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安徽省高考化学二模试卷含解析_第1页
2023届安徽省高考化学二模试卷含解析_第2页
2023届安徽省高考化学二模试卷含解析_第3页
2023届安徽省高考化学二模试卷含解析_第4页
2023届安徽省高考化学二模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学年高考化学模拟试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选择题(共包括22个小题。每小题均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

1、科研工作者结合实验与计算机模拟来研究钉催化剂表面不同位点上合成氨反应历程,如图所示,其中实线表示位点

A上合成氨的反应历程,虚线表示位点B上合成氨的反应历程,吸附在催化剂表面的物种用*标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由图可以判断合成氨反应属于放热反应

B.氮气在位点A上转变成2N*速率比在位点B上的快

C.整个反应历程中活化能最大的步骤是2N*+3H2-*2N*+6H*

D.从图中知选择合适的催化剂位点可加快合成氨的速率

2、为达到下列实验目的,对应的实验方法以及相关解释均正确的是()

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方法相关解释

^^出试纸

A测量氯水的pHpH试纸遇酸变红

探究正戊烷(C5H㈤催化C5HI2裂解为分子较小的烷烧和烯

B

裂解­建

实验温度对平衡移动的2NO2(g)=—N2O4(g)为放热反应,

C■1

影响1热水装1,冷水升温平衡逆向移动

用AlCb溶液制备AlCh

DAlCb沸点高于溶剂水

晶体

L-J--LI

A.AB.BC.CD.D

3、用普通圆底烧瓶将某卤化钠和浓硫酸加热至50(TC制备纯净HX气体,则该卤化钠是

A.NaFB.NaClC.NaBrD.Nai

4、用化学用语表示C2H2+HC1],禺/1C2H3a(氯乙烯)中的相关微粒,其中正确的是()

A.中子数为7的碳原子::CB.氯乙烯的结构简式:CHiCHCI

C.氯离子的结构示意图:调:D.HC1的电子式:H+[Cf]-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可用水鉴别乙酸和乙酸乙酯

B.木材纤维和土豆淀粉遇碘水均显蓝色

C.一定条件下,乙酸乙酯、淀粉、乙烯都能与水发生水解反应

D.向蛋白质中加入浓的Na2sO,溶液、CuSOq溶液均能凝结析出,加水后又能溶解

6、已知:AgSCN(白色,s)^^Ag+(aq)+SCN-(aq),TC时,&p(AgSCN)=l.OXIfE在TC时,向体积为20.00mL、

浓度为mmol/L的AgN(h溶液中滴加0.lOmol/LKSCN溶液,溶液pAg的与加入的KSCN溶液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m=0.1

B.c点对应的KSCN溶液的体积为20.00mL

C.a、b、c、d点对应的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a>b>c>d

D.若匕=60mL,则反应后溶液的pAg=llTg2

7、下列有机物命名正确的是()

a

A.H»N-OhCOOH氨基乙酸B.口・一:-52—二氯丙烷

a

CHXHCH.OH

4,"甲基丙醇D.G7H33COOH硬脂酸

8、大海航行中的海轮船壳上连接了锌块,说法错误的是

A.船体作正极B.属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

C.船体发生氧化反应D.锌块的反应:Zn-2e->Zn2+

9、常温下,用AgNO3溶液分别滴定浓度均为0.01moVL的KCRK2C2O4溶液,所得的沉淀溶解平衡图像如图所示

(不考虑CzO4?-的水解)。已知^sp(AgCI)数量级为1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Y线代表的AgCl

B.n点表示Ag2c2O4的过饱和溶液

C.向c(C「)=c(C2O42-)的混合液中滴入AgNO3溶液时,先生成AgCl沉淀

D.Ag2c2O4+2C「=2AgCl+C2O42•的平衡常数为10所

10、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C3H6c12有4种同分异构体

B.乙烯与Bo的CCL溶液反应后,混合液分为两层

C.乙醇被氧化一定生成乙醛

D.合成材料会造成巨大的环境压力,应禁止使用

11、劣质洗发水中含有超标致癌物二嗯烷((())。关于该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V~7

