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解读《GBT 41388-2022信息安全技术 可信执行环境 基本安全规范》_第1页
新解读《GBT 41388-2022信息安全技术 可信执行环境 基本安全规范》_第2页
新解读《GBT 41388-2022信息安全技术 可信执行环境 基本安全规范》_第3页
新解读《GBT 41388-2022信息安全技术 可信执行环境 基本安全规范》_第4页
新解读《GBT 41388-2022信息安全技术 可信执行环境 基本安全规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GB/T41388-2022信息安全技术可信执行环境基本安全规范》最新解读目录GB/T41388-2022标准概览可信执行环境定义与重要性信息安全技术新标准背景标准实施日期与影响起草单位与主要贡献者可信执行环境的核心价值整体技术架构解析富执行环境与可信执行环境对比目录硬件基础要求详解可信时钟源在TEE中的作用可信随机源保障安全性可信调试单元的功能与必要性可信外设的引入与应用安全启动机制的严格要求可信虚拟化系统的构建可信操作系统的特点与优势可信应用与服务管理框架目录互信过程与技术实现可信应用及服务部署策略可信时间服务的准确性保障可信加解密服务的安全性可信存储服务的稳定性可信身份鉴别服务的创新可信设备鉴证服务的流程可信人机交互服务的提升SE管理服务的优化目录跨平台应用中间件的角色可信应用基本架构介绍可信应用加载的安全要求客户端与可信应用通信安全可信应用间通信的安全策略测试评价方法概述硬件基本要求测试细节可信根在安全启动中的作用可信虚拟化系统的测试标准目录可信操作系统的安全验证可信应用与服务管理的测试互信过程与部署的验证可信服务的全面测试跨平台应用中间件的测试可信应用加载的安全测试通信安全的测试与评价信息安全的新挑战与应对云计算与TEE的融合趋势目录物联网中的TEE应用前景金融行业对TEE的需求分析政府机构采用TEE的考量TEE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应用数据隐私保护与TEE的结合未来可信执行环境的发展展望PART01GB/T41388-2022标准概览背景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快速发展,可信执行环境成为信息安全领域的研究热点。意义为可信执行环境提供基本安全规范,保障云计算和大数据环境的安全性和可信度。标准背景与意义包括完整性保护、隔离性保证、可信启动等方面的安全要求。可信执行环境安全要求规定了安全评估方法、评估要求和评估流程。可信执行环境安全评估包括安全管理措施、安全监控和应急响应等方面的要求。可信执行环境安全管理标准内容与要求01020301实施时间本标准自发布之日起实施。标准实施与影响02适用范围适用于云计算、大数据等环境下的可信执行环境的安全设计和评估。03影响分析将提高可信执行环境的安全性和可信度,促进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的健康发展。PART02可信执行环境定义与重要性可信执行环境(TEE)是一种安全区域,与设备的普通操作系统隔离,为敏感操作提供安全的执行环境。完整性保护确保可信执行环境内部代码和数据不被篡改或破坏,维持其完整性。保密性保障对存储在可信执行环境中的敏感信息进行加密保护,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可信执行环境定义提升设备安全性通过确保应用在可信环境中执行,提高用户对应用的信任度。增强应用可信度符合法规要求采用可信执行环境技术,有助于满足信息安全相关法规和标准的要求。可信执行环境为敏感操作提供独立的执行空间,有效隔离安全风险。可信执行环境重要性PART03信息安全技术新标准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安全威胁日益严重,如黑客攻击、病毒传播、数据泄露等。信息安全威胁日益严重为了保障国家信息安全,国家不断出台相关政策法规,加强信息安全技术研发和应用。国家对信息安全重视程度提高为了规范信息安全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国家制定了一系列信息安全技术标准,并不断进行完善。信息安全技术标准的制定与完善信息安全技术挑战与应对01提升信息安全技术水平该标准的实施将提升我国信息安全技术的整体水平,增强信息系统的安全防护能力。促进可信执行环境的应用该标准将推动可信执行环境技术在信息安全领域的应用,为信息系统的安全提供有力保障。规范信息安全市场该标准的出台将规范信息安全市场,促进信息安全产业的健康发展。《GB/T41388-2022》标准的意义0203《GB/T41388-2022》标准的主要内容可信执行环境的基本安全要求该标准规定了可信执行环境的基本安全要求,包括环境安全、数据安全、应用安全等方面。可信执行环境的构建与实现该标准提供了可信执行环境的构建和实现方法,包括硬件要求、软件要求、安全机制等方面。可信执行环境的检测与评估该标准规定了可信执行环境的检测与评估方法,包括功能测试、性能测试、安全测试等方面。PART04标准实施日期与影响实施日期2022年X月X日起正式实施。实施范围实施日期与范围适用于指导各类组织在构建、运行和评估可信执行环境时的安全要求。0102标准的实施将提高各行业的信息安全防护能力,减少信息安全事件的发生。提升信息安全水平推动可信执行环境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促进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促进技术发展标准的出台将规范市场秩序,淘汰不符合安全要求的产品和服务。规范市场秩序对行业的影响010203提高安全意识和能力标准的实施将促使组织更加重视信息安全工作,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增加投入组织需要投入更多的资源和资金来满足标准的要求,包括技术升级、设备购置等。调整业务流程为了满足标准的要求,组织可能需要调整现有的业务流程和管理制度。对组织的影响PART05起草单位与主要贡献者提供信息安全技术方面的支持和指导,参与标准的技术审查和测试验证工作。信息安全技术研究中心作为主要的起草单位之一,提供了大量的技术提案和修改意见。