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试卷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33页试卷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33页论述类文本筛选概括类主观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筛选概括。1.(24-25高三上·四川绵阳·阶段练习)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医学理想的萌发,来自青春期的一场大病。16岁时,屠呦坳患肺结核,经过两年多的治疗才得以康复。“医药的作用很神奇,我当时就想,如果我学会了,不仅可以让自己远离病痛,还可以救治更多人,何乐而不为呢?”屠呦呦对记者回忆道。1951年,屠呦呦如愿考入北大医学院。在关于屠呦呦的原始材料里,有一张照片保存得很好,照片中,屠呦呦佩戴着北京大学的校徽,照片旁是她的亲笔备注:“佩戴北京大学校徽的大学生。”在这里,她打下了扎实的中西医知识功底。20世纪60年代,疟疾横行,生命临危。背负着党和国家的重望,屠呦呦挂帅“523”小组,与死神的较量拉开帷幕。190次失败的打击,因缺乏防护所致的中毒性肝炎的折磨,以身试药的风险……终于,1978年,屠呦呦小组成功研制青蒿素。2015年,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在全球疟疾的综合治疗中,青蒿素至少降低了20%的死亡率及30%的儿童死亡率。”诺奖评选委员会在评选资料上特别指出。2016年,屠呦呦踏上研究青蒿素治疗红斑狼疮的新征程。2018年初,双氢青蒿素对红斑狼疮的治疗效果最终得以确认。屠呦呦告诉记者:“青蒿素对治疗红斑狼疮存在有效性趋势,我们对试验成功持谨慎的乐观。”(节选自《环球精英》)新闻强调真实性,为准确报道屠呦呦,作者采集材料的渠道有哪些?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2.(2023高三·全国·专题练习)阅读文章,完成各题。材料一:去年以来,人工智能便成了科技圈的宠儿,其他诸如AR、VR的,似乎都消失不见。而在今年的两会上,人工智能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人工智能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某种意义上,人工智能为这个时代的经济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能量,缔造了一种新的“虚拟劳动力”。来自埃森哲与经济学前沿公司最近的一份报告大胆提出,到2035年,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普遍采用,可能会将很多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速提高一倍。报告认为,估计人工智能有可能将美国、英国和日本的总增加值(与GDP近似)年度增速分别提高到4.6%、3.9%和2.7%。对于中国而言,意义还不仅仅局限于此。很多人想象不到,虽然人工智能的应用前景十分广泛,包括医疗、教育、公共安全、交通等,都具有巨大的潜力。但从具体实际应用来说,制造业却可能是最快进行自动化、智能化的蓝海领域。原因其实很简单,中国的传统制造业,大而不强,与日本、德国相比较,至少有20年的差距。但这恰恰也为制造业进行转换、升级提供另一种便利,也就是其很容易被人工智能技术击败,改造起来反而更加容易。一是这些企业拥有行业海量的数据,充沛的资金;二是在生产力水平急需提升、人口红利逐渐消失的情况下,这些传统企业也有迫切的意愿来改造升级自己的工厂、业务,提高收益,降低企业成本等需求。因此,制造业既是人工智能可以大有作为的领域,也是中国发展人工智能的优势领域。除此之外,正如李开复所言,人工智能是中国引领全球的巨大机遇。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人才储备、研究成果等方面,也具备了较强的基础。比如在人才方面,中国科学家已经占据了全球人工智能科研实力的半壁江山。2017年的美国人工智能促进协会(AAAI)年会,原定于一月底在新奥尔良举行。选址上没问题,但时间恰好撞上了中国的春节。这在过去没有什么,但现在却不同了。鉴于中国人工智能科学家们的重要性,最后会议不得不延后一周,在旧金山举行。而且,在这个会议上提交的论文,中美两国最终被接受的论文几乎一样多。这在过去很难想象。有数据表明,在2015年全球顶尖期刊上发表的人工智能论文里,华人/中国人作者的比例达到了43%。同时,根据乌镇智库去年发布的报告显示,中国人工智能的专利申请数、授权数在2012年就已经超过美国。(摘编自《新京报人工智能对中国的意义超乎你想象》)人工智能对中国有哪些重要意义?请结合材料一概括。3.(2022高三·全国·专题练习)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音乐艺术的特征音乐以声音为物质手段,但现实生活中自然物所发出的一切音响,人的一切言语声音等,就不一定能成为构成音乐语言的主要物质材料。音乐艺术的声音,主要是由人们根据审美原则,加工创造出来的一种乐音,而且这种乐音,又不是单个独立的音,而是由一系列根据不同音高排列有序而发展出来的一个有机的整体,在这个乐音体系中,它又有自己律动美的法则,如调性、节奏等规则。这些美的律动的法则,就像我们说话、写文章的语法规定一样,构成了音乐艺术语言美的形式。造型艺术可以较长时间地让人欣赏,但音乐一旦演奏、演唱结束,就不复存在了。如我们听贝多芬的《爱格蒙特序曲》的演奏,持续时间为8分钟左右。这些音乐表演,时间到了,音乐也就完了。它是随音乐的演奏、演唱的开始而开始,结束而结束的。这就要求人们欣赏音乐,必须具备良好的听觉和听觉记忆,否则,音乐过去了,就等于你没有欣赏。由于音乐的这个特性,又加上古代没有现代文明社会中的音响设备,所以今人就无法欣赏到古人的音乐表演艺术。就我国而言,古代音乐家的逝去,加上乐谱大量失存,使中国古代的灿烂音乐文化荡然无存。造型艺术擅长直接再现外部现实生活,而音乐既可以塑造出特有的音乐艺术形象来直接地抒发人的内心情志,如歌曲《歌唱祖国》等;也可以采取间接的方式,借音乐的语言来描绘社会生活的某一场景或自然景物来抒发人的情志,塑造出另一种特有的音乐艺术形象,如琵琶古曲《十面埋伏》等。