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探究”教学模式_第1页
“合作-探究”教学模式_第2页
“合作-探究”教学模式_第3页
“合作-探究”教学模式_第4页
“合作-探究”教学模式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合作一探究”教学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西青区王稳庄中学 卢永红“合作一探究”教学模式是指在课堂教学期间,合作Z中冇探究,探究Z中冇合作,让学生在合作探究屮不断成长。该教学模式是以合作学习为前提;以探究学习为1=1标和动力;充分体现学生的合作性、参与性的一种探究教学活动。“合作探究”是课程改革强调和捉倡的i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是传统教学组织形式的一•种突破和补充。随着课改的深入,这种教学模式虽已被广大中小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得到一定使用,也总结了一些可供借鉴的经验,但是由于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对“合作一探究”教学模式的认识还不够深入,在教学中具体实施的方法还不够成熟,有的教师因为対其内涵认识不清、分组不太合理、滥用合作方式,导致流于形式。为此,本研究主要在众多教师、学者研究的基础上,在高中物理教学屮,结合实践进一步探索研究在实际教学屮如何实施“合作一探究”教学模式。一、 本研究的理论依据物理新课程的棊木理念:“高中物理课程应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验、勤于思考。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培养其科学探究能力,使其逐步形成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1]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倡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研究、合作交流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在合作与交流中获得情感体验,建构知识,学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纶“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有将口己的见解与他人交流的愿望,敢于坚持正确观点,勇于修止错误,具有团队精神”⑵。建构主义理论:该学习观认为:“学习过程不是学习者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建构知识的过程;学习不单是知识由外向内的转移来传递,更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白己的知识经验的过程。学生们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i起讨论和交流,共同建立起学习群体并成为其中一员”。⑶其核心观点是:“人对知识的获取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由认知主体主动建构”。⑷采用“合作一探究”教学模式,教师创设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的情境,并对小组合作探究过程进行引导,使Z朝冇意义建构的方向发展。学生个人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事物的理解,然后进行小组协商,经过教师的指导和同伴的帮助,最终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二、 实验具体操作【1】实施准备阶段合理安排小组:将学生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阿的原则,H由组合与教师调配相结合,组成4人合作探究小组,小组成员分别担任以下角色:总结者、研究者、经营者、记录员。同吋,组内角色要周期转换,教师要对每一种角色承担的具体责任给予解释和示范。表1 小组角色分工与具体责任⑹角色具体T作总结者承担写出该组主要成果的任务,并为小组在全班面前的展现做准备。

研究者为小组完成任务提供关键信息,以及检查有争议的陈述和结论的真实性。经营者获得实现任务所需要的物品、材料、设备、参考资料。记录员通过图表记录小组每一个重要的足迹,并记录每位成员取得的成绩在探究活动屮,教师要尽量将时间留给学生,讣学生H主思考,积极讨论。流程图如下:[2]在探究活动屮,教师要尽量将时间留给学生,讣学生H主思考,积极讨论。流程图如下:采用“合作一探究”教学模式一定婆避免程序化,即在教学中不一定要严格遵守以上提到的五个环节。对于具体课题,教学中注重哪个环节,应根据课题的具体特征、学生的探究能力水平和循序渐进的要求,进行合理设计,让学生把主耍精力放在事先设计好的、需要强化的坏节上,其他环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甚至用陈述的方式來完成。[3]教学设计与实施操作提出问题、猜想假设教师要在深研教材、吃透学情的基础上,把问题精心设置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使呈现出的问题情境能激起学生对口己原有知识的挑战,从而引发探究兴趣。然后,小组结合问题悄境提出问题,教师组织组间交流并进行猜想与假设。须注意以下几点:“情境”要新;“问题”要冇价值;“猜想假设”要合理。该环节教师要精心设置好问题情境,做好引导,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合作氛I韦I,要求组内每个成员先独立思考,然后在组内进行交流,由“经营者”和“研究者”对每位成员所提出的问题和猜想与假设进行分析,检验“问题”的价值性和“猜想假设”的合理性;“总结者”和“记录员”负责整理组内的意见,为组间交流做好准备。教师鼓励学生人胆地进行猜想与假设,然示组织学生进行纽•间交流,对于每种猜想给予鼓励,并让他说出理由,并请其他同学判断有无道理,若没有人反驳,教师可引导。最后师生共同总结,明确探究方向。

