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生物医药研发流程指南TOC\o"1-2"\h\u13922第1章项目立项与规划 3262841.1市场调研与立项依据 3294881.1.1市场调研内容 4187361.1.2立项依据 465221.2项目目标与可行性分析 489401.2.1项目目标 410461.2.2可行性分析 4252911.3项目规划与资源配置 440981.3.1项目组织 5318811.3.2研发计划 5107181.3.3预算分配 568681.3.4资源配置 510241第2章目标药物筛选与评估 5162562.1药物靶点的确定 5241612.1.1疾病机制的解析 5108342.1.2靶点相关性分析 56892.1.3靶点的验证 5253912.2筛选模型与方法的建立 5272222.2.1筛选模型的构建 5273102.2.2筛选方法的确定 6146322.2.3筛选策略的优化 6277502.3药物候选物的评估与优化 638652.3.1生物活性评估 6267282.3.2成药性评估 6297512.3.3结构优化 6137622.3.4候选药物确定 632171第3章前期药效学研究 635933.1药效学实验设计 6152513.2实验动物的选择与模型建立 746623.3药物剂量与给药途径的摸索 716121第4章前期毒理学研究 7315774.1毒理学实验方法与评价 7164344.1.1实验方法 7322354.1.2评价体系 8290254.2急性毒性实验 8237614.2.1实验设计 897204.2.2观察指标 8208104.2.3结果评价 8326264.3慢性毒性实验与毒性作用机制研究 8223554.3.1实验设计 842434.3.2观察指标 8108394.3.3毒性作用机制研究 8132994.3.4结果评价 823577第5章药物代谢与药代动力学 9306285.1药物代谢途径与酶动力学 9645.1.1药物代谢途径 9202635.1.2酶动力学 9309565.2药物吸收、分布、代谢、排泄过程研究 915675.2.1药物吸收 954295.2.2药物分布 93365.2.3药物代谢 10308705.2.4药物排泄 1022925.3药代动力学参数的计算与优化 10149715.3.1参数计算 10282745.3.2参数优化 1026521第6章药物质量控制与标准制定 10125276.1药物分析方法的选择与建立 1068446.1.1分析方法的选择原则 1080256.1.2分析方法的建立步骤 11207696.1.3注意事项 11112286.2药物含量与杂质检测 11324186.2.1药物含量测定 119896.2.2杂质检测 11184886.2.3注意事项 12227686.3质量标准的制定与修订 12162926.3.1质量标准制定原则 12272376.3.2质量标准内容 1244096.3.3质量标准修订流程 127268第7章制剂开发与稳定性研究 12238397.1制剂处方与工艺设计 1242667.1.1制剂处方筛选 13326477.1.2制剂工艺设计 1357317.2制剂质量控制与评价 13265367.2.1制剂质量控制 13127347.2.2制剂评价 13234227.3药物稳定性研究 13166787.3.1药物稳定性影响因素 13139857.3.2药物稳定性研究方法 13136447.3.3药物稳定性评价 1325770第8章临床前研究 14149428.1非临床安全性评价 1471788.1.1毒理学评价 14256338.1.2病理学评价 14174638.1.3药理学评价 14153148.2药物药效学研究 1427148.2.1药理活性研究 14178998.2.2药效强度研究 149378.2.3药效持续时间研究 1418658.3药物代谢与药代动力学研究 14251028.3.1药物吸收研究 1531378.3.2药物分布研究 15235028.3.3药物代谢研究 15188588.3.4药物排泄研究 1521954第9章临床试验与审批 15120049.1临床试验设计与实施 15286569.1.1试验目的与设计原理 15146909.1.2试验阶段与设计类型 1585749.1.3受试者招募与筛选 1574939.1.4数据收集与监测 15187669.1.5不良事件监测与处理 16297029.2数据管理与统计分析 161469.2.1数据管理原则与流程 