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宜昌市点军区第二中学2025届生物高二上期末达标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1页
湖北省宜昌市点军区第二中学2025届生物高二上期末达标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2页
湖北省宜昌市点军区第二中学2025届生物高二上期末达标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3页
湖北省宜昌市点军区第二中学2025届生物高二上期末达标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4页
湖北省宜昌市点军区第二中学2025届生物高二上期末达标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北省宜昌市点军区第二中学2025届生物高二上期末达标检测试题考生请注意: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图甲表示在离体条件下,突触后膜受到不同刺激或处理后的膜电位变化曲线,图乙表示测量突触后膜电位时的电流表放置情况。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突触后膜正常兴奋,电流表按图乙a所示,可测得图甲中曲线ⅡB.曲线I可能是兴奋性递质不能被灭活所致C.曲线Ⅲ可能是突触后膜接受抑制性递质刺激所致D.曲线Ⅳ可能是突触后膜Cl-通道开放引起Cl-内流所致2.分布于突触后膜上的NMDA受体不仅能识别神经递质,还是一种离子通道蛋白,谷氨酸与NMDA受体结合会引起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药物氯胺酮可作用于NMDA受体,使中枢神经系统迅速产生运动和感觉阻滞,从而产生麻醉效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突触后神经元兴奋时,膜外电位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B.谷氨酸与氯胺酮均可作为调节生命活动的信息分子C.谷氨酸与NMDA受体结合后,会被转运至突触后神经元内D.药物氯胺酮对突触后神经元不起作用,从而产生麻醉效应3.人偏肺病毒(hMPV)是新发现的一种呼吸道致病病毒,会使患者出现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医学工作者为探究药物A对该病的治疗作用,将生理状况相同的健康小鼠均分为两组,先用相同量的hMPV感染两组小鼠,然后甲组注射生理盐水,乙组注射等量的药物A溶液。一段时间后测得两组小鼠体内抗体、吞噬细胞和效应T细胞增加的相对浓度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hMPV入侵机体后,效应T细胞、吞噬细胞等淋巴细胞均能抵御病毒B.药物A能显著提高吞噬细胞的数量,从而增强机体的第一道防线C.药物A也能够提高抗体的数量,该抗体能够特异性地识别hMPVD.效应T细胞可直接结合病毒并进行清除,但药物A不能提高其数量4.进化生物学家vanVallen根据《爱丽丝漫游奇境记》中的一幕提出了红皇后假说(当爱丽丝处在一个所有景物都在运动着的花园时,她惊奇的发现,不管她跑的有多快,她周围的景物对她来说都是静止不动的。这时红皇后说话了,看到了吧,你尽自己最大的力量奔跑,只能使自己停留在原地)他认为,自然选择只导致生物当前的适应,进化功能则是潜在的适应或对未来的适应能力,某物种如果想要在生存斗争中存活,则必须比与之存在斗争的物种进化得更快,一个物种的任何进化改进可能构成对其他相关物种的斗争压力,所以,即使物理环境不变,种间关系也可能推动进化。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根据假说,在基因突变发生概率相同的条件下,存在竞争关系的两种群中繁殖快的占优势B.该假说强调了进化中的生物学因素,但忽略了物理环境因素的影响C.猎豹和斑马的共同进化,是符合该假说的一个具体事例D.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中包含了与该假说相似的种间关系推动物种进化的理论5.将灵敏电表的两极(如图所示)分别置于膝跳反射反射弧中的a处外表面和b处内表面,若在c、d两点同时对神经细胞给予能产生神经冲动的刺激(ac=db),则刺激后电表指针的偏转情况是A.