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2024年高等教育医学类自考-02978温病学考试近5年真题荟萃附答案第I卷一.参考题库(共100题)1.“凡温病初感,发热而微恶风寒则,邪在肺卫,不恶寒而恶热,小便色黄,卫入气分也;若脉数舌绛,邪入营分;若舌深绛,或夜有谵语,已经入血分也”语出()A、叶天士B、王孟英C、吴鞠通D、陈光松E、章虚谷2.下列哪一项不是暑温的诊断要点()A、一般发生在夏至至立秋节气B、多发生于长夏或夏秋季节C、起病急,初起较少卫分过程,发病以暑入气分的里热见证典型表现D、变化较快,可有化火,生痰,生风等较多的病理变化。E、易见津气欲脱,内闭,动风,动血等严重证候3.以下哪项不属于临床开窍处方用药()A、生脉注射液B、醒脑静注射液C、清开灵注射液D、菖蒲郁金注射液E、牛黄清心丸4.何谓劳复证?如何调治?5.烂喉痧后可出现()A、关节痹痛B、面部水泡C、少尿D、血尿E、心动悸6.伏暑郁阻少阳,治宜()方用()7.简述温病余热未清,气阴两伤证的表现?8.陈平伯撰有风温专著《外感温病篇》,他说:风温为病,春月与冬季居多,或恶风或不恶风,必身热咳嗽、烦渴。指出了本病的()和初起的()。9.湿热病的提纲是什么?10.温病的诊断为何强调要舌苔舌质互参?11.“伏寒化温”的学说源于()12.下面哪项是泄卫透表法范围?()A、轻清宣气B、宣表化湿C、分消走泄D、辛寒清气E、宣气化湿13.《温疫论》的作者是()14.叶氏认为:初病齿逢流清血而痛是胃火冲激,齿焦有垢者,当微下之,或用()A、小承气汤B、玉女煎C、増液汤D、犀角地黄汤E、清营汤15.温病证见身热已退,汗出不止,喘喝欲脱,脉散大,治宜选用:()16.身热肢厥指胸腹灼热,手足厥冷。为热郁于里,阳气不能外达四肢,邪热深伏,阳盛郁内,不能外达,此为()。17.壮热,汗多,渴饮,脉洪大,苔黄燥,为()18.病变过程中局部出现红肿疼痛,甚则破溃糜烂等肿毐特征的温病温病?常属何邪所致?()A、风热病邪B、暑热病邪C、湿热病邪D、燥热病邪E、温毐病邪19.斑出热不解,胃津亡也,治以()A、甘寒B、咸寒C、两者均有D、两者均无20.寒邪外束,暑湿内阻可见()21.对温毒类温病治疗时,除按卫气营血辨证施治外,尤须强调清热解毒法的运用,且在内服药治疗同时,()。22.黑苔薄而干燥或焦枯起主病为()。23.提出”大凡看法,卫之后方言气,营气后方言血”卫气营血证候传变规律的温病学家是:()A、王孟英B、吴鞠通C、叶天士D、陈平伯E、薛生白24.不尔,风挟湿热而燥生,(),(),两阳相结也。湿与温和,(),();浊邪害清也。其病有类伤寒,其验之之法,(),温热虽久,(),以此为辨。25.风温病位在()A、肺B、胃C、两者均有D、两者均无26.猝中暑热内闭心包,而骤然昏厥的称为()A、暑痫B、暑瘵C、暑厥D、暑秽E、冒暑27.温病灼热躁扰,神昏谵妄,斑疹密布吐血衄血,舌绛苔焦,病机为()A、邪入血分,热盛动血B、邪入血分,热与血结C、热盛动血,毒热灼阴D、热毒炽盛,气血两燔E、热闭包络,脉络淤滞28.温病喉痒干咳,继而痰粘带血,胸胁疼痛,腹部灼热,大便泄泻,舌红,苔薄黄而干,脉数。其治疗方法是润肺清肠,方用()。29.温病外治法主要有哪五种方法?30.身热不高,或无热,干咳少痰,口舌干燥而渴,舌红而干,治宜()A、滋养肺胃B、育阴清热C、滋阴养液D、滋阴透邪E、清肺润燥养阴31.吴又可在《温疫论》中提出,温疫的病因是(),感染途径是()治疗上强调().32.暑热疫邪多犯于()A、太阳B、少阳C、阳明D、太阴E、少阴33.试述秋燥,肺燥移肠热,络伤咳血证的证候,治法和方剂名。34.与杂气学说有关的是下列哪几项?()A、杂气学说为明末医家吴又可首先提出B、杂气中有不同的病原,可分别引起不同的疾病C、不同的病原,具有种属感受特弄异性D、不同的病原,对脏腑经络具有特异的定后作用35.温病胸部闷胀的病机及伴见症状怎样?36.