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资阳市高中2025届高二上生物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1页
四川省资阳市高中2025届高二上生物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2页
四川省资阳市高中2025届高二上生物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3页
四川省资阳市高中2025届高二上生物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4页
四川省资阳市高中2025届高二上生物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四川省资阳市高中2025届高二上生物期末考试试题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运动员进行马拉松运动时,下列有关其体内生理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A.大脑皮层体温调节中枢使皮肤血管舒张,散热加快B.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使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增加C.骨骼肌细胞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使血浆的pH显著降低D.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促进肌糖原分解以升高血糖浓度2.玉米非糯性基因(H)对糯性基因(h)是显性,植株紫色基因(F)对植株绿色基因(f)是显性,这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第9号和第6号染色体上,在不抗虫的玉米(HhFf)中导入能控制合成毒素蛋白的D基因,自交子代出现非糯性不抗虫紫株:非糯性抗虫紫株:非糯性不抗虫绿株:非糯性抗虫绿株:糯性抗虫紫株:糯性抗虫绿株=3:6:1:2:3:1(减数分裂时不发生交叉互换),则相关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如下图()所示。A. B. C. D.3.下列有关“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的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人潜水憋气露出水面后呼吸运动会加深加快,原因是二氧化碳浓度过高刺激呼吸中枢B.胰岛A细胞和B细胞表面有神经递质的受体C.当人从温暖室内到寒冷室外后,通过调节使身体产热量增加D.通过反射,神经系统能感受病原体的侵入并启动免疫反应4.下列哪种物质的合成过程需要提供氮源()A糖原 B.淀粉 C.脂肪 D.胰岛素5.下列生物之间竞争最激烈的是A.稻田里的水稻和鲤鱼B.玉米田里的玉米和菟丝子.C.非洲草原上的鳄鱼和斑马D.草原上的野生黄羊和野兔6.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图中4种化合物中O内A所对应的解释只有一个是正确B.硝化细菌体内含有图示中的四种化合物C.图中四种物质的化学元素组成相同D.四种物质不都具有物种特异性7.下列关于人体免疫调节及免疫学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A.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并将其杀死,属于非特异性免疫B.溶菌酶只能在第二道防线中发挥作用,属于非特异性免疫C.过敏是由过敏原刺激机体引起的异常体液免疫,一般不会引起组织严重损伤D.免疫学在临床实践的应用可能解决器官移植所面临的供体器官短缺问题8.(10分)下列关于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叙述错误的是()A.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B细胞统称为抗原呈递细胞,都属于淋巴细胞B.抗体、溶菌酶、白细胞介素、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都是免疫活性物质C.流感病毒感染人体后能被清除是由于免疫系统的免疫防御功能D.发生非特异性免疫的结构主要是皮肤、黏膜、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二、非选择题9.(10分)研究发现,帕金森等人类神经退行性疾病与R环结构有关。R环(转录形成的mRNA分子难与模板链分离,而形成的RNA—DNA杂交体,由一条mRNA与DNA杂合链及一条DNA单链所组成。(1)mRNA与模板链通过___________连接。(2)mRNA形成需要___________酶催化,依据___________原则mRNA能准确获取其模板链所携带的遗传信息。(3)据题意推测R环区域模板DNA单链中___________碱基比例比较高(填A、T或G、C),因此我们可以依据密码子的简并性,通过基因定点编辑技术(在精确的位点剪断靶标DNA片段并插入新的基因片段),降低R环形成的概率,基因定点编辑过程中有_______键的断裂和重新形成。(4)R环中,嘌呤碱基总数与啶碱基总数一定相等吗?________(填“一定”或“不一定”),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10.