设计方案、进行实验设计实验方案,实际上就是从操作的角度把探究的猜想和假设付诸实际验证的步骤。在该环节,“研究者”通过查阅资料等方式,对本组方案进行分析、修改、完善;“记录员”编写出实验步骤、实验表格;“经营者”根据方案,准备相关的材料、实验器材等;“总结者”将每位成员的工作进行整理,解释本组的方案及其设计原理,陈述实验步骤及实验中木组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等。在实验探究阶段,冇两个难点:一是不可预测的问题不易控制;二是课堂探究时间不易控制。教师在指导策略上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教师是指导者,不能代替学牛合作探究;其次,教师一定要及时发现问题,引导小组进行讨论,对一些难度较人的问题,可以提供一或两份探究方案的范木,如在教学“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时,教师可依照教材,提供右图所示的参考案例。在实验探究时,教师要巡回观察和怦导,一方面给学生提供必要的技术指导;另一方面要求学生客观记录实验数据,同时,还要指导学生多收集冇用信息,目的是尽量减少偶然误差的干扰。处理数据、分析论证实验数据的描述可以采用文字表述和数学表示的方法。由合作小组屮的“记录员”和“总结者”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研究者”尝试根据实验现象和实验数据得出结论,并结合实验实施过程,写出实验探究报告。若实验结果与预期的不同,应该认真分析实验条件、实验过程,还要着重注意发现的新问题,再次经过合作研究,改进探究方案。例如在“探究小车的力、质量、加速度Z间的关系”时,当小车质量较小,所悬挂钩码的质量较人时,结论与假设偏差较人,这是否是由于偶然谋差引起的?为了对此做出判断,在保持相同实验条件下,重做儿次,发现结果都一样,说明这并不是由偶然误差引起的,而是其小隐藏着一个必然的因素,教师在此处可给与适时点拨。组间交流、评价反思该环节的主要任务是对小组合作情况给与评价,冇效地将个人Z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Z间的竞争。教师和学生的具体活动内容见下表:表2 教师和学牛的具体活动内容类别活动内容教(1)适时点拨,鼓励学生勇于交流,在交流中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师(2)教师对各组总结进行适当的补充、做岀终结性评价,肯定成果。(1)积极参加组间的交流,捉出见解或有疑难的问题。“总结者”代表木组进行交流汇报,学“记录员”做好各组代表的发言记录。生(2)认真倾听,并对他人的探究过程和结论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比较各纽的探究过程和结论,从屮获取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

同时,可以采用自评、互评相结合的方法评价小组活动中个人和小组的“参与程度”等级,个体和小组均对以采用五分制的方法,两部分总分即为个人努力的得分。评估小组和个体努力的标准测量法如表3:表3 在合作活动中的对个人和小组的努力所做的评佔标准⑺在帮助小组获得最后成果时的活跃程度怎样?这个组的最后成果的完整程度怎样?在帮助小组获得最后成果时的活跃程度怎样?这个组的最后成果的完整程度怎样?很活跃很完整很活跃相当完整有点完整不太完整相当活跃有点儿活跃不太活跃相当完整有点完整不太完整类别个人、组内评价组间评价总评价门评互评得分1得分2总得分等级纽员1组员2组员3组员4完全不活跃完全不完整在评价与反思过程中,小组成员也可以相互评价各自的合作技能。如表4是一个评估小组成员合作技能的量表,可在H评、互评、教师评价时使用。每个组员表现出每一种技巧就可以获得一分。表4 小组成员合作技能等级评定量表合作技能⑺组员1组员2组员3组员4为促进小组进步,提供知识和信息自评互评得分自评互评得分自评互评得分自评互评得分对整个组的开放和坦率需要帮助的成员提供个人帮助和支持以价值中立、建设性的评估别人的贡献同小组分享资源准确地领会或总结其他组员的话当具他组员做出重耍贡献时,给了承认

接受和欣赏个体慕异“记录员”如实记录小组内每一个成员的“参与程度”等级和“合作技能”等级。、合作练习、反馈提高为巩固基础、深化理解,每节课都要有反馈练习,练习题目要有针对性、层次性、量力性、典型性。教师要勤于巡视检查,对学牛及时指导,实行节节清。对检查岀的问题,及时进行补偿性学习,当堂实现学习目标。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合作完成,并争取小组发言的机会。如,学习了“动能和动能定理”之后,教师可精心选择一题多问、一题多解的习题,或者,根据实验实施惜况教师提出以下思考讨论问题:1.实验改进:你是否想到了其它实验方法?2.实验中有哪些因素可能影响实验结來?你打算如何控制这些因素?为了减小实验谋差,实验中应注意哪些问题?小纟R进行合作讨论,教师组织组间交流,达到及时的反馈提高。总之,新课程理念卜•的“合作一探究”教学模式屮,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牛,最大限度地为学牛构建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创造空间,还可以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有差界的众多学牛教学的不足,从而真正实现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口标。该模式加强了师生、生生间的互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促进了新课程II标的实现,推动了“应试教育”向“索质教育”的转化,是新课程教学实践中的有益探索,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参考文献[1]廖伯琴,张大昌.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2006:197[2][1]廖伯琴,张大昌.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2006:197[2]廖伯琴,张大吕.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2006:20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