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禄丰县民族中学2025届高二上生物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1页
云南省禄丰县民族中学2025届高二上生物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2页
云南省禄丰县民族中学2025届高二上生物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3页
云南省禄丰县民族中学2025届高二上生物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4页
云南省禄丰县民族中学2025届高二上生物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云南省禄丰县民族中学2025届高二上生物期末考试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关于免疫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A.淋巴细胞包括B细胞、T细胞和巨噬细胞B.血液和淋巴液中都含有T细胞和B细胞C.树突状细胞和B细胞都属于免疫细胞D.浆细胞通过胞吐作用分泌抗体2.闰绍细胞是脊髓前角内的一种抑制性中间神经元。下图表示脊髓前角神经元、闰绍细胞共同支配肌肉收缩,防止肌肉过度兴奋的过程。已知破伤风毒素是破伤风杆菌产生的一种神经蛋白毒素,该物质可以抑制感染者的闰绍细胞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的效应器是肌肉,刺激a引起肌肉收缩不是反射B.机体感染破伤风杆菌后,肌肉可能会出现持续收缩症状C.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时,膜外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的传导方向一致D.若将图中的神经细胞和肌肉放置在适宜浓度的葡萄糖溶液中,在a处给予适宜强度的刺激,也会引起肌肉收缩3.研究表明某种糖尿病的发生与细胞的异常凋亡有关,在免疫调节过程中,T细胞能分泌促使细胞凋亡的信息分子CD95L,正常情况下胰岛B细胞表面由于缺乏CD95L的受体,而不会凋亡。下列有关胰岛B细胞与血糖调节的分析,错误的是()A.胰岛B细胞膜上有葡萄糖受体,可感知血糖升高的变化B.肝细胞膜上有胰岛素的受体,也有胰高血糖素的受体C.由细胞异常凋亡引起的糖尿病患者不能通过注射胰岛素缓解症状D.糖尿病的发生可能是因为胰岛B细胞中控制CD95L受体合成的基因表达4.关于植物顶端优势的最新观点认为:来自顶芽的生长素(IAA)通过抑制IPT基因(细胞分裂素合成基因)的表达和促进CKX基因(细胞分裂素氧化酶基因)的表达,降低侧芽细胞分裂素(CK)的水平,从而抑制了侧芽的生长(如图)。依据该观点,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A.该观点的核心是顶芽产生IAA运至侧芽直接抑制侧芽生长B.根据该观点推测细胞分裂素具有解除顶端优势的作用C.根据该观点推测侧枝上的顶芽也会抑制该枝条的侧芽生长D.该观点认为植物顶端优势的强弱与激素间的相互作用有关5.秸秆焚烧会污染环境,但将秸秆加工成有机肥后施加到土壤中,既能减轻环境污染又能提高农作物产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有机肥通过分解者的分解能为农作物提供物质和能量B.秸秆还田有利于增加土壤的碳储量,减缓了温室效应的加剧C.有机肥分解产生的二氧化碳被植物利用,属于碳循环的过程D.氮在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不断循环,但还需要往农田中施加氮肥6.某种水稻体内DI8基因突变成S基因,导致编码的多肽链第90位色氨酸替换为亮氨酸,表现为矮化的突变体水稻。用赤霉素处理这种突变体的幼苗,株高恢复正常。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DI8基因突变成S基因是碱基对的缺失造成的B.S基因与DI8基因在同源染色体上的位点是一致的C.矮化的突变体植株体内缺乏赤霉素和赤霉素受体D.株高恢复正常的植株,自交后代仍为株高正常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9分)遗传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系谱法是进行人类单基因遗传病分析的传统方法。下图为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图,已知Ⅰ2不携带甲遗传病的致病基因。据图分析,请回答问题:(1)甲病的致病基因位于______染色体上,是_____(填“显”或“隐”)性遗传病。(2)乙病的致病基因位于______染色体上,其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III1甲病的致病基因来自I代中______个体。(4)若III3与III4结婚,生育患乙遗传病孩子的概率为_______,因此我国婚姻法规定禁止近亲结婚。