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典籍分类专训人物传记类《三国志魏书》(全国甲卷、乙卷适用)_第1页
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典籍分类专训人物传记类《三国志魏书》(全国甲卷、乙卷适用)_第2页
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典籍分类专训人物传记类《三国志魏书》(全国甲卷、乙卷适用)_第3页
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典籍分类专训人物传记类《三国志魏书》(全国甲卷、乙卷适用)_第4页
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典籍分类专训人物传记类《三国志魏书》(全国甲卷、乙卷适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国志�魏书》未命名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司马芝,字子华,河内温人也。少为书生,避乱荆州,于鲁阳山遇贼,同行者皆弃老弱走,芝独坐守老母。贼至,以刃临芝,芝叩头曰:“母老,唯在诸君!”賊曰:“此孝子也,杀之不义。”遂得免害,以鹿车推载母。居南方十余年,躬耕守节。太祖平荆州,以芝为菅长。时天下草创多不奉法郡主簿刘节旧族豪侠宾客千余家出为盗贼入乱吏治。顷之,芝差节客王同等为兵,掾吏据白:“节家前后未尝给徭,若至时藏匿,必为留负。”芝不听,与节书曰:“君为大宗,而宾客每不与役,既众庶怨望,或流声上闻。今调同等为兵,幸时发遣。”兵已集郡,而节藏同等,因令督邮以军兴诡责县,县掾吏穷困,乞代同行。芝乃驰檄济南,具陈节罪。太守郝光素敬信芝,即以节代同行,青州号“以郡主簿为兵”。迁广平令。征虏将军刘勋,贵宠骄豪,又芝故郡将,宾客子弟在界数犯法。勋与芝书,不著姓名,而多所属托,芝不报其书,一皆如法。后勋以不轨诛,交关者皆获罪,而芝以见称。黄初中,入为河南尹,抑强扶弱,私请不行。会内官欲以事托芝,不敢发言,因芝妻伯父董昭。昭犹惮芝,不为通。芝为教与群下曰:“盖君能设教,不能使吏必不犯也。吏能犯教,而不能使君必不闻也。夫设教而犯,君之劣也;犯教而闻,吏之祸也。君劣于上,吏祸于下,此政事所以不理也。可不各勉之哉!”于是下吏莫不自励。后为大司农。芝奏曰:“王者之治,崇本抑末,务农重谷。方今二虏未灭,师旅不息,国家之要,惟在谷帛。专以农桑为务,于国计为便。”明帝从之。芝性亮直,不矜廉隅。与宾客论,有不可意,便面折其短,退无异言。卒于官,家无余财,自魏迄今为河南尹者莫及芝。(选自《三国志·魏书》)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时天下/草创多/不奉法/郡主簿刘节/旧族豪侠/宾客千余家/出为盜贼/入乱吏治。B.时天下草创/多不奉法/郡主簿刘节/旧族豪侠/宾客千余家/出为盜贼/入乱吏治。C.时天下草创/多不奉法/郡主簿刘节/旧族/豪侠宾客千余/家出为盗贼/入乱吏治。D.时天下/草创多/不奉法/郡主簿刘节/旧族豪侠/宾客千余家/出为盗贼/入乱吏治。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字,古代男子的“字”是20岁行加冠礼时起的,“字”与“名”意思相同或相近。B.檄,即檄文,古代写在木简上用于晓谕、征召、声讨的官方文书,特指声讨的文告。C.太守,秦朝至汉朝时期对郡守的尊称,汉景帝更名为太守,为一郡的最高行政长官。D.迁,一般指升官,表平调或贬官在“迁”字前后加字,如转迁、迁调,迁谪、左迁。