16105679.2.2数据库构建与维护 1699349.2.3统计分析方法与实施 16243779.2.4结果解读与报告撰写 1669499.3药品注册与审批 1639099.3.1药品注册申请流程 16299329.3.2药品审批标准与要求 1643059.3.3审批进展与沟通 16240109.3.4药品注册证的取得与维护 1616215第10章产业化与市场推广 1650210.1生产工艺与设备选型 1756510.1.1生产工艺 172850010.1.2设备选型 171940910.2药品生产与质量控制 171701910.2.1药品生产 17487310.2.2质量控制 171457210.3市场推广与药品营销策略 17846110.3.1市场推广 171484910.3.2药品营销策略 17第1章项目立项与规划1.1市场调研与立项依据在生物医药研发项目启动之前,进行深入的市场调研是的。本节主要阐述市场调研的内容及方法,并以此为基础明确项目立项的依据。1.1.1市场调研内容(1)市场需求分析:了解目标疾病领域当前的治疗手段、市场需求及未满足需求。(2)竞争态势分析:分析同类产品或技术在市场上的竞争情况,包括在研项目、已上市产品及市场份额。(3)政策法规分析:研究国家及地方政策、法规对生物医药研发项目的支持与限制。(4)技术发展趋势:掌握生物医药领域的技术发展趋势,为项目技术路线提供参考。1.1.2立项依据(1)市场潜力:根据市场调研结果,判断项目在市场中的潜在需求和市场份额。(2)技术可行性:分析项目技术路线的可行性,评估技术风险。(3)政策支持:结合国家及地方政策,判断项目是否符合政策导向。(4)经济效益:预测项目未来在市场上的经济效益,评估投资回报。1.2项目目标与可行性分析明确项目目标,对项目进行可行性分析,为项目实施提供指导。1.2.1项目目标(1)产品目标:明确项目产品的功能指标、适应症、剂型等。(2)技术目标:设定项目技术路线、关键技术指标、技术难题等。(3)市场目标:预测项目产品在市场中的份额、销售额等。(4)时间目标:制定项目各阶段的时间节点,保证项目按计划推进。1.2.2可行性分析(1)技术可行性:评估项目技术路线的可行性,分析技术难题及解决方案。(2)市场可行性:分析项目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地位,预测市场份额。(3)经济可行性:评估项目投资回报,分析项目的经济效益。(4)政策可行性:研究国家及地方政策对项目的支持程度,判断政策风险。1.3项目规划与资源配置本节主要从项目组织、研发计划、预算分配等方面对项目进行规划,并合理配置资源。1.3.1项目组织建立项目组织架构,明确各成员职责,保证项目高效推进。1.3.2研发计划制定项目研发计划,包括各阶段任务、时间节点、关键技术等。1.3.3预算分配根据项目需求,合理分配研发预算,保证项目资金合理使用。1.3.4资源配置整合企业内外部资源,包括人才、设备、资金等,为项目提供有力支持。第2章目标药物筛选与评估2.1药物靶点的确定药物靶点作为生物医药研发的基石,其选择与确定。靶点的确定需基于深入的疾病机制研究,结合临床需求及市场前景进行综合考量。本节将阐述药物靶点的确定过程。2.1.1疾病机制的解析深入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机制是发觉潜在药物靶点的关键。研究者应从分子、细胞、组织及整体水平探讨疾病的病理过程,挖掘可能的干预环节。2.1.2靶点相关性分析在确定潜在靶点后,需进行靶点与疾病相关性的分析。这包括遗传学、生物化学、生理学等多方面的证据支持,以证实靶点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关键作用。2.1.3靶点的验证通过体内外实验验证靶点与疾病的关联性,保证所选靶点的可靠性和有效性。这包括基因敲除、基因敲入、药理学抑制或激活等方法。2.2筛选模型与方法的建立在明确药物靶点后,需建立合适的筛选模型与方法,以寻找具有潜在治疗作用的化合物。2.2.1筛选模型的构建根据药物靶点的特性,选择合适的生物模型,如细胞系、原代细胞、基因工程细胞等。同时结合疾病模型,如体外疾病模型、体内疾病模型等,以模拟疾病状态。2.2.2筛选方法的确定根据筛选模型,选择适宜的筛选方法,如高通量筛选(HTS)、高内涵筛选(HCS)等。同时结合生物信息学方法,对筛选结果进行数据挖掘与分析。2.2.3筛选策略的优化在筛选过程中,不断优化筛选条件、方法及策略,提高筛选效率及准确性。