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综合测试04说理类各题型专训(文言文阅读)时间:每篇18分钟,每大题18分姓名__________得分________一、(概括观点)(2022海淀二模)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辨骚刘勰自《风》《雅》寝声,莫或抽绪,奇文郁起,其《离骚》哉!昔汉武爱《骚》,而淮南作《传》,以为《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王逸以为诗人提耳,屈原婉顺,《离骚》之文,依经立义。名儒辞赋,莫不拟其仪表,所谓金相玉质,百世无匹者也。及汉宣嗟叹,以为皆合经传。扬雄讽味,亦言体同《诗·雅》。四家举以方经,可谓鉴而弗精,玩而未核者也。将核其论,必征言焉。故其陈尧舜之耿介,称汤禹之祗敬,典诰之体也;讥桀纣之猖披,伤羿浇之颠陨,规讽之旨也;虬龙以喻君子,云蜺以譬谗邪,比兴之义也;每一顾而掩涕,叹君门之九重①,忠怨之辞也;观兹四事,同于《风》《雅》者也。至于托云龙,说迂怪,诡异之辞也;康回倾地②,夷羿毙日,谲怪之谈也;依彭咸③之遗则,从子胥以自适,狷狭之志也;娱酒不废,沉湎日夜,举以为欢,荒淫之意也。摘此四事,异乎经典者也。故论其典诰则如彼,语其夸诞则如此。固知《楚辞》者,体宪于三代,而风杂于战国,乃《雅》《颂》之博徒,而词赋之英杰也。观其骨鲠所树,肌肤所附,虽取熔《经》意,亦自铸伟辞。故《骚经》《九章》,朗丽以哀志;《九歌》《九辩》,绮靡以伤情;《远游》《天问》,瑰诡而惠巧;《招魂》《招隐》,耀艳而深华;《卜居》标放言之致,《渔父》寄独往之才。故能气往轹古,辞来切今,惊采绝艳,难与并能矣。自《九怀》以下,遽蹑其迹,而屈宋逸步,莫之能追。故其叙情怨,则郁伊而易感;述离居,则怆怏而难怀;论山水,则循声而得貌;言节候,则披文而见时。故才高者菀其鸿裁。中巧者猎其艳辞,吟讽者衔其山川,童蒙者拾其香草。若能凭轼以倚《雅》《颂》,悬辔以驭楚篇,酌奇而不失其贞,玩华而不坠其实,则顾盼可以驱辞力,欬唾可以穷文致。(有删改)[注]①宋玉《九辩》中有“岂不郁陶而思君兮?君之门以九重”句。②屈原《天问》中有“康回冯怒,地何故以东南倾”句。③彭咸:相传为殷商时的贤大夫,因谏君不听而投水自杀。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莫不拟其仪表仪表:形式B.故其陈尧舜之耿介耿介:光明正大C.观其骨鲠所树骨鲠:正直、刚强D.则顾盼可以驱辞力顾盼:极短的时间2.下列对句中加点词所指代内容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故论其典诰则如彼,语其夸诞则如此其:《楚辞》彼:“观兹四事”中“四事”的具体内容B.自《九怀》以下,遽蹑其迹,而屈宋逸步,莫之能追其:《九怀》之:相当于“的”C.故其叙情怨,则郁伊而易感其:屈原、宋玉D.故才高者菀其鸿裁其:《楚辞》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自《风》《雅》寝声,莫或抽绪自《风》《雅》息声,就没有人再延续创作那样的诗了。B.将核其论,必征言焉要考查《楚辞》的内涵主旨,必须揣摩《楚辞》的语言特点。C.固知《楚辞》者,体宪于三代,而风杂于战国因此知道《楚辞》,效法了三代经书的体制,又夹杂着战国时期的风气。D.故能气往轹古,辞来切今所以《楚辞》能气概压倒古人,文辞切合当今的情形。4.下列对作者看法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A.“四家”对《离骚》无论褒贬都流于表面,赏鉴不够精当,未加以认真考查。B.《楚辞》的内容和艺术形式,或庄重同《风》《雅》,或虚夸怪诞异于经典。C.《离骚》《九歌》等篇章各有其特色,表明《楚辞》精彩绝伦,独步古今。D.《楚辞》对后世文人的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不过后人只学到了它的皮毛。5.按要求完成问题。(1)在第一段中,作者列举了“四家”对《离骚》的评价,请分别概括“四家”的观点。(2)结合下面《离骚》(节选)的内容,对刘勰评价“骚体”作品的某一观点加以阐释。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此度?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二、(文章结构)(2024西城二模)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一太史公叙帝王则曰“本纪”,公侯传国则曰“世家”,公卿特起则曰“列传”,此其例也。