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第14课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学案含解析岳麓版必修1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M02/22/25/wKhkGWchZhuAVRhWAAHceBEn5q0605.jpg)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第14课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学案含解析岳麓版必修1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M02/22/25/wKhkGWchZhuAVRhWAAHceBEn5q06052.jpg)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第14课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学案含解析岳麓版必修1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M02/22/25/wKhkGWchZhuAVRhWAAHceBEn5q06053.jpg)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第14课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学案含解析岳麓版必修1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M02/22/25/wKhkGWchZhuAVRhWAAHceBEn5q06054.jpg)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第14课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学案含解析岳麓版必修1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M02/22/25/wKhkGWchZhuAVRhWAAHceBEn5q0605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第14课从中日甲午斗争到八国联军侵华课标阐释时空构建1.甲午斗争的缘由、经过、影响2.义和团运动与八国联军侵华斗争3.《马关条约》《辛丑条约》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47页一、甲午斗争与民族危机的加深1.中日甲午斗争的缘由(1)根本缘由:明治维新以后,日本对外侵略扩张的野心不断膨胀,制定了折服全世界的对外扩张政策。(2)导火线: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日本借机大举派兵入朝。2.经过(1)爆发:1894年7月,日本舰队在朝鲜半岛海疆丰岛海面偷袭清军运兵船,挑起斗争。(2)决战:黄海战役3.结果:1895年清朝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割地割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款赔偿日本军费2亿两白银通商开放重庆等地为新的通商口岸设厂允许日本在华设厂4.影响(1)中华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①侵略范围:列强侵略势力深化到中国腹地。②经济:严峻阻碍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巨额斗争赔款使国家财政不堪重负,不得不举借外债。③政治:极大地刺激了西方列强,拉开了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序幕。(2)抗争①清政府为了挽救统治危机进行军事改革。②中国的学问界和各阶层民众也以不同形式绽开了救亡图存的斗争。二、中国人民的抗拒斗争与八国联军侵华1.义和团运动(1)缘由①根本缘由:民族危机加深。②干脆缘由:外国教会势力猖獗。(2)性质:农夫阶级的反帝爱国运动。(3)斗争①兴起:19世纪末,在反洋教斗争的推动下,反帝爱国的义和团运动兴起。②口号:提出“扶清灭洋”,势力快速遍及京津地区。③活动:阻击八国联军进攻北京;进攻北京东交民巷使馆和西什库教堂。(4)结果:慈禧太后发布“剿匪谕旨”,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5)意义①体现了中国人民反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②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③肯定程度上推动了清王朝的改革运动。2.八国联军侵华斗争(1900—1901年)(1)目的:镇压中国人民的抗拒斗争,维护列强在华利益。(2)经过:由英国海军中将西摩尔率领下从天津进犯北京,攻陷北京。(3)结果:清朝战败,签订《辛丑条约》。①赔偿各国白银4.5亿两,本息共计9.8亿两,以关税、盐税作抵押。②在北京设使馆区,允许外国驻兵爱护。③各国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战略要地。