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教案_第1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教案_第2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教案_第3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教案_第4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数一数

弟一课时数一数

教学内容:教材p2~p5

教学目标:

1、通过数数活动,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

2、帮助学生了解学校,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准备:开学主题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小朋友们,你们已经是小学生了。从今天开始,我们要在学校里学习

很多有用的知识。这节课是数学课,我们要学习数学知识。

小朋友,你们喜欢数学吗?为什么呀?

(指名学生回答)同学们说得都很对!数学知识非常有用,科学家为什么能把火

箭、卫星送上天空等等,这些都需要用数学知识。所以,无论做什么工作都离不

开数学,我们要好好学习,学好数学,掌握本领,长大了更好地建设祖国。从今

天起同学们可以比一比,看谁学得最努力,看谁把数学学得最好。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一课:数一数(板书课题)

二、新课

1、出示彩色挂图,教学数数。

(1)质疑,教师:“这幅图画画的是什么地方?(学校开学的第一天,小朋友们

高高兴兴地来到学校。)大家一起来看这幅图里都画了些什么?”

(2)小组学习:先让学生观察,在小组内和小朋友们说一说。

(3)汇报学习情况:指名让学生说一说。教师在学生随意说的基础上,引导学

生按数目从小到大的顺序数出图中的人或事物的个数(如:能用“1”表示的有:

一面国旗、一位教师;能用“2”表示的有:两个同学向教师敬礼、两个同学浇

花;3个同学在踢球;有4朵葵花;宣传栏上有5个大字;花坛里有6朵花;天

空有7只鸟;楼边有8棵树;校园里有9个学生;10个人等)。然后让同桌再互

相说。

2.找一找,数一数:我们也有一个美丽的校园,我们也可以数数在我们校园里,

教室里看到的东西。谁能把你自己观察到的告诉大家?(指名回答)

3.扩展训练:

⑴关于方位的认识:提问学生,某某前面一列有几个同学?后面一列有几个同

学?左边一行有几位同学?右边一行有几位同学?告诉你的同桌,你的左边一行

有几个同学?右边一行有几个同学?前面一列有多少的同学?后面一列有多少

个同学?

(2)动脑动手:

a、你喜欢画什么,就在右面的空格里画什么,要画得和左边同样多.

b、练习2第一、二、三题。

小结:数学课有趣吗?你们喜欢上数学课吗?今天的数学课,同学们表现得很踊

跃、很认真。希望同学们以后也能像今天这样认真的学习数学知识。

四、课外观察作业

1、数一数在家里或在其他地方看到的东西,并记录下来,和同学们交流。

2、准备5个圆形、5个三角形、5个正方形。

板书设计:数一数

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比一比

第一课时比多少

教学内容:p6-p8、练习一1—4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知道“同样多”、“多些”、“少些”的含义,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

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2、初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渗透“对应”思想。

3、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大胆探索的良好品质。

教具、学具准备:

圆形、三角形、正方形若干;学生准备5个圆形、5个三角形、5个正方形。

教学过程:

一、复习:从1数到10o

导入:昨天我们学习了数一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比一比。(板书:比一比)

二、新课

同样多

1、看图说话:教师贴出4个圆纸片,学生数一数有几个,再贴出4个三角形纸

片,学生数一数有几个。看着这图,你能说一句话吗?那你是怎么知道它们同样

多的呢?一个圆纸片对着一个三角形纸片,所以我们就说,圆纸片和三角形纸片

同样多。

2、比一比:请伸出你的双手,我们用一个指头对着一个指头的方法来比较一下

两只手上的手指头是否同样多(师生一起做,然后同桌互相做)。

3、动动手:教师在黑板上贴3个O(学生跟着在台下摆),要求对着O摆口,口

要和。同样多。指名一人在黑板上摆,其余同学在下面摆,摆完后说说摆的方法。

4、同桌左边的同学摆任意个口,右边的同学摆△,使得口和△同样多。说说摆的

方法。

5、找一找:在p6、p7的图中找出同样多的东西。

(二)多些、少些:

1、教师贴出4个三角形,学生说是几个,再贴出3个正方形,学生说有几个。

问:三角形和正方形同样多吗?你怎么看出来的?(教师伺机连线)教师引导学

生:三角形有剩余,正方形没有剩余,我们就说正方形少些,三角形多些,也就

是说三角形比正方形多。(板书:多些、少些)

2、教师在黑板上贴2个。和3个提问:怎样比较。和△谁多谁少?(同桌

同学商量。)指名说。

3、找一找:在p6、p7的图中找出什么东西比什么东西多或少的。

4、学生动手操作:①第一行摆3个。,在。下面摆^,△要比。多1个。②

第一行摆4个口,在口下面摆^,△要比口少2个。③要使下图中第一排比第

二排多2个圆,应该怎么办?

三、练习

1、pll、12练习一1一4题。

2、找一找我们教室里有什么东西是同样多的,什么东西是多些,什么东西是少

些的?

