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设备操作与维护规范手册_第1页
医疗设备操作与维护规范手册_第2页
医疗设备操作与维护规范手册_第3页
医疗设备操作与维护规范手册_第4页
医疗设备操作与维护规范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医疗设备操作与维护规范手册TOC\o"1-2"\h\u9661第一章:医疗设备操作基本规范 3291261.1 355501.1.1了解设备功能 3267181.1.2阅读使用说明书 4291271.1.3检查设备状态 4233111.1.4准备相关物品 4125111.1.5设备开机 4214791.1.6设备调试 4125651.1.7操作实施 4275651.1.8设备关机 458051.1.9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4209311.1.10注意患者安全 4181571.1.11避免设备损坏 492461.1.12定期维护保养 417131.1.13保持设备清洁 481841.1.14做好使用记录 517104第二章:医疗设备维护基本要求 5146391.1.15维护周期 5308631.1.16维护内容 5218621.1.17维护工具 599001.1.18维护材料 64453第三章:心电监护设备操作与维护 6132611.1.19准备工作 6272131.1.20操作步骤 6238911.1.21注意事项 7127001.1.22清洁与消毒 766291.1.23开机无显示 7107681.1.24白屏、花屏 7299961.1.25ECG无波形 7237901.1.26血压测量异常 7221681.1.27血氧饱和度测量异常 729241第四章:呼吸机操作与维护 7294801.1.28准备工作 7276061.1.29操作流程 8272701.1.30呼吸机外部维护 8252761.1.31内部组件维护 8209841.1.32电源故障 878291.1.33呼吸机运行异常 8174041.1.34呼吸机参数异常 825472第五章:超声波设备操作与维护 93821.1.35开机前准备 9283731.1.36开机操作 9230531.1.37使用过程中 989871.1.38关机操作 9313611.1.39清洁保养 993571.1.40润滑维护 9322281.1.41螺丝紧固 9294061.1.42电气系统检查 9150121.1.43损耗部件更换 10128361.1.44无超声波 10221041.1.45设备异常发热 1092331.1.46设备噪音异常 10155131.1.47设备故障代码显示 1071291.1.48设备无法启动 1014785第六章:X射线设备操作与维护 10190711.1.49操作前准备 10165301.1.50操作步骤 10282581.1.51操作注意事项 11230501.1.52清洁维护 1121021.1.53润滑维护 11309681.1.54检查与维修 1122591.1.55常见故障及处理方法 11304721.1.56故障排除注意事项 11180561.1.57预防措施 1128512第七章:CT设备操作与维护 12158101.1.58设备启动前准备 1228261.1.59设备操作步骤 12851.1.60设备关闭步骤 12137551.1.61设备清洁 1240091.1.62设备校准 1296501.1.63环境监控 133971.1.64设备故障分类 13142841.1.65故障处理方法 133211第八章:核磁共振设备操作与维护 1326883第九章:生化分析设备操作与维护 15163681.1.66开机前准备 15166081.1.67开机操作 1532911.1.68关机操作 15237381.1.69定期检查 15125681.1.70及时保养 1524891.1.71良好环境维护 16229371.1.72故障分类 