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版新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总复习学案:第5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_第1页
2022版新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总复习学案:第5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_第2页
2022版新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总复习学案:第5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_第3页
2022版新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总复习学案:第5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_第4页
2022版新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总复习学案:第5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第一节植被与土壤

[课标内容要求]

1.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主要植被,

说明其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2.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土壤标本,说明土壤的主要形[知识全卜系导图]

成因素。

与环境

的关系1主要‘类型1

[学科核心素养]1_

1植'被1

区域认知:结合图文材料,掌握不同地区的植被特征,111

口;11

和土壤特征,学会分析其形成原因。1

1]

地理实践力:通过野外观察,认识本地植被的特点及1概念11观察1主要形11功能和1

成因素11养护1

类型,认识自然土壤剖面及耕作土壤剖面。

综合思维:从要素综合的角度,理解植被与地理环境

之间的关系,掌握影响土壤形成的因素。

―必备知识•落实基础性/

一、植被

1.植被与环境

(1)植被:自然界成群生长的各种植物的整体,可分为天然植被与人工植被。

⑵植被与环境的关系

①植物生长过程中,改造其生长的土壤、水分等环境条件。

②稳定的植被形成分层明显的垂直结构。❶

③天然植被按类型有规律地分布,具有适应当地起境的特征。❷

2.森林

类型分布特征

热带雨热带雨林气候区和热带植物种类丰富、垂直结构复杂,有藤本、附

林季风气候区生植物,常见茎花、板根

常绿阔亚热带李风气候区和亚森林常绿,乔木多革质叶片,花期集中在春

叶林热带湿润气候区末夏初,垂直结构较简单

落叶阔温带季风气候区和温带

乔木叶片宽阔,春季发叶,秋冬季落叶

叶林海洋性气候区

亚寒带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以松、杉类植物为主,树叶缩小为针状,以

针叶林亚寒带地区抗寒抗旱

<名师指津>

❶一般而言,气温越高,降水量越多的地区,植被高度越大,植物种类数

量越多,垂直结构越丰富。

❷植物对环境也有一定的指示作用,如叶子柔嫩硕大,根系不发达,指示

水湿环境;碱蓬的生长反映盐碱性的土壤环境。

❸表中四种森林,从热带到亚寒带,由于热量和水分条件逐渐减少,森林

的物种、垂直结构、层间植物逐渐减少,生长季越来越短,花期、树叶等也相

应发生变化。

3.草原

(1)热带草原

①分布:热带雨林的南北两侧。

②特征:湿季植物生长旺盛,草原葱绿;干季草类枯黄。

(2)温带草原:夏绿冬枯,植被高度较热带草原低。

4.荒漠:分布于气候干旱地区,以旱生的灌木为主,具有耐长期干旱的形态

和结构;也有些非旱生的短生命植物。❹

二'土壤

1.观察土壤

(1)土壤概念:陆地表层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2)物质组成: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❺