先左后右,再向右 B.先右后左,再向左C.先左后右,再回正,再向右 D.先右后左,再回正,再向左6.新型冠状病毒主要由RNA和蛋白质组成,其遗传物质是()A.蛋白质 B.氨基酸C.RNA D.核糖核苷酸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9分)滨藜在含盐量0.6%以上的条件下生长,是耐盐碱基因开发的理想材料。若将滨藜的耐盐碱基因转移到水稻等农作物体内,将会大大提高水稻等农作物的种植面积。回答下列问题:(1)从滨藜中获得耐盐碱基因需要用_____________酶处理,然后与含四环素抗性基因的Ti质粒连接构建___________,并导入农杆菌。在含有四环素的固体培养基中培养,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用农杆菌感染时,应优先选用水稻_________(填“受伤的”或“完好的”)叶片与含重组质粒的农杆菌共同培养,选用这种叶片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导入耐盐碱基因的植株细胞经过________形成愈伤组织,然后__________形成胚状体,继续发育形成转基因水稻幼苗。(4)将生长至4叶期的转基因幼苗转入高浓度的NaCl溶液(含盐量0.6%以上)中培养,进行耐盐实验,用非转基因幼苗作为对照。培养30天后观察两者的存活率差异。若_________,则说明转基因植株获得了耐盐特性。8.(10分)为探究树突状细胞(DC)在抗肿瘤免疫中的作用,以小鼠为实验对象进行了实验。(1)人体的三道防线是统一的整体,共同实现免疫防御、______和______三大基本功能。(2)将同一品系小鼠随机分为3组。甲组:将与灭活的黑色素瘤细胞(B16)混合培养24h后的DC注射到小鼠体内;乙组:注射未经过B16细胞刺激的DC;丙组:注射灭活的B16细胞。每组的一部分小鼠,一周后取脾脏,用灭活的B16细胞诱导脾细胞一周后,检测细胞毒性T细胞(Tc)活性(见图1)。另一部分小鼠一周后皮下接种B16活细胞,观察小鼠瘤体的生长情况(见图2)。①在与灭活的B16细胞混合培养时,DC可以________抗原。DC注射入体内后,可以将抗原信息传递给________。②在检测Tc活性时,需要将Tc与用放射性51Cr标记的靶细胞混合,激活的Tc可以________,从而把51Cr释放到上清液中,通过测定上清液放射性强度即可计算得出Tc细胞活性。③图1结果表明,与乙、丙组相比,经过B16细胞刺激的DC能够诱导小鼠产生更强的________免疫应答。④依据图2结果可得出结论:B16细胞刺激的DC可诱导出更强的抗肿瘤保护作用。得出结论的依据为:与乙、丙组相比,甲组小鼠________。(3)研究者猜测,经肿瘤细胞刺激的DC激活特异性Tc细胞的过程中,DC释放的IL-12(一种细胞因子)发挥了重要作用。请利用抗IL-12抗体,在上述实验基础上补充一组实验验证这一猜测,写出该组实验的处理和预期结果。9.(10分)某陆地生态系统中,除分解者外,仅有甲、乙、丙、丁、戊5个种群,调查得知,该生态系统有4个营养级,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且每个种群只处于一个营养级。一年内输入各种群的能量数值如下表所示,表中能量数值的单位相同。种群甲乙丙丁戊能量3.5612.810.300.48226.50回答下列问题:(1)请画出该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2)甲和乙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__;种群丁是该生态系统生物组分中的___________。(3)一般来说,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外还具有信息传递等功能。碳对生物和生态系统具有重要意义,碳在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之间的循环主要以CO2的形式进行。10.(10分)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细胞质基质是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11.(15分)由致病疫霉引起的晚疫病是造成马铃薯严重减产的毁灭性病害。