(14分)回答下列动物生命活动调节的有关问题: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特异性受体结合,可提高突触后膜对某些离子的通透性,若促进Na+内流,则引起后一个神经元兴奋,若促进Cl-内流,则引起后一个神经元抑制,为探究乙酰胆碱作用于某种神经元后,引起该神经元兴奋还是抑制,生物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实验:(1)将电表接于B神经元细胞膜内、外两侧,此时电表指针的偏转如下图所示,这是因为突触后膜处于______状态,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______,存在电位差,使电表指针向左偏转。(2)在突触间隙注入一定量的乙酰胆碱,观察电表指针偏转方向,若电表指针______(向左或向右)偏转,则说明乙酰胆碱引起该神经元兴奋,若电表指针______,则说明乙酰胆碱引起该神经元抑制,在注入乙酰胆碱的同时不能刺激A神经元,原因是____________。(3)下图为某反射弧结构示意图,A、E、M、N为反射弧上位点,D为神经与肌肉接头部位,是一种与B、C类似的突触。据图作答。若对A施加一强刺激,则膜内电位变化是______;若刺激图1中M点,则A点______(能或不能)发生这种变化,这是由于图中______(字母)处只能单向传递兴奋导致。若某药品,它可以阻止神经递质与受体作用后的分解,因此,使用后,突触后神经元的变化是______。11.(14分)如图是人体部分稳态的调节示意图(A、B、C、D表示激素),据图回答问题。(1)正常机体需经过_____的调节,并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才能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态。(2)寒冷环境下,激素_____(填字母)的分泌量明显增加,以增加产热,同时机体还可以通过_____等变化以减少散热。当血液中激素B浓度较高时,它反过来抑制垂体和下丘脑的功能,这种调节机制是_____。(3)当血糖浓度低于正常值时,可直接作用于_____细胞,以促进相关激素分泌,也可以刺激下丘脑通过传出神经促进激素________(填字母)的分泌。(4)血糖的三条来源和去路中,最主要的途径分别是_____和_____。12.黄胸鼠是某地区危害较大的三大栖鼠之一,为掌握该鼠的迁移和数量变化信息,进行有效集中防治,研究人员在年对该地区的黄胸鼠进行调查,结果如图所示。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调查黄胸鼠种群密度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种群密度是指__________________。(2)图为不同区域黄胸鼠数量的月际变化,4-6月份住宅区黄胸鼠的数量较高,依据种群数量特征分析,最有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黄胸鼠集中歼灭的最佳时间约为上半年1-2月和下半年8-9月间,以尽量降低该鼠对住宅区的危害。从环境容纳量角度考虑,可以采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措施对黄胸鼠数量进行控制。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B【解析】1、下丘脑是体温调节中枢、血糖调节中枢、渗透压调节中枢。下丘脑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使之分泌相应的激素或促激素。2、内环境之所以能保持pH相对稳定的状态是内环境中存在缓冲物质,比如H2CO3/NaHCO3。3、血糖平衡调节:由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分布在胰岛外围)提高血糖浓度,促进血糖来源;由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分布在胰岛内)降低血糖浓度,促进血糖去路,减少血糖来源,两者激素间是拮抗关系。【详解】A、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A错误;B、剧烈的运动使人体的水分丢失较多,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增加,B正确;C、肌细胞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由于血浆中各种缓冲物质的存在,血浆的pH值一般不会显著降低,C错误;D、胰高血糖素促进肝糖原的分解来升高血糖浓度,D错误。故选B。2、D【解析】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详解】ABCD、由题意可知,在不抗虫的玉米(HhFf)中导入能控制合成毒素蛋白的D基因,自交子代出现非糯性不抗虫紫株:非糯性抗虫紫株:非糯性不抗虫绿株:非糯性抗虫绿株:糯性抗虫紫株:糯性抗虫绿株=3:6:1:2:3:1,即非糯性不抗虫:非糯性抗虫:糯性抗虫=1:2:1,而不抗虫紫株:抗虫紫株:不抗虫绿株:抗虫绿株=3:9:1:3,说明导入能控制合成毒素蛋白的D基因位于9号染色体上,且存在糯性抗虫个体,说明含糯性基因(h)的染色体上,ABC错误,D正确。故选D。3、D【解析】1、体液调节是指某些化学物质,如激素、CO2、H+等,通过体液的运输而对人体生理活动所进行的调节称为体液调节。体液调节中激素调节起主要作用。2、血糖调节既有神经调节又有体液调节。