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咸阳市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普通高中期末质量检测高一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题共8页,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监考员将答题卡按顺序收回,装袋整理;试题不回收。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如表是“封”和“郡”的金文,从字形结构的区别可知,郡县制的建立()封郡释义释义植树为帜划定疆域驻军守土为君主管理地方A.扩大了统治区域 B.加强了中央集权C.实现了国家统一 D.借鉴了西周制度2.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在展现汴京商贸繁华的同时,也表现出了惊马闯市、船桥险情、官员争道、军力懈怠、城防涣散、消防缺失、商贸侵街、党祸渎文、酒患成灾等街头弊病,作者意在()A.展现北宋中后期商品经济繁荣 B.表达对社会危机和隐患的忧虑C.说明城市发展需要超前的规划 D.突显国家盛世一统的宏大主题3.王阳明提倡“致良知”和“知行合一”的学说与程朱学说对抗,他认为“心明便是天理”,认为良知即是“天理”,而致良知就需要静思以“随感而应,无物不照”。据此可知()A.王阳明与朱熹的思想完全对抗 B.心学否定了传统伦理道德标准C.心学已经摆脱儒学思想的束缚 D.心学强调个人修养在发现内心4.下表是近代中国一些地方官员围绕企业资金筹集问题而发表的言论。据此可知,当时()人物创办企业言论湖广总督张之洞汉阳铁厂然此乃中国自强要政,臣既奉旨饬办,亦断不敢因经费困细致沮成功。反覆筹思,谨就湖北物力之所能办到者,筹一节省腾挪之法。云贵总督岑敏英云南矿业官商大贾多在闽、粤、上海一带地方,而上海尤为总汇之处,须于彼处设法招徕,如克迅速集事。黑龙江将军恭镗漠河金矿惟有招募津沪商人醵资(凑钱)来江承办。A.地方势力崛起威胁清廷统治 B.洋务派创办军事工业以“自强”C.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缺乏资金 D.早期近代化在困境中艰难探索5.有学者认为,五四运动以前,新文化运动是纯思想观念的启蒙,很少涉及政治行动;五四运动后,思想启蒙在行动中不断深化和推进。该学者意在强调()A.新文化运动的主流思想发生变化B.新文化运动的发展历程十分曲折C.五四运动兼具思想与政治的双重意义D.五四运动是新旧民主主义革命分界线6.1939年9月在陕甘边区,中央党校成立了回民班;1941年6月在陕北公学成立了民族部;边区政府还在少数民族地区创办学校,功课里增加了阿拉伯语。另外,还创办了两所蒙古族学校;1941年创办了民族学院,招收了蒙、回、藏、苗、汉等各族青年300多人。这一做法()A.标志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形成 B.注重保障各民族的独立与发展C.践行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 D.推动人民群众参加反蒋的斗争7.1971年,周恩来指示外交部,搞外交不是坐“冷板凳”,而是“热板凳”,要积极、主动地与外界接触,自己给自己创造条件,开展外交工作。20世纪70年代,中国与一些国家的关系有了明显改善,与亚非拉、欧洲、北美等地区的多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这体现出中国()A.打开了外交新局面 B.“求同存异”有效实践C.外交方针与时俱进 D.积极履行大国的责任8.1983年,深圳组建新中国第一家股份制企业,发行第一张股票“深安保”,1986年,深圳开始了全国最早的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试点,出台《国营企业股份化试点暂行规定》,选定10家国营企业开展试点,率先探索混合所有制改革。这些做法()A.调整了我国的工业布局 B.推动了中国农业经济持续发展C.增强了企业经营活力 D.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9.种姓制度在印度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它将亲族、地位、等级、职业、阶级、人种以及权力等都协调地组织为一体,创造出强大、错综完整的分层体系。这反映了种姓制度()A.适应国家治理的需要 B.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C.保证社会分工合理化 D.限制了社会阶层流动10.欧洲中世纪城市中的大学普遍得到了政府或教皇的认可,同时大部分大学既不隶属于教会,又不受制于地方,由教授和学生共同推选校长进行管理。据此推知,当时城市市民()A.致力推动古典文化复兴 B.社会活动受制于封建领主C.民族民主意识逐步觉醒 D.拥有一定程度自治权力11.哥伦布第二次航行到美洲时,将甘蔗带到希斯潘纽拉,马、羊也随之而来,除这些大动物之外,老鼠也藏在航船中漂洋过海到了美洲。与此同时,欧洲人将天花、麻疹、白喉、水痘、流感等疾病的病原体带到了美洲和大洋洲。这表明()A.商品在世界范围内流动 B.人口迁移引起了商业革命C.早期殖民扩张由此开始 D.物种传播与疾病传染并存12.文艺复兴时期画家乔尔乔内的《暴风雨》,展示了一场暴风雨来临前的情景。闪电照射下的建筑和大地、河流的阴沉色彩形成鲜明对比,图中的人物、织物、石头的质感都得到很好的表现,而这一切并没有涉及神话或圣经故事。这表明,该画家()A.摆脱了宗教信仰影响 B.注重刻画现实世界C.探索人与自然的奥秘 D.擅长观察细微事物13.如图为近代某资本主义国家政治权力结构关系示意图,据此解读正确的是()A.君主立宪政体下君主的权力高于议会B.议会是国家最高立法机关和权力机关C.三权分立是该国政治文化的典型特征D.政体经历反复后最终确立了共和政体14.1865年12月6日,《联邦宪法》第十三条修正案正式施行,规定:不论奴隶制还是非自愿劳役,除非作为对已通过正当程序判刑的罪犯的处罚,不得存在于联邦境内及其管辖的任何地方。该条修正案()A.是美国内战的成果 B.带有种族歧视烙印C.是由美国总统制定 D.维护奴隶主的权利15.德国的统一进程犹如一片没有标识的土地,但是历史有它自己发展的逻辑和规律,人和权力都是来自现实世界,俾斯麦的政治艺术和活动范围都取决于德国的现实情况和历史发展规律。这表明德意志统一()A.受制于多重因素 B.推动了经济发展 C.限制了民众自由 D.由政治人物决定16.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了“异化劳动”的概念,认为“工人生产的越多,他能够消费的越少;他创造的价值越多,他自己越没有价值、越低贱……劳动越机巧,工人越愚笨,越成为自然界的奴隶”,这表明马克思()A.抨击资本主义阻碍了社会进步 B.对机器大生产持反对态度C.探索资本主义经济的内在矛盾 D.揭示了工人阶级的局限性17.据如表可知,这一时期的墨西哥迪亚斯时期的内外政策()1876年至1880年发动武装政变夺取政权;确保政权的生存和美国的外交承认1884年至19世纪末巩固政权;大力引进外资与欧美平衡政策19世纪末到1911年美国在拉美势力增强和不断扩张,外交平衡战略以失败告终A.