(5)若III5与一正常男性结婚,她怀孕后到医院进行遗传咨询,分析胎儿是否患乙病,医生建议她需要进行下列哪种检测_______。A.染色体数目检测B.性别检测C.基因检测(6)人类遗传病一般可以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________________遗传病。其中________________病在群体中的发病率比较高。8.(10分)布氏田鼠是内蒙古草原的主要害鼠,雨季时种群密度大幅增加。探究降水量影响布氏田鼠种群密度的机制,对草原鼠害的防控具有重要意义。(1)野外调查布氏田鼠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是___________,影响田鼠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除非生物因素外,还包括___________等生物因素。(2)科研人员以田鼠幼鼠为实验对象开展了野外人工降雨围栏实验(围栏用钢板构成,铁丝网封顶),将相同体重的田鼠幼鼠置于不同样地中,5个月后检测相关指标,结果如图1、图2所示。①由图1可知,_________组田鼠体重增幅更大。田鼠体重的增加有利于个体越冬存活、性成熟提前,影响田鼠种群的_________,从而直接导致种群密度增加。②由图2可知,增加降水有利于_________生长,从而改变了其在田鼠食谱中的比例。(3)随后科研人员在室内模拟围栏内半干旱和增加降水组的食谱,分别饲喂两组田鼠幼鼠,连续一个月后比较两组田鼠体重增幅,得到了与图1一致的结果,说明__________。(4)进一步研究发现,田鼠食谱变化使其对果糖等营养成分的摄入增加,进而引起其肠道中能合成短链脂肪酸(宿主的主要能源物质之一,与体重增长呈显著正相关)的菌群比例也显著增加。综合上述研究,请将下列选项排序以解释降水量影响布氏田鼠种群密度的机制。A.田鼠肠道微生物的菌群比例改变B.田鼠食谱中不同植物的比例改变C.田鼠获得的能源物质增加D.草原植物群落组成改变降雨量增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体重增加→种群密度增加(5)若要验证菌群比例变化与田鼠体重变化的因果关系,请从①~③中选择合适的田鼠作为菌群的供体和受体,设计两组菌群移植实验,写出相应的供受体组合并预期实验结果___________。①增加降水组田鼠②半干旱组田鼠③抗生素处理的“无菌鼠”9.(10分)为了验证某大豆品种的矮化特性与赤霉素的含量有关,请用所给的实验材料,完成下列实验步骤并回答问题:实验材料:具2片真叶且长势相同的该品种大豆幼苗若干、完全培养液、蒸馏水、适宜浓度的赤霉素溶液、喷壶等。(1)实验步骤:①将上述大豆幼苗平均分成A、B两组,A组为对照组,B组为实验组,分别置于等量的完全培养液中培养。②用喷壶分别将蒸馏水和等量的适宜浓度的赤霉素溶液喷洒在A、B两组幼苗上。③将两组苗置于相同且适宜的温度和光照等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测定两组植株的___________。(2)预测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3)上述试验中,如果A、B两组各选用1株幼苗进行实验,是否影响实验结果的可靠性?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4)该实验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10.(10分)下图是具有两种常染色体遗传病的家族系谱图,设甲病显性基因为A,隐性基因为a;乙病显性基因为B,隐性基因为b。若II-7为纯合体,请据图回答:(1)甲病是致________性遗传病;乙病是________性遗传病。(2)II—5的基因型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III—8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3)III—10是纯合体的概率是________。(4)假设III—10与III—9结婚,生下正常男孩的概率是________。11.(15分)福建某岛上曾栖息着蛇和鹰等生物,科学家对其种群和群落进行相关调查,并得到黑眉锦蛇种群的入值随时间的变化曲线,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1)如果要调查该岛上黑眉锦蛇种群密度,常用的调查方法是_____,该方法常用于调查_____动物的种群密度。若要认识该岛上的生物群落,首先要分析该群落的_____。(2)1~5年内该种群呈_____曲线增长,从物种之间的关系分析,出现该现象可能的原因有_____(答出两点)。(3)据图可知,第5年时该种群的年龄组成为_____。10-20年,该种群数量最少的是第_____年。(4)若该岛上的生态环境曾遭到严重破坏,经过若干年的综合治理才得以恢复,则该岛上发生的演替类型为_____,其演替速度较快的原因是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免疫细胞和淋巴细胞之间内在联系的理解。免疫细胞中包括淋巴细胞、吞噬细胞、树突状细胞等;造血干细胞分化成淋巴细胞,根据淋巴细胞生成的场所,淋巴细胞又可以分为B淋巴细胞(骨髓)和T淋巴细胞(胸腺)。