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一、单选题1.杨炎规定,不分原住民和移民,一律按现在居住地立户籍,根据每家资产多少定出不同等级的户,确定应该缴纳的“户税”;再根据拥有多少土地,征收“地税”。除了“田亩之税”仍以谷物缴纳之外,其余各税改为以货币缴纳。这些改革措施()A.纳税时间趋向分散 B.加剧了社会不平等C.确立全新财政制度 D.有利农产品商品化诏书亦得参加意见。这说明唐朝()A.门下省的权力最大 B.三省可以压制皇权C.重视决策的正确性 D.中央集权得到加强3.唐朝用“四善二十七最”对官员进行考核,“四善”指“德义有闻、清慎明著、公平可称、恪勤非懈”,“二十七最”是对官员提出的具体才能标准。考核结果以“一最四善”为最上等,并可以“善”代“最”。这表明唐代官员的考核()A.德才兼备,以德为先 B.奖廉惩贪、赏罚分明C.标准严格,程序完善 D.注重民意,倾听民声4.韩愈前三次参加科举考试都失败。于是,他采纳别人建议,找退休宰相郑余庆“行卷”以求推荐。郑余庆看到韩愈文章后,果真向上推荐。当年,韩愈考中进士。韩愈这段经历说明唐朝科举制度()A.本质上仍然是察举制 B.存在一定的弊端C.奠定门阀政治的基础 D.有明显的进步性5.下表是唐代宰相及科举入仕宰相数据表,对此认识正确的是()时期初唐武则天玄宗肃宗至德宗顺宗至武宗宣宗至僖宗宰相数目6315159639698科举入仕53122216986科举入仕%7.9120.5337.293371.888776A.唐朝在科举制度之下,君主专制强化B.初唐科举入仕宰相比例很低,说明世官制还有很大影响C.唐朝科举入仕宰相比例逐渐呈上升趋势,说明科举制在选官中的作用增强D.唐朝科举入仕宰相比例逐渐呈上升趋势,说明唐代的行政效率逐步提高6.唐朝自太宗时起,有了以他官为宰相的记载。一些官员以“参议朝政”“参知政事”等名号预宰相事;一些元老重臣则以“平章事”或“同三品”等名号参与决策。唐代的宰相是一个集体,宰相议政办公的地方就是政事堂。政事堂的设立,反映了()A.相权有所分散 B.官僚政治趋向贵族化C.“外朝”参议要政 D.政治决策走向透明开放7.如图为唐代吏部尚书出身阶层占比示意图。这反映出当时()A.地方势力有所膨胀 B.士族阶层影响仍在C.中枢权力机构异化 D.官员选拔方式改变8.下表是唐代部分宦员出身情况。这反映了当时()阶层群体士族小姓寒素朝廷品官66.2%12.3%21.5%司法官大理寺卿69.8%11.11%19.05%形部侍郎93,456.52%0.00%刑部尚书95.90%3.28%0.82%A.选官方式呈现多元 B.门阀观念不断强化C.士旗政治仍具影响力 D.科举程序存在弊端9.唐朝士人存在“觅举”的风气。时人薛登批评说:“方今举士,明诏方下,固已驱驰府寺之廷,出入王公之第,陈篇希恩,奏记誓报。故俗号举人皆称觅举。”“觅举”反映了当时()A.科举取士扩大了选官的范围 B.士族仍然把持着选官权力C.荐举仍然是选官的重要途径 D.士人主动向官员自荐求仕10.有学者指出,与察举制相比,科举制度的特点在于:考生可以“怀牒自列于州县”,自由报考;而且“取士不问家世”“一切以程文为去留”,没有如“人门兼美”一类的附加条件。由此可知,科举制()A.有利于扩大统治的基础 B.是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C.成为维护士族特权的工具 D.考试从四书五经中命题11.魏晋时期,吏部委州郡中正“铨第等级,凭之授受”。州郡中正则结合乡党舆论品评人才,“其有言行修著,则升进之,……倘或道义亏阙,则降下之”。这表明当时的人才选拔()A.削弱了中央权威 B.缺乏严密的程序C.完全沿袭汉代制度 D.比较注重德行考察12.唐代科举取士,进士科考诗赋,注重考生的文采,明经科考查考生对经义的理解,偏好魏晋南北朝以来的旧学。自唐高宗以来,朝廷和民间舆论都重视进士科而轻视明经科。这一现象说明()A.儒学正统地位动摇 B.选官制度逐渐改革C.门阀阶层逐渐衰落 D.市民文化影响政治13.下图是唐朝三省位置分布图,其中太极宫是皇帝居住和办公之地。三省位置的分布缘于()A.规范三省职能 B.君权相权之争C.维护皇权需要 D.强化中央集权14.780年,宰相杨炎奏请唐德宗实行赋税制度改革,收税“惟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赋税制度逐渐由“舍地税人”朝“舍人税地”方向发展。这一改革()A.减轻了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B.抑制了土地兼并之风C.导致了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瓦解 D.保证了农民生产时间15.北朝推行均田制,规定年满15岁男子依照制度占有一定数量的耕地,按户缴纳赋税,并要求男子达到15岁、女子达到13岁,必须嫁娶,不得拖延。均田制的目的是()A.抵制土地兼并 B.促进人口增长C.增加财税收入 D.稳定个体小农16.下表为唐代后期敦煌某地土地占有情况统计表。