国际地位迅速提升 B.民族民主革命任务艰巨C.民主改革成效显著 D.政治经济发展停滞不前18.一战结束后,《国际联盟盟约》初稿十一天之内便突击完成,制定过程中根本顾及不到绝大多数国家意见,但其部分内容却相继被列入对德、奥、保、匈多国和约内,并分别成为其中的第一部分。这反映了()A.战后世界和平得到有效维护 B.西方大国的协调机制取得显著成效C.大国强权政治操纵国际秩序 D.“大国一致”原则发挥了巨大的作用19.1916年10月至12月,俄国工人罢工328次,参加人数26.8万人;1917年1月,俄国工人罢工400次,参加人数27万人。“打倒沙皇君主制度”“打倒战争”“打倒专制制度”等响亮口号不断涌现。这些现象反映出俄国()A.沙皇君主专制势力的强大 B.临时政府统治濒临瓦解C.革命的社会条件趋向成熟 D.工人阶级政权即将建立20.一五计划时期苏联经济快速发展,但一五计划指标完成情况并不理想。下表为苏联19281932年一五计划的计划指标完成情况统计项目煤铁钢棉布毛呢砂糖完成情况86%56%62%59%34%32%按“有一分材料说一分话”的原则,表格数据能说明的是()A.苏联国家建设的急切心态 B.苏联轻重工业的比例失调C.经济危机冲击了苏联建设 D.“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21.印度甘地倡导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以和平手段争取自治;埃及人民以游行、罢工、罢市、街垒战斗的方式争取国家独立;埃塞俄比亚通过游击战击败意大利,恢复国家独立。这反映出()A.西方殖民扩张性质变化 B.各国反殖斗争受国际环境影响C.世界殖民体系彻底瓦解 D.亚非拉反殖民斗争具有多样性22.参与签订《慕尼黑协定》的英国首相张伯伦回到英国后宣称:“我带来了整整一代人的和平!”而丘吉尔对此则评价说:“让你在战争与耻辱之间作一抉择,你选择了耻辱,而你将来还得进行战争。”丘吉尔对张伯伦的言论之所以有异议,主要是因为《慕尼黑协定》的签订()A.能为欧洲和平提供法律约束力 B.极大地助长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野心C.让英国在国际舞台上颜面尽失 D.背离了法国同侵略者坚决斗争的决心23.1948年,英国的工党政府宣布建成了“福利国家”,所有家庭都享受津贴,病人不必向医生付钱即可得到治疗,贫困群体的生活因而大为改善,因肺炎、白喉和结核病而死亡的人数也大大下降。工党的政策()A.促进社会主义阵营的扩大 B.反映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加强C.使工人阶级实现当家作主 D.利于摆脱经济“滞胀”现象24.如图是拉美和加勒比、撒哈拉以南非洲外贸依存度对外贸易总额占GDP总量比重)统计表。导致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这些地区()A.经济一体化水平有限 B.经济区域发展不平衡C.深受殖民主义的影响 D.注重发展外向型经济25.21世纪的现代战争使军事家们认识到,过去单纯以计算有多少装甲师、航空舰队、航母战斗群来衡量军事能力的做法已经过时,一些无形的力量,如计算机能力、通信容量和可靠性、实时侦察能力等,也应该被计算在内。“军事家们”认识转变的主要原因是()A.战争灾难性后果 B.现代科技决定战争的成败C.信息化程度提高 D.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4小题,共50分)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国家始终是以变体的家长制形态出现的,也就是“家天下”的变体。当时由于小农经济无法提供足够的经济支持,国家的权力机构往往并不深入到乡村社会,而是止于县政;在乡村社会通过“家国同构”的社会组织,利用乡村自治组织力量将农民束缚在土地上。农民对“家”的认同自然而然地延伸为对“国家”的认同。因此,治国和治家的规则是通用的,“三纲五常”既界定了个人与家庭的关系,又规范了个人与国家的关系。而专制皇权也正是看到了这一点,因而往往借助乡村社会内生的伦理教化来实现在乡村的统治,而不仅仅是借助“横暴的权力”。——摘编自任剑萍《对中国古代“家国同构”之探析》材料二:“国家观”是一个意识形态层面的概念,可以理解为民众、统治阶级对国家的认识与归属感。鸦片战争前对于国人来说,并没有一个完整成型的“国家观”概念。近代以来,战争敲开了禁闭已久的国门,也带来了新思想、新理论,国人的近代国家观念开始逐渐萌发并传播。有识之士并没有沉浸在国将不国的悲痛中,而是积极唤醒国人。梁启超在《时务报》中表述了自己的民权和主权意识,在国际交往中中国官员也开始接受并运用“国家主权平等原则”这一国际法内容。1898-1912年是清政府大厦终倾、中华民国日出东方的时期,是近代化的新型国家在废墟上建立的时期。随着中华民国建立,新生政权以法律形式规定了中国的疆界,明确了国家主权,意味着我国在形式上已经转变为一个近代国家。——摘编自秦磊《中国近代国家观的形成与发展:1898-1912》(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政治统治的基本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国家观念形成的背景,并简述其影响。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英国近代第一代工人基本上是随着工厂制度的建立和城市化从农村迁入城市的手工业者和农民。众多的工人被集中在用围墙隔离的工厂中,失去了原来随意安排时间的自由,每天必须在不停转动的机器面前,不停地从事枯燥、单调的机械劳动,时间长达15—16小时。无论是酷暑、严寒,还是刮风、下雨,他们都必须按时赶到工厂,完成规定的工作量,而且工厂的利润多少与工人无直接的关系。显而易见,他们对这样的强制劳动不可能有必要的兴趣和热情,相反第一批工厂工人对工厂的严格纪律普遍感到无法容忍。——摘编自宋严萍《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工厂管理及特点探究》材料二英国的工业革命中,工业生产超越了早期工业化的限制,脱离了家庭,转入到工厂中形成更为有力的生产能力,工厂是生产的中心,原先家庭工业的职能被分解为整个工业生产环节的不同任务。正是机器代替了比较简单的设备以后,企业的固定资本才大大地增加了,并且生产大大加速,机器使流动资本愈益增大。因此,机器就使没有资本的工人愈益不能经营工业,因而造就了现代的社会经济制度。工厂制度保证了生产大量的产品并使成本迅速降低,它不再依赖现有的需求,而是创造了自己的市场。——摘编自唐振龙《生产组织方式变革、制造业成长与竞争优势:从工厂制到温特制》(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近代第一代工人劳动的特点。(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工业革命给英国工业生产带来的影响。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埃及纳赛尔政府于1956年7月26日宣布苏伊士运河公司国有化。