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唐山市滦县二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理)试题_第1页
河北省唐山市滦县二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理)试题_第2页
河北省唐山市滦县二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理)试题_第3页
河北省唐山市滦县二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理)试题_第4页
河北省唐山市滦县二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理)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滦县二中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历史(理科)试卷一、单项选择(每题2分共40题)1.“君臣”不能说成“臣君”,“父母”也不能说成“母父”。在古代中国,这一现象体现的实质问题是A.男性占据社会主导地位B.小农经济下的生产关系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影响D.严格的尊卑贵贱的宗法观念【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君臣”“父母”等信息可知是严格的尊卑贵贱的宗法观念,故D项正确。材料强调严格的尊卑贵贱的宗法观念,与男性占据社会主导地位无关,排除A。材料强调严格的尊卑贵贱的宗法观念,与小农经济下的生产关系无关,排除B。材料强调严格的尊卑贵贱的宗法观念,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无关,排除C。2.孔子思想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的有①“仁者爱人”②贵贱有序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④”有教无类“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仁者,爱人”的意思是对他人的仁爱之心,爱别人,帮助别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指人应当以对待自身的行为为参照物来对待他人。人应该有宽广的胸怀,待人处事之时切勿心胸狭窄,而应宽宏大量,宽恕待人,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应该坚持这种原则,这是尊重他人,平等待人的体现,而贵贱有“序”和“有教无类”分别是指社会群体有阶级差别,教育面前人人平等,每个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教育没有高下贵贱之分,这和题干没有关系,答案为C。考点: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点评:此题难度中等,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特别是对孔子的各种思想主张深入理解,并和实际相联系。3.下列与北宋张载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天下开太平”和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两则名句的精神内涵最为接近的是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B.慎思明辨,格物致知C.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D.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这两句名言反映了理学的积极影响,即重视社会责任感;D项强调以国家为重,反映高度社会责任感,故D项正确。A项反映的是人际关系,与材料不符,排除。B项是治学方式,与材料不符,排除。C项是儒家义理观,与材料不符,排除。点睛:解决本题分两步走:一是弄懂材料信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天下开太平”“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名句体现的精神,而是分析选项的内容,找出符合材料精神的选项即可。4.儒家思想之所以能够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是因为A.它适应了加强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B.历代都有信奉儒家思想的人做大官C.它是封建社会最进步的思想D.它宣扬的仁政思想得到了人民的拥护【答案】A【解析】根据题意和所学知识可知,董仲舒宣扬“君权神授”的思想和相应的儒家道德观念,使儒家思想适应了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因此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故A项正确。历代都有信奉儒家思想的人做官不是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统治思想的原因,排除B。C项说法错误,儒家思想具有“守旧而维新”的特点,排除。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首先需要统治阶级支持,并不是由于人民的原因,排除D。5.顾炎武说:“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这一思想的深远影响在于A.动摇了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B.激发了中华民族的社会责任感C.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D.推动了民主革命思想的形成【答案】B【解析】顾炎武区分“保国”与“保天下”,认为保卫整个国家民族是天下人都有责任的事情。后人把后一句话概括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激发了中华民族的社会责任感。故答案为B项。其他三项与材料无关,排除ACD项。6.南宋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他把天理和人性有机地统一起来,提出“存天理,灭人欲”,以此达到人生的最高境界。