音乐艺术为什么能直接抒发人内心的感情?原因就是声音与人的感情直接相关。声音传达情感能更具体、更动人。音乐艺术家在创作音乐作品时,充分发挥声音运动的一般规律,又利用宇宙事物运动的一般共同规律、相似状态,以音乐语言为手段来描绘客观社会生活的现象,表达人的内心感情。换句话说,就是当音乐作品中的乐音运动形式与所描绘的客观现实生活的运动形式,又与人的心理感情活动的运动形式取得某种一致时,那么,这时的音乐表现,通过人的心理联想、通感、共鸣等心理现象,就能使乐音的表现具有一定的描绘社会生活场景、画面的能力,同时又表达了人的内心感情。在现代心理学中,格式塔学派提出了“异质同构”和“同形同构”的理论。按此理论分析,客观物理力的作用后果与人的心理力的作用后果有一种相似的对应关系,由此而产生一种人所共有的心理感应,所以人们就极容易“见景生情,触目兴叹”。如《春江花月夜》乐曲演奏中,我们可听到一串串和弦分解音,也即琵音的表现,在我们心里就极易形成水波荡漾、波光盈盈的感觉;再加上节奏平稳、轻盈起伏、明亮如歌等旋律的配合,综合起来,就在我们心中形成了月光如水、夜阑人静、湖上泛舟的画面,抒写着我们神往的优美情怀。(原文有删改)请根据原文内容概括音乐艺术的特征。二、筛选概括,结合现实。4.(2022高三·全国·专题练习)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中国的书法具有形象性,但若把它作为艺术来看,那就要强调这不是一般的形象,而是表现在特定形式中的形象。那么它的特定形式是什么呢?最根本的是一句话,即书法的艺术形象是以汉字为素材,对其进行艺术想象、艺术加工而创造出来的。当然书法在形式方面还有其他的特点,例如它是用笔墨写在纸上的。但这类特点不足以把书法同其他艺术完全区别开来,例如画幅墨竹,也是用笔墨写在纸上的。书法艺术的特殊性表现为它选材特别狭窄(只有汉字可成为加工的材料),这对它的制约特别大。读者不妨试想,像绘画、音乐、文学等艺术,它们的选材范围是多么宽广,不仅可以表现各种事物的形象和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而且有的还可以直接诉说人的思想与感情。书法艺术就不能如此,因为它受汉字这一材料的限制。然而正因为书法以汉字为材料,受到很大限制,所以特别能表现作者的想象力,也特别能引起观众的惊奇感,因为欣赏书法的人都是认识汉字的,汉字在他心中有个标准形象,例如秦代的标准是小篆,汉代是隶书,现代则是楷书。他面对千姿百态的书法艺术创作,就会深感这些作品的新奇或精美,他万万没有想到标准模式的汉字竟会被书法家加工到这种样子,这就是对书法艺术之美的深刻感受与认同。所以,书法艺术特别能借助富有群众性的参照系(汉字)而使广大群众感知其美。至于说到表现形式的限制,这其实是一切艺术都有的,比如音乐只能表现为声音,却不能表现为视觉的形象;绘画是空间艺术,不能表现时间的变化;语言艺术用的是高度抽象的文字符号,却要表现活生生的形象。这些都是限制。唯其有限制而又能突破这种限制,把限制变成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这才叫艺术,才能显示出艺术家的创造能力。所以,在某个艺术类型中,限制与创造是相辅相成的。我们对书法艺术受汉字的限制也应作如是观,而不能因为书法艺术受到汉字的巨大限制而说它算不了艺术。对于汉字作为书法艺术的创作材料我们还要作一点分析。大家知道,世上有多种文字,为什么别国的文字不能变成书法艺术呢?(当然各国人民都认为他们在文字书写上也有艺术性,或者说也有“书法艺术”;但这些“书法艺术”在深度、表现力与美学价值上都不能与中国的书法艺术相比,这也是世人公认的。)书写汉字为什么能成为一种博大精深的艺术呢?这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是汉字用毛笔书写,因此能有粗有细、有方有圆、有浓有淡、有枯有润,这些因素的巧妙结合,就使书法的形象富于变化和表现力。所以书法的第一要素在于笔法,所谓笔法就是要求对粗细、方圆、浓淡、枯润能够运用自如,准确组合。第二是书法艺术以汉字为素材,汉字大致成方块形,占有一定的面积,类似绘画的空间艺术,同时笔画之间的结合也比较富有变化,这对它可以被加工为艺术形象也是很有关系的。正因为如此,中国的书法艺术讲究结体与布局,一字之内笔画讲究搭配与组合,一篇之内讲究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的联系。外国的文字,比如说拉丁系统的文字,各个字词都成横条形,笔画之间的组合也较少变化,因此不大讲究结体与布局,很难被加工成丰富多彩、姿态横生的艺术形象。(摘编自金开诚《书法艺术的形式与内容》)材料二西晋画家钟繇论书法说:“笔迹者界也,流美者人也,非凡庸所知。见万类皆象之,点如山颓,摘如雨线,纤如丝毫,轻如云雾,去若鸣凤之游云汉,来若游女之入花林。”这是说书法用笔通于画意,长于表现一种无法直观的气韵。唐代书法家李阳冰论笔法说:“于天地山川得其方圆流峙之形,于日月星辰得其经纬昭回之度,近取诸身,远取万物,幽至于鬼神情状,细至于喜怒舒惨,莫不毕载。”这是说书法取象于天地的文章、人心的情况,通于文学的美。宋代雷简夫说:“余偶昼卧,闻江瀑涨声,想其波涛翻翻,迅驶掀挂,高下蹙逐奔去之状,无物可寄其情,遽起作书,则心中之想尽出笔下矣。”是以写字可网罗声音、意象,通于音乐的美。唐代草书宗匠张旭见公孙大娘剑器舞,始得低昂回翔之状。书家解衣盘转,运笔如飞,何尝不是一种舞蹈?中国书法是一种艺术,能表现人格,创造意境,和其他艺术一样,尤接近于音乐的、舞蹈的、建筑的构象美(和绘画、雕塑的具象美相对)。中国乐教衰落,建筑单调,书法成了表现各时代精神的中心艺术。中国绘画也是写字,与各时代书法用笔相通,汉以前绘画已不可见,而书法则可上溯商周。我们要想窥探商周秦汉唐宋的生活情调与艺术风格,可以从各时代的书法中去体会。可见一切艺术形式都有相通之处,书法史大可以作为建筑、音乐、绘画、舞蹈等其他艺术门类的发展历史的有效借鉴。西洋人写艺术风格史常以建筑风格的变迁为基础,以建筑样式划分时代,中国人写艺术史没有建筑的凭借,大可以把书法风格的变迁当作主体形象。(摘编自宗白华《书法在中国艺术史上的地位》)假如你是书法作品展上的志愿者,你将如何向外国观众介绍中国书法的特点?请结合两则材料简要说明。6.(2022高三·全国·专题练习)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今天给大家介绍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简称FAST,也就是我们中国的天眼,位于贵州,在世界上口径最大、最灵敏。”