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成都市树德实验中学高二上生物期末达标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5届成都市树德实验中学高二上生物期末达标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5届成都市树德实验中学高二上生物期末达标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5届成都市树德实验中学高二上生物期末达标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5届成都市树德实验中学高二上生物期末达标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成都市树德实验中学高二上生物期末达标检测试题注意事项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用同位素14C标记的吲哚乙酸来处理一段枝条的一端,然后探测另一端是否含有放射性14C标记的吲哚乙酸存在,枝条及位置如下图。下列有关处理方法及结果的叙述正确的是()A.处理甲图中A端,能在甲图中B端探测到14C的存在B.处理乙图中A端,能在乙图中B端探测到14C的存在C.处理甲图中B端,能在甲图中A端探测到14C的存在D.处理乙图中B端,不可能在乙图中A端探测到14C的存在2.某同学将红色杜鹃花瓣外表皮细胞置于一定浓度的某种溶液中,测得细胞液浓度与该溶液浓度的比值(P值)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右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t0~t1这段时间,细胞失水能力逐渐上升B.细胞在t1时刻开始吸收外界溶液中的溶质C.t0~t1这段时间,细胞体积变化量大于原生质体体积变化量D.该溶液可以是适宜浓度的甘油溶液,但不能是适宜浓度的蔗糖溶液3.关于生物膜系统,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原核生物不存在生物膜系统B.叶绿体类囊体薄膜属于生物膜系统C.生物膜系统是由生物体内的各种膜结构构成的系统D.生物膜系统中各种膜结构的组成成分基本相同4.某校生物兴趣小组进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实验。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为增加酵母菌的数量,使用高浓度的葡萄糖溶液B.实验前对培养液和培养工具均须进行严格的灭菌C.将酵母菌接种到培养液中,并进行第一次计数D.营养条件是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动态变化的因素之一5.昆虫的保护色越来越逼真,昆虫天敌的视觉也越来越发达,结果双方都没有取得明显的优势.这说明了A.双方在斗争中不分胜负 B.生存斗争是生物进化的内因C.双方相互选择,共同进化 D.生物有利变异的积累6.在自然环境中,一个种群不能长期以“J”型曲线方式增长的原因是A.处在生育期的个体足够多 B.存在天敌或竞争者C.每个季节都有充足的食物 D.栖息地面积足够大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9分)请运用生态学的原理分析回答下列有关水稻田的问题:(1)在稻田生态系统中,水稻、杂草的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三化螟是单食性水稻害虫,其幼虫钻入稻茎蛀食造成枯心苗。水稻和三化螟幼虫是______________关系,可采用______________(方法)来调査三化螟幼虫的密度。(3)流入水稻田的总能量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除草治虫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水稻田中长有水稻、杂草,水面的红浮萍、水中鱼、水底的田螺,该景象体现了生物群落具有_________结构。8.(10分)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下列有关调查研究的叙述正确的是()A.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均是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来间接影响种群密度B.研究种群“S”型增长曲线在渔牧养殖生产上的应用时,人们发现种群数量保持在K/2左右可获得最大的增长速率C.在土壤小动物丰富度的调查研究过程中,注意标记物不能过于醒目D.样方法调查草地中蒲公英时,不统计样方线上的个体9.(10分)下图A是果蝇体细胞模式图,图B是该个体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两对染色体,请据图回答问题:(1)果蝇体细胞中有________个染色体组。(2)图B中①上的基因异常,表明该个体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发生了__________________。(3)假设图B减数分裂完成后形成了DdA的配子,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4)若图B的①上D基因与②上的d基因发生了部分交叉互换,则这种变异属于_______________。若图B的①与③发生了部分染色体的互换,则这种变异属于_______________。10.(10分)图1表示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图2表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经第二营养级的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1)在图1生态系统中,属于消费者有_______;碳从无机环境中进入生物群落的主要途径是_______作用。(2)图2中a表示_______的能量,b表示_______的能量。(3)从图2中可以总结出能量流动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4)人类对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进行调查研究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11.(15分)202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之一朱利叶斯利用辣椒素发现了在感受疼痛的神经细胞上有特异性受体TRPV1。TRPV1是一种可高效介导Ca2+流入的阳离子通道,静息状态下,细胞外Ca2+浓度高于细胞内,此状态会抑制Na+内流。实验证明,辣椒素和43℃以上的高温都可以激活TRPV1,并打开其通道。请回答下列问题:(1)“辣”不是味觉,而是一种痛觉。辣椒素激活感觉神经细胞上的TRPV1,Ca2+通过_______方式进入神经细胞,对Na+内流的影响表现为_____,从而_____(填“提高”或“降低”)神经细胞的兴奋性,当兴奋传至神经纤维末梢,引起储存在_____内的谷氨酸(一种神经递质)释放并作用于突触后神经元,经一系列神经传导过程后在大脑皮层产生痛觉。