其中的“天理”主要是指A.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B.社会发展规律C.天体运行法则D.“天人感应”学说【答案】A【解析】根据题意和所学知识可知,朱熹所谓的“天理”主要是指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故A项正确。马克思阐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与朱熹无关,排除B。天体运行法则是哥白尼提出的,与朱熹无关,排除C。“天人感应”学说是董仲舒提出的,与朱熹无关,排除D。点睛:解决本题紧扣朱熹理学的内容,分析“天理”的内涵即可知道答案。7.董仲舒的新儒学有限制君主权力过度膨胀目的内容是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天人感应”学说C.“君权神授”说D.“三纲五常”【答案】B【解析】根据题意和所学知识可知,董仲舒新儒学中的“天人感应”学说,强调人君必须遵守天道,实行仁政,否则,天就会降下灾异加以谴责和威慑,这对君主权力过度膨胀有抑制作用,故B项正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指不让其它学派取得与儒家同等发展的地位,与题意不符,排除A。君权神授是指皇帝的权力是神给的,具有天然的合理性,皇帝代表神在人间行使权力,管理人民,与题意不符,排除C。三纲五常是一种道德原则、规范的内容,与题意不符,排除D。点睛:解决本题需要掌握“天人感应”学说的内容和影响,解题的关键注意限定信息“限制君主权力过度膨胀目的”,结合“天人感应”学说的内容和影响即可得出答案。8.某中学高中历史选修班学生在课余探讨“明末清初之际黄宗羲提出‘工、商皆民生之本’观点的根本原因”时,众说纷纭。请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黄宗羲总结实践经验的结果B.明清时期重农抑商政策的必然结果C.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在社会思想上的反映D.统治者重视工商业的反映【答案】C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黄宗羲思想9.明清时代,大量记叙日常生活琐事和平民百姓见闻为主的章回形式的长篇和短篇白话小说蓬勃兴起和长足发展。这主要是因为A.白话文开始兴起B.文学素材日益丰富C.思想控制空前严密D.市民阶层逐渐壮大【答案】D【解析】根据题意和所学知识可知,明清小说发展的原因是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扩大,对通俗文学的需求大,故D项正确。白话文开始兴起新文化运动时期,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B项不是明清时代小说发展的主要原因,排除。材料没有体现思想控制空前严密,而是强调市民阶层逐渐壮大推动明清小说的发展,排除C。10.我国古代的科技成就,对以后世界市场的开辟作用最大的是A.活字印刷术的发明B.造纸术的推广C.火药在军事上的应用D.指南针广泛应用于航海事业【答案】D【解析】根据题意可知,指南针用于航海事业,传到西方,对新航路的开辟和世界市场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故D项正确。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和造纸术的推广,对文化的传播起了重大推动作用,排除AB。火药在军事上的应用为推翻欧洲封建制度创造条件,排除C。点睛:本题解答的关键是从“对以后世界市场的开辟作用最大”切入,结合新航路的开辟的原因进行思考即可。11.某文学青年喜欢自诩尊重史实,酷爱续写武侠名著。下列续写情节符合历史常识的是①续写《寻秦记》:(战国)赵盘怀疑《本草纲目》中隐藏着武功秘籍②续写《神雕侠侣》:(南宋)杨过和小龙女行侠仗义,救了理学大师朱熹③续写《大唐双龙传》:(隋唐)寇仲率领的军队手持突火枪④续写《七剑下天山》:(清初)韩志邦很欣赏顾炎武的“经世致用”A.①②B.①②③④C.②③④D.②④【答案】D【解析】根据题意和所学知识可知,①项中的《本草纲目》是明朝李时珍所著的,与战国史实不符,排除AB。②项,朱熹是南宋著名思想家,杨过和小龙女行侠仗义,救了理学大师朱熹,史实可能正确。③项中突火枪用于战争应是唐朝末年,与隋唐之际不符,排除C。顾炎武是明末清初思想家,故韩志邦很欣赏顾炎武的“经世致用”的史实正确。综上所述,②④正确,所以选D。12.英国科学家李约瑟认为“东亚的化学、矿物学、植物学、动物学和药物学都起源于道家”。下列可以佐证这一观点的科技成就是A.造纸术B.印刷术C.指南针D.火药【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东亚的化学、矿物学、植物学、动物学和药物学都起源于道家”是指道家的炼丹术对古代自然科学的发展产生重要推动作用,火药是在道家炼丹时发明便是其中最为突出的事例,D项正确。造纸术发明于西汉时期,与道家炼丹术没有直接关系,排除A。印刷术发明于隋唐时期,与道家炼丹术没有直接关系,排除B。战国时期已经发明指南针,与道家炼丹术没有直接关系,排除C。13.中国古代文学表达的主流形式经过了以下变迁:先秦诗歌——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下列对不同时期文学主流形式变迁特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学形式由落后到先进B.多元兼容、雅俗共赏C.逐渐平民化、世俗化D.体现了时代的发展变化【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可知,不同的文学形式是不同时期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反映,因此具有多元兼容、雅俗共赏的特点,体现了时代的发展变化;唐诗及以前的诸文体大多属于精英文学,深沉庄重,简洁精练;宋词及以后的诸文体更倾向于平民文学,故B、C、D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不同的文学形式各有特点,不能说文学形式由落后到先进,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14.受西方文化的冲击,康有为在宣传西方政治学说时对我国传统儒家思想的地位提出了挑战。其思想特点是A.照搬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B.把西方的资产阶级思想同儒家思想相结合C.依靠儒家思想,托古改制D.