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公考常识专项刷题-刑法 (讲义+笔记)_第1页
2021公考常识专项刷题-刑法 (讲义+笔记)_第2页
2021公考常识专项刷题-刑法 (讲义+笔记)_第3页
2021公考常识专项刷题-刑法 (讲义+笔记)_第4页
2021公考常识专项刷题-刑法 (讲义+笔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项刷题-刑法(讲义)

启智职教的店

1.(2014四川)我国刑法给犯罪嫌疑人定罪的一项基本原则是“罪刑法定”,对法律没

有规定的侵犯公共利益的行为,应该()。

A.不定罪

B.依照习惯定罪

C.依照法律定罪

D.依照以往判例定罪

2.(2018北京)根据我国刑法,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外国公民甲,在其本国抢劫并杀害了一名中国籍游客,因该行为发生在外国,故不受我

国法律约束

B外国公民乙,在中国境内因持有大量大麻被警方抓获,因其本国法律承认持有大麻行为

合法,故其行为不受我国法律约束

C我国公民丙,在某外国工作期间杀害两名当地华裔,因该行为发生在外国,故不受我国

法律约束

D我国国家工作人员丁,在外派某国工作期间泄露国家秘密,其行为受我国法律约束

3.(2016广州)甲乘坐中国某航空公司航班由广州飞往伦敦,在飞机经过法国上空时

与乙发生争吵,并失手将乙打成重伤。根据我国《刑法》,对于这起犯罪案件,拥有管辖权的

是()。

A.中国B.法国

C.英国D.联合国

4.(2014河北)我国《刑法》规定的完全刑事责任年龄是(

A.14岁B.16岁

C.18岁D.20岁

5.(2016国考)下列情形中,行为人不负刑事责任的是()。

A.14周岁的张某,贩卖冰毒0.2克

B.15周岁的李某,因过失导致他人伤残

C.20周岁的周某,醉酒后殴打他人致人重伤

D.35周岁的聋哑人宋某,入户盗窃现金5000元

6.(2009贵州)()犯罪是属于“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的。

1

A.盲人B.醉酒的人

2

C.未成年人D.聋子

7.(2016天津)关于犯罪构成认识正确的是()。

A.犯罪客体是指受害人

B.15周岁的人也可能负刑事责任

C.单位不能构成犯罪主体

D.犯罪的过失不构成犯罪的主观方面

8.(2012江西)甲某贩运假烟,驾车路过一个检查站,检查人员朱某正要登车检查时,

甲某突然发动汽车夺路而逃,朱某抓住车门不放。甲某为了摆脱朱某,在疾驶后突然急刹车,朱某

被摔倒在地,头部着地死亡。甲某对朱某死亡的心理态度是()o

A.直接故意B.间接故意

C.过于自信的过失D.疏忽大意的过失

9.(2010国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o

A肖某明知自己的自行车车闸不好使,却自以为技术过硬而飞速行驶,当行至一交叉路口

时:将一幼儿当场撞死,肖某的行为属于间接故意犯罪

B某单位犯行贿罪,应依法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

员判刑

C吴某被取保候审,在此期间吴某不得行使选举权

D某公司承诺向灾区捐款,该公司可以在交付捐款前撤销承诺

10.(2012浙江)下列选项中,哪一行为构成正当防卫?()

A甲到商场购物时将自己的汽车停在商场门口,买完东西出来时发现乙打碎了车窗玻璃,

在偷车内的东西,于是上前将乙抓住,并趁乙不注意将其打晕,送往派出所

B甲持枪闯进某单位财务室,逼着财务室工作人员乙打开保险柜,在甲让乙往口袋里装钱

时.,乙的同事进来趁甲不注意将其砸成重伤

C甲对乙心存怨恨,故意辱骂乙,乙气急要动手打甲,甲拿起准备好的棍子将乙手臂打

D甲在大街上打电话,被乙抢走了手机,甲追赶乙未果。第二天甲在大街上发现了乙,

于是偷偷在其背后将其打倒,抢走了乙身上的财物

11.(2009国考)下列行为中构成犯罪的是(

A赵某,30岁,醉酒驾车撞死路人

B刘某,13岁,盗窃价值人民币50万元的财物

C张某,30岁,遇人抢劫奋起反击,将对方打成重伤

D王某,30岁,为了躲避仇人追杀,抢了路人的摩托车逃跑

3

12.(2008北京)关于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以防卫过当罪定罪,但是应当酌情减

轻或者免除处罚

B紧急避险用于解决紧迫情况下合法利益之间的冲突

C.防卫过当的场合,其罪过形式通常是直接故意

D.对于事后防卫的,通常按照防卫过当处理

13.(2011北京)李军是某单位的会计,他为了盗窃单位保险柜里的现金而设法配制了

保险柜的钥匙。后来李军在盗窃过程中因害怕被发现而将配制的钥匙丢弃,没有窃取现金。

李军的行为属于()。

A.犯罪预备B.犯罪既遂

C.犯罪中止D.犯罪未遂

14.(2008北京)甲因为男友乙不忠而生恨意,决定杀了他。某日把乙引到家中,将毒

药掺入饮料中让其喝下。乙昏迷之际,甲离家到附近的湖边准备自杀。徘徊之际,甲心生悔意,

跑回家中救乙,发现乙已被家人送往医院,并脱离生命危险。对甲的处罚应()。

A.按既遂犯处罚

B.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C.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减轻处罚