A.Imol二噂烷完全燃烧消耗5mol02B.与互为同系物

O

C.核磁共振氢谱有4组峰D.分子中所有原子均处于同一平面

12、关于下列四个装置的说明符合实验要求的是

A.装置①:实验室中若需制备较多量的乙焕可用此装置

B.装置②:实验室中可用此装置来制备硝基苯,但产物中可能会混有苯磺酸

C.装置③:实验室中可用此装置分离含碘的四氯化碳液体,最终在锥形瓶中可获得碘

D.装置④:实验室中可用此装置来制备乙酸乙酯并在烧瓶中获得产物

13、实验室用纯净Nz和Hz合成NH3(N2+3H2一定条件下2NH3)时,是先将分别制得的含水蒸气的N2和H2通过如图

所示的装置.下面是对该装置作用的几种叙述①干燥气体②混合气体③观察气体的流速.正确的是

A.只有①B.只有①和②C.只有①和③D.①@③

14、如图为一原电池工作原理示意图,电池工作过程中左右两烧杯所盛放的溶液中不允许引入杂质。下列有关说法中正

A.所用离子交换膜为阳离子交换膜

B.Cu电极的电极反应为Cu-2e=Cu2+

C.电池工作过程中,C11CI2溶液浓度降低

D.Fe为负极,电极反应为Fe2++2e=Fe

15、目前,国家电投集团正在建设国内首座百千瓦级铁一铝液流电池储能示范电站。铁一铝液流电池总反应为Fe2++

CB-^=1Fe3++Cr2+,工作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I交流/直流变换器I

<.A

iiii电池单元itii

A.放电时a电极反应为Fe3++e*=Fe2+

B.充电时b电极反应为Cr^+e=Cr2+

C.放电过程中H+通过隔膜从正极区移向负极区

D.该电池无爆炸可能,安全性高,毒性和腐馆性相对较低

16、X、Y、Z、W四种短周期主族元素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和Z同主族,Y和W同主族;原子半径X小于Y;

X、Y、Z、W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W>Y

B.Y和Z可形成含有共价键的离子化合物

C.W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同周期元素中最强

D.原子半径:r(W)>r(Z)>r(Y)

17、25c时,用0.1mol*L-INaOH溶液分别滴定20.00mL0.1mol•L-1的盐酸和醋酸,滴定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

A.I、n分别表示盐酸和醋酸的滴定曲线

B.pH=7时,滴定盐酸和醋酸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相等

C.P(Na0H)=10.00mL时,醋酸溶液中c(CH£OO-)>c(Na)>c®)>c(0E)

D.P(Na0H)=20.00mL时,两溶液中c(CH3CO()-)>c(C「)

18、25c时,向lOmLO.lmol/LNaOH溶液中,逐滴加入10mL浓度为cmol/L的HF稀溶液。已知25c时:

①HF(aq)+OH(aq)=F(aq)+H2O⑴AH=-67.7kJ/mol②H+(aq)+OH(aq^FhO⑴AH=57.3kJ/molo请根据信息判断,下

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整个滴加过程中,水的电离程度不一定存在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

B.将氢氟酸溶液温度由25*C升高到35C时,HF的电离程度减小(不考虑挥发)

C.当c>0.1时,溶液中才有可能存在c(Na+)=c(P)

D.若滴定过程中存在:c(Na+)>c(OH)>c(F-)>c(H+),贝Ijc一定小于0.1

19、给定条件下,下列选项中所示的物质间转化均能一步实现的是

co

A.NaCl(aq):rNaHCOa(s)△,NazOMs)

B.CuCl2MH(⑷.CU(0H)2>Cu

C.AlNaOH(卬.NaA102(aq)△、NaAl^Cs)

D.MgO(s)空文理Mg(N03)2(aq)"Mg(s)

20、某实验小组利用下图装置制取少量氯化铝,已知氯化铝熔沸点都很低(178C升华),且易水解。下列说法中完全正确

的一组是

①氯气中含的水蒸气和氯化氢可通过盛有苛性钠的干燥管除去②装置I中充满黄绿色气体后,再加热盛有铝粉的硬质

玻璃管③装置n是收集装置,用于收集氯化铝④装置IH可盛放碱石灰也可盛放无水氯化钙,二者的作用相同⑤a处

使用较粗的导气管实验时更安全

A.B.②®⑤C.①④D.③④(§)

21、化学与人类社会的生活、生产、科技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是()

A.氢能的优点是燃烧热值高,已用作火箭和燃料电池的燃料

B.糖类、油脂和蛋白质均由C、H、O三种元素组成

C.离子反应的速率受温度影响不大,是一类几乎不需要用活化能来引发的反应

D.游泳池可用漂粉精、臭氧、活性炭等进行消毒

22、已知:①正丁醇沸点:117.2,C,正丁醛沸点:75.7℃;②CH3cH2cH2cHzOH—爵CH3cH2cHzCHO。利

用如图装置用正丁醇合成正丁醛,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为防止产物进一步氧化,应将适量NazCoCh酸性溶液逐滴加入正丁醇中

B.当温度计1示数为90〜95℃,温度计2示数在764c左右时收集产物

C.向分馈出的情出物中加入少量金属钠,可检验其中是否含有正丁醇

D.向分离所得的粗正丁醛中,加入CaCL固体,过滤,蒸储,可提纯正丁醛

二、非选择题(共84分)

