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江门中学2025届生物高二上期末监测试题含解析_第1页
江苏省江门中学2025届生物高二上期末监测试题含解析_第2页
江苏省江门中学2025届生物高二上期末监测试题含解析_第3页
江苏省江门中学2025届生物高二上期末监测试题含解析_第4页
江苏省江门中学2025届生物高二上期末监测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苏省江门中学2025届生物高二上期末监测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诗词或俗语中有着人们对生活经验的概括,其中蕴含一定的科学道理。下列解释正确的是()选项俗语解释A飞蛾扑火雌性激素的作用B一枝红杏出墙来植物的向光性C一朝被蛇咬,三年怕井绳非条件反射D锄土出肥增加土壤中的无机盐离子A.A B.B C.C D.D2.已知树突状细胞的CD80分子与细胞毒性T细胞表面的CD28分子相互识别后,可完成抗原呈递过程。与CD28分子相比,癌细胞膜上的PD-L1与树突状细胞的CD80分子结合的亲和力更高。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PD-L1与CD80的结合可以阻断树突状细胞与细胞毒性T细胞之间的信息传递B.树突状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都属于淋巴细胞,都是由骨髓造血干细胞分化而来的C.PD-L1与CD80的结合可能会减少癌细胞被细胞毒性T细胞裂解的机会D.树突状细胞既可以参与细胞免疫过程,也可以参与体液免疫过程3.下表为某人血液化验的两项结果,据此分析,其体内外最可能发生的是()项目测定值参考范围单位甲状腺激素103.1—6.3Pmol/L胰岛素1.75.0—20.0Pmol/LA.组织细胞加速摄取葡萄糖B.其尿液中可能有葡萄糖C.血糖含量将低于正常水平D.此人体重可能会增加4.如图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绿色植物是该生态系统的基础B.处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有狼、云豹和蛇C.鹰能获得野兔10%~20%的能量D.若该草原受到某化学物质的污染,则鹰体内的污染物积累浓度可能最高5.欧洲樱桃(Cherries)因口感上佳、营养丰富,深受人们喜爱。我国山东、辽宁等地己有引种,每年2-4月开花,是上市较早的一种乔木果实,号称“百果第一枝”。樱桃树的主要虫害有桑白蚧、刺蛾、桃红颈天牛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影响樱桃开花的主要非生物因素为日照长短B.用性引诱剂诱杀刺蛾,是通过改变性别比例降低种群密度C.晚上用黑光灯诱杀桃红颈天牛利用的是其有避光性D.生物防治害虫的优点是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6.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A.血液、组织液和淋巴液构成了人体内环境B.脑脊液、小肠腔内的消化液都属于内环境C.激素的合成、运输及作用均可发生在内环境中D.内环境中的化学成分及理化性质是不断变化的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9分)某地因采矿导致地表下沉,成为无法利用的荒地。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有关部门因地制宜,通过引水等措施,将该地改造成湿地生态公园,一些生物陆续迁入,并逐渐形成相对稳定的生物群落,其中部分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如图1所示,种群数量关系如图2和3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从图1中可以看出轮虫与鲫鱼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__;一般情况下,鲢鱼与鲫鱼如果灭亡,该群落物种丰富度___________(填“上升”、“下降”或“基本不变”)。(2)图2为鲫鱼的种群数量相关曲线,要获得最大持续捕捞量,捕捞后鲫鱼种群数量应处于图中___________点。用标志重捕法调查鲫鱼种群密度时,若标记个体更易于被捕食,则种群密度的估计值___________(填“偏高”、“偏低”或“不变”)。(3)图3是调查小组从当地主管部门获得的某物种种群数量的变化图,据此分析该种群在第1-5年时,年龄组成为___________型,在30年中种群数量最少的是第___________年,第20-30年该种群的出生率___________死亡率(填“大于”、“小于”或“等于”)。