1630421.1.73故障处理方法 16168261.1.74故障处理注意事项 1625291第十章:血液透析设备操作与维护 16321901.1.75开机前准备 1683551.1.76开机操作 16210331.1.77透析过程中操作 17201391.1.78透析结束操作 17181381.1.79设备清洁 17292751.1.80设备消毒 17235791.1.81设备检查 1783881.1.82耗材更换 17145881.1.83常见故障及原因 17148321.1.84故障处理方法 1796481.1.85紧急情况处理 18297721.1.86故障预防措施 1831186第十一章:消毒设备操作与维护 18246761.1.87设备启动前准备 1839581.1.88设备操作步骤 18304811.1.89注意事项 1870811.1.90清洁保养 18320201.1.91润滑保养 1917691.1.92定期检查 19194791.1.93设备无法启动 19198951.1.94消毒效果不佳 19106971.1.95设备运行异常 1913682第十二章:医疗设备安全管理与应急预案 19109601.1.96医疗设备安全的重要性 19230051.1.97安全管理要求内容 19221921.1.98应急预案的必要性 20235411.1.99应急预案制定内容 20194141.1.100设备故障应急处理流程 20256841.1.101电源故障应急处理流程 20第一章:医疗设备操作基本规范医疗科技的不断发展,医疗设备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保证医疗设备操作的安全、有效,医护人员必须遵循一系列基本规范。以下是医疗设备操作的基本规范。1.11.1.1了解设备功能操作前,医护人员应充分了解所操作的医疗设备的功能、功能及使用方法,保证能够熟练掌握。1.1.2阅读使用说明书在操作前,详细阅读设备的使用说明书,了解设备的使用注意事项、操作步骤、维护保养方法等。1.1.3检查设备状态操作前,检查设备是否完好、设备连接是否正常,保证设备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1.1.4准备相关物品根据操作需求,准备相应的消耗品、辅料等,如注射器、棉签、消毒液等。第二节:操作流程1.1.5设备开机按照设备使用说明书的要求,正确开机,观察设备运行是否正常。1.1.6设备调试根据操作需求,对设备进行调试,保证设备各项参数设置正确。1.1.7操作实施遵循操作规程,实施具体操作,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及设备运行状况。1.1.8设备关机操作完成后,按照设备使用说明书的要求,正确关机,并对设备进行清洁、消毒。第三节:操作注意事项1.1.9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操作过程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不得擅自更改操作步骤。1.1.10注意患者安全在操作过程中,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保证患者安全。1.1.11避免设备损坏操作过程中,轻拿轻放,避免设备损坏。1.1.12定期维护保养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保证设备始终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1.1.13保持设备清洁操作结束后,及时清洁设备,保持设备整洁。1.1.14做好使用记录详细记录设备使用情况,便于追踪和查找问题。第二章:医疗设备维护基本要求第一节:维护周期与内容1.1.15维护周期医疗设备的维护周期应根据设备的种类、使用频率、工作环境等因素确定。