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负责标准制定的组织协调工作,以及标准草案的编写和修订工作。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起草单位主要贡献者李华参与标准的制定和修订工作,主要负责可信执行环境的安全要求和测试方法部分。王强对标准的技术内容进行深入研究和审查,提出了许多宝贵的修改意见和建议。张三负责标准的测试验证工作,制定了详细的测试计划和测试用例,并参与了实际测试工作。李四为标准的推广和应用做出了贡献,参与了相关的培训和宣传活动,提高了标准的知名度和影响力。PART06可信执行环境的核心价值将关键代码和数据置于硬件保护之中,实现与操作系统和其他应用程序的隔离。隔离保护有效抵御各种针对应用程序的攻击,如缓冲区溢出、代码注入等。防御攻击确保代码和数据的完整性,防止被篡改或破坏。完整性保护提升系统安全性为每个应用程序提供独立的运行环境,避免相互干扰。运行环境隔离确保应用程序获得独享的系统资源,提高运行效率和稳定性。资源独享将故障限制在可信执行环境内部,防止故障扩散。故障隔离提高应用程序的可靠性对敏感数据进行加密存储和传输,确保用户隐私不被泄露。数据加密访问控制隐私保护技术实施严格的访问控制策略,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和泄露。采用差分隐私、同态加密等隐私保护技术,保护用户数据不被滥用。保护用户隐私遵循国家标准满足行业或组织对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的合规性要求。满足合规性要求提高安全水平通过可信执行环境的部署,提高整体系统的安全水平和防护能力。符合《信息安全技术可信执行环境基本安全规范》等国家标准要求。符合法规要求PART07整体技术架构解析通过硬件和软件协同,在设备中构建一个安全区域,保护敏感数据和代码的执行。可信执行环境(TEE)将普通操作系统与TEE隔离,确保敏感数据不被普通应用程序访问。安全隔离提供安全存储功能,保护密钥、证书等敏感信息不被非法访问。安全存储技术架构概述010203可信应用(TA)在TEE中运行的应用程序,负责处理敏感数据和操作。客户端(Client)与TA进行通信的应用程序或用户,通过TEE提供的接口与TA进行交互。可信操作系统(TOS)运行在TEE中的操作系统,负责管理TA的生命周期和安全策略。技术架构核心组件通过加密和隔离技术,确保敏感数据和代码在TEE中安全存储和执行。保密性保护对TA的访问进行严格控制,只有经过认证和授权的用户或应用程序才能访问。访问控制确保TA代码和数据的完整性,防止被篡改或破坏。完整性保护技术架构安全特性移动支付利用TEE保护支付敏感信息和交易数据,提高移动支付的安全性。物联网安全将TEE应用于物联网设备中,保护设备数据和通信安全,防止被攻击或篡改。云计算安全在云环境中部署TEE,为云用户提供更安全的数据存储和处理环境,满足云安全需求。030201技术架构应用场景PART08富执行环境与可信执行环境对比富执行环境提供了各种应用程序和服务,满足用户多样化需求。丰富的功能支持支持广泛的应用程序和开发工具,便于开发和部署。开放的生态系统由于开放性和多样性,富执行环境面临诸多安全挑战,如恶意软件、攻击等。安全性挑战富执行环境可信执行环境提供了一个安全的执行环境,保证代码和数据的机密性和完整性。安全的执行环境与富执行环境隔离,减少攻击面,提高系统安全性。隔离性基于硬件的安全机制,如可信硬件模块,提供更强的安全防护。硬件支持可信执行环境PART09硬件基础要求详解支持TEE(TrustedExecutionEnvironment,可信执行环境)技术处理器需具备硬件隔离能力,确保安全区域与普通区域有效隔离。指令集与加密扩展要求处理器支持特定的指令集和加密扩展,以提高安全性能。硬件虚拟化支持处理器应具备硬件虚拟化功能,以便在安全区域内运行多个虚拟机。处理器架构要求内存隔离对敏感数据应提供加密存储功能,确保数据在存储过程中的安全性。加密存储完整性保护存储介质应具备完整性保护机制,防止数据被篡改或删除。要求内存具备硬件隔离能力,确保安全区域内的数据无法被普通区域访问。内存与存储要求要求支持安全通信协议,确保数据传输过程中的机密性和完整性。安全通信协议应具备网络隔离功能,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和攻击。同时,应实现访问控制策略,限制对敏感资源的访问。网络隔离与访问控制应具备抗拒绝服务攻击的能力,确保在网络攻击下系统仍能正常运行。抗拒绝服务攻击网络安全要求PART10可信时钟源在TEE中的作用保障时间同步可信时钟源为TEE提供准确的时间信息,确保系统内部各组件之间的时间同步。防止时间篡改提供可靠时间基准通过可信的时钟源,TEE能够检测到任何对系统时间的篡改行为,防止恶意攻击。0102加密算法依赖某些加密算法依赖于时间参数,可信时钟源为这些算法提供可靠的时间基准。安全审计与日志记录可信时钟源为安全审计和日志记录提供准确的时间戳,便于追踪和定位安全事件。支持安全功能实现在TEE的引导过程中,可信时钟源确保系统时间的准确性,从而增强引导过程的可信度。可信引导过程通过防止时间篡改和提供准确时间信息,可信时钟源有助于防止针对时间的攻击行为。防止时间攻击提升系统信任度VS可信时钟源应遵循国家时间标准,确保系统时间与官方时间保持一致。满足行业安全要求许多行业对时间同步有严格的安全要求,可信时钟源帮助TEE满足这些要求。遵循国家时间标准符合法规和标准要求PART11可信随机源保障安全性硬件设备采用专用硬件电路生成真随机数,确保随机性和不可预测性。软件实现通过密码学安全算法生成随机数,避免使用易被攻击的伪随机数生成器。随机数生成器检测方法采用统计学方法检测随机数的分布和随机性,确保生成的随机数满足安全要求。检测频率定期对随机数生成器进行检测,及时发现并修复潜在的安全漏洞。随机性检测防篡改和防伪造完整性验证对生成的随机数进行完整性验证,确保其未被篡改或伪造。加密保护对随机数生成器进行加密保护,防止被恶意攻击者篡改或伪造。身份验证在身份验证过程中使用可信随机源生成的随机数,提高验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密钥生成可信应用及场景在密钥生成过程中使用可信随机源生成的随机数,确保密钥的随机性和不可预测性,从而保障加密系统的安全性。