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会稽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生物试题_第1页
浙江省会稽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生物试题_第2页
浙江省会稽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生物试题_第3页
浙江省会稽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生物试题_第4页
浙江省会稽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生物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绝密★考试结束前2023学年第二学期绍兴会稽联盟期中联考高一年级生物学科试题考生须知:1.本卷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填涂相应数字。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选择题部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水稻和玉米从外界吸收硝酸盐和磷酸盐,可以用于细胞内合成()A.蔗糖 B.脂肪酸 C.甘油 D.核酸【答案】D【解析】【分析】核酸的元素组成是C、H、O、N、P;核糖的元素组成是C、H、O;脂肪的元素组成也是C、H、O,在脂肪酶的作用下水解形成甘油和脂肪酸。【详解】A、蔗糖属于糖类,元素组成是C、H、O,不含N和P,故水稻和玉米从外界吸收硝酸盐和磷酸盐不能用于合成蔗糖,A错误;BC、脂肪在脂肪酶的作用下水解形成甘油和脂肪酸,脂肪酸和甘油的元素组成是C、H、O,不含N和P,故水稻和玉米从外界吸收硝酸盐和磷酸盐不能用于合成脂肪和脂肪酸,BC错误;D、核酸的元素组成是C、H、O、N、P,故水稻和玉米从外界吸收硝酸盐和磷酸盐,可以用于细胞内合成核酸,D正确。故选D。2.某运动饮料广告宣称“解口渴,更解体渴”,其配料表中有水、葡萄糖及NaCl、KH2PO4和NaHCO3等多种无机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饮料中的无机盐有助于维持机体的水盐平衡B.Na+、K+、HCO3等离子多数以化合物形式存在于细胞中C.饮料中含有水和葡萄糖,可补充剧烈运动散失的水分和能量D.无机盐可维持血浆的正常浓度、酸碱平衡及神经肌肉细胞的兴奋性【答案】B【解析】【分析】无机盐在生物体内含量不高,约占1%~1.5%,多数以离子形式存在。无机盐是某些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具有维持生物体生命活动的重要作用。无机盐对维持血浆的正常浓度、酸碱平衡,以及神经、肌肉的兴奋性等都是非常重要的。无机盐还是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详解】A、运动员适当的摄入无机盐,有利于维持机体的水盐平衡,保持细胞正常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A正确;B、无机盐多数以离子形式存在于细胞中,B错误;C、葡萄糖是细胞的生命燃料,饮料中含有大量的水和葡萄糖,可以快速地补充剧烈运动时散失的水分和能量,C正确;D、Na+、K+等无机盐与动作电位的形成和恢复有关,对维持神经、肌肉细胞的兴奋性具有重要影响,D正确。故选B。3.建构模型是科学研究的常用方法,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常见的模型主要有数学模型、概念模型、物理模型等B.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属于物理模型C.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曲线图属于数学模型D.描述光合作用反应过程及关系的文字图解属于物理模型【答案】D【解析】【分析】模型构建法:模型是人们为了某种特定的目的而对认识对象所做的一种简化的概括性的描述,这种描述可以是定性的,也可以是定量的;有的借助具体的实物或其它形象化的手段,有的则抽象的形式来表达。模型的形式很多,包括物理模型、概念模型、数学模型等。以实物或图画形式直观的表达认识对象的特征,这种模型就是物理模型。【详解】A、模型是人们为了某种特定的目的而对认识对象所做的一种简化的概括性的描述,常见的模型主要有数学模型、概念模型、物理模型等,A正确;B、实物、图画属于物理模型,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属于物理模型,B正确;C、数学模型是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图表、公式属于数学模型,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曲线图属于数学模型,C正确;D、概念模型指以文字表述来抽象概括出事物本质特征的模型,描述光合作用反应过程及关系的文字图解属于概念模型,D错误。故选D。4.下图是肝细胞的质膜结构模型,①—④表示其中的物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酒精可在②的协助下进入肝细胞B.结构①中间的亲水层通常情况下呈液态C.细胞膜表面的糖类只能与蛋白质结合D.