2.3药物候选物的评估与优化筛选得到的化合物需经过评估与优化,以确定其作为药物候选物的潜力。2.3.1生物活性评估对筛选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生物活性评估,包括剂量效应关系、选择性、抑制/激活作用等。2.3.2成药性评估对化合物进行成药性评估,包括药代动力学(PK)、药效学(PD)、毒性等。2.3.3结构优化针对活性化合物,进行结构优化,以提高其生物利用度、改善药代动力学性质、降低毒性等。2.3.4候选药物确定综合生物活性、成药性及结构优化结果,确定具有开发潜力的药物候选物。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开展临床前研究,为后续临床试验奠定基础。第3章前期药效学研究3.1药效学实验设计药效学实验是评估药物作用效果的关键环节。在设计药效学实验时,应充分考虑药物的作用机制、预期疗效及潜在副作用。以下是药效学实验设计的主要步骤:(1)明确实验目的:确定实验旨在评估药物的哪些药理作用,以及这些作用在疾病治疗中的潜在价值。(2)选择合适的实验方法:根据药物特点及实验目的,选择合适的实验模型、指标和检测方法。(3)制定实验方案:包括实验分组、样本数量、实验周期、给药时间点等。(4)确定评价指标:选择与药物作用相关的生物学、生理学、病理学等指标,以全面评估药物疗效。(5)实验质量控制:保证实验操作规范,数据准确可靠。3.2实验动物的选择与模型建立实验动物的选择和模型建立对药效学实验结果的可靠性。以下是一些关键点:(1)实验动物选择:根据药物作用特点、疾病模型及实验目的,选择合适的实验动物种类、品系和年龄。(2)模型建立:结合疾病特点,选择合适的造模方法,使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人类疾病。(3)模型验证:对建立的模型进行生物学、病理学等方面的评价,保证模型可靠性。(4)实验动物分组:根据实验设计,将动物分为给药组、对照组等,保证实验条件一致。3.3药物剂量与给药途径的摸索药物剂量与给药途径是影响药效的重要因素。以下是对药物剂量与给药途径的摸索:(1)剂量摸索:通过预实验,评估药物在不同剂量下的疗效和毒性,确定后续实验的给药剂量。(2)给药途径:根据药物性质、疾病特点及实验目的,选择合适的给药途径(如口服、注射、吸入等)。(3)给药频率:根据药物的半衰期、作用特点及实验需求,确定给药频率。(4)给药时间点:根据药物作用规律和实验周期,设置合适的给药时间点,以评估药物在不同阶段的疗效。第4章前期毒理学研究4.1毒理学实验方法与评价毒理学研究在新药研发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目的是评估药物在人体内的潜在毒性风险。本节主要介绍毒理学实验方法及其评价体系。4.1.1实验方法毒理学实验主要包括体内实验和体外实验两大类。体内实验主要包括急性毒性实验、慢性毒性实验、遗传毒性实验、生殖毒性实验等;体外实验主要包括细胞毒性实验、遗传毒性实验、酶活性抑制实验等。4.1.2评价体系毒理学评价主要包括安全性评价、毒性作用机制研究和毒理学参数计算。安全性评价主要通过观察实验动物的生理、生化、病理等指标,评估药物的毒性等级;毒性作用机制研究则从分子、细胞、器官和整体水平探讨药物毒性发生的原因;毒理学参数计算包括LD50、NOAEL、LOAEL等,用于评估药物的毒性大小。4.2急性毒性实验急性毒性实验旨在评估药物在短期内对生物体的毒性作用,为药物研发提供初步的安全性信息。4.2.1实验设计急性毒性实验通常采用霍恩氏法、固定剂量法等方法。实验动物选择应考虑物种、年龄、性别等因素,实验周期一般为14天以内。4.2.2观察指标观察指标包括动物的一般状况、体重、进食量、死亡情况、病理检查等。4.2.3结果评价根据实验结果计算LD50(半数致死剂量),评价药物的急性毒性等级。4.3慢性毒性实验与毒性作用机制研究慢性毒性实验旨在评估药物长期暴露对生物体的毒性影响,并探讨其毒性作用机制。4.3.1实验设计慢性毒性实验周期较长,通常为90天以上。实验设计应考虑剂量设置、暴露途径、实验动物选择等因素。4.3.2观察指标观察指标包括动物的一般状况、体重、进食量、生化指标、病理检查等。4.3.3毒性作用机制研究通过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病理学等方法,探讨药物慢性毒性作用的机制,为药物安全性评价提供依据。