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工程学完整版本_第1页
人体工程学完整版本_第2页
人体工程学完整版本_第3页
人体工程学完整版本_第4页
人体工程学完整版本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体工程学笔记第一节、人体的感知系统1、定义从心理学上讲,感觉是指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2、感觉的基本特征①对适宜的刺激产生反映。人体的各种感觉器官都有自身最敏感的刺激形式。②感觉适应。感觉器官接受刺激后,若刺激强度不变,则经过一段时间后,感觉逐渐变弱的现象。(时间过长就形成感觉疲劳.)③感觉阈限。刺激强度必须达到某种程度才能引起感受器的感应。能被感觉器官所感受的刺激强度范围,称为绝对感觉阈值(绝对阈限)。④感觉对比:同一感受器官接受不同的刺激时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⑤感觉补偿:当某种感觉丧失后,其感受信息的通道被抑制,同时,其它感觉系统感受信息的能力会在一定程度的得到加强的现象。⑥余觉:刺激取消后,感觉可存在一极短时间的现象。二、知觉

1、定义

指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整体的反映。是对感觉信息的组织和解释过程。日常生活中我们通常是以知觉来反映事物。

2、基本特征

①整体性。把由许多部分或多种属性组成的对象看作是具有一定结构的统一整体。②选择性。把某种对象从某背景中优先区分出来。知觉对象和背景可以相互转化。③理解性。用以往的知识和经验来理解当前的知觉对象的特征。④恒常性。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而知觉的印象却保持相对不变的特性。如:照片上的人和真实的人给人的感觉是一样的高;无论在明亮的环境下还是在昏暗的环境下,看白色的衣服总是白色的。⑤错觉。与客观事物不相符的错误知觉。(如错视觉、错听觉、错嗅觉等)三、视觉眼睛+视神经+视觉中枢1、视觉要素(1).视野(直接视野):是人的头部和眼球固定不动的情况下,眼睛观看正前方物体时所能看得见的空间范围。主要分为主视野、余视野、不同色彩的视野等(2)视距:人在工作过程中的正常观察距离。一般操作视距范围在380~760mm,在560mm最为适宜。(3).视力:眼睛对物体形态的分辨能力。能分辨视觉对象的最小视角(分)的倒数即:视力=1/临界视角(4).眼的调节:眼球的运动、远近的调节、眼睛的聚焦能力。眼球运动:水平>垂直5光感:光感与光亮度成正比,光亮度分为绝对亮度和相对亮度。相对亮度更有意义。(6)、色觉:眼睛具有辨别颜色的能力。色觉是由于不同波长的光波作用于视网膜后在人脑引起不同的主观感觉,这是一种复杂的心理物理现象。(7).视觉适应。明适应、暗适应。明适应:1分钟;暗适应:30分钟(8)眩光:物体表面产生刺眼的强烈光线叫眩光。会降低人的视力,造成不舒适的视觉条件。