其列孔子为世家,奚其进退无所据耶?孔子,旅人也。栖栖衰季之世,无尺土之柄,此列之以传宜矣,曷为世家哉?岂以仲尼躬将圣之资,其教化之盛,舄奕万世,故为之世家以抗之?又非极挚之论也。夫仲尼之才,帝王可也,何特公侯哉?仲尼之道,世天下可也,何特世其家哉?处之世家,仲尼之道不从而大;置之列传,仲尼之道不从而小。而迁也自乱其例,所谓多所抵牾者也。(宋·王安石《孔子世家议》)二人谓太史公为孔子立世家非是,盖以为论道德则孔子为帝王师,不当在诸侯之列;语其位则孔子未尝有封爵,不当与有土者并。是大不然。盖方汉之初,孔子尚未有封号,而太史公逆知其必当有褒崇之典,故遂为之立世家。夫有土者以有土而世其家,有德者以德而世其家。以土者,土去则爵夺;以德者,德在与在。今观自战国以后,凡有爵土者,孰有能至今存耶?则世家久,莫有过于孔子者。《史记》又以孔门七十二弟子与老子、孟子、荀卿并列为传,则其尊之至矣。孰谓太史公为不知孔子哉。(明·何良俊《四友斋丛说·史一》)三王荆公讥史迁不宜列孔子于世家,【甲】姜西溟以史迁列孔子于世家,非尊孔子也。迁之于晋则曰:“嘉文公锡圭鬯,作《晋世家》第九。”于越则曰:“嘉勾践灭强吴尊周室,作《越王勾践世家》第十一。”于郑、于赵、于韩皆然,而序孔子则曰:“周室既衰,孔子追修经术,以达王道,作《孔子世家》第十七。”其意诸侯得世其家者,以其知有天子而能匡乱反正也;以天子之权归之于周者,莫如孔子,故附《孔子世家》以明其始终为周之意。而尊周者,诸侯之事,故上不得比于本纪,而下亦不夷为列传也。(清·袁枚《随园随笔·释孔子世家》)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此其例也例:例证B.无尺土之柄柄:权力C.土去则爵夺夺:丧失D.而下亦不夷为列传也夷:齐平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世天下可也则世家久B.人谓太史公为孔子立世家非是是大不然C.以德者,德在与在而尊周者,诸侯之事D.姜西溟以史迁列孔子于世家……以天子之权归之于周者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栖栖衰季之世
栖栖惶惶(生活在)衰微的末世B.岂以仲尼躬将圣之资
难道是因为孔子本身具有成为圣人的资质C.太史公逆知其必当有褒崇之典
太史公预料到孔子一定会享有褒扬尊崇的礼仪D.以其知有天子而能匡乱反正也
是因为他们知道周天子能够扶正乱世4.下列句子,最适合填在材料三【甲】处的一句是()A.世家之为义也,岂不以开国承家,世代相续?B.以为孔子之道不因世家而尊。C.然古今未有知其非者,亦可怪矣。D.论来孔子只合作列传。5.司马迁将孔子列入“世家”,引发了后世的很多讨论。请根据以上材料,用自己的话在下列横线处填写恰当内容。三、(写作思路)(2022西城二模)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余每览越人入虢之诊①,未尝不慨然叹其才秀也。怪当今居世之士,曾不留神医药,精究方术,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生。但竞逐荣势,企踵权豪,孜孜汲汲,惟名利是务。崇饰其末,忽弃其本,华其外而悴其内。皮之不存,毛将安附焉!卒然遭邪风之气,婴非常之疾,患及祸至,而方震栗,降志屈节,钦望巫祝,告穷归天,束手受败。赍百年之寿命,持至贵之重器②,委付凡医,恣其所措。呜呼!厥身已毙,神明消灭,变为异物,幽潜重泉,徒为啼泣。痛夫!举世昏迷,莫能觉悟。不惜其命,若是轻生,彼何荣势之云哉?而进不能爱人知人,退不能爱身知己。遇灾值祸,身居厄地,蒙蒙昧昧,蠢若游魂。哀乎!趋世之士,驰竞浮华,不固根本,忘躯徇物,危若冰谷,至于是也!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建安纪年以来,犹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录》,并平脉辨证,为《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虽未能尽愈诸病,庶可以见病知源,若能寻余所集,思过半矣。夫天布五行,以运万类。人禀五常,以有五脏。经络府俞③,阴阳会通,变化难极,自非才高识妙,岂能探其理致哉?上古有神农、黄帝、岐伯、伯高、雷公、少俞、少师、仲文,中世有长桑、扁鹊,汉有公乘阳庆及仓公,下此以往,未之闻也。观今之医,不念思求经旨,以演其所知,终始顺旧。省疾问病,务在口给,相对斯须,便处汤药。明堂阙庭④,尽不见察,所谓窥管而已。夫欲视死别生,实为难矣!孔子云:生而知之者上。学则亚之。多闻博识,知之次也。余宿尚方术,请事斯语。