在细胞膜外侧磷脂分子中④的含量一般高于内侧【答案】D【解析】【分析】题图分析,①为磷脂双分子层,②为蛋白质,③可为糖蛋白,④为胆固醇,胆固醇是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详解】A、酒精进入细胞的方式为自由扩散,不需要蛋白质的参与,A错误;B、结构①中间是疏水端,通常情况下呈液态,B错误;C、细胞膜表面的糖类可以与蛋白质结合形成糖蛋白,也可以与脂质结合形成糖脂,C错误;D、④为胆固醇,其大部分位于细胞膜外侧,故磷脂分子中④的含量一般高于内侧,D正确。故选D。5.细胞骨架及细胞器在细胞正常生命活动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骨架是由纤维素交错连接而成的网络结构,在维持细胞形态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B.核糖体合成的蛋白质均需在内质网、高尔基体中加工后才有生物活性C.液泡中富含水解酶,对植物细胞正常生理状态的维持具有重要作用D.动物细胞中的核糖体、线粒体和叶绿体中都含有核酸【答案】C【解析】【分析】细胞骨架是真核细胞中由蛋白质聚合而成的三维的纤维状网架体系。细胞骨架包括微丝、微管和中间纤维。细胞骨架在细胞分裂、细胞生长、细胞物质运输、细胞壁合成等等许多生命活动中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详解】A、细胞骨架是真核细胞中由蛋白质纤维(而非纤维素)聚合而成的三维的纤维状网架体系,在维持细胞形态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A错误;B、核糖体合成的蛋白质并非都需在内质网、高尔基体中加工后才有生物活性,如胞内蛋白不需在内质网、高尔基体中加工,B错误;C、液泡中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够分解大分子物质等,对植物细胞正常生理状态的维持具有重要作用,C正确;D、动物细胞中不含叶绿体,D错误。故选C。6.图1表示ATP的分子结构,图2表示ATPADP循环,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ATP是高能磷酸化合物,图1中的②③④是高能磷酸键B.图1中的①、图2中的①、③分别代表腺嘌呤、腺苷、脱氧核糖C.图2中的过程②是放能反应,过程④吸收的能量可来源于光能和化学能D.图2中的过程②④循环速度很快,使细胞内含有大量ATP以满足生命活动所需【答案】C【解析】【分析】1、题图分析:图1是ATP的结构式,其中①是腺嘌呤,②是普通化学键,③④是高能磷酸键;图2是ATP与ADP相互转化示意图,其中①是腺嘌呤,②是ATP水解过程,③是核糖,④是ATP合成过程;2、ATP的结构式可简写成AP~P~P,式中A代表腺苷,T代表3个,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高能磷酸键。【详解】A、ATP是高能磷酸化合物,图1中的③④是高能磷酸键,②不是高能磷酸键,A错误;B、图1中的①、图2中的①、③分别代表腺嘌呤、腺嘌呤、核糖,B错误;C、图2中的过程②是ATP的水解过程,会释放出高能磷酸键断裂释放的能量,是放能反应;过程④是合成ATP的过程,吸收的能量可来源于光能和化学能,C正确;D、细胞内ATP的含量很少,图2中的过程②④循环速度很快,以满足生命活动所需,D错误。故选C。7.下列有关酶的叙述,正确的是()A.酶的基本单位都是氨基酸B.唾液淀粉酶在核糖体上合成C.由活细胞产生的酶在生物体外没有催化活性D.唾液淀粉酶催化反应的最适温度和保存温度是37℃【答案】B【解析】【分析】酶的本质为活细胞产生的有机物,绝大多数为蛋白质,少数为RNA。酶的特性有:①高效性,指酶在降低反应的活化能方面比无机催化剂更显著,因而催化效率更高;②专一性,指每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③作用条件温和,指适宜的温度、pH,最适温度(pH值)下,酶活性最高。【详解】A、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酶绝大多数为蛋白质,少数为RNA,RNA的基本单位为核糖核苷酸,A错误;B、唾液淀粉酶的化学成分为蛋白质,在核糖体上合成,B正确;C、酶在生物体内或体外都有催化活性,C错误;D、唾液淀粉酶催化反应最适温度是37℃,保存应在低温条件下,D错误。故选B。8.在适宜的条件下,某实验小组研究在酶量一定时,淀粉溶液浓度与酶促反应速率的关系,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提高温度,淀粉酶降低该反应的活化能更为显著B.BC时间段内,限制酶促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底物浓度C.OA时间段内,酶促反应速率低的原因是酶的数量有限D.若在A点时加入适量的淀粉酶,则酶促反应速率不会发生明显改变【答案】D【解析】【分析】1、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活性的有机物,其中大部分是蛋白质、少量是RNA;2、酶的特性.①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大约是无机催化剂的107~1013倍;②专一性: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者一类化学反应;③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在最适宜的温度和pH条件下,酶的活性最高;温度和pH偏高或偏低,酶的活性都会明显降低。