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造景在书院园林景观设计的作用:苏州园林为例》_第1页
《植物造景在书院园林景观设计的作用:苏州园林为例》_第2页
《植物造景在书院园林景观设计的作用:苏州园林为例》_第3页
《植物造景在书院园林景观设计的作用:苏州园林为例》_第4页
《植物造景在书院园林景观设计的作用:苏州园林为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完美的园林植物造景一定是科学与艺术高度统一的,这主要使人们产生赏心悦目的情绪。文中以书院园林发展历史为切入点进行阐述,并通过将苏州书院园林中常见花木种类进行归类和运用植物造景艺术表现手法得出植物造景对于书院1前言 12传统书院园林的类型 13苏州可园实地调研 13.1苏州可园常用的花木种类 1 33.3苏州可园景观中植物的基本分类概况 33.3.1常色叶植物 33.3.2季相彩色叶植物 33.3.3斑彩色叶植物 44植物造景在书院园林景观设计中的空间布局 54.1植物造景在书院园林景观设计中的空间布局原则 54.1.1生物学的原则 54.1.2美学的原则 54.1.3因地制宜的原则 54.1.4注重养护的原则 5 5 6 6 8 82传统书院园林的类型3苏州可园实地调研33.2苏州可园艺术的表现3.3苏州可园景观中植物的基本分类概况43.3.3斑彩色叶植物54植物造景在书院园林景观设计中的空间布局6做为独立的植株,所以,栽培位置比较高到处都是空的,便于植株往各个方向伸展,而且有很好的观赏距离。孤植之树木可种植于草坪上,花坛内中央,道路交叉处等易产生视觉焦点之处,例如拙政园门前之玉兰与桂花、小山丛桂轩侧前之枫前之红叶李、狮子林内之古银杏。单独种植与隔离旨在作为树群对比较大的园林空间来说,只有一个树种,不可能把空间全部遮栽的办法,将树木点栽在庭院中,做到环境和谐。厅堂前面庭观赏物为主庭院;桂花功能为陪衬。点种也需维持一定的密度与平衡丛植通常设置于主景观中。既要材料相同又要材料相近在丛植中,应注意配植形式,才能收到良好效果。如拙政园海棠春坞用丛植手法(图3-2),庭院植有海棠两株、翠竹一株,配以瘦漏太湖石,依傍南墙白壁7由2-30种或更多灌木栽植而成群的方法叫群植,群植分组美观是树组最重要的作用,应布置在开放空间内,间距要足够。大面积聚集可形成浓密森林,但是该排列方式不适合苏州可园除具备以上应用需求之外,还要注意品种,季节景观和落不落叶。如樟树、柏树等常青植物,极少被利用。这些茂密的树冠可以阻挡阳光,而且时间愈长,愈难以掌冬日花园需要阳光,还有就是用白皮松等落叶乔木并不给人带来异样的感受,樟树虽深受5植物造景在书院园林景观中的设计应用现状我国园林的植物造景还在不断地上升和发展之中,市场供不应求。国务院已经颁布了《关于加强林木种苗工作的意见》,而且引种植物种苗也可申请科研基金支持开发,这说彩叶植物在最近几年逐渐受到人们的青睐,人们对于彩叶植物的长足的发展,但是目前仍处在起步阶段。国外普遍采用植物造景,但国内仅有北京和上海彩叶植物对园艺植物造景起着重要作用。彩叶植物在不断更新绿出个性化、人性化的前提下,必将是园林绿化、城市绿化发展的主流方向。中国近年自主大大丰富了千姿百态五彩斑斓的叶子。特别是我国金叶榆,分支密型性和生长速度快等特点。然而,中国现阶段栽培的彩叶植物还十分有限,远超园林设计对色彩的要求。所以,一定要不断加强对新品种的研发,唯有如此才86结语植物造景就是利用不同类型的乔木,藤木和花草,以其形,构,尺寸作为外部运用条件,综合运用某些特殊艺术手法将植物所包含的意境之美,线条之美和色彩之美放大,充分与园林景观所营造的园林地形和空间要素相结合,凸显怡然自得之景观。将地形与植物充分结合,做到山水与植物相呼应、植物与建筑相映衬。让人入园玩耍观赏,受环境驱使有心旷神怡之感。而为了实现艺术价值与景观设计相结合的准则,需要根据艺术性科学性原则在艺术构图上着重强调植物个体或者群体的造型之美,让人在园林观赏的同时,既能够欣赏到植物造型之美,又能够从中领略到动态植物与静态建筑相互融合之美。在进行植物造景时也需要对其生长习性进行了解,若只是一味迎合社会大众的审美而种植大量名贵植物而忽视其种类及种植区域能否与当地环境相适应,将会造成植物成活率不高,浪费人力,物力及财力,有悖于植物造景的原则。与此同时,应特别重视独立与群体景观之间的差异设计,园林设计强调错落有意境之感,比如独立植物景观多分布在空间宽阔的位置上,通常都分布在园林各大景区中,从而获得视野宽阔之感。但群景景观在整体景观中主要起到一种和谐的效果,构成一种几何交替层次美。可园是苏州仅有的书院园林之一,青翠而生机盎然,一花一木寄托了数百年间其特有的文化特质和坚韧的生命力,每一个细微之处无不成为美丽的风景。园林建筑特质更成为了我们校园不可缺少的建筑特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