(3)野外观察内容

①土壤颜色:如黑土、红壤等。

②土壤质地:按不同粒级的矿物质在土壤中所占的相对比例,可分为:砂

土、壤土和黏土。❻

③土壤的剖面构造

自然土壤有机层f腐殖质层f淋溶层f淀积层f母质层f母岩层

耕作土壤耕作层f犁底层f自然土层

2.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

因素作用备注

成土岩石的风化产物,决定了土壤矿物质的成分

是土壤发育的物质基础

母质和养分状况,影响土壤的质地

土壤发育最基本、最活跃的因素。为土壤提

在土壤形成过程中起主

生物供有机质,通过生物循环使营养元素在表层

导作用

富集

岩石风化的强度和速度与温度、降水量呈正

是土壤形成和发展的重

气候相关;气候影响土壤有机质的积累,影响和

要因素

控制土壤的分布规律❼

通过影响水热条件和成土母质的颗粒等,影

地貌间接影响土壤的发育

响土壤的发育

土壤发育时间越长,土壤层越厚、分化越明

时间—

人类自然土壤在人类耕作培

对土壤的影响极为深刻

活动育下,形成耕作土壤❽

3.土壤的功能和养护

⑴功能

①联系有机界和无机界的关键环节。

②为植物提供扎根立足的条件。

③具有重要的蓄水、保水功能。

④人类种植农作物的物质基础。

⑵土壤的养护

①对不能满足耕作需要的土壤进行改良或改造。

②注重种养结合:休耕、种植绿肥、作物轮作、广施农家肥等。❾

❹荒漠中植物以不同的生理方式适应严酷环境。如,有的叶子退化或成刺

状,有的只有肉质茎叶,有的茎叶长白茸毛,来贮水防灼;但它们大多根系发

达。

❺并不是土壤中有机质含量越高,肥力就越高。有机质含量多少是土壤肥

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另外,养分、水分、空气和热量也是土壤肥力的影响

因素。

❻填土不仅通气、透水性能良好,而且蓄水、保肥性能强,是农业生产理

想的土壤质地。

❼我国南方湿润地区,气候湿润,有机质分解快,不易积累;降水多,淋

溶作用强,因而土壤比较贫瘠。

❽水稻土是耕作土壤,南方低山丘陵的红壤、东北的黑土、华北的黄土、

四川盆地的紫色土属于自然土壤。

❾士康不是非可再生资源

在合理的经营管理下,土壤肥力不仅不会因利用而损耗,反而会不断得到

改良和提高,因而土壤属于可再生资源。

\关键能力•提升综合性/

考点一植被

「典题导悟」

下图为我国东部地区某城市街道机动车道与两侧非机动车道绿化隔离带的

景观对比照片,拍摄于2017年3月25日。数年前,两侧的绿化隔离带按同一

标准栽种了常绿灌木;而如今,一侧灌木修剪齐整(左图),另一侧则杂树丛生,

灌木零乱(右图)。拍摄当日,这些杂树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据此完成下题。

当地的自然植被属于()