温病学发展过程中,在宋金元时期有关温病的主要学术成就是什么?举出该时期两名主要医家对温病的贡献。37.温病热退,干咳或痰少,口唇干燥乏津,口渴,舌干红少苔,脉细数。其诊断是秋燥,辨证是()。38.证见身热,腹满便秘,口干咽燥,倦怠少气,撮空摸床,肢体阵颤,目不了了,苔干黄,脉沉弱,其病机是()A、阳明热结,腑气不通B、阳明热结,气液两虚C、阳明热结,阴液亏虚D、阳明腑实,小肠热盛E、热入心包,阳明腑实39.叶氏认为:若斑出热不解,胃津亡者,主以甘寒,重者可用()A、小承气汤B、玉女煎C、増液汤D、犀角地黄汤E、清营汤40.“阳明温病,下之不通”,若兼见“左尺牢坚,小便赤痛,时烦渴甚”的表现,说明其病机兼有()A、正虚不能运药B、肺气不降C、火腑不通D、邪闭心包41.决定湿温病孰轻孰重的主要因素是()A、邪气的盛衰B、元气的盛衰C、中气的盛衰D、肾气的盛衰E、以上都不是42.治疗湿疟的首选方剂是()A、常山草果饮B、厚朴草果汤C、两者均有D、两者均无43.叶天士说“夏暑发自阳明”是指()A、暑温病暑性酷烈,极易损伤阳气B、暑为火热之气,传变迅速C、暑温初起即见高热,烦渴,汗多等临床特点D、暑温病每易挟湿为患E、暑温病每易出现阳明经证与腑证44.劳疟,见口干咽干,手足心热,宜加()A、当归,白芍B、黄芪,升麻C、芍药,甘草D、麦冬,天花粉E、乌梅,白芍45.身热汗出,咳喘气促,口渴苔黄脉数其病理是:()A、胃经热炽津伤B、肠道热结,传寻失司C、湿热困脾,升降失司D、湿热积滞,搏结肠腑E、邪热腹痛,肺气闭郁46.叶天士认为:温病若从湿热陷入营分者,宜在凉血清热方中加入()A、犀角,地黄B、犀角,花露C、犀角,人中黄D、犀角,银花47.牛黄承气汤体现的治法是()48.风温“邪袭肺卫”兼肺气被郁咳嗽较甚者,宜用()49.薛雪所谓湿热证候的提纲是()A、始虽恶寒,后但热不寒,汗出,胸痞,舌白,口渴不引饮。B、始恶寒,后但热不寒,汗出,胸痞,苔黄,口渴引饮C、始恶寒,后但热不寒,汗出,胸痞,苔黄,口渴不引饮D、始恶寒,后但热不寒,汗出,脘闷,苔白,口渴不引饮E、始恶寒,后但热不寒,汗出,脘闷,苔黄,口渴不引饮50.暑温津气欲脱治宜:()。51.湿温之化燥入血证见发斑,治宜选用()A、犀角地黄汤B、安宫牛黄丸C、两者均可D、两者均不可52.清心开窍法用于()A、热闭B、湿蒙C、两者均宜D、两者均不宜53.温病差后,气液虽虚而畲热未清,治宜:()A、清蒿鳖甲汤B、竹叶石膏汤C、薛氏五叶芦根汤D、薛氏参麦汤E、益胃汤54.“中气实则病在阳明,中气虚则病在太阴”,其中“中气实”的最佳解释是()55.温病学派对温与伤寒的观点是()A、温病的理法方药可以气括伤寒的内容.B、温病学说与伤寒学说一脉相乘,是发展和补充了《伤寒论》C、伤寒是一切外感热病的总称,温病的内容都在伤寒学说之中.D、温病与伤寒同属外感热病,但病因、病机各异,治疗完全不同.E、《伤寒论》中的方药只能治伤寒,不能治温病.56.加减复脉汤对复脉汤做了哪些加减?57.可划归温病范围的西医疾病指的是()A、所有的急性传染病B、具有温病特点的急性传染病C、具有温病特点的某些急性感染性疾病及常见综合征D、具有温病特点的其他发热性疾病E、所有的寄生虫病58.烂喉痧病位在()A、肺B、胃C、两者均有D、两者均无59.温病卫气营血病证的传变的类型,大约有如下几种。(1)(),(2)(),(3)()。60.湿温初起而见“胸闷不饥”的主要原因是()A、胃肠有积滞B、湿热阻滞中焦气机C、中气实D、胃强脾弱61.薛雪说“湿热证口渴,苔黄起刺,脉弦缓,囊缩,舌鞭,谵语,昏不知人,两手抽搐的病机()A、津枯邪滞B、营液大亏,厥阳风火上升C、热邪闭结胃腑D、湿热化风,窜扰经脉E、热邪充斥表里三焦62.简述新感温病与伏邪温病的区别。63.温病后期肝肾阴竭,不能濡养筋脉的舌态是:()64.温病喉痒干咳,继而痰粘带血,胸胁疼痛,腹部灼热,大便泄泻,舌红,苔薄黄而干,脉数。