四、小结:今天我们学会比较多少,明天我们要学习比较长短,请同学们每人准

备一把尺子,一支用过的铅笔。

板书设计:比多少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比长短、高矮

教学内容:P9-P10;练习一5、6、7、8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观察,初步感知物体有长短。

2、通过学生操作学会比较物体长短的一般方法。

3、培养学生操作、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准备:

毛线、纸条各11组;同桌准备长度不同的铅笔2支,长度不同的尺子2把等。

教学过程:

1、导入:请同学们把准备好的铅笔和尺子摆在桌面上,同桌两个一起看一看这

些物体,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说出:物体有长、有短)(板书:长短)

2、比较长短:

(1)你是怎么知道这些物体有长有短的?你通过什么方法?4人小组讨论。(指

名发言)

(2)总结方法:一般要把比的几个物体的一端对齐。

(3)谁能用刚才说的方法来比较这两张纸条的长短?(贴在黑板上,板书:长、

短)

(4)谁能比较两条毛线的长短?(指名学生上台演示)

(5)自由练习:现在,我们来做个比较长短的活动,同桌2个人,想比什么就

比什么,可以比比你们的学具、胳膊、手等等。

(6)抽样演示。

(7)练习5、6

3、比较高矮:

(1)我们比较铅笔的长度,可以说这支铅笔长些、那只铅笔短些;如果我们比

较两名同学的身高,应该怎么说?(引导学生说出“高矮”)(板书:高矮)

(2)(请两位身高相差较大的同学站起来)谁比较高?谁比较矮?

(3)(请两位身高相差不大的同学站起来)能不能一眼看出来,谁比较高,谁比

较矮?你有什么方法可以比较出他们两个谁比较高?(小组讨论)

(4)小组汇报

(5)现在我们来玩一个排队的游戏,四人小组按照从高到矮的顺序排队。

(6)练习一7、8、4、

小结:今天我们学了比较长短、比较高矮的方法。其实除了我们今天所说的方法

之外,还有很多种方法,我希望同学们多动动脑筋,想出更多更好的方法。

板书设计:比长短、高矮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比一比(练习课)

教学内容:教材p6-p8、课本练习一、同步练习册

教学目的: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知道“同样多”、“多些”、“少些”的含义,初步学会

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2、通过练习活动让学生观察,进一步感知物体有长短。学会比较物体长短的一

般方法。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渗透“对应”思想。

4、培养学生操作、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过程:

单元测试2节

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

第一课时:1〜5的认识

教学内容:P14-16;练习二第1、2、3、4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会用1〜5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知道1〜5的数序,能认、读、写1〜

5各数,并注意书写工整。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积极动手操作和认真书写的习惯。

3利用“野生动物图”使学生初步感知“用数学”的乐趣,同时滋生人与自然和

谐共存的良好愿望。

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1〜5的基数意义和写法。难点是1〜5的写法。

教学准备:课件;1〜5数字卡片;计数器;小木棒。

教学过程:

一、导入:同学们喜欢去动物园吗?动物园里有什么动物?现在同学们就来看一

看这些可爱的动物。除了看动物之外,我们还要从中学习数学知识,1〜5的认

识,看谁学得又快又好。(板书)

二、教学1〜5的认识:

1、(屏幕显示“野生动物图”)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上画了什么?各有几个?

说给你的同桌听。(指名说)

2、你们能不能按照顺序来说一说?先说数目小的,在说数目大的。再说给你的

同桌听。(指名说,根据学生发言操作课件)

3、这幅图中还有哪些物体可以用“?”来表示?

4、(投影“1”数字卡片)现在请你拿出1根小棒,摆在数字“1”的下面,

可以怎么摆?(学生上来演示)

5、(投影“2”数字卡片)现在请你拿出2根小棒,在桌子上摆一摆自己喜欢

的图形(学生上来演示)(3、4、5类同)

6、谁能说说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个数可以用1〜5各数表示?

三、教学数序

1、(计数器上拨1颗珠子)老师拨了几颗珠子?用几表示?(板书:1)

2、(计数器上再拨1颗珠子)再拨一颗珠子,一添上一是几?(板书:2)(3、

4、5类同)

3、齐读1、2、3、4、5„

4、1的后面是几?5得前面是几?3得前面是几?后面是几?(全班回答)

四、教学书写

1、(屏幕显示1〜5的数字卡片)请同学们想一想,这5个数字各像我们生活

中的什么物体?(学生自由回答)

2、教学1、2的写法。

(1)动画展示“1”、“2”笔顺。

(2)请同3学们跟着老师用手划。

(3)在书上描写。

3、教学3的写法。(同上)

4、教学4、5的写法。(同上)

五、练习p21练习二1、2、3、4

板书设计:1〜5的认识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比大小

教学内容:P17;P18做一做第1题;练习二第5、6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观察,初步学会比较大小,使学生认识“<”,">",“=”号。

同时知道这三种符号的读法和作用。

2、通过学生操作学会比较物体大小的一般方法。

3、培养学生操作、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准备:椅子若干张、圆形纸片和三角形纸片11组(每组四个人)、学生的全

家福照片(没有的可自己画一张)。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说一说:指名读一读前面学的5个数字,说说我们教室里能用数字表示的事

物。

2、动一动:听老师说数字,小朋友用小棒摆出图形,并在草稿本上写出你用几

根棒摆的?

3、写一写:指名小朋友上黑板写数字。

二、谈话引入新课

小朋友们真能干!不但能说出这些数字,而且还能把它们写出来,有的小朋友还

写得很好看!

三、探究新知

(-)比大小:

1、动一动:小朋友们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动手贴一贴,把三角形纸片贴在圆形

纸片上,把纸片都贴完。(教师有意给的圆形纸片和三角形纸片数量不同)

2、说一说:小组汇报情况,说说通过动手贴纸片,你发现了什么?或在这过程

中有什么想法?

3、比一比: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如圆形纸片(5个)比三角形多(4个),所以

5大4小,(今天我们就来比较数的大小)板书:比大小

4、看图,同桌或小组互相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想想他们在说些什么呢?从图

上直接看出数字,说说哪种水果多,哪种最少。教师伺机板书。

4、认一认:同时让学生认识比较数字的三种符号。让学生自己说说如果是你,

你会用什么来表示他们的关系,说一说。

5、联系生活中的数学:教室里什么东西有几个,那么是哪个大?比一比(教师

可适当板书)

6、做一做:pl8第1题让学生先观察图,在说一说,最后再填写。

(二)课中休息,玩游戏:

玩抢凳子的游戏,其实其中也渗透了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凳子少,人多,

所以也有比大小的知识含于其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让学生知道。

(三)小结: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呀?或是你有什么想法呀?