8.(10分)为研究某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植物激素的共同调节作用,将生长两周的拟南芥幼苗叶片分别进行A、B两种处理(A:用不同浓度的IAA溶液浸泡:B:在不同浓度的IAA溶液中分别加入相同且适宜浓度的等量乙烯利溶液浸泡),3h后测定的细胞膜透性结果如图。回答下列问题。(1)拟南芥幼苗中的生长素是由_____转变来的对生命活动起调节作用的微量有机物。在韧皮部中,生长素的运输方式是_____(填“极性运输”或“非极性运输”)。(2)实验结果表明,IAA在浓度不高于_____时,对其细胞膜透性变化的影响不显著。B组随AA浓度的提高,拟南芥叶片的细胞膜透性显著增加,与A组高浓度IAA处理的叶片细胞膜透性的变化趋势存在平行关系,请对这一实验现象提出合理的假说:_____。(3)已知乙烯能够降低植物的抗低温能力。现将拟南芥幼苗分别在25℃常温和4℃低温下培养一段时间,然后移至-8℃的致死低温下,发现后者的存活率明显高于前者。推测直接原因可能是_____。根本原因是_____。9.(10分)如图表示生物体内进行的能量释放、转移和利用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乙表示____________,丙表示_____________。(2)植物通过b过程合成ATP所需的能量,除了来自a过程外,也可以来自______(填生理过程)。c过程总是与________反应相联系,从而完成各种活动。(3)若该生物是酵母菌,当O2供应充足时,C6H12O6氧化分解的场所是____________,产物CO2可以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发生的现象是____________,若用18O标记O2,经氧化分解后首先出现放射性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4)当人在剧烈运动中,其体内C6H12O6通过a过程氧化分解的产物是________。10.(10分)肆虐全球的新冠肺炎是由一种+RNA冠状病毒(COVID-19)引起。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COVID-19侵入人体时,首先鼻腔口腔等处的黏膜组织会分泌粘液包裹住病毒,通过打喷嚏、咳嗽等方式将病毒排出体外,部分已进入人体的COVID-19会被吞噬消化,上述过程由人体免疫系统的第_________道防线发挥作用。(2)当COVID-19突破前两道防线后,树突状细胞收集抗原并呈递给_________,该细胞开始分裂分化并分泌_________:一方面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产生并分泌特异性抗体阻止病毒进入细胞;另一方面激活_________使其大量增殖,识别被寄生的宿主细胞,与之密切接触,使其裂解死亡释放抗原。(3)预防新冠肺炎的核酸疫苗已成为疫苗研发的热点领域。核酸疫苗分为DNA疫苗和RNA疫苗。下图是一种自扩增RNA疫苗的设计、制备及作用机理的过程示意图。①由图可知,自扩增mRNA能自我扩增是因为其中含有_________,包裹自扩增mRNA的脂质体进入细胞的方式是_________。进入细胞的自扩增mRNA一部分通过自我复制,另一部分充当_________的模板与核糖体结合,指导抗原肽的合成。抗原肽能激发人体的特异性免疫,产生_________,从而获得对COVD-19的免疫力。②当接种者再次接触COVID-19时,相关细胞迅速增殖分化为_________。该过程的优点是_________。③与DNA疫苗相比,mRNA疫苗安全性更好,这是因为_________。11.(15分)现有小麦种子资源包括:①高产、感病;②低产、抗病;③高产、晚熟等品种。为满足不同地区及不同环境条件下的栽培需求,育种专家要培育三类品种:a高产、抗病;b高产、早熟;c高产、抗旱。请回答下列问题:(1)利用①②品种间杂交并连续自交筛选可获得稳定遗传的品种a,但是该育种方法所需要的年限很长,为了缩短育种年限,可将其杂交产生的F1的花粉进行________,然后经人工诱导使________,最后筛选出高产抗病植株a。(2)若采用诱变育种获得品种b,需要用γ射线处理大量的③品种种子,其原因是基因突变具有________和多害少利性这三个特点。(3)用转基因技术将外源抗旱基因导入________品种中可获得品种c;该技术的操作一般要经历四个步骤,其最后一步是___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B【解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是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人和动物体对体内和外界环境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规律性的反应。