一般来说,医疗设备的维护周期分为以下几种:(1)每日维护:针对使用频率较高、关键部件容易磨损的设备,如呼吸机、监护仪等。(2)每周维护:针对使用频率适中、关键部件磨损较慢的设备,如心电图机、超声波设备等。(3)每月维护:针对使用频率较低、关键部件磨损较慢的设备,如生化分析仪、X光机等。(4)季度维护:针对一些大型、复杂的医疗设备,如CT、MRI等。(5)年度维护:针对一些关键设备,如心脏起搏器、电生理设备等。1.1.16维护内容(1)清洁:对设备表面、内部进行清洁,去除灰尘、污垢等。(2)检查:检查设备各部件是否正常,如有磨损、松动、断裂等情况,及时更换或修复。(3)润滑:对设备运动部件进行润滑,减少磨损。(4)校准:对设备进行校准,保证设备输出数据的准确性。(5)更新软件:定期更新设备软件,提高设备功能。(6)预防性维护:针对设备可能出现的故障,提前采取措施,防止故障发生。第二节:维护工具与材料1.1.17维护工具(1)清洁工具:如抹布、刷子、吸尘器等。(2)检查工具:如螺丝刀、扳手、万用表等。(3)润滑工具:如油壶、油枪、润滑脂等。(4)校准工具:如校准仪、标准源等。(5)其他工具:如梯子、防护眼镜、手套等。1.1.18维护材料(1)清洁剂:如酒精、消毒液、清洁膏等。(2)润滑材料:如润滑油、润滑脂等。(3)零部件:如螺丝、垫片、密封圈等。(4)耐磨材料:如耐磨片、防滑垫等。第三节:维护注意事项(1)维护人员应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保证维护工作的顺利进行。(2)维护前,应详细阅读设备说明书,了解设备结构、功能及维护方法。(3)维护过程中,要注意安全,严格遵守操作规程,避免发生意外。(4)维护完毕后,应及时填写维护记录,以便跟踪设备运行情况。(5)定期对设备进行保养,延长设备使用寿命。(6)对设备故障进行及时处理,保证设备正常运行。(7)加强与设备供应商、维修商的沟通,及时获取技术支持。(8)建立完善的设备维护管理制度,提高设备维护水平。第三章:心电监护设备操作与维护第一节:操作方法1.1.19准备工作(1)保证心电监护仪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检查设备是否完好无损。(2)准备电极片、血压袖带、血氧饱和度传感器等配件。1.1.20操作步骤(1)连接电源,打开心电监护仪。(2)将电极片贴于患者相应部位,连接心电导联线。(3)将血压袖带绑在患者肘窝上两横指处,连接血压测量线。(4)将血氧饱和度传感器夹在患者中指上。(5)按下血压测量键,测量患者血压。(6)观察心电波形、血氧饱和度、无创血压等数据,如有异常,及时调整。第二节:日常维护1.1.21注意事项(1)防尘:保持仪器内部光学元件、开关、触点等清洁。(2)防潮:定期开机检查,及时更换干燥剂,避免光电元件、电子元件受潮。(3)使用前检查:保证环境及电源符合要求,设备外观干净,无污迹,功能正常。1.1.22清洁与消毒(1)使用10%的漂白液或稀肥皂水擦拭显示屏,用洁净的干布擦干。(2)定期清洁电缆,避免积灰。第三节:故障处理1.1.23开机无显示(1)检查电源连接是否可靠,接通交流电给设备充电。(2)检查电源板、充电控制板是否有故障。1.1.24白屏、花屏(1)检查显示屏是否有逆变器供电,若正常,检查屏到主控板接线是否稳固。(2)若逆变器供电异常,更换主控板。1.1.25ECG无波形(1)检查电极片是否贴紧皮肤,导联线连接是否正常。(2)调整电极片位置,观察波形是否恢复正常。1.1.26血压测量异常(1)检查血压袖带管路连接是否漏气,重新放置袖带并测量。(2)确认监护仪使用的模式是否适合患者年龄。1.1.27血氧饱和度测量异常(1)检查传感器是否正确夹在患者手指上,避免潮湿和震动。(2)调整传感器位置,观察数据是否恢复正常。第四章:呼吸机操作与维护第一节:操作方法1.1.28准备工作在使用呼吸机前,需要进行以下准备工作:(1)确认呼吸机设备完好,各部件连接正常。(2)根据患者病情和医生建议,设置合适的呼吸模式、参数等。(3)准备好相关配件,如面罩、管道、湿化器等。1.1.29操作流程(1)连接呼吸机电源,打开设备开关。