(取材于《〈伤寒杂病论〉序》)[注]①越人入虢之诊:《史记·扁鹊传》中秦越人到虢国去给虢太子诊病的典故。②重器:这里指人的身体。③经络府俞:中医术语,指人体内气血运行通路及相关穴位。④明堂阙庭:明堂指鼻子,阙在两眉之间,庭为前额。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婴非常之疾婴:缠绕 B.赍百年之寿命赍:拿着C.以演其所知演:扩展 D.省疾问病省:反省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①毛将安附焉②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B.①举世昏迷,莫能觉悟②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C.①虽未能尽愈诸病②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 D.①下此以往,未之闻也②世言晋王之将终也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若是轻生,彼何荣势之云哉如果是轻视生命,那些什么荣华权势便视如浮云了B.若能寻余所集,思过半矣如果能探究我书中集录的内容,(那么对于伤寒病的问题)大多数就能弄通解决了C.自非才高识妙,岂能探其理致哉假如不是才学高超、见识精妙的人,怎么能探求出其中的道理和意趣呢D.夫欲视死别生,实为难矣这样想要辨识不治之症或判别出可治之症,实在是很难呀4.根据文意,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认为重视医药、精习医术,不仅可以为他人祛疾解困,还可以保身养生。B.世人追求虚荣权势,不顾及身体,遇到病患灾祸,才屈尊寻求巫祝祈祷。C.作者的族人大多死于伤寒,他编写的《伤寒杂病论》可以从根源上杜绝疾病。D.文章结尾引孔子之言,有激励自己“多闻博识”,精益求精地钻研医术之意。5.本文是《伤寒杂病论》一书的“序”,请简要概括说明这篇序文的写作思路。四、(联系实际)(2022海淀一模)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针名[清]章学诚名者,实之宾。实至而名归,自然之理也,非必然之事也。君子顺自然之理,不求必然之事也。君子之学,知有当务而已矣。未知所谓名,安有见其为实哉?好名者流,徇名而忘实,于是见不忘者之为实尔。君子出处①,当由名义。先王所以觉世牖②民,不外名教。伊古以来,未有舍名而可为治者也。义本无名,因欲不知义者由于义,故曰名义;教本无名,因欲不知教者率其教,故曰名教。揭而为名,求实之谓也。譬犹人不知食,而揭树艺之名以劝农;人不知衣,而揭盆缲之名以劝蚕。暖衣饱食者,不求农蚕之名也,而但以饱暖相矜耀。是以必有辍耕织而忍饥寒,假借糠秕以充饱,隐裹败絮以伪暖,斯乃好名之弊矣。故名教名义之为名,农蚕也;好名者之名,饱暖也。必欲骛饱暖之名,未有不强忍饥寒者也。然谓好名者丧名,自然之理也,非必然之事也。昔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弗及。实至而名归,名亦未必遽归也。天下之名,定于真知者,而羽翼于似有知而实未深知者。夫真知者,必先自知。天下鲜自知之人,故真能知人者不多也,似有知而实未深知者则多矣。似有知,故可相与为声名;实未深知,故好名者得以售其欺。故好名者往往得一时之名,犹好利者未必无一时之利也。且好名者,固有所利而为之者也。如贾(gǔ)之利市焉,贾必出其居积,而后能获利;好名者亦必浇漓其实,而后能徇一时之名也。盖人心不同如其面,故务实者不能尽人而称善焉。好名之人则务揣人情之所向,不必出于中之所谓诚然也,且好名者必趋一时之风尚也。风尚循环,如春兰秋菊之互相变易而不相袭也。人生其间,才质所优,不必适与之合也。好名者则必屈曲以徇之,故于心术多不可问也。故好名者,德之贼也。若夫真知者,自知之确,不求人世之知之矣。其于似有知实未深知者,不屑同道矣。以是而问当世之知,则寥寥矣,而君子不以为患焉。浮气息,风尚平,天下之大,岂无真知者哉?至是而好名之伎亦有所穷矣。故曰:实至而名归,好名者丧名,皆自然之理也,非必然之事也。卒之事亦不越于理矣。(有删改)[注]①出处:进退等行为。②牖:同“诱”,引导。1.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A.徇名而忘实徇私舞弊 B.而揭树艺之名以劝农劝善规过C.必欲骛饱暖之名好高骛远 D.故好名者,德之贼也捉贼见赃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先王所以觉世牖民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B.