分为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膝跳反射、眨眼反射、缩手反射、婴儿的吮吸、排尿反射等都非条件反射。这种反射活动是人与生俱来、不学而能的,因此属于非条件反射;条件反射是个体生活过程中,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由特定的条件刺激所引起的反射,条件反射提高了动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大脑越发达的动物,建立的条件反射也就越复杂。【详解】A、飞蛾扑火是物理信息的作用,与雌性激素无关,A错误;B、一枝红杏出墙来”描述了植物的向光性,向光性的产生是生长素分布不均造成的,B正确;C、一朝被蛇咬,三年怕井绳,是井绳的条件刺激引起了人体害怕的反应,是条件反射的结果,C错误;D、锄土出肥这一句俗语的主要道理是使土壤疏松和根的呼吸旺盛,利于无机盐的吸收,D错误。故选B。2、B【解析】淋巴细胞分为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脱,T细胞又可分为辅助性T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免疫细胞包括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以及淋巴细胞,免疫细脱来自骨髓的造血干细胞。【详解】A、PD-L1与CD80的结合,使CD-28不能与CD80结合,从而阻断了两者之间的信息传递,A正确;B、树状突细胞和细胞类性T细胞都属于免疫细胞,但是树状突细胞不属于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分为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脱,T细胞又可分为辅助性T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免疫细胞包括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以及淋巴细胞,免疫细均来自骨髓的造血干细胞,B错误;C、PD-L1与CD80的结合,PL-L1位于癌细脱膜上,这可能会减少癌细胞被细胞毒性T细胞密切结合使其裂解的机会,C正确;D、树状突细胞具有强大的吞噬、呈递抗源功能,既可以参与体液免疫,又可以参与细胞免疫,D正确。故选B。3、B【解析】分析题中的表格可知:甲状腺激素含量高于正产值,胰岛素含量低于正常值。甲状腺激素能促进新陈代谢的速率,促进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胰岛素素通过调节作用降低血糖浓度。【详解】A、该人胰岛素含量低,组织细胞摄取葡萄糖的速率减缓,A错误;B、胰岛素含量低于正常值,会使血糖含量高于正常水平,达到一定值(肾糖阈)之后,其尿液中就可能含有葡萄糖,B正确;C、胰岛素含量偏低,对血糖的摄取、利用、储存减少,血糖含量高于正常水平,C错误;D、此人甲状腺激素激素水平偏高,新陈代谢速率升高,可能会体重减轻,D错误。故选B。4、C【解析】由图可知,图中食物网中,共有6条食物链,其中存在捕食和竞争关系。【详解】A、绿色植物是自养生物,是该生态系统的基础,A正确;B、狼、云豹和蛇均为次级消费者,处于第三营养级,B正确;C、10%~20%的传递效率,指两个营养级之间,而不是两种生物之间,C错误;D、图中鹰处于最高营养级,故若该草原受到某化学物质的污染,则鹰体内的污染物积累浓度可能最高,D正确。故选C。5、C【解析】生物防治就是利用一种生物对付另外一种生物的方法。它利用了生物物种间的相互关系,以一种或一类生物抑制另一种或另一类生物。它的最大优点是不污染环境。【详解】A、不同季节的日照长短不同,影响樱桃开花的主要非生物因素为日照长短,A正确;B、利用性引诱剂诱杀刺蛾可改变性别比例,以降低刺蛾的出生率,进而控制种群密度,B正确;C、晚上用黑光灯诱杀桃红颈天牛利用的是其有趋光性,C错误;D、生物防治的最大优点是不污染环境,是农药等非生物防治病虫害方法所不能比的,D正确。故选C。6、D【解析】内环境主要由组织液、血浆、淋巴等细胞外液组成。需要注意的是消化道、呼吸道、生殖道等都是直接与外界相通的,其内的液体不属于内环境。体外环境的变化和体内细胞代谢活动的进行导致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不断变化。