英法两国对此反应非常激烈,决定以军事手段维护两国的利益。10月29日,英法联合以色列向埃及发动进攻,第二次中东战争爆发。11月5日,苏联向三国发出警告,扬言使用现代化毁灭性武器进攻英法本土以迫使其撤军。美国政府则打着以“公正”“中立”的旗号处理中东事务,趁机排挤英法,意图独霸中东。白宫担心在苏伊士运河问题上拖延会殃及巴拿马运河的主权问题,因而在战争的过程中,它既不能支持埃及收回运河从而破坏与英法的盟友关系,又不能支持英法继续强占运河开罪阿拉伯国家进而将其推向苏联的怀抱。6日,艾森豪威尔一方面命令美军进入全球警戒状态向苏联示威,另一方面催促英法尽快停火。在美、苏联合构成的威慑压力下,英法两国和以色列不得不于11月6日宣布停火。——摘编自张华玉《十月战争时期的美国中东政策研究》材料二: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推动全球治理变革加快,科技革命推动世界格局新变化,世界多极化推动国际体系深刻变革,人类文明多元化发展。在世界新一轮的大变革、大调整过程中,亚洲47个国家贡献了全球60%以上的经济总量,作为当今世界最具发展潜力和发展活力的区域之一,亚洲正在经历最快的经济增长期,基于寻求亚洲发展新前景和应对现实发展诸方面挑战的两点现实需求,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理念。此外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亚洲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长期以来奉行睦邻友好政策以及中国政府积极推动多种形式的文明交流活动深刻影响着亚洲在世界经济舞台的地位……——摘编自陈雨萌、韩海涛《习近平新时代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与实践探究》(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在第二次中东战争中美国的主要意图。(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亚洲命运共同体建立的背景和意义。2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部关于启蒙时代的微型百科全书★18世纪的欧洲到底发生了什么?第1章欧洲的百年——欧洲国家体制的纷争和基本结构第2章经济发展情况与相关理论第3章……第4章宽容的百年——教会批判、理性宗教、新宗教虔诚第5章交际的百年——新的交流方式和媒体第6章……第7章理性的百年——哲学和科学的问题、方法及组织形式第8章改革的百年——自然法理论、开明专制主义和国家的合理化第9章革命的百年——起义、反抗和宪法冲突第10章……“启蒙的百年”指的是什么?启蒙,究竟有何含义?用这一概念来定义整个世纪是否恰当?如此称呼18世纪,可不是历史学家的发明。生活在当时的杰出人物就已经相信,他们正处于一个启蒙的年代。——摘编自《百年启蒙》中文版前言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启蒙运动自拟一个论题,并进行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表述清晰)咸阳市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普通高中期末质量检测高一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题共8页,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监考员将答题卡按顺序收回,装袋整理;试题不回收。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如表是“封”和“郡”金文,从字形结构的区别可知,郡县制的建立()封郡释义释义植树为帜划定疆域驻军守土为君主管理地方A.扩大了统治区域 B.加强了中央集权C.实现了国家统一 D.借鉴了西周制度【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封”的金文释义是植树为帜、划定疆域、驻军守土,体现了封疆割据;“郡”的金文释义是为君主管理地方,体现了中央集权。从字形结构的区别可知,郡县制的建立削弱了地方割据势力,B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郡县制对统治区域扩大的作用,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国家统一的相关信息,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西周实行分封制,郡县制的建立并不是借鉴西周的地方管理制度,排除D项。故选B项。2.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在展现汴京商贸繁华的同时,也表现出了惊马闯市、船桥险情、官员争道、军力懈怠、城防涣散、消防缺失、商贸侵街、党祸渎文、酒患成灾等街头弊病,作者意在()A.展现北宋中后期商品经济繁荣 B.表达对社会危机和隐患的忧虑C.说明城市发展需要超前的规划 D.突显国家盛世一统的宏大主题【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朝(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突出了惊马闯市、船桥险情、官员争道、军力懈怠等街头弊病,说明北宋繁荣的背后蕴藏着危机,反映了其意在表达对社会危机和隐患的忧虑,B项正确;展现北宋中后期商品经济繁荣与材料中的街头弊病不符,排除A项;城市发展需要超前的规划与材料中“官员争道、军力懈怠、城防涣散”无关,排除C项;北宋只是局部统一,并不是盛世一统,排除D项。故选B项。3.王阳明提倡“致良知”和“知行合一”的学说与程朱学说对抗,他认为“心明便是天理”,认为良知即是“天理”,而致良知就需要静思以“随感而应,无物不照”。据此可知()A.王阳明与朱熹的思想完全对抗 B.心学否定了传统伦理道德标准C.心学已经摆脱儒学思想的束缚 D.心学强调个人修养在发现内心【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致良知就需要静思以‘随感而应,无物不照’”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心学强调是个人修养的重要性,D项正确;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均是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存在完全对抗,排除A项;B项题干不能体现,排除B项;心学是儒学的新发展,故排除C项。故选D项。4.下表是近代中国一些地方官员围绕企业资金筹集问题而发表的言论。据此可知,当时()人物创办企业言论湖广总督张之洞汉阳铁厂然此乃中国自强要政,臣既奉旨饬办,亦断不敢因经费困细致沮成功。反覆筹思,谨就湖北物力之所能办到者,筹一节省腾挪之法。云贵总督岑敏英云南矿业官商大贾多在闽、粤、上海一带地方,而上海尤为总汇之处,须于彼处设法招徕,如克迅速集事。