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部门经济学》案例_第1页
《公共部门经济学》案例_第2页
《公共部门经济学》案例_第3页
《公共部门经济学》案例_第4页
《公共部门经济学》案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公共部门经济学》案例黄新华理论的内容必须有相应的实际来加以印证和说明,这样才有助于对理论的全面理解。为此,针对上述各篇的重点内容,选择一定数量的案例,期望通过对案例的阅读和分析,能够加深对公共部门经济学相关理论的理解。案例根本上是结合以上各篇的内容进行选择的,但是各案例的分布以及案例的篇幅都不尽相同,也不是所有的章节都有案例来说明。案例一、蚕茧价格的涨跌与市场的强制调节案例来源案例来源:王则柯主编.市场经济中国案例.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0.159~1611995年秋,国内的蚕茧价格出现了大幅度的下跌,蚕茧价格从1993~1994年间的每公斤24元急剧下跌到每公斤3~5元。价格的暴跌令广阔蚕农损失沉重。据估计,蚕农养一纸蚕,合计支出为165元,而得出的蚕茧只售104元,因此蚕农除了浪费劳动外,还净损失61元。蚕价的暴跌,打击了广阔蚕农的积极性,导致蚕农大规模倒蚕毁茧。江苏省的盐城市,不少乡镇的桑园被毁,有的乡镇的毁园面积达20%。有些地方不仅新开发的桑咽被毁,连一些老桑园也遭毁坏。造成蚕价大幅下降的原因是多样的。截至1993年,我国的丝绸行业一直是热销行业,当年出口创汇额高达31.5亿美元,实现利税14.38亿元,实现了翻两番的目标。其中,茧丝绸的生产与出口都居世界第一位。高额的利润,吸引了大量企业投入丝绸业,使得作为原材料的蚕茧变得相对紧缺起来,各个丝绸生产企业为了争夺蚕茧,引发了蚕茧大战。蚕茧大战使得蚕茧的市场价格高扬,众多的农民跻身于养蚕的行列,盲目扩大产量,结果造成蚕茧的产量远大于市场的需求量,世界茧丝需求量为6万吨左右,而我国茧丝产量就已达8.5万吨。我国丝绸产品的最终市场在国外,但是从1994年下半年开始,国际市场开始发生变化,我国的丝绸业出现困境,全行业当年亏损4.9亿元,是建国以来的首次。1995年,形势更加严峻,丝绸业生产大幅度下降,出口创汇大幅度减少,据占全国丝绸生产75%的江苏、浙江、四川、安徽4省统计,1~9月份,丝产量下降14.2%,桑茧丝绸产量下降26.6%。下游行业的减产,使原本已供过于求的上游蚕茧养殖业更加雪上加霜,于是便出现了1995年秋蚕茧收购价格大幅度下跌的一幕。蚕茧大战还使丝绸行业大伤元气,不少丝绸生产企业在蚕茧大战中为了争夺蚕茧,投入了大量资金购入高价的蚕茧,如今丝绸减产,企业便积压了大量的资金,难以运转。国内外市场经济的实践说明,市场在配置资源方面,具有方案经济不可比拟的优势,但市场对资源的配置并不必然导致合理的结果,即使是在竞争性行业,也会出现诸如上述蚕农大规模倒蚕毁桑的事件。这实际上是市场对明显供过于求的态势作强制调整的表现,如果这种供过于求的情况只是出现在若干行业或部门,也许不至于导致严重的经济问题,但是如果这种状况普遍而长时间地存在,人们就必须意识到,一定是市场机制本身出现了某些功能障碍,也就是说,必须对其进行大规模的诊治。20世纪30年代发生在西方国家的经济危机就是一件典型事例。市场机制存在失灵造成资源配置无效的现象,这是国内外市场经济运行已证明的事实,理论上也能作出解释。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开展中国家而言,市场经济体制还处于一个建立与完善的阶段,因市场机制的缺陷与不完善造成的价格信号扭曲、信息不完全等情况更加严重,更容易使社会资源因无效配置而造成损失,所以在这一阶段,我国政府合理地干预市场,纠正市场失灵,维持市场的均衡就显得十分重要与必要了。对于参与经济活动的企业或其他主体而言,必须使生产经营决策有充分、准确、及时的信息为基础,要重视对市场前景的分析和预测,减少盲目性,提高决策水平。思考题:1.结合案例分析市场失灵的原因和表现。2.案例反映了市场主体的经济人性质吗?3.结合案例讨论市场经济中政府的根本职能。 案例二、中国电信市场的垄断与开放案例来源案例来源:李春频.中国电信何时响起开放的铃声.企业经济.1998.8 1994年7月19日,是中国电信开展史上值得纪念的日子。在这一天,由当时的电子工业部、电力工业部和铁道部三部倡议,有16家股东组成,注册资金10亿元的中国联通公司正式成立。中国联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电信市场垄断的坚冰被撞开了一道裂缝。在中国联通成立之前,中国电信一直垄断着中国的电信业务,并享受国家的财政优惠政策,如电信建设附加费、行业利润、所得税上缴和非贸易外汇收入留成优惠等。除了通话费外,中国电信凭借垄断地位,向全国各地的固定电话用户无偿收取数以千计的电话初装费和固定的月租费;而在移动电话方面,,中国电信向手机用户索取的入网费之高令人瞠目,每月高达百元的租费以及双向收费更令手机用户饱受“剥削〞。中国电信由此获得了巨额的垄断利润。国家之所以赋予中国电信各种财政优惠政策,并且允许中国电信向用户收取巨额电话初装费和月租费,出发点可能是希望“以电信养电信〞,提高中国电信的积累能力,使其有足够的资本加快开展,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但从实施效果来看,老百姓普遍对中国电信的开展感到不满中国电信的巨额垄断利润很大局部转化为电信职工的收入,中国电信职工的收入一直维持在令人羡慕的高位。为了维持垄断地位,中国电信一直竭力防止竞争者出现。由于与原邮电部一起控制了市场准入,价格制定,技术标准,行政管理权限以及技术设备,因此中国电信得以在各个方面对竞争者进行限制,从而保持其垄断地位。如果说由于在生产技术上的规模经济要求自然垄断,从而需要巨额的电信网络设施投资费用,因此授予中国电信的垄断经营权似乎也言之有理的话,那么,随着电信通讯技术的开展,这种理由恐怕再难成立。光纤通信、卫星通信、数据通信、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迅速开展和大量使用,已使电信业的固定本钱变得相当低,从而不再具有自然垄断的性质。因此开放电信市场,引入竞争四理所当然的。中国电信继续保持垄断,与市场经济开展的现实相比,显得日益不合时宜。中国电信之所以迟迟未能引入竞争,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这种垄断是法定的垄断,并且这种垄断具有体制基础,不进行体制改革,中国电信始终是难以开放的。多年来,中国电信的垄断,不仅限制与阻碍了行业竞争,抑制了中国电信市场的正常发育,而且其效劳态度与质量非但没有因高收费而提高,反而一降再降,在国内引起极大的民愤。这种现象引起了政府高层的重视,国务院领导在多个不同的场合表示,中国的电信市场要充分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要引入竞争,不能由一家垄断。经过多方面的努力与协调,经国务院(93)178号文批准,中国联通成立,中国电信市场上出现第一个向中国电信挑战的竞争对手,从而结束了中国电信一统市场的局面。中国联通首先在移动通信市场上与中国电信展开竞争。占有绝对优势的中国电信一直采取种种方法试图扼杀这个竞争对手,从而导致中国联通的开展缓慢而艰难。1997年底,中国联通与中国电信的移动电话用户的比照是1:50。然而,中国联通的出现,已明显发挥了竞争的作用,为了争取用户,抢占市场,同时打击中国联通,中国电信在移动电话入网费、月租费上进行了大幅度的下调。这种价格大战使移动电话用户受惠不少。中国联通的成立只是中国政府打破中国电信垄断地位的开始。2002年,为了适应参加世界贸易组织后电信市场对外开放和竞争的需要,经国务院批准,中国电信南北分拆,中国铁通成立和中国网通重组,至此中国的电信市场已出现多个市场竞争主体,虽然分拆后的中国电信(南北)仍然一家独大,但是随着市场竞争机制的健全,相信未来中国的电信市场将不再会出现一家垄断的局面,消费者将可以在电信市场上获得较好的效劳和较合理的价格。思考题:1.为什么垄断给中国电信带来了超额利润?2.