0102PART12可信调试单元的功能与必要性调试功能调试权限管理安全验证调试日志记录可信调试单元支持对应用程序进行调试,包括断点设置、代码追踪、变量查看等。可信调试单元提供调试权限管理功能,只有经过授权的开发人员才能进行调试操作。在调试过程中,可信调试单元对调试操作进行安全验证,确保调试过程不被篡改或破坏。可信调试单元记录调试过程中的所有操作,以便后续审计和追溯。可信调试单元的功能保障应用程序安全可信调试单元能够确保应用程序在开发、测试、部署等各个阶段的安全性,避免安全漏洞和恶意代码的植入。降低维护成本可信调试单元能够记录调试过程中的所有操作,便于后续审计和故障排查,降低维护成本。符合安全标准可信调试单元符合相关安全标准和规范,能够满足行业对应用程序安全性的要求。提高开发效率通过提供调试功能,可信调试单元能够加速应用程序的开发和调试过程,提高开发效率。可信调试单元的必要性01020304PART13可信外设的引入与应用可信外设定义通过特定安全机制与可信执行环境进行安全通信的外部设备。作用扩展可信执行环境的边界,实现与外部设备的安全交互和数据传输。可信外设的定义及作用确保可信外设本身及其与可信执行环境之间的通信安全。安全性确保可信外设能够与各种不同类型的设备、系统或平台兼容。兼容性确保可信外设的易用性和可靠性,方便用户进行安全操作。可用性可信外设的引入原则010203利用可信外设实现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的安全支付功能。移动支付可信外设的应用场景将可信外设应用于物联网设备中,提高设备的安全性和可信度。物联网安全利用可信外设进行加密通信,保护通信内容的机密性和完整性。保密通信在云服务中引入可信外设,增强云服务的安全性和可信度。云服务安全PART14安全启动机制的严格要求确保系统仅加载经过签名和验证的固件、操作系统和驱动程序。UEFI安全启动通过可信平台模块(TPM)对启动过程中的各个组件进行度量,并将度量值存储在安全日志中。测量和记录启动过程在系统启动后,通过对比存储的度量值与实际运行时的组件状态,确保系统未被篡改。完整性验证安全启动流程禁止非授权启动要求所有启动组件(包括引导加载程序、内核、驱动程序等)都经过数字签名,并通过验证签名确保组件的完整性和真实性。签名验证远程验证支持通过远程服务器对启动组件进行验证,确保组件未被篡改或替换。仅允许经过授权和验证的固件、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启动。安全启动策略通过UEFI设置或管理工具配置安全启动策略,包括设置启动密码、启用或禁用某些启动选项等。配置安全启动策略严格控制启动项的加载顺序和来源,防止恶意软件或未经授权的启动项进入系统。管理启动项定期更新安全启动相关的固件、驱动程序和操作系统,及时修复安全漏洞和弱点。更新和维护安全启动配置PART15可信虚拟化系统的构建虚拟化技术基础虚拟化技术概述虚拟化技术是一种资源管理技术,可以将计算机的各种实体资源予以抽象、转换后呈现出来,打破实体结构之间的不可切割的障碍。虚拟化技术分类主要包括全虚拟化、半虚拟化和容器化等技术,其中容器化技术具有轻量级、高效、灵活部署等特点。虚拟化技术的安全优势通过虚拟化技术可以实现不同应用之间的隔离,提高系统的安全性。01可信计算技术概述可信计算技术是一种通过硬件和软件相结合的方式来确保计算环境的安全性和可信性的技术。可信计算技术的核心主要包括可信平台模块(TPM)、可信执行环境(TEE)等,其中TPM是核心组件,负责提供安全存储和身份认证等功能。可信计算技术在虚拟化系统中的应用通过可信计算技术可以实现虚拟化系统的可信启动、可信度量、可信存储等功能,从而确保虚拟化系统的安全性。可信计算技术0203可信执行环境概述可信执行环境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执行环境,可以保证其内部代码和数据的安全性,防止被外部攻击或篡改。可信执行环境构建可信执行环境的构建方法主要包括基于硬件的可信执行环境和基于软件的可信执行环境,其中基于硬件的可信执行环境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性能。可信执行环境在虚拟化系统中的应用通过可信执行环境可以实现虚拟化系统的安全隔离、安全计算等功能,从而确保虚拟化系统的安全性。安全规范与标准安全规范与标准概述安全规范与标准是为了确保信息化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而制定的一系列规定和标准。常见的安全规范与标准主要包括ISO/IEC27001、PCIDSS、HIPAA等,其中ISO/IEC27001是信息安全管理的国际标准。安全规范与标准在虚拟化系统中的应用通过遵守安全规范与标准,可以确保虚拟化系统的安全性和合规性,降低安全风险。PART16可信操作系统的特点与优势高可靠性可信操作系统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能够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和数据的安全存储。可扩展性可信操作系统支持灵活扩展和定制,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功能扩展和性能优化。高安全性可信操作系统采用了多种安全机制和技术,如强制访问控制、安全审计等,能够确保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可信操作系统的特点可信操作系统通过国家相关机构的认证和审核,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和公信力,能够增强用户对系统的信任度。可信操作系统采用了多种安全技术和机制,能够有效防止恶意攻击和数据泄露,提升系统的安全性。可信操作系统提供了简化的管理接口和工具,能够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可信操作系统为各类应用提供了安全、可靠、高效的运行环境,能够促进应用的创新和发展。可信操作系统的优势增强信任度提升安全性简化管理促进应用发展PART17可信应用与服务管理框架可信应用是指符合一定安全标准,在可信执行环境中运行的应用程序。定义具有完整性、机密性、可用性等特点,能够保证应用程序的安全性和可信度。特点适用于金融、政务、医疗等领域,保障敏感信息的安全处理和存储。应用场景可信应用概述010203服务提供商要求应选择符合相关安全标准的服务提供商,确保其提供的服务可信、安全。