【详解】A、本实验是在适宜的条件下进行的,提高温度,淀粉酶活性降低,降低反应的活化能的能力减弱,A错误;B、BC时间段内,酶促反应速率不再提高,说明此时限制酶促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不再是底物浓度,可能是酶的数量,B错误;C、OA时间段内,酶促反应速率低的原因是底物的量太少,进而影响了酶促反应速率,C错误;D、A点限制反应速率的因素是底物浓度,若在A点时加入适量的淀粉酶,则酶促反应速率不会发生明显改变,D正确。故选D。9.“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现象”活动中,常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作为实验材料。将外表皮细胞浸润在0.3g/mL的蔗糖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实验现象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乙处溶液浓度大于0.3g/mLB.图中的细胞此时正在进行渗透失水C.甲不再缩小时,水分子不再进出细胞D.质壁分离过程中,细胞吸水能力逐渐增强【答案】D【解析】【分析】成熟的植物细胞构成渗透系统,可发生渗透作用。质壁分离的原因:外因: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内因: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细胞壁的伸缩性小于原生质层。【详解】A、据图可知,乙处表示细胞壁和细胞膜之间的部分,充满了外界溶液,该细胞浸润在0.3g/mL的蔗糖溶液中,细胞会出现失水现象,因此一段时间后,推测乙处溶液浓度可能小于0.3g/mL,A错误;B、图中的细胞此时可能正在进行渗透失水,也可能正在渗透吸水或者既不吸水也不失水,B错误;C、甲不再缩小时,水分子进出细胞的速率相等,C错误;D、质壁分离过程中,由于细胞失水,细胞液浓度升高,细胞的吸水能力逐渐增强,D正确。故选D。10.钙泵又被称为Ca²⁺ATP水解酶,骨骼肌细胞在舒张时,膜上的钙泵能驱动细胞质中的

Ca²⁺泵出细胞或泵入内质网腔中储存起来,以维持细胞质基质中低浓度的Ca²⁺。当神经兴奋传到骨骼肌时,细胞外或内质网腔中的Ca²⁺又会借助通道蛋白释放到细胞质基质中,进而导致肌肉收缩。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钙泵参与运输Ca²⁺的过程会消耗ATPB.骨骼肌细胞中运输Ca²⁺的钙泵只存在于细胞膜上C.Ca²⁺泵出细胞或泵入内质网腔内的过程属于主动转运D.内质网腔中的Ca²⁺释放到细胞质基质中的过程属于被动转运【答案】B【解析】【分析】肌肉细胞受到刺激后,内质网腔内的Ca2+释放到细胞质基质中,使内质网膜内外Ca2+浓度发生变化。Ca2+与相应蛋白结合后,导致肌肉收缩,这表明Ca2+能起到信息传递的作用。【详解】A、根据题干信息分析,“钙泵又称Ca2+ATP水解酶,膜上的钙泵能将Ca2+泵出细胞或泵入内质网腔中储存起来,以维持细胞质基质中低浓度的Ca2+”说明钙泵参与运输Ca2+的过程是从低浓度运输到高浓度,钙泵是载体蛋白,也消耗ATP,属于主动运输,A正确;B、从题目中信息分析,骨骼肌细胞中运输Ca2+的钙泵存在于细胞膜上和内质网膜上,B错误;C、Ca2+泵出细胞从低浓度运输到高浓度,属于主动运输,泵入内质网腔内的过程消耗ATP也属于主动运输,C正确;D、Ca2+内质网腔中的Ca2+又会释放到细胞质基质中,是从高浓度运输到低浓度,属于协助扩散,协助扩散属于被动运输,D正确。故选B。11.人在长时间剧烈运动过程中同时进行需氧呼吸和厌氧呼吸,产生较多的乳酸,从而引起肌肉酸痛。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此过程中胞内的乳酸脱氢酶将丙酮酸还原为乳酸B.此过程中产生CO₂的场所是细胞溶胶和线粒体C.此过程中人体主要依赖于厌氧呼吸提供能量D.此过程中油脂等物质可通过一些途径参与细胞呼吸过程【答案】D【解析】【分析】1、需氧呼吸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形成丙酮酸和[H],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需氧呼吸的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和[H],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需氧呼吸的第三阶段是[H]与氧气反应形成水,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2、厌氧呼吸的第一阶段与需氧呼吸的第一阶段相同,都是葡萄糖形成丙酮酸和[H],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H]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和酒精或者是乳酸,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详解】A、乳酸脱氢酶能催化[H]将丙酮酸还原为乳酸,A错误;B、此过程中产生CO2的场所是线粒体,厌氧呼吸产生乳酸时不产生CO2,B错误;C、此过程中人体主要依赖于需氧呼吸提供能量,C错误;D、此过程中油脂等物质可通过一些途径转化为葡萄糖参与细胞呼吸过程,D正确。故选D。12.下图表示用韭菜宿根进行的相关对照实验流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实验结果①观察到的色素条带数目相同,颜色深浅不同B.实验结果②表明韭菜中提取到的色素吸收光的种类更多C.