A.常绿阔叶林B.落叶阔叶林

C.常绿硬叶林D.针叶林

【获取信息】

①两张照片拍摄于3月25日,拍摄当日,杂树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

②由照片看出,树叶为阔叶。

【尝试解答】其解析:3月25日是我国的春季,由于我国北方冬季气温低,

所以树叶凋落,春季气温回升时,树叶开始萌芽。照片显示树叶为阔叶而非针

叶。

「核心突破

座幽㊀自然环境对植被的影响

1.光照

植物类型喜光植物喜阴植物

光照要求需要充足的阳光需要少量的阳光

分布在向阳的地方或占据多分布在背阳、荫蔽的地方,或生

分布位置

植被群落的上层长在植被群落的底层

2.热量:太阳辐射由赤道向两极递减,在不同的纬度带形成不同的植被带。

如亚欧大陆东部自北向南依次为苔原、亚寒带针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

带常绿阔叶林、热带雨林。

3.降水:从沿海向内陆,降水逐渐减少,形成了森林、草原、荒漠等不同

的植被景观。一般来说年降水量在400mm以上为森林,200〜400mm为草原,

4.风向:长时间风吹会使迎风面的树枝受到损伤,背风面树枝不断生长,

形成旗形树冠。树木的枝叶主要生长在树干的一侧,远看就像一面旗子插在地

上。

旗形树冠

对当地的<

风向有指

示作用

5.水分:不同植物对水分的要求不同,可分为旱生植物、湿生植物、中生

植物、水生植物四类。

6.地形:山区植物种类比平原地区丰富。在高山地区,由于热量减少和水

分变化,从山麓到山顶形成了垂直分布的植被带。

7.土壤:土壤水分含量、土壤肥力、土壤性质都会影响植被的生长等。

展政㈢陆地气候类型与自然植被的对应关系

世界气候类N陆地自然植被

I苔原气帔I

I亚寒带针叶林嗝亚塞带针叶林

I温带海汴温带落叶I温带I温带落叶I

I性气候温带阔叶林II阔叶林I

大陆件

地中海亚热带季亚热带常绿

I气候I荒漠II业热带常•绿I

IW候风气候草原I阔叶林I

北回

।热带沙漠气候।I热带就滇I

I酸

।热带草原气候।丽带季风’期I热带用原II热带季雨林

।热带雨林气候।赤道I热带雨林I

品越㈤植被类型的判读技巧

1.根据气候类型判断

⑴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区的植被类型为热带雨林(热带季风气候

区有热带草原分布)。

⑵热带草原气候区的植被类型为热带草原。

⑶热带沙漠气候区的植被类型为热带荒漠。

(4)亚热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湿润气候区的植被类型为常绿阔叶林。

⑸地中海气候区的植被类型为常绿硬叶林。

⑹温带季风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区的植被类型为落叶阔叶林。

⑺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区的植被类型为亚寒带针叶林。

(8)温带草原气候区的植被类型为温带草原。

⑼温带沙漠气候区的植被类型为温带荒漠。

2.根据植被的垂直结构、生态特征判断

⑴植物种类丰富、垂直结构复杂、有丰富的藤本植物、附生植物,常见茎

花、板根的为热带雨林。

(2)森林常绿、乔林多革质叶片、花期多集中在春末夏初的为常绿阔叶林。

(3)乔木叶片宽阔、春季发芽、夏季葱绿、秋冬季落叶的为落叶阔叶林。

(4)叶片呈针状的为针叶林。

(5)以高大的草本植物为主,也有乔木和高大灌木分布的为热带草原。

(6)以低矮的草本植物为主,没有乔木,有低矮灌木分布的为温带草原。

「定向训练」

(2020•德州模拟)现在有很多手机软件,只要对着植物拍摄,就能立即辨认出

植物,下面是某同学周末在野外使用该软件时显示出的三幅图片。读图并结合

所学知识,完成1、2题。

1.根据图片中的信息判断,该同学拍摄地最可能位于()

A.武夷山区B.太行山区

C.长白山区D.昆仑山区

2.一个植物群落往往由乔木、灌木和草本等组成,它们高矮不一,错落有

致,分享着阳光雨露,三幅图片显示的植物由上层到下层排序正确的是()

A.①®③B.①©②

C.②③①D.③②①

1.A2.D解析:第1题,根据图片中的信息判断,图片中有山茶花,属

于亚热带植物,该同学拍摄她应在亚热带地区,最可能位于武夷山区。第2题,

三幅图片显示的植物中,①是蕨类植物,喜潮湿环境,分布在最下层;②山茶

树适宜在中层;③樟树是高大乔木,位于上层;因而从上层到下层排序正确的

是③②①。

【备选题】

(2020•汕头模拟)灌木通过影响种子扩散,调节微气候等方式,为草本植物幼

苗提供有利的生长环境,形成“保护效应”。我国准嘴尔盆地古尔班通古特沙

漠优势种群梭梭林,林下“肥岛效应”“湿岛效应”显著。下图为古尔班通古

特沙漠沙丘不同坡位上梭梭林与幼苗密度关系图。读图,完成1〜3题。

6

00

00

00

4

2

1.梭梭林分布的不同坡位,幼苗密度差异最小的是()

A.背风坡B.坡顶

C.丘间地D.迎风坡

2.梭梭林下“肥岛效应”“湿岛效应”显著。下列成因中不属于梭梭林影

响的是()

A.遮蔽阳光,减少蒸发

B.截留降水,输送水肥

C.茎粗叶密,储存水肥

D.根系发达,保持水土

3.沙丘不同坡位,梭梭林冠缘草本植物的幼苗密度差异较大,造成这种差

异的主要因素是()