【详解】A、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构成了人体的内环境,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不属于内环境,A错误;B、小肠腔内的消化液直接与外界相通的,不属于内环境,B错误;C、激素的合成是在细胞内,作用时可能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或者进入细胞内发挥作用,C错误;D、体外环境的变化和体内细胞代谢活动的进行导致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不断变化,D正确。故选D。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①.种间竞争,②.下降③.b④.偏高⑤.增长⑥.20⑦.等于【解析】分析题图1中芦苇藻类属于第一营养级(生产者),鲢鱼、鲫鱼、轮虫属于第二营养级(初级消费者),鲶鱼属于第三营养级(次级消费者);图2种群增长速率先增大后减小,最后增长速率为0,表示种群增长曲线呈S型,图3中λ在第1-5年大于1,种群呈增长趋势,10-15年小于1,种群数量下降,且下降趋势加快,15-20年λ上升,且小于1,种群数量下降,且下降趋势减缓,20-30年λ等于1,种群数量保持稳定。【详解】(1)分析图1,可以看出轮虫与鲫鱼都是以芦苇藻类为食,属于竞争关系;若鲢鱼与鲫鱼灭亡,组成该群落的生物种类减少,群落物种丰富度将会下降。(2)图2表示的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曲线,要获得最大持续捕捞量,捕捞后鲫鱼种群数量应处于K/2处,此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位于图中的b点。用标志重捕法调查鲫鱼种群密度时,种群数量=(第一捕捉数量×重捕数)/重捕标记数,若标记个体更易于被捕食,则会使重捕标记数减少,种群密度的估计值会偏高。(3)图3中种群在第1-5年时λ>1,种群数量呈增长趋势,年龄组成为增长型,在30年中λ在第1-5年大于1,种群呈增长趋势,10-20年小于1,种群数量一直下降,第20年种群数量最少,20-30年λ等于1,该种群的出生率等于死亡率,种群数量保持稳定。【点睛】本题考查种群和群落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尤其是S型曲线增长速率变化规律;识记估算种群密度的方法,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8、(1)①.色氨酸②.非极性运输(2)①.5mgL-1②.较高浓度IAA能促进乙烯的合成,增大叶片的细胞膜透性(3)①.低温能抑制乙烯的合成②.低温影响了乙烯基因(相关基因)的表达【解析】1、植物激素是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植物生长调节剂是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2、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中,各种植物激素并不是孤立的起作用,而是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有的相互促进,有的相互拮抗。【小问1详解】生长素是由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转变形成的,生长素在韧皮部的运输方式是非极性运输。【小问2详解】据图分析可知,根据A曲线可知,在IAA在浓度不高于5mgL-1时,IAA对细胞膜透性的影响不显著。B组加乙烯处理后,随IAA浓度的提高,番茄叶片细胞膜透性显著增加,与A组高浓度处理变化趋势具有平行关系,对这一实验现象提出合理假说是:当IAA浓度增高到一定值后,就会促进乙烯的合成,乙烯含量增加增大了细胞膜的透性。【小问3详解】由于乙烯能够降低植物的抗低温能力,所以将拟南芥幼苗分别在22℃常温和4℃低温下培养一段时间,然后移至-8℃的致死低温下,发现后者的存活率明显高于前者,说明低温能够抑制乙烯的合成,提高拟南芥幼苗在致死低温下的成活率。而其根本原因是低温影响了乙烯基因(相关基因)的表达,抑制了乙烯的合成。【点睛】本题结合图示,考查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作用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的判断。9、①.热能②.ADP和Pi③.光合作用④.吸能⑤.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⑥.由蓝变绿再黄⑦.