【详解】A、淋巴细胞指B细胞和T细胞,A错误;B、淋巴细胞位于淋巴液、血液和淋巴结中,B正确;C、免疫细胞包括B细胞、T细胞和树突状细胞,C正确;D、抗体属于分泌蛋白的范畴,由浆细胞合成并分泌,抗体从细胞内分泌到细胞外的方式是胞吐,D正确。故选A。2、B【解析】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组成,效应器是传出神经末梢和他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兴奋在反射弧上的传导方向是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在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进行传递,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后膜、突触间隙,当兴奋传至轴突末端时,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体释放神经递质,进入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使突触后膜所在神经元兴奋或抑制。题图分析:a处兴奋时,一方面: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释放神经递质,引起肌肉收缩;另一方面,兴奋传到润绍细胞,润绍细胞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抑制肌肉收缩。通过这两个途径实现对肌肉运动的精准控制。【详解】A、图中的效应器是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肌肉,刺激a引起肌肉收缩不属于反射,因为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A错误;B、题意显示,破伤风毒素是破伤风杆菌产生的一种神经蛋白毒素,该物质可以抑制感染者的闰绍细胞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即破伤风毒素抑制感染者的抑制性神经递质的释放,因此机体感染破伤风杆菌后,抑制性神经递质不能释放,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不能及时由兴奋状态转变为抑制状态,肌肉会持续收缩,B正确;C、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时,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的传导方向一致,C错误;D、若将图中的神经细胞和肌肉放置在适宜浓度的葡萄糖溶液中,由于细胞外液没有钠离子,无法产生动作电位,因此,在a处给予适宜强度的刺激,不会引起肌肉收缩,D错误。故选B。3、C【解析】血糖平衡的调节:【详解】A、胰岛B细胞能直接接受血糖浓度的信号,是因为其细胞膜上含有葡萄糖受体,可感知血糖升高的变化,A正确;B、肝脏细胞作为组织细胞需要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同时当血糖浓度较低时,肝糖原能分解为葡萄糖,使血糖升高,因此肝细胞膜上既有胰岛素的受体,也有胰高血糖素的受体,B正确;C、细胞异常凋亡导致胰岛B细胞减少,分泌的胰岛素也减少,因此此时注射胰岛素能缓解患者由细胞异常凋亡引起的糖尿病症状,C错误;D、正常情况下,胰岛B细胞膜上没有CD95L的受体,不会凋亡。而糖尿病可能是胰岛B细胞中控制CD95L受体合成的基因表达,使胰岛B细胞凋亡,导致胰岛素分泌减少,D正确。故选C。【点睛】该题结合免疫调节考查糖尿病的发生机理,要求学生熟练掌握血糖调节的过程及体液免疫的内容,同时需要学生能够结合对题图的分析推理出相关的结论。4、A【解析】1、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体现生长素两重性的典型实例就是顶端优势,顶端优势就是顶芽优先生长,侧芽生长受到抑制的现象。2、顶端优势产生的原因是:顶芽产生生长素向侧芽运输,导致侧芽生长素浓度过高,生长受到抑制,因此顶芽优先生长。【详解】A、该观点的核心是IAA运输到侧芽之后通过抑制和加强部分基因的的表达,而间接达到抑制侧芽生长的作用,A错误;B、该观点认为顶端优势的形成是因为侧芽的细胞分裂素含量大幅降低,因此可用细胞分裂素解除顶端优势,B正确;C、顶端优势是顶芽与侧芽的关系,与是否为侧枝无关,C正确;D、该观点认为顶端优势形成是因为顶芽产生的IAA运输侧芽后,抑制了CK的合成并促进了CK的分解,即认为IAA可以抑制CK的合成并加强CK的分解,即认为顶端优势与激素间相互作用有关,D正确。故选A。5、A【解析】1.与传统农业相比,生态农业的优点有实现对物质再循环利用;实现对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等。