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纪元教育集团云贵地区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统一考试历史试题_第1页
上海新纪元教育集团云贵地区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统一考试历史试题_第2页
上海新纪元教育集团云贵地区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统一考试历史试题_第3页
上海新纪元教育集团云贵地区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统一考试历史试题_第4页
上海新纪元教育集团云贵地区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统一考试历史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上海新纪元2024年10月云贵统一考试试题历史(高一)一、选择题(从ABCD四个选项中选择一个最佳选项,每题3分,共48分)1.距今约1万年前,我国进入新石器时代。与旧石器时代相比,新石器时代的进步性表现在()A.使用打制石器 B.用火烹饪食物C.从事原始农业 D.从事渔猎采集2."周王给予地方诸侯的恩惠和优待明显高于在中央朝廷服务的王室官员,除了一些关系到王室利益的诸侯继位等事务外,没有证据显示中央朝廷曾试图干预地方封国的内部事务"。材料表明西周()A.宗法制巩固了封建统治 B.分封制加强了中央集权C.君主专制政体正式形成 D.王权尚未实现高度集中3.西周分封制下,周天子与诸侯国君将包括土地及人口的采邑赐给卿、大夫作为世禄。西周中期以后,贵族所获采邑越来越多,到春秋时期,有的诸侯国一个大夫的采邑就多达数十个。这说明()A.土地国有制度废除 B.分封体制不断强化C.诸侯国君权力巩固 D.社会生产持续发展4.下图是河北平山三汲村中山王墓出土的战国银首人俑铜灯。铜人一派宽袖深衣的中原打扮,但高颧扁脸,浓眉短须,是典型的古代北方狄人的形象这件文物可以用来说明战国时期()A.中山国确立了中央集权制度 B.各国间战争规模进一步扩大C.中原与周边地区的民族交融 D.铁制农具和牛耕的普遍推广5.有学者认为,秦朝的第一个改变是为统治者设计了一个新制度,成为统一所需的一种能够超越地域联系的制度和价值观,这种制度和价值观的绝对权威是半人半神的统治者。这种制度的特点是()A.皇权至上 B.等级森严 C.垂直管理 D.分工明显6.汉武帝时期实行盐铁官营,由政府垄断盐、铁的生产和销售,并接受大臣建议,以严法管理。这些举措导致()A.商人囤积居奇 B.私营工商业的没落C.政府垄断生产 D.国家财政收入增加7.董仲舒说:"古之造文者,三画而连其中,谓之王。三画者,天、地与人也,而连其中者,通其道也……非王者孰能当是?"据材料推断,董仲舒意在()A.宣扬"君权神授" B.解释"天人感应"C.劝君主行"仁政" D.强调教化民众8.李白的诗句"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反映了西晋末年中原动乱、人口南迁的情况。人口南迁产生的主要影响是()A.破坏了南方环境和农业发展 B.加剧了南北矛盾和割据状况C.完成了经济和政治重心南移 D.促进了江南开发和民族交融9.下面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更迭示意图。图中空白处应是()A.东汉 B.东晋 C.唐朝 D.南宋10.北魏孝文帝推行一系列改革,令改鲜卑复姓为单音汉姓,迁居洛阳的鲜卑人一律以河南洛阳为籍贯,提倡鲜卑贵族与汉族士族联姻通婚。这表明孝文帝意在()A.消除民族之间的矛盾 B.加强对中原地区的开发C.促进北方地区的统一 D.推动政治认同维护统治11.唐太宗对于降服或内附的少数民族,奉行"夷狄亦人,以德治之,可使如一家"的开明理念,推行以羁摩府州为主的民族政策,不轻易用兵,且以诚相待。据此分析,羁糜府州政策的推行()A.使寒门子弟可以加入统治阶级队伍中B.为"贞观之治"的出现创造了一个稳定的环境C.提高了中央政府的行政效率D.扩大了唐王朝的国际影响力12.唐初置中书省"出诏令",门下省掌"驳正违失",意在二者"以相检察",使诏敕"务求至当",但由于各自不能"舍己从人",故行之不久,相互之间便产生了矛盾。于是太宗初年增设政事堂,"使两省先于政事堂议定,然后奏闻"。这说明政事堂设置的目的是A.强化君主专制 B.监督宰相执政C.明确三省分工 D.完善中枢体制13.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吸收佛教、道教的精神,有了新的发展;佛教吸收儒学精神,渐趋中国本土化;道教也受到儒学影响,主张"贵儒"和"尊道"。这种现象从文明史的角度看A.反映了佛、道开始挑战儒学的正统地位B.体现了时局动荡对社会文化心理的影响C.说明了不同文化之间的碰撞与交流交融D.反映了儒家思想兼收并蓄和与时俱进14.唐朝统治者在意识形态上奉行三教并行政策,决:不推行文化偏执主义。南亚的佛学、历法、医学、语言学,中亚的音乐、舞蹈,西亚的袄教、景教、摩尼教如同八面来风,从唐帝国开启的国门一拥而入。这说明()A.