黑龙江将军恭镗漠河金矿惟有招募津沪商人醵资(凑钱)来江承办。A.地方势力崛起威胁清廷统治 B.洋务派创办军事工业以“自强”C.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缺乏资金 D.早期近代化在困境中艰难探索【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然此乃中国自强要政,臣既奉旨饬办,亦断不敢因经费困细致沮成功”“官商大贾多在闽、粤、上海一带地方,而上海尤为总汇之处,须于彼处设法招徕,如克迅速集事”“惟有招募津沪商人醵资(凑钱)来江承办”和所学可知,洋务运动创办时期,面临着资金缺乏的困境,说明的是早期近代化在困境中艰难探索,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地方势力对清廷统治的威胁,排除A项;材料中的矿业属于民用企业,排除B项;材料中的企业是洋务企业,不属于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排除C项。故选D项。5.有学者认为,五四运动以前,新文化运动是纯思想观念的启蒙,很少涉及政治行动;五四运动后,思想启蒙在行动中不断深化和推进。该学者意在强调()A.新文化运动的主流思想发生变化B.新文化运动的发展历程十分曲折C.五四运动兼具思想与政治的双重意义D.五四运动新旧民主主义革命分界线【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目的题。时空范围为近代中国。根据材料可知,五四运动前,新文化运动是纯思想观念的启蒙,中国主流思想是宣扬西方的民主与科学,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得到广泛传播,使得思想启蒙从理论层面进展到了实践层面,推动革命政治运动代单纯的思想观念,即五四运动兼具思想与政治的双重意义,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五四运动的政治行动和思想观念的结合,而非单纯强调主流思想的转变,排除A项;材料主旨并未反映出新文化运动的曲折性,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出五四运动的地位,排除D项。故选C项。6.1939年9月在陕甘边区,中央党校成立了回民班;1941年6月在陕北公学成立了民族部;边区政府还在少数民族地区创办学校,功课里增加了阿拉伯语。另外,还创办了两所蒙古族学校;1941年创办了民族学院,招收了蒙、回、藏、苗、汉等各族青年300多人。这一做法()A.标志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形成 B.注重保障各民族的独立与发展C.践行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 D.推动人民群众参加反蒋的斗争【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成立回民班”“还创办了两所蒙古族学校”“招收了蒙、回、藏、苗、汉等各族青年300多人”可知,1941年,中共中央坚持民族平等原则,尊重蒙、回宗教信仰与风俗习惯,通过这些措施有利于团结各民族,巩固抗日根据地政权,践行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C项正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形成于新中国成立后,排除A项;各民族的独立与发展通过办培训班等行为无从体现,排除B项;当时处于全国抗战时期,并未强调反蒋的斗争,排除D项。故选C项。7.1971年,周恩来指示外交部,搞外交不是坐“冷板凳”,而是“热板凳”,要积极、主动地与外界接触,自己给自己创造条件,开展外交工作。20世纪70年代,中国与一些国家的关系有了明显改善,与亚非拉、欧洲、北美等地区的多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这体现出中国()A.打开了外交新局面 B.“求同存异”有效实践C.外交方针与时俱进 D.积极履行大国的责任【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70年代的中国。根据材料“20世纪70年代,中国与一些国家的关系有了明显改善,与亚非拉、欧洲、北美等地区的多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和所学可知,20世纪70年代,中国积极调整外交政策,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并同美国改善外交关系,打开了外交的新局面,A项正确;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是在1955年,排除B项;中国并未改变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排除C项;材料与积极履行大国的责任说法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8.1983年,深圳组建新中国第一家股份制企业,发行第一张股票“深安保”,1986年,深圳开始了全国最早的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试点,出台《国营企业股份化试点暂行规定》,选定10家国营企业开展试点,率先探索混合所有制改革。这些做法()A.调整了我国的工业布局 B.推动了中国农业经济持续发展C.增强了企业的经营活力 D.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革为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培育了多元化的市场竞争主体,增强了企业经营的活力,C项正确;材料所述属于国企改革的内容,未涉及工业布局的调整,排除A项;“农业经济持续发展”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排除D项。故选C项。9.种姓制度在印度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它将亲族、地位、等级、职业、阶级、人种以及权力等都协调地组织为一体,创造出强大、错综完整的分层体系。这反映了种姓制度()A.适应国家治理的需要 B.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C.保证社会分工合理化 D.限制了社会阶层流动【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印度。根据材料“它将亲族、地位、等级、职业、阶级、人种以及权力等都协调地组织为一体,创造出强大、错综完整的分层体系”可知,种姓制度在印度之所以有强大的生命力,是因为其能够将不同的人协调组织为一体,适应国家治理的需要,A项正确;材料强调种姓制度的积极作用,并没有提到种姓制度的群众基础是否广泛,排除B项;保证社会分工合理化说法绝对化,排除C项;材料主旨是强调种姓制度的积极作用,并没有强调其消极作用,排除D项。故选A项。10.