D.应当免除处罚

15.(2018联考)下列表述中,正确的一项是()o

A小张为某企业员工,打算辞职,须在20日前向单位提交书面辞职申请,这一做法符

合劳动法的相关规定

B小李企图入室盗窃,但因入户门锁无法撬开,多次尝试未果,只好放弃,这属于犯罪中

C小王在网络上匿名发布关于某明星的虚假新闻,对其造成名誉伤害,小王不需要承担法

律责任

D小赵在公交车上发现小吴偷其钱包,对其穷追猛打致其死亡,这属于防卫过当

16.(2009甘肃)以下情况能成立共同犯罪的是()。

A.一方为故意而另一方为过失B.

缺乏共同意思联络时的同时犯C.

同时实施犯罪而故意内容不同

D.事前通谋的事后窝藏、包庇行为

4

17.(2008安徽)王某将与其有私仇的李某打昏在地后逃走,此时李某的熟人张某路过,

见李某不省人事,遂将其手机、钱包拿走。本案中()。

A.王某构成故意伤害罪,张某没有犯罪B.

王某构成故意伤害罪,张某构成盗窃罪C.

王某构成故意伤害罪,张某构成抢夺罪

D.王某、张某共同构成故意伤害罪和盗窃罪

18.(2011内蒙古)下列不属于刑事处罚的是()o

A.罚金B.管制

C.拘留D.拘役

19.(2009联考)下列关于死刑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死刑只适用于罪行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

B.犯罪时不满18周岁的人和审判时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

C.判决死刑立即执行的,由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法院授权的部分高级人民法院核准D.

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如果没有故意犯罪,2年期满后减为无

期徒刑

20.(2016河南)关于我国《刑法》中的罚金,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王某因犯危险驾驶罪被判处拘役一个月,可以并处罚金

B.罚金数额的主要决定因素为犯罪情节

C.对未成年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判处罚金

D.因对部分犯罪行为可单处罚金,所以罚金为主刑的一种

21.(2017联考)剥夺政治权利是一种附加刑,是指剥夺犯罪分子参加国家管理和政治

活动权利的刑罚方法。下列权利中不属于剥夺政治权利的内容的是()。

A.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B.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自由的权利

C.担任国家机关职务的权利和担任国有单位领导职务的权利

D.担任公司、企业领导职务的权利

22.(2013陕西)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A.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不适用附加剥夺政治权利

B.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

C.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应当宣告缓刑

D.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不适用无期徒刑

5

23.(2009河北)甲因犯盗窃罪被公安机关逮捕,在审查期间,甲又主动交代曾实施抢

劫犯罪。甲交代出抢劫案件的行为属于()。

A.自首B.坦白

C.立功D.悔改表现

24.(2016四川)张某因犯盗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7年,刑罚执行2年后,因确有悔

改表现,人民法院审核裁定缩短为6年有期徒刑,这是对张某()。

A.改判B.减轻处罚

C.减刑D.从轻处罚

25.(2015甘肃)甲因绑架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3年,入狱后,甲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

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对甲可以如何处理?()

A.既可以假释也可以减刑

B.可以减刑,但不能假释

C.可以假释

D.既不能减刑,也不能假释

26.(2008内蒙古)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罪犯,经过一次或几次减刑以后,实际执行的刑

期不能少于()o

A.原判刑期的二分之一

B.13年

C.15年

D.15年以上20年以下

27.(2017深圳)《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

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是()。

A.受贿罪B.贪污罪

C.职务侵占罪D.滥用职权罪

28.(2014黑龙江)张某是某服装公司的法人代表,与担任出纳职务的妹夫合谋将100

万元公司资金挪用到股市炒股,并将盈利的20万元平分。张某的行为构成()。

A.挪用公款罪B.挪用资金罪

C.职务侵占罪D.贪污罪

29.(2017湖北)孙某在餐馆遇到出差的李某,故意将李某灌醉后乘机盗取其手机、电

脑等财物若干。孙某的行为()。

A.构成盗窃罪,符合秘密窃取他人财物的特征

6

B.构成抢夺罪,符合乘人不备突然夺取的特征

C.构成抢劫罪,符合暴力或胁迫以外手段特征

D.构成侵占罪,符合占有他人财产不归还特征

30.(2017联考)王某(14周岁),蔡某(18周岁),共同策划施了一起入室抢劫,抢劫

过程中,二人将反抗的户主杀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o

A.蔡某不能获得指定辩护

B.王某和蔡某构成了共同犯罪C.

