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新高考政治冲刺复习
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第三单元全面依法治国
知识体系一体建设相辅相成全面依法治国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法治中国建设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历史)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现在
未来)我国法律发展的历史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新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就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原因☆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原则法治国家(目标)法治政府(主体)法治社会(基础)内涵、建设科学立法(前提)严格执法(关键)公正司法(防线)全民守法(基础)内涵、推进考情考向年份省份试题类型考查考点2024湖北选择题推进全面依法治国2024安徽选择题推进全面依法治国2024浙江1月选择题推进全面依法治国2023湖南选择题法治与德治等2022湖北选择题推进全面依法治国2022天津选择题推进全面依法治国2021广东选择题推进全面依法治国2021天津非选择题推进全面依法治国1个目标: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1个结合: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2个“最”: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4大特征:法的特征。4项成就:新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就。5项原则:全面依法治国的原则。知识清单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壹1、我国法律发展的历史---中华法系(新中国成立前)P75内
涵
历程意义评价是指以儒家思想为理论基础、在中国古代法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法律文明,它强调法律与伦理道德的统一,其代表性法典为《唐律疏议》。(P75相关链接)①春秋战国:开始制定成文法
②西汉:儒家思想成为主导,强调礼法结合③唐朝: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封建法典④近代:1840年鸦片战争后,将近代西方国家的法治模式移植到中国,最终失败中华法系源远流长,成为世界上独树一帜的法律文明,古老的中国为人类法治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P75第1段最后1句)中华法系是在我国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凝聚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智慧,有很多优秀的思想和理念值得我们传承考点一: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2、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法的产生法的本质决定因素历史类型
法的特征法的职能法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随着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出现而逐步产生的。(P75倒数第2段)在阶级社会中,法反映的是该社会中在经济上、政治上居于统治地位的阶级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是实现国家职能的工具法所反映的统治阶级意志的内容最终是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生产方式是法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奴隶制法、封建制法、资本主义法和社会主义法①法是维持社会秩序、调整社会关系的一种社会规范(法的内容)②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社会规范(法的制定)③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法的实施)注:我国当代法的本质:我国当代的法是社会主义法,是工人阶级领导的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的体现。(P77第2段
)政治职能(法维护一定阶级统治的作用)与社会职能(法管理一定社会公共事务的作用)。两种表述都可以:法的决定因素是: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生产方式注意:原始社会没有形成法律。名词点击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地理环境人口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生产力生产关系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也是法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劳动者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生产资料所有制产品分配制人们在劳动中的关系、地位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如:在生产力水平较低的奴隶社会,不会制定出保护科技发明创造的知识产权法;在大工业时代之前的社会,不会制定出保护自然环境的环境法。比较:法的政治职能和社会职能区别:政治职能调节的是:人民与敌人的矛盾;侧重于强调:巩固国家政权、打击违法犯罪。社会职能调节的是:人民内部矛盾;侧重于强调:发展社会生产力、发展医保、社保、发展教育文化等与民生相关的。联系:政治职能是法的作用的核心,决定社会职能;社会职能是政治职能的基础和体现,两者是统一的。“君主们在任何时候都不得不服从经济条件,并且从来不能向经济条件发号施令。无论是政治的立法或市民的立法,都只是表明和记载经济关系的要求而已。”上述材料中对法的描述说明(
)A.法是统治阶级共同意志的体现B.法的本质是对公平、正义的追求C.法是对社会行为规范的概括和总结D.法最终是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D典例分析3、新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就:①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立法)②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水平不断提高。(执法、司法)③人权的法治保障取得巨大成就。(人权)④在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指引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事业蓬勃发展。特别提醒:【P78相关链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宪法居于核心和统帅地位。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母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只能由全国人大制定!)实行依法治国基本方略,首先要全面贯彻实施宪法。【P78专家点评】在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伟大进程中,尊重和保障人权成为立法的一项重要原则。中国共产党坚持依法执政,为人权法治化保障提供了坚强保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贰1、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原因(P80-81选择题为主)核心考点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1)重要性(P73+81):①法律是治国理政最大的规矩,法治是国家长治久安和繁荣发展的重要保障,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以理性方式解决社会矛盾的最佳途径。(P73序言)②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P81主语和谓语前后逻辑关系不能对调)(2)必要性:①要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不断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新补充内容!)必须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P81)②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关系党执政兴国,关系人民幸福安康,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新补充内容!)③法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时政:党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2个建设)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最根本保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根本制度基础),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