23、(14分)有机化合物P是合成抗肿瘤药物的中间体,其合成路线如下:

HjQOOC^COOCiHj

¥

NH攵OCH

K

已知:RCIC^RCOOH

(1)H的官能团名称____。写出E的结构简式

(2)B—C中①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3)检验F中官能团的试剂及现象e

(4)D的同分异构体有多种,其中满足以下条件的有种。

(DlmolD能与足量NaHCCh反应放出2molCO2

②核磁共振氢谱显示有四组峰

(5)H—J的反应类型__________o

K经过多步反应最终得到产物P:

H3C2OOCVZCOOC2HS

F一定条件-P℃“L溶出

®NlWoC凡一

CH30KP

①KTL的化学方程式o

②写出M的结构简式。

24、(12分)甲苯是有机合成的重要原料,既可用来合成抗流感病毒活性药物的中间体E,也可用来合成、/•分泌调节

剂的药物中间体K,合成路线如下:

。CH»唱_____笛COO「IIdCOOIIe__a___心((XXlh

BCNI"

(CH/SO'E

一定条件COOCH,

KC0

已知:i.RiNH2+Br-R2:3rRi-NHR2+HBr

(1)A的结构简式为o

(2)C中含氧官能团名称为-

(3)C-D的化学方程式为。

(4)F—G的反应条件为o

(5)H—I的化学方程式为。

(6)J的结构简式为。

(7)利用题目所给信息,以和C为原料合成化合物L的流程如下,写出中间产物1和中间产

物2的结构简式:,o

②合成L的过程中还可能得到一种高分子化合物,其结构简式为

25、(12分)无水硫酸铜在加热条件下能发生分解反应,生成氧化铜、二氧化硫、三氧化硫和氧气。某学生试图用如

图所示装置来确定该化学反应中各物质的计量关系。

无水破酸引

试回答:

(1)加热过程中,试管A中发生的实验现象可能有一。

(2)装置E和F的作用是_;

(3)该学生使用装置B的本意是除去混合气体中的三氧化硫以提纯氧气,他的做法正确吗?为什么?_,>

(4)另一学生将9.6g无水硫酸铜充分加热使其完全分解后,用正确的实验方法除去了生成物中的二氧化硫和三氧化

硫,最后测出氧气的体积为448mL(标准状况)。据此可计算出二氧化硫为_mol,三氧化硫为_moL

(5)由上述实验数据可知无水硫酸铜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_o

(6)上述装置可以简化而不影响实验效果。请你提出一个简化方案,达到使装置最简单而不影响实验效果的目的:―o

26、(10分)SzCk是有机化工中的氯化剂和中间体,为浅黄色液体。可由适量氯气通入熔融的硫磺而得。CL能将S2CI2

氧化为SCk,SCL遇水发生歧化反应,并且硫元素脱离水溶液。

D

已知:

物质sS2chSCI:

沸点/c44513S59

熔点/c113-76-122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制取氯气:O

②SC12与水反应:o

(2)为获得平稳的氯气气流,应_____<,

(3)C装置中进气导管应置于熔融硫上方且靠近液面,还是伸入熔融硫的下方?请判断并予以解释一。

(4)D装置中热水浴(60C)的作用是。

(5)指出装置D可能存在的缺点。

27、(12分)钠与水反应的改进实验操作如下:取一张滤纸,用酚配试液浸润并晾干,裁剪并折叠成信封状,

滤纸内放一小块(约绿豆粒般大小)金属钠,把含钠的滤纸信封放入水中,装置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

(1)写出金属钠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0

(2)实验过程中取用金属钠的操作方法是______________o

(3)有关此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

A.实验过程中,可能听到爆鸣声

B.实验过程中,看到滤纸信封由白色逐渐变红色

C.实验改进的优点之一是由实验现象能直接得出反应产物

D.实验过程中,多余的金属钠不能放回原试剂瓶中,以免对瓶内试剂产生污染

28、(14分)(1)O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一oHzOVSEPR模型名称为,立体构型为一。O3极性分

子(填“是哦“不是

(2)利用热化学法来测定晶格能是由Born与Haber首先提出来的,其实质是利用Hess定律,构成一个热化学循环。

已知:Na(s)+yCl2(g)=NaCI(s)A//=-410,9kJ-moF,

107.7kJ.mol496kJ/mol

Na(s)->Na(g)tNa+(g)

^NaCl(s)

1I2l.7kj/mol-349kJ/mol

-ci2(g)fci(g)fcr(g)