(四)练习:

1、P22第5、6题,教师指导完成。

板书设计:比大小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第几

教学内容:教材P18;练习二7、9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学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初步感知自然数的基数含义和序

数含义,并能用“第几”来描述物体的位置。

2过程与方法:在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关于“几”和“第几”的问题中,培养学生

思维的灵活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中体验生活与数学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

趣,体验学习数学的价值

课前准备:

全班学生分成5个小组,每组选一个具有组织能力和模仿能力的组长。准备10

个水杯。每人准备一把扇子(收集起来)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开运动会吗?今天,老师就和小朋友们在咱们教室里举

行一次室内运动会。

师:看,运动员们跑到终点了(让5个同学代替运动员,从教室门外跑步到讲台

前面)。同学们快看谁跑得最快?

XX第一,XX第二,XX第三,XX第四,XX第五,

二、灵活运用,巩固新知

活动1:颁奖。

师:跑步比赛结束了,现在我们要举行颁奖仪式,每组推荐一名学生到前面按老

师的要求做:

请你给得第一名的运动员发奖牌;

请你给得第二名的运动员发奖牌;

请你给得第三名的运动员发奖牌;

请你给得第四名的运动员发优秀奖

请你给得第五名的运动员发纪念奖

活动2:送水。

师:运动员很辛苦,现在他们正在休息,你能把这杯水送给跑了第一的运动员吗?

(这时运动员已经打乱跑步名次,与同学们面对面坐成一排)

(学生把水送到了★手中。)

师:跑了第一名的★同学,现在排在第几?

★排在第2。★排在第4。

师:为什么意见不一样?说说自己的理由。

学生可能回答:从左边数,★排在了第2。从右边数的,★就是排在第4。

师:这两个同学说的都很有道理,同学们明白“从左数”和“从右数”的不同了

吗?

师:老师这里还有5杯水,谁能给从左数的第2名运动员送水?谁能给从右数的

前2个运动员送水?(学生按要求把水送到运动员手中。)

师“第2名”与“前2名”的人数一样多吗?有什么不同?

学生可能回答:“第2名”是一个人,“前2名”是两个人。

师:运动员很辛苦,现在他们正在休息,你能把这杯水送给第4个运动员吗?(这

时运动员已经打乱跑步名次,与同学们面对面坐着。)

学生在给运动员送水的时候发生了分歧,一个学生给从左数的第4名运动员

送水,另一个学生提出了不同意见,他把水送给另一个运动员(从右数的第4

名)。在学生分辨不清的时候,我让他们说说自己送水的理由,在两个学生的争

论中,同学们理解了“从左数”和“从右数”的含义,同时也意识到数学语言的

严密性。

师:老师这里还有4杯水,谁能给从左数的第3名运动员送水?谁能给从右数的

前3个运动员送水?(学生按要求把水送到运动员手中。)

师“第3名”与“前3名”的人数一样多吗?有什么不同?

学生回答,老师总结。

三、分组合作,运用新知

师:运动会还在进行着,天真热,老师准备了一些扇子,请各小组长把扇子发给

同学们吧。

老师说明活动规则:让小组成员按一定顺序排成一队,组长仿照老师刚才组织同

学给运动员送水的活动,组织本组的同学玩分扇子的活动,要求每一个同学都有

参与活动的机会。

老师参与到小组的活动中,并引导学生灵活地运用新知。

教师把一把扇子发给一个同学。

师:我给第几名同学发了扇子?

学生回答:第3名。

师:是从哪边数的?

学生回答:从左边。

师:拿扇子的这名同学还可以说是第几名?

学生回答:从右边数第5名。

师:我们在找同学的时候,要分清从左边数,还是从右边数

指导组长提出不同的要求,让同学们发扇子。

要求:

给从左边数第4名同学发扇子。

给从右边数第2名同学发扇子。

给从左边起前2名同学发扇子。

给从右边起前4名同学发扇子。

四、拓展运用,发展新知

师:运动会结束了,同学们排队参加闭幕式,老师有两个问题想让同学们帮着解

答:

(1)小红的前面有3人,后面有5人,这排一共有几人?

(2)小民从前面数排在第2,从后面数排在第4,这排一共有几人?

让各小组讨论,提示学生可以演示,找出规律,全班交流。

五、课堂练习、巩固新知

完成P18做一做第2题;练习二第7、9题。

板书设计:第几

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几和几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识目标:掌握4、5的分解与组成,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有序地分析问题的能力。

3、思想目标:渗透相对性的观点。

教学重点:掌握4、5的分解与组成,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教学难点: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教学准备:小圆片、小棒、投影机、纽扣。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一起做个游戏好吗?老师手里有4颗纽扣,把4颗纽扣分成两份,

猜一猜,左手里有几颗?教师把右手放在身后。学生猜,猜对的回答是根据什么

猜的。那么为什么猜不对呢?