服务级别协议应与服务提供商签订服务级别协议,明确服务内容、质量、安全等方面的要求。服务监控与审计应对服务提供商进行定期的安全监控和审计,确保其提供的服务符合相关安全标准。可信服务管理环境要求应对可信执行环境进行正确配置,包括安全策略、访问控制、身份认证等。环境配置环境监控应对可信执行环境进行实时监控,发现异常行为及时进行处理和报告。应建立安全的可信执行环境,确保应用程序在隔离、加密的环境中运行。可信执行环境管理PART18互信过程与技术实现身份认证确保参与实体的身份真实可信,防止假冒和身份篡改。数据完整性保证数据在传输过程中不被篡改、删除或插入,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授权与访问控制对不同实体进行权限划分,确保只有授权实体才能访问特定资源。安全审计记录系统的安全相关活动,以便追踪和审查安全事件。互信过程要素密码技术采用加密、解密、数字签名等密码学方法,确保数据的机密性、完整性和真实性。通过实施访问控制策略,限制对敏感数据和资源的访问,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和操作。利用可信平台模块(TPM)、可信执行环境(TEE)等技术,构建安全的执行环境,防止恶意软件的攻击和篡改。建立安全审计机制,对系统的安全事件进行监控、记录和分析,及时发现并处理安全漏洞和威胁。技术实现手段可信计算技术访问控制技术安全审计技术PART19可信应用及服务部署策略部署过程监控在可信应用部署过程中,需实施全程监控,确保部署过程的安全性和可控性。部署前审查在可信应用部署前,需对其进行严格的安全审查,确保其符合相关安全标准和规定。部署位置选择可信应用应部署在可信执行环境中,该环境应具备高度的安全性和隔离性,以防止应用被攻击或篡改。可信应用部署在可信服务部署前,需对其进行全面的安全评估,包括服务的漏洞、风险等方面。服务安全评估可信服务应实现严格的隔离和保护,防止不同服务之间的相互影响和攻击。服务隔离与保护在可信服务访问过程中,需实施严格的访问控制机制,确保只有合法用户才能访问相关服务。服务访问控制可信服务部署安全监控与响应建立安全监控和响应机制,实时监测可信应用和服务的运行状态,及时发现并应对安全事件。安全培训与意识提升加强安全培训和意识提升,提高相关人员对可信应用和服务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安全管理策略制定完善的安全管理策略,包括可信应用和服务的安全配置、漏洞修复、安全审计等方面。可信应用及服务管理PART20可信时间服务的准确性保障高准确度时间源的年漂移率应小于1秒。高稳定性高可靠性时间源应具备故障检测和恢复能力,保证时间服务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时间源的准确度应优于1秒。可信时间源的要求时间同步协议应采用NTP(NetworkTimeProtocol)或PTP(PrecisionTimeProtocol)等标准时间同步协议。01.时间同步机制时间同步频率应支持定期和按需两种时间同步方式,同步频率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02.时间同步精度时间同步精度应优于100毫秒,以满足业务系统的时间准确性要求。03.应对可信时间服务进行访问控制,只有授权的用户或系统才能访问。访问控制在传输和存储过程中,应对时间数据进行加密保护,防止数据被篡改或泄露。数据加密应对所有与时间服务相关的操作进行日志记录,以便追踪和审计。日志记录可信时间服务的安全保护010203PART21可信加解密服务的安全性敏感数据应以加密形式存储,确保数据在传输和存储过程中不被泄露。加密数据存储对加密数据的访问应进行严格控制,只有授权用户才能访问。数据访问控制确保数据在传输过程中不被篡改,采用数字签名等技术保证数据的完整性。数据完整性保护数据保护要求密钥生成与分发密钥的生成和分发应遵循安全、可靠的原则,采用密码学技术保证密钥的随机性和唯一性。密钥管理要求密钥存储与保护密钥应存储在安全可靠的密钥管理系统中,采取物理和逻辑措施保护密钥的安全。密钥使用与销毁密钥的使用应严格遵循权限和流程,任何密钥的销毁都应经过审批并记录。01加密算法选择应选择经过国家密码管理部门认可的加密算法,确保算法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加密算法要求02加密算法实现加密算法的实现应遵循相关标准和规范,确保实现过程中没有漏洞和缺陷。03加密算法更新随着密码学技术的发展,应及时更新加密算法,以应对新的安全威胁。应记录所有与可信加解密服务相关的操作,包括密钥的生成、存储、使用、销毁等。审计日志记录应对可信加解密服务进行实时监控,一旦发现异常行为或安全事件,应及时报警并采取措施。安全监控与报警定期对审计日志和监控数据进行分析,发现潜在的安全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审计与监控数据分析安全审计与监控PART22可信存储服务的稳定性高效稳定的数据存储可信存储服务应具备高效稳定的数据存储能力,确保数据在存储过程中不丢失、不损坏。数据备份与恢复建立完善的数据备份和恢复机制,确保在数据丢失或损坏时能够及时恢复,保证业务连续性。数据存储稳定性要求在数据传输过程中,应采用加密技术保护数据的安全性,防止数据被窃取或篡改。数据传输加密确保数据在传输过程中不被分割、不丢失,保持数据的完整性。数据传输完整性数据传输稳定性要求访问控制机制建立严格的访问控制机制,确保只有经过授权的用户才能访问数据,防止数据泄露。并发访问处理数据访问稳定性要求具备处理并发访问的能力,确保在多个用户同时访问数据时,数据仍然能够保持稳定性和一致性。0102数据存储安全审计定期安全审计定期对数据存储服务进行安全审计,检查是否存在安全漏洞和隐患,及时采取措施进行修复。审计日志记录对数据的存储、访问、修改等操作进行详细的日志记录,以便追踪和审计。PART23可信身份鉴别服务的创新多因素认证结合多种认证方式,提高身份鉴别的准确性。生物特征识别利用指纹、虹膜、面部等生物特征进行身份鉴别,提高安全性。身份鉴别技术在银行业务、支付结算等领域应用可信身份鉴别服务,保障用户资金安全。金融行业在政府网站、政务服务平台应用可信身份鉴别服务,确保公民信息安全。政务服务在网络接入、数据访问等环节应用可信身份鉴别服务,防止非法访问和数据泄露。