(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三大基石)形成:
法律规范体系、
法治实施体系、
法治监督体系、
法治保障体系,
党内法规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
依法行政共同推进,(三依法)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
法治社会一体建设,(三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
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四要求)2、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及要求要求要求3、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原则(重点掌握)(1)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2)坚持人民主体地位(3)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4)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5)坚持从中国的实际出发(1)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政治保证)①原因: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②要求:必须坚持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把依法治国与依法执政统一起来。必须切实尊重宪法法律权威,模范遵守宪法法律,坚持依宪执政和依法执政。(2)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主体力量)①原因:人民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最高实现形式)。②要求:坚持法治建设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以保障人民根本权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承担应尽的义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共同富裕。(3)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价值追求)①原因:平等是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属性。(注意选择题常考)②要求: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尊重宪法法律权威,都必须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都必须依照宪法法律行使权力或权利、履行职责或义务,都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必须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尊严、权威,切实保证宪法法律有效实施,绝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借口任何形式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注意:平等同等、均等、一样注意: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要反对特权和歧视,但平等允许合理的差别。针对特定群体,应给予特殊的优待和保护。例如: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退役军人等。注意:“平等”指公民在法律实施上的平等(是守法平等和司法平等,不是立法平等)立法不平等:法律具有阶级性,反映的是统治阶级的意志。我国法律只反映和体现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不反映敌对分子的意志和利益。实施上的平等:法律制定后,在执行过程中,对所有公民都是平等的,是普遍适用的。(4)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
(精神支撑)①原因: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②要求:必须坚持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实现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注意:法律搭配“规范、促进”;道德搭配“教化、支撑”)(5)坚持从中国的实际出发要求:必须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同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相适应,总结和运用党领导人民实行法治的成功经验,围绕社会主义法治建设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推进法治理论创新,发展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体现社会发展规律的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依法治国提供理论指导。(注意:要学习借鉴优秀的法治文明成果,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认真鉴别、合理吸收,不能搞全盘西化、全面移植、照搬照抄)(实践基础)依法执政、依宪执政;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依法行政;严格执法;依法全面履行职能公正司法;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院独立行使检察权行政机关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自觉遵守法律,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社会和公民监察委员会司法机关立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监察权(监察对象:公职人员)中国共产党归纳提升:全面依法治国对不同主体的要求(下节课小测!)温馨提示:不同主体的固定搭配术语,记下来,很重要!1.(2024湖北,8,3分)截至2023年6月,我国网民已达10.79亿,未成年网民突破1.91亿。国务院颁布《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这是我国出台的首部专门性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综合性立法。该条例的颁布实施(
)①为法院审理侵害未成年人的网络犯罪案件提供裁判依据②体现政府在网络领域用法治方式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③为相关部门加强网络监管提供法律依据,有利于政府依法行政④规定了网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有利于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高考真题C解析:该条例是国务院颁布的行政法规,可以作为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的依据,不能为法院审理犯罪案件(刑事案件)提供裁判依据,①错误。该条例是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并不涉及网民的基本权利,④前半句错误。【易错提醒】法律依据是指法律、法规、规章和其他规范性文件中所包含的具体法律条文、款项或规定,它们是法律适用的基础,为法律的实施和执行提供了明确的指导和依据。国务院出台的行政法规不属于法律,但能提供法律依据。2.(2024安徽,7,3分)国务院颁布的《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于2024年5月1日施行,这是我国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第一部专门法规。该《条例》坚持问题导向,重点就碳排放权交易的体制机制、交易规范、数据质量保障、违法行为惩处等方面作出规定,对实现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具有里程碑意义。该《条例》的施行(