因欲不知义者由于义蒙故业,因遗策C.固有所利而为之者也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D.其于似有知实未深知者而智勇多困于所溺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借“农蚕之名”揭示了“好名”的弊端,借“饱暖之名”阐释了“名”的意义。B.第二段以介之推为例,证明凭自身之“实”可获得美名,但名声未必能立刻得到。C.第二段写了“似有知而实未深知者”众多,“好名者”借此“得一时之名”的现象。D.第三段指出“好名者”之所以揣摩他人之情,迎合一时风尚,是为了求一己之名利。4.将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是以必有辍耕织而忍饥寒,假借糠秕以充饱,隐裹败絮以伪暖,斯乃好名之弊矣。5.作者认为“实至而名归,好名者丧名,皆自然之理也,非必然之事也。卒之事亦不越于理矣”。请根据文意,联系实际,谈谈你得到的教益。五、(段落论证过程)(2022朝阳一模)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取材王安石夫工人之为业也,必先淬砺其器用,抡度其材干,然后致力寡而用功得矣。圣人之于国也,必先遴柬其贤能,练核其名实,然后任使逸而事以济矣。故取人之道,世之急务也,自古守文之君,孰不有意于是哉?然其间得人者有之,失士者不能无焉,称职者有之,谬举者不能无焉。必欲得人称职,不失士,不谬举,宜如汉左雄所议文吏课笺奏①、诸生试家法②,为得矣。所谓文吏者,不徒苟尚文辞而已,必也通古今,习礼法,天文人事,政教更张,然后施之职事,则以详平政体,有大议论,使以古今参之是也。所谓诸生者,不独取训习句读而已,必也习典礼,明制度,臣主威仪,时政沿袭,然后施之职事,则以缘饰治道,有大议论,则以经术断之是也。以今准古,今之进士,古之文吏也;今之经学,古之儒生也。然其策进士,则但以章句声病,苟尚文辞,类皆小能者为之;策经学者,徒以记问为能,不责大义,类皆蒙鄙者能之。使通才之人或见赘于时,高世之士或见排于俗。故属文者至相戒曰:“涉猎可为也,诬艳可尚也,于政事何为哉?”守经者曰:“传写可为也,诵习可勤也,于义理何取哉?”故其父兄勖其子弟,师长勖其门人,相为浮艳之作,以追时好而取世资也。何哉?其取舍好尚如此,所习不得不然也。若此之类,而当擢之职位,历之仕途,一旦国家有大议论,立辟雍明堂,损益礼制,更著律令,决谳疑狱,彼恶能以详平政体,缘饰治道,以古今参之,以经术断之哉?是必唯唯而已。故才之不可苟取也久矣,必若差别类能,宜少依汉之笺奏家法之义。策进士者,若曰邦家之大计何先,治人之要务何急,政教之利害何大,安边之计策何出,使之以时务之所宜言之,不直以章句声病累其心。策经学者,宜曰礼乐之损益何宜,天地之变化何如,礼器之制度何尚,各傅经义以对,不独以记问传写为能。然后署之甲乙以升黜之,庶其取舍之鉴灼于目前,是岂恶有用而事无用,辞逸而就劳哉?故学者不习无用之言,则业专而修矣;一心治道,则习贯而入矣。若此之类,施之朝廷,用之牧民,何向而不利哉?其他限年之议,亦无取矣。(有删改)[注]①笺奏:奏章。②家法:汉儒传授经学,五经博士以自家之说讲授经义。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抡度其材干抡度:挑选衡量 B.以今准古准:比照C.诬艳可尚也诬艳:浮艳失实 D.故其父兄勖其子弟勖:劝阻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夫工人之为业也其他限年之议B.然后施之职事所习不得不然也C.则以经术断之是也各傅经义以对D.彼恶能以详平政体是岂恶有用而事无用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类皆蒙鄙者能之都像蒙蔽鄙视别人的做法B.以追时好而取世资也来追逐时人的喜好并获取立身处世的资本C.决谳疑狱审断有疑问的案件D.庶其取舍之鉴灼于目前或许人才的取舍标准可以彰显在眼前了4.根据文意,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认为选拔能胜任其职的人才,应综合考查他们的名声和实际能力。B.历代想守好祖宗基业的帝王都很重视人才的选拔,但都做得不尽如人意。C.作者以政治家的眼光审视人才选拔的方法,论及科举考试制度的改革。D.本文说理不蔓不枝,有条不紊,用语准确精练,斩截明了,理足气盛。5.将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使之以时务之所宜言之。6.