光合色素具有吸收和转化光能的作用,可在滤液中收集氧气D.色素在滤纸条上分离的原因是不同色素在提取液中的溶解度不同【答案】B【解析】【分析】色素的种类与吸收光谱(1)分布: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2)功能:吸收、传递(四种色素)和转换光能(只有少量叶绿素a)。①叶绿体中的色素只吸收可见光,而对红外光和紫外光等不吸收。②叶绿素对红光和蓝紫光的吸收量大,类胡萝卜素对蓝紫光的吸收量大。【详解】A、光下生长的韭菜可以提取到叶绿素a、叶绿素b、叶黄素、胡萝卜素,会出现四条条带,避光生长的韭黄可以提取到叶黄素、胡萝卜素,会出现两条条带,A错误;B、光下生长的韭菜可以提取到叶绿素a、叶绿素b、叶黄素、胡萝卜素,避光生长的韭黄可以提取到叶黄素、胡萝卜素,叶绿素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所以实验结果②表明韭菜中提取到的色素吸收光的种类更多,B正确;C、光反应必须有光才能进行,发生在类囊体薄膜上,只收集滤液并不能得到氧气,C错误;D、色素在滤纸条上分离的原因是不同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D错误。故选B。13.如图是某生物细胞的有丝分裂模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上述细胞在细胞周期中出现的顺序是c→a→d→e→bB.d图为观察染色体形态的最佳时期,此时的赤道面清晰可见C.细胞分裂时纺锤丝从两极发出,c图细胞核中染色体数和DNA数相等D.e图染色体数是a图中的两倍,c图与d图所示时期中核DNA含量相同【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题图:a细胞中中心体进行了复制,处于有丝分裂间期;b细胞处于有丝分裂末期;c细胞中核膜、核仁消失,出现染色体和纺锤体,处于前期;d细胞中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中期;e细胞中着丝粒点分裂,处于后期。【详解】A、图中,a处于间期、b处于末期、c处于间期、d处于中期、e处于后期,所以上述细胞在细胞周期中出现的顺序是a→c→d→e→b,A错误;B、d图有丝分裂中期为观察染色体形态的最佳时期,但赤道板是虚拟的,不能观察到,B错误;C、c图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前期,经过了DNA的复制后细胞核中DNA数是染色体数的2倍,C错误;D、e图着丝粒分裂,处于后期,此时染色体数是a图中的两倍,c前期和d中期的核DNA含量相同,D正确。故选D。14.如图表示某雌果蝇进行减数分裂时,处于四个不同阶段细胞(I~IV)中相关结构或物质的数量。下列有关表述中正确的是()A.在I阶段的细胞内,可能没有同源染色体B.在Ⅱ阶段的细胞内,可能没有同源染色体C.在IV阶段细胞内,可能含有同源染色体D.在Ⅲ阶段的细胞内,可能发生DNA的复制【答案】A【解析】【分析】题图分析:在Ⅰ和Ⅳ阶段,②的数量为0,说明②是染色单体;在Ⅱ阶段,③的数量与②(染色单体)的相等,③的数量是①的两倍,说明是①染色体,③是核DNA。【详解】A、在Ⅰ阶段的细胞内,没有染色单体,染色体数目为体细胞染色体的数目,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也可表示卵原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因此,该细胞中可能没有同源染色体,A正确;B、在Ⅱ阶段细胞中有姐妹染色单体,此时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因而该细胞代表的是初级卵母细胞,其中一定含有同源染色体,B错误;C、Ⅳ阶段没有姐妹染色单体,核DNA数比Ⅲ阶段少一半,则Ⅳ阶段的细胞表示减数分裂产生的子代细胞,细胞中一定没有同源染色体,C错误;D、在Ⅲ阶段细胞中有姐妹染色单体,其中染色体数目为体细胞的一半,代表的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前中期的细胞,此阶段不发生DNA的复制,D错误。故选A。15.下列关于细胞生命历程的说法,正确的是()A.细胞衰老过程中,有些酶活性降低,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核体积减小,细胞代谢减弱B.癌细胞表面粘连蛋白增加,使其容易在组织间自由转移C.高等植物胚胎发育过程中,胚柄的退化是通过编程性细胞死亡实现的D.已经有科学家用胚胎干细胞成功诱导得到大脑,利用的原理是细胞的全能性【答案】C【解析】【分析】1、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的实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2、衰老细胞的特征:(1)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2)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3)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4)有些酶的活性降低;(5)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详解】A、细胞衰老时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核体积增大,有些酶活性降低,A错误;B、癌细胞表面粘连蛋白减少,使其容易在组织间自由转移,B错误;C、细胞凋亡是基因决定的细胞死亡过程,属于正常的生理性变化,据此推测,高等植物胚胎发育过程中,胚柄的退化是通过编程性细胞死亡实现的,C正确;D、已经有科学家用胚胎干细胞成功诱导得到大脑,大脑是器官,不是个体,所以该过程不能体现细胞的全能性,只是利用了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原理,D错误。