④惩办“首祸诸臣”等。(4)影响:《辛丑条约》是帝国主义强加给中国的严峻不同等条约。巨额赔款不仅加深了中国人民的苦难,而且使中国的税收被列强操纵限制,在北京设立的使馆区成为列强侵华的大本营。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eq\a\vs4\al(微小点拨)[特殊提示]关于三国干涉还辽:在列强的干涉下日本将辽东半岛归还中国,不是清政府外交的成功,而是帝国主义国家间冲突和妥协的结果,是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争夺的表现。[深度点拨]俄国干涉还辽的目的并不是维护中国领土主权的完整,其认为《马关条约》割让辽东半岛,损害了俄国在中国东北的权益,不利于其在东北扩张,这是其“干涉”的真实目的。[易错提示]1.中日甲午斗争中国战败的根源不是军事实力的落后,而是近代中国社会制度的落后,清政府的腐朽统治是中国战败的关键所在。2.《马关条约》不是外国在中国开设工厂的起先;鸦片斗争后列强就已经起先在中国开办工厂和船坞。《马关条约》规定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标记着列强在中国投资设厂合法化(得到清政府官方承认)。[易混易错]八国联军侵华斗争爆发的根本缘由不是因为义和团运动的爆发,而是西方列强企图变中国为其殖民地。镇压义和团运动仅是一个借口。[重点精讲]从中日甲午斗争到八国联军侵华,列强的侵华方式的变更:政治上,由掀起瓜分狂潮到渐渐实行“以华治华”政策;经济上,由商品输出为主向资本输出过渡;列强在中国既勾结又争夺。[教材解读]阅读教材第59页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的言论,该言论说明白什么问题?提示:义和团运动体现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打破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迷梦。[思维点拨]义和团运动“扶清灭洋”的口号具有爱国性质,它反映了当时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冲突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冲突。但“扶清”简单放松对清政府的警惕;“灭洋”带有盲目、笼统排外性质。[图解识记]义和团、清政府和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关系[思维点拨]义和团运动具有反帝爱国的正义性,但不具有历史进步性。义和团运动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维护国家和民族的独立,具有显明的爱国性和正义性;但其盲目排外,排斥包括先进生产力在内的西方文明,带有深厚的愚昧落后色调。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48页探究主题一进入侵华新阶段的中日甲午斗争1.中日甲午斗争是日本蓄谋已久的史料一日本在1887年制定《清国征讨方略》,公然叫嚣:“欲维护我帝国独立,伸张国威,进而巍立于万国之间,保持安静,则不行不分割清国,使其成为数个小邦国。”促成中日冲突,实为当前之急务,为实行此事,可实行任何手段。——甲午战前日本外相陆奥宗光给驻朝公使密令史料二没有别国的帮助,它(日本)无论在财政上或军事上都没有独立行动的力气。——列宁探究点一结合以上史料,为什么说日本侵华是蓄谋已久的?提示:日本在明治维新以后,大力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国力渐渐强盛,统治集团急需对外侵略以扩张势力。日本利用朝鲜问题蓄意进行斗争挑衅。其他列强的默许纵容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2.中日甲午斗争的影响史料一下图漫画呈现了“大清”那不堪一击、任人宰割的景象。围着大饼的是手中握有匕首的列强,他们迫不及待地对着“大饼”下刀,生怕落于人后,大饼的主子则只有振臂疾呼,望饼兴叹。史料二甲午斗争后中国赔偿的2亿两白银,相当于中国当时全国财政收入3年的总和,把当时中国的国家财宝几乎都掏干了。史料三1895—1911年外商在上海开设纱厂9家,纱锭近24万枚。1903年英美烟草公司进入上海,渐渐发展成为垄断中国卷烟业的托拉斯。帝国主义实行各种手段限制采矿业,1913年限制了全国机械化采煤的93%,1925年依旧全部驾驭着生铁和铁矿的机械化生产。探究点二上述史料反映了《马关条约》的哪些影响?提示:严峻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巨额赔款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以资本输出为主,严峻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探究点三最能体现这一时期世界资本主义发展要求的是哪一则史料?为什么?提示:史料三。反映了这一时期世界资本主义资本输出的时代要求。探究点四综合上述信息,中日甲午斗争对中国产生了哪些深远影响?提示:中华民族陷入严峻的民族危机,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急;客观上刺激了中华民族的真正觉醒。1.中日甲午斗争中国惨败的缘由(1)主观方面①清政府极端腐朽,社会制度落后。