4.3.4结果评价根据实验结果计算NOAEL(无观察效应水平)和LOAEL(最低观察效应水平),用于评估药物慢性毒性风险。同时结合毒性作用机制研究,为药物研发提供更为全面的安全性评价。第5章药物代谢与药代动力学5.1药物代谢途径与酶动力学药物代谢是药物在体内发生化学结构变化的过程,主要包括氧化、还原、水解等反应。本节主要介绍药物代谢的主要途径及与之相关的酶动力学。5.1.1药物代谢途径(1)氧化代谢:氧化代谢是药物代谢的主要途径,其中最重要的是细胞色素P450酶系。(2)还原代谢:还原代谢主要包括N还原和O还原,涉及的酶主要有醛还原酶、醇脱氢酶等。(3)水解代谢:水解代谢主要包括酯水解、酰胺水解等,涉及的酶有酸性水解酶、碱性水解酶等。5.1.2酶动力学酶动力学研究药物代谢酶与底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主要参数包括:(1)米氏常数(Km):表示酶与底物亲和力的常数,Km越小,酶与底物的亲和力越强。(2)最大反应速率(Vmax):表示在一定条件下,酶催化反应的最大速率。(3)抑制常数(Ki):表示抑制剂与酶结合的亲和力,Ki越小,抑制剂的亲和力越强。5.2药物吸收、分布、代谢、排泄过程研究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ADME)过程对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本节将介绍药物ADME过程的研究内容。5.2.1药物吸收药物吸收研究主要包括:(1)生物利用度:指药物从给药途径进入血液循环的速度和程度。(2)吸收速率:受药物溶解度、渗透性、胃肠道蠕动等因素影响。5.2.2药物分布药物分布研究主要包括:(1)分布容积:表示药物在体内的分布范围。(2)血浆蛋白结合率:影响药物在体内的活性形式。5.2.3药物代谢药物代谢研究主要包括:(1)代谢途径:氧化、还原、水解等。(2)代谢速率:受酶活性、底物浓度等因素影响。5.2.4药物排泄药物排泄研究主要包括:(1)肾排泄:药物通过肾脏排出体外的过程。(2)胆汁排泄:药物通过胆汁进入肠道,进而排出体外的过程。5.3药代动力学参数的计算与优化药代动力学参数是评价药物在体内行为的重要指标。本节将介绍药代动力学参数的计算与优化方法。5.3.1参数计算(1)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表示药物在体内的总暴露程度。(2)半衰期(t1/2):表示药物浓度下降到一半所需的时间。(3)清除率(Cl):表示单位时间内药物从体内的清除速率。5.3.2参数优化(1)调整给药剂量:根据药代动力学参数调整给药剂量,实现疗效和安全性最优化。(2)改进剂型:通过剂型改进,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降低副作用。(3)联合用药:合理搭配药物,降低药物剂量,提高疗效。第6章药物质量控制与标准制定6.1药物分析方法的选择与建立药物分析是保证药物质量的关键环节,分析方法的选择与建立。本节主要介绍药物分析方法的选择原则、建立步骤及注意事项。6.1.1分析方法的选择原则(1)适用性:分析方法应能满足药物分析的特定需求。(2)准确性:分析方法应具有较高的准确度,保证药物含量的测定结果可靠。(3)精密度:分析方法应具有较高的精密度,保证重复测定结果的稳定性。(4)灵敏度:分析方法应具有足够的灵敏度,以检测药物及其杂质。(5)专属性:分析方法应具有较强的专属性,避免药物与其他物质发生交叉反应。6.1.2分析方法的建立步骤(1)样品处理:根据药物性质,选择合适的样品处理方法,如提取、纯化等。(2)分析条件优化:对分析仪器进行条件优化,包括色谱柱、流动相、检测波长等。(3)系统适用性试验:验证分析方法的适用性,包括专属性、精密度、灵敏度等。(4)线性关系考察:建立药物浓度与检测信号之间的线性关系。(5)准确度试验:通过加标回收等方法,验证分析方法的准确性。(6)精密度试验:通过重复测定,评估分析方法的精密度。6.1.3注意事项(1)严格遵循分析方法建立的原则,保证方法的可靠性。(2)及时更新分析方法,以适应药物研发和生产的变化。(3)分析方法建立过程中,应记录详细的实验数据和条件。6.2药物含量与杂质检测药物含量与杂质检测是药物质量控制的核心内容,本节主要介绍药物含量测定和杂质检测的方法及其注意事项。6.2.1药物含量测定(1)采用已建立的分析方法,对药物含量进行准确测定。