正解说着的吴姥姥,“腾”地一下,从屏幕下方举起来一口铁锅,对着镜头继续演示。“FAST像一口大锅,大到什么程度呢?如果这个锅里装满了酒,全世界每人可以分到4瓶。500米口径的FAST又像一个朝天看的眼睛……将来如果一旦有外星人联系我们,最早发现的可能就是中国的FAST。”72岁的同济大学物理学教授吴於人最近在短视频平台上火了,退休之后,她利用短视频平台,给大家科普物理常识、演示趣味物理实验。其实,她坚持科普事业已经有16年,“国家的建设、发展离不开全民素质的提高,需要更多深入的学习和有益的科普”是她做科普的初心。如今,吴教授的科普短视频中有“脑洞大开”的道具,妙趣横生的演示,绘声绘色的讲解,吸引了全网上百万粉丝的关注。(摘自光明网《百万粉丝、号称不刷题的吴姥姥,到底是谁?》)材料二:与她的视频风格一样,吴姥姥的账号名字同样简洁明快,就叫“不刷题”。不只是物理,中小学生所接触到的许多学科知识与原理,本就来源于日常生活。它们本该鲜活生动、亲切自然。让学习者发自心底感受到知识的魅力,而不是深陷做不出题的恐慌;让学习不再是一个苦差事,而成为来自内在驱动的自觉行为,是教育的应有之义。其实,吴姥姥科普视频备受欢迎,本就是一场老师与学生的双向奔赴。2007年,吴姥姥就在各界帮助下创办了面向青少年进行科普的实践工作站。但是,成立四个月,工作站仅接待了600多名中学生。有些家长听闻“跟考试关系不大”,便打了退堂鼓。最惨淡的时候,偌大的实验空间只有3名小朋友。而如今,吴姥姥的科普账号拥有百万粉丝,许多学生和家长一道,主动打卡完成吴姥姥布置的“作业”,这正体现出社会大众心态的转变。学习不再局限于与考试相关的课堂,更延展到能够领略科学奥秘的各种场景。(摘自人民日报客户端《吴姥姥,“不刷题”!》)材料三:青少年科普,需要更多的“吴姥姥”,需要更多“不刷题”的教育理念。其实,吴姥姥并不孤单。20年来,中科院老科学家科普演讲团足迹遍及全国各地,一场场富有知识性、科学性和趣味性的演讲,让无数师生受益。此外,不少科学家常年深耕科普园地,以科普剧、动漫、歌曲等形式,引导青少年热爱科学、投身科学。如今,科普短视频的兴盛,更是实现了青少年与科普知识间“最后一公里”的快乐传送。希望更多孩子领略到科学世界的无穷乐趣,唤醒内心的求知欲,提升科学素质,用科学精神照亮未来之路。(摘自北京晚报《科普需要更多“科学姥姥”》)材料四:“@不刷题”的霸气账号名称,已成了吴教授当下吸引百万粉丝的“流量密码”。兴趣引领、不极端应试、快乐教育理念,贯穿了吴於人整个职业生涯。“科学重器,筑梦未来”是她的情怀和理想,而“不刷题”则代表着她对教育价值的终极判断及取舍标准。“@不刷题”账号受追捧,优质科普内容生产者与平台双向赋能、互相成就,无疑是好事一桩。公众可以利用碎片化时间获取科普知识,让流量向更加健康、智慧、深度的内容倾斜。某种程度上,这也可以看作是公众对泛娱乐类视频审美疲劳后的一种价值回归,从需求侧倒逼平台更好地构建内容生态。(摘自新京报《72岁吴姥姥成科普网红,“不刷题”的快乐人人能懂》)如何做好青少年的科普工作?请结合材料概括说明吴姥姥成科普网红带给你的启示。7.(2022高三·全国·专题练习)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马:有没有特别脆弱的时候?李:我不认为自己是强悍的人,但也还不那么脆弱,不然早死了。我想得开,很多事无所谓。马:我读到过一个细节,一位记者采访您,说采访稿有一个地方应该修改一下,您就将笔递给他,让他改。这位记者说他感到很惊讶,也很感动!李:只要说的有道理,对的,我都会接受,不管是谁讲的,这很正常嘛。马:但另一面,您又很固执,坚持己见。(笑)李:我在原则问题上寸步不让,我不会刻意去讨好谁、迁就谁,不管在学术上还是在其他方面,这是我的性格。所以虽然“腹背受责”,但“我自岿然不动”。马:如何评价自己?觉得历史将会如何看待您?李:我从来不评价自己,评价留待他人或后人,不管别人说我是或不是都无所谓。马:您七十岁、八十岁时,虽有不少热心人张罗,但您却拒绝过生日。李:人家要给我搞活动,我统统拒绝。我不参加对自己的祝寿活动,但愿意参加,也很欣赏别人的祝寿活动。马:最后想问一个问题:作为跨世纪的九旬老人,能否谈谈人生感悟?李:至今未悟。马:哈哈……李:当今要说“悟”,在此艰难时日里,还是孟老夫子的“三不”吧:“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摘编自马群林《人生小纪:与李泽厚的虚拟对话》;马—马群林,李—李泽厚)材料二:李泽厚是一个知识很多、朋友很少的人,一个哲学、历史、美学、文学都“很通”但人情世故却很“不通”的人,一个能够把握“时代”脉搏而往往不识“时务”也绝不追赶“时髦”的人。他的性格实在是很“孤僻”的。他除了喜好喝酒之外,还喜好旅游与散步。旅游时喜欢追寻文化遗迹,并不热衷“自然风光”。除了下雪与酷热,他几乎天天都散步,且很多时候是独自散步。每星期还去游泳一次,冬天可以在寒冷的游泳池里游泡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在高温的“桑拿浴”里也很经得住煎熬。李泽厚的学术包括哲学、文化学、伦理学、美学、思想史研究等等,内涵极为丰富广阔,既有广度又有深度。他是一个既有原创性又有体系性的思想家,仅就他提出的独特的学术命题如“历史本体论”“西体中用”“历史主义与伦理主义的二律背反”“乐感文化”“儒道互补”“儒法互用”“巫史传统”“情本体”“度范畴”等,就说不尽。这些命题并不是都有争议,但也确实并非得到“普遍认同”,其中有些理念,就被香港《明报》的一篇文章评为“两边不讨好”。我们本就采取“价值中立”的知识立场,只对历史负责与对人民负责,面对的是真理,“两边不讨好”其实很正常。李泽厚不仅属于中国,而且属于全世界。2010年纽约NORTON出版社出版的世界哲学选本,选了二千多年来世界最优秀的哲学家148名,从柏拉图、亚里斯多德到康德,李泽厚也入选;其中144名都是西方哲学家,东方入选的只有4名。美学家选了十三名,平均两百年一个,其中也有李泽厚。此事的意义绝不亚于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要说“大国崛起”,这就是“崛起”的一种象征。要珍惜呵,我常对自己说。西方有一个“康”,即康德;东方也有一个“康”,即康有为。论精神资深,康德对李泽厚的影响大大超过康有为的影响。记得李泽厚有篇文章的题目是“循康德马克思前行”,西方这两位伟大哲人对于李泽厚显然更为重要。不过,说李泽厚与康有为“同道”,还是说得过去,因为李泽厚也是“改良派”,也主张要改革不要革命。