②战前,清政府不作仔细打算,斗争爆发后极力奉行“避战自保”的方针,贻误战机,如平壤之战、威海卫之战等。③慈禧太后在国家危难之秋,大搞万寿庆典,不惜挪用军费,置国家、民族利益于不顾。(2)客观方面日本蓄谋已久,打算充分,实力强盛;中国相对落后。综观中国的社会状况,与日本相比不仅在军事、经济和科技上落后,还在于政治制度上的腐败。2.中日甲午斗争的深远影响(1)对中国而言,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中华民族的危机愈加深重,国内救亡运动掀起高潮。(2)对日本而言,促进了日本资本主义的快速发展,加速了它向帝国主义的过渡,对外扩张更加疯狂。(3)对远东而言,远东的政治格局发生变更,日本国际地位快速上升,中国国际地位大幅度下降,同时列强对远东的争夺更趋激烈。甲午斗争时期,日本制定舆论宣扬策略,把中国和日本分别“包装”成野蛮和文明的代表,并运用公关手段让很多欧美舆论倒向日方。一些西方媒体甚至宣称,清政府战败“将意味着数百万人从愚昧、专制和独裁中得到解放”。对此,清政府却无所作为。这反映了()A.欧美舆论宣扬左右了斗争进程B.日本力图变更中国的君主政体C.清政府昏庸不谙熟近代外交D.西方媒体鼓动中国的民主革命[命题意图]本题命题意图是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得信息,调动和运用学问的实力。本题从日本的斗争舆论宣扬考查学生对晚清的近代外交特点的精确理解与相识。考点定位:中日甲午斗争。[得分思路]中日甲午斗争的进程是由中日双方确定的,欧美的舆论宣扬最多只能影响但并不能左右斗争进程,故A项错误;日本将中国“包装”成专制独裁的代表,并非为了变更中国的专制政体,而是为了在舆论方面争取更多的支持,故B项错误;面对日本对西方舆论的争取,清政府却无所作为,反映了清政府的昏庸,不谙熟近代外交,故C项正确;西方媒体的说法反映出日本获得了西方舆论的支持,并非鼓动中国的民主革命,故D项错误。[答案]C探究主题二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1.凸显家国情怀的义和团运动史料一既占上海,又割台湾;胶州强立埠,国土欲瓜分;自古夷狄之横,未有甚于今日者。——苑书义等《中国近代史新编》史料二最恨和约,误国殃民。上行下效,民冤不伸……羽翼洋人。趋炎附势,肆虐同群。探究点一分析史料一、二,说明义和团运动爆发的缘由。提示: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清政府实行卖国政策,民族危机加深。史料三义和团各坛场,均门前树立大旗,上书“保清灭洋”等字,人皆耀武扬威。史料四先拆电线杆,后拆火车道,杀尽外国人,再与大清闹。——《义和团事实》探究点二史料三、四反映了义和团对待洋人和洋文明、清政府的看法分别是什么?提示:对待洋人和洋文明:灭;对清政府:先“扶”,灭洋后再反清。史料五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瓦德西《拳乱笔记》探究点三依据史料五说明义和团运动的实际反帝效果。提示: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迷梦,迫使帝国主义调整了侵华政策——“以华治华”。2.八国联军侵华漫画反映的是近代中国屈辱的历史,清政府就像木偶一样受西方列强摆布。探究点四此现象发生于哪一条约签订之后?表明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什么变更?提示:《辛丑条约》签订后。《辛丑条约》的签订使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的附庸,清政府已变成列强随意摆布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全面相识义和团运动(1899-1901年)(1)性质:是一场农夫阶级的反帝爱国运动。(2)爆发缘由:根本缘由:帝国主义瓜分狂潮和民族危机的加深;干脆缘由:外国教会势力猖獗。(3)失败缘由:根本缘由:农夫阶级局限性;客观缘由: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4)口号:1898年提出“扶清灭洋”口号。(5)评价“扶清灭洋”口号①进步性:动员各阶层参与反帝斗争,具有爱国性质,反映了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冲突成为主要冲突。②局限性:对清政府相识不清,放松警惕;不反对清政府和封建制度;“灭洋”又表现出盲目排外的落后性,没有把外来侵略与西方文明区分对待,不利于近代化。(6)特点:反帝爱国、封建迷信、盲目排外。(7)清政府对义和团看法的变更:镇压—招抚—剿灭。(8)意义①主动:义和团运动体现了中国人民反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傲慢安排;肯定程度上推动了清王朝的改革运动;②局限性:具有分散性;深厚的宗教迷信色调;盲目排外的落后性。1903年,林纾编译的《伊索寓言》出版。书中有一则故事:狮王与群兽立约,羊由狼管辖,兔子由狗管辖,彼此友好,和平共处。兔子感叹说,我期盼这一天很久了,但真能实现吗?故事后的按语说:“今有盛强之国,以吞灭为性,一旦忽言弭兵,亦王狮之约众耳!弱者国于其旁,果如兔之先见耶?!”林纾意在()A.提示中国人警惕被侵略瓜分的危急B.颂扬人类社会弱肉强食的生存法则C.呼吁世界列强担当爱护弱国的责任D.鼓动中国民众推翻清政府残暴统治[命题意图]本题命题意图是落实考生时空观念和历史说明的核心素养要求。