(2)将患者与呼吸机连接,保证面罩与患者面部贴合良好。(3)观察呼吸机运行状态,调整呼吸参数,使患者处于舒适状态。(4)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如呼吸、心率、血氧饱和度等。(5)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调整呼吸机参数。(6)使用完毕后,关闭呼吸机,断开电源。第二节:日常维护1.1.30呼吸机外部维护(1)每日擦拭呼吸机外部,保持设备清洁。(2)定期检查设备各部件连接是否正常,如有松动、破损等情况,及时更换。1.1.31内部组件维护(1)湿化器:清洁湿化器内部,定期更换湿化器滤芯。(2)管道:检查管道是否完好,无破损、折叠等情况。(3)面罩:清洗面罩及固定带,保持清洁卫生。第三节:故障处理1.1.32电源故障(1)检查电源线是否插好,电源插座是否正常。(2)若电源故障,及时联系专业人员维修。1.1.33呼吸机运行异常(1)观察呼吸机运行状态,发觉异常声音、振动等,及时检查设备。(2)若设备出现故障,关闭呼吸机,断开电源,联系专业人员维修。1.1.34呼吸机参数异常(1)观察患者生命体征,若呼吸机参数异常,及时调整。(2)若无法调整,关闭呼吸机,断开电源,联系专业人员维修。第五章:超声波设备操作与维护第一节:操作方法1.1.35开机前准备(1)检查超声波设备各部件是否完好,无损坏或松动现象。(2)保证电源电压稳定,符合设备规格要求。(3)检查设备周围环境,保持干燥、通风、无易燃易爆物品。1.1.36开机操作(1)打开电源开关,设备开始自检。(2)根据设备类型和需要,设置相关参数,如功率、频率、时间等。(3)等待设备预热完毕,指示灯亮起,表示设备可以开始工作。1.1.37使用过程中(1)保持设备稳定运行,避免振动和碰撞。(2)根据需要调整功率和频率,以达到最佳焊接或清洗效果。(3)操作人员应穿戴好防护用品,如耳塞、眼镜等。1.1.38关机操作(1)完成工作后,关闭设备电源开关。(2)清理设备表面和周围环境,保持整洁。第二节:日常维护1.1.39清洁保养(1)定期清洁设备工作台面、振动头、传感器等部件,保证无灰尘、油污或其他杂质。(2)清洁时,应断开设备电源,使用清洁剂和软布擦拭设备表面。1.1.40润滑维护(1)定期对设备传动部件进行润滑保养,保证传动系统顺畅运转。(2)使用专用的润滑油或脂润滑移动部件,注意不要过量润滑。1.1.41螺丝紧固(1)定期检查和紧固设备各个部件,特别是振动头和夹具等部件。1.1.42电气系统检查(1)定期检查设备电气系统,包括电缆、接插件和控制面板等部分。1.1.43损耗部件更换(1)定期检查设备损耗部件,如超声波振子、焊头等,及时更换。第三节:故障处理1.1.44无超声波(1)检查电源、保险管,确认设备是否正常供电。(2)检查超声波发生器与振动头的连接是否牢固。1.1.45设备异常发热(1)检查设备散热系统是否正常,如风扇、散热器等。(2)检查电源电压是否稳定,避免电压波动过大。1.1.46设备噪音异常(1)检查超声波发生器与振动头之间的连接是否牢固。(2)检查设备内部是否有松动部件,及时排除。1.1.47设备故障代码显示(1)参考设备说明书,根据故障代码进行排查和维修。1.1.48设备无法启动(1)检查电源线路是否正常,排除线路故障。(2)检查设备内部电路板是否正常,如有损坏,及时更换。第六章:X射线设备操作与维护第一节:操作方法1.1.49操作前准备(1)保证设备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检查设备各部件是否完好。(2)阅读并熟悉设备操作手册,了解设备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3)检查个人防护装备,如防护服、护目镜、手套等,保证安全。1.1.50操作步骤(1)打开设备电源,进行预热,使设备达到正常工作温度。(2)根据检测需求,选择合适的曝光参数,如电压、电流、曝光时间等。(3)将待检测物品放置在设备指定位置,保证物品与探测器距离适中。