李泽厚在这个时代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他的理性人文思索,包括理性的政治思索,理性的哲学思索,理性的伦理思索,理性的大文化思索。他最宝贵的价值是他的思想完全扬弃情绪,极为理性。在中国,几乎找不到另一个人可以和他相比。四九年之后至今六十年的中国学术,存在着两个基本弱点:一是笼统,二是情绪化。而李泽厚完全没有这两个弱点。他的思想总是带有历史的具体性,而且总是很理性。李泽厚不是已经过时,而是未被充分认识。或者说,不是“已经过时”,而是“尚未到时”,他的思想恐怕还得三十年或五十年之后才能被充分认识。(摘编自《刘再复:李泽厚的价值尚未被充分认识》,有删改)李泽厚在治学方面的表现对中学生的成长有哪些有益的启示?请结合两则材料简要回答。三、比较异同及侧重点。8.(2022高三·全国·专题练习)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美育,即审美教育,又称美感教育,因其特殊性,而成为区别于德育、智育、体育、劳育的一种独特的教育形态。蔡元培提出:“一个完整强健人格的养成,并不源于知识的灌输,而在于感情的陶养。这种陶养就在于美育。”美育以情感教育为核心,以生动的形象陶冶人的性灵,怡情养性,使人具备把握客观世界的能力,进而形塑高尚纯洁的人格。审美是人类感性认识的丰富与升华,是一种脱离低级趣味的心理活动,当你有了“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的触动,或是生发出“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的慨叹,美就已经悄无声息地进入你的心灵,浸润着你的人格。意境其实就是中国传统艺术心物相通、情景交融创造出来的审美世界,是从世俗杂务中超脱出来的“思与境偕”“神与境会”的精神境界。审美能力就是一种与情感密切相关的内在德性。(摘编自陶楚歌《美何以育人》)材料二2021年11月,西班牙普拉多国家博物馆在上海龙华中路地铁站举办了《地铁遇见普拉多》展览,展出了29幅西班牙普拉多国家博物馆代表性作品,将地铁口打造成一间画廊,作品以真实尺寸复制并完全按照博物馆的展陈方式展出,并配备微信二维码语音导览,使观众可以全方位获取作品信息及影音资料,在匆匆路途中不经意间与美邂逅,享受这一场流动的艺术盛宴。2021年9月开幕的“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秉承“文化兴市,艺术建城”的理念,以“城市艺术化,艺术生活化”为目标,选取上海10个社区作为展览现场,打造“无墙美术馆”,让公共美育融入人们日常生活;通过艺术家驻地创作、社区居民共创等方式,将雕塑、插画、摄影、墙绘、艺术装置等多种艺术作品融入居民生活空间,提升社区公共空间的艺术氛围,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与艺术相遇,让居民们从参观者变成参与者。(摘编自金江波、张秋实《无墙美术馆:以公共艺术缔造城市美育》)材料三近年来,加强和改进美育成为教育界的呼声。从中央到地方针对美育“短板”采取了不少举措,部分艺术特色学校以艺术特色发展为契机,积极探索科学有效的美育实施途径。比如,北京交大附中东校区就在实现“艺术特色校”转型后,在课程建设、师资培养、教学管理、学校文化等方面实现了全方位的提升。必须看到,“艺术特色校”不是一个名头,而是一份责任和使命。不让“短期速成”的填鸭式、机械式训练成为高考的“敲门砖”,而要转变艺术学习的技术化和功利化倾向,开齐开足美育课程,形成有针对性的专业课程方案,按照艺术培养的规律,让艺术教育更规范化、系统化,使其最终浸润心灵。“艺术特色校”不是只重专业课,放弃文化课。在北京交大附中东校区,整合各方资源充实美育教学力量,如开发美术与各学科的融合课程,融合课程由学科教师和美术教师共同备课、共同执教。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劳育不是相背而行,而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摘编自罗鑫《补齐美育教育的“短板”》)材料四现代美育所倡导的以情感为核心的观念,有助于引导诗教过程中凸显诗歌的抒情性本质,并将诗歌理解的重心转移到对基于诗歌本体的审美能力的培育上。不过,在诗教中突显诗歌的情感因素和抒情性的同时,不宜忽略诗歌所应具有的智性、理趣和思辨等其他特质;而回归诗歌本体,或许一定程度上能去除传统诗教过分教化之弊,但并非要将诗歌拉回到“内部”,拘泥于单纯的语言、形式等构件,切断其与外部世界的联系,在“故步自封”中慢慢失去活力、直至萎缩。对于现代诗教来说,除了“情”这一维度外,更应强调诗歌面对和处理纷繁变幻的社会生活的综合能力,在诗歌与社会文化之间构建一种良性的互动关系,以保持诗歌自身的活力。(节选自张桃洲《现代美育,诗教何为》,《光明日报》2019年10月9日)请简要概括四则材料的侧重点。9.(2022高三·全国·专题练习)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中共十八大以来,经过8年持续奋斗,到2020年底,中国如期完成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整体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脱贫攻坚战对中国农村的改变是历史性的、全方位的,是中国农村的又一次伟大革命,深刻改变了贫困地区落后面貌,有力推动了中国农村整体发展,补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突出的短板,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中华民族在几千年发展历史上首次整体消除绝对贫困,实现了中国人民的千年梦想、百年夙愿。(摘编自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人类减贫的中国实践〉白皮书》)材料二:2021年4月底,一场大火烧毁了云南省姚安县栋川镇大龙口村脱贫户王忠毓家的房屋,刚脱贫的他又面临返贫风险。在云南省“政府救助平台”的监测帮助下,王忠毓的难题解决了——姚安县住建局将他家纳入2021年“四类重点对象”农村危房改造工程,给予住房安全保障,帮助他在原址重建了130平方米的砖混结构房屋。