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司马芝孝敬母亲。他避乱荆州时,在鲁阳山遇到了贼寇,同行的其他人都撇下亲人逃跑了,只有他守护着老母亲,贼寇见他是个孝子而未杀害他。B.司马芝不徇私情。宫中的太监想托他办事,不敢开口讲,就想通过他妻子的伯父董昭传话,然而董昭也很害怕他,所以就没有帮太监的忙。C.司马芝为政有方。他担任河南尹时,抑制豪强,扶助弱者,建议君王要以农业为本,抑制工商业的发展。明帝听从了他的建议。D.司马芝品行方正。他与宾客谈论事情,有不符合自己的想法的,便当面驳斥对方,指出对方的不足,离开之后就不再说任何别的话了。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后勋以不轨诛,交关者皆获罪,而芝以见称。(2)君劣于上,吏祸于下,此政事所以不理也。【答案】1.B2.A3.C4.(1)后来刘勋因为不守法律而被诛杀,和他有关系的人都获罪,然而司马芝因为不理他而被称赞。(2)君王在上无能,官吏在下遭受灾祸,这就是政事不能治理的原因呀。【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天下草创”,“草创”是“天下”的谓语,中间不可断开,可以排除A和D项;“旧族豪侠”是“郡主簿刘节”的谓语,两者构成判断句,可以排除C项。此句的完整翻译是“当时天下刚刚建立,很多人不遵守法律。郡主簿刘节,是旧族豪侠,宾客千余家,出郡做盜贼,入郡就扰乱官吏办公”。故选B。2.此题考查学生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A.“‘字’与‘名’意思相同或相近”错误,名和字之间还有相反相成的关系。故选A。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的能力。C.“他担任河南尹时,……建议君王要以农业为本,抑制工商业的发展”错误,“建议君王要以农业为本,抑制工商业的发展”不是他担任河南尹时,而是他担任大司农时。故选C。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第一句中,“轨”,名词动用,应理解为“遵守法律”;“诛”应理解为“被诛杀”;“交关者”应理解为“和他有关系的人”;“见”应理解为“被”。第二句中,“劣于上”“祸于下”都是状语后置句;“劣”应理解为“无能”,“祸”应理解为“遭受灾祸”;“此政事所以不理也”是判断句;“所以”应理解为“……的原因”。【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参考译文:司马芝,字子华,河内温人。年少为书生,在荆州躲避战乱,在鲁阳山遇到了贼寇,同行的人都抛弃了老弱逃跑,唯独司马芝坐着守护老母亲。贼寇到了,准备用刀砍死司马芝,司马芝叩头说:“母亲老了,就看各位了!”贼说:“这是个孝子,杀了他不道义。”于是能够免遭杀害,用鹿车推上母亲。在南方呆了十余年,亲自耕种坚守节操。太祖平定了荆州,让司马芝担任菅长。当时天下刚刚建立,很多人不遵守法律。郡主簿刘节,是旧族豪侠,宾客千余家,出郡做盜贼,入郡就扰乱官吏办公。不久,司马芝差遣刘节的宾客王同等人参军服兵役,掾吏根据情况禀告司马芝说:“刘节家从来就没有服过徭役,如果到时候藏匿,你一定会为事情办不成负责任。”司马芝不听,给刘节写信说:“您是大家族,然而宾客常常不参加兵役,已经让老百姓怨恨了,或许关于你的不好的流言会使上面听到。现今调遣王同等人服兵役,希望你按时派遣。”兵已经集结在郡,然而刘节藏了王同等人,就命令督邮以军队要出发来要求县里,县掾吏实在没有办法,就乞求代替王同。司马芝就把公文快马奔驰送到济南,详细地陈述刘节的罪状。太守郝光一向尊敬信任司马芝,就让刘节代替王同服兵役,青州人称司马芝为“让郡主簿服兵役”。后来迁任广平令。