本文在第一段结尾处提出选拔人才应借鉴汉代“文吏课笺奏、诸生试家法”的做法。请用自己的话谈谈作者在后面三段是如何逐层阐明这一观点的。六、(全文论证过程)(2021东城高三综合练习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刑范正,金锡美,工冶巧,火齐①得,剖刑而莫邪②已。然而不剥脱,不砥厉,则不可以断绳;剥脱之,砥厉之,则劙③盘盂、刎牛马忽然耳。彼国者,亦强国之剖刑已。然而不教诲,不调一,则入不可以守,出不可以战;教诲之,调一之,则兵劲城固,敌国不敢婴也。彼国者亦有砥厉,礼义节奏是也。故人之命在天,国之命在礼。人君者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好利多诈而危,权谋倾覆幽险而亡。礼义则修,分义则明,举错则时,爱利则形,如是,百姓贵之如帝,高之如天,亲之如父母,畏之如神明,故赏不用而民劝,罚不用而威行,夫是之谓道德之威。礼乐则不修,分义则不明,举错则不时,爱利则不形,然而其禁暴也察,其诛不服也审,其刑罚重而信,其诛杀猛而必,非劫之以形势,非振之以诛杀,则无以有其下,夫是之谓暴察之威。无爱人之心,无利人之事,而日为乱人之道,百姓讙敖④则从而执缚之,刑灼之,不和人心,如是,倾覆灭亡可立而待也,夫是之谓狂妄之威。此三威者,不可不孰察也。道德之威成乎安强,暴察之威成乎危弱,狂妄之威成乎灭亡也。子发⑤将西伐蔡,克蔡,获蔡侯,归致命曰:“蔡侯奉其社稷而归之楚,舍属二三子而治其地。”既,楚发其赏,子发辞曰:“发诫布令而敌退,是主威也;徙举相攻而敌退,是将威也;合战用力而敌退,是众威也。臣舍不宜以众威受赏。”荀子讥之曰:“子发之致命也恭,其辞赏也固。夫尚贤使能,赏有功,罚有罪,非独一人为之也,彼先王之道也,一人之本也,善善恶恶之应也,治必由之,古今一也。古者明王之举大事,立大功也,大事已博,大功已立,则君享其成,群臣享其功,士大夫益爵,官人益秩,庶人益禄。是以为善者劝,为不善者沮,上下一心,三军同力,是以百事成而功名大也。今子发独不然,反先王之道,乱楚国之法,堕兴功之臣,耻受赏之属,无僇⑥乎族党而抑卑其后世,案独以为私廉,岂不过甚矣哉!故曰:子发之致命也恭,其辞赏也固。”(取材于《荀子·强国》,有删改)[注]①火齐:火候。②莫邪:古代宝剑名。③劙:割。④讙敖:喧嚣。⑤子发:楚国令尹。⑥僇:羞辱。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刑范正刑范:铸剑的模子 B.举错则时错:错误C.不可不孰察也孰:仔细 D.耻受赏之属耻:使……感到羞耻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剖刑而莫邪已发诫布令而敌退 B.其诛不服也审楚发其赏C.则无以有其下是以百事成 D.古者明王之举大事子发之致命也恭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敌国不敢婴也敌国就不敢来侵犯了 B.礼义则修礼乐制度美好C.非劫之以形势如果不是用权势去威逼百姓 D.为善者劝行善的受到劝阻4.根据文意,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国家、百姓都是需要礼义法度来磨砺的。B.国家安危与国君治国理念形成的威势相关。C.荀子认为子发不居功自傲是符合礼法的。D.古代圣明君主依靠奖赏激励臣民建功立业。5.将下面句子译为现代汉语。彼先王之道也,一人之本也,善善恶恶之应也。6.简要概述本文是如何论证礼义法度的重要性的。七、(比较用意异同)(2022朝阳二模)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1)孟子曰:“牛山之木尝美矣,以其郊于大国也,斧斤伐之,可以为美乎?是其日夜之所息,雨露之所润,非无萌蘖之生焉,牛羊又从而牧之,是以若彼濯濯①也。人见其濯濯也,以为未尝有材焉,此岂山之性也哉?虽存乎人者,岂无仁义之心哉?其所以放其良心者,亦犹斧斤之于木也,旦旦而伐之,可以为美乎?其日夜之所息,平旦之气,其好恶与人相近也者几希,则其旦昼之所为,有梏亡之矣。梏之反复,则其夜气不足以存;夜气不足以存,则其违禽兽不远矣。人见其禽兽也,而以为未尝有才焉者,是岂人之情也哉?故苟得其养,无物不长;苟失其养,无物不消。孔子曰:‘操则存,舍则亡;出入无时,莫知其乡。’惟心之谓与?”孟子曰:“无或乎王之不智也。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吾见亦罕矣,吾退而寒之者至矣,吾如有萌焉何哉?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取材于《孟子·告子上》)(2)孔子称有博弈,今博行于世,而弈独绝。