“房子修好了,村里的干部经常来家里慰问,心里踏实得很。”王忠毓说。2021年以来,云南省以全省统一的“政府救助平台”建成“政府找”和“找政府”防返贫监测体系,牢牢守住防止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截至2022年2月底,云南省“政府救助平台”总访问量达到685.6万次,共收到群众申请19.4万件,已办结18.1万件。(摘编自侯雪静、吉哲鹏《让脱贫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一周年》)材料三:青岛市通过建立动态监测体系,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和严重困难户三类重点人群,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精准发现存在返贫致贫风险的困难群众,认定动态监测帮扶户79户、163人,“一对一”落实帮扶措施。坚持精准施策,分层分类开展针对性帮扶,通过教育扶贫、健康扶贫、就地就业、公益岗位、项目分红等一系列措施让脱贫成效持续巩固提升。创新举措兜底线,符合条件1.1万脱贫人口获得最低生活保障,符合条件人口全部参加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并享受代缴保费政策。同时,对脱贫享受政策人口和监测帮扶人口实施扶贫特惠保险制度,为防止因病返贫致贫发挥了重要作用。从2020年开始落实防止返贫致贫综合保险,通过市场化手段化解返贫和新致贫风险,为青岛市防返贫致贫筑起了一道“保护墙”。(摘编自张晋《山东青岛:聚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在防止返贫致贫方面,云南省与青岛市的做法有哪些异同?请概括说明。11.(2022高三·全国·专题练习)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以提高能源利用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构建“发展可持续、资源可获取,科技可支撑、经济可承受、体制可保障”的新时代能源安全体系,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稳定传统能源生产。稳定国内煤炭产能规模,满足国内煤炭消费的基本需求。加大海域石油勘探以及非常规石油勘探开发力度,提高采收率,加强页岩油开发技术储备和转化,努力实现国内石油产量长期稳定的目标,力争对外依存度控制在70%以内。加大陆上,海域主要含气盆地的勘探力度,坚持常规气,非常规气并重,保持国内天然气产量稳定。保障进口油气供给安全。我国原油进口对高风险国家和地区的依赖程度较高,从全球获取资源还存在较多的不确定性,要保持引进通道的海陆均衡,航线多元。加大原油储备设施建设,提高对国际原油市场波动的调节能力。建立并完善天然气调峰与应急体系,逐步开展天然气战略储备建设。提高油气资源配置效率,保障油气供应安全。提升可再生能源消费比重。加快可再生能源综合利用,逐步提升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实施大渡河,澜沧江上游等西南地区水电站,抽水蓄能电站的开发建设;稳步推进沿海地区核电开发,扩大核电装机规模;稳步推进风,光资源的集约化开发,进一步提升光伏发电转换效率和风电单机容量;大力发展储能技术、降低储能成本。提高能源科技水平。继续加大工业节能、建筑节能等成熟技术的推广应用,加强能源生产与利用的新型节能技术研发,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要加大投入,加强能源行业与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先进信息技术融合,优化能源开发和利用方式。完善能源发展机制。推进我国能源市场化改革并提高能源市场开放程度,推动能源价格改革,进一步完善有利于促进新能源发展的市场机制建设,健全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长期稳定的机制,建立风险应对机制,通过完善各项机制来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摘编自黄维和等《中国能源安全战略与对策探讨》)材料二: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推进能源消费方式变革,构建多元清洁的能源供应体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深化能源体制改革,持续推进能源领域国际合作,推动我国能源事业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我国能源事业的稳步发展,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也为维护世界能源安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促进世界经济增长做出了贡献。今天的中国,从大西北一望无际的光伏电板,到大草原矗立的“大风车”,再到来往穿梭的新能源汽车……我国能源清洁低碳转型呈现出蓬勃生机,能源领域的创新方兴未艾。我们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把清洁低碳作为能源发展的主导方向,正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为国家能源安全提供更加坚实的保障,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为坚实的支撑。把能源的饭碗端在自己手里,推动能源清洁低碳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不仅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筑牢能源基础,而且本身就是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新增长点,为经济增长不断注入强劲的新动能。(摘编自任平《能源的饭碗必须端在自己手里》)材料三:富煤、贫油、少气是我国国情,短期内煤炭的“压舱石”地位很难改变。