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夯地基 - 副本_第1页
强夯地基 - 副本_第2页
强夯地基 - 副本_第3页
强夯地基 - 副本_第4页
强夯地基 - 副本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2 青岛市工程地基处理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编制人:职务:校对人:职务:审核人:职务:审批人:职务:目录24726第一章工程概况 115018一、概况和特点 125785二、施工平面布置 215381三、施工要求 231253四、技术保证条件 226059第二章编制依据 37097第三章施工计划 54138一、施工进度计划 511222二、材料与设备计划 531431第四章施工工艺技术 616711一、技术参数 718495二、工艺流程 71694三、施工方法 827040四、检查验收 1124170第五章施工安全保证措施 1232270一、组织保障措施 1224267二、技术措施 154234三、监测监控措施 171685第六章施工管理及作业人员配备和分工 1811534一、施工管理人员 1824714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1820304三、特种作业人员 1911643四、其他作业人员 19244第七章应急处置措施 1913386第八章计算书及相关施工图纸 2127124一、计算书 213876二、施工图纸 25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地基处理安全专项施工方案工程概况概况和特点【工程概况应针对该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的特点及要求进行编写】1、工程基本情况工程名称青岛市工程地点山东省青岛市胶州市建筑面积(m2)0建筑高度(m)0结构类型基础类型独立基础地上层数0地下层数0标准层层高(m)0其它主要层高(m)02、各责任主体名称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监理单位项目经理总监理工程师XXX技术负责人专业监理工程师XXX施工平面布置施工要求1、确保施工过程中人员安全,以及施工质量可靠。2、地基处理进度应符合施工要求。3、施工前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严禁盲目施工。技术保证条件1、安全网络2、地基处理需严格执行该《专项施工方案》。编制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标准、规范类别名称编号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主席令第29号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79号(2019修订)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93号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规定建设部第37号令规范规程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建筑地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GB50202-2018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3混凝土结构通用规范GB55008-2021工程结构通用规范GB55001-2021建筑与市政地基基础通用规范GB55003-2021建筑与市政施工现场安全卫生与职业健康通用规范GB55034-2022建筑与市政工程施工质量控制通用规范GB55032-2022消防设施通用规范GB55036-2022建筑防火通用规范GB55037-2022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12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14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