其诊断是秋燥,辨证是()。65.烂喉痧好发于()A、春秋之交或春秋之际B、夏至至立秋C、长夏D、秋冬E、冬春66.温热病邪致病()A、病程中易损伤肺胃阴津B、火热亢盛既伤津又耗气C、初起即口鼻干燥干咳少痰D、后期多耗伤肝肾之阴E、咽痛红肿丹痧密布67.热结肠腑,可见()A、苔劳黄色B、苔如沉相色C、苔如灰黄色D、苔黑而起刺E、中有断纹68.身热,汗出,烦渴,胸闷痛,舌红苔黄,痰黄,脉滑数,治宜()A、小陷胸汤加枳实B、白虎汤加瓜蒌皮C、麻杏石甘汤D、桑菊饮加石膏E、银翘散加桔梗69.温病学发展史上把叶天士,吴鞠通,薛生白,()称为清代温病学四大名家。70.温病出现灼热躁扰,四肢拘急,口噤神昏,脉弦数,其治法是:()71.何谓“救阴不在血而在津与汗”?72.三仁汤中用“杏仁”主要是取其什么作用()A、止咳平喘B、化痰散湿C、轻开上焦肺气D、润肺止咳73.《湿热病篇》治疗阳湿伤表的药可用()A、藿香、香薷、羌活、苍术、薄荷、牛蒡子B、滑石、大豆黄卷、茯苓皮、藿香叶、鲜荷叶、白通草C、两者均可D、两者均不可74.齿缝流血有()之分。早期多属实,病变在胃;后期多属虚,病变在肾。75.温病学的形成阶段是指()76.暑伤津气可见()A、身热自汗,心烦口渴,气短,神疲肢倦B、胸闷脘痞,四肢困倦,小便短,大便溏薄C、两者均有D、两者均无77.试述春温病的诊断要点有哪些?78.温病证见发热,微恶寒,口微渴,无汗或少汗,苔薄白,舌边尖红,治宜:()79.“三焦”的概念首见于()80.湿温病证见:寒热往来,寒甚热微,呕逆胀满,身痛有汗,手足沉重,苔白厚腻浊如积粉,脉缓,治疗宜选:()81.烂喉痧初起见()A、发热口渴B、咽喉肿痛C、两者均可D、两者均不可82.根据《温热病篇》太阴之表为()A、四肢B、肌肉C、毛孔,腠理D、胸中E、肺卫83.温病神志异常的主要类型出神昏谵语外,还有()、()、()。84.如何理解“温病忌汗,汗之不惟不解,反生他患“?85.春温过程中,消毒过盛,致阳气暴脱宜用()A、清瘟败毒饮合生脉散B、回阳救急汤合生脉注射液C、两者均可D、两者均不可86.《温热论》中的“浊邪害清”之“浊邪”是指()A、痰饮B、湿热C、湿浊D、淤血E、以上都不是87.如何理解“在卫汗之可也”?88.温病症见身热烦渴卡,咳嗽气粗,骤然咯血,衄血,舌红苔黄,脉弦数,治宜()A、银翘散合犀角地黄汤B、清瘟败毒饮C、蒿芩清胆汤D、三石汤E、清燥润肺汤89.心阳虚衰可见()A、高热,抽搐不止B、高热骤退,汗出不止,气息短促,脉微细欲绝C、身热夜甚,烦躁,时有谵语,舌绛D、身体灼热,肢厥,昏愦,舌绛鲜泽E、潮热,谵语,腹满痛,便秘苔黄焦燥90.薛生白治疗湿热证邪入厥阴,主客浑受,用药仿吴又可三甲散,包括下列哪些药物()A、鳖甲B、龟甲C、穿山甲D、牡蛎E、地鳖虫91.薛生白《湿热病篇》指出:“湿热证,(),知饥不食,湿邪蒙绕三焦。宜藿香叶、薄荷叶、鲜荷叶、枇杷叶、佩兰叶、芦尖、冬瓜仁等味。”92.“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语出()93.温病学在因证脉治方面形成较为完整体系理论是在()94.“阳明腑实证”与“热入心包兼腑实证”的辨证关键在于后者有()95.丁甘仁提出“()为第一要义”。96.春温气营两燔的治疗,可选用()A、化斑汤B、玉女煎去牛膝,熟地,加细生地,玄参方C、普济清毒饮D、甘露消毒丹E、清瘟败毒饮97.温病清营凉血法主要有分哪几种,各自的适应症和代表方是什么?98.心营热毒炽盛的舌象为:()99.湿温病证见:灼热烦躁,骤然腹痛,便下鲜血,腻苔剥脱,或转黑燥,舌质红绛,治宜:()100.“湿热证,舌遍体白,口渴,湿滞阳明”,治宜()A、辛开B、开泄C、辛泄D、辛泄佐清热第I卷参考答案一.参考题库1.参考答案:E2.参考答案:B3.参考答案:A4.参考答案:劳复证是指温病瘥后正气未复,或余热未清,因为过早劳作重新发热者。