1979年正式建交。(3)中日关系正常化:中美关系的缓和干脆推动了中日关系的改善。1972年中日邦交实现了正常化。四、科技文化1.科技成就(1)新中国成立后的“两弹一星”。(2)20世纪70年头,袁隆平培育杂交水稻成功。2.教化(1)新中国初期:确立了教化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人民教化方针。(2)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国民教化体系。(3)“文化大革命”期间:社会大动乱,冲击了教化,高考制度被废止。3.文化(1)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2)“文化大革命”时期,受“左”倾错误的影响,“双百”方针的执行遭受挫折,文学艺术和学术界百花凋零。4.思想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的发展:发表《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冲突的问题》,科学地阐明白社会主义社会的冲突问题,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学说。5.社会生活(1)生活水平:改革开放前,人们生活水平差距不大,但总体比较低。(2)交通事业:宝成铁路、兰新铁路、青藏铁路。【真题例证】1.(2024全国Ⅰ卷·31)1983年,安徽某面临倒闭的国营制药厂被8个年轻人承包,实行有奖有罚的经济责任制,9个月就盈利12万元。后来安徽省委、省政府从中得到启示,下发通知明确提出,小型国营企业也可以实行承包经营。由此可以看出A.市场经济体制在全国逐步建立B.政企职责不分弊端得到解决C.经济全部制结构起先发生变更D.企业的经营自主权渐渐扩大【答案】D【解析】材料“小型国营企业也可以实行承包经营”,变更了政府对企业的干脆管理,企业的经营自主权渐渐扩大,故选D项;1992年南方谈话、中共十四大确立市场经济改革的目标,不符合材料时间限制,解除A项;材料做法有利于解决政企职责不分的弊端,但没有体现出已经解决,解除B项;材料反映出企业管理体制的改革,没有体现出全部制结构起先发生变更,解除C项。2.(2024全国Ⅲ卷·31)1983年,北京四个最大的百货商场与北京市第一商业局签订合同,规定:超额完成利润承包额的,超额部分国家与商场对半分成;完不成利润承包额的,差额部分由企业利润留成和浮动工资弥补。这反映出A.企业活力逐步得到增加B.国企改革全面绽开C.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确立D.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答案】A【解析】据材料“超额完成利润承包额的,超额部分国家与商场对半分成;完不成利润承包额的,差额部分由企业利润留成和浮动工资弥补”说明企业自负盈亏,表明业经营自主权的扩大和企业活力逐步得到增加,故选A项;国企改革全面绽开是从1984年起先,材料中北京企业改革属于个例不属于全面绽开,解除B项;市场经济体制目标是在1992年中共十四大上确立,与题目时间不符,解除C项;1992年中共十四大上确立了深化国企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与题目时间不符,解除D项。3.(2024全国I卷,31)据统计,1954年1月到4月,中国科学院图书馆上海分馆俄文书刊借阅总数为1953年同期的5倍,为1952年同期的50倍,东北各探讨所俄文书刊借阅量也大幅增加。这表明当时()A.科学探讨已与国际前沿接轨B.科教兴国战略已绽开C.对苏联阅历的反思蔚然成风D.工业化建设需求迫切【答案】D【解析】据材料“1954年1月到4月,中国科学院图书馆上海分馆俄文书刊借阅总数为1953年同期的5倍”结合所学我国正在开展以苏联救济为特色的一五安排,意在变更我国工业化基础薄弱的状况,表明工业化建设需求迫切,故选D项;材料只是反映借鉴俄国,谈不上与国际前沿接轨,解除A项;科教兴国始于1995年,与材料时间不符,解除B项;材料“俄文书刊借阅总数为1953年同期的5倍”反映的是学习苏联阅历,解除C项。4.(2024全国III卷,31)图4是1953年创作的年画。该作品()图4《数他劳动强》A.继承了中国传统文人画作的基本风格B.描绘了农夫参与社会主义生产的场景C.体现了“双百”方针提倡的创作精神D.提倡了适应国家建设须要的社会新风【答案】D【解析】“1953年创作的年画”内容体现了主动参与国家建设的内容,与当时国民经济复原基本完全,进行三大改造的自信和热忱,故选D项;“年画”是风俗画,不属于文人画,解除A项;“1953年”社会主义尚未完全建立,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后才确立社会主义制度,解除B项;“双百”方针”提出于1956年,与题干时间不符,解除C项。5.(2024·全国Ⅰ卷·31)图7是1953年的一幅漫画,描绘了资源勘探队员来到深山,手持“邀请函”叩响山洞大门的情景。