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策略研究_第1页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策略研究_第2页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策略研究_第3页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策略研究_第4页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策略研究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策略研究情境教学是目前基础教育改革中的热点话题之一,所谓教学情境就是教学活动中的情感氛围。“情”指洋溢在“境”中的教学双方之间的感情交流。“境”是教学环境,既指物理环境,如教室中的布置与陈设;也指教学双方的关系。情因境生,境为情设,情境统一和谐方为情境。创设教学情境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启发学生发现问题,调动思维的积极性,促进师生之间及学生之间的多边互动,使课堂教学变得有生气.情境教学不仅可以促进学生认知的发展、知识的构建,更有利于学生的兴趣、情感、价值观的生成和体验精神的成长。

小学阶段的教育对象是未成年的儿童,儿童的思维以形象思维占主导,而数学教学发展的是逻辑思维能力,在学习数学知识和思维发展中获得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验。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普遍存在这样的矛盾,数学课上得灵气不够,课堂气氛死气沉沉,有勃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也是新课标不提倡的。如何使学生在活泼轻松快乐的氛围中学到数学知识,情境教学的创设有它事半功倍的效能。

但是在我们的教学中情境创设有效性很差,使情境创设走入了误区:

1过多服从于教学内容,情境创设太牵强

我听一节“乘法分配律”课,教师为了创设教学情境,绞尽脑汁最后情境导入,说:“我爱爸爸和妈妈==我爱爸爸和我爱妈妈,这就象我们今天学习的知识――乘法分配律,谁能用字母表示呀?”这种导入无启发性,无思考性,更谈不上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又如六年级“倒数的认识”,老师说:“生活即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的事物都可以倒过来,人也可以倒立,杯子可以倒过来口朝下,笑脸倒过来变成哭脸,那么数学中也有把数倒过来――倒数,”这种情境创设,既浪费时间,又窒息学生本该活跃的思维,同时也误导了学生对互为倒数知识的正确理解。老师们过分强调情境创设的巨大功能,为创设而创设,而不是为了教学内容有机地创设教学情境,最后是内容迁就于情境,而不是情境服务于内容。

2过多创设生活情境,丢失数学本真

伟大的数学家说过,数学知识是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所以老师们在教学过程中,过多的从日常生活中切入数学知识,如“梯形的面积”,有老师是这样导入的:有一天路上发生交通事故,一辆汽车的挡风玻璃破了,那你该怎么办?学生说打110、120、进行人工呼吸、换一辆汽车……说了好多办法,就是说不到老师的预想,最后没办法老师只好自己说配一块梯形玻璃。

有些情境内容不符合生活实际中的基本事实,是为创设情境而随意杜撰出来的。如教学千米时,教师提问:一条高速公路全长200千米,如果步行每分200米,需要多长时间走完全程?生反驳道:高速公路不允许路人步行,又怎么可能走完全程?

有位老师在教学“几和第几”时,创设了一个动物跑步竞赛的动画情景,结果是小鸡第一,小鸭第二,小猫第三,小狗第四,许多同学当即表示不同意,认为小狗跑的最快,应该小狗第一。虽然这是假设的情景,但“虚拟”不等于“虚假”,虚拟的情境也应该符合起码的生活逻辑因此我们创设情境一定要尊重生活实际,不要人为的编造与生活不相符的书本数学。过多生活化的东西,导致数学本身的特性被掩盖了,甚至有些情境的创设并不合适,只是为了迎合新课程,在实践中,对于一些适合创设生活情境的,教师需精心创设和选择,不适合的可通过其他方式来导入。

3情境的创设表面化、形式化

教师创设了很受学生欢迎的情境,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都积极地参与,课堂很热闹,但这样的一节课下来,学生似乎什么都没有学到,只顾参加活动了。如我在听一节《统计》课时,老师花了很大的气力做了这样的情境课件,高邮经济发达了,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你看文游路上来来往往车子真多,想知道都有哪些车,哪种车多吗?下面我们来统计一下,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新知识――统计,老师开头很好,但是底下他没有具体分工,分几组,各干什么,学生都看着屏幕齐声说数,整个课堂没有条理,乱哄哄的,最后,学生什么也没有统计到,老师又来了个多此一举,问同学们家里有车吗?是哪些车。此种情境创设,表面是热热闹闹,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其实这只是表面现象,他们什么也没学到。这种情境创设的代价太大了。