网络安全可信身份鉴别服务的应用010203安全性高采用先进的加密技术和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确保身份鉴别的准确性和安全性。便捷性强用户无需记忆复杂的密码或携带额外的身份认证设备,使用更加便捷。适用性广可应用于各种场景和行业,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可信身份鉴别服务的优势PART24可信设备鉴证服务的流程申请方提交申请申请方需向鉴证机构提交申请,并按照要求填写申请书和提供有关文件资料。鉴证机构审查鉴证机构对申请方提交的资料进行审查,确认申请符合要求后,双方签订鉴证合同。设备鉴证申请与受理设备鉴证方案制定鉴证机构做好鉴证前的准备工作,包括人员、设备、环境等方面的安排。鉴证前准备设备鉴证实施鉴证机构按照鉴证方案对设备进行鉴证,包括设备功能、性能、安全性等方面的测试。鉴证机构根据设备特性和鉴证要求,制定详细的设备鉴证方案。设备鉴证准备与实施01鉴证结果评价鉴证机构根据测试结果对设备进行评价,确定设备是否满足可信执行环境的基本安全规范。鉴证结果评价与报告02鉴证报告编制鉴证机构根据评价结果编制鉴证报告,详细记录鉴证过程、结果及评价。03报告审核与发放鉴证报告需经过鉴证机构内部审核后,方可正式发放给申请方。PART25可信人机交互服务的提升可信人机交互是指在保证用户与系统交互的安全性和可信性的前提下,提供便捷、高效的人机交互方式。概念提高用户对系统的信任度和满意度,同时保障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目标可信人机交互的定义安全审计技术记录并分析用户的行为和操作,及时发现异常行为并进行处理,确保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身份验证技术采用多因素身份验证、生物特征识别等技术,确保用户身份的真实性和可信度。访问控制技术通过细粒度的访问控制策略,限制用户对系统资源的访问权限,防止非法访问和数据泄露。可信人机交互的实现方法可信人机交互的应用场景政务服务在政务服务平台中,采用可信人机交互技术可以确保用户身份的真实性和可信度,提高政务服务的安全性和便捷性。金融服务物联网应用在金融服务领域,采用可信人机交互技术可以保障用户资金的安全,防止金融欺诈和非法交易的发生。在物联网应用中,采用可信人机交互技术可以确保用户与物联网设备的安全交互,防止物联网设备被攻击和非法控制。PART26SE管理服务的优化SE管理服务能够确保可信执行环境的安全,防止数据泄露和攻击。提升安全性符合《GB/T41388-2022》标准,满足行业监管要求,降低合规风险。增强合规性优化SE管理服务能够提升系统性能,降低运维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提高效率SE管理服务的重要性010203SE管理服务的优化方向采用多因素认证、权限管理等手段,确保只有授权用户才能访问敏感数据和系统。加强身份认证和访问控制建立全面的安全审计和监控体系,实时检测异常行为和潜在威胁,及时采取措施应对。建立完善的备份和恢复机制,确保在系统故障或数据丢失时能够迅速恢复。完善安全审计和监控机制采用先进的密钥管理和加密算法,确保数据在传输和存储过程中的安全性。优化密钥管理和加密算法01020403提升系统可用性和容灾能力实现SE管理服务与业务系统的无缝集成,提高系统的整体性能和安全性。通过API接口等方式,实现SE管理服务与业务系统的数据交互和共享。设计简洁易用的管理界面,方便用户进行安全配置和管理。提供详细的操作指南和在线帮助,降低用户的学习成本和使用难度。定期开展安全培训和意识提升活动,提高员工对SE管理服务的认识和重视程度。通过模拟演练等方式,提高员工应对安全事件的能力和水平。其他优化措施010203040506PART27跨平台应用中间件的角色跨平台应用中间件是一种独立的系统软件,位于操作系统与应用软件之间,为应用软件提供跨平台、跨语言、跨网络的互操作性和集成性。中间件定义提供应用服务、消息传递、数据转换、安全控制等功能,确保应用软件在不同平台之间的稳定运行。中间件功能中间件的定义与功能提升系统可扩展性中间件支持模块化设计,可根据需要添加或删除功能模块,提高系统的可扩展性和灵活性。连接不同平台中间件作为桥梁,连接不同的操作系统、数据库、网络协议等,实现跨平台数据交换和互操作。整合应用系统通过中间件,将分散的、异构的应用系统整合在一起,形成统一、标准的应用平台。中间件在跨平台架构中的角色强化身份认证中间件支持多种身份认证方式,如数字证书、动态口令等,确保用户身份的真实性和合法性。实现安全隔离中间件通过隔离技术,将不同安全级别的应用和数据隔离开来,防止安全漏洞和攻击扩散。构建安全通道中间件在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构建安全通道,保证数据传输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中间件在可信执行环境中的应用PART28可信应用基本架构介绍基于可信执行环境,保护应用程序的完整性和机密性,防止应用程序被篡改或破坏。可信应用定义提供安全、可靠、可扩展的执行环境,确保应用程序的安全性和可信度。可信应用架构目标适应当前网络安全形势,提高信息系统安全性,保护用户数据资产安全。可信应用架构意义可信应用架构概述010203具有完整性、机密性、隔离性等特点,确保应用程序的安全执行。可信执行环境特点采用硬件安全模块、虚拟化技术、容器化技术等手段实现。可信执行环境实现方式独立于操作系统,提供安全、隔离的执行空间,保护应用程序免受攻击。可信执行环境概念可信执行环境可信计算技术基于硬件安全模块,提供可信度量、可信报告等功能,确保应用程序的完整性和可信度。可信应用关键技术密码技术采用加密、签名、认证等手段,保护应用程序的数据传输和存储安全。安全隔离技术通过虚拟化、容器化等技术,实现应用程序与操作系统的隔离,防止应用程序被攻击或篡改。金融行业保护金融交易安全,防止金融欺诈等风险。物联网行业保护物联网设备的安全性和可信度,防止设备被攻击或篡改。政务领域保护政府敏感信息,提高政务系统的安全性和可信度。可信应用应用场景PART29可信应用加载的安全要求确保应用来源可信,避免下载恶意应用。必须在可信的应用商店或官方渠道下载应用确保应用是由合法开发者开发并经过签名验证,防止应用被篡改。验证应用开发者身份和签名应用来源的安全要求检测应用安装包是否完整在安装前检测应用安装包的完整性和一致性,防止安装被篡改或损坏的应用。