二、新授:

1、质疑:那么有什么方法玩这个游戏才能正确知道答案一定是正确的呢?(学

生讨论,说自己的想法)从而引入要把数分解。

2、动手分一分:教师出示4个圆片,把4个圆片作为一个整体,把它分成两份,

每份都有圆片,有哪些分法呢?(学生动手分一分,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分法)

3、汇报学习情况:指名学生上来摆一摆,边摆边说,4可以分成几和几。

4、动动脑:说说自己还有什么方法来分数(如用手势、用事物表示等)。

5、引导学生将图片抽象成数字,4可以由几和几组成?说说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6、再一次玩刚才的游戏,指名回答。(答案有多种,体现学法多样化)。

7、读一读:4的分解式,边读边做手势(想一想,如果先说部分,再说整体应

该怎么说?)。

8、玩猜一猜游戏:教师两只手分别拿纽扣,让学生看见其中一只手里的数目,

并告诉学生总数,猜一猜另一只手里有几颗纽扣?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9、自学5的分解式:学生小组内合作学习,按照学习4的分解过程,摆一摆,

说一说,写一写,读一读的学习方法学习。

10、汇报学习情况:要求每组都要说一说。

三、练习:

1、师生拍手说数的组成,同桌两人做这样的拍手练习。

2、课本做一做及练习二第8题,再指名回答。

四、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

板书设计:几和几

教学反思:

第五课时:加法的初步认识

教学内容:P23-24,练习三第2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实践操作、演示,使学生知道加法的含义;能正确读出加法算式;使学

生初步体会生活中有许多问题要用加法来解决。

2、通过实践操作、表述,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初

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3、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知道加法的含义。

教学准备:小黑板、数字卡片、每个学生准备三个圆纸片和2个三角形,5根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引导学生从1数到5,再从5倒数到1。

2、看图填数字:

3、出示数字卡片,读数(开火车读、个人读、小组读等形式)。

4、按顺序填数:103()5。

5、抢答:看卡片说数,复习数的组成。

二、探究新知

1、教师在黑板上先贴1张圆纸片,然后再贴2张圆纸片,指名上来在图下写数

字,合起来是几?(同样请小朋友上来也可以)

2、从图象抽象出数字,把1和2合起来,在数学上我们用符号“+”表示,板书

3、引导学生说出1+2是多少,用数字表示是多少?边说边写“1+2=3”

4、我们把1和2合起来,用加法计算。(板书课题:加法)

5、读一读加法算式(可跟教师读、小组内互相检查读、指名读等)可边读边做

手势。

6、教师引导学生,这幅图还可以怎么列式?让学生看图说一句话,并列式。

7、再举个例子,学生自学。

8、小组内学习,动手摆摆,边说边做手势,全组一起说等于几,并把式子写下

来(要求每人都摆一次:1+2,2+1,1+3,3+1)

9、我当小老师:举个例子,给大家出加法算式题。

三、小结: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认识了什么新朋友?

四、练习:

1、P23做一做,学生边动手摆边说式子和得数。

2、教师指导做P24“做一做”第1、2题。

板书设计:加法的初步认识

教学反思:

第六课时:5以内的加法

教学内容:P25-25,练习三的题。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加法的意义,会读加法算式,弄懂计算过程,

理清思路。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思想目标:培养学生团结友爱、学会倾听别人说话,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进一步认识加法的意义,正确读加法算式,弄懂计算过程。

教学难点:利用数的分解组成,正确地计算5以内的加法。

教学准备:小圆片、小棒、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拍手接力游戏。

2、看图说图意,并列式计算。

3、复习5以内数的组成。

二、探究新知

1、小黑板出示画图:树上有3只鸟,飞来了2只。根据这幅图,你能提什么问

题呢?

2、那么你怎么列式呢?先和小组里的小朋友说一说,再指名回答,请学生上来

板书列式。

3、小组内交流:“3+2”得几?你是怎么算的?和组里的小朋友交流,每个小朋

友都说自己的想法,是怎样得出结果的。

4、汇报情况:指名小老师上来教大家计算的过程(提倡算法多样化,教师可以

有意识请想法不同的学生上来说一说)

5、抽象出计算过程:引导学生如果不看图,不数手指,你会计算“3+2”得几吗?

(引导学生用数的组成知识来计算)

6、用小圆片摆出用加法算的图,让学生在小组内用类似的方法学习。并汇报学

习结果,能完整地说出计算过程。

7、同桌让一人任意说出一个加法式子,先和同桌交流计算过程。然后指名你认

为你同桌方法好的介绍给大家听。

三、练习:

1、P24做一做第1、2题,学生先说想法,或先动手摆一摆再写答案。

2、P27练习三第3、4题。

四、小结:

今天学习了什么呀?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说出来让大家来帮助你。你能

说出在生活中遇到的这类问题吗?

板书设计:5以内的加法

教学反思:

第七课时:减法的初步认识

教学内容:P26-27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初步理解减法的意义,认识“一”号,会读减法算式。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思想目标:培养学生团结友爱、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认识减法的意义,正确读减法算式。

教学难点:利用数的分解组成,正确地计算5以内的减法。

教学准备:红花、小圆片、小棒、学具。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每个小朋友拿出圆纸片摆一摆,说数的组成。

2、玩拍手接力的游戏。(如:可小组之间玩,师生玩等形式)

3、复习加法,学生拿出铅笔,左手2支,右手3支,合起来是几支?用算式表

Zjso

二、过渡:逆向思维:教师做动作,学生用自己的话一说,把5支铅笔拿走2

支,还剩下3支,可以用什么数学知识表示?(教师按照学生回答,伺机板书:

减法)

三、探究新知

1、教师一共有5支铅笔用5表示拿走了2支铅笔用“一2”表示,剩下3支铅笔

用“=3”表示(引导学生说出来,并认识减号“一”)

2、说一说:学生看老师动作,说一说老师做了什么?能用什么方法计算?并列

出式子。

3、小组内学习:学生观察课本纸鹤图和气球图,小组内每个小朋友任选自己喜

欢的一幅图来说说图的意思,并用算式表示出来。互相检查列式正确了没有。

4、汇报学习情况:每组请一个小朋友说图意和算式。

5、巩固练习:贴红花图2,拿走1朵,列式计算;接着出示三朵,指名上来任

拿红花,列式计算,接着下去贴四朵、五朵红花,说说有几种拿法和算法。

6、我当小老师:小组内一人用自己喜欢的学具摆出用减法计算的图,考考大家,

其它人说说图意,并列式计算。(要求每人都要摆一次)

7、指名小组汇报学习情况。

四、小结: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认识了什么新朋友?