要尽量避免和加以限制。眩光:引起目眩的耀眼的光叫眩光。目眩:任何一个亮的面积发出的耀眼的光线,投射到视网膜上任何部位,整个视网膜包括黄斑区在内的感受性一齐降低的现象。(9)视觉残像:外界刺激停止后,眼睛视网膜上的影像不会马上消失的现象。(10)向光性:对于光亮不同的出入口,陌生人总是趋于选择光亮的出入口。在室内起到引导和展示的作用。2、听觉特征:听觉的适宜刺激20-20000HZ之间的声波混响:当声源经过多次反射,连续传入人耳中,使人无法辨认。回声:当声源发出的声音和人耳听到的声音时差大于50ms时,会产生一先一后两个重复声音,从而形成回声。双耳效应:声音到达两耳的响度、音品和时间各不相同,这种差别使人能够分辨声源的位置。掩蔽效应:一个声音被另一个声音所掩盖的现象。六、肤觉人体皮肤上分布着三种感受器:触觉、温度觉和痛觉。触觉:指能辨别物体的大小、形状、硬度、光滑度等的触感。它是由微弱的机械刺激触及皮肤浅层的触觉感受器而引起。温度觉:冷觉、热觉痛觉:各组织有特殊的游离神经末梢,在一定刺激下产生痛觉。感知室内热环境的质量:空气温度、湿度的大小、分布及流动情况;感知室内空间、家具、设备等各个界面给人体的刺激程度:振动的大小、冷暖程度、质感强度等。第二节、人体的运动系统3.骨骼肌两种施力方式:静态肌肉施力动态肌肉施力静态肌肉施力:肌肉作等长收缩。作等长收缩的肌肉组织压迫血管,阻止血液进入肌肉。动态肌肉施力:肌肉作等张收缩。(长度变化,张力不变)即肌肉有节奏地收缩和舒张,有助于血液循环。人体工程学的基本设计原则:避免静态肌肉施力。具体表现:*避免弯腰或其他不自然的身体姿势*避免长时间抬手作业*坐着工作比站着省力一、环境行为环境行为概念:人与环境之间是交互作用的,环境的刺激会引起人相应的生理和心理效应,而这种人体效应会以外在行为表现出来,我们称之为环境行为。二、室内环境中人的常见心理领域性:人们活动所具有的生理和心理范围,人们不希望轻易地被外来的人与物所打破,这就是人所表现出的领域性。个人空间:是指直接围绕在每个人周围的空间,通常具有看不见的边界,在边界以内不允许“闯入者”进来。每个人都有自已的个人空间,人与人之间有相应的人际距离,人与人之间的密切程度就反映在个人空间的交叉和排斥上。影响个人空间的主要因素:个人因素—年龄、性别、文化、社会地位等;人际因素—如人与人之间的亲密程度;环境因素—活动性质、场所的私密性等。四种人际距离:亲密距离、个人距离、社会距离和公众距离。亲密距离(1)相隔0~50厘米;(2)相互接触(身体、气味、体温);(3)能清楚察觉呼吸、脸色、肌理变化;(4)适于爱抚、密谈、具强烈的感情色彩。个人距离(1)50~130厘米;(2)适于私人有趣的谈话,商量私事。社交距离1)非个人的商业活动;(2)近距130~210厘米,适于一起工作的人;(3)远距210~400厘米,适于正式场合下。公共距离(1)近距4米以上,小心选择语句;(2)762厘米以外,声音需要大,并以手势作辅助。私密性:主要涉及在相应空间范围内的视线、声音等方面的隔绝要求。尽端趋向:人们最不愿意选择近门处及人流频繁通过处的座位,餐厅中靠墙卡座的设置,由于在室内空间