禁止安装未签名或签名不一致的应用确保应用安装过程中的签名验证机制有效,防止安装未经签名或签名不一致的应用。应用安装的安全要求最小权限原则只授予应用最低限度的权限,确保其仅能访问完成任务所必需的资源。用户授权机制应用权限的安全要求在应用需要访问敏感权限时,应向用户明确请求授权,并告知用户授权的风险和后果。0102安全的执行环境提供安全的执行环境,防止应用被恶意攻击或篡改。应用程序隔离将不同应用的数据和代码进行隔离,防止应用之间的数据泄露和相互干扰。应用运行的安全要求PART30客户端与可信应用通信安全客户端与可信应用之间的通信应采用加密协议,确保数据传输的机密性。加密通信通信数据在传输过程中应进行完整性保护,防止数据被篡改或损坏。完整性保护客户端与可信应用之间应建立可靠的认证机制,确保双方身份的真实性。认证机制通信安全要求010203客户端应安全存储与可信应用通信的密钥、证书等敏感信息。安全存储客户端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恶意软件、网络攻击等安全威胁。防止恶意攻击客户端应保护用户隐私数据,不得随意泄露给第三方。隐私保护客户端安全要求访问控制可信应用应记录所有与客户端的通信行为,并进行安全审计和分析。安全审计数据保护可信应用应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客户端传输的数据,包括数据的存储、处理和传输等环节。可信应用应对客户端的访问进行严格控制,确保只有合法客户端才能访问。可信应用安全要求PART31可信应用间通信的安全策略TLS/SSL协议采用TLS/SSL协议对数据进行加密传输,确保数据在传输过程中不被窃取或篡改。专用通信协议制定并应用专用的通信协议,增加攻击者识别、利用和破解通信内容的难度。安全通信协议VS遵循最小权限原则,确保只有授权的应用和用户才能访问敏感数据和资源。双向身份认证在通信双方建立双向身份认证机制,确保通信双方都是可信的实体。严格的访问控制策略访问控制和身份认证数据完整性保护采用哈希算法、数字签名等手段,确保数据在传输过程中不被篡改或损坏。数据加密数据完整性和保密性对敏感数据进行加密处理,确保即使数据被窃取也无法被攻击者利用。0102安全审计和监控实时监控和报警部署安全监控和报警系统,实时检测并响应可疑的通信行为或攻击活动。安全审计日志记录所有通信事件和操作行为,以便追踪和审查可能存在的安全问题。PART32测试评价方法概述公正性原则测试评价过程应公正、客观,不受任何外部因素影响。完整性原则测试评价应覆盖可信执行环境技术的所有关键要素和环节。保密性原则测试评价过程中应严格保护被测系统的敏感信息和数据。可追溯性原则测试评价结果应具有可追溯性,确保测试评价过程可追踪和可复现。测试评价原则需求分析明确测试评价的目标、范围和要求,制定详细的测试评价计划。测试环境准备搭建符合测试评价要求的测试环境,包括硬件、软件、网络等。功能测试针对可信执行环境技术的各项功能进行测试,验证其是否符合预期要求。性能测试测试可信执行环境技术在不同负载和条件下的性能表现,包括处理速度、资源占用等。安全测试对可信执行环境技术的安全性进行测试,包括漏洞扫描、渗透测试等,确保其不存在安全隐患。兼容性测试测试可信执行环境技术与其他系统或应用的兼容性,确保能够无缝集成和协同工作。测试评价流程隔离性测试测试可信执行环境技术与其他系统或应用之间的隔离效果,确保数据和信息不被泄露或干扰。可用性测试测试可信执行环境技术的易用性和用户体验,包括其界面设计、操作流程等是否合理和便捷。可信性测试评估可信执行环境技术的可信度和可靠性,包括其身份认证、授权和审计等机制的有效性。完整性测试验证可信执行环境技术的完整性保护机制是否有效,防止被篡改或破坏。测试评价内容PART33硬件基本要求测试细节确保指令集架构设计安全,防止非法指令执行和漏洞利用。指令集架构安全性支持加密算法的硬件实现,提高数据加密和解密的速度和安全性。加密扩展指令通过硬件隔离技术,确保不同应用之间的数据相互隔离,防止数据泄露。安全隔离技术处理器架构安全010203通过细粒度的内存访问控制策略,防止非法访问和篡改内存数据。内存访问控制对内存中的敏感数据进行加密存储,确保数据在传输和存储过程中不被窃取。内存加密技术采用内存完整性校验技术,防止内存数据被恶意篡改或损坏。内存完整性保护内存安全硬盘加密技术建立严格的存储访问控制机制,确保只有授权用户才能访问存储设备。存储访问控制数据擦除与销毁提供可靠的数据擦除和销毁方法,确保数据在不再需要时无法被恢复。对硬盘中的数据进行加密存储,确保数据在丢失或被盗后无法被还原。存储安全网络隔离技术采用网络隔离技术,将关键系统与其他网络隔离,减少被攻击面。安全通信协议使用安全通信协议进行数据传输,确保数据在传输过程中不被窃取或篡改。入侵检测与防御部署入侵检测和防御系统,及时发现并阻止针对系统的攻击行为。030201网络安全PART34可信根在安全启动中的作用可信根定义可信根是指符合一定安全要求,能够提供安全可信的计算环境和存储环境的硬件或软件组件。可信根功能可信根具有安全存储、安全计算、安全通信等核心功能,是保障计算机系统安全的重要基础。可信根的概述确保系统完整性可信根在系统启动时进行完整性度量,确保系统未被篡改或破坏,从而保证系统的完整性和可靠性。防止恶意软件攻击可信根通过安全启动机制,防止恶意软件在系统启动时侵入系统,保护系统免受恶意软件的攻击。提供可信计算环境可信根为系统提供一个可信的计算环境,确保系统中的应用程序和进程在可信的环境中运行,防止被篡改或窃取。020301可信根在安全启动中的核心作用物联网安全在物联网应用中,可信根可用于保障物联网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防止设备被攻击或数据泄露。终端安全防护可信根可应用于终端安全防护,保护个人计算机、移动设备等终端设备的安全,防止数据泄露和恶意软件攻击。云计算安全在云计算环境中,可信根可用于提供云安全服务,如云安全存储、云安全计算等,保障云计算环境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可信根的应用场景PART35可信虚拟化系统的测试标准确保系统组件在启动或运行时未被篡改或破坏,通过度量其完整性来验证其真实性和可靠性。完整性度量采用加密、哈希、签名等技术手段,对系统组件进行完整性保护,防止被非法篡改。完整性保护机制完整性测试虚拟机隔离测试虚拟机之间的隔离性,确保一个虚拟机的故障或攻击不会影响到其他虚拟机。