在全国已探明的化石能源资源储量中,煤炭占94%左右;煤炭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消费比重依然达到57%。天然气燃烧排放的二氧化碳远低于煤炭,但目前我国天然气的对外依存度达到40%,利用它来替代煤炭的主体地位,不利于把能源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以电力供应为例,在我国,煤电目前以不到五成占比的装机,生产接近六成的电量,并支撑超过七成的高峰负荷需求,仍然是电力供应的主力能源。从能源供应的稳定性来看,新能源在短期内也很难完全替代煤电。近年来,以太阳能和风能为代表的新能源快速发展,但它们发电“靠天吃饭”,具有波动性,随机性等不足之处,依然需要煤电发挥基础保障性和系统调节性电源的作用。2021年的欧洲能源危机,在某种程度上说明了这一问题。2020年,欧盟可再生能源发电量首次超过化石能源发电量,但2021年欧洲风电出力显著低于常年均值,以至于不得不增加煤电和气电发电量来弥补缺口。这也警示我们,在大力发展新能源的同时,仍要做好煤炭等常规能源的应急储备,以保障用电高峰时段的供应。(摘编自丁怡婷《立足国情统筹降碳与能源安全》)三则材料都涉及“能源安全”,但内容侧重点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说明。12.(23-24高一上·全国·随堂练习)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材料一在中国,天文学是随着农业生产和星占两种需要而诞生的,诞生以后又受中国社会条件和传统文化的制约,和古希腊天文学走了一条很不相同的道路。古希腊天文学并不想鼓励人们去观察天象,相反地,它企图建立一个宇宙模型,使天文学成为数学的一个分支,这条思想路线决定了古希腊天文学的唯理性。与此不同的是,中国的先哲们要求天文学只是“观乎天文,以察时变”(《易经》)和“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尚书·尧典》)。至于宇宙性质怎样,日月星辰为何东升西落,则不必追问。这条思想路线决定了中国古代天文学的应用性。中国古代天文学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历法和星占。古代中国的历法工作,一方面服务于农业生产和人民的日常生活,如用“二十四节气”直接表示寒来暑往的变化,给农业生产以极大方便,像“清明下种,谷雨插秧”这类谚语至今还在民间流行。另一方面历法又是上层建筑的一部分。颁布历法是统治权力的象征,为皇家所掌握,一个地区、一个民族奉行谁家颁布的历法,就表示拥护谁家的统治。正如《史记·历书》所说:“改正朔,易服色,推本天元,顺承厥意。”古代中国的星占术属于预警性系统,古人利用天象来占卜国家大事,如年成的丰歉、战争的胜负、皇族的行动等。据《汉书·五行志》记载,汉成帝建始三年十二月戊申朔,其夜未央宫中地震。杜钦回答皇帝:“人事失于下,变象见于上,能应之以德,则咎异消。”杜钦的这段话表明了古代中国星占术的理论基础是天人合一论。天人合一论认为,天与人的关系并不单纯是天作用于人,人的行为,特别是帝王的行为和政治措施也会反映于天。因此,君主可以借助天上星宿的变化,来证明自己权力的正当性;而士大夫阶层则往往借助天变来警示、告诫君主要端正行为。在中国,天文记录持续了几千年。二十四史中以“天文志”命名的篇章绝大部分是记录奇异天象和与它相关联的政治事件。这批记录,成了一份宝贵的遗产,对当今的天文学研究还有重要的作用,至今已在超新星遗迹、太阳活动、地球自转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综上所述,可以看出中国古代天文学是一门应用科学,它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意识形态等各个领域都起着作用。(摘编自席泽宗《中国古代天文学的社会功能》)材料二从远古时代开始,各民族都有观察天象、解释天象的冲动。这份冲动不仅出于实用需要,也源于面对浩瀚宇宙产生的敬畏之情。这两个方面几乎是一切民族起初都具有的。不过,随着文明成型,各民族走上了不同的文化发展道路,那种原始的敬畏之情也有了不同的表达方式。古希腊天文学本质上是一门几何学。古希腊人认为,宇宙是一个天球包地球的结构,所有的天体都镶嵌在天球上随天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研究这些运动,是古希腊天文学的根本目标。古希腊人把天体的匀速运动看成是遵循理性的最佳范本,于是,那种原始的敬畏之情转化为对理性的坚定追求。德国哲学家康德有一句名言:“世界上唯有两样东西能让我们的内心受到深深的震撼,这就是我们头顶的星空和我们内心的道德律。”自古希腊以来,西方人便把宇宙作为理性的代表,把对宇宙的着迷视为追求理性的一种标志。同样,古代中国发达的天文学也不只是为了农业生产,把节气定到几分几秒,对农业生产来说并无太大意义,中国古代天文学最强大的研究动机来自天人合一的观念,以及由之衍生出来的种种文化观念和制度。天人合一的思想影响了中国的政治文化,也影响了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推动天文学发展的那种原始的敬畏之情,在中国古代文化中,表现为对贯通天人的政治秩序和伦理秩序的忠实维护。在古代中国,不只是皇帝需要天文学来维护秩序,普通百姓也需要。传统社会里,老百姓做大事之前都要看一下老皇历,看看哪天是黄道吉日,哪天流年不利。这些老皇历就是天文学家为“敬授民时”而编制的历书。因此,中国古代天文学就其研究动机而言,是政治星占术,是日常伦理学,一言以蔽之,是礼学,而不是希腊意义上的“科学”。把中国古代天文学与古希腊天文学共同视为“科学”的最大理由是,中国古代天文学把“推算预报”日月行星的位置作为重要内容,并且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推算方法。这套推算方法,被称为中国古代的数理天文学,与古希腊数理天文学相对应。然而,我们必须意识到,古希腊数理天文学之所以用“几何建模”的方法去研究行星,是因为他们相信,宇宙的运行本来就是遵循几何规律的。相反,中国古代天文学家眼中的“天”有意志、情感。因此天是人格化的上天显灵的场所,而不是希腊天文学家眼中秩序和定律的场所。(摘编自吴国盛《科学与礼学:希腊与中国的天文学》)两则材料都对中国古代天文学与古希腊天文学的差异进行比较,但比较的角度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19.