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版新教材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必修下第10单元第26课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学案新人教版_第1页
2025版新教材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必修下第10单元第26课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学案新人教版_第2页
2025版新教材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必修下第10单元第26课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学案新人教版_第3页
2025版新教材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必修下第10单元第26课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学案新人教版_第4页
2025版新教材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必修下第10单元第26课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学案新人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第26课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课程标准相识资产阶级革命的发生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是近代西方政治思想理念的初步实现。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和资本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一、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重要表现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640-1688年)北美独立斗争(1775-1783年)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1789-1815年)背景缘由议会与专制国王的阶级冲突北美13块殖民地与宗主国(英国)的民族冲突第三等级(以资产阶级为主)与特权等级的阶级冲突条件(1)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兴起和发展(2)阶级关系发生重大改变: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化的贵族阶级日益强大(3)启蒙思想传播,并对民众产生深刻影响根本任务结束封建专制(或殖民)制度,建立资产阶级统治,为资本主义发绽开拓道路革命进程特点具有反复、曲折性;政体不断改变先宣布独立,后赢得革命成功规模大;遭到内外反动势力的联合进攻,斗争异样激烈;政体频繁更替革命性质资产阶级革命资产阶级革命和民族独立运动资产阶级革命;侵略与反侵略斗争意义和影响国内意义结束了封建专制,为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创建了条件英国承认美国独立,为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创建条件结束了封建专制统治和等级制度,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并巩固下来世界影响反映了世界历史发展的趋势促进了欧洲国家的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为拉丁美洲独立斗争供应了先例沉重打击了欧洲其他国家的封建制度,革命的原则随着拿破仑的军队传播到欧洲各地二、资本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1.经济制度:以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和雇佣劳动为基础,实质是资本剥削雇佣劳动的制度。2.政治制度(1)内涵:资本主义国家实行君主立宪制和共和制;实行两党制或多党制,代表资产阶级不同利益集团的政党,通过定期选举轮番执政。光荣革命的内涵及意义(1)“光荣”:通过不流血的和平方式确立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在英国的统治。(2)象征意义:国王是被议会请来的,国王权力的来源由神授转为民授。《人权宣言》的历史地位和影响《人权宣言》是法国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它以主权在民代替了主权在君,以自由、同等代替了专制,以法治保障人权,体现了摧毁君主专制的要求,否定了封建等级制度,被称为“旧制度的死亡证书,新制度的诞生证书”。法国大革命的重大历史影响法国大革命摧毁了法国的封建专制制度,震撼了整个欧洲大陆的封建秩序,建立起资产阶级的政治统治,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传播了资本主义民主自由的进步思想。(2)典型①君主立宪制(英国为代表):君主权力受到限制,议会是国家最高立法机关和权力机关;内阁驾驭行政权,受议会监督,对议会负责。②共和制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美国是联邦制国家并确立“三权分立”原则,是第一部比较完善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它的缺陷之一是承认奴隶制的存在法国19世纪,法国经验了共和制和君主制的多次反复,最终确立了三权分立的共和制度英国的责任内阁制19世纪资本主义的扩展一、俄国资本主义改革1.