这反映了当时我国()A.已经初步变更工业落后局面B.起先进行对矿产资源的开采C.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D.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正在绽开【答案】D【解析】1957年一五安排的完成初步变更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与材料时间“1953年”不符,故A项错误;中国古代就已经起先开采矿产,“起先”说法有误,故B项错误;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与材料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1953年我国起先实行第一个五年安排,优先发展重工业,对矿产资源需求极大,漫画反映了大规模经济建设对矿产资源的需求,故D项正确。6.(2024·全国Ⅱ卷·31)图5为1956年的一幅漫画《两把尺》(画中字:“奶奶的尺——量布做新衣。阿姨的尺——测量祖国,建设社会主义。”)该漫画反映了()图5A.社会主义建设以工业化为中心B.女性成为国家建设的重要力气C.人民公社化运动蓬勃开展D.城乡差别发生根本性变更【答案】B【解析】1953年至1956年过渡时期的总路途体现了社会主义建设以工业化为中心的任务,且材料只是提及建设社会主义,无法体现以工业化为中心,故A项错误;由材料“1956年”可知三大改造完成后,要充分调动各方面力气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由材料“奶奶的尺”、“阿姨的尺”可知女性成为国家建设的重要力气,故B项正确;1958年掀起人民公社化运动,与材料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从材料漫画中只是提及“奶奶”和“阿姨”的作用,无法体现城乡差别,故D项错误。7.(2024·全国Ⅲ卷·30)1956年,刘少奇在中共八大政治报告中指出:“我们目前在国家工作中的迫切任务之一,是着手系统地制定比较完备的法律,健全我们国家的法制。”这反映了当时()A.法制建设起先迈向制度化B.法制工作围绕组建新政权绽开C.法制建设与国内主要冲突的变更亲密相关D.政治体制改革推动了依法治国的全面实行【答案】C【解析】法制建设起先迈向制度化出现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不符合时间限制,故A项错误;1949年组建新政权的任务已经完成,不符合时间限制,故B项错误;1956年随着三大改造的,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国内主要冲突转变为先进社会制度与落后生产力的冲突,材料法制建设与国内主要冲突的变更亲密相关,故C项正确;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依法治国才全面实行,材料与政治体制改革无关,故D项错误。8.(2024·全国Ⅲ卷·31)图5为1954年某画家创作的《婆媳上冬学》,这一作品()A.继承了传统文人画的特点B.受同期西方流行画派影响C.体现了现实主义绘画风格D.注意表现作者的艺术想象【答案】C【解析】文人画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于一体,与图5明显不符,故A项错误;此时西方流行的画派是现代主义画派,现代主义绘画反传统、反理性,重视自我感受和自我表现,与图5明显不符,故B项错误;图5真实再现建国后妇女在冬天接受教化时的热忱,属于现实主义绘画,故C项正确;图5符合新中国成立后“学校要向广阔工农开门,大力提高人民的文化水平”的办学方针,不是艺术想象,故D项错误。9.(2024·全国Ⅱ卷·31)“一五”安排期间,我国住宅建设占基本建设投资额的比重不断削减,其他非生产性建设投资也起先受到抑制。这表明我国()A.致力于奠定工业化基础B.国民经济结构臻于平衡C.大力压缩基本建设投资规模D.城市化的进程趋于缓慢【答案】A【解析】为奠定我国工业化的基础,“一五”安排实行集中力气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进而导致我国住宅建设占基本建设投资额的比重不断削减,其他非生产性建设投资也起先受到抑制,故A项正确;“一五”安排优先发展重工业,“住宅建设占基本建设投资额的比重不断削减,其他非生产性建设投资也起先受到抑制”,说明这一时期国民经济结构还不能做到平衡发展,故B项错误;大力压缩基本建设投资规模是20世纪60年头为克服克服“大跃进”给国民经济带来的严峻比例失调和混乱局面而实行的措施,时间上与题干不符,故C项错误;一五”安排优先发展重工业,导致城市人口大量增加,城市化进程加快,故D项错误。【强化练习】1.(2024·湖南A佳大联考高三拓展卷·10)毛泽东在某理论著作中提出设想:经济结构将由三部分组成——国营经济,政府限制大工业、大矿产、大商业和公共设施;农业经济,个体农夫发展成集体农场;私营经济,中小资本家获准经营。