故选C。16.甲、乙两位同学分别用小球做遗传规律的模拟实验。甲同学每次分别从I、Ⅱ小桶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其字母组合;乙同学每次分别从Ⅲ、IV小桶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其字母组合。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甲、乙重复100次实验后,统计的Dd、AB组合的概率均约为50%B.甲同学重复16次实验后,小球组合类型数量比一定为DD:Dd:dd=1:2:1,乙同学得到的小球组合类型有16种C.实验中每只小桶内两种小球的数量必须相等,每只小桶内小球总数也必须相等D.甲同学的实验模拟了等位基因分离和配子随机结合的过程,乙同学的实验模拟了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的过程【答案】D【解析】【分析】1、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2、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详解】A、Ⅰ、Ⅱ小桶内都只有D、d两种小球,代表一对等位基因,所以甲同学的实验模拟了等位基因分离和配子随机结合的过程,Ⅲ、Ⅳ小桶中分别含有A、a和B、b两种小球,代表两对等位基因,乙同学的实验可出现AB、Ab、aB、ab4种类型组合,即甲、乙重复100次实验后,统计的Dd、AB组合的概率分别为50%、25%,A错误;B、重复的次数越多,越接近理论比值,16次太少,DD∶Dd∶dd不一定为1∶2∶1,乙同学得到的小球组合类型有4种,代表四种配子类型,B错误;C、实验中I、II小桶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官,里面的小球代表配子,一般雄配子数目远多于雌配子数目,所以I、II小桶内小球总数可以不相等,但每只小桶内两种小球的数量必须相等,Ⅲ、Ⅳ小桶中分别含有A、a和B、b两种小球,代表两对等位基因,二者代表的是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它们的数量必须相等,且每个桶内的两种小球的数量也必须相等,C错误;D、Ⅰ、Ⅱ小桶内都只有D、d两种小球,代表一对等位基因,所以甲同学的实验模拟了等位基因分离和配子随机结合的过程,Ⅲ、Ⅳ小桶中分别含有A、a和B、b两种小球,代表两对等位基因,乙同学模拟了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的过程,D正确。故选D。17.孟德尔在一对相对性状的试验中,运用了“假说—推理”的方法,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F1自交后代性状分离比3:1属于假说的内容B.纯合亲本正交、反交实验是为了验证假说而设计的C.孟德尔是在F1自交和测交实验结果的基础上提出问题的D.测交后代表现型及比例,可以反应F1产生的配子的类型及比例【答案】D【解析】【分析】孟德尔的假说演绎法: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

①提出问题(在实验基础上提出问题)

②做出假设(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的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③演绎推理(如果这个假说是正确的,这样F1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这样测交后代应该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

④实验验证(测交实验验证,结果确实产生了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

⑤得出结论(就是分离定律)。【详解】A、F1自交后代性状分离比3:1属于实验现象,A错误;B、F1测交实验是为了验证假说而设计的,B错误;C、孟德尔是在纯合亲本杂交和自交的实验结果的基础上提出问题的,C错误;D、测交是与隐性纯合子杂交,由于隐性纯合子只产生一种含隐性基因的配子,所以测交后代表现型及比例,可以反应F1产生的配子的类型及比例,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孟德尔遗传实验,要求考生识记孟德尔遗传实验的过程,识记孟德尔对实验现象作出的解释(假说),掌握孟德尔验证其假说的方法,能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18.孔雀鱼尾色受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科研人员选用深蓝尾和紫尾进行杂交实验,F1均为浅蓝尾,F1随机交配,F2中同时出现深蓝尾、浅蓝尾和紫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孔雀鱼尾色的显性现象的表现形式为共显性B.