背景:农奴制阻碍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2.措施(1)废除农奴制,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通过赎买得到土地。(2)实行地方自治和地方选举、实施统一的司法制度、进行教化改革、实行义务兵役制等。(3)实行各种措施刺激工业发展。3.评价:这些自上而下的改革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但没有干脆触及沙皇专制制度,保留了大量农奴制残余。俄国农奴制改革的缘由(1)内因:早期欧化改革的奠基;社会分裂的推动;克里米亚斗争的催化;一大批官僚大臣和学者对废除农奴制改革的支持;农夫骚乱的频发;亚历山大二世废除农奴制的坚决决心和行动;等等。(2)外因:18世纪60年头的产业革命,俄国在克里米亚斗争中看到了英法国家坚船利炮的厉害,起先了工业革命的起步;以自由主义为核心的近代价值观,自由主义成为改革的主要思想资源;国家结构形式的中心集权化和行政机构的困难化。二、美国内战背景美国独立后,南方种植园主和北方资产阶级围绕奴隶制的存废问题冲突尖锐概况1861年,美国内战爆发;林肯领导的联邦政府先后颁布《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赢得民众支持;1865年,内战结束评价主动维护了美国的国家统一;基本解决了农夫的土地问题;在法律上承认了黑人的公民权利;为此后美国的发展和快速崛起奠定了基础局限黑人仍备受卑视美国联邦政府的结构及其相互关系三、德、意走上资本主义道路1.意大利(1)1861年,意大利王国建立,实行君主立宪制。(2)1870年实现了国家统一。2.德意志(1)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起用俾斯麦为宰相,俾斯麦决心通过武力统一德意志。(2)1864-1871年,普鲁士先后击败丹麦、奥地利和法国,统一了除奥地利以外的德意志。(3)1871年,德意志帝国成立,实行君主立宪制。如何看待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1)主动性:与封建制度比较,资本主义制度是巨大的历史进步,推动生产力快速发展。(2)局限性:资本主义制度仍是一种剥削制度。资本主义列强大肆推行殖民扩张政策,把亚非拉广阔地区变成殖民地和半殖民地,进行压榨和掠夺。四、日本明治维新1.背景(1)19世纪中期,日本面临沦为半殖民地的民族危机。(2)1868年,改革派推翻幕府统治,进行改革。2.措施:加强中心集权;废除封建等级制度;推行“富国强兵”“殖产兴业”“文明开化”三大政策;仿效西方国家制定宪法;宪法确定了天皇神圣不行侵扰和统揽一切的地位,议会、内阁、军部相互牵制,成为天皇权力的代行机构。3.评价(1)主动性:使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摆脱民族危机,成为亚洲强国。(2)消极性:保留大量封建势力,官僚寡头和军阀实际驾驭了权力,成为军国主义的社会基础。日本很快起先对外侵略扩张。对比近代工业文明冲击下的两大成功改革(1)俄国农奴制改革:动摇了俄国落后的封建生产关系,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走向近代化。(2)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资本主义工业体系起先确立,初步实现了资本主义工业化,成为亚洲资本主义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建立了一支现代化的军队并不断得到加强,废除了不同等条约,使日本崛起为东方乃至世界强国。【图解史实】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完善与发展考点一近代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考向1|法国大革命材料拿起武器①!公民们!组织起来!你们的军队!前进!前进!敌人的脏血②将浇灌我们的田地③!--《马赛曲》解读:找关键获信息①法国人民运用暴力方式②法国人民反对本国封建统治和外国干涉势力③体现了法国人民的爱国精神问题:依据材料分析《马赛曲》体现了法国人民怎样的精神?提示:《马赛曲》是自由的赞歌,法国人民通过暴力推翻了封建统治和敌人的侵略,体现了法国人民英勇无畏的爱国主义战斗精神。“反映”“体现”类设问的解答(1)正确解读材料--信息是关键。对材料信息的解读要留意整体感知、理清层次、抓好关键词、明确重点。(2)把握题干的联结语,如“这个事例说明”“这表明”“从上述材料可以看出”“上述材料体现了”等,从给出的事例中归纳相应的道理。(3)遵循从详细到抽象的思维过程,实行归纳法,联系所学学问,正确地指出事例揭示的经济、政治、文化和哲学道理。考向2|俄国农奴制改革材料下图是关于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漫画《文明的火炬》。在“文明”的口号下①,沙皇把大批反对者流放到西伯利亚②。解读找关键获信息①亚历山大二世改革促进了俄国社会的进步与发展②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目的是维护沙皇专制统治问题:依据材料,评价亚历山大二世的政治变革。提示:进步性:政治改革有利于促进俄国的社会进步与发展,使俄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局限性:改革的根本目的是维护沙皇专制统治,具有明显的专制色调和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一、法国共和政体确立艰难的缘由政治法国封建势力强大,专制主义的观念根深蒂固经济法国小农经济发达,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缓慢阶级法国国内阶级关系错综困难,派别众多;处于工场手工业时期,工业资产阶级的力气还不够强大外因欧洲大陆封建君主专制政体的国家及英国武装干涉法国革命二、评价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1.