中国电信长期垄断地位的维持基础是什么?3.市场经济中如何有效地发挥政府的反垄断职能? 案例三、20世纪90年代的洪灾与外部效应案例来源案例来源:蔡延松.水患起何处.中国经济信息.1998.2420世纪90年代,我国屡次受到洪灾的困扰。1991年和1994年发生了华北水灾,1995年南北水患,1996年的洪灾使广东、广西损失沉重。1998年发生的特大洪灾更是令人记忆犹新,据统计,这次洪灾共有2.6亿人口受灾,1380多万人口失去家园,2150多万公顷农田被淹,经济损失估计近2000亿元。林业专家指出,20世纪90年代中国水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流域上游生态环境的持续恶化无疑是重要原因之一。滥砍滥伐和毁林开垦使森林植被,尤其是天然林遭到严重的破坏,从而导致水土大量流失,泥沙含量增大,江河河道湖泊缩小变浅,调蓄和泻洪能力大大减弱,这是洪灾的直接原因。另一方面,地表植被受破坏导致气候条件恶化,也是灾害频繁发生的重要原因。参与森林砍伐者既有国营林场,也有林区的群众,两者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森林并非他们的私有财产,滥砍滥伐所导致的水灾损失不是(至少不是全部)由他们承当。从经济学的角度上说,水灾的损失是滥砍滥伐所带来的社会本钱即外部效应。由于行为人不必承当这一本钱,因而其私人边际本钱就低于社会边际本钱,从而导致该行为的过度供给,即过度砍伐。外部效应问题可以通过明确界定产权,也可以通过积极的政府干预加以解决。但是涉及的人数众多时,产权界定的高昂本钱会使其难以实现。在这种情况下,最有效的方法也许还是积极的政府干预。可采取的措施包括公共管制、税收、罚款、财政补贴、经济一体化、法律手段等。水灾之后,痛定思痛,不少有识之士提出封山育林、严惩滥砍滥伐的建议。政府通过各种行政、经济和法律措施,已决定并开始在长江、黄河上游封山育林,退耕还林,大批林业工人将由伐木转为植树护林,原来被过度开垦的牧场和农田将被重新植树种草,遭受严重侵害的生态环境有望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思考题:1.为什么外部效应会导致私人边际本钱与社会边际本钱的别离?2.结合案例讨论市场经济中政府矫正外部效应各项措施的优劣。3.为什么说高本钱会使得通过产权界定解决外部效应不可行?案例四、扩大内需政策与公共支出的乘数效应案例来源案例来源:王则柯主编.市场经济中国案例.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0.13~141998年,为了扩大内需,刺激经济增长,中国政府将全年基础设施投资增加到1万多亿元,其中预算决定铁路投资增加450亿,公路投资增加1800亿。这一措施明显带动了国内钢铁、水泥等建筑物质的市场需求,为经济正常运转提供了良好契机,使中国经济在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1998年全国性特大洪灾的双重冲击下仍保持较高增长势头,国内生产总值实现了7.8%的增长速度。1万亿元虽然不是一个小数目,但如果不能合理安排这笔支出的使用,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地域广、分布散的经济体来说,效果不会如此显著。在内忧外患之下,我国经济仍然保持前进,其重要原因除了1万亿元支出的直接影响外,还得益于它印发的另一种间接效应,即公共支出的乘数效应。1万亿元投资用来购置生产物资,形成社会需求的第一次扩张,同时这1万亿元的货币转化为生产资本,以工资、利息、利润、租金等形式流入生产要素者手中,使居民收入增加1万亿元。随着收入的增加,居民消费也会增加。假定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为0.8,那么居民会将1万亿元中的80%用来购置消费品,这又相当于用8000亿元购置生产这些消费品的生产物资,结果又将以各种生产要素收入的形式使生产要素所有者收入增加8000亿元,并形成社会需求的第二次增加……如此类推下去,1万亿元的公共支出实际上会产生5万亿元的社会总需求(按照公共支出乘数效应的公式计算)。这种投资对需求的多倍扩大作用便是宏观经济学中所说的“乘数效应〞,它是由经济学家凯恩斯首先提出来的。在我国现阶段,公共支出在整个社会投资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而政府能够在经济增长乏力、内需缺乏时,通过扩大公共投资,并在乘数效应的作用下对经济实施有效调控。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政府在宏观调控中虽然还可以利用公共支出增减来实现预期的目标,但是政府政策的着眼点应放在解决中国经济中长期增长和开展问题上,通过制度创新、结构调整和进一步扩大开放,创造新的经济增长动力和增长源,使中国经济的增长建立在高质量和有效率的基础上。思考题:1.结合案例分析公共支出增长的经济效应。2.从公共支出的乘数效应讨论积极财政政策实施的效果。3.乘数效应是否说明增加公共支出一定能扩大市场需求促进供需均衡。案例五、分税制改革与中国公共收入体系的变迁案例来源案例来源:解学智,刘希尚主编.公共收入.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115~1181994年,我国进行了根本性的税收制度变革——分税制改革。这次税制改革的指导思想是:统一税法,公平税负,简化税制,理顺分配关系,保障财政收入,建立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的新税收体系。这次改革,不仅对国民收入初次分配起了重要的影响,而且加快了公共收入体系的标准化进程,构成公共收入来源的税收、公债、收费等形式均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在公共收入中,税收的比重日渐上升,业已处于绝对主导地位。1994年各税收占公共收入比重的98%,1995年占97%,1996年占93%,1997年占95%。税收份额扩大的重要原因是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入,尤其是利改税的实行,国有企业收入逐步转化为税收收入,另一个重要原因则是改革开放以来私营、个体和外商经济迅速成长,非国有经济和政府没有天然的资产权责关系,因此只能以税收的形式和国家发生缴纳关系。公共收入构成的变动过程说明我国公共收入的主体结构日益标准化。税收收入作为标准稳定的公共收入来源是市场经济国家公共收入的主导形式,也是我国公共收入体系变革的目标之一。有偿性的公共收入形式——公债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改革开放以来,迫于财政压力,我国政府不得不重新举债,但是政府债务管理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目标较为单一,即单纯为了弥补预算缺口,因此其收入取得的方式也较为呆板生硬,根本上是以宣传发动和行政性摊派而得。90年代以来,特别是分税制以后,随着市场经济的开展,居民投资意识的增强,公债(主要是国债)筹资已经不只是为了弥补财政收入缺乏而发行,国债同时也成为社会公众投资的场所。这也使得国债的运行日益顺畅、标准。1996年4月,以吞吐国债券为主要内容的中央银行公开市场业务的启动,标志着国债运行已逐渐成为调节货币、调节市场利率的重要载体,公债的发行也日益成为财政货币政策协调的重要基点。公共收入体系的变化还表达在构成公共收入来源的公共收费上。为了强化对预算外资金的管理,政府逐步将一些标准形成的收费和基金工程纳入预算内管理,并对预算外资金实行财政专户储蓄、监督使用的过渡性管理方法,以逐步统一公共收入体系。针对预算外资金管理存在的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问题,从1995年起,国家逐步实行“费改税〞试点工作和清理整顿各种基金和收费工程。