征虏将军刘勋,贵宠骄豪,又是司马芝治理的旧郡的将领,宾客子弟在界数次犯法。刘勋给司马芝写信,不留姓名,而托附很多事,司马芝不给他回信,所有的事全都按照法规来办理。后来刘勋因为不守法律而被诛杀,和他有关系的人都获罪,然而司马芝因为不理他而被称赞。黄初中,入为河南尹,抑制豪强扶助弱者,私人请托不理会。恰好内官想拿事请托司马芝,不敢对他说,就通过司马芝的妻子的伯父董昭传话。董昭也很怕司马芝,不替他沟通。司马芝对众位属下教导说:“君王能设定法令,不能使官吏一定不违犯。官吏能违犯法令,而不能使君王一定听不到。设定法令却有人违犯,这是君王的无能;违犯法令却让君王听到了,这就是官吏的灾祸。君王在上无能,官吏在下遭受灾祸,这就是政事不能治理的原因呀。各位难道能不严格要求自己吗?”于是下属都自我勉励。后来担任大司农。司马芝上奏说:“君王治理国家,以农业为本抑制工商业的发展。如今两方敌虏没有消灭,战争没有停止,国家的机要,在于谷帛。专门把农桑作为重要的事务,在国家的策略方面是很有利的。”明帝听从他。司马芝性格耿直,不夸耀自己的品行方正。与宾客谈论,有不符合自己的想法的,便当面驳斥对方的不足,离开以后就不再说任何别的话了。在官位上去世,家里没有多余的钱财,从魏到今担任河南尹的官员没有能比得上司马芝的。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邓艾字士载,义阳棘阳人也,少孤。太祖破荆州,徙汝南,为农民养犊。年十二,随母至颖川。同郡吏父怜其家贫,资给甚厚。因使见太尉司马宣王,宣王奇之,辟之为掾,迁尚书郎。时欲广田蓄谷,为灭贼资,使艾行陈、项已东至寿春。艾以为“田良水少,不足以尽地利,宜开河渠,可以引水浇灌,大积军粮,又通运槽之道”,乃著《济河论》以喻其指,宣王善之,事皆施行。大将军司马景王新辅政,迁汝南太守。至则寻求昔所厚己吏父,久已死,遣吏祭之,重遗其母,举其子与计吏。甘露元年诏曰:“逆贼姜维连年狡黠,民夷骚动,西土不宁。艾筹画有方,忠勇奋发,斩将十数,馘首千计;国威震於巴、蜀,武声扬於江、岷。今以艾为镇西将军、都督陇右诸军事,进封邓侯。”二年,拒姜维于长城,维退还。迁征西将军,前后增邑凡六千六百户。景元三年,又破维于侯和。艾至成都,禅率太子诸王及群臣六十於人面缚榇诣军门,艾执节解缚焚榇,受而宥之,检御将士,无所虏略,绥纳降附,使复旧业,蜀人称焉。艾深自矜伐,谓蜀士大夫曰:“诸君赖遭某,故得有今日耳。若遇吴汉之徒,已殄灭矣。”又曰:“姜维自一时雄儿也,与某相值,故穷耳。”有识者笑之。十二月,诏曰:“艾曜威奋武深入虏庭斩将搴旗兵不逾时战不终日云彻席卷荡定巴蜀其以艾为太尉增邑二万户封子二人亭侯各食邑千户。”艾言司马文王曰:“兵有先声而后实者,今因平蜀之势以乘吴,吴人震恐,席卷之时也。然大举之后,将士疲劳,不可便用,且徐缓之。”文王使监军卫瓘喻艾:“事当须报,不宜辄行。”艾重言曰:“今蜀举众归命,地尽南海,东接吴会,宜早镇定。若待国命,往复道途,延引日月。”钟会、胡烈、师纂等皆白艾所作悖逆,变衅以结。诏书槛车徵艾。艾父子既囚,斩之。子忠与艾俱死,馀子在洛阳者悉诛,徙艾妻子及孙於西域。泰始元年,晋室践祚。九年,诏曰:“艾有功勋,受罪不逃刑,而子孙为民隶,朕常愍之。其以嫡孙朗为郎中”。(注)司马宣王,即司马懿。(节选自《三国志·魏书》)5.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艾曜威奋武/深入虏庭斩将/搴旗兵不逾时/战不终日/云彻席卷/荡定巴蜀/其以艾为太尉/增邑二万户/封子二人亭侯/各食邑千户/B.艾曜威奋武/深入虏庭/斩将搴旗/兵不逾时/战不终日/云彻席卷/荡定巴蜀/其以艾为太尉/增邑二万户/封子二人亭侯/各食邑千户/C.艾曜威奋武/深入虏庭/斩将搴旗/兵不逾时/战不终日/云彻席卷/荡定巴蜀/其以艾为太尉/增邑二万户/封子二人/亭侯各食邑千户/D.