(4)启动曝光按钮,进行曝光操作,观察图像质量,必要时调整参数。(5)曝光完成后,关闭设备电源,取出检测物品。1.1.51操作注意事项(1)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不得随意更改设备参数。(2)避免长时间连续使用设备,以防过热损坏设备。(3)操作过程中,注意观察设备运行状况,发觉异常立即停车检查。第二节:日常维护1.1.52清洁维护(1)定期清洁设备表面,去除灰尘、油污等。(2)清洁设备内部光学部件,如镜头、滤光片等,保证图像质量。(3)清洁探测器,避免灰尘、污垢等影响检测结果。1.1.53润滑维护(1)定期检查设备运动部件,如滑块、导轨等,保证运动顺畅。(2)按照设备说明书要求,定期加注润滑油,保持设备良好运行。1.1.54检查与维修(1)定期检查设备各部件,如电源、控制系统、光学系统等,保证正常运行。(2)发觉故障及时排除,必要时联系专业维修人员处理。第三节:故障处理1.1.55常见故障及处理方法(1)设备无法启动:检查电源线、插座是否接触良好,确认设备是否损坏。(2)图像质量差:检查光学系统是否清洁,调整曝光参数。(3)设备运行异常:检查运动部件是否润滑良好,排除故障。1.1.56故障排除注意事项(1)排除故障前,保证设备处于关闭状态,切断电源。(2)佩戴防护装备,保证个人安全。(3)对于无法自行处理的故障,及时联系专业维修人员。1.1.57预防措施(1)定期进行设备维护,降低故障率。(2)建立设备使用日志,记录设备运行情况,便于故障排查。(3)提高操作人员技术水平,减少误操作导致的故障。第七章:CT设备操作与维护第一节:操作方法1.1.58设备启动前准备(1)保证设备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检查设备外观是否完好,无损坏。(2)检查电源线路,保证电源稳定,电压符合设备要求。(3)检查设备周围环境,保持清洁,避免灰尘、湿度过大等影响设备正常运行的因素。1.1.59设备操作步骤(1)开启设备总电源,待设备自检完成。(2)打开电脑操作系统,进入设备操作界面。(3)根据需要进行设备校准,保证成像质量。(4)将待检测物体放置在扫描台上,调整位置,保证物体中心与设备中心对齐。(5)设置扫描参数,如电压、电流、曝光时间等。(6)启动扫描,观察设备运行情况,保证扫描过程顺利进行。(7)扫描完成后,保存图像数据,进行后续处理和分析。1.1.60设备关闭步骤(1)完成扫描任务后,将待检测物体从扫描台上移走。(2)关闭电脑操作系统,退出设备操作界面。(3)关闭设备总电源,保证设备完全断电。第二节:日常维护1.1.61设备清洁(1)定期清洁设备表面,保持设备外观整洁。(2)清洁设备内部,包括探测器、X射线源等关键部件,避免灰尘和污垢影响成像质量。1.1.62设备校准(1)使用标准参考物体对设备进行校准,保证图像的准确性和清晰度。(2)定期检查设备软件和固件更新,提高设备功能,修复潜在问题。1.1.63环境监控(1)保持扫描室温度在18~24℃,相对湿度在30%~60%之间,避免温度和湿度对设备运行产生影响。(2)配置温湿度计、除湿机等设备,保证环境稳定。第三节:故障处理1.1.64设备故障分类(1)硬件故障:如探测器损坏、X射线源故障等。(2)软件故障:如操作界面卡顿、系统崩溃等。(3)外部因素导致的故障:如电源不稳定、环境因素等。1.1.65故障处理方法(1)硬件故障:联系设备制造商或专业维修人员进行检查和维修,必要时更换损坏部件。(2)软件故障:重启设备,检查软件版本和更新情况,必要时重新安装操作系统或软件。(3)外部因素导致的故障:检查电源线路,调整环境参数,保证设备在适宜的环境中运行。针对不同故障,操作人员应保持冷静,及时记录故障现象和发生时间,为故障处理提供有效信息。同时定期对设备进行保养和维护,降低故障发生的概率。第八章:核磁共振设备操作与维护第一节:操作方法核磁共振设备是一种精密的医学成像设备,其操作方法对于保证成像质量和设备寿命。以下是核磁共振设备的操作方法:(1)操作前的准备工作:操作人员需经过专业培训,熟悉设备的原理、结构、使用和维护方法。