孔雀鱼尾色的表型可以反映它的基因型C.F2中出现深蓝尾、浅蓝尾和紫尾是基因自由组合的结果D.F2中深蓝尾雌性和浅蓝尾雄性交配,子代中深蓝尾约占1/4【答案】B【解析】【分析】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独立遗传给后代;题意分析,深蓝尾和紫尾进行杂交实验,F1均为浅蓝尾,F1随机交配,F2中同时出现深蓝尾、浅蓝尾和紫尾,据此可推测,若相关基因用B/b表示,则浅蓝尾的基因型为Bb,而深蓝尾和紫尾均为纯合子,表现为不完全显性。【详解】A、题意显示,深蓝尾和紫尾进行杂交实验,F1均为浅蓝尾,F1随机交配,F2中同时出现深蓝尾、浅蓝尾和紫尾,且控制孔雀鱼尾色的为一对等位基因,据此可推测,孔雀鱼尾色的相关基因表现为不完全显性,A错误;B、孔雀鱼尾色的显性现象的表现为不完全显性,孔雀鱼尾色的表型可以反映它的基因型,若相关基因用B/b表示,则浅蓝尾的基因型为Bb,而深蓝尾和紫尾均为纯合子,B正确;C、题意显示,孔雀鱼尾色受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因此,F2中同时出现深蓝尾、浅蓝尾和紫尾的现象称为性状分离,是等位基因分离的结果,C错误;D、F2中深蓝尾雌性(BB或bb)和浅蓝尾雄性(Bb)交配,子代中深蓝尾约占1/2,D错误。故选B。19.正常女性体细胞有丝分裂某时期的显微摄影图如下,该图可用于染色体组型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图为女性染色体组型图B.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前期C.该图中染色体共有23种形态D.染色体组型分析可诊断红绿色盲症【答案】C【解析】【分析】染色体组型分析是以分裂中期染色体为研究对象,根据染色体的长度、着丝点位置、长短臂比例、随体的有无等特征,并借助显带技术对染色体进行分析、比较、排序和编号,根据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变异情况来进行诊断。染色体组型分析可以为细胞遗传分类、物种间亲缘的关系以及染色体数目和结构变异的研究提供重要依据。【详解】A、图中的细胞内的染色体没有经过配对、分组和排队,没有形成染色体组型的图像,A错误;B、由“该图可用于核型分析”可知,题图中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中期染色体形态较稳定,B错误;C、该细胞为正常女性体细胞,且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细胞中含有22对常染色体和XX,因此图中染色体共有23种形态,C正确;D、核型分析可诊断染色体异常遗传病,红绿色盲症为单基因遗传病,无法显微镜观察到,D错误。故选C。20.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大致步骤如下图所示,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不能用含32P的培养基直接培养并标记噬菌体B.②过程中搅拌的目的是让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与其DNA分离C.沉淀物中检测到较强的放射性表明噬菌体的DNA已注入大肠杆菌D.噬菌体入侵后利用大肠杆菌中的物质进行合成自身的DNA和蛋白质【答案】B【解析】【分析】赫尔希和蔡斯利用同位素标记法,用35S标记的是T2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32P标记的T2噬菌体的DNA分子,完全实现了DNA和蛋白质的分离,充分证明DNA是遗传物质。(1)由于35S标记的是T2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故正确操作后放射性主要集中在上清液,即上清液中放射性很高,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很低,实验结果说明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没有进入细菌。(2)32P标记的T2噬菌体的DNA分子,故正确操作后放射性主要集中在沉淀物中,即上清液中放射性很低,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很高,实验结果说明噬菌体的DNA进入了细菌。(3)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由于完全实现了DNA和蛋白质的分离,故能充分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详解】A、噬菌体是病毒,只能寄生在活细胞中,所以要用含32P的大肠杆菌培养基中培养并标记噬菌体,A正确;B、②过程是将培养液放入搅拌器搅拌,其目的是让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与被侵染的大肠杆菌分开,B错误;C、32P标记的T2噬菌体的DNA分子,噬菌体的DNA已侵入大肠杆菌,会随大肠杆菌沉淀到沉淀物中,使沉淀物有放射性,C正确;D、噬菌体增殖除自身注入模板DNA分子外,其余所需原料、ATP、酶、场所等均是由细菌提供的,来合成噬菌体自身的DNA和蛋白质,D正确。故选B。21.DNA复制是在为细胞分裂进行必要的物质准备。据此分析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DNA复制仅发生在细胞核B.DNA复制时首先需要在解旋酶的催化下打开磷酸二酯键解旋C.DNA子链复制的方向均由5'向3'延伸D.新合成的两条子链碱基序列完全一致【答案】C【解析】【分析】DNA的复制:条件:a、模板:亲代DNA的两条母链;b、原料:四种脱氧核苷酸为;c、能量:(ATP);d、一系列的酶。