水⑧.CO2、水、乳酸【解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示为对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的考查,a是细胞呼吸的方式,可以是有氧呼吸或无氧呼吸,甲是细胞呼吸的产物,可能是水和二氧化碳或者是无氧呼吸的产物酒精和二氧化碳或者乳酸,乙是以热能的形式散失的能量,丙是ADP和磷酸,b是ATP的合成,c是ATP的水解过程。【详解】(1)有机物氧化分解释放的能量一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一部分储存到ATP中。故图中乙表示热能,丙表示ADP和Pi。(2)植物通过b过程合成ATP所需的能量,除了来自a细胞呼吸过程外,也可以来自光合作用。c过程是ATP释放的能量被利用的过程,总是与吸能反应相联系,从而完成各种活动。(3)若该生物是酵母菌,当O2供应充足时,进行有氧呼吸,所以C6H12O6氧化分解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产物CO2可以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发生的现象是由蓝变绿再黄。若用18O标记O2,由于在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氧气和还原氢结合形成水,故首先出现放射性的物质是水。(4)当人在剧烈运动中,其体内有的细胞进行有氧呼吸,有的细胞进行无氧呼吸,所以C6H12O6通过a过程氧化分解的产物是CO2、乳酸、水。【点睛】本题考查了生物体内进行的能量释放、转移和利用过程,对于细胞呼吸方式、不同细胞呼吸方式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ATP与ADP相互转化的过程和意义的综合理解应用,把握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是解题的关键。10、(1)一、二(2)①.辅助性T细胞②.细胞因子③.细胞毒性T细胞(3)①.病毒RNA复制酶编码区②.胞吞③.翻译④.抗体和记忆细胞⑤.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⑥.短时间内产生大量抗体和记忆B细胞,使免疫效应更快更强⑦.mRNA不进入细胞核,无整合到宿主细胞染色体DNA的风险;易被RNA酶降解,不会遗传给后代【解析】1、人体免疫包括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包括第一、二道防线,第一道防线由皮肤和粘膜组成,第二道防线由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组成;特异性免疫是人体的第三道防线,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借助于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组成,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两种方式。2、体液免疫:病原体侵入机体后,一些病原体被树突状细胞、B细胞等抗原呈递细胞摄取,这为激活B细胞提供了第一个信号,抗原呈递细胞将抗原处理后呈递在细胞表面,然后传递给辅助性T细胞,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这为激活B细胞提供了第二个信号,辅助性T细胞开始分裂、分化,并分泌细胞因子,B细胞受到两个信号的刺激后开始分裂、分化,大部分分化为浆细胞,小部分分化为记忆B细胞,细胞因子促进B细胞的分裂、分化过程,浆细胞产生和分泌大量抗体,抗体可以随体液在全身循环并与这种病原体结合,抗体与病原体结合可以抑制病原体增殖或对人体细胞的黏附。3、细胞免疫:病原体侵入靶细胞后,被感染的宿主细胞(靶细胞)膜表面某些分子发生变化,细胞毒性T细胞识别这一变化信号,之后开始分裂并分化,形成新的细胞毒性T细胞和记忆细胞,细胞因子能加速这一过程,新形成的细胞毒性T细胞在体液中循环,他们可以识别并接触、裂解被同样病原体感染的靶细胞,靶细胞裂解死亡后,病原体暴露出来,抗体可以与之结合,或被其他细胞吞噬掉。【小问1详解】鼻腔口腔等处的黏膜组织会分泌粘液包裹住病毒,通过打喷嚏、咳嗽等方式将病毒排出体外这属于人体第一道防线发挥作用;已进入人体的COVID-19会被吞噬消化,这属于人体的第二道防线发挥作用,因此上述过程由人体免疫系统的第一、二道防线发挥作用。【小问2详解】在体液免疫中,树突状细胞收集抗原并呈递给辅助性T细胞,辅助性T细胞能合成并分泌细胞因子。细胞毒性T细胞能识别并结合被寄生的宿主细胞,使其裂解死亡释放抗原。【小问3详解】①RNA自我复制需要RNA复制酶,由图可知,自扩增mRNA含有病毒RNA复制酶编码区,能控制合成RNA复制酶,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