水运工程塑料排水板应用技术规程JTS206-1-2009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F50-2011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JTGF90-2015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实施《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规定》有关问题的通知建办质(2018)31号建筑施工手册第五版《路桥施工计算手册》设计文件图纸名称图号出图日期备注建筑设计施工图建施结构设计施工图结施施工组织设计施工合同合同名称编号签订日期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施工计划施工进度计划【请补充施工进度计划】材料与设备计划【强夯法和强夯置换法】1、材料计划:1)回填土料应选用不含有机质、含水量较小的粉质粘土、粉土或者粘质粉土。墩体回填材料应为块石、碎石、矿渣、建筑垃圾等坚硬粗颗粒材料,粒径大于300mm的颗粒含量不宜超过全重量的30%主要材料参数表序号项目型号数量用途1粉质粘土、粉土含水量小按需回填2矿渣、碎石、建筑垃圾粒径不大于300mm按需强夯回填2、设备计划:序号设备名称设备型号单位数量用途1履带式吊车QY60台

强夯作业2夯锤20t个强夯作业3推土机J350台

回填作业4挖掘机PC200台

配合施工5运输车10m3辆

配合施工施工工艺技术技术参数【强夯法和强夯置换法计算】夯实方式强夯法强夯法的有效加固深度(m)5夯点的夯击次数5夯击遍数2两遍夯击之间的时间间隔(d)14夯击点的布置方式等边三角形上部结构传至基础顶面的竖向力F(kN)5000基础底面以上土层的平均重度γ(kN/m3)19.06基础及其上覆盖土的平均重度γ0(kN/m3)20基础尺寸(m):【长l×宽b】3×2基础埋置深度d(m)1.7地下水位深度hw(m)3基底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kPa)150土层分层厚度(m)0.5相邻基础个数n2相邻基础距本基础的距离D(m)2.1工艺流程强夯法和强夯置换法场地平整→单点夯实验→施工参数确定→测量高程放线→起重机以及夯锤就位→测量夯前高程→满场点夯施工→填平夯坑并测量高程→第二遍点夯放点→第二遍点夯施工→……→满夯施工→测量夯后场地高程→检测施工方法强夯法和强夯置换法1)施工场地做到“三通一平”,场地的第三电线、地下管网和其他障碍物得到清理或妥善安置。如果遇到雨季施工,施工周边挖好排水沟,防止场地表面积水。2)施工区边界开挖隔震沟,沟大小根据影响程度确定。3)作业区地下水位较高或表层为饱和粘性土层不利于强夯时候,先在表面铺设0.5~2.0m厚的中砂、砾石或其他,以防设备下陷和便于消散孔隙水压,或采取降低地下水位措施后强夯。4)强夯施工前,在场地内选择区域进行试夯施工,检验和确定正确的强夯施工参数。通过试验,以求出最佳夯击能和夯击数;试验中应观测各个试夯区每点的每击夯沉量,夯坑深度,抗坑上直径,夯点周围的地标变形,以求出夯击的标高控制标准。5)夯锤可用钢材制作,或用钢板为外壳,内部焊接骨架后灌注混凝土制成,夯锤地面为方形或圆形。夯锤底面积按土的性质确定,锤底静接地压力值可取25~40KPa,对于细颗粒锤底静接地压力宜取较小值。夯锤的底面宜对称设置若干个于其顶面贯通的排气孔,孔径一般为250~300mm。6)起重机应能起重能力在15T以上的履带式起重机或者其他设备,但必须满足起重夯锤和提升高度要求,并设置安全装置,防止夯击时候臂杆后仰。7)自动脱钩装置要有足够的强度,起吊时不产生滑钩,脱钩灵活,能保持夯锤平稳下落,挂钩方便、迅速。8)强夯前应对场地标高测量,为了更好控制强夯的夯沉量,需在正式施工前整个施工场地标高进行方格网测量,网距控制在10m*10m。9)为了保证强夯过程中控制点不造成移动,控制点应布置合理。10)根据测量人员测量,将夯点按照图纸布置,确定施工顺序和吊车移动路线后开始第一遍点夯。11)将夯锤起吊到预定高度,使夯锤脱钩自由下落后,放下吊钩,测量锤顶相对高程,若发现因坑底倾斜而造成夯锤歪斜时,应及时将坑底整平。,如果采用换填强夯时,夯后出现夯坑用碎石或者其他材料回填,形成墩。12)重复上述步骤,按照设计规定夯击次数和控制标准(夯锤落距,夯锤重量)。13)点夯完成后用推土机将夯坑推平,并清理场地,用低能量满夯,将场地表面松土夯实。