艾曜威奋武/深入虏庭斩将/搴旗兵不逾时/战不终日/云彻席卷/荡定巴蜀/其以艾为太尉/增邑二万户/封子二人/亭侯各食邑千户/6.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泰始”在文中是年号,年号是古代皇帝纪年的名称,始于汉武帝时,新君即位一般改变年号,称为改元。B.食邑指中国古代诸侯封赐所属卿、大夫作为世禄的田邑(包括土地上的劳动者在内),又称采邑、采地、封地。C.践祚指走上阼阶主位,古代庙寝堂前两阶,主阶在东,称阼阶,阼阶上为主位,践祚指即位登基。D.征辟是中国汉唐擢用人才的一种制度,主要包括皇帝征聘和公府、州郡辟除两种方式,文中“辟之为掾”的“辟”即“征召”。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邓艾受人之恩,懂得回报。他年少失去了父亲,为人养小牛,同郡可做他父辈的官吏当时送给他家的很多财物,后他做了汝南太守时就去寻访报答。B.邓艾开凿河渠,兴修水利。他认为土地虽好,但缺少水源,应当开凿河渠,大量储积粮食,撰写的《济河论》得到司马宣王的认可,建议得到实施。C.邓艾深谙兵法,多次受赏。与姜维之战以及在平定巴蜀地区中都充分显示了他的军事才能,封赏的食邑增加到二万户。D.邓艾自以为是,居功自傲。进入成都后他与蜀士大夫的言谈被有识者取笑,也是后来钟会、胡烈、师纂等人告发他变乱的主要原因。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时欲广田蓄谷,为灭贼资,使艾行陈、项已东至寿春。(2)兵有先声而后实者,今因平蜀之势以乘吴,吴人震恐,席卷之时也。【答案】5.B6.D7.D8.(1)当时打算拓宽田地,储备谷物,作为消灭贼军的资本。派邓艾巡查陈、项以东直至寿春地区一带。(2)用兵有先造成声势,然后发兵的情况,如今乘平定蜀国的声势去攻打吴国,吴人必将受到震恐,这是一举攻灭吴国的大好时机。【分析】5.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深入虏庭”“斩将搴旗”是两个独立的动宾短语,动宾短语中间不可以断开,排除AD;“二子”是兼语,既作“封”的宾语,又作“亭侯”的主语,兼语句中间一般不断开,排除C项。翻译为:邓艾显示军威,奋扬武力,深入敌人的腹地,杀死敌将夺取旗帜,用兵没有超过时间,作战没有用一整天,浮云尽散,势如卷席,扫荡平定了巴蜀地区。任命邓艾充当太尉,增加食邑二万户,封他的两个儿子充当亭侯,各食邑一千户。故选B。6.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化常识的能力。D.“征辟是中国汉唐擢用人才的一种制度”错误,征辟是汉代擢用人才的制度。故选D。7.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D.“也是后来钟会、胡烈、师纂等人告发他变乱的主要原因”错误,应是原因之一,不是主要原因。根据“若待国命,往复道途,延引日月”,可知,主要原因是他不等上报,就按己意实行。故选D。8.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采分点:(1)“广”,拓宽;“蓄”,储备;“为”,作为;“行”,巡查。(2)“实”,情况;“因”,趁机;乘,乘胜直追,攻打;“席卷之时也”,判断句。参考译文:邓艾字士载,义阳棘阳人。少年时代就失去了父亲。魏太祖曹操攻破荆州,邓艾迁居汝南,替农民养小牛,12岁时跟随母亲到颍川。同郡一个可做她父辈的官吏同情他家中清贫,赠给他家的财物很多。奉使往见太尉司马宣王,司马宣王认为他才能出众。召征他为掾吏,又升任尚书郎。当时打算拓广田地,储备谷物,作为消灭贼军的资本。派邓艾巡查陈、项以东直至寿春地区一带。