进步性(1)废除农奴制,使农奴得到确定程度的解放。农夫生产主动性提高,促进了农业和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开展。(2)进行政治、司法、军事、教化等领域的改革,适应了新生产关系发展的须要。总之,1861年改革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要求,有利于俄国的近代化。2.局限性(1)改革不彻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对农夫进行了一场“合法”的掠夺,使俄国农夫长期贫困,购买力低下,国内市场狭小,影响俄国的发展。(2)政治上保留了沙皇专制制度。考点二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演化考向1|“光荣革命”的影响材料以下是14世纪英国议会的一则令状。主教及其他高级教士、郡守、男爵、郡属骑士、市民代表和市民议员、其他辖区的人士:遵照国王陛下的旨意,你们需赶赴议会。国王特别感谢各位前来参会,也希望大家不久便能返回各自的家园,所以诸位要抓紧时间快速赶来,不得延误。不过主教、郡守、男爵、审判官、法官及其他王室议事会成员假如没有国王的特殊指令则不得擅自离会。你们还须要留在议事会行使职责、处理公务。解读:材料反映了14世纪议会中国王和各等级的政治地位,国王居于中心地位,教士、贵族实际行使议会权力,骑士、市民代表等处于从属地位。问题:材料中的政治状况在“光荣革命”后发生了怎样的改变?提示:“光荣革命”后,英国确立了议会至上原则,国王权力进一步受到限制;议会中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力气渐渐上升,成为议会中的主导力气。考向2|英国近代宪政的进程、特点及影响材料英国历史上的宪法性文件时间文件成果1215年《大宪章》贵族与教会权力不受国王的侵扰1628年《权利请愿书》非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强行征税和借债1641年《三年法案》议会三年一届,未经议会同意,不得强行解散议会或休会1679年《人身爱护法》爱护资产阶级议员免受国王非法迫害1689年《权利法案》进一步限制王权,确立议会至上的原则1701年《王位继承法》议会有权确定国王的继承人,确立分权和司法独立原则--据《英国宪法的历史沿革》解读:材料反映了英国宪法性文件的发展、演化,体现了王权进一步受到宪法性文件的限制,议会主权取代了君主专制,法治取代了人治。问题:依据材料,归纳英国宪政进程的特点。结合所学学问,谈谈其对英国历史发展的影响。提示:特点:时间长,渐进式变革;王权渐弱、议会权力扩大。影响:政治上,确立起君主立宪政体;经济上,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1.国王为礼仪性的国家元首,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2.议会是国家权力的中心,是国家最高立法机关。3.首相是政府最高行政首脑,由下院大选中获胜的多数党领袖担当,全体内阁成员对首相负责,并与首相在政治上共进退。4.以代议制为基础,内阁是君主立宪制的核心,驾驭行政权并对议会负责,议会监督内阁。二、英国代议制演化过程的特点1.连续性:近代英国的主要政治制度和国家机构几乎都是从中世纪继承下来的,从《大宪章》到《权利法案》,从英国的内阁到责任制内阁,都体现了连续性特点。2.渐进性:英国政治制度发展改变是渐进式的。英国君主立宪制在17世纪末形成,以后渐渐发展完善,实现了全面的民主化。3.创新性:如内阁本是国王召集的询问行政机构,后渐渐独立行事,于是形成了现代意义上的责任制内阁。【真题展示】(2024·全国卷Ⅲ·33)美国建国初期,制宪会议的参与者麦迪逊认为,新宪法授予联邦政府的权力很少,并有明确的规定;各州所保留的权力许多,却没有明确规定。在第一届国会上,麦迪逊提出宪法修正案:除了明确授予中心政府的权力以外,其余的权力由各州自行保留。这一主见()A.给予各州主权B.复原邦联制度C.体现了分权与制衡原则D.旨在扩大联邦政府权力【命题人揭秘】抓住主旨:题干材料说明,美国建国初期的新宪法没有明确中心与地方的权力界定,后来宪法修正案明确体现了中心与地方的分权制衡。⇓迁移学问:依据所学可知,美国联邦制民主共和制的核心特点就是民主共和与分权制衡。⇓明确答案:C项正确。【阅卷人点评】[失分1]只片面地看到个别词语而出现误判。依据“其余的权力由各州自行保留”简单推断A项正确。[失分2]思索问题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主要是因为忽视了宪法还规定了地方的权力界限,旨在中心与地方分权而治,而不是单方面扩大联邦政府的权力。1.(2024·全国卷Ⅱ·34)19世纪末,德皇威廉一世去世,威廉二世继任,支持俾斯麦的政党联盟在帝国议会选举中失败,与威廉二世看法相左的俾斯麦辞职。这一系列事务表明德国()A.议会加强对政府的监督B.皇帝个人权力强大C.对外政策发生根本改变D.分权制衡体制成熟B解析:由材料“威廉一世去世,威廉二世继任,支持俾斯麦的政党联盟在帝国议会选举中失败,与威廉二世看法相左的俾斯麦辞职”可知俾斯麦因与新皇看法不同被迫辞职,结合德国宰相、议会对皇帝负责的特点,可知德国的权力中心在于皇帝,故选B项;帝国议会权力很小,受到联邦议会和皇帝的限制,对政府几乎没有任何监督权,解除A项;材料中并未提及德国的对外政策,解除C项;这一时期的德国专制主义色调深厚,更谈不上分权制衡体制的成熟,解除D项。2.(2024·天津高考·11)1751-1780年,法国学者狄德罗等主持编撰的《百科全书》接连出版。该书编撰的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