佛教的政治地位有了提高 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巩固C.唐朝有容乃大的文化气派 D.统治者重视艺术的多元发展15.宋代的路常设的机构有安抚司、转运司、提点刑狱司、提举常平司等,各机构互不统属,互相牵制。转运司与提点刑狱司都有对地方官吏的监察权,提举常平司与转运司都有财权。这表明()A.行政机构分散、权责交叉有利于中央集权B.宋代地方行政制度与明清两代没有区别C.行政机构互相牵制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D.扩大地方行政区划是中央集权的主要方式16.元朝的行省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中书省)为表里……以省官(中书省官员)出领其事……凡钱粮、兵甲、屯种、酒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这反映了元朝的行省制()A.因地方权力过大而致分裂割据 B.继承和发展辽朝南、北面官制度C.开创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 D.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二、主观题(共4题,52分)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材料一五帝时期是中国从原始时代到上古时代的过渡阶段。这个时期尚未形成国家,也不是部落联盟,而是"部落联合体"或"酋邦",并产生了一个超然于各部族之上的部族,它代表整个部落联合体的利益和秩序,其首领被称为帝或后。部族对部族的统治是血缘对血缘的统治,但是各部族往往相对地居住在一个固定的区域之内,因而这种统治也具有一定的地缘成分。相传,颛项时期"绝地天通",禁止民间的通灵者随意与天神沟通,改为由专门的祭祀官员负责与天神的沟通。——摘编自张荣明《中国的国教:从上古到东汉》材料二周武王灭掉商朝后建立西周,定都镐京。西周继承了夏商的基本制度并加以改善和创新,初期分封了七十一个诸侯国,以宗法制为根本,多数诸侯国都分封给同姓的家人,少数分给功臣和其他诸侯国的后人,由此形成了周天子家天下的政治局面,更好地统治了西周初期的王室体系,实行井田制以促进奴隶社会的发展,创造礼乐制来维系阶级礼仪规范。——摘编自王玉哲《中华远古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五帝时期作为过渡阶段的特征。(2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周对夏商制度继承与发展的表现,并分析这种继承与发展的意义。(8分)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士”原是贵族的最低阶层,有一定的“食田”,受过“六艺”教育,能文能武,战时可充当下级军官,平时可作卿大夫的家臣。春秋战国之际,“士”发生了分化,既无田可食,又失去原来的职守,成为传授知识的教师或主持仪式的赞礼人,于是“士”就成为知识分子的统称。——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材料二汉朝皇帝的高招是,延揽始终坚持封建制度的学派来支持中央集权的国家……中央集权国家的理念逐渐与这个文人阶层和儒家信徒紧密结合起来。这个文人阶层原来捍卫的是旧封建制度,但是在此之后,他们一直反对任何分裂活动。(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士”社会地位转变的原因。指出春秋战国之际,以孔子为代表的“士”追求的目标。(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武帝时期促使儒家信徒的国家理念发生变化的措施及这些措施产生的影响。(8分)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汉承秦制,负责为皇室管理私财和生活事务的职能机构“少府”内设有“尚书”一职。汉武帝设尚书在左右办事,掌管文书奏章。汉成帝时,置尚书五人,分曹办事。东汉形成“尚书台”,正式成为协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机构。曹魏设尚书五人:殿中、兵部、驾部、南部、北部。南北朝时经常“省录”,尚书令有宰相之名。——摘编自钱玉林《中华传统文化辞典》材料二唐初,自隋代创立的三省六部制得到完善,中书“出命”、门下“封驳”、尚书“执行”的政务运行机制比较规范。唐玄宗及以后,唐初的政务运行机制逐渐遭到破坏。门下省因各方面的掣肘,已起不到封驳作用。贞元初年,中书舍人缺五员,德宗不给补员,如有诏敕需要拟定,命翰林院随侍自己左右的翰林学士代拟。面对“财政枯竭,国用不给”的局面,中央设立各种专使。随事设使,使得“兵部无戎帐,户部无版图”,尚书省“旧章多废”。——摘编自吴枫《中唐时期三省制度的削弱与变化》(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至魏晋南北朝尚书职位变迁的主要因素。(6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代政务运行机制变化,并谈谈你对汉唐中枢机构演变的认识。