在这三者中,国营部门担负起领导的位置,负责指导其他部门走向社会主义。这一设想在中国的成功实践是在()A.1945—1949年B.1949—1956年C.1956—1966年D.1978—2001年【答案】B【解析】据材料“农业经济,个体农夫发展成集体农场;私营经济,中小资本家获准经营”、“国营部门担负起领导的位置,负责指导其他部门走向社会主义”可知这一时期是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时期,是私有渐渐变成社会主义公有的时期,是在1949—1956年,故选B项;联系所学可知1945—1949年为革命时期,并未建立新中国,“指导其他部门走向社会主义”为时过早,解除A项;联系所学,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标记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故1956—1966不须要“指导其他部门走向社会主义”,解除C项;1978—2001年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早已建立了社会主义,解除D项。2.(2024·湖北十一校高三其次次联考·10)一五安排之后,我国又制定二五安排(1958—1962)和三五安排(1966—1970)图3是我国1970年前某个五年安排时期工农业生产发展状况示意图(单位:万吨)对此图推断正确的是()图3A.一五时期重工业的发展特别快速B.二五时期国民经济比重一度失衡C.三五时期左倾错误影响经济发展D.经济调整导致了轻工业产值下降【答案】B【解析】由图示看,图中重工业产值在前三年逐年大幅上升,导致农轻重比例渐渐失调,而最终两年则出现了调整,重工业产值下降,农业产值逐步提高,结合所学可知这属于其次个五年安排期间,故选B项;一五安排期间重工业发展的确快速,但是在最终两年不应当是重工业比重下降,解除A项;三五安排正值“文革”时期的“左”倾错误,经济发展受到严峻损失,各项产值数量都应当是下降的,解除C项;图示中的经济调整导致了重工业产值下降,而不是轻工业产值,解除D项。3.(2024·河北唐山一模·10)1972年,中共中心批准复原华侨旅行社总社,成立华侨问讯处,处理华侨、归侨和侨眷的来信来访、查找亲人等事宜,越来越多的华侨华人来到中国参观和探亲。这一现象出现,主要是因为()A.“左”倾错误思想渐渐消退B.海外华侨支持对外开放C.中国与西方关系的改善D.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答案】C【解析】1971—1972年,中美关系解冻推动了中国与西方关系的改善,才有了题干所述现象,故选C项;1972年正值“文革”时期,当时“左”倾错误盛行,解除A项;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才起先对外开放,解除B项;1972年正值“文革”时期,当时的经济建设由于受到严峻破坏而损失巨大,解除D项。4.(2024·河北唐山一模·9)下表是新中国建国初期召开的一系列重要会议。这些会议的召开()时间会议名称1950年9月25日—10月2日全国战斗英雄代表会议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代表大会1959年10月25日—11月8日全国群英会1960年6月1日—11日全国文教群英会A.鼓舞了人民群众投身于一五建设B.弘扬和宣扬了新的革命英雄主义C.使得英模的表彰活动日益程序化D.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系【答案】B【解析】题干中1950—1960年间召开的重要会议都是有关各个行业的英雄模范人物参与的,其舆论导向是对各行业的榜样和英雄的重视和褒奖,故选B项;一五建设是在1953—1957年间,解除A项;仅凭会议的召开时间和名称,没法得出日益程序化的结论,解除C项;各次会议是关于英雄模范人物的,不是人民群众,解除D项。5.(2024·福建厦门一模·10)图2为1955年新中国的宣扬画——《用新的成果来庆祝祖国的节日!》。该作品()图2A.继承了文人画作的基本风格B.构建了工业化建设的新风尚C.记录了三大改造的历史场景D.体现了“双百”方针的创作精神【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信息1955年以及图片信息“用新的成果来庆祝祖国的节日”,可知“一五安排”期间,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热忱高涨,构建了工业化建设的新风尚,故选B项;图片不是文人画是人物写实画,解除A项;材料反映工人建设社会主义热忱,没有体现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解除C项;1956年正式提出“双百方针”,解除D项。6.(2024·江苏南通二模·10)图2为1960年创作的宣扬画,画中一位妇女驾驶着拖拉机,脸上露出华蜜的笑容。