“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答案】B【解析】根据题意和所学知识可知,康有为一方面受儒家传统思想的束缚,一方面受西方思想的影响,形成了把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同儒家思想相结合的思想特点,故B项正确。A项说法错误,康有为没有照搬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而是把西方的资产阶级思想同儒家思想相结合,排除。康有为不是依靠儒家思想,而是借助儒家思想,变法维新,排除C。D项是洋务派的观点,与康有为无关,排除。点睛:本题以康有为思想为切入点,需要掌握康有为思想的特点,解题的关键是对康有为思想的特点的理解和识记。15.林则徐被称为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第一人,主要是因为他A.认识到清政府的腐败B.看到了鸦片的危害C.最早主张向西方学习D.领导了禁烟运动【答案】C【解析】根据题意和所学知识可知,林则徐被称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主要是因为他在广东禁烟期间,设立译馆,翻译外国书籍;在鸦片战争期间,仿制西方战舰,提出了建设一支新式海军的主张,最早主张向西方学习,故C项正确。A项是林则徐向西方学习的原因,而不是被称为“开眼看世界”第一人的原因,排除。B项是林则徐禁烟的原因,而不是被称为“开眼看世界”第一人的原因,排除。林则徐领导禁烟运动,表现强烈的反侵略爱国精神,与被称为“开眼看世界”第一人的原因不符,排除D。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抓住材料要求“‘开眼看世界’第一人的原因”,结合林则徐的相关史实,分析选项即可知道答案。16.对洋务运动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解释较为全面的是A.在不触动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学习西方先进技术B.以“师夷长技”为富国强兵之路C.以传统的封建制度为立国之本D.对西方先进技术和政治制度兼收并蓄【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向西方学习的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中学”指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儒家学说,“西学”指近代传入中国的自然科学;它主张在维护清王朝封建统治的基础上,采用西方科学技术以及文化教育方面的具体办法来挽救统治危机,故BC包含在A项之中,排除BC,A项正确。D项错误,洋务派没有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排除。17.19世纪四十年代的清朝出现了“新思想的萌发”,这“新”的主要含义是A.揭露腐败现象,呼吁革除弊端B.批判程朱理学,提倡“经世致用”C.抛弃“天朝上国”梦幻,放眼看世界D.“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侮之道【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19世纪四十年代的清朝出现“新思想的萌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处于鸦片战争时期,“新”的主要含义是“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侮之道,故D正确。揭露腐败现象,呼吁革除弊端,不符合鸦片战争的背景,故A排除。批判程朱理学,提倡“经世致用”,属于明清之际儒家思想的发展表现,故B排除。抛弃“天朝上国”梦幻,放眼看世界,也是为了寻求强国御侮之道,故C排除。考点: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师夷长技18.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化历程中的重大事件。下列关于两者共同点的描述错误的是A.都始于反对袁世凯的倒行逆施B.都提倡民权和西学C.都是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运动D.都抨击封建思想文化【答案】A【解析】根据题意和所学知识可知,戊戌变法是在1898年,因为《马关条约》签订后民族危机加深,与袁世凯的倒行逆施无关,故A项符合设问。戊戌变法提倡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和科学,故B项为相同点,但与设问不符,排除。戊戌变法批判专制君权、等级观念和纲常礼教,是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而新文化文明冲击传统礼教思想,促进中国人民,特别是知识分子思想的解放,故CD项为相同点,但与设问不符,排除。19.1924年孙中山指出:“我们对于共产主义,不但不能说是和民生主义相冲突,并且是一个好朋友。主张民生主义的人,应该要细心去研究的。”下列与孙中山这一思想联系最紧密的事件是A.孙中山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指导辛亥革命B.中国共产党成立,孙中山准备与之合作C.孙中山改组国民党,国共开始第一次合作D.中国共产党接受民生主义主张,开展土地革命【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孙中山指导辛亥革命的是三民主义,不是重新解释后的三民主义,故A项错误;中共成立于1921年,而材料涉及思想是在1924年提出,故B项错误;按照思想主张,孙中山在材料中指出民生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好朋友”关系,按照时间来看,1924年国民党一大改组国民党,接受中共主张,符合题干意思,故C项正确;中共开展土地革命是在1927―1936年的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土地革命的做法与民生主义主张截然不同,故D项错误。考点:20世纪中国重大理论成果·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20.“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其发展主要体现在A.创造性地回答了新形势下党的建设问题B.强调党要代表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C.