邓艾认为“土地虽好,但缺少水源,不能够充分发挥土地适宜种植作物的条件,应当开凿河渠,可以引水灌溉,能大量储积军队用粮,又可以开通运输粮食的水路”,于是撰写《济河论》来说明他的意图,司马宣王认为他说得好,事情全部得到实施。大将军司马景王刚刚辅佐国政,调邓艾任汝南太守。邓艾到了汝南,就去寻找从前厚待自己的父辈官吏,由于时间长久,他已经去世了,邓艾就派遣官吏去祭祀他,赠送他母亲贵重的财物,推举他的儿子做计吏。甘露元年下诏说“逆贼姜维狡猾,连续多年使民众和夷人骚动,西方边境不得安宁。邓艾筹划有方,忠诚勇敢,奋发进取,杀死敌军将领十几员,杀死敌军士兵以千计算;国家的威望震动了巴、蜀,武力的名声在长江,闽江一带传扬。现在任命邓艾充当镇西将军,统领陇右各军军务,进封爵位为邓侯。”二年,邓艾在长城抗拒姜维,姜维退回去。迁升邓艾作征西将军,前后赐封的食邑一共六千六百户。景元三年,又在侯和打败姜维。邓艾到了成都,刘禅率领太子诸王和群臣六十余人反绑双手脸朝前,又用车拉棺材,前往营门前表示投降,邓艾手持节,解开他们的绑缚,焚烧了棺材,接受投降并且宽恕了他们,邓艾检查约束手下将士,没有掳掠抢劫的现象,安抚任命投降归顺人员,使他们全回复旧业,蜀人赞扬邓艾。邓艾甚为居功自傲,他对蜀国的士大夫们说:“各位君子多亏遇到了我,所以才能有今日。如果遇到吴汉那样的人,恐怕已经被杀光了。”又说:“姜维自然是一时的英雄,只是遇上我,才失败了。”有见识的人都嘲笑他。十二月下诏书说:“邓艾显示军威,奋扬武力,深入敌人的腹地,杀死敌将夺取旗帜,用兵没有超过时间,作战没有用一整天,浮云尽散,势如卷席,扫荡平定了巴蜀地区。任命邓艾充当太尉,增加食邑二万户,封他的两个儿子充当亭侯,各食邑一千户。”邓艾对司马文王说:“用兵有先造成声势,然后发兵的情况,如今乘平定蜀国的声势去攻打吴国,吴人必将受到震恐,这是一举攻灭吴国的大好时机。但是我们在大规模用兵之后,将士们都十分疲劳,不能立即用兵,应暂缓一些时日。”司马文王让监军卫瓘去晓谕邓艾说:“做事应当上报,不宜就按己意实行。”邓艾再次上书说:“如今蜀国上下都已归顺,国土南至南海,东接吴国,应该尽早使其安定下来,如果等待国命,来往于道路,就会拖延时日。”钟会、胡烈、师纂等人全部告发邓艾所做的大逆不道的事,认为他有变乱的征兆而做出结论。朝廷下诏书,命令用槛车把邓艾送到京师来。邓艾父子被囚禁后,被斩,儿子邓忠和邓艾一块儿被杀,在洛阳的其他儿子也都被诛杀,把邓艾的妻子和孙子迁到西域居住。泰始元年,晋朝皇帝即位。九年下诏书曰“邓艾有功勋,受处罚时不逃避刑罚,而孙子却充当平民奴隶,朕常常哀怜他们,现在任命嫡孙邓朗充当郎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田畴,字子泰,右北平无终人也。初平元年,义兵起,董卓迁帝长安。幽州牧刘虞叹曰:“贼臣作乱,朝廷播荡。身备宗室遗老,今欲奉使展效臣节,安得不辱命之士乎?”众议咸称畴。虞乃备礼请与相见,大悦之,遂署为从事,具其车骑。将行,畴曰:“今道路阻绝,寇虏纵橫,称官奉使,为众所指名;愿以私行,期于得达而已。”虞从之。虞自出祖而遣之。既取道,畴乃更上西关,出塞,傍北山,直趣朔方,循间径去,遂至长安致命。诏拜骑都尉,畴以天子方豪尘禾安,不可以荷佩荣宠,固辞不受。朝廷高其义。三府并辟,皆不就。得报,驰还,未至,虞已为公孙瓒所害。畴至,谒祭虞墓,陈发章表,哭泣而去。瓒闻之大怒。购求获畴,谓曰:“汝何自哭刘虞墓,而不送章报于我也?”畴答曰:“汉室衰颓人怀异心唯刘公不失忠节章报所言于将军未美恐非所乐闻故不进也”瓒壮其对,释不诛,后乃纵遣之。畴得北归,率举宗族附从数百人,扫地而盟曰:“君仇不报,吾不可以立于世!”遂入徐无山中,营深险平敞地而居,躬耕以养父母。百姓归之,数年间至五千余家。畴乃为约束相杀伤、犯盗、诤讼之法,又制为婚姻嫁娶之礼,兴举学校讲授之业,众皆便之,至道不拾遗。袁绍数遣使招命,又即授将军印,因安辑所统,畴皆拒不受。