博义既弘,弈义不述,其声可闻乎?曰:北方之人,谓棋为弈。局必方正,象地则也;道必正直,神明德也;棋有白黑,阴阳分也;骈罗列布,效天文也。四象既陈,行之在人,盖王政也。夫博悬于投,不专在行。优者有不遇,劣者有侥幸。至于弈则不然,高下相推,人有等级。或虚设预置,以自护卫,盖象庖羲网罟之制。堤防周起,障塞满决,有似夏后治水之势。一孔有阙,坏颓不振,有似瓠子汛滥之败。突围横行,田单之奇。要厄相劫,割地取赏,苏张之姿。三分有二,释而不诛,周文之德,智者之虑也。逡巡儒行,保角依旁,却自补续,虽败不亡,缪公之智,中庸之方也。上有天地之象,次有帝王之治,中有五霸之权,下有战国之事,览其得失,古今略备。(取材于班固《弈旨》②)[注]①濯濯:光秃秃,没有草木的样子。②《弈旨》:我国现存最早的关于围棋理论的著作。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梏之反复梏:束缚、压制 B.则其违禽兽不远矣违:距离C.今夫弈之为数数:技艺 D.古今略备备:准备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以其郊于大国也今博行于世 B.其所以放其良心者劣者有侥幸C.操则存象地则也 D.为是其智弗若与谓棋为弈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吾如有萌焉何哉我对他刚萌芽的善心又能怎么样呢 B.夫博悬于投博戏的不确定性在于投掷骰子C.盖象庖羲网罟之制就像伏羲预先施网以待鱼入的措施一样 D.要厄相劫只要有危险,就相互劫持4.根据文意,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短文(1)写曾经树木茂盛的牛山因过度砍伐而变得光秃秃,类比善心被耗损。B.短文(1)引用孔子的话,说明仁心易失,存在不确定性,因而需要“养”。C.短文(1)中孟子认为自己见王的次数太少,所以对“王之不智”感到自责。D.短文(2)中,“博”“弈”不同,“博”有高下等级,故流行于世。以为未尝有材焉。6.以上两则短文都写到“弈”,但用意不同,请结合相关内容简要阐述。八、(比较观点异同)(2024丰台二模)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材料一夫乐者,天地之体,万物之性也。合其体,得其性,则和;离其体,失其性,则乖。昔者圣人之作乐也,将以顺天地之体,成万物之性也。故定天地八方之音,以迎阴阳八风之声,均黄钟中和之律,开群生万物之情气。故律吕【1】协则阴阳和,音声适而万物类,男女不易其所,君臣不犯其位,四海同其欢,九州一其节。天地合其德则万物合其生,刑赏不用而民自安矣。乾坤易简,故雅乐不烦;道德平淡,故五声【2】无味。不烦则阴阳自通,无味则百物自乐。日迁善成化而不自知,风俗移易而同于是乐,此自然之道,乐之所始也。先王之为乐也,将以定万物之情,一天下之意也。刑、教一体,礼、乐外内也。刑弛则教不独行,礼废则乐无所立。尊卑有分,上下有等,谓之礼;人安其生,情意无哀,谓之乐。礼逾其制则尊卑乖,乐失其序则亲疏乱。礼定其象,乐平其心;礼治其外,乐化其内,礼乐正而天下平。(取材于阮籍《乐论》)注释:【1】律吕:中国古典音乐名词,分十二律,黄钟是其中一律。【2】五声:也称“五音”,指宫、商、角、徵、羽五个音级。材料二夫天地合德,万物贵生;寒暑代往,五行以成。故章为五色,发为五音。音声之作,其犹臭味在于天地之间,其善与不善,虽遭遇浊乱,其体自若而无变也。岂以爱憎易操、哀乐改度哉?声音自当以善恶为主,则无关于哀乐;哀乐自当以情感而后发,则无系于声音。夫五色有好丑,五声有善恶,此物之自然也,皆无豫于内。至夫哀乐自以事会,先遘于心,但因和声【1】,以自显发。和声之感人心,亦犹酒醴之发人情也。酒以甘苦为主,而醉者以喜怒为用。其见欢戚为声发而谓声有哀乐,犹见喜怒为酒使而谓酒有喜怒之理也。故音声有自然之和,而无系于人情。心之与声,明为二物,殊途异轨,不相经纬,焉得染太和【2】于欢戚,缀虚名于哀乐哉?夫言移风易俗者,必承衰弊之后也。古人知情之不可放,故抑其所遁【3】;知欲之不可绝,故因其所自。故为可奉之礼,制可导之乐。丝竹与俎豆【4】并存,进退相须,共为一体,从善日迁,然后化成。(取材于嵇康《声无哀乐论》)注释:【1】和声:和谐的乐音。【2】太和:古代雅乐名称。【3】遁:放纵。【4】俎豆:泛指礼器。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九州一其节一:整齐B.礼逾其制则尊卑乖乖:错位C.亦犹酒醴之发人情也发:激发D.不相经纬经纬:交织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昔者圣人之作乐也此物之自然也B.以迎阴阳八风之声五行以成C.天地合其德则万物合其生人安其生D.日迁善成化而不自知其体自若而无变也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男女不易其所