可知,Na原子的第一电离能为kJ-moF';CLC1键键能为kMnol_1;NaCl晶格能为kJ-moF^

(3)高压下NaCl晶体和Na或Ch反应,可以形成不同组成、不同结构的晶体,如图是其中一种晶体的晶胞(大

球为氯原子,小球为钠原子),其化学式为

(4)金属Na晶体中的原子堆积方式称为体心立方堆积,晶胞参数为anm,空间利用率为(列出计算式)。

2

29、(10分)锂辉石是我国重要的锂资源之一,其主要成分为LizO、SiO2>ALO3以及含有少量Na\Fe\Fe"、

Ca2\Mg?+等金属离子。工业上用锂辉石制备金属锂的工艺流程如下:

①石灰乳

95%,酸CaCO3H2O2②溶液饱和*9溶液

矿粉一酸浸一》3卜|一»除杂f蒸发浓缩一》沉锂一母液

滤渣I滤渣n滤渣mLi2co3ALicLi

已知:①部分阳离子以氢氧化物形式沉淀时溶液的pH见下表:

沉淀物)

AI(OH3Fe(OH)zFe(OHhCa(OH)2Mg(OH)2

完全沉淀的pH5.29.63.213.110.9

②常温下,^sp(Li2CO3)=2.0xl0\L12CO3在水中溶解度随着温度升高而减小。

③有水存在时,LiCl受热可发生水解。

回答下列问题:

(1)为提高“酸浸”速率,上述流程中采取的措施有o

⑵滤渣I的主要成分是。滤渣II的主要成分是Fe(OH)3、Al(OH)3。“氧化”和“除杂”步骤主要除去的离子有

(3)“沉锂”过程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用热水洗涤LizCOa固体,而不用冷水洗涤,其原因是。

(4)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实现由过程a制取固体LiCl:0

⑸工业上实现过程b常用的方法是O

(6)Li可用7制备重要还原剂四氢铝锂(LiAlH。。在有机合成中,还原剂的还原能力常用“有效氢”表示,其含义为1

克还原剂相当于多少克Hz的还原能力。UAIH4的“有效氢”为(保留2位小数)。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包括22个小题。每小题均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

1、C

【解析】

A.据图可知,始态*W+3H2的相对能量为OeV,生成物的相对能量约为4.8eV,反应物的能量高于生成物,

所以为放热反应,故A正确;

B.图中实线标示出的位点A最大能垒(活化能)低于图中虚线标示出的位点B最大能垒(活化能),活化能越低,有效碰

撞几率越大,化学反应速率越大,故B正确;

C.由图像可知,整个反应历程中2NH3H2-2N*+6H*活化能几乎为零,为最小,故C错误;

D.由图像可知氮气活化在位点A上活化能较低,速率较快,故D正确;

故答案为Co

2、C

【解析】

A选项,不能用pH试纸测量氯水的pH,氯水有漂白性,故A错误;

B选项,该装置不是催化裂化装置,C5H12裂解为分子较小的烷煌和烯烧,常温下为气体,故B错误;

C选项,热水中颜色加深,说明2NOKg)=^N2»4(g)为放热反应,升温平衡逆向移动,故C正确;

D选项,该装置不能用于AlCb溶液制备AICL晶体,由于氯化铝易发生水解,可在HCI气流中加热AlCh溶液制备

AlCb晶体,故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C。

3、B

【解析】

A.玻璃中含有二氧化硅,氢氟酸和二氧化硅反应生成四氟化硅,所以不能用普通圆底烧瓶制取氟化氢,选项A错误;

B.利用高沸点的酸制取挥发性酸原理,盐酸是挥发性酸,浓硫酸是高沸点酸,且氯化氢和玻璃不反应,所以可以用

浓硫酸和氯化钠制取氯化氢,选项B正确;

C.嗅化氢能被浓硫酸氧化而得不到溟化氢,选项C错误;

D.碘化氢易被浓硫酸氧化生成碘单质而得不到碘化氢,选项D错误;

答案选B。

4、C

【解析】

A.中子数为7的碳原子为:YC,选项A错误;

B.氯乙烯的结构简式为:CH2=CHC1,选项B错误;

C.氯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选项C正确;

••

D.HC1为共价化合物,其电子式为:H:C1:选项D错误。

••

答案选C。

5、A

【解析】

A、乙酸是溶于水的液体,乙酸乙酯是不溶于水的液体,加水出现分层,则为乙酸乙酯,加水不分层,则为乙酸,因

此可用水鉴别乙酸和乙酸乙酯,故A正确;

B、木材纤维为纤维素,纤维素不能遇碘水显蓝色,土豆中含有淀粉,淀粉遇碘单质变蓝,故B错误;

C、乙酸乙酯中含有酯基,能发生水解,淀粉为多糖,能发生水解,乙烯不能发生水解,故C错误;