在操作前,应检查设备的工作状态,保证设备正常运行。(2)设备启动:按照设备说明书的要求,正确启动设备。启动过程中,注意观察设备各项指标是否正常。(3)患者准备:在患者进入扫描室前,保证患者符合MRI检查的条件,如无心脏起搏器、金属植入物等。对患者进行必要的解释和安抚,保证患者配合检查。(4)扫描操作: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检查需求,选择合适的扫描序列和参数。在扫描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状况,保证患者安全。(5)数据采集与处理:在扫描完成后,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清晰的影像。(6)设备关闭:检查设备工作状态,确认无异常后,按照设备说明书的要求关闭设备。第二节:日常维护核磁共振设备的日常维护对于保证设备正常运行和延长使用寿命具有重要意义。以下是核磁共振设备的日常维护方法:(1)环境维护:保持设备存放环境的清洁、干燥,避免腐蚀和氧化作用对设备的影响。(2)设备清洁:定期清洁设备表面的灰尘,保证设备散热良好。(3)零部件检测:定期对设备内部零部件进行检测,保证其功能稳定。对存在异常的部件,及时进行维修或更换。(4)制冷系统维护:检查制冷系统的工作状态,保证制冷效果。定期清洁制冷系统内的水质,保证其正常运行。(5)电源检测:定期检查电源运行情况,保证电源稳定。检查各线路接触情况,降低故障发生的几率。(6)软件维护:定期对设备软件进行升级和优化,保证软件正常运行。第三节:故障处理核磁共振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故障,以下是常见的故障处理方法:(1)软件故障:当设备软件出现故障时,及时联系设备厂家或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维修。(2)硬件故障:当设备硬件出现故障时,根据故障现象和原因,采取相应的维修措施。对于无法修复的部件,及时更换。(3)系统故障:当设备系统出现故障时,尝试重启设备。如无法解决问题,联系设备厂家或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维修。(4)临时故障:对于一些临时性故障,如设备无法启动、扫描中断等,可根据设备说明书和操作经验,尝试排除故障。(5)紧急故障:当设备出现紧急故障时,立即停止使用,切断电源,联系设备厂家或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紧急维修。同时启动应急预案,保证患者和设备安全。第九章:生化分析设备操作与维护第一节:操作方法1.1.66开机前准备(1)保证生化分析仪处于良好的工作环境中,避免震动、污染和腐蚀等因素。(2)检查设备电源、水源、气源等是否正常。(3)检查设备各部件是否完好,无损坏现象。(4)准备好所需试剂、样本及消耗材料。1.1.67开机操作(1)打开设备电源,等待设备自检完成。(2)根据设备说明书,设置相关参数,如温度、时间、速度等。(3)将试剂、样本及消耗材料放置在指定位置。(4)按照设备操作流程进行加样、检测等操作。1.1.68关机操作(1)完成检测后,将设备各部件归位,清理工作台。(2)关闭设备电源,拔掉电源插头。(3)定期进行设备清洁和保养。第二节:日常维护1.1.69定期检查(1)检查设备油液、电气、机械等系统的运行状况,保证各项指标正常。(2)检查设备各部件是否有损坏、磨损现象,及时更换或修复。(3)检查设备工作环境,保持环境清洁、干燥。1.1.70及时保养(1)根据设备使用频率和运行负荷,及时更换或加注设备润滑油、冷却水等。(2)更换设备易损件,如泵、阀、传感器等。(3)定期清洁设备外部,防止灰尘、污垢等影响设备正常运行。1.1.71良好环境维护(1)保持设备工作环境整洁,避免污染。(2)防止设备受到震动、潮湿、高温等影响。