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指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元素,都不断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详解】A、有机肥通过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后能变成无机盐和二氧化碳,同时释热能,但热能是生物无法利用的能量,而二氧化碳可用于光合作用,无机盐可作为肥料被农作物吸收利用,显然,有机肥可为农作物提供矿质营养,但不能提供能量,A错误;B、秸秆还田使碳元素以有机物的形式存在于土壤中,因而增加了土壤的碳储量,与秸秆焚烧过程相比,减缓了温室效应的加剧,B正确;C、有机肥分解产生的二氧化碳被植物光合作用利用,属于以二氧化碳的形式通过光合作用由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中的过程,是碳循环的一个环节,C正确;D、氮虽然在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不断循环,但还需要往农田中施加氮肥,因为农作物的产量被人们从农田中收走减少了进入土壤中的氮元素,因而需要不断施肥,D正确。故选A。6、B【解析】根据题意,DI8基因突变成S基因,导致编码的多肽链第90位色氨酸替换为亮氨酸,表现为矮化的突变体水稻,这属于基因突变中的碱基对的替换;当用赤霉素处理后,株高恢复正常,说明赤霉素有促进植株增高的作用,但不改变植物的基因型。【详解】A.DI8基因突变成S基因属于碱基对的替换,A错误;B.基因突变的结果是产生原来基因的等位基因,故S基因与DI8基因在同源染色体上的位点是一致的,B正确;C.该矮化植株幼苗用赤霉素处理后,株高恢复正常,说明矮化的突变体植株体内有乏赤霉素受体,C错误;D.株高恢复正常的植株,其基因型未变,若突变后的植株为杂合子,则自交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D错误。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①.X(答“性”不得分)②.隐③.常④.隐性致病基因只有在常染色体上,Ⅰ3和Ⅰ4的后代才可能出现患病的女儿(或:若隐性致病基因在X染色体上,则Ⅰ4应该为患者,而系谱图中Ⅰ4正常)。⑤.3⑥.⑦.C⑧.染色体异常⑨.多基因遗传病【解析】人类遗传病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1)单基因遗传病包括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并指)、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白化病)、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血友病、色盲)、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抗维生素D佝偻病);(2)多基因遗传病是由多对等位基因异常引起的,如青少年型糖尿病;(3)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包括染色体结构异常遗传病(如猫叫综合征)和染色体数目异常遗传病(如21三体综合征)。题意分析,Ⅰ1和Ⅰ2均不患甲病,却生出了患甲病的儿子Ⅱ1,因此甲病为隐性遗传病,又知Ⅰ2不携带甲遗传病的致病基因,因此甲病为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Ⅰ3和Ⅰ4均不患乙病,却生出了患乙病的女儿Ⅱ3,因此乙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详解】(1)结合分析可知,甲病的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为隐性遗传病。(2)乙病的致病基因为隐性致病基因,且位于常染色体上,因为隐性致病基因只有在常染色体上,Ⅰ3和Ⅰ4的后代才可能出现患病的女儿,或者说由于Ⅰ3和Ⅰ4均不患乙病,却生出了患乙病的女儿Ⅱ3。(3)根据伴X遗传病交叉遗传的特点可知,III1甲病的致病基因来自其母亲Ⅱ2,进而来自I代中3个体,即Ⅰ3。(4)若甲病的相关基因用A/a表示,乙病的致病基因用B/b表示,则III3的基因型为(1/3BB、2/3Bb)XAXa,III4的基因型为BbXAY,则III3与III4结婚,生育患乙遗传病孩子的概率为2/3×1/4=1/6,患病的几率较大,因此我国婚姻法规定禁止近亲结婚。(5)III5的基因型为Bb,该女子与一正常男性结婚,她怀孕后到医院进行遗传咨询,分析胎儿是否患乙病,由于III5为乙病基因携带者,而且乙病为常染色体遗传病,与性别无关,也不是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因此需要分析胎儿的基因型,因此需要做基因检测,即C正确。故选C。(6)结合分析可知,人类遗传病一般可以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其中多基因遗传病表现为群体中的发病率比较高。【点睛】熟知人类遗传病的类型是解答本题的的关键,掌握根据遗传系谱图分析遗传病的致病方式解答本题的前提,掌握关于遗传病概率的计算是解答本题的另一关键。8、(1)①.标记重捕法②.捕食、种间竞争、种内斗争、寄生等(2)①.增加降水②.出生率和死亡率③.