D、Cu2+为重金属离子,能使蛋白质变性,加水后不能溶解,蛋白质和浓的轻金属无机盐(Na2sO。溶液发生盐析,加

水后溶解,故D错误;

答案选A。

6、C

【解析】

a点时,只有AgNO3溶液,由pAg可求出c(AgN(h);c点时pAg=6,贝!Jc(Ag*)=l(T6mol/L,可近似认为Ag,不存在,

则此时Ag’与SCW刚好完全反应,此时溶液呈中性,由此可求出V.;d点时,KSCN过量,SCN冰解而使溶液显碱性。

【详解】

A.a点时,只有AgNO.a溶液,由pAg=L可求出c(AgNO.3)=0.Imol/L,A正确;

B.c点时,Ag♦与SCN刚好完全反应,20.()0mLX0.Imol/L=ViXO.Imol/L,从而求出,尸20.00mL,B正确;

C.c点时,Ag+与SCN-刚好完全反应,水的电离不受影响,d点时,KSCN过量,SCN「水解而使水的电离程度增大,

则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cVd,C错误;

I,.0.1mol/Lx60mL-0.1mol/Lx20mL.10-12....U

D.若%-60mL,c(SCN)-----------------------------------------------------0.05mol/L,贝|]c(Ag)一-2X10nmol/L,反

应后溶液中的pAg=Tgc(Ag+)=UTg2,D正确;

故选Co

7、A

【解析】

A.H»N-CHtCOOH为氨基乙酸,A正确;

a

B.CHLF-OU为2,2・二氯丙烷,B错误;

a

CH>aiQi.aH

I2・甲基・1-丙醇,C错误;

CH.

D.Ci7H33COOH为油酸,D错误;故答案为:Ao

8、C

【解析】

A.在海轮的船壳上连接锌块,则船体、锌和海水构成原电池,船体做正极,锌块做负极,海水做电解质溶液,故A

正确;

B.在海轮的船壳上连接锌块是形成原电池来保护船体,锌做负极被腐蚀,船体做正极被保护,是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

法,故B正确;

C.船体做正极被保护,溶于海水的氧气放电:O2+4e+2H2O=4OH-,故C错误;

D.锌做负极被腐蚀:Zn-2e->Zn2+,故D正确。

故选:C。

9、C

【解析】

+4575975o25,

若曲线X为AgCI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则^P(AgCI)=c(Ag)-c(Cr)=lO-xlO--=10--=lO-xlO-°,则数量级为10“。,

若曲线Y为AgCI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则Ksp(AgCI)=C(Ag+)・C(C「)=10-4xl(r2.46=]y6.46=10064x10-7,则数量级为城,

又已知/(AgCI)数量级为10」。,则曲线X为AgCI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则曲线Y为Ag2c2O4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

Ksp(Ag2czOgTAg+AcCCh+aOTAxdOV.尸10To.46,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

若曲线X为AgCI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则Ksp(AgCl)=c(Ag+)・c(Cr)=10TxlOf75=io-9・75=ioO.25xioT。,则数量级为10/°,

若曲线Y为AgCI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则Ksp(AgCl)N(Ag+)・C(C「)=10-4xl0-2-46=l旷6.46=100.54x10-7,则数量级为10\

又已知Ksp(AgCI)数量级为10”。,则曲线X为AgCI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则曲线Y为Ag2c2。4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

Ksp(Ag2c2O4)=c2(Ag+)・C(C2O42)=(107)2x(10-2-46)=n)T0.46,

A.由以上分析知,图中X线代表AgCI,故A错误;

B.曲线Y为Ag2c2。4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在n点,。(Ag+)小于平衡浓度,故n点的离子QKAgzCzOOVKspSgzCzO,,

故为Ag2c2O4的不饱和溶液,故B错误;

C.根据图象可知,当阴离子浓度相同时,生成AgQ沉淀所需的c(Ag+)小于生成Ag2c2。4沉淀所需的c(Ag+),故向

c(C「)=c(C2O42-)的混合液中滴入AgNCh溶液时,先析出氯化银沉淀,故C正确;

2

c(C2O4)

D.Ag2c2O4+2C「=2AgCl+C2O42•的平衡常数K=此时溶液中的c(Ag+)相同,故有

2246

C(C2O4)_10

C2(Cl)_一(10°75)2故D错误;

故选Co

10、A

【解析】

A.丙烷上的一氯取代物,使用“定一移一”的方法。丙烷上有1对称轴,定1个氯在端基的碳原子,另I个氯原子

的位置为邻间对,共3种。定1个氯原子在中间的碳原子上,则另1个氯只能在对位,共1种。如图所示

:『「」・

HsCTHa-CH,心一^一队。A项正确;