五、练习:

练习三第5、6题,师生互动做。

板书设计:减法的初步认识

教学反思:

第八课时:5以内的减法

教学内容:P28-29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减法的意义,会读减法算式,弄懂计算过程,

理清思路。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思想目标:培养学生团结友爱、学会倾听别人说话,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进一步认识减法的意义,正确读减法算式,弄懂计算过程。

教学难点:利用数的分解组成,正确地计算5以内的减法。

教学准备:小圆片、小棒、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拍手接力游戏。

2、看图说图意,并列式计算。

3、复习5以内数的组成。

二、探究新知

1、(小黑板)出示画图:树上有5只鸟,飞走了一只。根据这幅图,你能提什么

问题呢?

2、那么你怎么列式呢?先和小组里的小朋友说一说,再指名回答,请学生上来

板书列式。

3、小组内交流:“5—1”得几?你是怎么算的?和组里的小朋友交流,每个小朋

友都说自己的想法,是怎样得出结果的。

4、汇报情况:指名小老师上来教大家计算的过程(提倡算法多样化,教师可以

有意识请想法不同的学生上来说一说)

5、抽象出计算过程:引导学生如果不看图,不数手指,你会计算“5-1”得几

吗?(引导学生用数的组成知识来计算)

6、用小圆片摆出用减法算的图,让学生在小组内用类似的方法学习。并汇报学

习结果,能完整地说出计算过程。

7、同桌让一人任意说出一个减法式子,学生先和同桌交流计算过程,然后指名

你认为你同桌方法好的介绍给大家听。

三、练习:

1、P26做一做第1、2题学生先说想法,或先动手摆一摆再写答案。

2、P27练习三第7、8题。

四、小结:今天学习了什么呀?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说出来让大家来帮

助你。你能说出在生活中遇到的这类问题吗?

板书设计:5以内的减法

教学反思:

第九课时:1〜5的加减法综合练习

一、教学内容:5以内的减法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一年级上册P27、28页。

二、教学目标:

1.经历各种形式的数学学习活动,明确加法、减法的不同含义,能选择加减法

解决实际问题。

2.熟练正确地计算1〜5的加减法。初步直观感知加减法的联系。

3.培养自主意识,培养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并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三、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加减法的含义,会正确、迅速地计算1〜5的加减法。

四、教学准备:

自制主题图、吹塑纸动物卡片、加减法算式题卡等。

五、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趣引入活动

1、谈话引入:同学们,(出示火车)再过几天就是国庆节了,节日里很多人去旅

游,现在老师也带着小朋友一起乘着火车去祖国大好河山走走瞧瞧。但上车之前

老师先要进行一下体验检测,通过的同学才能领到车票。

2、卡片出示:数的组成。

543

/\/\/\

2□□21□

55

/\/\

4□□3

3、抢答:

4-15-32+3

2+25-23+2

4-35-44+1

抽问:你是怎么算的?

4、出示小火车,做座火车的游戏。

(二)观察研讨再次验加减法的含义

1、引入:同学们掌握得真好,火车把我们带到了一片大花园,好美啊!蝴蝶、

蜻蜓在唱歌跳舞,羊羔、青蛙在游戏玩耍。

2、(出示四幅主题图)

(1)集体交流。(青蛙主题图)

呱呱呱,小青蛙在招呼我们呢?你看到了小青蛙在干什么?要想知道现在荷叶上

还有几只青蛙,可以怎样想?怎样用算式表示?

(2)同桌交流。(蝴蝶主题图)

瞧瞧蝴蝶姐姐在忙什么?看到这幅图,你能向同桌提几个问题吗?你觉得自己的

哪个问题很好,说出来想让大家回答?

(3)小组合作交流。

再瞧小蜻蜓和小羊羔在玩什么?小组内说说图上画了什么?并用算式表示一下

他们怎样在玩。

(让稍逊色一点的学生回答)

(板书:1〜5的加减法)

(三)联系生活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1.观察画面情境列式计算。

(1)谈话:火车开呀开呀,把我们带到了小朋友最喜爱的海洋公园。

主题背景图,动态演示:4条鱼和1条鱼游到了一块儿。你能用算式来表示吗?

现在有几条鱼?操作提示:原来的5条鱼,游走了2条。学生继续列式。

(2)野生动物园到啦!

主题图出示:4只小象原来在一块玩3个皮球,后来1只小象拿着2个球跑开了。

2.语言情境列式计算。

大家玩得可开心了,哦,到家了,老师开始点人数了。

(1)红色1号车厢原来有5个小朋友,下车2人,帮老师想想车上还有几个人?

(2)小明看到绿色2号车厢一开始下车4人,后来又下来1个人后车厢里就没

有人了。

原来2号车厢有几个人?现在2号车厢还有几个人?

(四)总结巩固

1、今天你乘着火车干了些什么?