有位教师在教学二年级的简单加减练习课中,设计了这样一个游戏情境――“开小火车”。游戏是由老师自己当“火车头”,老师手里拿着许多口算卡片,嘴里说着“呜……”,火车开到哪儿,就指定身边的同学回答,答对了,这位学生就可以拉着老师的衣服跟在后面做“车厢”,以此类推。不一会儿,“火车”变得越来越长了,场面也越来越热闹,教室里充满了欢呼声……

这节课从表面上看,学生是动起来了,其主体作用也得到了发挥。但仔细观察便会发现,这节课只停留在形式上的热热闹闹,并没有激发起学生深层次的思维,一节课下来,学生收获很少。

这位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只注重情趣,却忽视了教学内容。因而,尽管学生很投入地参与了,但他们感兴趣的是“开火车”这一活动本身(与教学内容无关)。直到活动结束,学生仍沉浸于对活动本身的兴趣中,而并未进入数学情境。因此,我们在设计课堂教学情境时,不只是要注重童趣,更关键的是要紧扣教学知识或技能。

4滥用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已经走进学校的课堂,为大家所接受,这说明它有着明显的优点,可以大大增加课堂知识容量,提高课堂效率,使课堂更加丰富多彩,但是有些教师片面追求多媒体辅助教学,他们常常将课堂内容制成课件,使得整节课就是课件的演示过程,不能按学生的思路进行,忽视了课堂的生成性,甚至有些教师把板书丢在一边,演示过程也被课件代替了。如一位教师在讲《7的乘法口诀》时,他利用了这样的课件,屏幕上出现一条船,共有7个三角形组成,然后一条一条向前行驶,学生根据演示课件说7的乘法口诀,本来课件很好,但老师没有指导和交代学生怎样去观察,注意什么,学生的思维背离了本节课教学中心,其结果可想而知了。

又如,一些教师在教圆周长时,用多媒体演示如何测得的,在课件上用一根绳子在圆的边缘围一圈,然后把绳子拉直,测绳子长度即可,学生只是用眼睛观看了这一过程,却没有亲自体验,没有激发学生思考,也没有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来测量,学生思维被压抑了,这堂课用多媒体教学只能是适得其反,不如不用。

针对以上老师在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出现了诸多问题,是不是就动摇我们在数学教学中的情境创设呢?回答是否定的,老师们如果能根据实际创设情境,提高课堂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那是再好不过。

那么怎样根据实际创设情境呢?

4.1通过学生生活,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兴趣

数学的教学要密切地联系生活实际,贴近生活。如我在教人民币认识时,我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你买过东西吗?谁来告诉大家,你都买过些什么?一下子学生情绪被调动起来了。我又说,不管买什么,都需要有――学生齐说(钱、人民币),非常自然,也不花代价,学生很快就融入课堂,接受新知了。

又如:在教学《厘米和米》时,我请学生来猜一猜,我们每天上课的课桌有多宽,有多长,我们的铅笔盒有多长,黑板有多长等等。这些学生肯定是不知道的,只能进行猜测或者估计,而对于猜测学生是很感兴趣的,就像猜谜语一样,不一定对,但是学生感觉很有意思。当学生猜过之后,请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来量一量。学生就会开动脑筋,有的用尺子量,有的用自己的大拇指和中指之间的距离来进行测量,这样学生表达长度的方法就有很多而不能统一确定了,这样引出统一的单位厘米。在学生了解了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以后,我又组织学生测量我们自己的一庹、一步的长,使学生会使用米尺,在学生能够测量稍长的长度以后,我再次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使用卷尺,对学校的篮球场进行测量,或者测量每个学生十步的距离或者测测自己的身高,学生这样将知识与实际生活密切联系起来,巧妙地创设教学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放飞了学生的思维,学生把自己的思考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体验,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发展过程,理解了长度单位,获取了学习数学的经验,成为数学学习活动中的探索者、发现者、创造者,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2利用数学本身的美,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古希腊最早出现的毕达哥拉斯学派是一批数学家,他们认为万物的基本原素是数,数的原则统治着宇宙的一切,对开形体,他们认为:“一切立体图形中最美的是球形,一切平面图形中最美的是圆形。”建筑、人体、雕刻、音乐等艺术美和现实美,都离不开和谐性、有序性、对称性、简洁性、明晰性、谨严性、统一性、协调性、奇异性。如数数是按一定的顺序数下去的《多位数的读法和写法》(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八册)中的一段文字。10个一是十,10个十一百,10个一百是一千,10个一千是一万,10个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10个一千万是一亿,10个一亿是十亿,10个十亿是一百亿,10个一百亿是一千亿……,一(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百亿、千亿……,都是计数单位。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的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每个计数单位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这种计数法,这种数位,突出地表现了内在的有序性、秩序性、匀称性,明确、具体地体现了数学的内在美。又如轴对称图形的教学,轴对称图形在生活当中本身就是美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课可让学生在欣赏美,陶醉美的意境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完成学习任务。