中形成更多的“尽端”,也就更符合散客就餐时“尽端趋向”的心理要求。三、人的行为习性1.抄近路习性(捷径效应)为了达到预定的目的地,人总是趋向于选择最短的路径。2.识途性人在进入某一场所后,如遇危险时,会寻找原路返回。室内安全出口的设计,尽量设在入口附近,要有明显的位置和方向指示标志。3.左侧通行习性在人群密度较大(0.3人/m2以上)的室内或广场上行走的人,一般会无意识地趋向于选择左侧通行。商场及展览空间陈列顺序的设计。第五节、视觉与环境天然采光质量:除有充足的光线外,还须考虑光线是否均匀、稳定、光线的方向以及是否会产生暗影与眩光等现象采光质量主要取决于采光口的大小(宽度和高度)和形状,采光口离地的高低以及采光口分布和间距等。室内防止眩光的措施如下:提高背景的相对平均亮度。改变窗户和视觉对象的相对位置关系,留有保护角(如图)二、人工照明(Artificiallighting):1、定义:利用人造光源的特性,通过灯具造型设计和分布设计,造成特定的人工光环境。各种工作面的照度建议值3、亮度(Luminance)指物体本身的明亮程度,单位是坎德拉/m2,(cd/m2)4、人工照明的方式三种方式:均匀照明、局部照明、重点照明均匀照明:以一种均匀的方式去照亮空间。照明的分散性可有效降低工作面上的照明与室内环境表面照明之间的对比度。均匀照明还可以减弱阴影,使墙转角变得更柔和和舒展。局部照明:是为满足某种视力要求而照亮空间的一块特定区域。光源是安放在工作面附近,效率高。通常是直射式发光体,在亮度和方位上可以调节重点照明:是局部照明的一种形式,产生各种聚焦点以及明与暗的有节奏的图形。可以缓解普通照明的单调性,突出房间特色。人工照明质量:是指光照技术方面有无眩光现象,照度的均匀性、光谱成分以及阴影等问题。眩光:是指视野中发光表面亮度很大时,会降低视度的现象。室内照明设计中产生眩光有以下几个主要因素:一是光源的亮度过高;二是光源的位置不合适;三是周围环境与光源亮度反差太大。防止室内眩光,可采取以下措施:①光源不要太亮。当光源亮度大于16sb(1.6*105cd/m2)时,会产生严重的眩光。对于白炽能灯丝亮度达300sb以上时,应考虑用半透明或不透明的材料遮挡或减少其亮度。②合理布置光源的位置。③采用间接照明:反射光和漫射光都是良好的间接照明,可消除眩光。因此,可将光线经灯罩、天花板或墙壁等漫射到工作表面。④反射光不要处于视线范围内。应通过变换光源位置或工作面位置来防止眩光。⑤适当提高环境亮度,尽量减少物体与背景的明暗对比。4、显色性物体在人工光源下的颜色与在日光下的颜色会有差别。差别越小说明人工光源的显色性越好,用显色指数表示。疲劳感:色彩的彩度愈强,对人的刺激愈大,就使人愈疲劳。暖色系比冷色系的色彩疲劳感强。许多色相在一起,明度差或彩度差大时,容易感到疲劳。故在室内设计中(尤其是以休息为主的空间中),色相数不宜过多,彩度不宜过高。第六节、听觉与环境建筑室内设计要考虑隔声和吸声处理。本节主要讲述噪声和室内声学的基本知识。一、基本知识听觉是除视觉外第二大感觉系统。人类可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20-20000Hz,声压级从0-120dB。<20Hz的声波为次声波;>20000Hz的声波为超声波。1、噪声的定义:噪声是在一定环境下不应有的声音,即干扰声。凡是干扰人的活动(包括心理活动)的声音都是噪声。2、噪声对人的影响:主要对人的生理、心理以及作业所产生的影响。噪声性耳聋:一般发生在4000Hz频率附近二)回音由声源直接传入耳朵的声音和由于墙体等反射后传入耳朵的声音在时间上产生差异,就可能出现回音现象。如果时差在1/20s以内,人就感觉不到了。将1/20s换算成距离约17m(传播路线差)。三)混响声源切断后,声音在室内还能保留一段时间的现象。三、室内声环境设计(一)噪声控制噪声控制从三个方面入手,即声源、声音的传递过程和声音的接收者(个人防护)。1、控制声源是减低室内噪声最有效的方法。在建筑规划时就要考虑室外环境噪声对室内的影响,离噪声源越远,噪声强度衰减越大;在工厂要改进生产工艺和操作方法,设备连接设计合理。2、控制噪声传播:合理布局,采用消声、隔声、吸声等局部措施。设计两个房间的隔层时,应考虑墙、门、窗及天窗等对噪声的隔声作用。可在房间的墙和顶棚上安装吸音材料。选择消声的建筑材料布置室内绿化或隔断,也可以用来阻挡、吸收声音的传播。3、个人防护。2、避免回音建筑室内要防止回音现象,可采取以下措施:增加室内吸音效果,使用适宜的墙壁和顶棚等处的吸音材料,使声音得到充分吸收衰减。使墙壁等室内构成形状设计合理,利用抛物面等特殊造型使声音能反射后集中某一处。避免大规模的长方形平面和对称平面。在声源和受音点之间,所有声音的路线差应控制在17m以下。第七节、肤觉与环境一、触觉与环境触觉是皮肤受到机械刺激而引起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