缺少其中任何一种,DNA复制都无法进行。过程:a、解旋:首先DNA分子利用细胞提供的能量,在解旋酶的作用下,把两条扭成螺旋的双链解开,这个过程称为解旋;b、合成子链:然后,以解开的每段链(母链)为模板,以周围环境中的脱氧核苷酸为原料,在有关酶的作用下,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与母链互补的子链。【详解】A、真核细胞DNA复制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在叶绿体和线粒体中也会发生DNA复制,A错误;B、DNA复制是以解开的DNA两条链分别为模板进行复制的,因此,DNA复制时首先需要在解旋酶的催化下打开氢键,B错误;C、DNA子链复制的方向相同,均是由5′向3′延伸,C正确;D、新合成的两条子链表现为互补关系,因此,二者的碱基序列不同,D错误。故选C。22.下列关于中心法则的叙述,正确的是()A.⑤过程需要逆转录酶的调节B.②过程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产生的RNA都可作为蛋白质合成的模板C.劳氏肉瘤病毒在宿主细胞中生存能够体现①~⑤过程D.①~⑤过程均发生碱基互补配对,但是①与其他过程的配对方式不完全相同【答案】D【解析】【分析】据图分析可知,①过程是DNA复制,②过程是转录,③过程是翻译,④过程是RNA复制,⑤过程是逆转录。【详解】A、酶的作用是催化,故⑤逆转录的过程需要逆转录酶的催化才能进行,A错误;B、②过程是转录,转录可以产生三种RNA,有mRNA、tRNA和rRNA,只有mRNA可作为蛋白质合成的模板,B错误;C、劳氏肉瘤病毒是逆转录病毒,遗传物质是RNA,在宿主细胞中生存并不能体现发生①过程,C错误;D、①⑤过程均发生碱基互补配对,但是①与其他过程的配对方式不同,D正确。故选D。23.DNA甲基化是表观遗传中常见的现象之一,如基因启动子序列中的胞嘧啶发生甲基化后转变成5甲基胞嘧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胞嘧啶发生甲基化后仍然与腺嘌呤配对B.亲代DNA的甲基化不会遗传给子代C.基因启动子序列中的这种变化可能会影响其与RNA聚合酶结合D.启动子甲基化不会改变基因序列,也不会改变生物的表型【答案】C【解析】【分析】表观遗传是指生物体基因的碱基序列保持不变,但基因表达和表型发生可遗传变化的现象。如甲基化会抑制基因的表达。【详解】A、甲基化的胞嘧啶仍能与鸟嘌呤互补配对,A错误;B、DNA抑制基因的表达,亲代甲基化的DNA可以遗传给后代,使后代表现出相同的表型,B错误;C、RNA聚合酶的识别位点位于基因的启动子序列,若DNA分子甲基化发生在基因的启动子序列,可能影响RNA聚合酶的识别与结合,C正确;D、启动子甲基化不会改变基因序列,会抑制基因的表达,可能会改变生物的表型,D错误。故选C。24.某研究小组测定了某植物在不同CO2下CO2吸收速率随光照强度的变化,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实验的自变量有光照强度和CO2浓度B.a点为光补偿点,b、c点不是光饱和点C.b点时叶肉细胞内三碳酸合成速率较a点高D.若在c点条件下补光处理,会提高光合速率【答案】D【解析】【分析】植物的实际光合作用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其中实际光合速率可用O2的利用量、CO2的固定量、有机物的制造量表示;净光合速率可用光照下O2的释放量、CO2的吸收量、有机物的积累量表示;呼吸速率可用黑暗中CO2的释放量表示。【详解】A、由图可知,实验的自变量是光照强度和CO2浓度,A正确;B、a点时光合作用等于呼吸作用强度,为光补偿点,b、c点所对应的光照强度达到饱和,但b、c不是光饱和点,B正确;C、b点是光照强度增强,光合作用速率远大于a点,因此暗反应速率和光反应速率也大于a点,即b点时叶肉细胞内三碳酸合成速率较a点高,C正确;D、c点对应的光照强度为光饱和点,再增加光照强度,光合作用速率不会升高,此时限制因素为CO2浓度,D错误。故选D。25.下图为某家族关于甲(基因D、d控制)、乙(基因E、e控制)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的遗传系谱图,其中I1不携带乙病的致病基因,不考虑基因突变和交叉互换。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甲、乙两种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分别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B.Ⅱ5的乙病致病基因来源于I2C.I2的基因型是DdXEXe,Ⅱ5的基因型是DdXeYD.若I1和I2再生一个孩子,生出患病孩子的概率为7/16【答案】C【解析】【分析】题图分析:1号和2号没有患甲病,生下患甲病的女儿4号,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1号和2号没有患乙病,生下患乙病的儿子5号,其中Ⅰ1不携带乙病的致病基因,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详解】A、正常的Ⅰ1号和Ⅰ2号生出了患甲病的女儿和患乙病的儿子,且I1不携带乙病的致病基因,因而可判断甲病、乙病的遗传方式分别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A正确;B、就乙病而言,Ⅱ5的基因型为XeY,其含有的e基因只能来自其母亲I2,B正确;C、Ⅰ2生有患甲病的女儿,患乙病的儿子,其基因型是DdXEXe,Ⅱ5患乙病,不患甲病,其基因型是DDXeY或DdXeY,C错误;D、Ⅰ2基因型是DdXEXe,Ⅰ1的基因型是DdXEY,若Ⅰ1和Ⅰ2再生一个孩子正常的概率为3/4×3/4=9/16,生出患病孩子的概率为19/16=7/16,D正确。