资源隔离测试不同虚拟机对系统资源的访问权限和隔离性,防止资源泄露和非法访问。隔离性测试稳定性测试测试系统在一定负载和长时间运行下的稳定性,确保系统能够正常运行且性能稳定。可用性测试可靠性测试测试系统在故障或攻击情况下的可用性,确保系统能够及时恢复并提供正常服务。0102VS通过漏洞扫描工具对系统进行全面扫描,发现潜在的安全漏洞并及时修复。渗透测试模拟黑客攻击,测试系统的安全防护能力,评估系统的安全性。漏洞扫描安全性测试PART36可信操作系统的安全验证确定安全验证目标执行安全验证制定安全验证方案验证结果评估明确可信操作系统需要达到的安全目标和要求。按照安全验证方案,对可信操作系统进行全面的安全测试,确保系统满足安全要求。根据安全目标和要求,制定详细的安全验证方案,包括测试方法、测试环境、测试用例等。对测试结果进行评估,确定可信操作系统是否达到预定的安全目标。安全验证流程安全验证内容安全性测试验证可信操作系统的安全性,包括身份鉴别、访问控制、安全审计、入侵防范等。可靠性测试测试系统在规定条件下,能否稳定、可靠地运行,以及系统在面对攻击或故障时的恢复能力。兼容性测试验证可信操作系统与其他系统或应用的兼容性,确保系统能够平稳地与其他系统交互。性能测试测试系统的运行效率、资源占用率等性能指标,确保系统在实际应用中能够满足用户需求。PART37可信应用与服务管理的测试符合法规要求随着信息安全法规的不断完善,对应用的安全要求越来越高,进行可信应用测试是符合法规要求的必要步骤。确保应用安全性可信应用测试是确保应用在可信执行环境中安全运行的关键环节,有助于发现并修复潜在的安全漏洞。提升用户信任度通过严格测试,证明应用符合安全规范,能够增强用户对应用的信任度,促进应用的广泛应用。可信应用测试的重要性功能测试测试应用是否能够在可信执行环境中正常运行,并实现预期的功能。可信应用与服务管理的测试内容性能测试测试应用在可信执行环境中的运行效率、资源占用等性能指标,确保应用在实际使用中能够满足用户需求。安全测试测试应用在可信执行环境中的安全性,包括数据加密、访问控制、漏洞扫描等方面的测试,确保应用能够抵御各种安全威胁。01可信执行环境应具备安全启动、安全存储、安全计算等安全功能,确保应用在安全的环境中运行。其他相关内容020304应采用多种安全防护措施,如访问控制、数据加密等,防止应用被非法访问或篡改。挑战: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新的安全威胁不断涌现,可信应用测试需要不断更新测试方法和工具,以应对新的安全挑战。解决方案:加强安全研究和技术创新,建立完善的测试体系和标准,提高测试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确保测试的有效性和准确性。PART38互信过程与部署的验证验证可信根通过验证可信根的身份和完整性,确保可信根未被篡改或伪造。验证可信链通过验证从可信根到可信执行环境的完整链条,确保整个系统的可信性。验证可信应用通过验证可信应用的身份和完整性,确保应用未被篡改或伪造,同时保证应用的运行不会破坏系统的安全性。互信过程验证部署验证验证部署环境在部署前对部署环境进行安全检查和测试,确保环境符合安全要求,不存在安全漏洞和威胁。验证部署过程对部署过程进行监控和记录,确保部署过程未被篡改或干扰,同时保证部署过程中数据的完整性和保密性。验证部署结果在部署完成后对系统进行全面的安全测试和检查,确保系统正常运行且符合安全要求,同时验证部署的可信执行环境是否生效。PART39可信服务的全面测试完整性测试确保可信服务在设计和实现过程中没有被篡改或破坏。测试内容01可靠性测试验证可信服务在长时间运行和极端条件下是否能保持稳定。02安全性测试评估可信服务对外部攻击和内部漏洞的防御能力。03兼容性测试确保可信服务与不同硬件、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的兼容性。04测试方法静态分析通过代码审查、安全审计等方式,对可信服务进行静态分析,发现潜在的安全问题。动态测试通过模拟实际运行环境,对可信服务进行实时监测和测试,确保其在实际运行中的安全性。渗透测试通过模拟黑客攻击,测试可信服务的防御能力和响应机制。回归测试在修改或更新可信服务后,进行回归测试,确保修改或更新没有引入新的安全问题。PART40跨平台应用中间件的测试实现跨平台兼容跨平台中间件能够确保应用在不同操作系统、硬件和浏览器上正常运行,提高应用的兼容性和可移植性。跨平台中间件的重要性提高开发效率通过跨平台中间件,开发者无需为不同平台编写不同的代码,降低了开发成本和时间,提高了开发效率。保障数据安全跨平台中间件可以提供统一的数据处理和存储方式,确保数据在不同平台之间的传输和存储过程中得到保护。跨平台应用中间件的测试内容测试中间件在不同平台上是否能够实现预期的功能,包括数据处理、通信、文件传输等。功能测试测试中间件在不同平台上的性能表现,包括响应时间、吞吐量、并发用户数等,以确保中间件能够满足应用的需求。测试中间件的安全性,包括数据加密、用户认证、访问控制等,以确保中间件能够保护应用和数据的安全。性能测试测试中间件与不同操作系统、数据库、浏览器等环境的兼容性,以确保中间件能够在各种环境中正常运行。兼容性测试01020403安全性测试其他相关内容可信执行环境是保障中间件安全性的重要手段,通过构建安全、可信的执行环境,确保中间件在运行过程中不被篡改或攻击。可信执行环境还可以提供安全的存储和计算环境,保护中间件中的敏感数据和算法。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需求的变化,中间件需要不断更新和维护,以适应新的环境和需求。中间件的更新和维护需要遵循一定的规范和流程,确保更新后的中间件仍然能够满足应用的需求和安全要求。同时,需要对更新后的中间件进行全面的测试,以确保其稳定性和可靠性。PART41可信应用加载的安全测试确认可信应用来自可信的开发者或发布机构。可信应用来源验证确保加载过程中可信应用的数据和代码不被泄露或篡改。可信应用加载过程安全确保可信应用在加载前未被篡改或损坏。可信应用加载前完整性检查测试内容静态分析通过检查可信应用的安装包或代码,发现其中存在的安全漏洞或恶意代码。动态测试在可信应用加载过程中,模拟各种攻击场景来测试其防御能力。渗透测试尝试绕过可信应用的安全机制,获取对系统的非法访问权限。030201测试方法必须确保可信应用在加载前、加载过程中和加载后的完整性,防止被篡改或损坏。完整性保护只有经过授权的可信应用才能被加载和执行,防止未经授权的应用进入系统。