男女不改变各自的位置B.风俗移易而同于是乐
移风易俗,于是百姓同乐C.皆无豫于内
都与内心的感情没有关联D.而醉者以喜怒为用
而醉酒的人把喜怒作为外在表现4.根据文意,下列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阮籍认为,雅乐不烦扰百姓,五音也无韵味,却可使万物自得其乐。B.嵇康以酒取譬,说明音乐并无悲欢,只是把人的情感引发出来而已。C.阮籍文侧重谈音乐的教化作用,嵇康文侧重探讨音乐和情感的关系。D.在音乐的本质方面,他们都认为音乐源于天地自然,具有自然属性。5.关于音乐的教化作用,两篇文章的见解有何异同?请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九、(概括人物态度)(2024海淀二模)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一)万章问曰:“人有言:‘至于禹而德衰,不传于贤而传于子。’有诸?”孟子曰:“否,不然也。天与贤,则与贤;天与子,则与子。昔者舜荐禹于天,十有七年,舜崩。三年之丧毕,禹避舜之子于阳城。天下之民从之,若尧崩之后,不从尧之子而从舜也。禹荐益于天,七年,禹崩。三年之丧毕,益避禹之子于箕山之阴。朝觐讼狱者不之益而之启[1],曰,‘吾君之子也。’讴歌者不讴歌益而讴歌启,曰:‘吾君之子也。’丹朱[2]之不肖,舜之子亦不肖。舜之相尧,禹之相舜也,历年多,施泽于民久。启贤,能敬承继禹之道。益之相禹也,历年少,施泽于民未久。舜、禹、益相去久远,其子之贤不肖皆天也,非人之所能为也。莫之为而为者,天也;莫之致而至者,命也。”(取材于《孟子·万章上》)(二)或问曰:“尧舜传诸贤,禹传诸子,信乎?”曰:“然。”“然则禹之贤不及于尧与舜也欤?”曰:“不然。尧舜之传贤也,欲天下之得其所也;禹之传子也,忧后世争之之乱也。尧舜之利民也大,禹之虑民也深。”曰:“然则尧舜何以不忧后世?”曰:“舜如尧,尧传之;禹如舜,舜传之。得其人而传之,尧舜也;无其人,虑其患而不传者,禹也。舜不能以传禹,尧为不知人;禹不能以传子,舜为不知人。尧以传舜,为忧后世;禹以传子,为虑后世。”曰:“禹之虑也则深矣,传之子而当不淑,则奈何?”曰:“时益以难理,传之人则争,未前定也;传之子则不争,前定也。前定虽不当贤,犹可以守法;不前定而不遇贤,则争且乱。天之生大圣也不数,其生大恶也亦不数。传诸人,得大圣,然后人莫敢争;传诸子,得大恶,然后人受其乱。禹之后四百年,然后得桀;亦四百年,然后得汤与伊尹。汤与伊尹不可待而传也。与其传不得圣人而争且乱,孰若传诸子,虽不得贤,犹可守法。”曰:“孟子之所谓‘天与贤,则与贤;天与子,则与子’者,何也?”曰:“孟子之心,以为圣人不苟私于其子以害天下。求其说而不得,从而为之辞。”(取材于韩愈《对禹问》)注释:【1】启:禹的儿子。【2】丹朱:尧的长子。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丹朱之不肖肖:孝顺B.舜之相尧相:辅佐C.莫之致而至者致:求取D.传之子而当不淑淑:美善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有诸禹传诸子B.昔者舜荐禹于天虑其患而不传者C.不从尧之子而从舜也讴歌者不讴歌益而讴歌启D.朝觐讼狱者不之益而之启尧舜之传贤也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益避禹之子于箕山之阴。
益为了躲避禹的儿子的迫害逃到了箕山的南面。B.欲天下之得其所也。
想要天下获得安定。C.时益以难理。
禹传位的那个时代更加难以治理。D.天之生大圣也不数。
上天降生圣人没有一定规律。4.根据文意,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有人认为禹的时代道德衰败,禹把天下传给儿子而没有传给贤人。B.孟子认为,益由于辅助禹的时间短,禹才没有考虑把君位传给他。C.韩愈以禹之后数百年才出现大恶和大贤之人来论证传子的合理性。D.文一结合史实集中阐述观点,文二主要借助问答形式来逐层推进。5.对于禹传位给自己的儿子,孟子和韩愈都持肯定态度,但给出的理由不同。请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他们各自的理由。十、(简述理由)(2023海淀一模)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夫天下未尝无财也。