A.风力B.热量

C.降水D.光照

1.B2.C3.A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梭梭林分布的不同坡位差异

大小不一,幼苗密度差异最小的是坡顶,最大的是背风坡。第2题,梭梭林下

受到梭梭林的遮蔽,光照减少,蒸发减少;降雨后大气沉降物被树干径流淋洗,

带至梭梭林树干根部附近,使得养分集聚形成“肥岛效应”;梭梭林为干旱、

半干旱地区的灌木类植被,根系发达,能够保持水土;同时茎叶稀疏用来减少

水汽的蒸腾,故C符合题意。第3题,根据材料分析可知,坡顶和迎风坡的密

度较小,坡顶和迎风坡风力较大,而背风坡风力较小,因此说明导致这种差异

的主栗因素是风力。

考点二土壤

「典题导悟」

(2020•浙江1月选考)下图为土壤与其他自然地理栗素的关系图。完成⑴〜(2)

题。

⑴下列成土因素,比较活跃的是()

A.气候和地形

B.气候和生物

C.母质和生物

D.地形和母质

(2)与陡坡相比,缓坡土壤肥力一般较高是因为()

A.自然植被茂密

B.有机质积累多

C.生物残体分解快

D.矿物养分流失快

【获取信息】

①图示为土壤与其他自然地理栗素的关系图。

②图中显示降水对土壤有淋溶作用,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在坡地流动速度

较快。

【尝试解答】(1世(2)B解析:第⑴题,气候对土壤形成的影响主要通过

降水和气温实现,主要影响岩石的风化速度与强度,影响有机质的积累等;生

物是土壤有机质的来源,对营养元素有富集作用,因而气候和生物是在土壤的

形成过程中比较活跃的因素,B正确。成土母质和地形相对稳定,虽对土壤的形

成都有影响,但不是比较活跃的因素。第Q)题,据图分析,在陡坡上,水流速

度快,侵蚀作用强,地表疏松物质迁移速度较快,有机质、矿物养分难以保留,

很难发育成深厚的土壤;缓坡水流速度慢,地表疏松物质迁移速度较慢,有机

质、矿物养分积累多,土壤肥力一般较高,B正确。陡坡和缓坡温度差异不大;

陡坡矿物养分流失快,缓坡矿物养分流失慢;自然植被茂密程度与土壤肥力无

关。

「核心突破」

展密7土壤的组成

组成特征作用关系

是岩石经过风化作用形成的

土壤的主要成分,±

矿物不同大小的矿物颗粒;经风化

壤中矿物养分的主要

质分解,释放一些养分元素,供①彼此间有密切

来源

植物吸收联系,共同形成了

土壤最重要成分,土土壤的肥力特性;

有机

多集中在表层;释放氮,直接壤肥力的物质基础,②肥力高低取决

质(腐

影响土壤肥力的形成和发育土壤形成发育的主要于水、肥、气、热

殖质)

志四个因素的协调

空气贮存在土壤孔隙中,具有很大土壤不可缺少的成程度

的流动性,使土壤能通气透分,影响土壤的热量

水分

水,蓄水保温状况

备改㈢土壤剖面的构造

类型剖面层特点

有机层以分解和半分解的有机质为主

腐殖质层腐殖质积累,颜色较深,呈灰黑色或黑色

淋溶层矿物质淋失,颜色较浅

森林土壤

淀积层质地黏重、紧实,呈棕色或红棕色

母质层疏松的风化碎屑物质

母岩层坚硬的岩石

耕作层土质疏松,有机质比例高,颜色较暗

耕作土壤犁底层土层紧实,颜色较浅,具有保肥保水作用

自然土层未经耕作熟化,不利于作物生长

窿屋㈢自然环境各要素在土壤形成中的作用

1.成土母质与土壤

土■I残积物.坡积枷T含石块较多I—土

q洪积物.冲积物I明显分层特征p

化学师而喟湍5口化学元

T鹿性岩母质卜隹、钠、钾含仙庙.养分

2.气候与土壤

厂I水热状况卜1

J水分卜।决定T物理过程卜I,[接

T化学过程卜

d温度卜T岩石风化过程1------

史定T外力地貌标----------

一卜降水卜

U动植物、微生物活动卜」

3.生物与土壤

学露杵鲜类生物成土弃群类生物原始高等植物4晔成熟

大属繁殖’土壤增加行机质’