到1998年底,政府已分三批取消了大量不合理的收费工程,严格限制各级政府及经济主管部门的收费行为,并进行“费改税〞的扩展性改革,将税费改革延伸到农村。总的设想是:通过分步实施的“费改税〞工作,将一批具有税收性质的基金和收费转为税收征收,纳入预算内管理;通过限制或杜绝乱收费和清理不合理的收费工程,减轻企业和农民的负担,促进经济开展;将那些合理的又适于纳入税收行列的收费工程进行标准化管理,并逐步采取措施纳入预算内管理,最终形成统一、标准的公共收入体系,增强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促进市场经济的开展。总的来说,分税制以来,我国的公共收入体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且在分税制改革的基础上,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之间也逐步建立了较为标准的分税制财政(预算)管理体制,这使各级政府收入也日渐脱离按企业隶属划分收入的旧体制框架,减少了政府对企业的行政性干预,同时也初步形成了分级财政题字,适应了市场经济的开展。思考题:1.为什么说公共收入体系的标准化促进了市场经济的开展?2.结合案例讨论公债在经济开展中的作用。3.如何评价“费改税〞及其在标准公共收入中的作用?案例六、湖北省荆州沙市区预算编制改革案例来源案例来源:张馨等.部门预算改革研究.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295~296湖北省荆州市沙市区财政局从1995年开始,在区直50余户行政事业单位中实行了会计委托代理制,集中了各单位的资金和会计核算。之后,又推行了零基预算,对财政内部的运行方式、三项资金(各单位资金余额、财政管理的各项资金、预算外资金)管理方式,以及预算编制方式进行了改革。沙市区实行的集中支付,主要模式是“一账户、三集中、三别离〞。“一账户〞是指建立单一账户。首先对全区党政机关的账户进行全面清理,取消原来各单位各自开设的账户,成立专门负责集中核算、集中支付的机构——沙市区“区直机关财务核算中心〞。核算中心在国有商业银行开设一个根本账户,即单一账户,并为各党政机关在这个账户下设置内部账户。预算经费由财政部门嗯直接拨到单位内部账户上,预算外收入则由区财政局与银行签定协定,按地域设立收入集中户,专户存储。集中户只归集收入,不发生支出。支出时,由单位向区预算外资金管理局提出用款申请,审核后拨到其在核算中心的内部账户,实行严格的收支两条线管理。“三集中〞是指集中资金、集中核算、集中支付。集中资金是指将三块相对独立的财政资金(党政机关行政经费及专项资金、财政局机关各业务科室资金、各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外资金),采取不同的方式全部归集到核算中心,形成全区的资金中心。集中核算是指改革现行会计人员管理体制,区直各单位不再设立财务科和配备财会人员,由核算中心集中代理其会计核算,各单位指定专人办理报帐事宜。集中支付是指核算中心统一处理“三块资金〞收支往来的财会业务,其现金、转帐、汇总等资金结算、经费拨入、付出、往来代收代付等,都由核算中心办理。“三别离〞是指在集中控制全区所有财政性资金的基础上,将人员经费、公用经费、专项经费三项经费别离。对三别离后的经费,分别采取不同的政策和措施,分类寻找解决财政苦难,标准预算运行的方法。对人员经费,做到确保优先。对区直行政单位人员工资全部实行银行代发。所有党政机关预算拨款到单位账户后,核算中心优先支付,保证工资及时足额发放。对公用经费,按节约、节俭的标准核定,根据收入入库情况予以拨付,力争不掉进度。对专项经费,按“量入为出兼顾开展〞的原则,完全与收入进度挂钩,根据收入完成进度来安排专项经费的拨付。湖北省荆州市沙市区的预算编制改革取得了明显的成效,财政支出结构得到优化,预算编制的方法更为科学标准,部门之间苦乐不均的现象得到根本解决,表达了公平和效率的原则。但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其中主要有:(1)财政供给范围难以准确界定;(2)部门预算支出标准核定难度大,零基预算执行不彻底;(3)支出科目与单位性质不一致的问题难以解决;(4)技术支持度较低,难以满足工作的需要。思考题:1.湖北省荆州市沙市区的预算编制改革符合部门预算编制的要求吗?2.从部门预算改革的角度讨论沙市区预算编制改革的意义。如何进一步推进地方政府的部门预算改革?药监局退休官员披露高药价内情南方周末:2006-08-31南方周末:2006-08-31药价居高不下的原因何在?行政降价为何收效甚微?实行近10年的药品招标采购为何“高价药驱逐低价药〞?为何行医几十年的老大夫面对层出不穷的“新药〞亦是一头雾水?畸形的价值规律背后,有着怎样的盘根错节的体制沉疴?8月22日,国家发改委再次发出通知,决定对99种抗微生物药品的零售价格进行调整,共涉及400多个剂型规格,平均降价幅度为30%,最大降幅76.8%,降价金额为43亿元。这是国家发改委继今年6月出台抗肿瘤药品价风格整方案之后的第二次药品调价措施。从1996年开始,当时的国家计委(发改委的前身)即开始大刀阔斧地整顿药品价格秩序,从此步入漫长的降价之旅,至此次对抗微生物药品降价,已经是第二十次了。10年弹指一挥间,经历了20次不同方位、不同品种、不同形式的降价再降价,“看病贵〞、“药价高〞,依然顽强地充当着报端屡见不鲜的焦点话题和百姓们不绝于耳的议论中心。从理论上计算,这20次的药品降价金额至少在数百亿元。然而,现实生活中的人们对于药和药价却是另一番感受———药品品种以几何级数在增长,而廉价药却难觅踪影,甚至有些大城市里的患者为了开到块把钱的青霉素必须陪上笑脸,搭上人情,仿佛方案经济时代抢购紧俏商品一样。药价居高不下的原因何在?行政降价为何收效甚微?实行近10年的药品招标采购为何“高价药驱逐低价药〞?为何行医几十年的老大夫面对层出不穷的“新药〞亦是一头雾水?畸形的价值规律背后,有着怎样的盘根错节的体制沉疴?一位国家药监局退休官员的调查报告骆诗文,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办公室副司级巡视员,在药监局1998年成立之后,先后任职于市场司、监察局等部门。在此之前,自1991年开始,骆诗文任职于机构改革前的国家医药管理局。在2005年退休时,他在药品监管领域共工作了15年。从事药品监管工作之前,他是广西医药公司的总经理。退休后的骆诗文,并未彻底闲下来。自2005年10月起,他开始搜集信息,调查医院药品招标采购价与市场价之间的差距到底有多大。经八个月的调查,于2006年6月形成了两本厚厚的调查报告《零售药店、私人诊所、民营医院药品采购价格与国有二甲以上医院药品招标采购价格的比较分析与政策建议》翻开总共200多页的调查报告,记者看到2000多种药品招标价与非招标价的详细比较情况。骆诗文向本报记者解释说,这2000多种药是在10000多个招标品种中随机抽样而来,招标价格来源于中南六省区(河南、湖南、湖北、海南、广东、广西)2005年度的中标药品价格。非招标机构药品购进价格即是医药物流企业的药品销售价格,即卖到药店或者私人诊所的批发价。调查报告采取三种不同比照方式进行统计。其中同名同厂同规格的药品为1721种,比照显示,厂家根据不同的销售渠道,制定不同的价格体系,进医院的药品价格普遍高于走市场的药品价格。记者随机抽选了其中的几十种药品,详见附表。第二种比照方式为同名同厂不同规格,有165种。比照说明,局部招标药品是对普通药品进行改变剂型、改变包装、改变规格、改变给药途径的品种,厂家专门对医院销售,通过改变包装、规格等方法,变相涨价,招标价格普遍高于非招标价格。比较典型的例子有野木瓜片(糖衣),规格为0.4g,每盒36片,2005年招标价为21.28元,规格为0.4g×100s/6,经过转换系数处理,将不同规风格整为同一规格后,招标价比非招标价竟高出52.7倍。第三种为同名同规不同厂,共652种,该类型是指选择不同厂家,但规格、品种以及药品质量都根本相当的药品进行比较,比照仍提示进入医院的招标价格普遍高于非招价格。各类比照中,确实也出现了少量招标价低于非招标价,说明经过统一招标,确实使局部药品价格有所下降,但是这些药品数量较小,进入医院后卖不出去,极易成为“死标〞。由于招标价格一般由卫生行政部门组织,记者无法对骆诗文报告的数据进行一一核实,但此报告对于考查招标制度的成效具有相当的参考价值和管窥作用。