(2024高三·全国·专题练习)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公平正义是人类追求美好社会的永恒主题,也是社会发展进步的价值取向。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要在全体人民共同奋斗、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公平正义体现在人们的社会交往关系中,与社会制度的属性紧密相连。在剥削阶级占统治地位的社会,由于人们在生产资料占有方面的不同,公平正义徒有其名。恩格斯指出,在资本主义社会“法律上的平等就是在富人和穷人不平等的前提下的平等”。社会主义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之上,因此解决了人与人不平等的根源问题,为公平正义的实现奠定了基础。我国已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但在经济持续发展、民主不断健全、文化日益繁荣、社会保持稳定的同时,前进道路上也存在不少问题。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社会矛盾明显增多,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住房、食品药品安全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领域问题较多,部分群众生活比较困难。这些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国家长治久安、制约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因素。我们必须采取切实措施加以解决,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要继续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创造物质条件。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与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一方面,经济社会发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基础。一个公平正义的社会,应当是人人共享社会财富并能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发展自己的社会,这需要建立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经济社会越发展,越有利于维护公平正义。另一方面,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目的所在。我们必须牢牢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下牢固基础。只有这样,才能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提供更坚实的物质基础。维护社会公平正义,需要我们不断推动制度创新。完善的体制机制和制度体系是实现公平正义的重要保证。制度是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规则体系,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特征。科学合理的制度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保证。只有通过科学的制度安排,对有限的社会资源进行合理分配,才能有效调节利益关系、化解矛盾冲突,才能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为此,要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和完善人民当家作主的基本政治制度,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从根本上维护公平正义。要进一步完善民主权利保障制度、法律制度、司法体制机制、公共财政制度、收入分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关涉社会公平正义的重大制度。同时,严格按制度行事,充分发挥科学合理的制度对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保证作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要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权利公平,从内容来讲,是指公民平等享有生存和发展等方面的基本权利,不因性别、出身、职业、财产等不同而有所不同;从过程来讲,是指任何公民的合法权利都能得到保护,任何公民都不能被排除在法律赋予的权利之外。这是社会公平正义最基本的要求。机会公平,是指每个社会成员都享有均等的生存、发展机会,能够平等地参与社会生活并分享成果。机会公平并不必然导致结果公平,但没有机会公平就必定没有结果公平。规则公平,是指规则面前人人平等,每个人都要受规则的约束,并且是受同样的规则约束,没有例外。(摘编自《十八大报告解读:必须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材料二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对于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势,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凝聚力和感召力,具有重大意义。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为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提供了物质基础和有利条件。