首次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D.回答了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重大问题【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造性地提出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发展的新要求,故A项正确。B项是三个代表的内容之一,与设问不符,排除。CD项属于邓小平理论的内容,与题意不符,排除。21.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以邓小平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创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二者根本的共同点是A.实事求是,从中国的国情出发B.始终不渝的贯彻党的最高纲领C.把反“左”作为革命进程的重要任务D.坚定不移的走社会主义道路【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以邓小平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创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可知,两者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实事求是,故A项正确。B项也是两者的共同点,但与材料设问不符,排除。C项符合毛泽东思想的内容,但与邓小平不符,排除。D项是两者的共同点,但与材料设问不符,排除。22.新三民主义不同于旧三民主义的内容有①对外反对帝国主义侵略②平均地权③反对民族压迫④节制资本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④D.③④【答案】C【解析】三民主义分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②平均地权和③反对民族压迫是旧三民主义已有的内容;①明确反对帝国主义和④节制资本属于新三民主义发展的表现。故答案为C项。排除含有②或③的ABD项。点睛:比较型选择题是把两个以上的历史人物、事件或现象放在一起,让考生通过分析、比较,归纳出其相同点或不同点,以考查他们的分析、比较能力。从试题形式上可分为类比和对比两种,前者是将同一类性质的事件、人物和观点进行比较,主要考查它们的相同点;后者是将不同性质的事件、历史现象或同一历史现象在不同历史阶段、不同空间的表现进行比较,主要考查这些历史事件在性质、影响等方面的不同。本小题属于对比型试题,解答此题首先要看各自体现出的特点,再找出两者的不同点。回答此类试题一定要审准试题的比较点和要求,注意结合课本内容逐一辨析备选项,然后选出正确答案。23.1992年,邓小平提出“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基于此,我国积极探索A.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C.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D.努力引进西方先进技术【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时间“1992年”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强调了社会主义建设要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其中当然也包括资本主义所创造的文明成果,故主张我国积极探索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故B项正确。积极发展外向型经济,与材料强调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符,排除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1984年全面展开,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1978年实行对外开放,已经努力引进西方先进技术,排除D。24.“感动中国”评委会对某当选人物的评语:“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此人取得成就的研究领域是A.农业科技领域B.空间技术领域C.食品流通领域D.文化教育领域【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运用的能力,具体考查新中国的科技成就。由材料关键信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涉及的就是袁隆平及其杂交水稻技术,从属于农业科技,A符合史实和题意。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正确答案选A。考点: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新中国的科技成就·袁隆平及其杂交水稻技术25.指导中国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发展的基本方针是A.“百花齐放,百家争鸣”B.“百花齐放,推陈出新”C.“洋为中用,古为今用”D.“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答案】A26.改革开放以来国家把发展科技和教育事业放在现代化建设的首位,实行的发展战略是A.普及九年义务教育B.科教兴国C.启动“希望工程”D.尊师重教【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1995年国家首次提出在全国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科教兴国,是指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故选B。考点:新时期教育的发展点评: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有利于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强盛。27.2009年10月31日,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逝世,他对中国航天军事科技最主要的贡献就是“两弹一星”。