该作品旨在()图2A.说明农业生产实现机械化B.提倡乐观奋斗的社会风尚C.表明妇女成为工业建设主力军D.呈现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成果【答案】B【解析】乐观,与材料中“华蜜的笑容”相符,“光荣的劳动”表明提倡奋斗,故选B项;第一个五年安排使我国起先变更工业落后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但材料中“1960年”远远没有实现机械化,解除A项;“画中一位妇女”不能说明是否主力军,“驾驶着拖拉机”是农业而非工业,解除C项;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于1956年,与材料中“1960年”不符,解除D项。7.(2024·江苏南通二模·9)新中国成立初期,斯大林曾致电中国领导人:“要划出一块合适的地方来给我们建立一个橡胶种植园。”然而他得到的回复是:我们同意在海南岛上为你们建立一个橡胶园,但是我们建议你们供应必要的贷款、机器和技术救济,由我们自己来建立和经营这个橡胶园,我们将给你们运去橡胶,作为对你们这种帮助的酬劳。这主要反映出中国政府()A.主动争取苏联救济以打破西方封锁B.追随和协作苏联发展重工业的政策C.不再坚决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D.坚持“一边倒”与独立自主的统一【答案】D【解析】“一边倒”,就是中国政府在外交上坚决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与材料中“我们同意在海南岛上为你们建立一个橡胶园”相符,“由我们自己来建立和经营这个橡胶园”反映了独立自主,故选D项;材料中“要划出一块合适的地方来给我们建立一个橡胶种植园”表明是针对中苏关系,而非针对西方,解除A项;“橡胶种植园”不是重工业,解除B项;新中国成立初期,美国和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实行政治上不承认、经济上封锁禁运、军事上包围威逼的政策,企图把新中国扼杀在摇篮里,中国坚持"一边倒",表现在“为你们建立一个橡胶园”“将给你们运去橡胶,作为对你们这种帮助的酬劳”,解除C项。8.(2024·广东一模·10)中共十二大的政治报告对美国和苏联两个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行径都进行了指责,申明我国外交不偏袒任何一方,“谁搞霸权主义,我们就不赞成谁;谁有害于和平,我们也不赞成”。材料表明当时中国()A.主见围绕联合国开展外交活动B.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关系恶化C.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活动原则D.成为国际外交新格局的主导者【答案】C【解析】中共十二大召开于1982年,此时已处于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中国依旧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但是内容已变为不结盟,主要表现为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故选C项;材料强调的是反对霸权主义,与是否“围绕联合国”并无关系,解除A项;十二大召开时中国已经与美国建交,中苏关系也渐渐趋于缓和,B项不符合史实,解除B项;材料仅提及中国外交的方针和政策,D项“国际外交新格局的主导者”无法看出,解除D项。9.(2024·广东一模·9)图1是1955年的一幅漫画《草原的故事》。图1在当年红军长征时所经过的四川、西康和青海边界的草地上,今日已建立起规模很大的机械化农场,在这荒芜的草地上,已播下首批种子。现在农场的责任人就是当年红军的指挥员。该漫画反映了当时我国()A.国民经济复原任务基本完成B.农业领域生产变革正渐渐推动C.社会主义工业体系初步形成D.农夫有土地全部权和经营自主权【答案】B【解析】据材料“1955年”“规模很大的机械化农场”并结合所学三大改造的学问可知,该漫画呈现的是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反映了当时农业领域生产变革正渐渐推动,故选B项;国民经济复原任务基本完成是在1952年,与材料时间不符,解除A项;社会主义工业体系初步形成是在1957年“一五”安排完成之后,且材料的主体是农业并非工业,解除C项;社会主义改造是逐步将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据材料“今日已建立起规模很大的机械化农场”可知,当时草原上已经逐步实行了农业集体化,农夫渐渐丢失土地全部权和经营自主权,解除D项。10.(2024·山东济南高三3月模拟考试·9)据统计,我国1950年农业税实征税额折合细粮269.7万斤,占农业实际产量的12.3%;1951年,增长到361.5万斤,占农业实际产量的14.5%。