(2)根据药物性质,选择适当的含量测定方法,如高效液相色谱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等。(3)进行含量测定时,应严格控制实验条件,保证测定结果的准确性。6.2.2杂质检测(1)根据药物的性质和潜在杂质,选择合适的杂质检测方法。(2)对已知杂质进行定量检测,对未知杂质进行定性分析。(3)注意杂质的来源,严格控制生产过程,减少杂质的产生。6.2.3注意事项(1)含量测定和杂质检测应采用同一分析方法,保证结果的可靠性。(2)定期对分析方法进行验证,以保证其在药物质量控制中的有效性。(3)对检测数据进行严格审查,保证药物质量的稳定性。6.3质量标准的制定与修订质量标准是药物质量控制的重要依据,本节主要介绍质量标准的制定原则、内容及其修订流程。6.3.1质量标准制定原则(1)科学合理:质量标准应基于药物的性质、生产工艺及分析方法。(2)严格规范:质量标准应明确药物的质量要求,保证药物安全、有效。(3)易于操作:质量标准应简便易行,便于生产企业和监管部门执行。6.3.2质量标准内容(1)药物名称:明确药物的通用名和规格。(2)性状:描述药物的物理和化学性质。(3)鉴别:规定药物鉴别的方法和条件。(4)含量测定:规定药物含量的测定方法和限度。(5)杂质检查:规定杂质的种类、限量及检测方法。(6)制剂检查:规定药物制剂的相关检查项目及标准。6.3.3质量标准修订流程(1)根据药物生产工艺、分析方法及市场需求,对质量标准进行修订。(2)充分调研,收集相关资料,保证修订方案的合理性。(3)组织专家评审,对修订方案进行论证。(4)按照法定程序,报请药品监管部门审批。(5)正式发布修订后的质量标准,并做好宣贯工作。第7章制剂开发与稳定性研究7.1制剂处方与工艺设计本节主要阐述制剂处方的筛选和优化过程,以及相应工艺的设计方法。制剂处方与工艺设计是保证药物质量和疗效的关键环节。7.1.1制剂处方筛选制剂处方筛选主要包括药物、辅料的选择及配比研究。需结合药物性质、药效要求、临床应用等因素,进行合理筛选。7.1.2制剂工艺设计制剂工艺设计应根据药物性质、剂型特点及生产要求进行。主要包括制备方法、设备选择、工艺参数优化等方面。7.2制剂质量控制与评价本节主要介绍制剂质量控制的方法和评价指标,以保证药物的安全、有效和稳定。7.2.1制剂质量控制制剂质量控制主要包括原料药、辅料、中间产品及成品的质量检验。通过建立完善的质量检验体系,保证制剂质量符合规定。7.2.2制剂评价制剂评价主要包括药物释放度、溶出度、生物利用度等指标。通过对这些指标的测定,评价制剂的质量和疗效。7.3药物稳定性研究本节主要探讨药物稳定性研究的内容、方法及其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7.3.1药物稳定性影响因素分析药物稳定性影响因素,包括温度、湿度、光照、氧化、酸碱度等,为药物制剂设计提供依据。7.3.2药物稳定性研究方法采用高温加速试验、长期试验、光照试验等方法,研究药物在不同条件下的稳定性,为制剂生产和储存提供参考。7.3.3药物稳定性评价通过对药物稳定性研究数据的分析,评价药物的稳定性,为确定制剂的有效期、储存条件等提供依据。通过本章的学习,读者将对制剂开发与稳定性研究有更深入的了解,为生物医药研发提供有力支持。第8章临床前研究8.1非临床安全性评价非临床安全性评价是生物医药研发流程中的一环,旨在评估药物在临床应用前的毒性及潜在风险。本节主要从毒理学、病理学及药理学等方面对药物的非临床安全性进行评价。8.1.1毒理学评价毒理学评价主要包括急性毒性、亚急性毒性、慢性毒性和遗传毒性等方面的研究。通过对实验动物进行药物暴露,观察药物对动物的生长、生理、病理等方面的影响,以评估药物的安全性。8.1.2病理学评价病理学评价主要关注药物对组织器官的损害作用,包括炎症、纤维化、肿瘤等。通过组织切片、免疫组化等手段,对实验动物的病变进行定性、定量分析。8.1.3药理学评价药理学评价主要研究药物的作用机制、剂量依赖性及安全性范围。通过体外和体内实验,评估药物的药效学特性,为后续临床研究提供依据。8.2药物药效学研究药物药效学研究旨在评估药物的疗效,主要包括药理活性、作用机制、药效强度和药效持续时间等方面。8.2.1药理活性研究药理活性研究通过体外和体内实验,探讨药物对特定生物靶点的调控作用。这有助于揭示药物的作用机制,并为后续临床试验提供理论基础。8.2.2药效强度研究药效强度研究主要评估药物在不同剂量下的疗效差异,以确定药物的最适剂量。