(10分)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关于科举的功过是非,历来是雾里看花,莫衷一是。唐太宗李世民赞叹科举收罗了四海英才,"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近代西方人则把科举称为古代中国的第五大发明。而孙中山考察结果是:"中国的考试制度,就是世界上最早最好的制度"。相反的责难却更多,宋应星在其科学巨著《天工开物》中感慨地写道:"此书与功名进取毫不相关"。康有为怒斥:甲午战败割地赔款全是八股考试惹的祸!李光耀更直言:科举使中国被摒弃于西方伟大科学工艺发明和工业革命的门外……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中评价科举制度的正反两个观点进行探讨。(说明:只对其中一方观点进行探讨即可;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1.C2.D3.D4.C5.A6.D7.A8.D9.B10.D11.B12.D13.C14.C15.A16.D17.(1)五帝时期作为过渡阶段的特征主要表现为:尚未形成国家和部落联盟,而是形成了“部落联合体”或“酋邦”;产生了一个超然于各部族之上的部族代表整个部落联合体的利益和秩序,其实行的是血缘与地缘相结合的统治方式。(2)西周对夏商制度的继承表现为分封制与宗法制的沿用,而发展则体现在井田制的实施与礼乐制的创立。这种继承与发展的意义在于,分封制与宗法制巩固了周王室的统治,扩大了统治区域,形成了“周天子家天下”的政治局面;井田制促进了奴隶社会的发展,为西周的经济繁荣奠定了基础;礼乐制则维系了阶级礼仪规范,加强了社会的稳定与和谐。18.(1)“士”社会地位转变的原因在于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动荡,宗法分封制逐渐瓦解,导致“士”阶层失去了原有的经济来源和职守,进而分化为知识分子。以孔子为代表的“士”追求的目标则是恢复周礼,实现社会和谐与秩序,同时强调仁爱与道德教化,提倡“有教无类”,致力于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2)汉武帝时期促使儒家信徒的国家理念发生变化的措施主要包括:推崇儒家经典,设立太学以教授儒家学问,举办科举考试选拔儒家人才,并颁布“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确立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这些措施的影响深远,不仅改变了儒家信徒对于国家政治的看法和态度,使他们更加积极地支持中央集权制度,同时也为儒家思想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使其成为后世封建社会的主流思想。19.(1)汉至魏晋南北朝尚书职位变迁的主要因素包括:一是加强皇室管理和财政事务的需要,促使汉代尚书职位的设立;二是汉武帝时期为细化职责,实行尚书分曹办事;三是东汉时期尚书台成为协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机构,提升了尚书的地位;四是南北朝时期尚书职位通过“省录”制度实现统一管理,进一步强化了尚书的权力,使其逐渐具备宰相之名。(2)唐代政务运行机制的变化表现为:唐初实行三省六部制,政务运行机制相对规范;但随后三省六部制逐渐遭到破坏,尚书省的作用被削弱;唐玄宗及以后,尚书职位缺员严重,导致尚书省“旧章多废”;同时,中央设立各种专使,进一步削弱了尚书职位的权力。对汉唐中枢机构演变的认识:汉唐中枢机构的演变是皇权不断加强的结果,体现了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逐步完善与发展。从汉代的尚书到唐代的三省六部制,再到后来的各种专使设立,都是皇权为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而进行的制度调整。这些变化反映了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同时也为后世政治制度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20.针对题目中关于科举制度的评价,我选择从正面角度进行探讨。科举制度,作为中国古代选拔官员的重要制度,其公正性和选拔标准的严格性无疑是其最为显著的特点。这一制度通过考试的方式,确保了官员的选拔基于个人的能力和学识,而非家族背景或权力关系。这种选拔方式不仅打破了贵族世袭的壁垒,使得更多有才华的人有机会进入官僚体系,为国家服务,同时也促进了文化的繁荣和发展。科举制度所倡导的“学而优则仕”的理念,极大地激发了古代士人对于学问的追求和对于国家的忠诚。在这种理念的指引下,许多士人通过科举考试获得了官职,进而在各自的岗位上为国家做出了贡献。同时,科举制度也推动了古代教育的发展,使得更多的人有机会接受教育,提高了整个社会的文化素养。此外,科举制度还体现了中国古代社会对知识和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