(2)热刺激也可开启TRPV1的离子通道,吃辣椒时喝热饮会_____(填“加重”或“不影响”或“减轻”)痛觉,该过程_____(填“属于”或“不属于”)反射。(3)炎症发生时,疼痛是一种防御性的保护反应。研究发现,白细胞介素IL-6能使神经细胞膜上TRPV1通透性增强,引起痛觉,其分子机制如下图所示。(注:gp130、JAK、P13K是参与细胞信号转导过程中的重要物质。)①IL-6与gpl30结合后,通过一系列代谢过程使神经细胞膜上TRPV1通透性增强,则膜蛋白gp130最可能是_____(填“载体蛋白”或“受体蛋白”)。②据图概括IL-6通过P13K发挥作用的两个途径:一是促进核糖体上___;二是促进__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A【解析】A、由于生长素的运输是极性运输,因此理甲图中A端,生长素能从A运输到B,能在甲图中B端探测到14C的存在,A正确;B、图中A端是形态学下端,处理乙图中A端,生长素不能运输到B,因此乙图中B端探测不到14C的存在,B错误;C、甲图中的B是形态学下端,处理B端,生长素不能运输到A,不能在甲图中A端探测到14C的存在,C错误;D、乙图中B端是形态学上端,处理中B端,生长素能运输到A,因此可能在乙图中A端探测到14C的存在,D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生长素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2、D【解析】据图分析,将红色杜鹃花瓣外表皮细胞置于一定浓度的某种溶液中,细胞液浓度与该溶液浓度的比值(P值)逐渐增加,开始小于1,说明外界溶液浓度大,细胞失水,发生质壁分离;后来大于1,说明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溶液,细胞吸水,发生质壁分离的复原。【详解】A、t0~t1这段时间,细胞失水,细胞液的浓度增大,则细胞失水能力逐渐下降,A错误;B、溶质分子可通过主动运输方式进入细胞,所以从t0时刻开始就有溶质分子进入细胞,B错误;C、由于细胞壁的伸缩性小,t0~t1这段时间,虽然发生了质壁分离,但细胞的体积几乎不变,而原生质体的体积明显变小,C错误;D、细胞吸收甘油而不吸收蔗糖,由图可知,细胞先质壁分离后自动复原,说明该溶液不可能是一定浓度的蔗糖溶液,可以是适宜浓度的甘油溶液,D正确。故选D。3、C【解析】1、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叶绿体、溶酶体等细胞器膜和核膜、细胞膜等结构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2、生物膜系统功能:(1)保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对物质运输、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等过程起决定作用。(2)为多种酶提供附着位点,是许多生物化学反应的场所。(3)分隔细胞器,保证细胞生命活动高效、有序地进行。【详解】A、生物膜系统是由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等结构共同构成的,原核生物没有核膜和细胞器膜,不存在生物膜系统,A正确;B、叶绿体类囊体薄膜属于细胞器膜,属于生物膜系统,B正确;C、生物膜系统是由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等结构共同构成的,不是生物体内的各种膜结构构成的,如小肠粘膜不属于生物膜系统,C错误;D、生物膜系统中各种膜结构的组成成分基本相同,都主要是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的,D正确。故选C。4、A【解析】在“探究培养液中酪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实验中,需要控制好无关变量。在营养物质和生活空间充裕的情况下,酵母菌呈“J”型曲线增长;在体积恒定,营养物质一定的条件下,酵母菌呈“S”型曲线生长。【详解】A、使用高浓度的葡萄糖溶液会使酵母菌失水过多死亡,A错误;B、实验前需要对培养液和培养工具进行严格灭菌,防止杂菌污染,B正确;C、将酵母菌接种到培养液中,需要进行第一次计数,C正确;D、营养条件是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动态变化的因素之一,营养条件和空间充裕时,如酵母菌会出现类似“J”型曲线增长,D正确。故选A。5、C【解析】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例如一种植物由于食草昆虫所施加的压力而发生遗传变化,这种变化又导致昆虫发生遗传性变化,而不是几个物种朝一个方向进化,它包括:“精明的捕食者”策略:捕食者一般不能将所有的猎物吃掉,否则自己也无法生存;“收割理论”:捕食者往往捕食个体数量多的物种,这样就会避免出现一种或几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占绝对优势的局面,为其他物种的形成腾出空间有利于增加物种的多样性。【详解】昆虫的保护色越来越逼真,越能生存下来,并繁殖后代,这是适者生存,经过若干代的自然选择保护色得到积累加强;天敌的视觉越发达,容易发现食物昆虫,能获得食物而生存,否则就会不适者被淘汰,这是双方长期相互选择、共同进化的结果。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要明确共同进化的概念:“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着重理解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影响导致共同进化。6、B【解析】本题考查了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J”型曲线:指数增长函数,描述在食物充足,无限空间,无天敌理想条件下生物无限增长的情况;在实验室内的理想条件下可以实现;自然状态下当某种群刚迁入一个新的适宜环境中的最初阶段可能呈“J”型增长。“S”型曲线:是受限制的指数增长函数,描述食物、空间都有限,有天敌捕食的真实生物数量增长情况,存在环境容纳的最大值K。根据分析解答本题。【详解】A、处在生育期的个体足够多,种群数量增长快,可以J型曲线增长,A错误;B、J型曲线是在食物(养料)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没有疾病的理想条件下形成的,B项存在天敌或竞争者,不能长期以“J”型曲线方式增长,B正确;CD、该两个选项都是条件适宜的情况,可以J型曲线增长,CD错误。故选B。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1).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制造有机物(或为生物群落提供物质和能量)(2).捕食(3).样方法(4).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5).人工输入的能量(6).调整能量流动的方向,使能量更多的流向水稻(7).垂直【解析】1、一般植物和个体小、活动能力小的动物以及虫卵常用的是样方法;活动能力大的动物常用标志重捕法。