欧洲中世纪城市中的大学普遍得到了政府或教皇的认可,同时大部分大学既不隶属于教会,又不受制于地方,由教授和学生共同推选校长进行管理。据此推知,当时城市市民()A.致力推动古典文化复兴 B.社会活动受制于封建领主C.民族民主意识逐步觉醒 D.拥有一定程度的自治权力【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世纪(欧洲)。根据材料“大部分大学既不隶属于教会,又不受制于地方,由教授和学生共同推选校长进行管理”可知,中世纪的欧洲,大部分城市中的大学不受制于教会和地方,具有一定自治权,同时由教授和学生共同推选校长进行管理,结合当时城市的属性可知,城市市民具有一定程度的自治权,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市民对古典文化复兴的推动,排除A项;市民的社会活动受封建领主的影响,“受制于”表述过于绝对,排除B项;民族民主意识逐步觉醒表述与材料不符,材料主要强调的是中世纪大学的自治权,排除C项。故选D项。11.哥伦布第二次航行到美洲时,将甘蔗带到希斯潘纽拉,马、羊也随之而来,除这些大动物之外,老鼠也藏在航船中漂洋过海到了美洲。与此同时,欧洲人将天花、麻疹、白喉、水痘、流感等疾病的病原体带到了美洲和大洋洲。这表明()A.商品在世界范围内流动 B.人口迁移引起了商业革命C.早期殖民扩张由此开始 D.物种传播与疾病传染并存【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世界。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哥伦布第二次航行到美洲时,将甘蔗、马、羊等带到希斯潘纽拉,这属于物种的传播;另一方面,欧洲人也将天花、麻疹、白喉、水痘、流感等疾病的病原体带到了美洲和大洋洲,这导致了疾病的传染,因此可得出“物种传播与疾病传染并存”的结论,D项正确;“商品在世界范围内流动”有一定的道理,因为哥伦布确实将甘蔗带到了美洲,但这并不是材料想要强调的主要点,材料更侧重于描述物种和疾病的传播,而不仅仅是商品的流动,排除A项;商业革命更多地与欧洲内部的经济变革相关,而非由人口迁移引起,排除B项;虽然哥伦布的发现确实为后来的殖民扩张奠定了基础,但材料描述的是哥伦布航行到美洲时物种和疾病的传播,而非殖民扩张的开始,排除C项。故选D项。12.文艺复兴时期画家乔尔乔内的《暴风雨》,展示了一场暴风雨来临前的情景。闪电照射下的建筑和大地、河流的阴沉色彩形成鲜明对比,图中的人物、织物、石头的质感都得到很好的表现,而这一切并没有涉及神话或圣经故事。这表明,该画家()A.摆脱了宗教信仰影响 B.注重刻画现实世界C.探索人与自然的奥秘 D.擅长观察细微事物【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欧洲。根据材料“闪电照射下的建筑和大地、河流的阴沉色彩形成鲜明对比,图中的人物、织物、石头的质感都得到很好的表现,而这一切并没有涉及神话或圣经故事”和所学可知,文艺复兴的核心是人文主义,注重对现实世界的关注,提倡人性,反对神性,B项正确;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文学家并未摆脱宗教信仰的影响,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对现实世界的关注,非探索人与自然的奥秘,排除C项;材料与擅长观察细微事物的说法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13.如图为近代某资本主义国家政治权力结构关系示意图,据此解读正确的是()A.君主立宪政体下君主的权力高于议会B.议会是国家最高立法机关和权力机关C.三权分立是该国政治文化的典型特征D.政体经历反复后最终确立了共和政体【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英国)。根据材料可知,材料属于英国的国家政治权力结构关系示意图,英国君主权力受到限制(英王是国家元首,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议会是国家最高立法机关和权力机关;内阁掌握行政权,受议会监督,对议会负责,B项正确;德国君主立宪政体下君主的权力高于议会,排除A项;三权分立是美国政治文化的典型特征,排除C项;法国政体经历反复后最终确立了共和政体,排除D项。故选B项。14.1865年12月6日,《联邦宪法》第十三条修正案正式施行,规定:不论奴隶制还是非自愿劳役,除非作为对已通过正当程序判刑的罪犯的处罚,不得存在于联邦境内及其管辖的任何地方。该条修正案()A.是美国内战成果 B.带有种族歧视烙印C.是由美国总统制定 D.维护奴隶主的权利【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提示词可知是正向题、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1865年美国南北战争后。据题干可知主要结论:1865年美国宪法修正案规定不允许奴隶制和非自愿劳役存在于美国。结合所学可知,1861年美国南北战争废除了奴隶制,使黑人奴隶获得解放,因此影响了宪法修正案的出台,A项正确;该条修正案不允许奴隶制的存在,该修正案不带有种族歧视,排除B项;该条修正案是由美国国会制定的,排除C项;修正案维护了黑人的权利,排除D项。故选A项。15.德国的统一进程犹如一片没有标识的土地,但是历史有它自己发展的逻辑和规律,人和权力都是来自现实世界,俾斯麦的政治艺术和活动范围都取决于德国的现实情况和历史发展规律。这表明德意志统一()A.受制于多重因素 B.推动了经济发展 C.限制了民众自由 D.由政治人物决定【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19世纪70年代的德意志。根据材料“历史有它自己发展的逻辑和规律,人和权力都是来自现实世界,俾斯麦的政治艺术和活动范围都取决于德国的现实情况和历史发展规律”及所学可知,德意志统一的条件包括四分五裂的政治局面阻碍了德意志资本主义的发展,俾斯麦推行“铁血政策”及顺应历史发展规律的要求等,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德意志统一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影响,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材料体现不出民众自由被限制的相关信息,与题意无关,排除C项;俾斯麦在德意志统一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并不是决定性的作用,排除D项。故选A项。16.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了“异化劳动”的概念,认为“工人生产的越多,他能够消费的越少;他创造的价值越多,他自己越没有价值、越低贱……劳动越机巧,工人越愚笨,越成为自然界的奴隶”,这表明马克思()A.抨击资本主义阻碍了社会进步 B.对机器大生产持反对态度C.探索资本主义经济的内在矛盾 D.揭示了工人阶级的局限性【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欧洲)。