14)施工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A、场地平整度要求:在吊车就位前,场地必须要平整严实,防止在施工过程中夯锤产生的高冲击能对吊车稳定性产生影响。B、施工质量控制:施工中由于夯击能的冲击,夯点周围的土体会产生松动,导致夯坑塌方。所以在施工过程中,对于周围的构建物的夯区必须建立一个过渡带缓冲。C、施工安全:在施工中,施工操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而且要具备良好的安全意识,能及时发现、排除安全隐患。D、施工进度:及时对现场夯击的施工效率进行统计并与制定的施工计划进行比较,如果进度滞后问题应及时分析、解决。E、设备的维修保养:在施工过程中按期对夯击的易损部件进行定期保养维护、保证施工设备的正常运转。15)强夯施工常遇到问题以及防治处理办法:名称、现象产生原因防治处理方法达不到下沉控制指标(强夯最后二击的下沉量超过规定下沉量指标)1、在饱和淤泥、淤泥质土和粉砂土中强夯,产生液化流动。2、地下水位过高或低级含水量过大,强夯时产生侧向挤出现象。在饱和淤泥、淤泥质土以及含水量过大的土层上强夯,宜铺0.5~2.0m后的砂石,才进行强夯;适当降低夯击能量或采用人工降低地下水位后再强夯。影响深度不够(强夯后,实际加固深度局部或大部分未达到要求的影响度,加固后的地基强度达到设计要求)1、土质不匀、下部存在砂卵石夹层,不好夯击能被吸收。2、遇到地下障碍物孤石或不成片的砂卵石。3、选用锤重、落距、夯击遍数不够,夯击能过小;或选用夯击能过大;地基土产生流动,隆起量增大,造成土体破坏,下部没有压密。4、夯击点过密,在浅出叠加而形成硬层,影响夯击能向深度传递。5、两遍之间间隔时间不够,或未间隔,土层内朝孔隙水压力未消散,影响夯实强度的提高。强夯前,探明地质情况,对存在砂卵石夹层适当提高夯击能量,遇障碍物应消除掉:锤重、落距、夯击遍数、击数、间距等强夯参数,在强夯前应通过试夯测试确定,量遍强夯间,应间隔一定时间。对粘土或冲填土,一般为3周,地质条件良好,无地下水的土层只间隔1~2d。影响深度不够,可采取增加夯击遍数,或调节锤击功的大小,一般增加锤击功(如果高落距),可以使土的密实度大增。表层松散不密实(强夯后表层土松散不密实,浸水后产生下陷现象)1、强夯后未整平,未经低夯能拍实一遍2、被机械行驶扰动强夯完成应填平凹坑,用落距6m低能量夯锤满夯一遍,使夹土层密实;强夯处理避免重型机械行驶扰动。检查验收强夯法和强夯置换法1、夯点的夯击次数,应按现场试夯得到的夯击次数和夯沉量关系曲线确定,并应同时满足下列条件:1)满足最后两击的平均夯沉量≤50mm。2)夯坑周围不发生过大的隆起。3)不因夯坑过程而引发起锤困难。2、强夯地基质量检验标准序号检查项目允许偏差检查方法1地基承载力符合设计要求2地基强度符合设计要求3夯锤落距±300mm钢尺垂直测量4锤重±100KG5夯击遍数及顺序设计要求称重6夯点间距±500mm全站仪校核,定位夯点,钢卷校核,单个夯点位置7夯击范围(超击基础范围距离)设计要求用钢尺量8前后两遍间歇时间设计要求施工安全保证措施组织保障措施安全保证体系环境保护体系技术措施强夯法和强夯置换法1、施工技术保障措施1)单点夯实验应选取有代表性位置进行,一般不小于2个点,根据现场试验确定夯击次数和含沉量。2)在远离夯击影响区外加上水准仪,观测并记录。3)施工参数应根据点夯实验确定,夯锤重量和夯点高度应符合设计参数要求,夯点布置宜为梅花形或者方形4)夯锤重量应在100KG偏差内,夯锤落距离应该符合设计要求;强夯范围应大于建筑物基础范围,没边超出基础外缘宽度宜为基底下设计处理深度的1/2至2/3,并不宜小于3m。5)第一遍点夯结束后,夯坑用回填料填平,并进行第二遍点夯测量、施工。6)强夯法加固顺序应为:先深后浅,即先加固深层土,再加固中层土,最后一遍夯完后,再以低能量满夯一遍,有条件采用小夯锤满夯。7)施工间隔应根据地质条件、地下水条件、气候条件等因素确定,并根据设计。8)雨季施工,要有及时有效的防水措施,设置拦水坝及排水渠道,以防场地和夯坑积水。9)施工是应根据水径流方向从上水头向下水头施工。10)不均匀场地,只控制夯击次数不能保证加固效果,应同时控制夯沉量。11)其他要求:A、施工过程中应避免夯坑内积水,一旦积水要及时排除,必要时换土再夯,避免“橡皮土出现”。B、强夯处理后地基竣工验收承载力检验,应在施工结束后一定间隔内内能进行。C、根据现场情况做好相应的施工记录。2、安全保障措施1)现场配备专职安全员,全面负责现场安全工作。2)强夯前应清除场地上空和地下障碍物,严禁在高压输电线路下作业。对附近建筑物进行调查,应避免强夯对周边设置影响,并且采防震或隔震措施。