B.乙烯和Brz反应生成1,2一二溟乙烷为有机物,有机物溶于有机物,不会出现分层现象,B项错误;

C.乙醇可以被高镒酸钾氧化到乙酸,不一定生成乙醛,C项错误;

D.合成材料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复合而成并具有某些综合性能的材料。往往具有质轻、强度高、耐磨等优点,

不应被禁止使用,D项错误;

【点睛】

在使用“定一移一”的方法的时候要注意不能重复。

11、A

【解析】

A.二嗯烷的分子式为C4HQ2,完全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Imol二嗯烷完全燃烧消耗5moi02,故A正确;

B.二嘿烷中含有2个氧原子,与、/'组成上并非只相差n个CH?原子团,所以两者不是同系物,故B错误;

0

C.根据二嘿烷的结构简式可知,其分子中只有一种化学环境的氢原子,故核磁共振氢谱只有I组峰,c错误;

D.分子中碳原子都是sp3杂化,所以所有原子不可能处于同一平面,故D错误,

故选A。

【点睛】

甲烷型:四面体结构,凡是C原子与其它4个原子形成共价键时,空间结构为四面体型。

小结:结构中每出现一个饱和碳原子,则整个分子中所有原子不可能共面。

12、B

【解析】

A.电石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生成氢氧化钙微溶,易堵塞导管,则不能利用图中装置制取乙快,故A错误;

B.制备硝基苯,水浴加热,温度计测定水温,该反应可发生副反应生成苯磺酸,图中制备装置合理,故B正确;

C.分离含磷的四氯化碳液体,四氯化碳沸点低,先蒸储出来,所以利用该装置进行分离可,最终在锥型瓶中可获得

四氯化碳,故C错误;

D.制备乙酸乙酯不需要测定温度,不能在烧瓶中获得产物,应在制备装置后连接收集产物的装置(试管中加饱和碳

酸钠),故D错误;

故选:Bo

13、D

【解析】

根据浓硫酸的吸水性以及气体通过浓硫酸洗气瓶进行混合分析。

【详解】

氮气中含有水蒸气,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能除去氮气中的水蒸气;氮气和氢气都通过浓硫酸再出来,可将两种气体混

合,同时可通过两种气体冒出气泡的速度观察气体的流速,

答案选IK

【点睛】

工业上合成氨是氮气和氢气在高温高压催化剂等条件下发生可逆反应制得氨气,混合通过硫酸可控制通入的混合气体

的体积比,提高原料利用率。

14、C

【解析】

在此原电池中铁和铜作两极,铁比铜活泼,所以铁为负极,铜为正极。

【详解】

A、要求两烧杯盛放的溶液中不引入杂质,所以离子交换膜是阴离子交换膜,氯化铜溶液中的氯离子通过离子交换膜

进入氯化亚铁溶液中,故A错误;

B、电子沿导线流入铜,在正极,铜离子得电子生成铜,Cu电极的电极反应为Cu2++2D=Cu,故B错误;

C、铜离子得电子生成铜,氯化铜溶液中的氯离子通过离子交换膜进入氯化亚铁溶液中,所以氯化铜溶液浓度降低,

故C正确;

D、铁失电子生成亚铁离子进入氯化亚铁溶液,电极反应为Fe-2e-=Fe2+,故D错误;

故选c。

15、C

【解析】

A.电池放电时,是原电池的工作原理,a电极为正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反应为Fe3++e=Fe2+,故A正确;

B.充电时是电解池工作原理,b电极为阴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反应为Cr3++e=Cr2+,故B正确;

C.原电池在工作时,阳离子向正极移动,所以放电过程中H+通过隔膜从负极区移向正极区,故C错误;

D.根据电池构造分析,该电池无爆炸可能,安全性高,毒性和腐蚀性相对较低,故D正确;

故选C。

16、B

【解析】

由题意可以推断出元素X、Y、Z、W分别为H、O、Na、So

A.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对应氢化物越稳定,非金属性W(£)VY(O),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H2S<H2O,选项A

错误;

B.Y和Z可形成含有共价键的离子化合物Na2O2,选项B正确;

C.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越强,。非金属性强于S,所以HCKh是该周期中最强的酸,

选项C错误;

D.原子半径的大小顺序:r(Z)>r(W)>r(Y),选项D错误。

答案选B。

17、C

【解析】

A.盐酸为强酸,醋酸为弱酸,浓度相同时盐酸的pH较小;

B.浓度、体积相等时,醋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醋酸钠溶液呈碱性,而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溶液呈中性;