根据材料“工人生产的越多,他能够消费的越少;他创造的价值越多,他自己越没有价值、越低贱……劳动越机巧,工人越愚笨,越成为自然界的奴隶”可知,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生产越多,自己所能消费的却越少,工人越没有价值、越低贱,劳动和价值不能等价,这体现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内在矛盾,C项正确;材料中并没有抨击资本主义,而是在强调“异化劳动”的概念,排除A项;马克思并不反对机器大生产,排除B项;材料并没有提到工人阶级的局限性,而是说明工人阶级在异化劳动下的地位,排除D项。故选C项。17.据如表可知,这一时期的墨西哥迪亚斯时期的内外政策()1876年至1880年发动武装政变夺取政权;确保政权的生存和美国的外交承认1884年至19世纪末巩固政权;大力引进外资与欧美平衡政策19世纪末到1911年美国在拉美势力增强和不断扩张,外交平衡战略以失败告终A.国际地位迅速提升 B.民族民主革命任务艰巨C.民主改革成效显著 D.政治经济发展停滞不前【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是推断题,时空是1876年至1911年(美洲)。根据材料可知,墨西哥迪亚斯时期一方面要夺取并巩固政权,确保政权的生存,体现了民主革命任务的艰巨性,另一方面要在对外关系中协调外来欧美实力对本国的干预,并最终以失败告终,体现了民族革命的艰巨性,B项正确;19世纪末到1911年美国在拉美势力增强和不断扩张,外交平衡战略以失败告终,说明国际地位并未迅速提升,仍受到帝国主义国家干涉,排除A项;材料中并未涉及民主改革措施,无法反映民主改革的成效,排除C项;墨西哥迪亚斯时期的民主政治有所发展,并未停滞不前,排除D项,故选B项。18.一战结束后,《国际联盟盟约》初稿十一天之内便突击完成,制定过程中根本顾及不到绝大多数国家的意见,但其部分内容却相继被列入对德、奥、保、匈多国和约内,并分别成为其中的第一部分。这反映了()A.战后世界和平得到有效维护 B.西方大国的协调机制取得显著成效C.大国强权政治操纵国际秩序 D.“大国一致”原则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一战后(世界)。《国际联盟盟约》涉及不到大多数国家,但是部分内容被列入对几个战败国的和约内,可见实际上国际秩序被大国强权操纵,C项正确;A项错在“有效维护”,国联缺乏有效制约战争的机制,排除A项;B项错在“显著成效”,排除B项;大国一致原则是联合国确立的原则,排除D项。故选C项。19.1916年10月至12月,俄国工人罢工328次,参加人数26.8万人;1917年1月,俄国工人罢工400次,参加人数27万人。“打倒沙皇君主制度”“打倒战争”“打倒专制制度”等响亮口号不断涌现。这些现象反映出俄国()A.沙皇君主专制势力的强大 B.临时政府统治濒临瓦解C.革命的社会条件趋向成熟 D.工人阶级政权即将建立【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沙俄。根据材料“1916年10月至12月,俄国工人罢工328次,参加人数26.8万人;1917年1月,俄国工人罢工400次,参加人数27万人”和所学可知,俄国十月革命前夕,工人罢工次数不断高涨,反对专制呼声强烈,说明的是革命的社会条件趋向成熟,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沙皇专制势力,排除A项;此时临时政府尚未组建,排除B项;材料与成立工人阶级政权的说法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20.一五计划时期苏联经济快速发展,但一五计划指标完成情况并不理想。下表为苏联19281932年一五计划的计划指标完成情况统计项目煤铁钢棉布毛呢砂糖完成情况86%56%62%59%34%32%按“有一分材料说一分话”的原则,表格数据能说明的是()A.苏联国家建设的急切心态 B.苏联轻重工业的比例失调C.经济危机冲击了苏联建设 D.“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型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1928年至1932年的苏联。根据材料可知,苏联一五计划时期经济发展快速,但计划指标基本未完成,说明原计划指标较高,反映了苏联国家建设的急切心态,A项正确;在不知道轻重工业原有基础的情况下,无法通过指标完成情况得出轻重工业比例失调的结论,排除B项;材料反映出一五计划间苏联经济发展快速,“经济危机冲击了苏联建设”与史实不符,排除C项;材料无法通过指标完成情况得出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结论,排除D项。故选A项。21.印度甘地倡导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以和平手段争取自治;埃及人民以游行、罢工、罢市、街垒战斗的方式争取国家独立;埃塞俄比亚通过游击战击败意大利,恢复国家独立。这反映出()A.西方殖民扩张性质变化 B.各国反殖斗争受国际环境影响C.世界殖民体系彻底瓦解 D.亚非拉反殖民斗争具有多样性【答案】D【解析】【详解】解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和埃塞俄比亚抗意斗争,都属于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斗争形式多样,既有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又有无产阶级领导的武装斗争,还有反法西斯民族解放运动,既有暴力斗争,又有“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从全球观点来看,这些事件反映出当时亚非拉反殖民斗争具有多样性,D项正确;两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殖民扩张的性质并未发生变化,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国际环境”对“各国反殖斗争”的影响,排除B项;根据材料无法判断“世界殖民体系”是否已经彻底瓦解,排除C项。故选D项。22.参与签订《慕尼黑协定》的英国首相张伯伦回到英国后宣称:“我带来了整整一代人的和平!”而丘吉尔对此则评价说:“让你在战争与耻辱之间作一抉择,你选择了耻辱,而你将来还得进行战争。”丘吉尔对张伯伦的言论之所以有异议,主要是因为《慕尼黑协定》的签订()A.能为欧洲和平提供法律约束力 B.极大地助长了法西斯国家侵略野心C.让英国在国际舞台上颜面尽失 D.背离了法国同侵略者坚决斗争的决心【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原因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二战前欧洲。丘吉尔之所以不认同张伯伦,是因为《慕尼黑协定》签订牺牲了弱小国家的利益,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气焰,B项正确;协定的签订并不能提供法律的约束力,排除A项;C项不是主要原因,排除C项;法国也没有同侵略者坚决斗争,排除D项。