马铃薯野生种中含有抗晚疫病基因,但由于存在生殖隔离,难以通过常规杂交育种方法将其导入栽培种中。科研人员利用抗病的二倍体马铃薯野生种(2n=24)和易感病的四倍体马铃薯栽培种(4n=48)进行体细胞杂交,培育抗晚疫病马铃薯。(1)将马铃薯野生种和栽培种叶片用______酶处理,获得有活力的原生质体,加入______试剂诱导原生质体融合。将融合细胞形成的愈伤组织接种到含有______和营养的培养基上,发育形成完整的再生植株。该技术涉及的原理包括______。(2)如图是对双亲及再生植株的基因组DNA特异性片段进行体外扩增后的电泳结果。图中泳道______代表再生植株,判断依据是______。(3)科研人员借助流式细胞仪测定马铃薯野生种、马铃薯栽培种和再生植株的DNA相对含量,由结果推测再生植株为______倍体,理由是______。(4)为确定该再生植株是否符合育种要求,还需对其进行______鉴定。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C【解析】分析图示可知,图甲P点后,Ⅰ曲线和Ⅱ曲线膜电位上升,产生动作电位,则突触后膜接收到了兴奋性的神经递质,曲线Ⅰ表示兴奋后未恢复静息状态,可能是兴奋性递质不能被灭活所致;曲线Ⅲ膜电位不变,表示没有神经递质作用,始终是静息状态;曲线Ⅳ膜电位下降,突触后膜加处于静息状态,可能是突触后膜C1-通道开放引起C1-内流所致。【详解】A、将电流表置于突触后膜同一位置内、外两侧,可测得膜电位产生动作电位如图中曲线Ⅱ,A正确;B、曲线Ⅰ表示兴奋后未恢复静息状态,可能是兴奋性递质不能被灭活所致,B正确;C、曲线Ⅲ膜电位没有变化,表示没有神经递质作用,始终是静息状态,C错误;D、曲线Ⅳ电位差进一步增大,导致更难发生动作电位,更难以兴奋,因此可能是突触后膜C1-通道开放引起C1-内流所致,D正确。故选C。2、B【解析】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通过突触完成,当兴奋传至轴突末梢时,轴突末梢的突触小体从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使突触后膜所在的神经元兴奋或抑制。【详解】A、突触后神经元兴奋时,膜外电位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A错误;B、由题干信息可知,谷氨酸与NMDA受体结合会引起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而氯胺酮可作用于NMDA受体,从而抑制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说明谷氨酸与氯胺酮均可作为调节生命活动的信息分子,B正确;C、谷氨酸作为信号分子与NMDA受体结合后,会导致大量Na+内流,从而引起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但谷氨酸不会进入突触后神经元内,C错误;D、由题干信息可知,药物氯胺酮作用于NMDA受体后,能使中枢神经系统迅速产生运动和感觉阻滞,NMDA受体还是一种离子通道蛋白,可推测氯胺酮能通过抑制Na+内流,进而抑制突触后神经元产生动作电位,从而产生麻醉效应,D错误。故选B。3、C【解析】用相同量的人偏肺病毒(bMPV)感染两组小鼠,两组小鼠体内均发生免疫反应,以抵御该种病毒。甲组注射生理盐水,甲组是对照组,乙组注射等量的药物A溶液,乙组是实验组,通过实验组(乙组)和对照组(甲组)的比较,可以探究药物A对该病的治疗作用。【详解】A、hMPV入侵机体后,效应T细胞、吞噬细胞等免疫细胞均能抵御病毒,但是吞噬细胞不属于淋巴细胞,A错误;B、通过图中甲、乙两组吞噬细胞数据的比较,可以发现药物A能显著提高吞噬细胞的数量,但是吞噬细胞不属于机体的第一道防线,B错误;C、通过图中甲、乙两组抗体数据的比较,可以发现药物A也能提高抗体的数量,而且该抗体能够特异性地识别hMEV,C正确;D、通过图中甲、乙两组效应T细胞数据的比较,可以发现药物A不能提高效应T细胞的数量,在细胞免疫中,效应T细胞可以与被病毒入侵的宿主细胞密切接触,使这些细胞裂解死亡,暴露出病原体,但效应T细胞不能直接与病毒结合,D错误。故选C。4、D【解析】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2、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观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和适者生存。