抢劫罪和故意杀人罪数罪并罚

D.王某是未成年人,不需要承担刑事责任

31.(2018联考)刘某偷得同事一张信用卡和身份证,向女朋友黄某谎称路上捡到的,

刘某、黄某根据身份证号码试出信用卡密码,持卡消费5000元。关于刘某和黄某的行为,

下列哪一说法正确?()

A.刘某和黄某均构成盗窃罪

B.刘某和黄某均构成信用卡诈骗罪

C.刘某构成盗窃罪,黄某构成信用卡诈骗罪

D.刘某构成信用卡诈骗罪,黄某不构成犯罪

32.(2019国考)下列犯罪行为应以盗窃罪论处的是()。

A甲窃得价值5000元的手机一部,被发现后持械抗拒抓捕

B乙窃得同事的信用卡一张,并用其消费10000元

C丙在火车上捡到价值50000元的提包一只,经失主催要后拒不归还

D丁为某私营公司的销售主管,在销售过程中私自将价值50000元的产品据为己有

33.(2017广州)“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是现在道路交通常用的标语。为保障交通安

全,我国《刑法》对“酒后驾车”的相关情形也作了规定。在不考虑驾驶人年龄、行为能力等前

提下,下列情形与刑法罪名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在道路上,酒后驾驶机动车辆一一危险驾驶罪

B.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辆一一危险驾驶罪

C.在道路上,酒后驾驶机动车辆一一交通肇事罪

D.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辆一一交通肇事罪

34.(2015广州)魏某因曾被赵某当众羞辱,一直对赵某怀恨在心,时时想着报复赵某。

一天,魏某在外喝酒后驾车回家,不料在路上撞死一行人,下车查看后发现此人正是赵某。

那么,魏某的行为应当属于()。

A.故意杀人B.过失致人死亡

C.交通肇事D.报复陷害

35.(2015天津)公安人员甲为获得证据,对犯罪嫌疑人乙施以暴力,结果导致乙肢体

残废,则甲的行为()。

A.构成刑讯逼供罪

B.构成刑讯逼供罪和故意伤害罪

C.构成过失重伤罪

D.构成故意伤害罪

8

专项刷题-刑法(笔记)

1.(2014四川)我国刑法给犯罪嫌疑人定罪的一项基本原则是“罪刑法定”,对法律没

有规定的侵犯公共利益的行为,应该(

A.不定罪

B.依照习惯定罪

C.依照法律定罪

D.依照以往判例定罪

【解析】L考查罪刑法定原则,意为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即法律

没有明文规定是犯罪行为的,不能定罪处罚。A项正确:对法律没有规定的侵犯公共利益的行

为,应该不定罪,因为法律没有明文规定是犯罪行为的,不能定罪处罚。B、D项错误:罪刑法

定依据法律。C项错误:和题干矛盾,题干为“法律没有规定”。若是改为“依照其他法律定罪”,

也是表述错误,因为罪刑法定指的是刑法。【选A】

【注意】

其他两项原则:

(1)平等适用刑法原则:即刑法面前人人平等,是指刑法规范在根据其内容应当得到

适用的所有场合,都予以严格适用。即:对任何人犯罪,适用刑法上一律平等,无论犯罪人的

社会地位、资产状况,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

(2)罪责刑相适应原则: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相

适应。或者称为“罪刑相适应原则”,“罪”是罪行,“责”是责任,“刑”是刑罚,意为犯了多大的

罪,承担多大刑事责任,法院判决相应的刑罚,重罪重罚,轻罪轻罚。

2.(2018北京)根据我国刑法,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外国公民甲,在其本国抢劫并杀害了一名中国籍游客,因该行为发生在外国,故不受我

国法律约束

B外国公民乙,在中国境内因持有大量大麻被警方抓获,因其本国法律承认持有大麻行为

合法,故其行为不受我国法律约束

C我国公民丙,在某外国工作期间杀害两名当地华裔,因该行为发生在外国,故不受我国

法律约束

D我国国家工作人员丁,在外派某国工作期间泄露国家秘密,其行为受我国法律约束

9

【解析】2.考查刑法的空间效力,即我国刑法对哪些犯罪行为有管辖权。B项错误:虽

然“其本国法律承认持有大麻行为合法”,但此处不需要考虑其他国家的法律,“我的地盘听我

的”,在中国触犯法律即受到我国法律的约束。C项错误:故意杀人是重罪,起刑点是3年以上

有期徒刑,受到我国法律约束。D项正确:国家工作人员,一律追究责任,行为受到我国法律

约束。A项错误:外国人在外国杀害我国的人,侵害我国的利益,且抢劫是重罪,起刑点是3

年(满足最低刑是3年以上有期徒刑的要求),按照世界各国的法律都会受到处罚,可以行使

保护管辖权。【选D】

【思维导图】

领陆、领水、领空

领域

★属地管辖权(主权)------1驻外使领馆、船舶、航空器

3BW:行为地蝎果地之一

最高刑3年以下:可以襁究

属人管辖权(国籍)/-------------------------------

空酸力---------------------国家工作人员、军人:一律追究

瞬我国刑法勒姗3年以上

保护管辖权拜邑2

------窝第阵地法律也应受处罚

普遍管辖权

【梳理】

J属地管辖权:看主权,“我的地盘听我的",在我国领域内的犯罪通常适用我国刑法。

(1)领域:

①领陆、领海、领空。

②驻外使领馆:比如中国驻美国大使馆是中国主权,因为我国驻外国使领馆的刑事案件受

我国刑法管辖。

③船舶、航空器:旗国主义。我国的船舶或者航空器,不管航行或者停放在何处,发生

10

的犯罪均适用我国刑法,船舶、航空器一般会印有我国国旗(如上图)。

(2)犯罪地:行为地或结果地之一,注意“或”。比如某人在外国投毒,毒顺着河流飘到

我国,毒死了我国的张三,是犯罪地在我国。虽然行为地不在但结果地在我国,有行为地或结果

地之一在我国即犯罪地在我国,我国可以管辖。

2属人管辖权:看国籍,中国人在外国犯罪,适用我国刑法。

(1)国家工作人员和军人,一律追究。

(2)普通百姓:轻罪可以不予追究,即最高刑为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可以不予追究,

但想追究也是可以的,即可以追究也可以不追究,具体是中国司法机关决定。

3保护管辖权:看利益,侵犯到我国的利益时适用,其是外国人在我国领域外但是对我国

国家或者公民犯罪,意味着侵犯了我国的利益,条件:侵犯利益;在我国刑法中是比较重的罪,

最低刑为3年以上有期徒刑,比如故意杀人、抢劫;且行为人的行为按照犯罪地的法律也应当

受到处罚。

4普遍管辖权(简单了解):针对危害人类、社会共同利益的犯罪,缔结了相应的国际

条约,同时我国也是缔约国,此时刑法可以管辖,比如贩毒。

3.(2016广州)甲乘坐中国某航空公司航班由广州飞往伦敦,在飞机经过法国上空时

与乙发生争吵,并失手将乙打成重伤。根据我国《刑法》,对于这起犯罪案件,拥有管辖权的

是()。

A.中国B.法国

C.英国D.联合国

【解析】3.A项正确:“中国某航空公司”体现是我国的航空器,开!I事案件依据我国的刑法,

体现属地管辖权中的旗国主义。2007云南、2012年吉林也曾经考查。[选A]

4.(2014河北)我国《刑法》规定的完全刑事责任年龄是(

A.14岁B.16岁

C,18岁D.20岁

完全刑事责任能力己满16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完全无刑事责任能力不满14周岁的人,一律不负刑事责任。

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故意杀

人、故意伤害致人电伤或者死亡、强奸

相对无刑事责任能力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

的,应当负刑事责任。(烧杀奸抢、商

贩抱头)

【解析】4.考查自然人的刑事责任年龄。节点:14、16。已满16周岁的人犯罪是完全

刑事责任能力人,应当负刑事责任;不满14周岁的人是完全无刑事责任能力,一律不负刑

事责任;对于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是相对无刑事责任能力,对“烧杀奸抢,商贩抱

头”应当负刑事责任,分别对应放火、故意杀人、强奸、抢劫、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死亡、

II

贩卖毒品、爆炸、投毒(总则表述是投毒,分则为投放危险物质罪)。B项正确:16周岁是

完全刑事责任年龄。2007年福建、2009年河南曾考查年龄问题。[选B]

5.(2016国考)下列情形中,行为人不负刑事责任的是()。

A.14周岁的张某,贩卖冰毒0.2克

B.15周岁的李某,因过失导致他人伤残

C.20周岁的周某,醉酒后殴打他人致人重伤

D.35周岁的聋哑人宋某,入户盗窃现金5000元

【解析】5.A项错误: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对八种行为“烧杀奸抢,商贩抱头”负

刑责,因此贩毒要负刑事责任。我国对毒品的打击非常严厉,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中,无

论数量多少都追究刑事责任。B项正确:15周岁是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对故意伤害致人

重伤或死亡承担刑责,过失不承担刑责。C项错误:20周岁符合年龄要求;酹酒的人犯罪,应

当负刑事责任,避免有些人借着喝酒做坏事,承担刑责和正常人一样,从轻、减轻、从重的表

述都是错的。D项错误:35岁满足年龄要求;聋哑人犯罪要负刑责,但要宽大处理。又聋又哑

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选B]

6.(2009贵州)()犯罪是属于“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的。

A.盲人B.醉酒的人

C.未成年人D.聋子

【解析】6.A项正确: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D项错

误:需要“聋哑双全”,单纯的聋或者哑不符合。B项错误:醉酒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C项错误: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选A]

【总结】

1减轻刑事责任能力: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已满75周岁的人、又聋

又哑的人、盲人、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为减轻刑事责任能力

的人。分别对应:幼、老、病、残(半迷糊),记忆为“老幼病残”。

2注意:老年人犯罪区分故意和过失,其他类型的不区分。

3总结:

(1)十四十八过失翁:应从减。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老年人的过失

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2)老翁故意半癫疯:可从减。老年人的故意犯罪、半迷糊的状态,可以从轻或者减

轻处罚。

(3)又聋又哑或盲人:可从减免。残疾人,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4应当和可以:“应当”是一定、必须,“可以”是可以这样、也可以不这样。

5从轻和减轻:比如某罪量刑是3-7年,从轻是挨着3年,比如判3年、4年;减轻是

判2年。

12

【思维导图】

完全有年浜16周岁;间歇性精神病正常时;醉酒的人

完全无不满14周岁;精神病人

★自如4------------------------------------------------------

-----------!相对无已满14不满16:烧杀奸抢、商皈抱头

减轻-已满14不满18;已满75;残疾人;半迷糊

【梳理】

关于精神病:纯粹的精神病人,是完全无刑事责任能力;间歇性精神病意为时好时坏,

在正常的时候做坏事要担刑责,是完全有刑事责任能力;发病时属于精神病人,是完全无刑事

责任能力。

7.(2016天津)关于犯罪构成认识正确的是()。

A.犯罪客体是指受害人

B.15周岁的人也可能负刑事责任

C.单位不能构成犯罪主体

D.犯罪的过失不构成犯罪的主观方面

【解析】7.我国的犯罪构成是四要件说:犯罪主体、犯罪主观方面、犯罪客体、犯罪客观

方面。2012年北京曾经考查过多选题。

A项错误:犯罪客体是指我国刑法所保护而为犯罪行为所侵犯的社会关系,是一个抽象的概

念。比如故意杀人罪的犯罪客体是他人的生命权,某人杀害张三,受害人是张三,因此犯罪客体

和受害人不同。B项正确: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对“烧杀奸抢,商贩抱头”负刑责。

C项错误:单位和自然人都是犯罪主体。单位犯罪是为了本单位或者本单位的全体成员谋取非法

利益才可能构成,比如单位行贿罪,单位的领导为了单位拿下一个项目给市长送礼,是为了单位

谋取利益。D项错误:犯罪主观方面是指行为人做事时所持的心理态度,包括故意和过失。

【选B】

8.(2012江西)甲某贩运假烟,驾车路过一个检查站,检查人员朱某正要登车检查时,

甲某突然发动汽车夺路而逃,朱某抓住车门不放。甲某为了摆脱朱某,在疾驶后突然急刹车,朱某

被摔倒在地,头部着地死亡。甲某对朱某死亡的心理态度是()。

A.直接故意B.间接故意

C.过于自信的过失D.疏忽大意的过失

【解析】8.(1)故意包括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

会发生某种结果,并且希望/追求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

的行为可能会发生某种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听之任之。比如潘金莲为了

毒杀武大郎,在晚饭中下毒,武大郎吃掉后死掉。潘金莲希望、追求武大郎死亡,是直接故意;

若是没有阻止武松吃掉,其主观上不希望武松死去,但对武松的死听之任之(爱死不

13

死),为间接故意。(2)过失包括过于自信的过失和疏忽大意的过失。过于自信的过失是行

为人已经预见,但是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心理态度。疏忽大意的过失,是行为

人应该预见,因为疏忽大意没有预见而使得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比如某人觉得自己是神枪手,

让小伙伴在10米之外头顶着苹果后开枪,其应当预见开枪会打爆头,但因为自信,轻信可

以避免而导致结果发生,是过于自信的过失;若是某个护士给患者注射青霉素忘记做皮试,患

者因为过敏而死去,属于其应当预见(职责所在、专业素养)但因为疏忽没有预见,为疏忽大

意的过失。B项正确:甲某明知道开快车、急刹车可能把朱某摔在地上,但主观上不是为了杀

掉朱某,不追求朱某的死亡,而是为了摆脱朱某的检查,不计后果的放任危害结果发生,听之任

之(爱死不死),是间接故意。A项错误:希望结果发生,甲某的意图不是杀死朱某,而是逃跑,

是放任的态度。【选B】

【真题链接】(2008山西)甲贩运违禁品,驾车路过一检查站时,被工商部门拦住检查,

检查人员朱某正登车检查时,甲突然发动汽车夺路而逃。朱某抓住汽车的把手不放,甲为摆脱朱

某,在疾驰后突然急刹车。朱某被摔在地,头部着地死亡,甲对朱某的死亡的心理态度是()。

A.直接故意

B.间接故意

C.过于自信的过失

D.疏忽大意的过失

【解析】2008山西.上一道是2012江西的题目,本题是2008山西的题目,题目基本没

有变,可见考点会重复出现甚至会有原题,因此要多做真题。[选B]

9.(2010国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肖某明知自己的自行车车闸不好使,却自以为技术过硬而飞速行驶,当行至一交叉路口

时,将一幼儿当场撞死,肖某的行为属于间接故意犯罪

B某单位犯行贿罪,应依法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

员判刑

C吴某被取保候审,在此期间吴某不得行使选举权

D某公司承诺向灾区捐款,该公司可以在交付捐款前撤销承诺

【解析】9.A项错误:“自以为技术过硬”属于过于自信的过失,而非间接故意。B项正确:

《刑法》第三百九十三条规定“单位为谋取不正当利益而行贿,或者违反国家规定,给予国家工

作人员以回扣、手续费,情节严重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

接责任人员,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

C项错误:取保候审是犯罪嫌疑人比如是孕妇,能够提出保证人或者交纳保证金,可以先

回家待着,但要保证随传随到•若是已经判刑,比如被判处剥夺政治权利,此时才没有选举权。

取保候审阶段,法院还没有定罪量刑,因此不能剥夺政治权利,有选举权。D项错误:考查民法。

用最朴素的法律意识,向灾区捐款是具有救灾、扶贫公益性质的,是不能反悔的。

14

一般的赠与比如赠与手机,在转移手机之前可以反悔;涉及救灾、扶贫公益性质的,不享有任

意撤销权。【选B】

10.(2012浙江)下列选项中,哪一行为构成正当防卫?()

A甲到商场购物时将自己的汽车停在商场门口,买完东西出来时发现乙打碎了车窗玻璃,

在偷车内的东西,于是上前将乙抓住,并趁乙不注意将其打晕,送往派出所

B甲持枪闯进某单位财务室,逼着财务室工作人员乙打开保险柜,在甲让乙往口袋里装钱

时,乙的同事进来趁甲不注意将其砸成重伤

C甲对乙心存怨恨,故意辱骂乙,乙气急要动手打甲,甲拿起准备好的棍子将乙手臂打

D甲在大街上打电话,被乙抢走了手机,甲追赶乙未果。第二天甲在大街上发现了乙,

于是偷偷在其背后将其打倒,抢走了乙身上的财物

【解析】10.考查正当防卫。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

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

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A项错误:“上前将乙抓住”意味着已经制止住了对方的不法侵害行为,

“趁乙不注意将其打晕”是事后行为,不是正当防卫。B项正确:“持枪”“逼着”说明是压制反抗、

强行取财,是抢劫。“乙的同事进来趁甲不注意将其砸成重伤”,抢劫等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

打死勿论,造成不法行为人伤亡的不负刑事责任,不属于防卫过当。C项错误:防卫挑拨,不属于

正当防卫。D项错误:“第二天”是典型的事后行为,不属于正当防卫•【选B】

【思维导图】

他人见义蔚为

/正在进行当场性(反例:事前、事后)

概念要点1不法侵舌现实存在

,制止意图(反例:打架斗殴、防卫挑拨)

不法侵害人一本人

明峰过必要限度

防卫防密当©/-------------------

-----------: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人身+暴力

无过当防卫-/

----------------:、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等

【梳理】

1.概念要点:

(1)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侵害,重点

15

是“他人”,比如英雄救美的见义勇为行为,成立正当防卫。

(2)正在进行,不法侵害要求当场性。反例:①事前:比如甲对乙说“你等着,晚上

我弄死你”,结果下午乙先弄死了甲,事前的先发制人不是正当防卫。②事后:不法分子被制

服,比如已经把劫匪制服,不能再去捅刀,事后的补刀行为不属于防卫。

(3)不法侵害:现实存在。比如甲为了问路而拦住乙,乙以为甲要抢劫而打伤对方,

不构成正当防卫,没有现实存在的不法侵害。

(4)制止:意图。反例:①打架斗殴的约架行为:不是为了制止不法侵害,不是正当

防卫。②防卫挑拨:比如某人讨厌张三,一直骂张三勾火,张三动手后掏出事前准备好的刀捅

死张三,为防卫挑拨。

(5)不法侵害人:本人。比如甲被乙抢劫,乙打不过甲而掐死了甲的儿子,不是正当

防卫•

2.防卫过当: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

(1)注意:没有防卫过当罪,构成什么定什么,如果过失致人死亡,可能定过失致人

死亡罪。

(2)量刑时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毕竟有防卫的意图,只不过下手重了。

3.无过当防卫: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性犯罪,法律优先保护受害者,比如某个人持刀抢劫,

不需要再考虑保护犯罪分子。正在进行的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等,即使造成不法侵

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

11.(2009国考)下列行为中构成犯罪的是()。

A赵某,30岁,醉酒驾车撞死路人

B刘某,13岁,盗窃价值人民币50万元的财物

。张某,30岁,遇人抢劫奋起反击,将对方打成重伤

D王某,30岁,为了躲避仇人追杀,抢了路人的摩托车逃跑

【解析】11.A项正确:应当承担刑事责任。B项错误:13岁是完全无刑事责任人,不负

刑事责任。C项错误:抢劫属于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无过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D

项错误:属于紧急避险,指面临现实的危险,不可能采取其他措施,不得已采用的损害较小的权

益,保护较大的权益免遭损害的行为,要“保大放小”,题目中王某为了保命抢了路人的摩托

车,损害了路人的财产权,但人身权大于财产权,满足“保大放小”,属于紧急避险,不负刑事

责任。【选A】

12.(2008北京)关于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以防卫过当罪定罪,但是应当酌情减