岩石风化作用母质土壤

4,地形与土壤

气候、

植被上壤垂H分化

“^码很难发育成深厚的土壤

物质迁I

移速度

U平地H发育成深好的土壤’

光热光热条件好,水分状况西

水分

条件

T阴坡卜T光热条件差,水分状况好躯I

定向训练」

(2021•杭州模拟)土壤微生物(细菌、古菌、真菌等)是土壤有机质转化过程中

较为活跃的因素,土壤微生物数量与土壤有机质含量、热量等要素呈正相关。

下图为岷江上游河谷各类植被在土层0—10cm不同季节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分布

图。读图,完成1、2题。

mg/kg

圆秋季□冬季□春季□夏季

6()0「

次生林灌木林阔叶林海舞I;刺槐林荒地

1.土壤微生物对土壤有机质转化的影响主要是()

A.通过新陈代谢,生成大量有机质

B.将氮、磷等元素合成为有机质

C.搅动土壤,改变土壤有机质分布

D.分解转化有机残体,合成腐殖质

2.推测该地土壤肥力最高的季节,及符合该季节肥力较高的主要依据是

()

A.春季有机质积累量最大

B.夏季微生物分解作用最强

C.秋季大量枯枝落叶进入土壤

D.冬季微生物分解作用最弱

1.D2.C解析:第1题,土壤微生物通过新陈代谢产生的有机质较少;

土壤微生物不能合成有机质;搅动土壤的主要是蚯蚓、娱蚣、蜗牛等土壤生物,

并非微生物;微生物分解转化有机残体,合成腐殖质,是土壤微生物对土壤有

机质转化的主要影响。第2题,材料中提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与土壤有机质

含量、热量等要素呈正相关”,据图可知,土壤微生物数量在夏、秋季时整体

偏高,而秋季枯枝落叶量远大于夏季,因此秋季土壤有机质含量高;夏季植物

落叶量有限,微生物生物量主要与温度有关,所以夏季微生物分解作用最强,

肥力消耗也最大,因此夏季肥力低于秋季;据图可知,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在冬、

春季时整体偏低,说明土康肥力较低。

第二节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课标内容要求]

运用图表并结合实例,分析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规律。

[学科核心素养]

[知识体系导图]