C.V(NaOH)=10.00mL时,反应后为等物质的量浓度的醋酸和醋酸钠的混合液,醋酸的电离程度大于醋酸钠的水

解程度,溶液呈酸性;

D.V(NaOH)=20.00mL时,反应后得到等物质的量浓度的醋酸钠、氯化钠溶液,醋酸根离子部分水解,则醋酸根

离子浓度较小。

【详解】

A.根据图示可知,I的起始pH较大,II的起始pH较小,则I表示的是醋酸,II表示盐酸,选项A错误;

B.醋酸为弱酸,溶液体积相同时,醋酸和氯化氢的物质的量相等,醋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醋酸钠,溶液呈碱性,

而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溶液呈中性;若pH=7时,醋酸消耗的NaOH溶液体积应该稍小,选项B错误;

C.V(NaOH)FO.OOmL时,反应后为等物质的量浓度的醋酸和醋酸钠的混合液,醋酸的电离程度大于醋酸钠的水

解程度,溶液呈酸性,则c(H+)>c(OH),反应后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为:c(CHbCOCT)>c(Na+)>c(H+)

>c(OH),选项C正确;

D.V(NaOH)=20.00mL时,两溶液都恰好反应得到等物质的量浓度的醋酸钠和NaCl溶液,由于醋酸根离子部分水

解,则两溶液中c(CH3COO)<C(Cl),选项D错误;

答案选C。

【点睛】

本题考查了酸碱混合的定性判断,题目难度中等,明确图象曲线变化的含义为解答关键,注意掌握溶液酸碱性与溶液

pH的关系,试题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及灵活应用能力。

18、D

【解析】

A.酸或碱抑制水电离,酸或碱浓度越大,其抑制水电离程度越大;含有弱离子的盐促进水电离;

B,利用盖斯定律确定HF电离过程放出热量,利用温度对平衡移动的影响分析:

C.当c>0.1时,混合溶液中溶质为NaF、HF时,溶液可能呈中性,结合电荷守恒判断;

D.微粒浓度与溶液中含有的NaOH、NaF的物质的量多少有关。

【详解】

A.酸或碱抑制水电离,酸或碱浓度越大,其抑制水电离程度越大;含有弱离子的盐促进水电离,在滴加过程中c(NaOH)

逐渐减小、c(NaF)浓度增大,则水电离程度逐渐增大,当二者恰好完全反应生成NaF时,水的电离程度最大,由于

HF的浓度未知,所以滴入lOmLHF时,混合溶液可能是碱过量,也可能是酸过量,也可能是二者恰好完全反应产生

NaF,因此滴加过程中水的电离程度不一定存在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A正确;

B.①HF(aq)+OH(aq)二F(aq)+H2。⑴A//=・67.7kj/mol,

②H+(aq)+OH(aq)=H2O⑴△H=-57.3kj/mol,

将①•②得HF(aq)^=^F(aq)+H+(aq)△”=(-67.7)kJ/mol-(-57.3)kJ/mol=-10.4kJ/mob则HF电离过程放出热量,升高

温度,电离平衡逆向移动,即向逆反应方向越大,导致HF电离程度减小,B正确;

C.向NaOH溶液中开始滴加HF时,当c>0.l时,混合溶液中溶质为NaF、HF时,溶液可能呈中性,结合电荷守恒

得c(Na+)=c(P),C正确;

D.若cKM时,在刚开始滴加时,溶液为NaOH、NaF的混合物。Kn(NaOH)>w(NaF),微粒的物质的量浓度存在关

系:c(Na+)>c(OH)>c(F)>c(H+),所以c不一定小于0.1,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Do

【点睛】

本题考查酸碱混合溶液定性判断及离子浓度大小比较,易错选项是B,大部分往往只根据弱电解质电离为吸热反应来

判断导致错误,题目侧重考查学生分析判断能力,注意题给信息的正确、灵活运序。

19、C

【解析】

A.NaCl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不能反应生成碳酸氢钠,但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故不正确;

B.CuCL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氢氧化铜和葡萄糖反应生成氧化亚铜沉淀,不能得到铜,故错误;

C.A1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氢气,偏铝酸钠溶液加热蒸干得到偏铝酸钠固体,故正确;

D.MgO(s)和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镁,硝酸镁溶液电解实际是电解水,不能到金属镁,故错误。

故选C。

20、B

【解析】

①氯气能够与氢氧化钠反应,故错误;②用图示装置制取少量氯化铝,为防止铝与氧气反应,反应之前需要用氯气排

除装置的空气,即装置I中充满黄绿色气体后,再加热盛有A铝粉的硬质玻璃管,故正确;③氯化铝熔沸点都很低(178*C

升华),装置”可以用于收集氯化铝,故正确:④装置III中盛放的物局需要能够吸收水蒸气和除去多余的氯气,因此

盛放碱石灰可以达到目的,盛放无水氯化钙不能除去多余的氯气,故错误;⑤氯化铝熔沸点都很低,a处使用较粗的

导气管,不容易造成堵塞,实验时更安全,故正确;正确的有②③⑤,故选

21、B

【解析】

A.氢能的优点是燃烧热值高,已用作火箭和燃料电池的燃料,故A正确;