“高价药驱逐低价药〞为何意在引入竞争以降低药价的招标制度在现实中却“越招越高〞呢?所谓药品招标,是指在公开的一定范围内医疗机构临床用药的采购条件和要求,由众多医药生产企业或医药经营代理企业参加投标,按质量、价格比优化的原则选择交易对象。政府希望通过此举,挤掉药价虚高的水分,降低药价。然而实际情况事与愿违,变成了“越贵的药越好卖〞的反价值规律现实。在熟悉中国药品流通体制的业内人士看来,招标“越招越贵〞并不奇怪。据业内人士估计,在药品增值过程中,药厂、医生、医院、药品销售公司等几个环节中的增值比例为4∶2∶3∶1,医院环节占了50%以上。医院在很大程度上是靠卖药利润来维持运转的。国家规定,医院在购进药价上加价15%卖给患者。这只是所谓的“明扣〞。实际上,私下里,药厂还要给医院至少三成以上的“暗扣〞,也就是药厂给医院和医生的提成。按药品出厂价加价15%的比例计算,当然是绝对额越大,医院得到的会越多。2005年,发改委曾做过相关统计,全国医院的进销差率平均为42%,大大超过了15%的“明扣〞线。比方说10块钱的药,医院只能得到1.5元,而如果是100块钱的药,医院就可以得到15元。与此相应的是,回扣空间比例也会因为高价药而成倍增长。这正是医院喜欢高价药的原因所在。类似青霉素、阿莫西林这类价格低廉的抗生素难以得到大医院的青睐原因也正在于此。“这些药过于廉价,大医院不愿意要,我们只能销往农村。〞一位在药厂工作多年的业内对记者人士说,“即使这类廉价药能够中标,也不能在日常的诊疗活动中被广泛使用。所以等于是‘死品种’。〞这种中标后,却仍然无法实际进入医院市场的现象,业内称为‘死品种〞或“死标〞。用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常务副会长于明德的话说:“如果医院一直垄断着药品的销售权,这就决定了单纯的药品降价和招标采购等等做法都解决不了药价高的问题。〞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医药代表对本报记者说:“在医药链条中,医院就是药厂的上帝。因为药厂过剩。而企业都在低水平竞争,一种药有上百家企业生产,严重供大于求,而医院就是‘谁给我的回扣大,我就买谁的药’。现在正在打击商业贿赂,暂时不能给的钱还得记在账上,等风声过了再给钱。〞在与记者的交谈中,这位医药代表透露,他已经决定转行了:“现在风声紧,实在是太不好干了。〞在这位医药代表看来,中国的药厂在竞争中只能生产同质化的产品,没有研发能力,但是却不可能在竞争中被淘汰,最根本的原因在于用钱开路。一组数据证实了这位医药代表的判断。中国现已能生产药品品种上万种。在2000年,中国的药品生产企业6700多家,批发企业17000多家,零售药店12万多家,到目前为止,药品生产企业仍有5000家左右。药品品种、生产数量、生产和经营企业数量过剩,低水平重复十分严重。在产品供过于求、创新产品缺乏的情况下,让利销售、回扣是生产经营企业生存的重要手段。在这种扭曲的竞争中,优胜劣汰这一普世的市场经济规律无法正常发挥作用。物美价廉并非企业追求的重心,重心偏至如何使自己的药顺利的进入医院,“打通关系〞、卖让医院有利可图的药才是最重要的。医生用什么药、不用什么药直接决定了某个药厂的命运。在中国化学制药工业协会秘书长周燕看来,药品不能真正以它的质量和疗效论英雄,而是受营销、利益等因素的影响,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医生处方的权威性加上以药补医和药品生产低水平重复的客观现实导致药品生产的逆向选择,更愿意生产高价药,中国抗生素滥用现象也是表现之一。“换汤不换药〞罗氏芬、丽珠芬、菌必治、菌得治、抗菌治、康力舒都是什么药?相信没有几个患者能准确答复这个问题———其实,它们就是一种药:头孢曲松钠。又比方百服宁、泰诺、必理通、感冒清、白加黑等,这些在电视广告上让人看得眼花缭乱的药名,其实通用名都只有一个:“对乙酰氨基酚〞。经过发改委二十次的降价,许多根本医保目录的药品利润空间已经非常稀薄,自然无法为医院提供宽大的回扣空间。于是这些药仿佛从人们身边消失了。其实,它们多种并未消失,而是披上另一身盔甲,上演了一把“超人归来〞。药品一般有三种名称,即化学名、通用名和商品名。化学名是根据药品的化学成分确定的化学学术名称。如上面提到的“对乙酰氨基酚〞,它的化学名为N-(-4-羟苯基)乙酰胺。药品的通用名称是国家药典采用的法定名称,不管哪个厂家生产,同种药品的通用名都是一致的。比方“对乙酰氨基酚〞就是该药品的通用名。而商品名是指药品生产厂商自己确定,经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核准的产品名称,在一个通用名下,由于生产厂家的不同,可有多个商品名称。百服宁、泰诺等都是“对乙酰氨基酚〞的商品名。这些云山雾罩的药品名称在遇到药品降价的政策时就成了力挽狂澜的对策。据业内人士透露,每次降价都会有降价药品停止生产、换个名称和包装再次登场的案例。如本身是注射液,改头换面成注射用的粉针剂,就可以钻按类别限制药品价格的空子。如降价的是剂量为一克的药物,那么厂家将剂量改成两克,就能让药品跳出限价范围了。许多药品成份一样,只是名称改变,不少患者连续吃了几种药,到后来才知道吃的是一种药。这不仅导致患者花冤枉钱,还可能因重复用药产生不良反应。“四改〞(改包装、改剂型、改规格、改给药途径)新药要想重新粉墨登场,最重要的是要过新药审批关。《药品注册管理方法》第八条规定:“新药申请,是指未曾在中国境内上市销售的药品的注册申请。已上市药品改变剂型、改变给药途径、增加新适应症的,按照新药申请管理。〞于是,在2004年,中国药监局受理了10009种新药申请,美国FDA(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仅受理了148种。2005年国家药监局批准新药1113个,同期美国FDA批准新药81个。专家介绍说,在美国,药厂如果要改剂型、改给药方法,也是需要上报美国FDA并且算成新药的,那么国外的药厂为什么不愿意频繁申报呢?原因在于,因为美国申报新药要花钱,如果改变剂型所带来的收益并不能补偿申报的花费,那么企业就没有动力去申报新药。重要的一点是,在美国药品价格不是政府规定,而是市场竞争形成,更重要是与保险公司谈判的结果,如果某种药进不了医疗保险,对药品的销售就有很大的影响。保险公司并不会因为药厂把片剂改成了胶囊,就把以前没有进入保险目录的药参加保险目录。没有了医院卖药给企业带来了好处,企业也就自然没有了动力。事实证明,如果“医药不分〞、“以药养医〞的体制没有改变,药价无法真实降下来的,看病贵的问题也无法真正得以解决。这是一个坚硬的利益链条。“在国家现行的政策制度安排下,医院既提供医疗效劳又提供卖药效劳。这种医药不分业的现状最大弊端就是开方和卖药的经济利益直接联系在一起。所以就出现了医院科室承包,开的大处方多了,就可以多得奖金。这种利益驱动,使得中国的药品价格管理永远不会有成效。〞于明德说。目前,中国90%以上的医院为公立医院,而政府根本上没有给各级医疗机构增加补贴,国家在开展卫生事业方面投入严重缺乏,致使医院和企业一样自负盈亏,现行制度下的许多公立医院已经由公益性质的非营利单位变成了顶着事业单位帽子的企业,企业必须为自己的利润着想,于是药品、医疗器械等都成为这种畸形的“自我补偿模式〞的重要来源。在目前医疗效劳价格与医生收入严重不匹配的同时,医生、药房工作人员则从医药用品销售中获得大量灰色收入。在很多情况下,医生的灰色收入已经透明化。但是医院不愿意监管的根本原因就是要留住那些人才。加上保险制度的不健全,所以有这些合力构成了推动药价虚高背后的力量。实现医与药的分开管理、分业经营。从源头上切断医院、医生与药品经营之间的经济利益联系,确保医院和医生不是为了获利而开药,从根源上开始解决这一体制的改革应该开始了。城管局“执法〞内幕南方周末:2006-08-24南方周末:2006-08-24编者按:此文出自一名老城管队员之手,信中对这个机构在执法过程中的问题进行了披露和分析。我们相信,今天的大多数执法者是善良的,其中还有人献出了生命。但需要反思的,是工作的指导思想,在行政处分法公布10年后,下指标、以罚代管的执法方式为何依然存在?这是否符合“以人为本〞的要求,把社会矛盾降至最低点?我是一名有着十几年工作经验的“老城管〞。