施工时应由邻近建筑物开始向远处移动。3)吊车应按性能要求使用,施工前专职安全员与机组人员共同检查设备情况,在施工过程中,必须分工明确,各负其责,专职安全员、维修工定期每班进行设备运转检查,严格执行设备安全操作规程;4)施工中必须高度集中统一指挥,信号明确,吊车司机、推土机司机应按信号操作,夯锤起吊后任何人不得由壁杆下经过或站立于壁杆转运半径之内。5)非强夯施工操作人员,不得进入夯点30米范围内,工作期间严禁酗酒、打架、戏闹、严禁酒后作业。6)六级以上大风,雨雪天或视线不清时,不准进行强夯施工。7)起重机械严禁超载作业。8)强夯作业面宜平整,龙门架支座、支腿宜与履带着地保持水平。9)龙门架、脱钩器应有足够的强度,安全可靠,凡不符合设计要求一律不得使用。10)起重机在工作时,壁杆仰角一般可调在70°~75°11)龙门架支腿不得前后错位,在未支稳前严禁起锤。12)确保自动脱钩器转运灵活,夯锤上升接近规定高度时,须加强观察,13)防止因脱钩器失灵夯锤上升过高而发生事故。14)夯锤落下时,在脱钩器下降至夯锤钩环顶时,挂钩工不得提前下坑挂钩,且严禁站在夯锤上随锤提升。15)及时消除夯锤上粘土,严禁夯锤排气孔堵塞。16)当坑内地基土因含水量过高或其它原因而吸锤时,应采取措施排除,不宜强行提锤。17)转移夯锤时,起重机吊夯锤应缓慢均匀移运,移距不宜过大,龙门架随起重机转移时,支脚底架离地面不宜超过50cm。3、环境保护措施1)易于引起粉尘的细料或松散料运输时用帆布、盖套等遮盖物覆盖。2)施工废水、生活污水不直接排入农田、耕地、灌溉渠和水库,不排入饮用水源。3)食堂保持清洁,腐烂变质的事物及时处理,食堂工作人员定期体检。4)受工程影响的一切公用设施与结构物,在施工期间应采取适当措施加以保护。5)使用机械设备时,要尽量减少噪声、废气等的污染;施工场地的噪声应符合《建筑施工场地界噪声限值》(GB12523-1990)的规定。6)运转时有粉尘发生的施工场地,如水泥混凝土拌和机站等投料器应有防尘设备。在这些场地作业的工作人员配备必要的劳保防护用品。7)驶出施工现场的车辆应进行清理,避免携带泥土监测监控措施1、监测控制采用经纬仪、水准仪对附近建筑物、地下管网、地面进行监测,主要监测体系的水平、垂直位置是否有偏移。2、监测点设置观测点可采取在建筑贴片,植入圆钢等措施,地下管线通过传力杆与管道有效连接。3、监测措施设专人在注浆前、过程中和注浆进行检查,发现下沉、地面隆起、变形和水平位移情况的应及时解决。施工管理及作业人员配备和分工施工管理人员序号职务姓名执业证号1项目经理xxxxxx2项目技术负责人xxxxxx3施工员xxxxxx4安全员xxxxxx5安全员xxxxxx6安全员xxxxxx7质检员xxxxxx8材料员xxxxxx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施工过程中,因处在施工高峰期,各施工班组在交叉作业中,故应加强安全监控力度,现场设定若干名安全监控员。水平和垂直材料运输必须设置临时警戒区域,用红白三角小旗围栏。谨防非施工人员进入。同时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的安全领导小组以加强现场安全防护工作,本小组机构组成、人员编制及责任分工如下:序号职务姓名职责1组长(项目经理)xxx负责协调指挥工作2组员(施工员)xxx负责现场施工指挥,技术交底3组员(安全员)xxx负责现场安全检查工作4组员(安全员)xxx负责现场安全检查工作5组员(安全员)xxx负责现场安全检查工作6组员(班组长)xxx负责现场具体施工特种作业人员为确保工程进度的需要,排布下表配置人力资源,操作工均有上岗作业证书。名单如下:姓名工种身份证号资格证号有效期发证机关xxx钢筋工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20xx-xx~20xx-xx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xxx浇筑工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20xx-xx~20xx-xxxxx机操工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20xx-xx~20xx-xx其他作业人员地基处理施工,还应配备有足够的辅助人员。序号工种人数备注序号工种人数备注1电工1——2机修工1修理3普工6搬运清理4泥工2修补应急处置措施目的提高整个项目组对事故的整体应急能力,确保意外发生的时候能有序的应急指挥,为有效、及时的抢救伤员,防止事故的扩大,减少经济损失,保护生态环境和资源,把事故降低到最小程度,制定本预案。