B.糖类和油脂是由C、H、O三种元素组成,蛋白质除了含C、H、O夕卜,还含有N、S、P等元素,故B错误;

C.离子反应的活化能接近于零,所以速率受温度影响不大,是一类几乎不需要用活化能来引发的反应,故C正确;

D.漂粉精、臭氧具有强氧化性,活性炭具有吸附作用,游泳池可用漂粉精、臭氧、活性炭等进行消毒,故D正确;

故选B。

22、C

【解析】

A.NazCnO,溶在酸性条件下能氧化正丁醛,为防止生成的正丁醛被氧化,所以将酸化的NazCoO,溶液逐滴加入正

丁醇中,故A不符合题意;

B.由反应物和产物的沸点数据可知,温度计1保持在90~95C,既可保证正丁醛及时蒸出,又可尽量避免其被进一步

氧化,温度计2示数在764c左右时,收集产物为正丁醛,故B不符合题意;

C.正丁醇能与钠反应,但粗正丁醛中含有水,水可以与钠反应,所以无法检验粗正丁醛中是否含有正丁醇,故C符

合题意;

D.粗正丁醛中含有水、正丁醇,向粗正丁醛中加入CaCL固体,过滤,可除去水,然后利用正丁醇与正丁醛的沸点

差异进行蒸储,从而得到纯正丁醛,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o

二、非选择题(共84分)

23^酸键、硝基(C2H500c)2C=CHOC2HsCICH2COOH+NaCN->CNCH2COOH+NaCIFeCh溶液,显紫

H.C2OOCVZCOOC,HJ

色3还原反应cI一定条件、

CHjO

OH

叫g产

【解析】

A和CL反应生成R,R中只有1个C1,所以应该是取代反应,R发生了给出的已知中的反应,所以C中有较基,C

有4个氧原子,而且C的不饱和度为2,再根据D的结构简式,可知C为丙二酸,B为CICHzCOOH,A为CH3COOHe

根据K和J的结构简式可知E的结构简式为(C2H5OOC)2c二CH(OC2H5),根据G的结构简式可知F为苯酚。

【详解】

(1)根据H的结构简式,H的官能团名称为雄键和硝基。E的结构简式为(C2HsOOC)2c=CH(OC2HS)。

(2)B—C中①的化学方程式为CICHzCOOH+NaCN_NCCHzCOOH+NaCL

(3)F为苯酚,苯酚遇FeCb溶液显紫色,或和浓溪水反应生成三溟苯酚白色沉淀。

(4)D的同分异构体有多种,ImolD能与足量NaHCCh反应放出2molCO2,说明1个D分子中有2个竣基。核磁

共振氢谱显示有四组峰,说明D分子有比较高的对称性。符合要求的有HOOCCH2cH2cH2cH2cH2coOH、

COOH

I

HOOCCH(CH3)CH2CH(CH3)COOHwCH3—CH—C-CH3,共3种。

II

CHsCOOH

(5)H-J是H中的硝基变成了氨基,是还原反应。

(6)①根据已知,K-L发生了苯环上的一个氢原子和酯基上的乙氧基断裂结合成乙醇,苯环上的碳原子和断裂乙氧

基的碳原子结合成新的碳碳单键的反应,再结合P的结构可知,苯环上断裂的氢原子是和氮原子处于邻位、和甲氧基

处于对位的氢原子,所以K-L的化学方程式为:

H.C2OOCVZCOOC,HJ

cT一定条件-+C2H5OHO

期NH~C凡

CHjO

Cl

一诚EY00H),Q在NaOH溶液中发生水解,Cl被羟

②得到的L继续发生给出的己知的反应,生成Q(

CH,C)^N*11

0H

基代替,同时较基和NaOH发生中和反应生成钠盐,故M的结构简式为

COOHODOH一COOCH3

S+CHQH浓磐4

24、0羟基、浚基Op+H1O浓H2s。4、浓硝酸,加热

A

80cH3

0

O

+H(!-OH:

CH,W-CHBrCH3ONH2

NH

6OCft

Hj-N—CH2cH2cH£H2cH21

【解析】

(CX)H

A被氧化为A,A发生取代反应生成与甲醇发生酯化反应生成D,D是

d产是60Oil

COOCHi

COOCII,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