4.3通过提问题,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兴趣

《标准》指出:让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首先要求学生尝试在面对不同的对象时“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然后才是应用知识与技能解决问题,学生以往较为习惯的是在面对一个确定的问题时,思考解题的方法,将提出问题当成教材和老师的职责。因此,我们应当向学生提供观察、思考的机会,在教学中巧妙设疑,激发学生质疑精神数学教学教师要恰当的设置疑问,创设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积极动脑,主动学习。

如我在教分数的基本性质时,我讲了一个“猴王分饼”的故事:猴山上的小猴子最喜欢吃猴王做的饼。有一天,猴王把三块大小一样的饼分给小猴们吃。它先把第一块平均切成4份,分给猴甲一块,猴乙说太少了,我要2块,猴王把第二块饼平均切成8份,分给猴乙2块,乙非常高兴。猴丙更贪,它抢着说要3块,于是猴王把第三块饼平均切成12份,分给猴丙3块,丙更是洋洋得意。同学们,你们认为谁分得多呢?通过讨论,观察和验证,3只猴子分得一样多。今天我们学习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就清楚了。学生的注意力就会牢牢控制在老师的手中。

又如:在教学《隔位退位减》时,通过图书室添加新书来引出问题,学生列式解答204―108,学生通过观察算式,发现个位上4―8不够减,学生知道要从十位退1作“十”用,但是学生接着又发现,以前学习的退位减法,个位可以从十位退1,可是这一道题出现了问题,十位上是0,0表示没有,不能退,怎样办?一时之间,学生一个个都紧蹙着眉头进行思考,也有小朋友马上反应从百位退,于是请学生们讨论是百位退给哪一位?怎么退?退了以后怎么做?学生开始讨论,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之后学生通过拨计数器和列竖式来解决。

4.4通过学习活动,创设活动情境,激发兴趣

《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成功的前提,所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尤为重要,如在教第十一册比的应用“大树有多高”时,让学生到操场上体验数学和生活的联系。先让学生测量不同竹竿与它相对应的影长的高度,并当场算出它们的比值。发现所有比值是相等的。这时我适时提出:通过刚才的测量与计算,我们能不能测量出学校大楼的高度呢?学生一下子明白老师今天上这一节课的目的和用意了。学生学得既轻松愉快。同时还牢牢掌握了本节课的内容。

小学生都喜欢做游戏,创设一个与学生知识背景密切相关,又是学生感兴趣的游戏情境,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自主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策略去体验和理解知识,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探索,使学习活动生动有效、事半功倍。如:教学《认识角》时,在学生已经了解了角的基本特征,以及对角进行比较大小以后,我让学生拿出一张长方形的纸,折一折,看看能折出怎样的角。并用铅笔给角做好记号,然后跟同桌比比谁的大,谁的小以巩固比较角的大小的方法,这样为学生主动学习创设多种学习条件,营造了一个人性化的课堂氛围,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促进者。教学过程中老师带领学生玩得巧妙、玩得高明,不是为玩而玩,而是让学生在玩中生疑,让学生在玩中质疑,让学生在玩中释疑,获取知识,提高了学习数学的能力。

4.5通过深入实际、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学习混凝土”的成分比例应用题前,把学生带到建筑工地上,让学生亲眼目睹混凝土的搅拌过程,知道混凝土是由水泥,黄砂和石子按一定比例搅拌而成的,然后学习例题,把水泥黄砂和石子按1∶3∶4的比搅拌制成一种混凝土,现在需要用这种混凝土136吨,需要水泥、黄砂和石子各多少吨?

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水泥――1份黄砂――3份石子――4份

就是说在136吨混凝土中,水泥占1份,黄砂占3份,石子占4份,一共8份,这里运用很强的说服力,让学生直观找出水泥占混凝土的1/8,黄砂占混凝土的3/8,石子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