绍死,其子尚又辟焉,畴终不行。畴常忿乌丸昔多贼杀其郡冠盖,有欲讨之意而力未能。太祖北征乌丸,畴献掩其不备之计,遂大斩获,以功封侯赐邑,畴固让。太祖知其心,许而不夺。辽东斩送袁尚首,令“三军敢有哭之者斩”。畴以尝为尚所辟,乃往吊祭,太祖亦不问。畴尽将其家属及宗人三百余家居邺。(节选自《三国志·魏书十一》)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汉室衰颓人怀/异心唯刘公/不失忠节/章报所言/于将军未美/恐非所乐闻/故不进也/B.汉室衰颓/人怀异心/唯刘公不失忠节/章报所言于将军/未美/恐非所乐闻/故不进也/C.汉室衰颓人怀/异心唯刘公/不失忠节/章报所言于将军/未美/恐非所乐闻/故不进也/D.汉室衰颓/人怀异心/唯刘公不失忠节/章报所言/于将军未美/恐非所乐闻/故不进也/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幽州牧,幽州的最高官员。古代以九州之长为“牧”,“牧”是管理人民之意。B.祖,出行时祭祀路神,引申为饯别送行。如《荆轲刺秦王》中的“既祖,取道”。C.三府,汉制,三公皆可开府,因称三公为“三府”。亦用以泛称国家最高行政长官。D.三军,古代指步军、铁骑军和水军,后泛指军队,如《出师表》中的“当奖率三军”。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田畴奉命出使,不辱使命。幽州牧刘虞想要向汉献帝表达效忠朝廷之心,田畴毛遂自荐,以私人身份前往,出边塞,走小路,最终完成使命。B.田畴身逢乱世,拒不受官。为刘虞向朝廷表达效忠之心后,朝廷下诏任命他为骑都尉,他不肯接受,三府同时召他做官,他都没有应命。C.田畴率众人山,因义复仇。刘虞被公孙瓒杀害后,他因前往拜祭被抓,释放后,他率领族人和归附之人进入徐无山,发誓要为刘虞报仇。D.田畴才能显著,助征乌丸。徐无山中,他制定有关法律和婚嫁礼仪,兴办学校;太祖北征乌丸,他献计献策,助其大获全胜,受到封赏。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身备宗室遗老,今欲奉使展效臣节,安得不辱命之士乎?(2)袁绍数遣使招命,又即授将军印,因安辑所统,畴皆拒不受。【答案】9.D10.D11.A12.(1)我作为宗室老臣,现在想要请一使臣去朝廷进见天子,表达我效忠朝廷的节操,怎么才能得到不辱使命的壮士呢?(2)袁绍多次派人召请他,又随即授予他将军的印绶,藉此安抚他所统辖的部众,田畴都拒绝不接受。【分析】9.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衰颓”的主语为“汉室”,“怀异心”的主语为“人”,“人”前面需要断开,排除A、C。“未美”是形容“章报所言于将军”的,应该是对于你来讲并不是什么好听的话,不需要断开,排除B。句意:汉玉室衰败,人人怀有不忠之心,只有刘公不失忠诚的节操。朝延章表所说的,对于你来讲并不是什么好听的话,恐怕不是你所愿意听到的,所以就没有送给你看。故选D。10.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D.“步军、铁骑军和水军”错,古代“三军”一般指上军、中军、下军,或称前军、中军、后军,或者指步、车、骑三军。故选D。1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A.“毛遂自荐”错,原文有“众议咸称畴”,可见是别人推荐。故选A。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身”,自身,本身,自己;“展效”,出力报效,表达;“安”,怎么;“安得不辱命之士乎”,反问句。(2)“数遣”,多次派人;“因”,依靠,凭借;“安辑”,安抚,使安定。