轻或者免除处罚

B紧急避险用于解决紧迫情况下合法利益之间的冲突

C.防卫过当的场合,其罪过形式通常是直接故意

D.对于事后防卫的,通常按照防卫过当处理

16

【解析】12.A项错误:没有防卫过当罪。B项正确:紧急避险用于解决紧迫的境况下,

合法利益之间的冲突。紧迫情况下:紧急避险的时间条件要求是正在发生的危险,迫在眉睫,对国

家公共或其他的合法权益已经直接构成威胁。解决合法利益冲突:比如为了保命骑走别人的车,

人身和财产是合法权益,为了保护一个合法权益而损害第三者的合法权益,因此是合法利益之间

的冲突,即两害相权取其轻。正当防卫针对不法侵害人进行防卫,是合法权益和不法权益之间的

冲突,比如为了保命而打伤坏人。紧急避险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应当负刑事责任,

量刑时应当减轻或免除处罚。C项错误:直接故意指希望、追求某种结果发生,有犯罪目的。防

卫过当指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即要想成立防卫过当,前提需制止不法侵害,主观是为了防卫,

而不是为了犯罪。防卫过当的罪过形式在刑法的理论界有所争议,根据北大高教的刑法学教材判

断,防卫过当的情况下,间接故意和过失都可以成为其罪过形式。D项错误:事后防卫指不法侵

害已经结束,事后“补刀”,此时与防卫无关。防卫过当的前提是为了制止不法侵害,即在不法

侵害正在进行时防卫,但是防卫时下手过重。

[选B]

【真题链接】(2008国考)王某持匕首抢劫张某,在争斗中王某头部撞击墙角昏迷倒地,

匕首掉在地上。张某见状,捡起匕首往王某心脏部位猛刺数下,导致王某死亡。对于张某用匕

首刺死王某的行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B.

属于意外事件,不负刑事责任C.

属于防卫过当,应当负刑事责任D.

属于故意杀人,应当负刑事责任

【解析】D项正确:题目中给出劫匪昏迷倒地,此时不法侵害已经结束,张某再捅刀的行

为属于事后行为,此时与防卫本身无关,属于故意杀人,应当负刑事责任。[选D]

13.(2011北京)李军是某单位的会计,他为了盗窃单位保险柜里的现金而设法配制了

保险柜的钥匙。后来李军在盗窃过程中因害怕被发现而将配制的钥匙丢弃,没有窃取现金。

李军的行为属于()。

A.犯罪预备B.犯罪既遂

C.犯罪中止D.犯罪未遂

【解析】13.故意犯罪形态包括两种,一种是完成形态,即既遂,一种是犯罪的未完成形

态,包括预备、中止和未遂。整个犯罪过程分为准备和实行阶段,在准备阶段由于意志以外的原

因未能着手的,属于预备,在实行阶段由于意志以外的原因停止侵害的属于未遂,在整个过程中

由于意志以内的原因停止侵害的属于犯罪中止。C项正确:题干中因为“害怕”而放弃窃取,

属于意志内的因素,成立犯罪中止。【选C】

【注意】犯罪中止是重要考点,在云南、福建、贵州都曾经考查过。

14.(2008北京)甲因为男友乙不忠而生恨意,决定杀了他。某日把乙引到家中,将毒

17

药掺入饮料中让其喝下。乙昏迷之际,甲离家到附近的湖边准备自杀。徘徊之际,甲心生悔

意,跑回家中救乙,发现乙已被家人送往医院,并脱离生命危险。对甲的处罚应()。

A.按既遂犯处罚

B.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C.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减轻处罚

D.应当免除处罚

【解析】14.虽然甲心生悔意,但是中止要求行为人对于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起到重要

作用,题干中不是因为甲的行为让乙得救,而是乙的家人将乙送至医院,因此甲不能成立犯罪

中止,乙被送到医院是甲意志以外的因素,且乙得救,因此成立犯罪未遂。C项正确:对于未

遂犯,可以比照既遂从轻或者减轻处罚。【选C1

【注意】既遂需要完成犯罪的全部要件,如故意杀人,人死了,题干中乙得救了,且是甲

意志以外的因素,因此是未遂。

【思维导图】

未元成—破1m速映演者蝌罚

中止©/---------

-------没―,酹锵:诲艰醐,应当赧

【梳理】

1.完成:既遂,比如想杀人,人死了。

2.未完成:比如想杀人,但人没死。

(1)预备:准备阶段、意志以外,比如想杀张三,拿刀去张三家的路上被警察抓走,

去张三家的路上属于出发前往犯罪地点,是准备阶段,被警察带走属于意志以外的因素。对于

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2)未遂:欲而不能,指想做,但是客观上没有做成,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

处罚。

(3)中止:能而不欲,指客观上能做到,没有什么可以阻止,但是主观上不想,没有

欲望了。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该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15.(2018联考)下列表述中,正确的一项是()o