据此可知,当时该地()土地规模(亩)户数户数比例20以下2417.3%20~13010374.1%131~300107.2%300以上21.4%小计139100%A.自耕农经济盛行 B.土地集中现象突出C.均田制破坏严重 D.农业生产效率提高二、材料题17.三省六部制是随唐时期的重要制度创新,推动了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唐制。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还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镇“奉行”而已。-----朱熹《未子语类》材料二:凡军国大事,则令中书舍人各执所见。杂暑其名谓之五花判事。中书侍郎、中书令省审之,给事中、黄门侍郎驳正之。上(太宗)始申明旧制。由是鲜有败事。----《资治通鉴》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唐朝前期三省六部制运作的主要特点。(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三省六部制的历史作用?18.从隋朝开始的科举制在中国延续了千年,至20世纪初被宣布废除。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隋文帝废九品中正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选拔官员,历代踵行,时加修正,唐以明经、进士两科为主,宋正式确立三级科举考试制度。宋至明清,防弊之法益密,取人之道益公……——百度百科材料二贫苦子弟,类皆廉谨自勉,埋首窗下……即纨绔子弟,亦知苦读,以获科第,否则虽富不荣……因此之故,前清时代,无分冬夏,几于书声遍野,夜静三更,钻研制义。是皆科举鼓励之功有甚于今日十万督学之力也。——邓嗣禹《中国考试制度史》(1)根据材料一,归纳科举制的主要特点。(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科举制的积极影响。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汉承秦制,负责为皇室管理私财和生活事务的职能机构“少府”内设有“尚书”一职。汉武帝设尚书在左右办事,掌管文书奏章。汉成帝时,置尚书五人,分曹办事。东汉形成“尚书台”,正式成为协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机构。曹魏设尚书五人:殿中、兵部、驾部、南部、北部。南北朝时经常“省录”,尚书令有宰相之名。——摘编自钱玉林《中华传统文化辞典》材料二中唐时期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而未入朝执政者有40多人。德宗朝宰臣三十五人中三十三人非三省长官。门下省因各方面的掣肘,已起不到封驳作用。贞元初年,中书舍人缺五员,德宗不给补员,如有诏敕需要拟定,命翰林院随侍自己左右的翰林学士代拟。面对“财政枯竭,国用不给”的局面,中央设立各种专使。随事设使,使得“兵部无戎帐,户部无版图”,尚书省“旧章多废”。——摘编自吴枫《中唐时期三省制度的削弱与变化》(1)根据材料一,概括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尚书职位变迁的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变迁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唐时期三省六部体制被破坏的表现。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汉承秦制负责为皇室管理私财和生活事务的职能机构“少府”内设有“尚书”一职。汉武帝设尚书在左右办事,掌管文书奏章。汉成帝时,置尚书五人,分曹办事。东汉形成“尚书台”,且其正式成为协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机构。曹魏设尚书五人:殿中、兵部、驾部、南部、北部。商北期时经常“省最”,尚书令有宰相之名。——摘编自钱玉林、黄丽丽《中华传统文化辞典》材料二中唐时期,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而未入朝执政者有40多人。德宗朝,宰臣三十五人中有三十三人非三省长官。门下省因各方面的掣肘,已起不到封驳作用。贞元元年(785年),中书舍人缺五员,德宗不给补员,如有诏敕需要拟定,命翰林院随侍自己左右的翰林学士代拟。面对“财政枯竭,国用不给”的局面,中央设立各种专使。随事设使,使得“兵部无戎帐,户部无版图”,尚书省“旧章多废”。——摘编自吴枫等《中唐时期三省制度的削弱与变化》(1)根据材料一,指出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尚书职位的变迁,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变迁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唐时期三省六部体制被破坏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三省六部制被破坏的原因。