参考译文:田畴,字子泰,右北平郡无终县人。(汉献帝)初平元年,讨伐董卓的“义军”兴起,董卓胁迫汉献帝迁都长安。幽州牧刘虞叹急道:“贼臣发动叛乱,天子流离失所。我作为宗室老臣,现在想要请一使臣去朝延进见天子,表达我救忠朝延的节操,怎么才能得到不辱使命的壮士呢?”他的下属全都推举田畴。刘虞于是就准备好礼物邀请田畴相见,对田畴非常满意,于是刘虞任命田畴担任从事的职务,为他准备好出使的车马。在要出发的时候,田畴说:“现在道路阻断,贼寇任意劫掠,如果以官员的身份奉命出使,很容易被人指认出来;我想以私人身份暗自上路,只希望能够完成使命。”刘虞同意了他的想法,并且亲自祭祀路神为田畴践行。上路之后,因畴改道西关,出边塞,沿着北山直奔朔方郡,顺着小路走,终于到达长安完成了使命。朝廷下诏任命他为骑都尉,他认为天子正流亡在外,作为臣子不应该承受荣宠,坚决不肯接受。朝廷很赞赏他的道德。三公官府同时召他做官,他都没有应命。得到翱廷的答复后,他就快马加鞭往回赶,可还没到幽州,刘虞已经被公孙瓒杀害。田畴回到幽州后,就去拜祭刘虞墓,在墓前念了朝延的章表,大哭一场而去。公孙瓒听说田畴拜谒刘虞墓,非常愤怒,悬赏捉拿他,最后将他捕获。公孙瓒对田畴说:“你为什么擅自到刘虞墓去哭祭,而不把朝廷的章表送给我?”田畴回答说:“汉玉室衰败,人人怀有不忠之心,只有刘公不失忠诚的节操。朝延章表所说的,对于你来讲并不是什么好听的话,恐怕不是你所愿意听到的,所以就没有送给你看。”公孙瓒很佩服他的回答,就没有杀他,后来就把他释放了。田畴得以北归故乡,率领着自己家族和归附他的人员共几百人,扫地而盟誓说“不报主公之仇,我就不再活在这世界上!”于是率众进入徐无山,选了一处幽深险要而又平坦的地方居住下来,亲自耕种来养活自己的父母。不断有百姓归附他,几年间达到5000多户。田畴于是为大家制定杀伤、盗窃、诉讼的法律,又制定了有关婚姻嫁娶的礼仪,兴办学校,发展教育,大家都从中受益,使聚居地达到了路不拾遗的境地。袁绍多次派人召请他,又随即授予他将军的印经,藉此安抚他所统辖的部众,田畴都拒绝不接受。袁绍死了以后,他的儿子袁尚又征召田畴,田畴始终没有应召。田畴平时对乌丸多次杀害右北平郡的官员很是愤恨,有讨伐他们的想法而力量不足。恰逢太祖(曹操)北征乌丸,田畴就去献了乘其不备而攻之之计,结果大获全胜。因功被封侯赐地,田畴都坚决地谢绝了。太祖了解他的志向,就没有强迫他。辽东军杀了袁尚,把首级送到曹操处,曹操下令:“三军之中,谁敢去哭袁尚就处斩!”田畴因为曾经受到袁尚的征召(而感恩),就前往吊祭,太祖也不过问。田畴把他的家属和宗族共三百余人全部安置在邺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华佗字元化,沛国谯人也。游学徐土,兼通数经。沛相陈珪举孝廉,太尉黄琬辟,皆不就。又精方药,其疗疾,合汤不过数种,心解分剂,不复称量,煮熟便饮,语其节度,舍去辄愈。若当灸,不过一两处,每处不过七八壮,病亦应除。若当针,亦不过一两处,下针言“当引某许,若至,语人”。病者言“已到”,应便拔针,病亦行差。若病结积在内,针药所不能及,当须刳割者,便饮其麻沸散,须臾便如醉死无所知,因破取。府吏倪寻、李延共止,俱头痛身热,所苦正同。佗曰寻当正多延当发汗或难其异佗曰寻外实延内实故治之宜殊即各与药,明旦并起。佗行道,见一人病咽塞,嗜食而不得下,家人车载欲往就医。佗闻其呻吟,驻车往视,语之曰:“向来道边有卖饼家,蒜齑大酢,从取三升饮之,病自当去。”即如佗言,立吐蛇一枚,县车边,欲造佗。佗尚未还,小儿戏门前,逆见,自相谓曰:“似逢我公,车边病是也。”疾者前入坐,见佗北壁县此蛇辈约以十数。佗之绝技,凡此类也。然本作士人,以医见业,意常自悔。后太祖亲理,得病笃重,使佗专视。佗曰:“此近难济,恒事攻治,可延岁月。”佗久远家思归,因曰:“当得家书,方欲暂还耳。”到家,辞以妻病,数乞期不反。太祖累书呼,又教郡县发遣。