18

A小张为某企业员工,打算辞职,须在20日前向单位提交书面辞职申请,这一做法符

合劳动法的相关规定

B小李企图入室盗窃,但因入户门锁无法撬开,多次尝试未果,只好放弃,这属于犯罪中

C小王在网络上匿名发布关于某明星的虚假新闻,对其造成名誉伤害,小王不需要承担法

律责任

D小赵在公交车上发现小吴偷其钱包,对其穷追猛打致其死亡,这属于防卫过当

【解析】15.B项错误:想偷但没有成功,属于犯罪未遂。A项错误:劳动者如果要解除

劳动合同,须提前30天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C项错误:发布虚假新闻,捏造事实,

诋毁他人,侵犯了他人的名誉权,要承担法律责任。D项正确:小赵为了要钱要了小偷的命,超

过必要限度,属于防卫过当。【选D】

16.(2009甘肃)以下情况能成立共同犯罪的是()。

A.一方为故意而另一方为过失B.

缺乏共同意思联络时的同时犯C.

同时实施犯罪而故意内容不同

D.事前通谋的事后窝藏、包庇行为

必须二人以上

必须有共同故意

共同才瞬成立条件

必须有共同行为

【梳理】

共同犯罪成立条件:共同犯罪须要二人以上(至少两人,注意在民法中以上以下都包含本

数,二人以上即包括二人),有共同的故意(一故意一过失、两个都是过失均不可),必须有

共同的行为,即共同的意思联络、共同的协作。

【解析】16.考查共同犯罪。A项错误:要都是故意。B项错误:缺乏共同意思联络的同

时犯,如两个人不谋而合去仓库偷东西,不谋而合说明二人在主观上没有共同意思联络,不成

立共同犯罪。C项错误:没有共同故意。D项正确:窝藏指提供隐藏的住所,包庇指作假证

明,包庇犯罪人。如果是事前的通谋行为,如甲对乙说你去杀人,之后我给你提供隐藏住所,此

时成立共同犯罪;如果事前不知道,乙杀完人之后找甲,甲心软提供隐藏住所,此时单独构成窝

藏、包庇罪。[选D]

17.(2008安徽)王某将与其有私仇的李某打昏在地后逃走,此时李某的熟人张某路过,

见李某不省人事,遂将其手机、钱包拿走。本案中()。

A.王某构成故意伤害罪,张某没有犯罪B.

王某构成故意伤害罪,张某构成盗窃罪

19

C.王某构成故意伤害罪,张某构成抢夺罪D.

王某、张某共同构成故意伤害罪和盗窃罪

【解析】17.B项正确:王某和张某不成立共同犯罪,是故意实施的先后行为,没有主观的

意思联络。李某不省人事,张某构成盗窃罪。C项错误:抢夺指夺取,李某已经晕倒,不存在

夺取,抢夺指比如“飞车党”,手里有个包,被人抢走。抢劫是压制反抗,强行取财。

[选B]

18.(2011内蒙古)下列不属于刑事处罚的是()o

A.罚金B.管制

C.拘留D.拘役

【解析】18.选非题。C项错误:拘留,比行政拘留,属于治安管理的一种处罚方式,相当

于行政处罚。【选口

首机不关押

【梳理】

L刑罚:包括五大主刑,四个附加刑•死缓不是独立的一种刑罚,是死刑的一种适用方式。

2主刑:

(1)管制:不关押,依法实行社区矫正。

(2)拘役:短期剥夺自由,如果因为一个罪被判处拘役,刑期为一个月以上,六个月

以下。

(3)有期徒刑:剥夺一定期限的人身自由,如判处有期徒刑六年,判处有期徒刑十年。

(4)无期徒刑:剥夺终身自由。

(5)死刑:剥夺犯罪分子生命。

20

3附加刑:

(1)罚金:交钱,判处犯罪分子向国家缴纳一定数额的金钱。

(2)政治权利:

①选举选和被选举权。

②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

③担任国家机关任何职务的权利.

④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的领导职位的权利,可以做小职员,担任非领导

职务。

(3)没收财产:将犯罪分子个人合法财产的一部分或者全部强制无偿收归国有。

(4)驱逐出境:针对外国人,强迫外国人离开中国。

19.(2009联考)下列关于死刑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死刑只适用于罪行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

B.犯罪时不满18周岁的人和审判时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

C.判决死刑立即执行的,由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法院授权的部分高级人民法院核准D.

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如果没有故意犯罪,2年期满后减为无

期徒刑

【解析】19.选非题。A、B、D项正确。C项错误: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由最高人民

法院院长签字。【选C】

适用删同1用环施那喻喘分?

,喘的时候标H8周岁的人和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女妆,不适用死刑

限制------------------------------------------------------

--------:款的时候漏75周邮人,不适删,飘用!I残忍手段致人死1室除外

死刑质立即执行:最高院

"""""I

--------胸:金高院

没有退犯罪,OJ

死缓联我,蝌5年

情节恶劣,报清岫人民法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