我所在的××市城市管理执法局在城市管理工作中,长期存在着极为严重的乱处滥罚,违法执法等问题,被市民戏称为“只罚局〞、“执罚局〞,主要事实如下:一、把罚款作为硬性指标直接下到达各个执法中队。每年年初,执法局领导根据各个执法中队人数、管理区域等情况,为各个中队下达了3000元至3万元不等的罚款指标,要求各个中队必须完成指标,并直接与队员的福利奖金挂钩。对超额完成任务的,超出局部100%返还给个人,对完成不了任务的扣发各类资金补贴并影响评优评先,还要追究中队领导责任。为了完成硬性罚款指标,执法队员满脑子想的就是如何罚款,根本没有心思做说服教育。对可罚可不罚或轻微违章者统统处以高额罚款,致使乱罚款泛滥成灾,市民群众怨声载道。如对手提肩担走在大街上的流动摊贩进行处分,对摆在弄堂社区里的摊点的处分,甚至摆在农贸市场照样要挨罚;三轮车要罚,板车要罚,就连商店市场拉货拉海鲜的小三轮车也要罚;甚至连拾破烂、拉泔水的三轮车也照罚不误。店面装修要罚,店面搬迁也要罚;甚至连居民套房装修运些砂石也要罚。在处分中对老实的就当场处20元至200元的罚款,对不服从的,敢申辩的,就扣车子或其他生产工具,然后再处以200元至500元不等的罚款。这严重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分法》第六章第四十七条、四十八的规定。当场处分的金额超过20元的,就不能当场收缴。而执法局当场处分金额在100元以上的比比皆是。一年当中,执法局还要屡次通报各中队罚款完成情况,如去年到了第三季度,大局部中队完不成罚款任务,局领导亲自带队去处分,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所有中队全部超额完成任务。今年情况更好,由于领导重视,常常亲自带着队员去处分,不到半年,所有中队全部都超额完成罚款任务。在我们这个人口缺乏20万人的小城市,每年光市容“违章〞的罚款金额就高达30多万元,这是多么可怕的数字!它牵涉到多少百姓的利益。二、罚款金额按高额比例返还给单位及个人。这严重违反了行政处分法、行政许可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执法局每季度向财政局上缴的罚没款金额,财政局按80%的比例返还给执法局,执法局提留40%后,另外40%直接返还给个人,超额完成的局部100%返还给个人。如此优惠的政策使一线执法人员的工作热情空前高涨。难怪屡屡发生中队与中队之间为争一处分款而大打出手的事,有的中队长甚至为相邻中队跨区处分的事大鸣不平。局长有时也为此眼红,“一个中队长比我局长拿得还多〞,在这些利益的驱动下,城市管理严重偏离法律轨道。乱处滥罚、超额处分、巧立名目处分,非常普遍地存在。三、随意中止人力板车、三轮车的营运资格。对两轮载客摩托实行“捉罚放〞,使这些生活在城市的外来人员、低收入阶层群众沦为乱罚款的牺牲品。原来在执法局登记挂牌的人力板车、三轮车各有300辆左右,这些车辆每年向执法局缴纳1500元的管理费后,就可以正常上街营运。解决了局部外来人员、下岗工人、城乡接合部失地农民的生计问题。由于有市场,两车的牌照(执法局自制)成为紧缺的社会资源,私下转让一部车的牌照在4500元至5000元之间。2004年,执法局在没有发布任何公示的情况下,私自取消了这些人力车的营运资格,致使这些人力车成为“黑车〞,沦为执法局乱罚款的又一块“唐僧肉〞。几乎所有的人力车都受到过“提前进城〞、“乱通行〞、“乱停放〞等为理由的扣车罚款。我市区的“摩的〞载客问题由来已久,它虽然解决了局部低收入群众的生活问题,也方便了市民群众的出行,但给城市交通和城市管理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多年来,当地政府实行“捉罚放〞的治理政策,每月给执法局机动中队下达400部的扣车指标,光这一块每年就为执法局带来400来万的经济收入。当然,也发生不少队员被围攻致伤入院,车主纵火焚车,车主到执法局门口喝农药寻死的事。四、私人建房方面更是存在深不可测的黑洞。我市经济比较兴旺,群众有了钱就想盖房子,或者对老式落伍的旧房进行改造。但市政府在几年前就规定了在城区规划区内禁止个人建房。所有的建房手续多年前就被冻结。市民为了建房只能暗中花钱打关节找关系。执法局成立三年来,下令停建多少房子执法人员心中有数,而这些房子最后又有几座没能盖起来大家心里更清楚。这其中的深奥只有执法局的领导才能说得清道得白。编辑同志,由于本人时间与能力的限制只能略谈一二,以上所反映的问题只是执法局存在诸多问题的冰山一角,这些问题可能在很多地区都有不同程度的存在,它打的是行政执法、城市管理的招牌,追求的却是部门利益的最大化,它直接或间接挤压甚至剥夺低收入阶层的生存空间,损害的却是党和政府的形象,它的危害性显而易见,与建立法制、效劳政府、追求和谐社会是格格不入的,这些问题长期存在而没有引起有关部门的足够重视,是极不正常的。希望媒体能予以关注,早日催促解决此问题。中西部一些乡镇“买税〞现象调查2006年09月20日15:49新华网记者不久前在中西部一些乡镇调查时发现,有的经济欠兴旺乡镇为完成税收任务,获得税收返还,以及营造所谓的政绩,竟以回扣、返点等“优惠政策〞从外地买税充账。此番调查了解到,屡禁不止的乡镇买税现象,不仅造成了国家税收流失,而且导致了一些乡镇财政状况的失真,加大了政绩泡沫,滋生了干部腐败,已成为亟待铲除的社会公害。损害国家税收,助长企业偷税“买税已是基层通行的一种完税方法。〞甘肃省河西走廊某乡的一位负责人说,这个仅有7000多人口的小乡,2005年上级政府给乡里下达税收任务118万元,年终该乡超额完成210多万元。“全靠外地的同学、朋友帮助买税,否则我这么一个小乡哪能完成?〞这位乡干部说,农业税取消后,现在乡里唯一税源就是工商税收,一年不到50万元。去年有120多万元税收是从兰州、白银等地买来的。内蒙古自治区西部一些乡镇为方便买税,曾专门在附近城市成立办事处,有的乡干部甚至常年驻外“跑税〞。湖南省北部地区一个农业乡,今年初给每个乡干部下达的买税任务是,一般干部5000元到1万元,书记、乡长要完成10万元。这个乡买税的对象主要是外地建筑老板,最远的要跑到浙江去买。据调查,买税行为在基层有“引税〞“挖税〞“协税〞等多种称呼,但本质上都是违法行为,即降低税率,通过乡镇政府垫资,以不等比例的优惠返还,将外地企业税收买到自己辖区。要将别人的税变成自己的,当然要付本钱。记者调查中发现,不同地区买税特点也不一样。在甘肃一些乡镇,买税涉及的多是国税,且主要采取回扣方式,比方近年来给外地企业的缴税回扣返还,一般能到达税收总额的10%至15%,相当于给买税对象九折或八五折。“买税实际上是政府帮助企业变相逃税,乡镇干部工资能发了,政绩也有了,但受损的是国家。〞一位镇党委书记无奈地说。干扰经济秩序,助长干部腐败一些基层干部反映,买税活动大约从1996年开始,当时并不普遍,随着乡镇财政的缺口加大,买税活动开始流行,不少乡镇开始有了相对固定的买税对象。这种现象在一些乡镇已是公开的秘密。“买税〞对象主要是建筑、运输等行业企业。一位乡镇干部说,现在哪里修路,乡长、镇长和书记们就往哪里跑税,通过熟人找到客商,请吃请喝,允诺给予高额返还。因为税票是统一的,交给哪个地方政府都可以,客商也乐意少交税。买税过程中发生的接待、回扣等费用,均是暗箱操作,一些乡镇干部借此虚列本钱,捞取好处,很容易滋生腐败,甚至诱发犯罪。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乡干部说,前些年买税补贴优惠比例小,参与倒税的大多发财了。那时主要是乡镇领导倒腾,本以5%补贴买的税,却以10%补贴下账。内蒙古一位乡党委书记说:“这项任务完成了就有奖金得,别的乡一个干部3000元,我这儿最低5000元。像我个人就可拿到三四万元钱,我自己奖励自己。〞甘肃省一项调查发现,一些乡镇实际工商税源只有897万元,而上级政府下达的工商税收任务为4076万元,任务与税源严重脱节,导致这些乡镇买税现象愈演愈烈,用于买税的资金3年来累计高达1013万元之多,而且无力消化。制止弄虚作假,坚持科学开展一些乡镇靠买税将财政收入做大,直接影响了上级政府下发转移支付资金,影响了公共事业建设,损害了人民群众利益,基层干部群众对此十分反感。一位乡镇干部告诉记者,他们县财政收入从2003年开始翻番,当年完成七八千万元,翻了近一番;2004年完成1.8亿元;2005年定的任务是2.6亿元。