2、指导学生完成书本第28页练习三中的第9、10习题,巡视辅导。

板书设计:5以内的减法

教学反思:

第十课时:0的认识和加减法

教学内容:教科书p290的认识和加减法及练习四的第1、2题。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实践活动,使学生知道“0”的两种含义;规范“0”的写法,使

学生能较整洁地书写“0”。

2、培养学生想象力、合作、探究能力、认真书写的好习惯。

3、通过紧密联系生活的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和生

活息息相关。

教学准备:小黑板、圆纸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口算(看卡片口算5以内加、减法)

2、看数画图(用图形表示5、4、3、1)

二、探究新知

1、认识0,“0”的两种含义:

(1)用0表示没有。

①(出示3张白纸)第一张纸上放2根粉笔,第二张纸上放1根粉笔,第三张纸

上是空白的。

②问:第一张纸上有几根粉笔?用几表示?(板书:2)第二张纸上有几根粉笔?

用几表示?(板书:1)第三张纸上有几根粉笔?(一根粉笔都没有)我们可以

用什么表示?(用0表示)0和1、2一样,也是一个数,没有就用0表示。

③谁能说说“一个也没有”要用0表示的例子?

如:我有5根粉笔,全用完了,现在1根也没有了,可以用0表示。

④看课本P29猴子吃桃图,说一说图意并列式计算。

(2)用0表示起点:

①(请学生拿出尺子)观察尺子,1的前面是几?量东西的长度时,要从0开始

数起,0在这里表示起点。②看直尺数数(课件演示)

(3)小结0的两个含义:

一是表示没有,二是表示起点(开始)。

2、教写0:

(1)让学生用手指书空0,说说0像什么?书写时要注意笔顺,从右上角起笔,

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写得圆滑,不能写得一头圆,一头尖,不能有棱角。

(2)课本上描红,练习写。

3、教学有关0的加、减法:

(1)看课本P29小鸟图,指名说图意,适当进行爱鸟教育。“窝里有3只小鸟,

全飞走了,还有0只小鸟。3-3=0"o

(2)看青蛙图,说图意,再列式计算。“左边有4只青蛙,右边有0只青蛙,

一共有几只青蛙?”列式:4+0=4o

(3)说说“5-0”等于几?你是怎么想的?

三、巩固联系:

1、口算P29做一做。

2、练习计算所有带0的算式。

3、总结带0式子的特点:

(I)一个数减去它自己等于0。

(2)任何数和0加减都等于这个数;0和任何数相加都等于这个数。

四、总结: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

板书设计:0的认识和加减法

1+0=10+1=11-0=11-1=0

2+0=20+2=22-0=22-2=0

3+0=30+3=33-0=33-3=0

4+0=40+4=44-0=44-4=0

5+0=50+5=55-0=55-5=0

教学反思:

单元测试2节

第四单元认识物体和图形

第一课时:认识物体

教学内容:p32~p33认识物体。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能识别这几种物体

和图形,初步理解相关概念的意义。

2、使学生形成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操作实践能力。

3、使学生形成一定的合作意识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

1、对立体图形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2、使学生顺利完成从实物图到一般模型的抽象过程。

教学难点:区分长方体和正方体。

教学准备:

1、每小组自备形状各异的实物、积木等。

2、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立体模型。

3、叮当猫图、室内图、正方体图。

4、叮当猫主题歌。

教学过程:

一、导入:出示小叮当图,问“小朋友们看,这是谁?小朋友们喜欢小叮当

吗?小叮当有许多小宝贝,你们都认识吗?”(教师出示几样物体,学生辨认)

二、操作感知,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1、分一分:可是这些小宝贝太乱了,小叮当想让能干的小朋友们帮帮忙,每个

小组都有一篮子小宝贝,它们都混在一起了,有铁做的、塑料做的,大的小的,

花的绿的等等。和小组小朋友讨论,你们认为哪些是相同的分成一堆,看看能分

成几堆?一堆堆整理放好。

2、议一议:小组里的小朋友说说你们是怎么分的。

3、指名汇报讨论情况:”其它组小朋友要注意听他们是怎么分的,待会给他们提

点建议你们同意他们的分发吗?有什么不同意见吗?”

4、再分一次:这组小朋友把小宝贝分得很清楚,他们把形状相同的分在了一起,

分成了4堆,你们也会和这组小朋友一样,按形状来分吗?现在请小朋友们再分

一次,分完的小组可邀请别组小朋友参观,介绍一下你们怎么分的。

5、再指名几个小组汇报。

6、出示课题:小朋友们真厉害,把原来乱七八糟的物体都分好拉。今天我们就

来认识物体。教师板题:认识物体。

7、起名字:小朋友们把形状相同的物体分成了4堆,可是他们都还没有名字呢!

小朋友们都有好听的名字,小叮当的小宝贝也想有个名字。谁能根据他们的形状,

给每一堆物体起个名字呢?(教师展示出平面图,并配以名字)正方体长方体圆

柱绿体。

8、认一认:大家起的名字真好!现在请小朋友们在小脑袋里记下这些图形和名

字。每个人选一个自己喜欢的物体拿在手上,仔细看清它们的样子。拿了正方体

的请举起来,是长方体的请举起来,你认为是圆柱的举起来,拿到球的小朋友举

高点!

9、操作感知各形状物体的特征:好啦!小朋友们都认识了这些物体的形状,现

在请小朋友拿出一个正方体和一个长方体,摸一摸它们的面、边,比一比,你发

现了什么?和小组小朋友说一说(指名汇报,如果有必要可伺机让学生区分长方

体和正方体“这两兄弟长得太像了,老师都把他们两搞混了,哪个小朋友能干!