考查考生获得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学问的实力。本题考点定位:1840年至1900年间的列强侵略——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得分思路]依据材料中兔子的感叹及“盛强之国,以吞灭为性,一旦忽言弭兵,亦王狮之约众耳”等信息可知是警惕当时列强对中国的瓜分,故A项正确;材料中是对列强侵略的一种疑问,不是颂扬,故B项错误;列强对弱国持侵略看法,不行能担当爱护弱国的责任,故C项错误;材料中反映是中国与列强的关系,不是推翻清政府的统治,故D项错误。[答案]A[随堂训练]对应学生用书第50页题组1甲午斗争与民族危机的加深1.“再现历史场景,弘扬民族精神”是历史影视剧的主题。若要再现中国海军邓世昌等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悲壮场景,应选择的素材是()A.三元里人民斗争 B.平壤战役C.黄海战役 D.威海卫战役解析:中日甲午斗争中,海军管带邓世昌率“致远”舰在黄海与日军绽开决战,最终与舰同沉,壮烈殉国。答案:C2.“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订进口税”。日本攫取上述特权时还要求清政府()A.拆毁北京至大沽的炮台B.赔偿日本白银4.5亿两C.割辽东半岛、台湾及澎湖列岛给日本D.惩办参与反帝斗争的官员解析:题干引文出自《马关条约》,A、B、D三项都是《辛丑条约》的内容。答案:C3.邱逢甲在《春愁》中写道:“春愁难谴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与该诗有关的条约是()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不同等条约内容的记忆,从材料中“割台湾”可推断是《马关条约》。答案:C4.雷颐说:晚清的悲剧就在于没有大灾难,统治者就不会主动变革,非要在一场大灾难以后才不得不变革。下列促使清政府进行首次政治改革的是()A.鸦片斗争失败 B.太平天国运动冲击C.甲午战后危局 D.《辛丑条约》签订解析:抓住“首次政治改革”关键信息,题干所指的历史事务应是维新变法,结合所学学问可知正确选项是C项。答案:C题组2中国人民的抗拒斗争与八国联军侵华5.十九世纪末流行的一则民谣:“还我江山还我权,龙潭虎穴爷敢站,哪怕皇上服了外,不杀洋人誓不完。”你认为该民谣应出自()A.太平天国运动期间 B.义和团运动期间C.辛亥革命期间 D.北伐斗争期间解析:从民谣的时间和誓杀洋人可推断是义和团运动期间。答案:B6.某探讨者查阅到光绪二十七年一份吏部档案,残缺不全,原文有:“上年□月间,□□入都,本署即被占据,迨洋兵撤退,检查署内所存档案则例等件,全行遗失。”与这份档案相关的历史事务是()A.第一次鸦片斗争 B.其次次鸦片斗争C.中日甲午斗争 D.八国联军侵华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得信息的实力。列强攻占北京的侵华斗争有其次次鸦片斗争、八国联军侵华斗争,而其次次鸦片斗争发生在1856—1860年,正处咸丰帝时期,据此本题应选D项,历史事务是八国联军侵华。光绪二十七年是1901年,故正确答案为D项。答案:D题组3综合学问点考查7.下列图片中的情景应出现在哪两次斗争期间()①鸦片斗争②其次次鸦片斗争③中日甲午斗争④八国联军侵华斗争A.①② B.③④C.②④ D.①④解析:本题考查考生从材料中获得、解读信息的实力。中英《天津条约》的签署是在1858年即其次次鸦片斗争期间;1900—1901年八国联军侵华期间,列强分区占据北京。答案:C8.下列事务按其在中国近代历史上发生的时间先后依次排列,正确的是()①香港岛被英国割走②外国军队可在北京至山海关沿线驻扎③日本可以在中国通商口岸投资设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A.①②③ B.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水资源节约的宣传教育计划
- 2025年人造岗石树脂合作协议书
- 2025年冷光源:EL冷光片合作协议书
- 2025年涤纶短纤项目合作计划书
- 2025年铝合金精密模锻件项目合作计划书
- 客户关系层次化维护策略
- 数学王国里的奇妙旅程读后感
- 自动化科技设备公司项目投资合作协议
- Pinoxaden-Standard-生命科学试剂-MCE
- Mucic-acid-Standard-生命科学试剂-MCE
- 2025年八省联考云南高考生物试卷真题答案详解(精校打印)
- 加气站安全培训课件
- 2025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九年级上册知识点梳理
- 中国近代史纲要西安财经大学练习题复习资料
- 中国成人ICU镇痛和镇静治疗指南解读
- 延长保修服务合同
- 2020-2024年五年高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山东)专题15 中国古代史(原卷版)
- (房屋建筑部分)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版
- 《大学英语四级词汇大全》
- 仓库管理培训课件
- 《处方药和非处方药管理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对策研究》6900字(论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