“什么原因导致了乡镇买税问题普遍?〞记者问。“全是高指标给逼的。〞接受采访的乡镇干部几乎异口同声。甘肃省一位乡镇领导说,他们镇有八九家企业,每年约有500万元税收,但国家返还的25%税收,市一级拿走了8%,县一级拿走了9%,乡镇只剩下8%,约40万元。“这样算来,还不如去买税,买回多少,就是多少,省事。〞这位干部坦言,“养鸡生蛋不如买蛋交差,换句话说,培植税源不如买税交差〞。记者在湖南调查发现,这里县乡一级财政包干制度,一般是县政府年初下达税收增长指标,年终超过指标者全额返还,达不到指标的乡镇,不但工资和运转经费要倒扣,还将在年终考核中被“一票否决〞。洞庭湖地区一些乡镇干部反映,由于税收压力逐年加大,乡镇干部的主要精力用在买税上,完成税收增长任务成为凌驾一切的中心工作。甘肃省国税局征收管理处处长杜争平指出,按照税收的属地原则,引税、买税等行为都是严格禁止的,产生这种现象的关键原因是考核指标过大,单一地用税收来衡量乡镇干部业绩。不少基层干部建议,要杜绝此类买税现象,首先要认真落实科学开展观,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其次是要进行认真的税源调查,按实际情况征收税款。中行高管刘金宝腐败案2006年09月24日《民主与法制时报》核心提示:与近年来中国金融系统连续发生了一系列令人震惊的腐败案件相比,刘金宝腐败案更显得令人触目惊心。两年后,我们首次披露了刘金宝案鲜为人知的腐败实录的目的在于:仅去年以来,数以亿记的金融腐败大案已发生多起,这一具有明显时代特色的腐败方式破坏程度之严重,应该引起相关部门足够的重视。在中国金融界,刘金宝声名卓著,在香港更是家喻户晓——在港人使用的港币上至今仍有“刘金宝〞手书签名。“刘金宝腐败时间跨度达7年之久,而且在他的带着下,中银上海市分行和中银香港两地的7名下属官员(其中5人为副厅级干部)也一同栽进监狱,另有4名厅局级银行官员因此案被免职。〞参与具体办案的一位司法人员这样总结道:刘金宝腐败案件的破坏力之大、影响之深远,在中国金融界堪称空前。刘金宝,中国银行原副董事长、中银香港副董事长、总裁。作为一个风云人物,刘金宝曾协助中纪委、最高人民检察院,调查金德琴、王雪冰、朱小华等多起金融部门高层领导干部腐败犯罪案件。纪检监察机关调查证实,长期以来,刘金宝不仅贪财,而且还好色、嗜赌,信仰迷失。正是由于他一边违纪,一边晋职,使其胆量越来越大,从挑战制度开始,以触犯法律告终。2005年8月12日,吉林省长春市中级人民法院判决书显示,刘金宝贪污23起,折合人民币1428.87万元;受贿3起,折合人民币143.8万元;巨额财产来源不明折合人民币1451万元,故决定对刘金宝数罪并罚,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踌躇满志之际黯然消失资料显示,刘金宝其人的前半生确实充满了传奇色彩——祖籍浙江海宁的刘金宝,1952年出生于上海一个普通工人家庭。他家的住房建于解放前,面积仅18平方米,刘金宝兄弟姐妹7人在那里艰难地度过了童年和少年时光。1988年,36岁的刘金宝升任上海分行副行长。1993年5月,任副行长不到5年的刘金宝被任命为上海分行代行长、党组代书记,一年后任分行行长、党组书记。其间,他于1994年12月被中国银行上海信托咨询公司委派为上海浦东国际金融大厦有限公司董事长,时年42岁。任上海分行行长4年后,1997年8月7日,中国银行任命刘金宝为港澳管理处常务副主任兼香港分行总经理。1998年年底,刘金宝被国务院任命为中国银行副董事长。1999年2月,刘金宝接任中国银行港澳管理处主任。2001年6月,中银香港重组方案宣布,刘金宝被任命为筹备组主任,参与了合并的全过程。2001年10月,刘金宝领导在香港已有80年经营历史的中银香港集团,将旗下12家姊妹行及信用卡公司重新组成中国银行(香港)有限公司,总资产为8200亿港元,作为香港三大发钞银行之一,成为规模仅次于汇丰银行的香港第二大银行集团。刘金宝出任中国银行副董事长、中银香港副董事长、总裁及香港南洋商业银行董事长。作为中银香港重组上市的直接领导者,刘金宝的能力、业绩赢得了业内外的极高评价,并获得“香港2002年度杰出领袖奖〞等多个奖项。在港期间,刘金宝还先后身兼中国青联常委、香港银行公会轮值主席等多达20余个社会公职,身份之显赫,一时无双。2003年5月23日,刘的人生被改变了。当天上午8时,他被通知“立即回北京开会〞。在位于北京西直门附近的中苑宾馆,中国银行负责人正式通知刘金宝:“调回内地工作,保存中国银行副董事长一职。〞刘金宝对此颇感突然。5月28日,中银香港正式发布公告,宣布免去刘金宝在中银香港的职务,在此前后,刘金宝本人签署文件辞去在香港所兼所有社会公职。6月7日,中纪委对刘金宝实行“双规〞。从此,刘金宝在中国的金融舞台上黯然消失……2003年11月27日,中纪委将刘金宝涉嫌受贿、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犯罪案件线索移送最高人民检察院。最高检成立了专案组,于翌年1月l2日对刘金宝腐败案件正式立案侦查。1月14日,检察机关决定逮捕刘金宝。2004年2月20日,中国银行新闻发言人王兆文对外证实了该消息并披露:中国银行董事会做出决定,并经有关方面批准,免去刘金宝中国银行副董事长职务……10万美金没有一分用于公务刘的落马并非偶然。戴某,曾作为知识青年在黑龙江插队,原为上海分行职员,后入籍香港,1993年至1995年在上海分行的自办公司香港百利宝(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任经理(同期,刘金宝为该公司董事长)。1995年9月,百利宝公司清盘后,戴创办“富新公司〞,下海经商。1996年初,上海分行的下属企业瑞金大厦,拟建停车效劳综合楼工程,戴找到刘金宝希望承揽这一工程。刘金宝未经董事会研究,一人决定将该项工程给富新公司,由瑞金大厦付给戴30万美元,其中20万美元为工程款,其余10万美元放于戴某处,用于刘金宝等人消费开支。其后,刘金宝屡次带着上海分行局部领导成员、瑞金大厦高层管理人员赴香港游玩。相关人员证实,刘金宝通常在周末带有关人员乘飞机去香港,到港后由戴某负责安排接机、食宿、游玩等事宜。凡此种种,都由戴从10万美金中支出。刘金宝共分得6万港币。这样的香港游每人次至少要花费1万港币。当时任上海分行副行长、瑞金大厦董事长的严庭富供述说:“预存于戴某手中的这10万美金,没有一分用于公务,都是我们到香港玩花掉了。刘金宝屡次叮嘱我:‘这事要保密,不能与别人讲,因为这么做是违法的。’〞刘金宝对时任瑞金大厦总经理薛章能说:“你是军人出身,一人做事一人当,以后如果出问题,你要个人承当责任。〞刘金宝在《金融之回响》一书中称:“我生性喜欢广交朋友,但今天却怕交朋友。坐在我这把椅子上,我最怕同企业家交朋友。因为有些企业家同我交上了朋友,下一步便是向我要贷款……至于女朋友更不敢交……爱的本质是给予。〞然而,事实上刘金宝不仅交了“女朋友〞和不止一个“企业家朋友〞,而且通过给“企业家朋友〞放贷款的方式,间接地为“女朋友〞谋取物质利益,实现他所谓“爱的本质是给予〞的爱情理念。为了讨情人欢心,刘金宝直接或间接给两个“企业家朋友〞批贷款多达18亿元人民币——至少给国家造成5.45亿元的损失。为情人大慷国家之慨刘金宝与有夫之妇L在工作中相识,自1993年至2003年,两人在上海、北京、辽宁、苏州、香港、伦敦的宾馆、酒店都留下了纵情痕迹。刘金宝说过:“恋爱中过多的算计和理性,会使两人的关系蒙上功利的色彩。〞L也曾表白:“我和刘金宝的感情开展到这种地步,不是生理上的、欲望上的,而是长期感情开展自然而然开展的。〞然而,在事实上,这两个标榜品位的人最终还是没能超越权色交易的俗套。1996年4月,单位分给L一套76平方米、价值24.3万元的公房。L不满意,找到刘金宝,希望刘给介绍一个客户帮她置换。1997年5月,刘金宝打电话约奉贤县的股份制企业某集团董事长吃饭。席间,刘金宝让董事长帮L把房子换了。当时,该集团要上工程,董事长容许了刘金宝的要求。1997年6月,董事长派人领L跑遍上海选房子,最后为L花100多万元买下了一处面积为152平方米的新居。为了答谢董事长,刘金宝竭力促成为该集团贷款一事。中国银行一项报告证实:刘金宝向那个集团发放贷款至1997年末总额增加至人民币3.2198亿元和108万美元。另据权威机关证实:“上述贷款到2004年11月,均被评为可疑类不良贷款。