)①强化了我国政府市场监管和环境保护的职能②开启了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法治新局面③旨在为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运行提供司法保障④标志着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管理有了部门规章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A高考真题提供法律依据,而不是司法保障国务院制定的是行政法规,地方政府制定的才叫地方政府部门规章3.(2024浙江1月,12,2分)某城区法院充分利用辖区文化资源优势,每年自编自导自演一部话剧,把民事、刑事等不同类型的案例搬上舞台,将法治理念、中华传统美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其中,受到百姓好评。这一做法(
)①维护了社会公平正义②促进了法治文化的传播③发挥了文化对法治建设的滋养作用④强调了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C高考真题无关材料强调的是文化、道德对法律的作用,而不是法律对道德的作用。
(高考真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法治,美好生活的保护伞,民之福祉,法之所系。
家庭教育促进法:小家之事,大国之治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要求构建覆盖城乡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提出要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2021年10月2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经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2022年1月1日起施行。家庭教育促进法是我国首部家庭教育领域专门立法,从前期调研到进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再到今年三次审议,十年磨一剑。家庭教育促进法把实现家庭教育由以家规、家训、家书为载体的传统模式,向以法治为引领和驱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要内容、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的新模式迭代升级,将家庭教育由旧时期的传统“家事”上升为新时代的重要“国事”。
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的出台,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相关知识,阐明“小家之事”背后的“大国之治”。
参考答案①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的出台是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五中全会精神的具体体现。(党的地位)②依法治国是我国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立法权,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为家庭教育提供法律遵循。(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职权)③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把“小家之事”以法治为引领和驱动、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德树人。(法治与德治)④为“小家之事”立法,展示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点和优势,体现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万精油,总结”)总结反思:必修三《政治与法治》当考查大范围时,常常是多主体考查。答题技巧:将材料进行分层,把涉及到的主体抓出来,分别描述他们发挥什么作用、行使什么职权,最后常常用“三个有机统一”作总结!(厦门一中期中考)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生态之治”的根本在于“中国之制”,“生态之治”彰显“中国之智”。“生态之治”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推动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美丽中国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实选车展,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2023年6月,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决定,将8月15日设立为全国生态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紧紧围绕党中央决策部署,制定了土壤污染防治法、噪声污染防治法、长江保护法、湿地保护法修改了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等一系列法律,并开展相关执法检查。2023年全政协会议期间,委员们最焦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围绕重点流域和重点流域绿色低碳发展、协同治理、生态修复与补偿等方面提出较多建设性意见建议。“生态之治”要统筹各领域资源,汇聚各方面力量,打好“组合拳”,共建美丽中国。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知识,你如何理解“生态之治”中彰显的“中国之智”。(8分)20.〖答案【①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1分)“生态之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聚民智,解民忧,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2分)②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或: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最高领导力量,1分)为“生态之治”提供根本政治保证。(1分)③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是我国的立法机关),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立法权、决定权和监督权,(1分)完善法律体系、监督法律实施,为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提供法律保障。(1分)
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政协是……重要机构或政协性质的其他句子1分)全国政协委员围绕生态治理建言献策、凝聚共识(参政议政),彰显了协商民主的独特优势。⑤生态之治”要汇聚各方力量,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推进生态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2023全国·高考新课标)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宪法的权威也在于实施。近年来,深圳、保定、南京等城市兴建宪法主题公园,以多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委托技术开发合同模板(2篇)
- 子痈的护理问题及措施
- 2024三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 售楼处保洁合同(2篇)
- 《智能网联汽车智能传感器测试与装调》试题-项目三 组合导航的装调与检修
- 2012年山东省临沂市中考数学试题及答案
- 麻染未来展望
- 营盘山小学幼儿园教师职称教学水平考评方案
- 2024房地产开发合同简单范本
- 2024活动策划执行合同范本
- TBIA 7-2022 骨科疾病诊疗数据集-机器人辅助全膝关节置换
- 2024至2030年中国医疗卫生行业分析及发展预测报告
- 凤兮凰兮(2022年山东枣庄中考语文试卷记叙文阅读题及答案)
- 员工入职审批表
- 现代设施农业技术与应用考核试卷
- 电动飞机推进电机发展及关键技术综述
- 期中 (试题) -2024-2025学年译林版(三起)(2024)英语三年级上册
-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2单元《课题2 氧气》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 山东滨盛文旅体育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题库2024
- 挂靠、被挂靠核算表格
- 作物育种学智慧树知到答案2024年中国农业大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