根据以下三种情况分别调治:①气虚劳复:证见发热,畏寒怕冷,四肢倦怠,少气懒言,舌淡少苔而润,脉虚。治以益气健脾,甘温除热。代表方如补中益气汤。②阴虚劳复:证见发热,五心烦热,颧红盗汗,口干舌燥,或心悸失眠,舌红少苔,脉细数。治以养阴清热。代表方如加减复脉汤。③余热劳复:证见发热,心烦懊憹,胸闷脘痞。或胸胁不舒,口苦咽干,食少纳呆,舌苔薄黄,脉微数。治以清透余热,解郁除烦。代表方如枳实栀子豉汤。兼呕恶者,加半夏.竹茹;兼舌红口渴者,加天花粉.石斛.竹叶;兼食滞者,加山楂.麦芽.神曲等。5.参考答案:A,C,D,E6.参考答案:清泻少阳,分消湿热;蒿芩清胆汤7.参考答案:低热,口舌干燥而渴,虚烦不眠,气短神疲,时时泛恶,纳谷不馨,舌红而干,脉细数无力等。8.参考答案:发病季节;临床特点9.参考答案:湿热证,始恶寒,后但热不寒,汗出胸痞,舌白,口渴不引饮。10.参考答案:舌象的变化,一般可客观显示邪热的盛衰、邪热对气血、脏腑的影响程度和病位的浅深,显示营血、津液的盛衰;舌苔的征象,一般也可显示病邪的性质、津液的盈亏以及病变的阶段。如舌红而苔黄燥者反映了热邪炽盛于气分,津液已伤,病位尚不深入。但也有二者的变化不一致的情况,如舌质红绛可与白苔并见,其中有舌红绛而苔白滑腻者,为湿浊未化而邪热已入营分,气分之邪未尽之征象。因此,在舌诊时必须把舌苔与舌质的变化结合起来进行综合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的判断。11.参考答案:《内经》12.参考答案:B13.参考答案:吴又可14.参考答案:B15.参考答案:生脉散16.参考答案:内真热外假寒17.参考答案:足阳明(胃)病变18.参考答案:E19.参考答案:A20.参考答案:症见发热恶寒、无汗、身形拘急、心烦、脘痞、呕恶21.参考答案:配合外治法22.参考答案:肾阴耗竭23.参考答案:C24.参考答案:清窍必干;为水主之气不能上荣;蒸郁而蒙蔽于上;清窍为之壅塞;伤寒多有变证;在一经不移25.参考答案:A26.参考答案:C27.参考答案:D28.参考答案:阿胶黄芩汤29.参考答案:温病外治法主要有:①洗浴法;②灌肠法;③敷药法;④搐鼻法;⑤吹喉法30.参考答案:A31.参考答案:疠气;邪从口鼻而入;以驱邪为第一耍义32.参考答案:D33.参考答案:初起邪在肺卫,以辛凉甘润为先; 中期宜清养并施,即在清肺胃,通腑之时注意养阴增液; 后期若邪热深入下焦,须滋培真阴。 即所谓“上燥治气,中燥增液,下燥治血”。34.参考答案:D35.参考答案:温病胸部闷胀多因热邪郁于肺脏、胸膈,胸肺气机失畅所致;伴见壮热、咳喘气促等。也可因痰湿或痰热结于胸膈所致,伴见咳唾痰涎等。36.参考答案:①这一时期为温病学的成长时期。在理论上,划清了伤寒与温病的界限,为温病学术体系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②在治疗上,有了根本性的突破,主张灵活运用经方,强调治疗温热证应以寒凉药为主。其中:刘河间提出“六气皆从火化”“六经传受,由浅至深皆是热证,非有阴寒证”的理论,认为热病初期,不可单用辛温解表,并创制了双解散等方剂。王安道认为“温病不得混称伤寒”,提出温病发热是沸热自内达外,治疗应以清里热为主。37.参考答案:肺胃阴伤证38.参考答案:B39.参考答案:B40.参考答案:C41.参考答案:C42.参考答案:B43.参考答案:C44.参考答案:E45.参考答案:E46.参考答案:B47.参考答案:两少阴合治法48.参考答案:银翘散加杏仁49.参考答案:A50.参考答案:益气敛津,扶正固脱51.参考答案:C52.参考答案:A53.参考答案:B54.参考答案:中阳偏旺55.参考答案:B56.参考答案:去其中参、桂、姜、枣之补阳,加白芍收三阴之阴,故云加减复脉汤。57.参考答案:B,C,D58.参考答案:C59.参考答案:自表入里;由里达表;传变不分表里渐次60.