【详解】A、举例来说,兔子繁殖比羚羊快,在基因突变发生概率相同的情况下,兔子种群产生新基因的速度应快于羚羊,更容易产生优良的性状组合,因而更容易在与羚羊的生存竞争中获胜,A正确;B、根据假说内容可知,该假说强调了进化中的生物学因素(种间关系)的影响,但忽略了物理环境因素的影响,B正确;C、一个物种的任何进化改进可能构成对其他相关物种的斗争压力,故猎豹和斑马的共同进化符合题干信息中描述的种间关系也可能推动进化,C正确;D、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强调种内斗争及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不包括种间关系可推动物种进化的理论,D错误。故选D。5、C【解析】1、在神经调节过程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可以双向的,在两个神经元之间传导只能是单向。2、据图分析:刺激c时可双向传导,但刺激d时只能向右传导到b,不能再传到a。【详解】膝跳反射反射弧只有两个神经元,兴奋只能由左侧神经元传向右侧神经元,由于ac=db,灵敏电表的两极(如下图所示)分别置于膝跳反射反射弧中的a处外表面和b处内表面,所以在c、d两点同时对神经细胞给以能引起兴奋的刺激,a、b处同时兴奋,此时a、b处均为外负内正,即先向左偏转;c点刺激产生的兴奋可以向右侧的神经元传递,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指针第二次向右偏转是因为c点刺激产生的兴奋可以向右侧的神经元传递,使d所在的神经元兴奋引起的;由d刺激引起的兴奋则不能逆突触传递到左侧神经元,所以电流表会发生先左后右,再回正再向右的偏转。故选C。【点睛】解题关键: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在神经元之间为单向传递的过程,扣住题干中关键条件“于a处电极在外表面和b处在内表面”答题。6、C【解析】核酸包括DNA和RNA,其中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病毒只有一种核酸。【详解】结合题意可知,新型冠状病毒主要由RNA和蛋白质组成,只含有RNA一种核酸,故其遗传物质RNA。故选C。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①.限制性核酸内切(或限制)②.重组质粒(或重组DNA分子)③.筛选出导入重组质粒的农杆菌④.受伤的⑤.叶片伤口处的细胞释放出大量酚类物质,可吸引农杆菌移向这些细胞⑥.脱分化⑦.再分化⑧.转基因植株存活率高于非转基因植株【解析】基因工程的工具酶有限制酶和DNA连接酶,基因工程的操作步骤:一是获取目的基因;二是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核心);三是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导入植物细胞一般有农杆菌转化法、基因枪法、花粉管道法等);四是检测和鉴定目的基因(一是检测目的基因是否导入成功,二是检测目的基因是否成功表达,三是检测目的基因控制的性状是否能在植株上表现出来)。【详解】(1)使用限制酶从滨藜中获得耐盐碱基因,与含抗生素抗性基因的Ti质粒连接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或重组质粒),并导入农杆菌,将其在含有四环素的固体培养基中培养,目的是筛选出导入重组质粒的农杆菌。(2)当植物体受到损伤时,伤口处的细胞会分泌大量的酚类化合物,吸引农杆菌移向这些细胞,因此用农杆菌感染时,优先选用水稻受伤的叶片。(3)含有目的基因的植物细胞先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然后再分化形成根、芽和胚状体,然后继续发育形成转基因幼苗。(4)将生长至4叶期的转基因水稻幼苗转入含盐量0.6%以上的环境中培养,进行实验,用非转基因幼苗作为对照。若转基因植株存活率高于非转基因植株,说明转基因水稻植株获得了耐盐特性。【点睛】本题考查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基因工程的原理、操作步骤,掌握各操作步骤中需要注意的细节问题,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8、(1)①.免疫自稳②.免疫监视(2)①.吞噬、加工处理②.辅助性T细胞③.识别并裂解靶细胞④.