【详解】A、人在尽力憋气后呼吸运动会加深加快,其原因是二氧化碳浓度过高刺激了呼吸中枢,A正确;B、下丘脑的传出神经可直接支配胰岛A细胞和胰岛B细胞,所以胰岛A细胞和B细胞表面有神经递质的受体,B正确;C、当人从温暖室内到寒冷室外后,通过神经和体液调节使身体产热量增加,同时通过神经调节使机体的散热量减少,最终使产热量和散热量相等,C正确;D、神经系统不能通过反射感受病原体的侵入,D错误。故选D。4、D【解析】细胞内的有机物的种类、元素组成及功能如下表:糖类单糖、二糖、多糖C、H、O①供能(淀粉、糖原、葡萄糖等)②组成核酸(核糖、脱氧核糖)③细胞识别(糖蛋白)④组成细胞壁(纤维素)脂质脂肪C、H、O①供能(贮备能源)②保护和保温磷脂(类脂)C、H、O、N、P组成生物膜固醇C、H、O调节生殖和代谢(性激素、Vit.D)蛋白质单纯蛋白(如胰岛素)C、H、O、N、S(Fe、Cu、P、Mo…)①组成细胞和生物体②调节代谢(激素)⑤催化化学反应(酶)④运输、免疫、识别等结合蛋白(如糖蛋白)核酸DNAC、H、O、N、P①贮存和传递遗传信息②控制生物性状③催化化学反应(RNA类酶)RNA【详解】ABC、糖类和脂肪只含C、H、O元素,ABC错误;D、胰岛素是蛋白质,至少含C、H、O、N元素,需要提供氮源,D正确。故选D。5、D【解析】稻田里的水稻和鲤鱼之间存在捕食关系,A项错误;菟丝子通常寄生于豆科、菊科、蒺藜科等多种植物上,玉米田里的玉米和菟丝子之间的竞争关系不激烈,B项错误;鳄鱼是肉食性的爬行动物。生活在近水环境中,斑马属于草食性动物,二者之间的竞争关系也不激烈,C项错误;草原上的野生黄羊和野兔的食性相近,竞争较为激烈,故D项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竞争的定义,以及相关生物的生活习性。竞争是指不同生物对食物和空间等生活的必需资源有共同的需求,当需求量超过供应量时所产生的相互作用。因此,生活习性越相近的生物,其竞争越激烈。6、A【解析】分析题图可知:四种化合物分别为ATP、DNA、tRNA、核苷酸;其中“O”内A所对应含义依次是腺苷、腺嘌呤脱氧核苷酸、腺嘌呤、腺嘌呤。【详解】A、图中四种化合物中“O”内A所对应含义的解释有一个是错误的,即第3个中“O”内A所对应的含义应为腺嘌呤,而不是腺嘌呤核糖核苷酸,A错误;B、硝化细菌属于原核生物,原核细胞中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也含有其基本单位核苷酸),也能产生ATP,即含有图示中的四种化合物,B正确;C、图中四种化合物ATP、DNA、tRNA和核苷酸的元素组成都相同,均为C、H、O、N、P,C正确;D、四种物质不都具有物种特异性,如ATP是细胞内通用的直接能源物质,tRNA也不具有物种特异性,D正确。故选A。7、B【解析】人体的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是皮肤和黏膜,它们不仅能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它们的分泌物还有杀菌作用。人体的第二道防线指的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体液中含有的一些杀菌物质能破坏多种病菌的细胞壁,使病菌溶解而死亡。人体的第一、第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是人生来就有的,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功能。人体的第三道防线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组成,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因此叫做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是后天获得的。【详解】A、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并将其杀死是人体第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A正确;B、溶菌酶是免疫活性物质,口腔中的溶菌酶在第一道防线起作用,体液中溶菌酶在第二道防线中发挥作用,B错误;C、过敏是由过敏原刺激机体引起的异常体液免疫,一般不会破会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细胞的严重损伤,C正确;D、免疫学在临床实践的应用可能解决器官移植所面临的供体器官短缺问题,D正确。故选B。8、A【解析】免疫系统是免疫调节的基础,由免疫器官(如骨髓、脾、胸腺、扁桃体)、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如抗体、溶菌酶、细胞因子)组成。【详解】A、免疫细胞包括淋巴细胞和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等,淋巴细胞包括B细胞、T细胞等,A错误;B、抗体、溶菌酶、淋巴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都是免疫活性物质,B正确;C、免疫系统具有免疫防御、免疫自稳、免疫监视三大基本功能,免疫防御是机体排除外来抗原性异物的一种免疫防护作用,C正确;D、非特异性免疫是人体的第一道和第二道防线,D正确。故选A。二、非选择题9、(1)氢键(2)①.RNA聚合②.碱基互补配对(3)①.G、C②.磷酸二酯(4)①.不一定②.R环中,杂合链部分因嘌呤与嘧啶配对,嘌呤与嘧啶的数量相等;但DNA单链部分嘌呤与嘧啶数量不一定相等,因而就R环结构整体而言,嘌呤与嘧啶的数量不一定相等。【解析】注意题干信息“R-Ioop结构是一种三链RNA-DNA杂合片段,由于新产生的mRNA与DNA模板链形成了稳定的杂合链。导致该片段中DNA模板链的互补链只能以单链状态存在”的应用。