2、群落垂直结构: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详解】(1)该稻田生态系统中水稻和稗草等杂草属于生产者,它们的功能是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制造有机物(或为生物群落提供物质和能量)。(2)据题干信息可知:三化螟幼虫钻入稻茎蛀食造成枯心苗,故水稻和三化螟幼虫是捕食关系;三化螟幼虫活动能力弱,调查其密度常用的方法是样方法。(3)由于水稻田属于人工生态系统,故流入水稻田的总能量包括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和人工输入的能量两部分;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农民除草、治虫的目的是调整能量流动的方向,使能量更多的流向水稻。(4)水稻田中长有水稻、杂草,水面的红浮萍、水中鱼、水底的田螺,该景象体现了生物群落具有垂直结构。【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种群、群落的相关知识,并能结合题意运用术语分析作答。8、B【解析】样方法是估算种群密度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样方法是指在被调查种群的分布范围内,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通过计数每个样方内的个体数,求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以所有样方法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估计值。其适用范围为植物种群密度,昆虫卵的密度,蚜虫、跳蝻的密度等。样方法常用取样方法有:①五点取样法②等距取样法。标志重捕法常用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较大的动物。其应用的前提条件是标志个体与未标志个体重捕的概率相等,调查期内没有新的出生和死亡,无迁入和迁出。【详解】A、年龄组成可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间接影响种群的密度,性别比例可通过影响出生率间接影响种群的密度,A错误;B、根据“S”型增长曲线的变化规律可知,种群数量在K/2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B正确;C、土壤中的小动物活动范围较小,宜采用样方法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的丰富度,C错误;D、采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蒲公英时,应统计相邻两样方线上的个体,D错误。故选B。9、(1).2(2).基因突变(3).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①和②没有分离,或者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①上的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后没有分离(4).基因重组(5).染色体结构变异【解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A中含2条XX染色体,所以该果蝇为雌性个体。图B表示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在减数分裂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可以自由组合。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的基础知识,分析题图,结合问题的具体提示综合作答。【详解】(1)由于果蝇体细胞中Ⅱ、Ⅲ、Ⅳ、X染色体都是两条,说明体细胞中含有2个染色体组,其中一个染色体组可以表示为Ⅱ、Ⅲ、Ⅳ、X。(2)图B中①上的基因是复制关系,应该相同,现发生异常,变为等位基因,又②上的基因正常,说明该个体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发生了基因突变。(3)假设图B减数分裂完成后形成了DdA的配子,如果d来自②,则可能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①和②没有分离;如果d来自①,则可能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①上的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后没有分离。(4)图B的①与②是同源染色体,所以①上D基因与②上的d基因发生了部分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图B的①与③为非同源染色体,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发生部分染色体的互换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点睛】本题考查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异常减数分裂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0、(1)①.D、E、F②.光合(2)①.初级消费者同化②.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3)单向流动、逐级递减(4)可以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解析】分析图1:A是生产者,DEF是消费者,B是分解者,C是大气中的CO2库。分析图2:a表示第二营养级的摄入量,b表示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c表示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小问1详解】分析图1:根据双向箭头及箭头指向判断,A是生产者,D、E、F是消费者,B是分解者,C是大气中的CO2库。碳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的主要途径是光合作用。【小问2详解】图2是能量流经第二营养级的示意图,a表示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b表示初级消费者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小问3详解】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小问4详解】人类对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进行调查研究的意义是可以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点睛】本题考查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