这一变更是为了()A.支援抗美援朝斗争B.推动土地改革运动C.服务于工业化建设D.全面复原国民经济【答案】A【解析】抗美援朝期间,为支付斗争的浩大费用,中心政府不得不增加农业税,故选A项;1950年夏《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颁布推动土地改革运动,提高农业税与推动土改无关,解除B项;我国工业化建设起先于1953年,解除C项;通过土地改革、稳定物价等措施,1952年底国民经济全面复原,解除D项。11.(2024·山东烟台高三3月高考诊断性测试·8)据学者统计,1953年到1956年《人民日报》运用“和平共处”一词每年都成倍地增长,尤其是1954年后运用频率增长更快。此现象()A.干脆推动了日内瓦会议召开B.说明和平共处理念成为国际共识C.反映了意识形态影响的减弱D.利于促进中美关系的调整与缓和【答案】C【解析】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有利于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和平相处,也可适用于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的相处,说明与“一边倒”政策相比,意识形态对外交工作的影响有所减弱,故选C项;日内瓦会议召开于1954年,时间上与材料“1953年到1956年《人民日报》运用”不符,解除A项;《人民日报》是国内报刊,“和平共处”一词在《人民日报》运用频率增长无法说明其在国际上的认可程度,解除B项;中美关系是在20世纪70年头起先缓和的,解除D项。12.(2024·福建泉州一模·10)图1事务被毛泽东称为“中国人民民主革命继军事斗争以后的其次场决战”。这主要体现在它()
图1农夫分田图A.推翻了君主专制统治B.摧毁了帝国主义根基C.歼灭了封建剥削制度D.发展了社会主义经济【答案】C【解析】据材料“中国人民民主革命继军事斗争以后的其次场决战”及农夫分田图并结合所学可知,这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的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土地全部制,实行农夫土地全部制,歼灭了封建剥削制度,故选C项;推翻了君主专制统治是辛亥革命,解除A项;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里,帝国主义统治基础是中国的封建势力,不是封建土地全部制,解除B项;新中国成立初期社会主义尚未建立,仍旧是新民主主义经济,解除D项。13.(2024·山东潍坊高三3月高考模拟·10)新中国成立后,政府组织出版社创作了大量连环画,涵盖了抗美援朝、工人生活、农夫翻身、战斗事迹、英雄劳动、思想改造、破除迷信、科学学问、婚姻问题、儿童故事等方面。此举旨在()A.践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B.适应社会主义改造的要求C.利用连环画通俗性教化民众D.推动扫盲教化的顺当开展【答案】C【解析】新中国建立人民教化事业,确立教化要为国家建设服务,要向广阔工农开门,大力提高人民的文化水平,教化民众,与材料中“政府组织出版社创作”涉及政治、经济、思想、生活等方方面面相符,故选C项;1956年春,毛泽东正式提出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与材料中“新中国成立后”不符,解除A项;社会主义改造起先于1953年,与材料中“新中国成立后”不符,解除B项;1952年中国起先了第一次大规模的扫盲运动,与材料中“新中国成立后”不符,且扫盲教化重在识字,与材料中“大量连环画”不符,解除D项。14.(2024·广东肇庆二模·9)1958年,曾任公社书记的李丙炎说:“那时吹牛皮,我觉得是政治须要,帝国主义和修正主义看不起我们,我们就得自己给自己壮胆,提高自己的国际地位,于是就放心地放起高产‘卫星’来。”据此可知,李丙炎认为“大放卫星”()A.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B.得到了人民群众广泛支持C.有其特别的历史现实背景D.在当时起到了主动的作用【答案】C【解析】由题干信息可知,李丙炎认为“大放卫星”是因为帝国主义和修正主义看不起我们,所以是特别背景下的现实须要,故选C项;“放高产‘卫星’”并不是真的做到,所以不能提高新中国的国际地位,解除A项;“放高产‘卫星’”并没有给人民群众带来好处,所以不会得到广泛支持,解除B项;“放高产‘卫星’”导致浮夸风盛行,解除D项。15.(2024·广东深圳一模·9)1961年3月,中共中心发出《关于仔细进行调查工作问题给各中心局,各省、市、区党委的一封信》,其中附有毛泽东1930年写的《反对本本主义》一文(“本本主义”即教条主义),要求各级领导机关联系实际深化学习。这一指示旨在()A.确定毛泽东革命年头的贡献B.推动国民经济建设战略转变C.