区域认知:从整体性的角度去认知相关区域的

自然环境的统■

自然环境特征。演化和要素组合

,1,

自然环境要

自然环境__自然环境的

索间的物质一

综合思维:结合动植物的分布规律及影响其分i的整体性整体功能

和能址交换

,1,

布的因素,从要素综合和地方综合的角度分析自然环境对于

扰的整体响应

自然环境要素的相互作用。

人地协调观:通过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相互

作用,明确人类活动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

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观念。

\必备知识•落实基础性/

一、自然环境要素间的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

1.自然环境要素:大气、水、土壤、生物、岩石、地貌等。❶

2.物质与能量交换的途径: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

3.意义:形成一个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是自然环境整体

性的基础。❷

二、自然环境的整体功能

功能生产功能稳定功能

指自然环境要素通过物质迁移和能量交

指自然环境具有合成有机物

概念换,使自然环境具有自我调节、保持性

的能力

质稳定的功能

形成在光合作用过程中,植物提供大气中二氧化碳的相对稳定:植物与大

过程叶绿素,大气提供热量和二氧气的碳交换,把碳保存在植物体及土壤

化碳,土壤及水圈、岩石圈提中;通过海一气相互作用,大气中的二

供水分和营养盐,最终生产出氧化碳和海水中溶解的钙相结合,形成

有机物沉淀

三、自然环境的统一演化和要素组合

1.一个要素的演化必然伴随着其他各个要素的演化,各个要素的演化是统一

的。

2.自然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保证了自然环境要素之间的协调,形成了

阶段性的自然环境要素组合。❹

四'自然环境对干扰的整体响应

1.某一自然环境要素受到外部干扰发生变化,会引起其他要素发生连锁变

化,最终导致整个自然环境发生改变。

2.与自然环境普遍存在着的演化相比,干扰下的环境变化多为快速的,各要

素变化也不同步。

3.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干扰不断增强,环境变化也越来越快。环境的快速变化

往往不利于人类的适应。❺

<名师指律>

❶在自然环境各要素中,气候是主导性因素,植被是最具有代表性的要素,

土壤为各要素的中心环节。

❷自然环境要素可用六个字来理解记忆,即“关联性”“制约性”。

❸自然环境的整体功能大于各个要素的功能之和。自然环境作为一个整体,

除了具有每个要素的独特功能以外,还具有各个要素相互作用所产生的新功能,

如生产功能、稳定功能。

❹自然环境各要素与环境总体特征是协调一致的。

❺自然环境整体性原理可指导实践,如在生态脆弱的山区,应注意对植被

的保护,以防因破坏植被造成水土流失、荒漠化等生态问题。

-----------\关键能力.提升综合性7----------------

考点一自然环境要素间的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

「典题导悟」

一般情况下,海水中的浮游植物数量与营养盐、光照、水温呈正相关,但

在不同的季节、海域,影响浮游植物生长繁殖的主导因素不同。下图示意长江

口附近海域某年8月浮游植物密度的水平分布。据此完成(1)〜(3)题。

122。00'⑵000'

31°30'

11(卜50

室5(200

31。10'勿100-500

〜500-1000

1000-5000

30。50'单位:1。3个/n?

(1)夏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密度自西向东()

A.递减B.先减后增

C.先增后减D.递增

(2)导致夏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密度水平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A.水体营养盐B.太阳辐射

C.水体含沙量D.洋流流向

(3)与夏季相比,冬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

A.总数量减少,密度高值区向陆地方向移动

B.总数量增多,密度高值区向外海方向移动

C.总数量减少,密度高值区向外海方向移动

D.总数量增多,密度高值区向陆地方向移动

【获取信息】

①一般情况下,海水中的浮游植物数量与营养盐、光照、水温呈正相关。

②不同的季节、海域,影响浮游植物生长繁殖的主导因素不同。

③图示为长江口附近海域某年8月浮游植物密度的水平分布。

④图中显示长江口附近海域西部的浮游植物密度较东部小。

【尝试解答】(1国(2)C(3)A解析:第(1)题,由信息③④可知,长江口

附近海域的8月浮游植物密度是自西向东增大的。第(2)题,由信息①②可知,

不同季节、海域影响浮游植物生长繁殖的主导因素不同,结合信息③④可推知,

夏季长江入海径流量大,水体含沙量大,泥沙中营养物质丰富,随径流入海以

及海水的顶托影响,长江口附近水体中含沙量与营养物质自西向东增加,因此

浮游植物密度自西向东增大。第⑶题,由信息①可知,营养盐、光照、水温是

影响海水浮游植物数量的正相关因素。冬季时水温降低,浮游植物数量会减少,

此季节入海径流减少,泥沙含量减少,营养盐类物质减少,密度高值区会向陆

地方向移动。

核心突破」

成彘㊀自然环境要素的相互关系

自然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并不断地进

行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推动自然环境的发展变化。自然环境各要素相互作用

如下面图表所示:

植物的生长受光、热、水、营养物质(土壤)等因素的制约

各种水体在对流U大

水圈、大气气中的热

圈、岩石圈量和水分

生物圈之间主要来自

进行循环运

地而,地

动,因此•

面性质的

个地区的水

不同酸

文现象必然

是自然环境影响到大

中各种因素气的水热

影响下的综状5i乃至

合表现运动特征

、永国:天<崩而

地貌的形成是内、外力共同作

:生物圈相互作用的交接地带,是各

用俏果.它的形成离不开大种自然环境要素及时间因素综合作

气、生物、水等自然要索的产物

1.气候与其他自然环境要素的联系

年降水批多ET河流的注流拈h

T降水垃的奉节丽一|河流落流的季货变化|-―水

候-I降水值的年际-丽T河流任流的年际变化P

--1光照、热属、水犷用植物分布及形态卜[JT

It

T气候差异动物分布及特征卜门物

要-H

素T'(候卷'J成I:过程:NI:填的形成卜日雨

1气候洌造地丧形态H地猊的演化卜酶I

2.地貌与其他自然环境要素的联系

要素联系

水河流运动塑造地貌,地貌影响河流的流速及水系分布特征

大气运动(风力作用)塑造地貌,高大的山体阻碍大气的运动,进而形

大气

成地形雨

土壤坡度陡,易水土流失;坡度缓,土壤沉积,土壤肥沃

生物植被可以涵养水源,进而影响地貌形态;平坦的地形有利于农业发展

3.土壤与其他自然环境要素的联系

要素联系

大气气候的干、湿、冷、暖影响土壤,土壤是气候的反映

生物土壤的肥力、酸碱性、透气性影响植物的生长

土质疏松,易水土流失,进而影响河流的含沙量,并进一步塑造地表

水、地形

形态

岩石地壳表层的岩石圈经过风化作用成为风化壳,即成土母质

4.生物与其他自然环境要素的联系

以农业发展为例,气候(光照、热量、降水、昼夜温差)、地形、土壤、灌溉

水源都会对农作物的生长造成影响。

窿幽㈢自然环境要素间的物质迁移与能量交换

X水循环生物循环岩石圈物质循环

冷却凝固、风化、

蒸发(蒸腾)、水汽输送、降

环呼吸作用、光合作用、侵蚀、搬运、堆积、

水、下渗、径流(地表径流、

节分解作用固结成岩、变质、

地下径流)

重熔再生

工d岩羊岩L

环1|[1输送|—T1-1

蒸降蒸降[^1Rikl胤咨

发水发水

简弋W变质岩]"

1陆地户遒T海洋1、微生物[

太阳能露化学能

能太阳能(蒸发、水汽输送)、作用地球内部热能、太

量重力能(降水、径流)分解我附阳能、重力能

呼吸热能

①使水体不断更新,维持①形成了丰富的矿

①促进自然界物质和

全球水的动态平衡;②缓产资源;②改变了

化学元素的迁移运动,

意解不同纬度间热量收支不地表形态,塑造了

能量的流动、转化;②

义平衡的矛盾;③海陆间联各种自然景观;③

联系自然环境中的有

系的主要纽带,不断塑造实现了地区之间、

机界和无机界

地表形态圈层之间的物质迁

移与能量交换

「定向训练J

(2020•绵阳模拟)蓄水能力是评价土壤水源涵养、调节水循环能力的主要指标

之一。林地土壤蓄洪作用主要反映在毛管孔隙水的贮存能力上。土壤持水量饱

和后会产生地表和地下径流。下表为四川盆地东部海拔350米〜951米某山不同

林地土壤孔隙度和持水性资料。据此完成1〜3题。

孔隙度(%)有机饱和

林地类型总孔非毛毛管质含持水量

隙管孔孔量(%)(吨/公顷)

针阔

5917454.62503

混交林

常绿

6316473.18648

阔叶林

楠竹林5212402.08312

灌木林7317567.791833

1.最不适合作为该山地水土保持林的林地类型是()