佗恃能厌食事,犹不上道。太祖大怒,使人往检,若妻信病,赐小豆四十斛,宽假限日;若其虚诈,便收送之。于是传付许狱,考验首服。荀彧请曰:“佗术实工,人命所县,宜含宥之。”太祖曰:“不忧,天下当无此鼠辈邪?”遂考竟佗。(节选自《三国志·魏书·华佗传》)1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佗曰/寻当下之延/当发汗或难/其异/佗曰/寻外实延/内实/故治之宜殊/B.佗曰/寻当下之/延当发汗/或难其异/佗曰/寻外实/延内实/故治之宜殊/C.伦曰/寻当下之/延当发汗或难/其异/佗曰/寻外实/延内实故/治之宜殊/D.佗曰/寻当下之延/当发汗/或难其异/佗曰/寻外实延/内实故/治之宜殊/1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孝廉,汉代选举官员的科目。汉代推举孝悌、清廉之士的察举制与征辟相反,自下而上选拔官员。B.士人,文中指读书人。在崇儒社会,读书人普遍把《礼记·大学》中提出的“修齐治平”作为理想。C.太祖,年号,此处当指曹操。汉武帝即位后首创年号,明清皇帝大多一人一个年号,故后世即以年号作为皇帝的称呼。D.郡县,行政区划名。郡县制是古代中国在中央集权体制下,实行郡、县两级管理的地方行政制度。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华佗精通方药,谙熟于心。他治疗疾病,所配药汤剂并不多;且对所用药物,心中能估算出分量,不用再称量。B.华佗医术高明,精于辨证。给病症相同的倪寻、李延治病时,他能准确辨别病因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C.华佗医者仁心,主动救治。在路上偶然遇到患者,他主动前去救治,让患者饮用三升蒜泥和酸醋,治好患者。D.华佗不畏强权,身死狱中。他为太祖治病,回家却延期不返,在郡县多次写信召而无果后,惹怒太祖,被拷问致死。1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即如佗言,立吐蛇一枚,县车边,欲造佗。(2)佗曰:“此近难济,恒事攻治,可延岁月。”【答案】13.B14.C15.D16.(1)病人就按照华佗的说法做了,立刻吐出一条蛇,他把蛇悬挂在车边,想去拜访华佗。(2)华佗说:“这病短时间很难治好。长久实施治疗,可以延长寿命。”【分析】13.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当发汗”的主语是“延”,要连在一起。“延当发汗”与“寻当下之”句子对称,中间应该断开。排除AD;“或”为有的人,是后句主语,其前断开,排除C。此句的完整翻译是“华佗说:‘倪寻应该把病邪泻下来,李延应当发汗驱病。’有人提出疑问说为什么病情相同但用药不同。华佗说:‘倪寻是外实,李延是内实,所以治疗他们的方法应当不同。’”。故选B。1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C.“太祖,年号”错误,“太祖”应该是皇帝庙号。故选C。1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D.“郡县多次写信召而无果”分析有误,属张冠李戴。原文是“太祖累书呼”,意思是太祖多次写信召他回来。故选D。1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第一句中,“(病人)即如佗言”,是省略句;“如”,按照;“立”,立刻;“县”,悬挂;“造”,拜访。第二句中,“近”,短时间,近来;“济”,治好;“恒”,长久;“攻治”,实施治疗;“延岁月”,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