细胞⑤.出现肿瘤时间明显延迟,有30%左右小鼠未见肿瘤生长(3)处理:在注射DC前,先将抗IL-12抗体注射到小鼠体内,其他处理与甲组相同。预期结果:该组Tc活性明显低于甲组。【解析】1、免疫系统的功能:免疫防御、免疫自稳、免疫监视。2、细胞免疫:(1)被病原体感染的宿主细胞膜表面的某些分子发生变化,细胞毒性T细胞识别变化的信号;(2)细胞毒性T细胞分裂并发分化,形成新的细胞毒性T细胞和记忆T细胞,细胞因子能加速这一过程;(3)新形成的细胞毒性T细胞在体液中循环,它们可以识别并接触、裂解被同样病原体感染的细胞;(4)靶细胞裂解、死亡后,病原体暴露出来,抗体可以与之结合,或被其他细胞吞噬掉。【小问1详解】人体有三道防线来抵御病原体的攻击,它们构成统一的整体,共同实现免疫系统的功能,包括免疫防御、免疫自稳和免疫监视。【小问2详解】黑色素瘤细胞(B16)被树突状细胞、B细胞等抗原呈递细胞摄取,抗原呈递细胞将抗原处理后呈递在细胞表面,然后传递给辅助性T细胞。被B16感染的宿主细胞膜表面的某些分子发生变化,细胞毒性T细胞识别变化的信号,细胞毒性T细胞分裂并发分化,形成新的细胞毒性T细胞和记忆T细胞;能够杀伤肿瘤细胞的是细胞毒性T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结合,使靶细胞裂解死亡,该过程为细胞免疫。乙、丙组相比,甲组小鼠出现肿瘤时间明显延迟,有30%左右小鼠未见肿瘤生长。【小问3详解】研究者猜测,经肿瘤细胞刺激的DC激活特异性Tc细胞的过程中,DC释放的IL-12(一种细胞因子)发挥了重要作用,可以利用抗IL-12抗体来抑制它的作用,观察Tc活性。故处理方法为在注射DC前,先将抗IL-12抗体注射到小鼠体内,其他处理与甲组相同。预期结果:该组Tc活性明显低于甲组。【点睛】本题考查了特异性免疫中的细胞免疫,做题关键在于分析图文。9、捕食消费者物质循环能量流动生物群落无机环境【解析】本题通过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考查了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种间关系、生态系统的成分和物质循环。(1)能量流动效率为10%~20%,由表中数据可知,戊占有能量最多,属于第一营养级;乙、丙能量和介于戊能量值的10%~20%,故乙和丙同属于第二营养级;同理甲属于第三营养级,丁属于第四营养级,由几种生物组成的食物网如图所示:。(2)根据(1)的食物网可知,甲和乙是捕食关系,戊是生产者,甲、乙、丙、丁都是消费者。(3)生态系统功能包括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碳以CO2的形式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复。【点睛】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10、叶绿体是植物细胞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具有的细胞器,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场所。植物细胞的细胞器有叶绿体和液泡。不是所有植物细胞都有叶绿体,衣藻、小球藻等原生生物也有叶绿体。液泡不是植物细胞特有的细胞器,真菌中的酵母菌细胞、某些动物细胞、某些原生生物细胞中也有液泡。【详解】心肌细胞的代谢能力较强,其中具有较多的线粒体与功能相适应,A正确;蓝藻没有叶绿体,但含有进行光合作用所需的酶和色素,B错误;浆细胞能分泌抗体,抗体属于分泌蛋白需要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因此浆细胞富含内质网和高尔基体,C正确;细胞壁有机械支持作用,伸缩性很小,所以洋葱鳞茎表皮细胞的形态由细胞壁决定,原生质体由于液泡吸水而产生的膨压,从而使细胞维持一定的形态,D正确。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细胞结构和功能的统一性,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下列有关组织细胞中化合物鉴定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煮沸后冷却的豆浆中加入双缩脲试剂后,会产生紫色反应B.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