授权验证每个可信应用只能获取其所需的最小权限,避免权限过大导致安全隐患。最小权限原则安全要求010203测试结果准确性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避免误报或漏报。改进建议针对测试中发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提高可信应用加载的安全性。安全风险评估根据测试结果,对可信应用加载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风险进行评估和分析。测试结果评估PART42通信安全的测试与评价通信协议安全性测试通信协议是否存在安全漏洞,如未加密传输、弱加密算法等。数据传输完整性评估数据传输过程中是否可能被篡改或损坏,以及接收方如何验证数据完整性。访问控制有效性检查通信双方的身份验证和授权机制,确保只有合法用户才能访问敏感数据。隐私保护符合性评估通信过程中个人隐私数据的收集、存储、使用和销毁是否符合相关法规要求。通信安全测试内容通信安全评价方法渗透测试通过模拟黑客攻击来评估通信系统的安全性,发现潜在的安全漏洞。代码审计对通信系统的源代码进行审查,发现可能存在的安全漏洞和恶意代码。漏洞扫描利用自动化工具对通信系统进行全面扫描,发现已知的安全漏洞。风险评估根据通信系统的安全需求、威胁和漏洞,进行定性和定量的风险评估。测试计划制定明确测试目标、范围、方法和时间表,以及测试团队和角色。通信安全测试流程01测试环境准备搭建与真实环境相似的测试环境,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02实施测试按照测试计划和测试方法,对通信系统进行全面的安全测试。03结果分析与修复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发现安全漏洞和弱点,并及时进行修复和加固。04确保只有授权用户才能访问敏感数据,防止数据泄露和非法获取。保证数据在传输过程中不被篡改或损坏,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确保通信系统在任何情况下都能正常运行,满足用户的正常需求。记录所有通信活动的日志,以便在发生安全事件时进行追溯和调查。通信安全评价指标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可追溯性PART43信息安全的新挑战与应对供应链攻击的增加供应链攻击成为信息安全领域的新威胁,攻击者通过渗透供应链中的薄弱环节,获取敏感信息或破坏整个系统。云计算和虚拟化技术的广泛应用随着云计算和虚拟化技术的普及,信息安全面临着新的挑战,如虚拟机逃逸、数据泄露等。物联网和智能设备的兴起物联网和智能设备的广泛应用使得信息安全问题更加复杂,如设备漏洞、数据泄露等。信息安全新挑战通过构建可信执行环境,确保敏感数据和关键应用的安全,防止被攻击者篡改或窃取。加强可信执行环境建设制定完善的安全策略和管理规范,加强身份认证、访问控制、数据加密等安全措施,确保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强化安全策略和管理加强信息安全意识和技能培训,提高员工对信息安全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增强安全防范能力。提升安全意识和技能培训信息安全新应对PART44云计算与TEE的融合趋势云计算的快速发展云计算已成为信息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为各行各业提供了强大的计算和存储能力。安全性与隐私保护挑战随着云计算的普及,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问题日益突出,如何确保数据在云端的安全成为关键。云计算的发展与挑战TEE在云计算中提供了一个安全的执行环境,确保数据在处理和存储过程中不被篡改或泄露。提供安全执行环境通过TEE技术,可以加强对用户身份的真实性和权限的管控,防止非法访问和操作。加强身份认证与授权TEE在云计算中的应用提升安全性云计算与TEE的结合可以大大提升数据的安全性,为用户提供更加可靠的安全保障。增强可扩展性促进云服务的创新云计算与TEE的融合优势TEE技术可以增强云计算的可扩展性,支持更多的应用场景和业务需求。通过云计算与TEE的融合,可以推动云服务的创新,为用户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服务。云计算与TEE融合的未来展望技术标准化随着云计算与TEE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有望实现技术标准化,降低应用门槛。更广泛的应用场景产业链协同发展未来云计算与TEE的融合将应用于更多的领域,如金融、医疗、政务等,为这些领域提供更加安全、高效的服务。云计算与TEE的融合将促进整个产业链的协同发展,包括芯片制造商、云服务提供商、应用开发商等各个环节。PART45物联网中的TEE应用前景TEE提供了硬件级别的安全保护,能够有效防止软件攻击和恶意代码的执行。安全性高TEE将敏感数据和操作与普通应用程序隔离,降低了数据泄露的风险。隔离性强TEE能够确保代码和数据的完整性,防止被篡改或破坏。完整性保护TEE在物联网中的优势010203TEE在物联网中的应用场景智能家居通过TEE保护智能家居设备的控制指令和数据,防止被攻击者控制或窃取信息。工业物联网在工业互联网中,TEE可用于保护关键控制系统和数据,防止工业间谍和破坏行为。智能交通TEE可应用于车载系统中,保护车辆控制和数据的安全,防止被黑客攻击或篡改。医疗健康在医疗物联网中,TEE可用于保护患者的隐私数据,确保医疗信息的安全传输和存储。PART46金融行业对TEE的需求分析数据保护金融行业对数据的安全性要求极高,必须确保交易数据、客户信息等敏感数据在传输、存储和处理过程中不被泄露或篡改。隐私保护金融行业需要保护客户隐私,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和泄露,同时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交易安全金融交易需要保证完整性和真实性,防止欺诈行为和交易纠纷的发生。金融业务对安全性的要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