随着我国社会深刻变革,影响社会公平正义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日益突出,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时,由于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现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仍然任重道远。我们要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任务,将其摆在现代化建设更加突出的位置抓紧、抓好,切实抓出成效,使全体人民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更多更好地平等参与、平等竞争、平等发展、平等享有。公平正义作为一个具体的、相对的、历史的范畴,是与一定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它的充分实现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历史过程。正如马克思所说:“权利决不能超出社会的经济结构以及由经济结构制约的社会的文化发展。”只有在全体人民共同奋斗、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基础上,公平正义才能拥有雄厚的物质基础,才能得到充分实现。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平正义的维护和实现,还不得不带有个体的差异性,还不得不承认社会成员因体力、智力、勤奋程度以及家庭情况的不同而享有不同的生活质量和水平。因此,不能无视生产力发展水平、现实经济结构和社会条件要求所谓“绝对公平”。(摘编自《如何理解必须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两则材料都围绕着“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来阐述,但在内容上有同有异,请简要分析。四、下定义复习。14.(2023高三·全国·专题练习)阅读材料,完成小题。材料一:书法,自东汉时期跨入自觉的艺术时代以后,便逐渐成为中国古代一门普及的、雅俗共赏的艺术形式。于是,关于书法的论著也日趋丰富。可以说,在中国古代,有关各类艺术形式的论著中,书法论著是最为丰富的。在众多的论著中,有关书法活动中的心理现象和心理规律的论述多有出现,涉及的问题也颇多,诸如书法创作的一般心态、想象与书法、动机与书法、灵感与书法、情绪与书法、个性与书法、品德与书法等方面,古人都有独到之思想。在古人看来,书法创作一般包括两种心态:一种是虚静态,另一种是炽情态。虚静态是收视反听、绝虑凝神、居敬持志、人书相对的创作心态。东汉的蔡邕在《笔论》中最早提出:“夫书,先默坐静思。”东晋的王羲之在《题卫夫人后》中也说:“夫欲书者,先干研墨,凝神静思……意在笔前,然后作字。”唐代的虞世南在《笔髓论》中也说:“欲书之时,当收视反听,绝虑凝神,心正气和,则契于妙。”明末清初的宋曹在《书法约言》中亦说:“志专神应,心平手随。”这种剔除杂念、超越俗事的思想与刘勰《文心雕龙》中的“虚静观”是一致的。与此相对,炽情态是情燃如炽、激情奔放、欲罢不能、一吐为快的创作心态。韩愈在《送高闲上人序》中写道:“往时张旭善草书,不治他技。喜怒、窘穷、忧悲、愉佚、怨恨、思慕、酣醉、无聊、不平,有动于心,必于草书焉发之。”怀素在《自叙帖》中也说:“粉壁长廊数十间,兴来小豁胸中气。忽然绝叫三五声,满壁纵横千万字。”苏轼在《送参寥师》中也说:“忧愁不平气,一寓笔所骋。”这是一种酒神式的浪漫主义的创作心态。古人论述情绪与书法创作的关系涉及三方面的内容。首先,古人认为,书写内容对书写时的情绪状态有影响,所谓写“悲”则悲、写“忧”则忧。其次,古人认为,不同情绪状态下,其书法风格亦有相应的变化。再次,古人认为,书法创作可以排除消极情绪,达到心理平衡。韩愈曾说“不平则鸣”,书法就是一种“鸣”的工具。正因为如此,现代心理学家和医生常常劝某些患者从事书法活动,以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古人认为,书法创作就是塑造形象,从而表现书法家的个性,抒发其感情。书法之“象”是取象异类,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的一切事物均可作为书法之象的原型,如山峦河流、鸟兽虫鱼、花草树木、风雨雷电等。古人认为,想象的作用,就是把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各种形象在大脑中所形成的表象材料进行转换、加工、改造、重新组合,进而创造出书法之象。还需指出的是,古人将取象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救援演练心肺复苏方案
-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2 11-20各数的写法 人教版
- 3.3+大气热力环流+课件+高一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 培训加减分规则
- 大班音乐游戏活动教案:猫捉老鼠
- 教育教学工作实施方案(小学)
- 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
- 第一单元《机械运动》6.路程-时间图像和速度-时间图像(双基过关)(原卷版)
- 第六单元《质量与密度》3.密度的测量(分层训练)(解析版)
- 胰岛素治疗的护理
- 市场营销职业规划生涯发展报告
- translated-(2024.V1)NCCN临床实践指南:心理痛苦的处理(中文版)
- 外国新闻传播史 课件 第十章 俄罗斯地区的新闻传播事业
- 《民用建筑项目节能评估技术导则》
- (2024年)《口腔医学美学》课件
- 七年级英语下册读写综合专项训练
- 门诊护患沟通技巧(简)
- 放射性物质的标志与标识
- 2024年传染病培训课件
- 肿瘤科护理培训总结报告
- 农民心理健康教育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