应急领导小组及其职责应急领导小组由组长、副组长、成员等构成。领导各单位应急小组的培训和演习工作,提高应变能力。当发生突发事故时,负责救险的人员、器材、车辆、通信和组织指挥协调。负责准备所需要的应急物资和应急设备。及时到达现场进行指挥,控制事故的扩大,并迅速向上级报告。应急反应预案事故报告程序事故发生后,作业人员、班组长、现场负责人、项目部安全主管领导应逐级上报,并联络报警,组织抢救。事故报告事故发生后应逐级上报:一般为现场事故知情人员、作业队、班组安全员、施工单位专职安全员。发生重大事故时,应立即向上级领导汇报,并在24小时内向上级主管部门作出书面报告。现场事故应急处理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事故主要有:机具伤人、火灾事故、雷击触电事故、高温中暑、中毒窒息、高空坠落、落物伤人等事故。火灾事故应急处理:及时报警,组织扑救,集中力量控制火势。消灭飞火疏散物资减少损失控制火势蔓延。注意人身安全,积极抢救被困人员,配合消防人员扑灭大火。触电事故处理:立即切断电源或者用干燥的木棒、竹竿等绝缘工具把电线挑开。伤员被救后,观察其呼吸、心跳情况,必要时,可采取人工呼吸、心脏挤压术,并且注意其他损伤的处理。局部电击时,应对伤员进行早期清创处理,创面宜暴露,不宜包扎,发生内部组织坏死时,必须注射破伤风抗菌素。高温中暑的应急处理:将中暑人员移至阴凉的地方,解开衣服让其平卧,头部不要垫高。用凉水或50%酒精擦其全身,直至皮肤发红,血管扩张以促进散热,降温过程中要密切观察。及时补充水分和无机盐,及时处理呼吸、循环衰竭,医疗条件不完善时,及时送医院治疗。其他人身伤害事故处理:当发生如高空坠落、被高空坠物击中、中毒窒息和机具伤人等人身伤害时,应立即向项目部报告、排除其他隐患,防止救援人员受到伤害,积极对伤员进行抢救。应急通信联络项目负责人:xxx手机:xxxxxx安全员:xxx手机:xxxxxx技术负责人:xxx手机:xxxxxx医院救护中心:120匪警:110火警:119通信联系方式应在施工现场和营地的显要位置张贴,以便紧急情况下使用。计算书及相关施工图纸计算书强夯法和强夯置换法计算书计算依据:1、《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3、《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4、《建筑施工计算手册》江正荣编著5、《建筑与市政地基基础通用规范》GB55003-2021一、基本参数夯实方式强夯法强夯法的有效加固深度(m)5夯点的夯击次数5夯击遍数2两遍夯击之间的时间间隔(d)14夯击点的布置方式等边三角形上部结构传至基础顶面的竖向力F(kN)5000基础底面以上土层的平均重度γ(kN/m3)19.06基础及其上覆盖土的平均重度γ0(kN/m3)20基础尺寸(m)【长l×宽b】3×2基础埋置深度d(m)1.7地下水位深度hw(m)3基底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kPa)150土层分层厚度(m)0.5相邻基础个数n2相邻基础距本基础的距离D(m)2.1二、土层参数土层名称土层厚度hi(m)土的重度γi(kN/m3)土的压缩模量Esi(MPa)粉砂1.5195.5粘性土2.219.56.5细砂3186简图如下:基础剖面图三、地基承载力设计值计算基础宽度对地基承载力的修正系数ηb0.15基础埋深对地基承载力的修正系数ηd0.4垫层底面处地基承载力设计值:fa=fak+ηbγ1(b-3)+ηdγ(d-0.5)=150+0.15×19×(3-3)+0.4×19.06×(1.7-0.5)=159.149kPa四、沉降计算1、基础底面附加应力计算P0=F/A+(γ0-γ)d=5000/(3×2)+(20-19.06)×1.7=834.931kN/m22、分层变形量计算zi(m)基础中心处平均附加应力系数αi相邻基础影响αi总附加应力系数αi总zi×αi总zi×αi总-zi-1×αi-1总土的压缩模量Esi(MPa)AiΔsiΣΔsi0.54×0.24642×2×(0.2489-0.247)0.99320.49660.49665.50.498375.38775.38714×0.23192×2×(0.2436-0.2343)0.96480.96480.46825.50.489571.075146.462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