羊草(3)增加降水组田鼠体重增幅变大是食谱改变引起的(或田鼠体重增幅变化的差异是由食谱的差异引起的)(4)①.D②.B③.A④.C(5)①③和②③①③组田鼠体重增幅比②③组大【解析】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其中种群密度是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决定种群密度的大小,性别比例直接影响种群的出生率,年龄组成预测种群密度变化。【小问1详解】布氏田鼠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因此调查布氏田鼠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是标志重捕法。影响生物生活的因素有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生物因素包括: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种内关系又分为种内互助如合作关系和种内竞争如竞争关系;种间关系又有①共生②寄生③捕食④种间竞争几种方式。【小问2详解】①分析图1可知,增加降水组田鼠体重增幅更大。田鼠体重增加有利于个体存活,可以降低死亡率,育龄个体增多可以提高出生率,即通过影响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从而直接导致种群密度增加。②分析图2可知,增加降水组羊草的相对生物量明显增加,即有利于羊草的生长,其在田鼠食谱中所占比例增加,这样就会避免少数几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占绝对优势的局面,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小问3详解】室内模拟野外半干旱和增加降水组的食谱进行实验,可以排除食谱外其他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得到了与图1一致的结果,说明增加降水组田鼠体重增幅大是否由食谱变化引起(田鼠体重增幅是否由食谱组成变化引起)。【小问4详解】降雨量增加,会导致草原植物群落组成改变,从而引起田鼠食谱中不同植物的比例改变,田鼠食谱变化使其对果糖等营养成分的摄入增加,进而引起其肠道中能合成短链脂肪酸(宿主的主要能源物质之一,与体重增长呈显著正相关)的菌群比例也显著增加,因此田鼠获得的能源物质增加,体重增加,种群密度增加。【小问5详解】要验证菌群比例变化与田鼠体重变化的因果关系,自变量为菌群比例变化,可以选取增加降水组田鼠和半干旱组田鼠菌群,因此受体应为没有菌群,即田鼠为③抗生素处理的“无菌鼠”,因此设计两组菌群移植实验,一组移植增加降水组田鼠菌群,一组移植半干旱组田鼠菌群,由于增加降水,田鼠体重增幅变大,因此①③组田鼠体重增幅比②③组大。【点睛】本题结合实验,考查种群特征、种间关系、种群数量变化等内容,要求考生识记种群特征,结合实验结果分析降水量对动物种群密度的影响,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9、(1)高度(2)A组(对照组)植株的平均高度小于B组(实验组)植株平均高度(3)①.有影响##是##影响②.因为每组实验材料的数量过少(或样本数过少),代表性差(4)赤霉素有促进细胞伸长使植株增高的作用。用赤霉素处理植株后,可以显著增加植株的高度,据此可以验证该大豆品种的矮化特性与赤霉素的含量有关【解析】赤霉素有促进细胞伸长使植株增高的作用,用赤霉素处理植株后,可以显著增加植株的高度,据此可以验证该大豆品种的矮化特征与赤霉素的含量有关。【小问1详解】实验中应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和控制无关变量原则,题干是为了探究大豆矮化特性与赤霉素的关系,是否含有赤霉素是自变量,因变量是大豆高度,故应测植株高度。【小问2详解】该实验为验证性实验,已知赤霉素可以促进大豆植株的生长,所以预测应是A组的植株平均高度应低于B组植株平均高度。【小问3详解】只选用1株幼苗对实验结果有影响,因为数量太少出现误差就大,代表性差,所以不应选择1株幼苗进行实验,应该选择多株求取平均值。【小问4详解】因为赤霉素能促进细胞伸长从而使植株增高,所以用赤霉素处理植株后,可以显著增加植株的高度,据此可以验证该大豆品种矮化特性与赤霉素的含量有关。【点睛】本题以赤霉素为载体考查学生对实验的设计能力,把握实验目的,找准自变量和因变量是解题的关键。10、(1).显性(2).隐性(3).aaBB或aaBb(4).AaBb(5).2/3(6).5/12【解析】分析系谱图:Ⅰ-1号和Ⅰ-2号均患有甲病,但他们有个正常的女儿(Ⅱ-5号),即“有中生无为显性,显性看男病,男病女正非伴性”,说明甲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Ⅰ-1号和Ⅰ-2号均无乙病,但他们有个患乙病的女儿(Ⅱ-4号),即“无中生有为隐性,隐性看女病,女病男正非伴性”,说明乙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详解】(1)由Ⅰ-1号和Ⅰ-2号均患有甲病,但他们有个正常的女儿(Ⅱ-5号)可知,甲病为显性遗传病;由Ⅰ-1号和Ⅰ-2号均无乙病,但他们有个患乙病的女儿(Ⅱ-4号)可知,乙病为隐性遗传病。(2)因为Ⅰ-1号和Ⅰ-2号都只患甲病、Ⅱ-4号患两种病、Ⅱ-5和Ⅱ-6号正常,所以Ⅰ-1号和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