(3)定期检查设备接地,保证设备安全运行。第三节:故障处理1.1.72故障分类(1)仪器故障:如设备部件损坏、传感器故障等。(2)试剂故障:如试剂过期、变质等。(3)操作故障:如操作不当、参数设置错误等。1.1.73故障处理方法(1)仪器故障:根据故障现象,分析原因,及时更换或修复损坏部件。(2)试剂故障:检查试剂质量,保证试剂新鲜、合格。(3)操作故障:检查操作流程,纠正错误操作,重新设置参数。1.1.74故障处理注意事项(1)在处理故障时,保证设备处于关闭状态,避免触电、烫伤等。(2)在更换设备部件时,使用合适的工具,避免损坏设备。(3)在操作设备时,遵循设备说明书,保证安全、准确。第十章:血液透析设备操作与维护第一节:操作方法1.1.75开机前准备(1)保证设备连接正常,包括电源线、水源管路等。(2)检查设备外观是否完好,无损坏或异常。(3)按照设备说明书要求,准备所需的耗材和药品。1.1.76开机操作(1)打开电源开关,设备开始自检。(2)根据设备提示,输入患者相关信息,如姓名、体重等。(3)设置透析模式、透析时间等参数。(4)按照设备提示,进行管路连接,包括血管通路、透析器等。(5)开始透析,观察设备运行情况,保证各项指标正常。1.1.77透析过程中操作(1)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如血压、心率等。(2)观察透析设备各项指标,如流量、温度等。(3)根据患者病情调整透析参数,如透析时间、透析液配方等。(4)发觉异常情况,及时处理并记录。1.1.78透析结束操作(1)关闭透析设备,断开电源。(2)拆卸管路,进行清洁和消毒。(3)记录透析过程,包括患者生命体征、设备运行情况等。第二节:日常维护1.1.79设备清洁(1)每日对设备表面进行清洁,去除灰尘和污垢。(2)定期对设备内部进行清洁,包括水箱、泵等部件。1.1.80设备消毒(1)透析结束后,对设备进行消毒,防止细菌滋生。(2)使用专用消毒剂,按照说明书要求进行操作。1.1.81设备检查(1)定期检查设备功能,保证各项指标正常。(2)检查电源线、水源管路等连接是否牢固,无损坏。1.1.82耗材更换(1)根据使用周期,及时更换耗材,如透析器、管路等。(2)选用优质耗材,保证透析效果。第三节:故障处理1.1.83常见故障及原因(1)流量异常:管路堵塞、泵故障等。(2)温度异常:温度传感器故障、加热器故障等。(3)电导度异常:电导度传感器故障、透析液配方错误等。1.1.84故障处理方法(1)流量异常:检查管路是否通畅,清洗或更换泵。(2)温度异常:检查温度传感器和加热器,进行维修或更换。(3)电导度异常:检查电导度传感器,调整透析液配方。1.1.85紧急情况处理(1)管路破裂:立即停止透析,更换管路。(2)设备故障导致透析中断:及时联系维修人员,尽快恢复透析。1.1.86故障预防措施(1)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预防故障发生。(2)操作人员需经过专业培训,熟悉设备功能和操作方法。(3)建立完善的故障处理预案,保证患者安全。第十一章:消毒设备操作与维护第一节:操作方法1.1.87设备启动前准备(1)检查消毒设备是否完好,各部件连接是否正常。(2)保证设备所在环境清洁、通风良好。(3)检查电源线路,保证供电稳定。1.1.88设备操作步骤(1)开启电源开关,待设备预热完毕后,按动启动按钮。(2)根据消毒物品的种类和数量,调整消毒时间。(3)将待消毒物品放入消毒柜内,关闭柜门。(4)设备开始工作,消毒过程中请勿打开柜门。(5)消毒完成后,取出消毒物品,关闭电源开关。1.1.89注意事项(1)操作过程中,请佩戴好个人防护用品,避免紫外线辐射伤害。(2)保证设备周围无易燃、易爆物品。(3)设备运行期间,请勿触摸高温部件。第二节:日常维护1.1.90清洁保养(1)每次使用完毕后,用干净的抹布擦拭设备表面,保持清洁。(2)定期清理消毒柜内的紫外线灯管,保证紫外线辐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