故选B项。23.1948年,英国的工党政府宣布建成了“福利国家”,所有家庭都享受津贴,病人不必向医生付钱即可得到治疗,贫困群体的生活因而大为改善,因肺炎、白喉和结核病而死亡的人数也大大下降。工党的政策()A.促进社会主义阵营的扩大 B.反映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加强C.使工人阶级实现当家作主 D.利于摆脱经济“滞胀”现象【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是本质题、影响题。时空是:二战后(英国)。福利国家是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创办并资助社会公共事业,实行和完善一套社会福利政策和制度,对社会经济生活进行干预,保证社会秩序和经济生活正常运行的政策。二战后英国工党政府建设“福利国家”,反映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加强,B项正确;实行福利国家政策并未使英国转变为社会主义国家,英国仍然由资产阶级掌握政权,排除A项、C项;经济“滞胀”现象发生在20世纪70年代,排除D项。故选B项。24.如图是拉美和加勒比、撒哈拉以南非洲外贸依存度对外贸易总额占GDP总量比重)统计表。导致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这些地区()A.经济一体化水平有限 B.经济区域发展不平衡C.深受殖民主义的影响 D.注重发展外向型经济【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90年至2018年(拉美和加勒比、撒哈拉以南非洲)。据题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两个地区的外贸依存度较高,反映出其经济对国际贸易的高度依赖,殖民时期,西方列强在这些地区主要开发资源,建立单一经济结构,导致当地经济多样化不足,过分依赖原材料出口,C项正确;题干中并未直接提及这些地区经济一体化的具体情况,排除A项;题干数据主要关注的是外贸依存度,而不是区域发展差异,排除B项;题干并未提供足够信息来支持这些地区特别注重发展外向型经济,排除D项。故选C项。25.21世纪的现代战争使军事家们认识到,过去单纯以计算有多少装甲师、航空舰队、航母战斗群来衡量军事能力的做法已经过时,一些无形的力量,如计算机能力、通信容量和可靠性、实时侦察能力等,也应该被计算在内。“军事家们”认识转变的主要原因是()A.战争的灾难性后果 B.现代科技决定战争的成败C.信息化程度的提高 D.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原因题。时空是:当代世界。“一些无形的力量,如计算机能力、通信容量和可靠性、实时侦察能力等”都需要用到信息技术,可见“军事家们”认识转变的重要原因是信息化程度的提高,C项正确;战争的后果在21世纪以前就已经很严重,排除A项;现代科技影响而不能完全决定战争的成败,排除B项;军事家们讨论现代战争的特点,体现战争仍然存在,而非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排除D项。故选C项。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4小题,共50分)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国家始终是以变体的家长制形态出现的,也就是“家天下”的变体。当时由于小农经济无法提供足够的经济支持,国家的权力机构往往并不深入到乡村社会,而是止于县政;在乡村社会通过“家国同构”的社会组织,利用乡村自治组织力量将农民束缚在土地上。农民对“家”的认同自然而然地延伸为对“国家”的认同。因此,治国和治家的规则是通用的,“三纲五常”既界定了个人与家庭的关系,又规范了个人与国家的关系。而专制皇权也正是看到了这一点,因而往往借助乡村社会内生的伦理教化来实现在乡村的统治,而不仅仅是借助“横暴的权力”。——摘编自任剑萍《对中国古代“家国同构”之探析》材料二:“国家观”是一个意识形态层面的概念,可以理解为民众、统治阶级对国家的认识与归属感。鸦片战争前对于国人来说,并没有一个完整成型的“国家观”概念。近代以来,战争敲开了禁闭已久的国门,也带来了新思想、新理论,国人的近代国家观念开始逐渐萌发并传播。有识之士并没有沉浸在国将不国的悲痛中,而是积极唤醒国人。梁启超在《时务报》中表述了自己的民权和主权意识,在国际交往中中国官员也开始接受并运用“国家主权平等原则”这一国际法内容。1898-1912年是清政府大厦终倾、中华民国日出东方的时期,是近代化的新型国家在废墟上建立的时期。随着中华民国建立,新生政权以法律形式规定了中国的疆界,明确了国家主权,意味着我国在形式上已经转变为一个近代国家。——摘编自秦磊《中国近代国家观的形成与发展:1898-1912》(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政治统治的基本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国家观念形成背景,并简述其影响。【答案】(1)基本特点:家国同构;乡村自治;强化父权、皇权专制;重视伦理教化。(2)背景: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民族危机不断加深;近代西方民族国家观念的传播;近代有识之士寻求救亡图存的道路;中华民国的建立。影响:有利于加强中华民族凝聚力与向心力,增强中华民族观念的普遍认同;促进了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刺激和促进了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材料“国家始终是以变体的家长制形态出现的,也就是“家天下”的变体”得出家国同构。根据材料“在乡村社会通过“家国同构”的社会组织,利用乡村自治组织力量将农民束缚在土地上”得出乡村自治。根据材料“而专制皇权也正是看到了这一点,因而往往借助乡村社会内生的伦理教化来实现在乡村的统治,而不仅仅是借助“横暴的权力””得出强化父权、皇权专制。根据材料““三纲五常”既界定了个人与家庭的关系,又规范了个人与国家的关系”得出重视伦理教化。【小问2详解】本题是背景类和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第一问,根据材料“战争敲开了禁闭已久的国门,也带来了新思想、新理论,国人的近代国家观念开始逐渐萌发并传播”得出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民族危机不断加深;近代西方民族国家观念的传播。根据材料“有识之士并没有沉浸在国将不国的悲痛中,而是积极唤醒国人”得出近代有识之士寻求救亡图存的道路。根据材料“随着中华民国建立,新生政权以法律形式规定了中国的疆界”得出中华民国的建立。第二问,根据材料“随着中华民国建立,新生政权以法律形式规定了中国的疆界,明确了国家主权,意味着我国在形式上已经转变为一个近代国家”得出有利于加强中华民族凝聚力与向心力,增强中华民族观念的普遍认同。