〞为情人换成新房后,刘金宝又开始张罗为置换的新房装修。其手段和为那个集团贷款如出一辙。2000年,此前名不见经传、时年37岁的上海房地产商、香港新万泰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钱永伟,以11.3亿港币身价排名香港50大上市富豪第34名,此事曾轰动一时。但刘金宝最清楚,钱永伟这个横空出世的“亿万富豪〞,是由他用违规贷款一手打造——而钱永伟之所以能如此幸运,起因却是投入28万元为刘金宝的女友L免费装修住房,从而讨得了“财神爷〞的欢心。从此,刘金宝投桃报李,为钱永伟翻开了银行金库的门。此后不到两年,钱永伟控股三家上市公司——新万泰、松辽汽车、新银集团,产业横跨上海、香港、西安三地,截至2001年中期,万泰集团拥有土地储藏2400亩,创下一夜暴富的神话。据2004年4月中国银行一项调查报告证实:“从1995年12月至2000年12月,万泰集团从上海分行获得贷款累计29笔,其中形成不良贷款28笔,不良贷款本金合计7.7亿元人民币、8535万美元,本外币折合14.8亿元人民币,全部形成呆滞……〞其中,“刘金宝在担任上海分行行长期间,决策向金利房地产公司违规审批发放l000万美元按揭贷款,形成2235.2万美元的不良资产。刘金宝还以接盘为条件,向万泰集团发放6000万美元的接盘贷款。刘金宝调香港任职后,仍然通过其上海分行行长和中国银行副董事长等身份,屡次帮助万泰集团协调在上海分行的贷款事宜,对上海分行继续向万泰集团发放3000万美元和两亿元贷款形成不良并造成利息损失9347万元负有责任。〞一把手监督缺位刘金宝犯罪历时多年之所以未能及时发现,与其注意每次作案后消灭证据有直接关系。参与具体办案的检察官象《民主与法制时报》特约撰稿说,刘每次以领取奖金等名义贪污公款,都由别人代为签字,其理由是“万一有关方面查账,我方便解释〞;离开上海分行前,他贪污了几十万公款,然后两次指令主管副行长监督财务人员销毁相关账目;在香港贪污“奖金节余款〞时,他屡次命令财务人员在分钱后将账目当场销毁,并现场监督,同时要求不许外传。刘金宝深谙“上下同欲者胜〞的道理,因此在其数十次犯罪过程中,很少有独吞的时候,绝大多数情况下总是和与他关系密切的少数人分赃。在上海分行时,他通过多支付工程款然后私分的形式,与戴某串通一气,和王政、严庭富、薛章能结伙贪污,与手下亲信建立“利益均沾、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事实上,刘金宝因其地位和特殊奉献,曾经享受到普通人难以企及的优厚待遇。升任港处主任后,他在香港的居所,为中银香港于1998年11月以3404.3万港币购入的Mayfair高层30楼B单位。即使在富豪如林的香港,这样的居住条件也堪称奢华。他当上中银香港总裁后,中国银行总行专门研究制定了给予他的薪酬方案,“比在欧美各大行一把手还高出一万多美元〞。他还享受了比中国银行总行派出的副行长董事还高的认股权证,被授予173.52万股认股权——与总行行长的水平相当。有关方面明文规定由中国银行外派到港处、中银香港的员工,其配偶不得在香港当地就职,但刘金宝到香港后,其只有初中文化程度的妻子喻某就被安排在香港力宝集团中宝投资开展有限公司任董事,6年间工资、奖金收入总计181万余元港币。一位具体参与办理刘金宝案件的检察官认为,刘金宝等人走上犯罪道路固然是其咎由自取,但客观方面原因也不容无视,如一把手权力过分集中、对一把手的监督不到位、现阶段金融管理体制尚待完善、银行内部管理制度缺失等。(版权声明:任何媒体转载该条新闻,须注明来源《民主与法制时报》,否则追究法律责任。)经济适用房中国经济综合网2006年12月18日1000、8000、10000、20000……一听到这些数字很多人马上就会想到房价,近两年的房价上涨幅度可以说是让老百姓胆战心惊。于是相对较廉价的经济适用房就成了中、低收入家庭的香饽饽。笔者近日搜集了一些关于经济适用房的资料,从这些资料可以看出目前这经济适用房可以说是“一房难求〞。为什么说是“一房难求〞呢,也许从下面一些现象就能看出其中端倪:一、专供省直机关的经济适用房日前,山东省直机关住宅建设开展有限责任公司在媒体上刊发的一则《公告》,把济南市阳光舜城8栋小高层住宅的内幕揭了出来:该住宅区位于济南市三大名胜风景区的千佛山风景区南部,在济南被称为“富人区〞。谁能想到,该小高层住宅竟然是“省直机关经济适用房〞,均价仅1900元每平方米,而对外出售价是每平方米4290元到6000元。(12月18日《上海证券报》)二、团购“经济适用房〞一个拥有40%绿化面积的小区,有112个地下停车位,楼高18米,最大楼间距27米,388套住房里,最小的93平方米,大的是150平方米以上的复式住宅。这就是郑州市的龙鑫苑“经济适用房〞小区。这个所谓的“经济适用房〞小区,唯一符合经济适用房特征的,似乎只有1580元的均价。但是,这个不像经济适用房的小区,其数百套住房根本没落到低收入家庭手中。该小区388套住房,其中126套被郑州市直某机关“团购〞。(6月12日《大河报》)三、要住经济适用房必须驾私家车2005年年初,成都市城南、城西的首期6个经济适用房工程面向社会公开出售时,除掉拆迁房和农迁房,有50多万平方米经济适用房面向社会公开出售,但却有差不多一半没有卖出。究其原因,成都市房管局认为,这批经济适用房除户型偏大、总价高等因素外,更存在位置偏远、交通不便等问题,住户们需备私家车才能方便出行。(据《四川日报》)四、“高租售率〞的经济适用房来自北京市房地产中介机构的调查数字显示,在位于昌平区的回龙观、天通苑两大经济适用房社区内,房屋出租率已占全区租赁交易总量的78.8%。近八成的经济适用房对外出租,彰显多数购房者不仅不缺房子住,而且把所购经济适用房当成了一种“投资〞。五、230平方米6台电视7个空调的经济适用房188平方米的“经济适用房〞已让人咋舌,230平方米的“经济适用房〞就更让人难以理解。在回龙观住宅区龙锦苑四区,记者发现一套编号为“hl040623”、面积230平方米的转售房,“权属〞一栏中标明“经济适用房〞。户主标示的出售价为每平方米5000元,总房价115万元。记者注意到,房主在转售的“备注信息〞中标明房内竟装有“6台电视、7个空调〞!(10月17日《京华时报》)六、只要出钱就可以卖的经济适用房一个名为"李镇涛"的ID在网络上公布自己的身份证号码和真实姓名,网友依此搜出了江西景德镇市经济适用房公示名单名单里频频出现不实身份证号码和面积高达150平方米的经济适用房。这一被戏称为"镇涛门"的事件,成为近几天来各大网络论坛最炙手可热的话题。"只要出钱就可以卖,其他手续都是形式而已。"昨日,一位在景德镇做过数宗房产筹划的业内人士透露。(2005年08月02日《每日经济新闻》)更有挖苦意味的是:记者从南昌市政府得悉,该市明年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的有关方案已上报江西省建设厅,该市在2007年向百姓提供70万平方米的经济适用住房,均价为1895元/平方米,中低收入家庭用10年积蓄就可购置80平方米的住房。而这所谓的〞中低收入“指的是家庭月收入不低于2000元,而在南昌又有多少家庭能买得起呢?(12月5日《信息日报》)经济适用房做为一种特殊的商品住宅,自诞生之日起就遭到专家的质疑。随着开发规模的扩大,质疑的声音也越来越多。以前的质疑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扰乱市场,二是难保公平。事实也证明这种担忧并不多余,近年来,开着豪华私家车住经济适用房的现象出现了。现在,又有新的不公出现了,即绕过制度,或者实行“制度双轨制〞———即一套制度对外,一套制度对内。经济适用房本来是为中低收入家庭准备的,但事实上却成了不少高收入家庭及机关家庭的盛筵。就在众多低收入家庭为买不到经济适用房而发愁的时候,却有那么一些人“近水楼台先得月〞。这样的经济适用房到底是让谁得了实惠呢?资料链接(一):什么是经济适用房?经济适用房是指具有社会保障性质的商品住宅,具有经济性和适用性的特点。经济性是指住宅价格相对于市场价格比较适中,能够适应中低收入家庭的承受能力;适用性是指在住房设计及其建筑标准上强调住房的使用效果,而非建筑标准。经济适用房是国家为解决中低收人家庭住房问题而修建的普通住房,这类住宅因减免了工程报建中的局部费用,其本钱略低于普通商品房,故又称为经济适用房。