参考答案:B61.参考答案:A62.参考答案:①感邪发病的方式不同。新感温病,感邪即发,病发于表;伏气温病,感受外邪,不即发病,过时而发,病发于里。 ②初起临床表现不同。新感温病,初起以发热微恶风寒、少汗、头痛、咳嗽、口微渴,苔薄白、脉浮数等肺卫表热证为主;伏邪温病,初起即见高热、烦渴、尿赤,舌红苔黄,或昏谵,舌绛无苔等气、营分里热证为主。 ③治疗不同。新感温病,初起治疗以解表透邪为主;伏邪温病治疗以清泄里热为主。 ④其他:病程,病情,预后亦不同。新感温病,病情较轻,病程较短,治疗得法易愈;伏邪温病,病情较重,病程较长,伏邪透尽方愈。63.参考答案:舌体痿软64.参考答案:肺中燥热,下移大肠65.参考答案:E66.参考答案:D67.参考答案:A,B,C,D,E68.参考答案:C69.参考答案:王孟英70.参考答案:凉肝熄风71.参考答案:“救阴不在血而在津与汗”是指湿热热病救阴不可妄用补血粘腻之品,因阴血难以速生,况且滋补阴血之品易碍湿恋邪,而是用甘寒生津之品,速回其津液,留得一分阴液,便有一份生机。且要防止汗泄过多,勿使津液流失。72.参考答案:C73.参考答案:B74.参考答案:虚、实75.参考答案:明至清76.参考答案:A77.参考答案:春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阶段式药瘾心理治疗
- 需求牵引焕发品牌活⼒:2024消费趋势与品牌⻛向报告·下篇
- 2025年华宸信托有限责任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浙江樾筑科技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福州市自来水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恒益老年地产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3年执业药师职业资格考试题库-考题及答案
- 2024版新能源汽车制造技术转让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新能源电池OEM生产与供应链管理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无人机遥感监测服务合同
- 复方新诺明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
- 人脸识别考勤系统方案
-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竞赛、培优强化训练试卷及答案(共15份)
- 2024年北京市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真题及解析
- 2024年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英语/数学/语文)笔试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4年益阳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英语/数学/语文)笔试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文化创意品牌设计
- 雷火灸可行性分析报告
- 眼镜消费者行为分析报告
- 《无线通信基础》课件
- 表格版人教部编版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电子备课二次备课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