【小问1详解】mRNAmRNA与模板链与模板链的碱基发生碱基互补配对,形成的碱基对通过氢键连接,故mRNA与模板链通过氢键连接。【小问2详解】通过转录形成mRNA,mRNA形成需要RNA聚合酶催化,RNA能准确获取其模板所携带的遗传信息,依赖于碱基互补配对。【小问3详解】G与C碱基对之间的氢键数更多,R-loop转录形成的mRNA分子难与模板链分离,可推测R环区域模板DNA单链中G、C碱基比例比较高。基因定点编辑技术需要剪断靶标DNA片段并插入新的基因片段,且核苷酸之间通过磷酸二酯键形成核苷酸链,故基因定点编辑过程中有磷酸二酯键的断裂和重新形成。【小问4详解】R环由一条mRNA与DNA杂合链及一条DNA单链所组成。R环结构中,杂合链部分因嘌呤与嘧啶配对,嘌呤与嘧啶的数量相等,但DNA单链部分嘌呤与嘧啶数量不一定相等,因而就R环结构整体而言,嘌呤与嘧啶的数量不一定相等。【点睛】本题属于信息题,考查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要求考生识记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的过程、场所、条件及产物等基础知识,能结合题干信息准确作答。10、(1)①.静息②.外正内负#内负外正(2)①.向右②.向左偏转且幅度更大③.刺激A神经元会引起突触前膜释放正常的神经递质,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3)①.由负电位变成正电位②.不③.BC④.持续兴奋(或抑制)【解析】1、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兴奋部位和非兴奋部位形成电位差,产生局部电流,兴奋传导的方向与膜内电流方向一致。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需要通过突触结构进行传递,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其具体的传递过程为:兴奋以电流的形式传导到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释放递质(化学信号),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产生膜电位(电信号),从而将兴奋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小问1详解】电流表的指针方向即电流方向,由正极指向负极,所以图中膜外为正电位,膜内为负电位,静息电位特点是外正内负,存在电位差,使电表指针向左偏转。【小问2详解】若乙酰胆碱引起该神经元兴奋,则乙酰胆碱促进Na+内流,引起后一个神经元兴奋,即产生动作电位,动作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即膜外为负电位,膜内为正电位,所以电表指针向右偏转。若乙酰胆碱引起该神经元抑制,则乙酰胆碱促进Cl-内流,则引起后一个神经元抑制,即加强静息电位,静息电位特点是外正内负,即乙酰胆碱加强膜外为正电位,膜内为负电位,所以电表指针向左偏转且幅度更大。在注入乙酰胆碱的同时,若刺激A神经元会引起突触前膜释放正常的神经递质,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因此在注入乙酰胆碱的同时不能刺激A神经元。【小问3详解】分析图可知,A点位于传入神经上,M点位于传出神经上,未刺激A点时,表现为静息电位即外正内负,刺激A后,表现为动作电位即外负内正,故膜内由负电位变成正电位;M点位于传出神经,由于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若刺激图1中M点,故A处不会发生电位变化,这是由于图中B、C处是单向的。如果某种药物可以阻止神经递质的分解,神经递质能够与突触后膜的受体一直结合,则突触后神经元的变化是持续兴奋(或抑制)。【点睛】考查神经调节的兴奋的产生和传导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难度适中。11、①.神经﹣体液﹣免疫②.B、C③.皮肤血管收缩(减少皮肤血流量),汗腺分泌减少,立毛肌收缩④.反馈调节⑤.胰岛A⑥.D、C⑦.食物中糖类的消化和吸收⑧.细胞中葡萄糖的氧化分解【解析】分析题图:图示是人体部分稳态的调节示意图,A为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B为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几乎可以作用于全身所有的细胞;C为肾上腺分泌的肾上腺素;D为胰岛,其中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胰岛B细胞能分泌胰岛素。【详解】(1)人体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并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维持机体的稳态。(2)寒冷环境下,B甲状腺激素和C肾上腺素的分泌量明显增加,以增加产热,同时机体还可以通过皮肤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立毛肌收缩,以减少散热。当血液中激素B甲状腺激素浓度较高时,它反过来抑制垂体和下丘脑的功能,这种现象为负反馈调节。(3)当血糖浓度低于正常值时,可直接作用于胰岛A细胞,以促进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也可以刺激下丘脑通过传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