“两弹一星”研制的成功,对当时中国最主要的现实意义是A.证明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B.中国科技水平世界领先C.促进了世界的和平与发展D.增强了中国的国防实力【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两弹一星”研制是在恶劣的国际环境下,为了保障国家主权和安全进行的,它的研制成功打破了美苏两国对核技术的垄断,粉碎了他们遏制中国的企图,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增强了中国人民的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加强了中国的国防能力,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了安定的环境,故D项正确。A项证明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不是“两弹一星”的意义,排除。B项说法错误,应是核技术处于世界先进水平,且也不是对当时中国最主要的现实意义,排除。材料强调的是对中国的意义,C项是对世界的意义,排除。点睛:本题以新中国的科学技术成就为切入点,需要掌握“两弹一星”研制成功的意义,解题的关键是对“两弹一星”研制的背景和意义的分析。28.法国资产阶段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提出了立法权、司法权和行政权三权分立的原则,这一原则的思想核心和特点是A.反对封建专制制度B.实行三权之间的制约和平衡C.重视法律制度D.实行“开明”君主统治【答案】B【解析】根据题意和所学知识可知,孟德斯鸠提出的三权分立学说是为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设计的方案,其核心是三权之间的制约和平衡,故B项正确。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建立资本主义制度是三权分立学说的前提条件,排除A。三权分立的核心是三权之间的制约和平衡,而不是重视法律制度,排除C。D项是伏尔泰的观点,排除。29.洛克说:“法律的目的不是废除或限制自由,而是保护和扩大自由……哪里没有法律,哪里就没有自由。”从该材料中可以得出的正确信息是A.法治是自由的保障B.必须通过法律限制政府权力C.有法律就有自由D.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法律的目的不是废除或限制自由,而是保护和扩大自由”“哪里没有法律,哪里就没有自由”可知法治是为了保障自由,故A项正确。材料强调法治是自由的保障,没有涉及通过法律限制政府权力,排除B。C项说法有歧义,材料强调法治是自由的保障,排除。材料强调法治是自由的保障,没有涉及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排除D。30.当代史学家西斯.马丁在其《思想的进步史》中说,“与文艺复兴运动相比,启蒙运动在许多方面都有明显的超越。”“超越”的主要表现不包括A.以理性主义为核心B.斗争矛头直接指向封建专制制度C.揭露批判天主教会D.提出建立民主与法制社会的主张【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能力以及对材料的解读能力。根据题干可知其“超越”的主要表现应该是启蒙运动所独有的特点,是和文艺复兴相比它的不同点,C是两者的相同点。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启蒙运动•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异同点31.1912年4月,“泰坦尼克”号客轮在从英国到美国的首航中不幸沉没。某历史兴趣小组搜集了该客轮的背景材料,其中不符合史实的是①使用电灯照明②豪华客舱配备电视③航线经过地中海④用无线电报与外界联络。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1912年,第二次工业革命已接近尾声,当时的新科技成果已经有了电灯、电报、等,但在船上只能用电灯和电报,没有移动。故①④正确,答案为B项。电视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排除②;从英国到美国直接横渡大西洋即可,不必经过地中海,排除③。因此含有②或③的ACD项不正确,排除。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名师点睛】第一次工业革命于18世纪60年代在英国爆发,开创了以机器代替手工工具的时代。这场革命以改良蒸汽机被广泛使用为标志,使工厂制代替了手工工场,用机器生产代替了手工劳动,人类进入蒸汽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从19世纪中后期开始,所取代的成就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即电力的广泛应用、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新通讯手段的发明和化学工业的建立。其中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显著特点,人类跨入电气时代。两次工业革命对生产力发展均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方面都产生了深远影响。32.英国的煤炭消费量从1800年的1000万吨,猛增到1856年的6000万吨,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蒸汽机的推广B.相对论的提出C.内燃机的出现D.发电机的发明【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工业革命,旨在考查学生解读信息、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题干隐含的时间为1800—1856年,英国的煤炭消费量大增,联系所学可知,与第一次工业革命有关,A项符合题意,正确。B项与此无关,排除。C项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也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故排除。考点: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工业革命·内容33.“一个男孩乘坐以80%的光速运行的飞船到离太阳4光年远的恒星后再返回地球,用了10年时间。而飞船速度快,时间走得慢,飞船中的男孩只过了6年,他比他同年的女友年轻了4岁。”