参考答案1.答案:D解析:材料显示,杨炎规定,除了“田亩之税”仍以谷物缴纳之外,其余各税改为以货币缴纳,农户为了缴纳“地税”之外的赋税,必须先卖掉农产品换取货币,这有利于农产品的商品化,D项正确;杨炎改革之前,税制混乱,杨炎将收税的时间固定为夏、秋两次,排除A项;题干显示,杨炎规定,根据每家资产多少定出不同等级的户,确定应该缴纳的“户税”,此举一定程度上维护了社会的公平,排除B项;杨炎规定,政府量出而入,确定全国税额,摊派各地征收,这打破了原来的量入而出的做法,但题干没有显示这项改革措施,排除C项。故选D项。2.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设问词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唐朝。据题干可知,唐朝门下省的“给事中”官位不高却也可以对诏令提出意见,结合所学可知,门下省负责审议诏令因此给事中也可以参与,有利于决策的正确性,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门下省与中书省、尚书省权力的比较,因此不能得出门下省权力最大,排除A项;材料反映有利于决策的正确性,而不是压制皇权,且材料只提到门下省,排除B项;中央集权是指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3.答案:A解析:据材料可知,“四善二十七最”是对官员德、才的考查,考核结果以“一最四善”为最上等,并可以“善”代“最”,这表明唐代官员的考核依据是德才兼备,以德为先,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惩罚”,排除B项;材料强调了对官员考核的标准,但未涉及具体程序,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倾听民声”,排除D项。故选:A。4.答案:B解析:韩愈多次科举失败,最后走名人高官举荐之路,而这种举荐又体现在科举之中,说明当时科举制尚不规范,存在弊端,故选B项。刚建立的科举制度可能有旧制度的残留,但并不等同于旧制度,故A项错误;门阀政治的基础是九品中正制,科举制破坏了门阀政治的基础,故C项错误。D项不符合材料的主题,排除。5.答案:C解析:材料数据反映了唐朝科举入仕宰相比例逐渐上升并占主导地位,这说明科举制在唐代选官中的作用逐渐增强,故C正确;君主专制强化与相权的削弱有关,材料无法体现,故A错误;虽然初唐科举入仕宰相比例很低,但这并不能说明世官制还有很大影响,故B错误;科举入仕宰相比例上升与行政效率提高之间没有必然联系,故D错误。故选C。6.答案:A解析:A.依据题干所给材料中“唐代的宰相是一个集体,宰相议政办公的地方就是政事堂”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政事堂的设立是加强皇权、分散相权的反映。B.题干所给材料信息和官僚政治趋向贵族化无关。C.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内朝”“外朝”是西汉的政治制度,与题干所给材料中“唐代”不符。D.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封建社会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古代的政治决策不可能走向透明开放。故选:A。7.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中的示意图可知,唐代吏部尚书出身阶层占比最高的是郡姓,即一郡的大姓望族,而非地方郡姓的占比只有11.48%,这说明唐朝士族阶层影响仍在,B项正确;吏部尚书是中央官,其出身阶层占比情况无法说明地方势力有所膨胀,排除A项;唐朝的中枢机构在继承隋朝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并没有出现异化,排除C项;唐朝继承隋朝的科举制,官员选拔方式没有改变,排除D项。故选B项。8.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代(中国)。据本题材料“唐代部分官员出身情况”,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朝廷品官士族占66.2%,大理寺卿士族占69.84%,刑部侍郎士族占93.48%,刑部尚书士族占95.90%,官吏来源中士族所占的比例最高,说明士族凭其文化优势保持政治优势,士族政治仍具影响力,C项正确;官员出身多元不代表选官方式呈现多元化,排除A项;仅凭材料信息无法得出唐代门阀观念不断强化的结论,排除B项;科举程序是否存在弊端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9.