变革社会主义安排经济体制D.订正思想路途右倾主义错误【答案】B【解析】据材料“1961年3月”可知,这一时期针对1959—1961三年经济困难,提出了“八字”方针,其中“调整”是核心,调整国民经济结构,要重视之前片面发展重工业的弊端,促进农业、轻工业发展,是建设战略变更,故选B项;1961年是建设时期,非革命时代,解除A项;只是局部调整,非变革安排经济体制,解除C项;订正的是之间建设中“左”倾错误,解除D项。16.(2024·湖北八市高三3月联考·9)在探讨1954年宪法草案过程中,收到了来自全国各阶层8000多人的修改看法,毛泽东同志在中心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上说,我们这个宪法是社会主义类型宪法,但还不是完全社会主义的宪法,他这样说的主要依据是()A.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未完全建立B.新政协代行全国人大职权C.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起先起步D.学习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答案】A【解析】1954年宪法制定时,我国尚未完成三大改造,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尚未完全建立,因此其“还不是完全社会主义的宪法”,故选A项;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政协不再代行全国人大职权,解除B项;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自1953年“一五”安排的实行起先起步,时间不符,且材料所述为民主政治的建设,与工业化建设无干脆关系,解除C项;优先发展重工业是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内容之一,与民主政治建设无关,解除D项。17.(2024·山东青岛高三3月统一质量检测·10)1951年12月,毛泽东提出:“首先重要并能带动轻工业和农业向前发展的是建设重工业和国防工业”,要“用一切方法挤出钱来建设重工业和国防工业”。这一观点的提出,是基于()A.土地改革的完成B.国际形势的变更C.工业化建设需求D.中苏关系的发展【答案】B【解析】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由于美国等对中国实行遏制和孤立政策,第一个五年安排优先发展重工业,国际形势确定要确保国家平安,与材料中“挤出钱来建设重工业和国防工业”相符,故选B项;新中国成立前后,在全国开展了土地改革运动,千千万万的农夫获得了土地,当时农业以个体生产为主,对此,人民政府领导农夫组织互助组、试办初级杜,与材料中“建设重工业和国防工业”不符,解除A项;工业化包括建设重工业和轻工业,但与材料中“用一切方法挤出钱来建设”“国防工业”不符,解除C项;在建国后的第一年里,同苏联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有学习苏联的因素,但不能说明“用一切方法挤出钱来建设”“国防工业”的迫切性,解除D项。18.(2024·山东济宁高三3月高考模拟·10)1964年1月,中法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法国成为第一个与中国正式建交的西方发达国家,这一事务在当时被称为“亚洲的一次核爆炸”。就中国而言,这一突破的重大意义在于()A.有力地回击了美苏孤立中国的政策B.创建了有利于经济建设的外交环境C.推动了复原联合国合法席位的进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电池科技在电动汽车中的关键作用
- 社区环境美化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 工装宾馆合同范本
- 科技展会中的直播营销策略探讨
- 科技与艺术纹样的未来展望
- 科技企业团队协作与沟通的现代方法
- 煤矿运输班组长技能理论考试题库150题(含答案)
- 网络配件购买合同范本
- 科技公司如何确保其天然气管线安全
- 二零二五年度文化创意合同转化创意产业劳务派遣服务协议
- GB/T 8012-2000铸造锡铅焊料
- 第一课 第一章 AutoCAD 2012概述入门
- 2023年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数学版含答案
- 超市店长考核方案(实例)
- 德力西质量奖自评报告组织概述
- 任务八-汽车四轮定位的检测分析课件
- 自相矛盾课件(省一等奖)
- 小学数学思想方法(课件)
- 小学语文人教五年级下册最闪亮的星课件
- 伤寒论讲义阳明病篇讲解
- 菲斯特转子秤的课件1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