A.针阔混交林B.常绿阔叶林

C.楠竹林D.灌木林

2.不考虑其他因素,在相同降水条件和相同前期土壤湿度条件下,产生径

流时间最长的是()

A.针阔混交林B.常绿阔叶林

C.楠竹林D.灌木林

3.当地灌木林有机质含量高,与其关联度最小的是()

A.地表径流大B.植物种类多

C.枯枝落叶多D.年均温较高

1.C2.D3.A解析:第1题,从材料中得知,林地土壤蓄洪作用主要

反映在毛管孔隙水的贮存能力上。土壤持水量饱和后会产生地表径流和地下径

流。楠竹林的毛管孔孔隙度百分比最小,且单位饱和持水量也是最小,容易产

生地表径流,所以是最不适合作为该山地水土保持林的林地类型。第2题,土

壤持水量饱和后会产生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灌木林的毛管孔孔隙度百分比最

大,且单位的饱和持水量(吨/公顷)也是最大,对应的产生径流的时间也是最长的。

第3题,灌木林有机质含量高,说明土壤肥沃。植物种类多,说明土壤中养分

多而活跃,有机质多,B正确;枯枝落叶可以增加土壤的腐殖层,增加有机质,

C正确;年均温较高有利于促进土壤微小生物的活动,增进有机质的积累,D正

确。土壤有机质和地表径流水量大小的关系不大,A错误。

【备选题】

(2020•济宁模拟)约一万年前,北冰洋被完整的冰原覆盖,形成“气候性陆

地”,有的学者称之为北极洲。北极洲的冰层上面覆盖着黄土层,进而演化成

为一片辽阔的草原,生活着身披厚密长毛的猛鸡象等大型食草动物。随着环境

巨变,这些史前动物逐渐灭绝。据此完成1〜3题。

1.北极洲的黄土层形成于()

A.洋底泥沙上涌固结

B.当地岩石的风化物

C.草原腐殖质的堆积

D.风力的搬运和沉积

2.北极洲草原所需的水分主要来自()

A.暖季雨水B.积雪融水

C.冰层融水D.上涌的海水

1.D2.C解析:第1题,由材料可知,北极洲的黄土层覆盖在冰层之上,

因此不可能来自冰层下部的洋底或岩石,因此A、B错误;草原是在黄土层出现

后演化形成的,因此C错误;黄土层是在冰层形成后,由风力从外部搬运至此

并沉积形成的,因此D正确。第2题,北极洲所处纬度高,常年受极地高气压

带和极地东风带控制,降水稀少,因此草原所需的水分不可能来自大气降水,A、

B错误;海水盐度高,不利于植被生长,D错误;黄土层下的冰层在气候变暖时

融化,为植被根系提供水分,C项正确。

考点二自然环境整体性的表现与意义

「典题导悟」

(2020•全国卷I)岳桦林带是长白山海拔最高的森林带。岳桦林带气候寒冷,

生长季短,只有其下部的岳桦才结实(种子)。岳桦结实的海拔上限称为岳桦结实

线,岳桦林分布上限即长白山林线。监测表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长白山北

坡气候持续变暖,岳桦结实线基本稳定;林线的海拔快速提升了70〜80米,但

近年趋于稳定。据此完成(1)〜(3)题。

(1)目前,长白山北坡林线附近的岳桦多为()

A.幼树B.中龄结实树

C.老树D.各树龄组混生

⑵推测20世纪90年代以来,长白山北坡岳桦林带()

A.冬季升温幅度小,生长季稳定

B.冬季升温幅度大,生长季延长

C.冬季升温幅度大,生长季稳定

D.冬季升温幅度小,生长季延长

(3)在气候变暖背景下,长白山北坡林线近年却趋于稳定,原因可能是()

A.降水稳定

B.水土流失量稳定

C.土壤肥力稳定

D.岳桦结实线稳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