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题本质。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时期(中国)。据题意可知,“觅举”是指在科举考试之前,应试的举人寻找王公贵族或者其他名人,向他们展现自己的作品和能力,希望得到他们的推荐,说明在唐朝时期的科举制中,荐举仍然是选官的重要途径,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唐朝科举制中的选官特点,并没有体现选官范围的扩大,排除A项;唐朝时期科举制是实行,士族已经不再把持选官权力,排除B项;士人是向官员自荐,希望得到官员的推荐,而不是在求仕,排除D项。故选C项。10.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可知,科举制下的考生不再受到门第限制,可以自由报考,以考试成绩作为选官标准,说明科举制打破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局面,有利于扩大統治的基础,A项正确;材料说的是科举制度的特点,没有与其它途径比较,不能得出科举制是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排除B项;科举制的标准不再是门第而是考试成绩,打破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局面,不是维护士族特权的工具,排除C项;到明清时期,科举考试规定只能在四书五经中命题,材料未体现,排除D项。故选A项。11.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魏晋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其有言行修著,则升进之,……倘或道义亏阙,则降下之”可知当时的人才选拔由州郡中正结合乡党舆论品评人才,根据德行好坏升降等次,体现注重德行考察,D项正确;州郡中正根据吏部的指派选拔人才,中央控制选官权,有利于加强中央权威,排除A项;魏晋时期由中正官凭借德行品评人才,人才选拔具有比较严密的程序,排除B项;魏晋时期实行九品中正制,改变了汉代的察举制度,排除C项。故选D项。12.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本质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中国)。根据材料概括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明经一科在唐朝并不受重视,而明经的考察偏好魏晋南北朝以来的旧学,说明受到门阀士族影响的文化影响下降,表明门阀阶层逐渐衰落,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统治思想的变化,涉及的是考试科目受重视程度的变化,排除A项;材料涉及的科举考试科目受重视程度的变化,而非选官制度的变革,排除B项;不论是进士科还是明经科都是考察儒家文化,而非受到市民文化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C项。13.答案:C解析:据材料“唐朝三省位置分布图”可知,唐代中书省与门下省设在皇帝寝居临朝的太极宫东西两侧办公,便于皇帝宣召和政令的草拟、审核,辅助皇帝决策,而尚书省居于皇城中心较远的位置,主要负责执行决策,这种布局是皇权集权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故选C项;唐代三省职能分工体现在,中书省负责起草诏书,门下省负责审核诏书,而尚书省则负责执行政令,题干主要是三省位置分布示意图,没有具体涉及三省职权的分工和职能,排除A项;材料只是强调了三省的位置,没有涉及君权相权之间的矛盾,排除B项;中央集权反映的是地方与中央的关系,题干“三省制”是唐代中央的官制,强化的是君主专制,排除D项。14.答案:A解析:收税“惟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说明不以人身作为主要的征税标准,而是以财产或者土地作为主要的征税标准,这说明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减轻了,故选A项;以土地或者财产作为主要的征税标准,意味着土地兼并得到了发展,所以并没有抑制土地兼并之风,排除B项;杨炎的两税法改革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土地私有制的发展,而不是导致其瓦解,排除C项;题干没有与农民的生产时间相关的内容,所以不能保证农民的生产时间,排除D项。