有什么好办法能认出他们呀?”教师拿出模型让学生区分两者)再拿出一个圆柱

和球,玩一玩,摸一摸,滚一滚,和小组小朋友说说你又发现了什么?(指名汇

报)

10、教师举物体,全班一起说是什么这些物体是什么形状。(好!现在请小朋友

们轻轻地把东西放回篮子里)

11、游戏:现在我们来做个游戏好吗?游戏的名字叫“盲人摸物”,教师找个学

生示范,请一个小朋友蒙上眼睛,教师拿出一个物体,学生摸摸后并说出它是什

么形状的。(学生小组内玩这个游戏)“小朋友们太聪明拉,一下子就猜对拉,现

在我们换个玩法,这回是老师说物体形状的名字,请你摸出一个这个形状的物体

来!”(小组内再一次玩“盲人摸物”的游戏)

12、联系生活:游戏好玩吗?下课以后小朋友们再继续玩好吗?(教师出示室内

图)现在请大家看,这里有幅图,画的是哪里呀?(家里)那有什么东西是今天

我们学过的形状?(指名回答)那么你们在家里、教室、学校、大街上还看到过

什么东西是这些形状的啊?(先指名说,再和小组小朋友说)

四、课中休息:小朋友们真能干!帮小叮当整理了百宝袋!小叮当高兴得唱起了

《小叮当歌》,我们一起唱好吗?(教师放歌,学生跟着边唱边跳)

五、巩固练习:

1、搭一搭:小朋友,你们当过设计师吗?那我们现在就来当当小小设计师,用

桌子上的物体搭一搭,摆一摆你自己喜欢的东西。

2、指名汇报:“说说你用什么图形摆了什么?”

3、思考题:说说下图由几个正方体搭起来的?

六、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哪几种图形?小朋友们真能干,认识了那么多种图形!回到家里

把今天学到的告诉爸爸、妈妈。

板书设计::认识物体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活动园地

教学内容:p34~p35认识物体。

教学目标:

通过触摸、拼摆等生动有趣的活动,使学生加深对本单元所学立体图形(长方体、

正方体、圆柱和球)的认识,初步体会图形的特征和相互之间的关系。同时感受

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准备:

教师和学生各准备一些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教师还要准备

几个其他形状的实物,如棱柱形铅笔,三棱柱积木等。

教学过程:

一、介绍“找物品”的方法

师:请同学们把课前准备好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拿出来,

同桌同学互相介绍一下自己收集的实物的形状。

同桌学生互相介绍完后,让他们把自己的每种形状的实物各选一个,集中起来放

在一个大桌子上或地上。然后把全班同学分成4组,每组同学各管一种形状的实

物,把这些实物分一分类。管正方体的要把正方体的实物归为一类。分好类后,

各组同学摸一摸、说一说本组那类实物的形状,再选两个代表在班里说一说实物

的形状。对于非本单元所学形状的实物,可以归为一类,交给教师,教师告诉学

生:这些物体的形体不是我们这一单元所学的,但是它们也是一种立体图形,以

后我们在中学会学到。活动结束后,教师将分好类的物体收拾好,以便在下面的

活动中使用。

教师将全班学生分成三组,分别做“摸实物”、“搭积木”、“随意拼”三种游戏。

二、介绍“摸实物”的方法。

1.准备实物教师从“找物品”的活动收集起来的实物中,选一些形状稍大的便

于确定形状的实物(包括棱柱形实物,如棱柱形铅笔,三棱柱积木)放在地上。

2.摸实物把做“摸实物”活动的同学,分成几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活动。

教师请一小组作示范说明游戏规则,先让一个同学拿出一个立体图形(如圆柱)

给另外两个同学看,看清后把这两个同学的眼睛蒙上,然后让他们从桌子上摸出

这种图形,其他同学进行判断。如果摸错了,可以让他们继续摸,直到摸对为止。

然后再给蒙上眼睛的同学各拿一个立体图形,让他们摸一摸,说出拿出的是什么

形状的物体。这样做两次后,让进行判断的同学来出题摸实物。

三、介绍“拼积木”的方法。

1.教师示范,用积木边拼边说:''我用4个大小相同的长方体可以拼一个大的正

方体,还可以用2个大小相同的正方体拼一个长方体。”

2.学生拼积木,请同学们自己拼一拼,看能不能用几个大小相同的正方体拼一

个大的正方体或长方体,能不能用大小相同的长方体拼一个大的正方体或长方

体?学生拼的时候,教师注意巡视。集体订正时,从用几个长方体拼成一个正方

体或长方体,用几个正方体拼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的拼法中各选一种展示出来,

让学生说一说拼成后的立体图形各用了几个什么形状的积木。

四、介绍“随意拼”的方法。

1.带着拼,教师边拼边说:这里老师用一个长方体、一个正方体和两个圆柱拼

了一辆汽车,同学们,你们也能拼一辆汽车吗?让学生自己拼,教师巡视,如果

学生拼的汽车的形状、大小和教师拼的不一样,只要能看出是汽车就行。

2.随意拼,师:同学们除了拼汽车,还会拼其他东西吗?让学生根据个人的喜

好随意拼摆一些东西,拼摆用的实物可以是积木,也可以是其它东西,例如拼坦

克,可以用长方体的饮料盒作车身,用易拉罐作车轮,用圆柱形的积木作炮筒。

学生拼好后,教师选几件有趣的东西展示给全班同学,让拼的同学告诉大家拼的

是什么东西,各用了什么形状的物品。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认识常见的平面图形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4、35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直观的认识基本的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圆和三角形,知道它

们的名称,并能识别。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审美意识。

3.培养学生类比的思想和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初步感知体与面的关系,对平面图形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教学难点:找出平面图形的共性,区分不同的形状。

教学准备:不同形状的物体(如牙膏盒、乒乓球、易拉罐等),每个学生准备两

张白纸。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一些立体图形,看一看,老师拿出来的物体是什么形状的?