还需研究药物与同类药物或安慰剂的疗效比较,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8.2.3药效持续时间研究药效持续时间研究关注药物在体内的作用时间,评估药物的代谢和排泄速率。这有助于制定合适的给药方案,保证药物在体内的有效浓度。8.3药物代谢与药代动力学研究药物代谢与药代动力学研究是评估药物在体内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的重要环节,对药物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合理用药具有重要意义。8.3.1药物吸收研究药物吸收研究主要通过体外细胞模型和体内实验动物模型,评估药物在胃肠道、皮肤等途径的吸收特性,为后续药物剂型设计提供依据。8.3.2药物分布研究药物分布研究关注药物在体内的分布规律,探讨药物在组织器官、细胞内的浓度差异,以及药物穿越血脑屏障、胎盘等生物屏障的能力。8.3.3药物代谢研究药物代谢研究主要探讨药物在体内的生物转化过程,包括氧化、还原、水解等反应,以及药物代谢酶的诱导和抑制现象。8.3.4药物排泄研究药物排泄研究关注药物及其代谢产物在体内的排泄途径和速率,评估药物在体内的清除速度,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第9章临床试验与审批9.1临床试验设计与实施9.1.1试验目的与设计原理临床试验是新药研发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主要目的是评价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本节将阐述临床试验的设计原理,包括试验目的、研究类型、受试者选择以及试验方案的制定。9.1.2试验阶段与设计类型临床试验通常分为四个阶段,分别为:I期、II期、III期和IV期。本节将详细介绍各阶段的特点、目的以及相应的试验设计类型,如随机对照试验、单臂试验等。9.1.3受试者招募与筛选受试者的招募与筛选是临床试验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本节将阐述招募策略、筛选标准以及受试者权益保护等方面的内容。9.1.4数据收集与监测数据收集是临床试验的核心工作,本节将介绍数据收集的方法、监测流程以及数据质量保障措施。9.1.5不良事件监测与处理安全性是药物评价的重要指标。本节将阐述不良事件的监测方法、分级标准以及处理措施。9.2数据管理与统计分析9.2.1数据管理原则与流程数据管理是临床试验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本节将介绍数据管理的基本原则、流程以及相关规范。9.2.2数据库构建与维护数据库是存储、管理和分析临床试验数据的基础。本节将阐述数据库的构建方法、维护策略以及数据保密与安全措施。9.2.3统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动漫周边产品运输合同
- 教育产业项目水电工程范本
- 产业园区发展规划居间合同
- 健康产业居间合作协议
- 市政道路改造渣土清运协议
- 医院手术室装修合同范本
- 汽车整车出口运输合同
- 期货公司翻新改造合同模板
- 商业街区石材供应运输合同
- 家电运输挂靠协议模板
- 护理管理学试题与答案解析护理质量管理
- 铁路与学校安全协议书
- 混合痔痔的护理和查房
- 人身保险理赔协议书
- 口腔颌面部肿瘤-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口腔颌面外科课件)
- 基于单片机的水质检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压力容器质量安全风险管控清单(设计)
- 产后及新生儿护理健康教育讲座
- 苏少版六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成长手册第12课《我是小小消防员》教案
-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21 古诗词三首长相思 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与点评
- 中药注射剂标准全文地升国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