15.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均田制是国家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农民承担相应的赋税和徭役,材料所述税收为按户缴纳,并且规定子女达到一定年龄就必须分家,可见分封制的目的在于配置个体小农户,以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均田制不能起到抑制兼并的作用,与人口增长无关,应为培植个体小农,而不是稳定个体小农,所以A、B、D说法错误,所以选C。16.答案:A解析:根据表1可知拥有20—130亩土地的自耕农户数比例达到74.1%,说明当时该地自耕农经济盛行,故A项正确;拥有300亩以上土地的地主仅有2家,而拥有20—130亩土地的自耕农有103家,说明当时该地土地集中现象并不严重,故B项错误;唐朝中期实行“两税法”后均田制瓦解,此时为唐朝后期,均田制已经瓦解,并且材料无法判断当地是否实行均田制,故C项错误;仅凭拥有不同土地规模的户数及所占比例无法判断农业生产效率是否提高,故D项错误。17.答案:(1)特点:注重程序;三省职权明确,相互牵制和监督;以皇权中心。(2)历史作用: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加强皇权;建立制约机制,有利于减少统治者的决策失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走向成熟。解析:(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唐朝(中国)。据材料“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还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可知,注重程序;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中书省草拟皇帝诏令,门下省审核,尚书省执行,省职权明确,相互牵制和监督;据材料“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及所学知识可知,以皇权中.(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唐朝(中国)。据材料“中书侍郎、中书令省审之给事中、黄门侍郎驳正之”可知,有利于减少统治者的决策失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省之间相互配合,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完整的相权一分为三,有利于加强皇权;此外,三省六部制的建立标志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土木工程设计院实习日记
- 内勤工作人员述职报告范文
- 无编站骨干选拔理论考试(战训业务理论)练习卷附答案
- 高考数学复习解答题提高第一轮专题复习专题03数列求通项(构造法、倒数法)(典型题型归类训练)(学生版+解析)
- 专题8.3 统计和概率的简单应用(巩固篇)(专项练习)-2022-2023学年九年级数学下册基础知识专项讲练(苏科版)
- 语文统编版(2024)一年级上册识字7 小书包(新) 教案
- 广东高考语法填空专项训练(动词)
- 高中语法回顾-Englsh Sentence Structures 英语句子结构
- 第4节 非传染性疾病课件
- 会计数据分析 Solutions-Manual Chapter-3-EOC-SM-Updated
- (新版)装订技能竞赛理论知识考试题库500题(含答案)
-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8.2坚持国家利益至上(2)教案
- 19 古诗二首《敕勒歌》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
- 2024-2030年中国对苯二胺(PPD)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重庆市拔尖强基联盟2025届高三上学期10月联合考试数学试卷 含答案
- 2024年10月时事政治考试题及答案
- 浙江金华市慈善总会招考聘用高频500题难、易错点模拟试题附带答案详解
- 电子工业版l六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案(安徽版)(第七册)教案
- 突发事件药事管理应急预案(共5篇)
- 概览中外民间美术 课件 2024-2025学年赣美版(2024)初中美术七年级上册
- 中国企业投资缅甸光伏发电市场机会分析及战略规划报告2024-2030年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