教师出示:牙膏盒、魔方、易拉罐、乒乓球……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出示三棱锥,问:你认识这个图形吗?(这个图形叫三棱锥,它也是立体图

形)说一说你在哪儿见过这样的图形?(学生自由说)教师把这些物体一字排开,

让学生从左到右和同桌互相说一说这些物体的形状。

二、认识平面图形。

1.让学生拿出长方体摸一摸,问:你有什么感觉?摸的的面是什么形状?师:

谁来摸一摸,老师手上长方体的长方形在哪?(学生找出长方形)

2.让学生在自己的学具(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上找图形,并和小组里的

同学说一说。

3、指名说,教师把学生找到的图形从立体图形上分离出来,贴于黑板上,师:

这些图形是物体上的一个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图形。(板书课题一一认

识平面图形)

4.让学生说说:从什么物体上找到了什么图形?

5.师:你能想办法把这些形状画到一张纸上吗?请学生演示各自不同的方法,

然后教师在黑板上沿长方体的一个面画出长方形。师:你会画吗?请小朋友们用

自己喜欢的办法画出并剪出长方形、正方形、圆和三角形各2个。

6.师:请根据这些图形的形状,把样子很像的放在一起。让学生给各种形状找

“家”,把相同的图形贴在黑板指定的地方。师:说一说,你们是怎样分的?(指

名答)

7.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边想边在空中画教师说的形状。

8.教师拿出大小不同的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若干,让学生快速辨认形

状,以抢答形式进行。

三、联系生活实际师:说一说,你身边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正方形、圆或三

角形的?学生自由说。

四、发展练习让学生用长方形、正方形、圆和三角形组合画出自己喜欢的图形,

并展示出来。

五、小结

师: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学生谈收获。

板书设计:认识常见的平面图形

教学反思:

第四时:认识物体(练习课)

教学内容:课本练习五,同步练习册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能够进一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能

识别这几种物体和图形。

2、在练习活动中通过拼、摆、画各种图形,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实践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4、是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1、对立体图形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2、使学生顺利完成从实物图到一般模型的抽象过程。

教学难点:区分长方体和正方体。

教学过程:

单元测试2节

第一课时:单一标准分类的一致性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6、37页。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观察实际的情景,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通过操作学会分类的方法。

2.按照某个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体验分类结果在单一

标准下的一致性。

3.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交流的意

识。

4.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会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分类的方法。难点:选择某种标准。关键:从生活经验出发引导操作。

教学准备:各种学具。

教学过程:

一、利用情境感知分类

1、醐教师的讲台上乱七八糟地堆放着各种杂物(帽、袜、鞋、书、瓶、笔……),

上课一开始,教师就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这些东西这样放在讲台上好不好?说

说你自己的想法?

2.四人一小组讨论讨论有什么好的办法?

3.教师引导:这么多东西要收拾,光靠一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我们应该分工

合作,那么应该怎样分工合作呢?如果全班同学一哄而上来收拾东西会有什么样

的后果呢?怎么办?可采用每组派一名代表选择收拾一种物品。

4.教师强调:小朋友们都是把同一类的东西放在一起了,现在和刚才比有什么

不同?是的,老师的讲台桌收拾得更加整齐、更加美观了。(揭题:分类)

5.出示P38页的主题图,引导学生说说为什么要把同类文具放在一起?文具店

里的叔叔阿姨们是怎样想的?

二、边分边议完善分类

1.让学生将学具倒在课桌上。

(1)想一想,桌子上的这些学具该怎样分类比较好呢?

(2)各自独立分类。

(3)交流各自的分法。

2.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想想:

(1)你们组的人可以怎么分?在生活中你见过这样的分法吗?有什么作用?

(2)平时,你们在什么地方看过、接触过分类?有什么好处?

三、巩固练习强化分类

1.练习六第1题:把同类的圈起来。

(1)启发学生在书上圈一圈,并说说是怎样圈的?

(2)为什么这样圈?

2.第2题:把车涂上颜色

(1)指导学生独立完成,将学生的作业展示出来。

(2)启发说出:哪些是同一类的?

3.第3题:每行中不同的是什么?

(1)教师先说明题意。

(2)同桌同学相互交流。

(3)找不同的,并说说为什么不同?

四、联系生活运用分类

1.说一说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2.用今天学到的知识回家整理书包、帮妈妈整理鞋架或帮爸爸整理书架。让爸

爸妈妈打分。

板书设计:单一标准分类的一致性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不同标准分类的多样性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8、39页。

教学目标:

1.能选择不同的标准对同一类物品进行不同的分类,掌握分类的方法。

2.初步感知不同标准分类的意义,体验分类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3.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发散性,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4.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交流的意

识。

5.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会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选择不同标准分类难点:思维的发散性关键:在直观中拓展思维的时

教学准备:铅笔、实物卡片、学具袋(各种形状、颜色各异的物品)

教学过程:

一、观察分析多重分类

1.师出示如书本P39页的铅笔。

(1)观察这些铅笔有什么不同?并把它们分分类。

(2)四人一小组交流、讨论可以怎么分类?是按什么分的?比比哪一组的分法

最多。

(3)汇报交流。

(4)为什么结果会不一样?

2.小结:根据不同的标准,我们可以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二、实践操作发散思维

做一做(拿出学具图片)

1.学生边操作图片边思考:你是按什么标准分类的?

2.把每种分类的结果详细地贴在黑板上,让学生清晰地看到不同标准的分类结

果。

三、层层深入巩固分类

1.说一说看谁的方法又多又好。练习六的第5题:怎样分?

2.分一分。练习六的第6题:你能想出几种分法?

(1)拿出学具袋里的学具,按一定的标准给它们分一分家。

(2)学生间交流方法、分享成果。

(3)请几位学生全班交流,及时纠正错误方法。

四、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