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促进了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刺激和促进了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英国近代第一代工人基本上是随着工厂制度的建立和城市化从农村迁入城市的手工业者和农民。众多的工人被集中在用围墙隔离的工厂中,失去了原来随意安排时间的自由,每天必须在不停转动的机器面前,不停地从事枯燥、单调的机械劳动,时间长达15—16小时。无论是酷暑、严寒,还是刮风、下雨,他们都必须按时赶到工厂,完成规定的工作量,而且工厂的利润多少与工人无直接的关系。显而易见,他们对这样的强制劳动不可能有必要的兴趣和热情,相反第一批工厂工人对工厂的严格纪律普遍感到无法容忍。——摘编自宋严萍《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工厂管理及特点探究》材料二英国的工业革命中,工业生产超越了早期工业化的限制,脱离了家庭,转入到工厂中形成更为有力的生产能力,工厂是生产的中心,原先家庭工业的职能被分解为整个工业生产环节的不同任务。正是机器代替了比较简单的设备以后,企业的固定资本才大大地增加了,并且生产大大加速,机器使流动资本愈益增大。因此,机器就使没有资本的工人愈益不能经营工业,因而造就了现代的社会经济制度。工厂制度保证了生产大量的产品并使成本迅速降低,它不再依赖现有的需求,而是创造了自己的市场。——摘编自唐振龙《生产组织方式变革、制造业成长与竞争优势:从工厂制到温特制》(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近代第一代工人劳动的特点。(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工业革命给英国工业生产带来的影响。【答案】(1)特点:集中劳动、分工协作;从属于机器(是机器生产的一部分);劳动枯燥、单调;劳动时间长;受到严格的纪律束缚;劳动积极性低。(答出三点即可)(2)影响:促进了社会生产分工;推动了工厂制度的产生;提高了生产效率;有利于产品质量的提高;促进了资本的积累和市场的扩大。(答出四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的英国。特点:根据材料一“众多的工人被集中在用围墙隔离的工厂中,失去了原来随意安排时间的自由,每天必须在不停转动的机器面前,不停地从事枯燥、单调的机械劳动,时间长达15—16小时”、材料二“原先家庭工业的职能被分解为整个工业生产环节的不同任务”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集中劳动、分工协作;从属于机器(是机器生产的一部分);劳动枯燥、单调;劳动时间长;受到严格的纪律束缚;劳动积极性低。【小问2详解】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的英国。影响:根据材料一“国近代第一代工人基本上是随着工厂制度的建立和城市化从农村迁入城市的手工业者和农民。众多的工人被集中在用围墙隔离的工厂中”可得出促进了社会生产分工;推动了工厂制度的产生;根据材料二“转入到工厂中形成更为有力的生产能力”可得出提高了生产效率;根据材料二“工厂制度保证了生产大量的产品并使成本迅速降低,它不再依赖现有的需求,而是创造了自己的市场”可得出有利于产品质量的提高;促进了资本的积累和市场的扩大。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埃及纳赛尔政府于1956年7月26日宣布苏伊士运河公司国有化。英法两国对此反应非常激烈,决定以军事手段维护两国的利益。10月29日,英法联合以色列向埃及发动进攻,第二次中东战争爆发。11月5日,苏联向三国发出警告,扬言使用现代化毁灭性武器进攻英法本土以迫使其撤军。美国政府则打着以“公正”“中立”的旗号处理中东事务,趁机排挤英法,意图独霸中东。白宫担心在苏伊士运河问题上拖延会殃及巴拿马运河的主权问题,因而在战争的过程中,它既不能支持埃及收回运河从而破坏与英法的盟友关系,又不能支持英法继续强占运河开罪阿拉伯国家进而将其推向苏联的怀抱。6日,艾森豪威尔一方面命令美军进入全球警戒状态向苏联示威,另一方面催促英法尽快停火。在美、苏联合构成的威慑压力下,英法两国和以色列不得不于11月6日宣布停火。——摘编自张华玉《十月战争时期的美国中东政策研究》材料二: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推动全球治理变革加快,科技革命推动世界格局新变化,世界多极化推动国际体系深刻变革,人类文明多元化发展。在世界新一轮的大变革、大调整过程中,亚洲47个国家贡献了全球60%以上的经济总量,作为当今世界最具发展潜力和发展活力的区域之一,亚洲正在经历最快的经济增长期,基于寻求亚洲发展新前景和应对现实发展诸方面挑战的两点现实需求,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理念。此外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亚洲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长期以来奉行睦邻友好政策以及中国政府积极推动多种形式的文明交流活动深刻影响着亚洲在世界经济舞台的地位……——摘编自陈雨萌、韩海涛《习近平新时代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与实践探究》(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在第二次中东战争中美国的主要意图。(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亚洲命运共同体建立的背景和意义。【答案】(1)主要意图:排挤英法,独霸中东(乘机接手中东);遏制苏联在中东地区的扩张;平衡各方,塑造“公正”、“中立”的形象;加快结束危机,防止因拖延而殃及美国对巴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海洋动物课件
- 美术教案-苏少版六年级12册(下册)
- 跨境电商创业园商业计划书
- 《诗书画印的完美结合》课件 2024-2025学年人教版初中美术八年级上册
- 汽车涂装技术(彩色版配实训工单)课件 任务九 转运机械化涂装设备
- 乒乓球馆装修协议
- 花店钢结构装修协议
- 商业步行街铝塑板改造项目
- 冬季施工砂浆搅拌站防护措施
- 体育馆翻新材料采购合同
- 2023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招聘事业单位人员考试真题及答案
- 阴道炎课件讲培训
- 动植物知识竞赛题:全国生物多样性知识竞赛试题考试题库强化练
- 公司独立董事述职报告编写范文格式
- 医院增收增效工作总结
- 八年级上册(语文)期中复习必刷题 14.文言文 试卷(解析)
- 武汉市应对疫情措施
- 正常胃镜报告
- 老年性耳聋的防治课件
- 正确开具放射科影像检查单课件
- 《企业VI设计》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