昔周之兴,文王、武王之国不过百里。当其受命,四方之君长交至于其廷,军旅四出,以征伐不义之诸侯,而未尝患无财。方此之时,关市无征,山泽不禁,取于民者不过什一【1】,而财有余。及其衰也,内食千里之租,外取千八百国之贡,而不足于用。【甲】由此观之,夫财岂有多少哉!人君之于天下,俯己以就人;则易为功;仰人以援己,则难为力。是故广取以给用,不如节用以廉取之为易也。臣请得以小民之家而推之。夫民方其穷困时,所望不过十金之资,计其衣食之费,妻子之奉,出入于十金之中,宽然而有余。及其一旦稍稍蓄聚,衣食既足,则心意之欲,日以渐广,所入益众,而所欲益以不给。不知罪其用之不节,而以为求之未至也。是以富而愈贪,求愈多而财愈不供,此其为惑,未可以知其所终也。盍亦反其始而思之?夫向者岂能寒而不衣、饥而不食乎?【乙】今天下汲汲乎以财之不足为病,何以异此。今天下之利,莫不尽取。山陵林麓,莫不有禁。关有征,市有租,盐铁有榷,酒有课,茶有算,则凡衰世苟且之法,莫不尽用矣。然天下之人,方且穷思竭虑,以广求利之门。且人而不思,则以为费用不可复省。使天下而无盐铁酒茗之税,将不为国乎?臣有以知其不然也。天下之费,固有去之甚易而无损,存之甚难而无益者矣。【丙】臣不能尽知,请举其所闻,而其余可以类求焉。夫无益之费,名重而实轻,以不急之实,而被之以莫大之名,是以疑而不敢去。天子有七庙,今又饰老佛之宫,而为之祠,固已过矣。又使大臣以使领之,岁给以巨万计,此何为者也!天下之吏,为不少矣,将患未得其人。苟得其人,则凡民之利,莫不备举,而其患莫不尽去。今河水为患,不使滨河州郡之吏亲视其灾,而责之以救灾之术,徒为都水监【2】。夫四方之水患,岂其一人坐筹于京师而尽其利害?天下有转运使足矣,今江淮之间,又有发运,禄赐之厚,徒兵之众,其为费岂可胜计哉!【丁】今为政不求其本,而治其末,自是而推之,天下无益之费,不为不多矣。臣以为凡若此者,日求而去之,自毫厘以往,莫不有益。惟无轻其毫厘而积之,则天下庶乎少息也。(取材于苏轼《厚货财一》)注释:【1】什一:十分取其一。【2】都水监与后文的转运使、发运(使)均为宋代官职。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俯己以就人,则易为功 功:功绩B.不知罪其用之不节 罪:归罪C.则凡民之利,莫不备举 举:列举D.而责之以救灾之术 责:要求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A.广取以给用B.宽然而有余以广求利之门且人而不思夫向者岂能寒而不衣D.然天下之人臣以为凡若此者臣有以知其不然也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四方之君长交至于其廷四面八方的诸侯王公纷纷来到朝廷B.盍亦反其始而思之为什么不回到事情的起初去思考呢C.使天下而无盐铁酒茗之税,将不为国乎如果百姓不上交盐铁酒茶的赋税,就不能为国效力了吗D.则天下庶乎少息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面向2025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云计算资源动态分配能耗管理策略报告
- 2022年贵阳市三年级语文第三单元考试试卷
- 2022年敦化市小学三年级语文第一单元考试试卷
- 结婚试卷题目及答案
- 血管病变组织学诊断进展-洞察及研究
- 产业政策影响评估-第2篇-洞察及研究
-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2025年校园安全监控解决方案应用报告
- 历史情调题目及答案
- 2025版仓储物流冬季劳务扫雪合同标准
- 二零二五年度公共设施招标合同编制与实施办法
- GB/T 31270.18-2014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准则第18部分:天敌两栖类急性毒性试验
-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第二册第一章安培力与洛伦兹力
- GB 16869-2005鲜、冻禽产品
- 第五章-航空气象知识课件
- 化学化工化学实验医疗器材
- 学校“三重一大”事项决策制度
- 超星尔雅学习通《大学英语口语》章节测试含答案
- 变压器原理分类及应用
- 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的图像及性质
- 【环境课件】环境生物工程-(NXPowerLite)
- 流动资金自动测算表(内自带计算公式)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