它包含三个特点:一是经济,即价格低廉。二是适用,即面积较小。根据《经济适用住房管理方法》的规定,经济适用住房的中套面积应控制在80平方米左右,小套面积控制在60平方米左右。三是针对经济困难居民,带有社会保障性质和公共产品性质。经济适用房购置者资格(一)有当地城镇户口(含符合当地安置条件的军队人员)或市、县人民政府确定的供给对象;(二)无房或现住房面积低于市、县人民政府规定标准的住房困难家庭;(三)家庭收入符合市、县人民政府划定的收入线标准;(四)市、县人民政府规定的其他条件。资料链接(二):90平方米以下住宅设计要点作为落实今年房地产行业重要调控政策“90平方米70%〞的关键环节,由建设部发起制定的《90平方米以下住宅设计要点》目前已经完成初稿。上周六,研究编制课题组组长、建设部住宅建设与产业现代化技术专家委员会委员赵冠谦透露了上述消息。他表示,因为后续的相关程序很多,《设计要点》是否能尽快出炉“也很难说〞。上周六,在《中国创新90中小套型住宅设计竞赛颁奖典礼》上,赵冠谦透露,初稿之后还包括征求意见稿、送审稿、报批稿等阶段。该《设计要点》出炉后,将作为指导性标准在国内房地产行业推广。由建设部主导的《90平方米以下住宅标准设计》也在研究编制当中。赵冠谦反复提到,目前“很多问题还得不到一致的意见〞。其中包括《设计要点》的基础——“90平方米〞概念确实定,南北地区是否应该要统一标准。为了冬天保暖,北方住宅建筑的墙体比南方的厚。课题组曾经设想计算出一个修正系数,按照不同地区做区别对待。此外,“90平方米〞与公摊面积的关系,是按单一标准层的分摊面积计算,还是包括大配套的公摊面积?2006年5月底和7月初,国务院、建设部先后下发国务院37号文件和建设部165号文件,中心思想之一是贯彻“90平方米以下户型占新建楼盘总量70%〞的规定,即“在新建、新批的商品房建设,套型面积90平方米以下的住房面积所占比重,必须到达开发建设总量的70%以上〞。民营公交的罪与罚《三联生活周刊》2006年11月15日重庆“10·1〞特大车祸发生之初,最离奇的传言是“司机自杀〞。这种说法也流传最广,因为按正常逻辑推理太不可思议:这辆车怎么会从逆行车道直接冲下桥呢?出事的车是711路,一辆满载了50人的公交车。在重庆,“7字头〞是民营公交的代名词,正处于从“社会客运〞到“公共交通〞车辆的转型中。这一转型的预留期限原本很长,但这次事故将其自身命运推至绝境——一场针对“7字头〞的风暴式公交改革提早到来了。坠落,一连串“习惯动作〞之后10月1日,在大石坝摆摊卖眼镜的金乐平也迎来了自己生意的“黄金周〞。这天一大早她就出了门,来到大石坝天桥下抢下个好摊位。没想到中午12点多下起了雨,逛街的人们纷纷往家赶,金乐平也匆忙准备收摊回家。从大石坝到她在沙坪坝的家并不远,穿过石门大桥就到了,公交车只要两站地。雨点密集起来,她没有像往常那样穿过马路去坐214路,见迎面一辆“711”刚好驶来,她便急匆匆上了车。刚走到石门大桥桥头,司机就喊:“换车换车,这辆车要加气。〞车上十几个人都被转到随后而来的另一辆“711”上,金乐平靠车门最近,第一个跳上这辆车,抢到最后一个可坐的空地:两车门之间的铁皮箱子上。随后上来的人只能站着,这辆准坐27人的“711”——渝B41067满载50人而去。车上的人大多是年轻人,趁“十一〞从江北到嘉陵江对岸的沙坪坝去玩。跨越江面的石门大桥是两地之间的必经之路,也是个有名的拥堵点。“十一〞的石门大桥不像工作日那样拥堵,这辆“711〞已经顺利从800米的主桥进入了引桥,再一下了桥,终点站“沙坪坝〞就要到了。这时,金乐平听到车上有人大喊:“浪个在开嘛?〞正往窗外看的她转回头,发现车正飞快地直冲着桥的左侧栏杆而去!“轰〞的一声巨响,行驶在石门大桥的出租司机胡锐波觉得桥都晃动了。这是下午13点33分。烟雾散后,只见前方引桥的钢混水泥护栏缺损了一大截,断裂钢筋悬吊在半空。胡锐波下车从30米高的桥上往下看,一辆大巴车侧翻在“华宇·金沙港湾〞小区的绿化带内,完全变形并散了架,但车头位置还清晰可见“711〞的标识:正是刚刚从他身边超车而过的那辆!听周围的目击者议论,这辆车的时速起码在70公里,已经连续超了几辆车,进入引桥后没有了中间的隔离带,车便越线上了左侧逆行车道准备超车,没注意迎面来了辆车,“711〞司机下意识地往左拐,因为下雨路滑,引桥处又是下坡,车已经刹不住了,飞速地冲上左侧30厘米高的人行道水泥台阶,撞断钢筋水泥护栏,坠落下去。“超载,超车,逆行,超速……〞常在这条路上跑的司机们说,“导致这起事故的一连串违规,其实是‘711’的‘习惯动作’。〞金乐平醒来的时候,她已经被人抬到车外的空地上,下半身很痛,动弹不得。眼前的车已经变成一堆废铁,残骸的周围散落着玻璃碎渣、死者的鞋子等,血水顺着雨水汩汩流着,金乐平说,就像漫画里的“修罗道〞场景。这时,公交车内已经没了动静,绿化带两侧摆着23具尸体。金乐平是这次事故中的幸运儿,她和留在重庆市肿瘤医院里的其他4人伤势相对较轻,还有十几名重伤者被转至西南医院。截至记者发稿,“10·1〞特大车祸的死亡人数已经到达30人,20人受伤。两周后在事发地,记者发现,石门大桥竖立起“前方350米强制减速,严禁超速行驶〞的警示牌,桥上8米长的断裂护栏已修补好,从这里往下看,标注着“建筑重庆符号〞的楼盘“华宇·金沙港湾〞下的绿化带重新栽上了树,不远处的重庆肿瘤医院内也已恢复了平静。但人们对“7字头〞公交的恐惧和憎恶仍像重庆驱之不散的雾一样,笼罩在城市上空。“7字头〞N宗罪:不彻底的身份认证夺去30人生命的那辆“711〞成为众矢之的,有人甚至从车牌号上看出了不祥之兆:渝B41067——“死要一路去〞。在“重庆市公安交通管理信息网〞的“违章查询〞栏目中可以查询到,出事车辆从今年1月17日到9月19日共违章164次,至今未缴罚款。这辆由“711〞引发的事故也将重庆人对“7字头〞公交群体的积怨点燃了:网上发起拒坐“7字头〞的万人大签名,网友eytory设计了纪念T恤——“拒坐‘7字头’车,全渝共行动〞,大大的红色“7〞触目惊心,有血从上面滴下来。重庆“山高路不平〞,特殊地理环境决定了自行车缺位,市民出行主要依靠公共交通。虽然现在重庆正在续建轻轨,还准备铺设地铁,但对一个山城来说,建设本钱要比平原城市高得多,轻轨的本钱大概3倍于其他城市。因此,对大多数重庆市民而言,公交车就是他们日常的代步工具。长期以来,“7字头〞公交是人们心头的一根刺,有人数出其十几条罪状:超载;小车身大马力,为求速度更换发动机;为了抢生意,司机用扩音器、售票员用高音喇叭拉客,赖站不走;开飞车,一上路就像在演《生死时速》,你追我赶,互相别车;招手即停,重庆人也习惯了随意招手上车;载一程算一程,不管乘客实际的目的地;只要胆大,乘客想在哪里上就在哪里上,想在哪里下就在哪里下;重庆方言开道,很多外地人根本不知道如何是好;长期不清洗清扫,卫生条件差,不开空调换气……在重庆,这样的“7字头〞车共有481辆,占整个公交市场的11.5%。它们是一个特殊的群体,虽然作为公交车之用,但严格意义上讲,“7字头〞并不能算是真正的公交车,其真正的名字是“社会客运车辆〞。“‘7字头’民营公交,是重庆高速化城市开展的遗留问题。〞重庆市交通委员会副主任梁培军说,特别是在1997年,重庆被列为第四个直辖市,开始了高速城市化进程,城市不断向外摊,那些原本运行在城市边缘的“社会客运〞中巴车,其运行区域变成了主城区,这些中巴车的功能也随之变为城市公交。“社会客运〞中巴车最大规模的一次转换是在2005年9月重庆主办“亚太城市市长峰会〞之前。为迎接峰会,重庆市决定把市区范围内“冒着黑烟满街跑〞的19座以下中巴车全部换型。互邦集团政策研究室周振刚对记者说,当时的换型方案有三种:“3换1〞,即3辆19座以下中巴换1辆蒙迪欧出租车;“2换1〞,即2辆中巴换1辆羚羊出租车;“1换1〞,即1辆中巴车换1辆20座以上的宇通大巴,作为公交车使用。周振刚说,以互邦公司为例,为防止市场缩水,选择将大多数车换成了公交车——共换回189辆,由此也成了拥有最多公交车的民营公司。为与国有的重庆公交集团车辆相区别,这些民营公交车被冠以“7〞开头“收编〞,但其运营牌照仍是“社会客运车辆〞。梁培军说,那次换型之后,民营企业的老板一见了他就哭丧着脸:“这一招可把我们害惨了,3500多辆车变成了481辆!〞但尽管如此,这一次的转换却并不彻底,这些“7字头〞车仅仅是披上了“公交〞的光鲜外衣,实质上并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