上述人类对宇宙认识的突破开始于A.文艺复兴时期B.牛顿时代C.爱因斯坦时代D.网络时代【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以知道爱因斯坦提出狭义相对论,认为时间、空间都与物质的运动速度有关,916年又提出广义相对论,第一次阐述了思维时空和物质的分布先联系的重要思想,故答案选C,ABD与题干不符。点睛:题干材料所示内容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有关,相对论分为“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其基本原理是相对性原理和光速不变原理,认为时间、空间、运动、质量不是绝对不变的,而是相对的,可以相互转化。34.“谁能了解我的音乐,谁便能超越常人无以摆脱的苦难”。这句话反映了贝多芬音乐的特点是A.其作品体现了乐观主义气息B.其作品体现了英雄主义气息C.体现了他强烈的反封建精神D.其作品中蕴含着深沉的哲理【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超越常人无以摆脱的苦难”和所学知识可知,该句话体现贝多芬音乐充满着乐观主义的特点,故A项正确。B项的英雄主义气息,与材料“谁便能超越常人无以摆脱的苦难”不符,排除。材料信息没有体现强烈的反封建精神,而是强调其作品体现了乐观主义气息,排除C。材料信息没有体现蕴含着深沉的哲理,而是强调其作品体现了乐观主义气息,排除D。35.有文学家宣称:“我赋予古老文字以赤色,不再有元老!不再有平民!我在墨水瓶里掀起风暴。”下列作品符合这一创作理念的是A.《巴黎圣母院》B.《安娜·卡列尼娜》C.《老人与海》D.《等待戈多》【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由“我赋予古老文字以赤色,不再有元老!不再有平民!我在墨水瓶里掀起风暴”可以分析出这种文学风格是超越现实,革命的理想主义,属于浪漫主义。根据所学知识可知,A是浪漫主义;B是现实主义;CD是现代主义。所以答案选A。考点: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文学的主要成就·浪漫主义文学36.关于16世纪的宗教改革,有人曾这样比喻:“教会原本是教徒与上帝的接线员,于是借助这个电信垄断地位大发横财。自此以后,人人自带直拨上帝的‘热线’了。”这材料反映了当时宗教改革A.公开挑战了教会权威B.否定了对上帝的虔诚信仰C.确立了《圣经》至高无上D.使君主权力摆脱了教皇控制【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对材料的分析和理解。比喻反映了经过宗教改革后,教徒和上帝之间的联系没有教会这个中介存在。宗教改革后教徒可以直接与上帝对话一定程度上否定了教会作为中介的作用,因此是对教会权威的挑战,故A项正确。宗教改革后教徒“直拨上帝的热线”说明他们与上帝直接对话,他们仍然信仰上帝,故B项错误。材料中未提到《圣经》,故C项错误。当时君主没有摆脱了教皇控制,D项说法错误。点睛:宗教改革之前,天主教会垄断教义,具有绝对的权威。宗教改革后,人们绕开了教会直接与“上帝”对话,不再迷信传统、陈规,即挑战以教皇为首的宗教权威。37.19世纪英国诞生的一项伟大理论,戳穿了“上帝创造了万物”的流言,把越来越多的人从宗教神学的无知、愚昧和落后中解放出来。”该理论是A.经典力学B.相对论C.进化论D.量子论【答案】C【解析】进化论提出物种进化理论是对“上帝创造了万物”沉重打击,故C正确;A、B和D均属于物理学成就。排除。38.据美国沃克斯网站2015年2月3日的文章称,纵观历史,伽利略和牛顿等科学天才往往都相信占星术、炼金术和魔法等非常奇异的亊情。这主要说明A._经典力学受到封建神学的冲击B.近代科学发展水平还不够深入C.伽利略和牛顿开创了经典力学D.牛顿继承了伽利略的研究风格【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中伽利略和牛顿相信占星术、炼金术和魔法的行为说明科学的发展水平不够,还不能解释一些自然现象,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经典力学受到封建神学的冲击,而是强调近代科学发展水平还不够深入,排除A。经典力学是牛顿提出的,而不是伽利略,排除C。材料中是对伽利略和牛顿科学家相信占星术的分析,不是说明牛顿和伽利略研究的继承关系,排除D。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抓住材料关键信息“伽利略和牛顿等科学天才往往都相信占星术、炼金术和魔法等非常奇异的亊情”,结合近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相关史实,分析材料即可知道答案。39.央视三套《星光大道》栏目被称为“百姓舞台”,人们对阿宝、“凤凰组合”“玖月奇迹”等人和歌唱组合的表现津津乐道。这主要说明了电视具有A.艺术鉴赏性B.娱乐功能C.传播信息作用D.改变人类生活方式的作用【答案】B【解析】央视三套被称为综艺频道,其中《星光大道》是一个综艺节目,主要起到娱乐的功能,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A选项错在材料没有强调艺术鉴赏的方面;C选项错误,传播信息主要是新闻频道的功能;D选项材料没有体现这一点。40.下表是某人所持的一张高校入学履历,他能因此上大学主要是因为A.新中国成立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B.《义务教育法》正式实施C.“文革”以后恢复高考后自己的努力D.“文革”期间推荐工农兵上大学【答案】D【解析】从材料中的高校入学履历,可以看出张卫红出身贫农,文化程度仅为小学,而且从评语的“阶级立场”“农村锻炼”等导向性来看,并结合所学知识,文化大革命期间,高考制度被废止,不需要文化课考试就可以上大学,只要有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和学校复审,故D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职业教育的内容,而是体现“文革”时期的教育,排除A。《义务教育法》正式实施于1986年正式实施,与材料体现“文革”时期的教育不符,排除B。材料没有体现高考恢复,而是体现“文革”时期的教育,排除C。二非选择题(20分)4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欲制外夷者,必先悉夷情始;欲悉夷情者,必先立译馆,翻夷书始……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练兵之法——《海国图志》材料二观大地诸国,皆以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