故选C。非选择题部分二、非选择题(5小题,共50分)26.下图为水稻植物细胞中光合作用过程简图,其中英文大写字母表示物质成分,数字表示过程。请回答:(1)该膜是________膜,其上含有光合色素,常用________提取。与正常水稻相比,缺Mg水稻对_________________光的吸收明显减少。(2)图中_______________表示光合作用产生的O2。据图还可知ATP的形成与_______________的跨膜运输有关。(3)图中过程②③所在的循环称为_______________,发生的场所为_________。由物质G生成三碳糖的过程,需要_______________作为还原剂,_______________提供能量。(4)白天光合作用旺盛时,植物合成的糖类通常会以淀粉的形式临时储存在叶绿体中,若以大量小分子可溶性糖的形式存在,则可能导致叶绿体_________;在夜晚,叶绿体中的淀粉水解,其水解产物三碳糖运出叶绿体并转变为___________,供植物体其它细胞利用,或作为能源物质参与_______________。【答案】(1)①.类囊体(光合)②.95%的乙醇③.红光和蓝紫(2)①.A②.B(H+)(3)①.卡尔文循环②.叶绿体基质③.NADPH④.ATP和NADPH(4)①.吸水涨破(破裂)②.蔗糖③.细胞呼吸(呼吸作用)【解析】【分析】题图分析:图示为光合作用的过程,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过程。图甲中G是C3,H是C5,A是氧气,B是H+,C是ADP和Pi,D是ATP,E是NADP+,F是NADPH。①是水的光解,②是暗反应中二氧化碳的固定,③是暗反应中C3的还原。【小问1详解】图示的膜为叶绿体类囊体薄膜,其上含有光合色素,包括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光合色素常用无水乙醇提取,因为光合色素能够溶解到有机溶剂中。与正常水稻相比,镁是叶绿素的组成元素,缺Mg水稻会因为叶绿素含量低而表现为对红光和蓝紫光的吸收明显减少,因而光反应速率下降,进而表现为光合作用下降。【小问2详解】图中A表示光合作用产生的O2。据图还可知ATP的形成与B(H+)的跨膜运输有关,即ATP的合成消耗的是H+的梯度势能。【小问3详解】图中过程②③所在的循环称为卡尔文循环,属于暗反应过程,该过程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物质G代表的是C3,由物质G生成三碳糖的过程,需要NADPH作为还原剂,消耗ATP和NADPH提供的能量。【小问4详解】白天光合作用旺盛时,植物合成的糖类通常会以淀粉的形式临时储存在叶绿体中,假如以大量可溶性糖的形式存在,则会使叶绿体内溶液的渗透压升高,可能导致叶绿体吸水涨破;在夜晚,叶绿体中的淀粉水解,其水解产物三碳糖运出叶绿体并转变为蔗糖,供植物体其它细胞利用,或作为能源物质参与细胞呼吸(呼吸作用),即植物体内糖类的运输形式为蔗糖。27.图1、2、3分别是某动物细胞的染色体组成和分裂过程中物质或结构变化的相关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该动物的性别是______________。图1中细胞④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2)图1中细胞_______________(填序号)所处时期的下一个时期细胞中染色体数量最多。等位基因的分离和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发生于细胞______________(填序号)中。(3)图1中的细胞①~④中处于图2中HI阶段的细胞有____________(填序号)。图3中表示染色体的是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图1的四个细胞中,处于图3中Ⅱ时期的是_______________(填序号)。【答案】(1)①.雌性②.第一极体(2)①.①②.②(3)①.③④②.a③.①②【解析】【分析】减数分裂是有性生殖的生物产生生殖细胞时,从原始生殖细胞发展到成熟生殖细胞的过程。这个过程中DNA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两次,产生的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本物种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一半。【小问1详解】图1中②表现为细胞质不均等分裂,因此该动物为雌性;图1中细胞①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细胞为②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表现为不均等分裂,因而为初级卵母细胞;细胞③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细胞④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且表现为均等分裂,因此该细胞的名称为第一极体。【小问2详解】图1中细胞①处于有丝分裂中期,下一时期着丝粒分裂,染色体加倍,染色体数目最多;等位基因的分离和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发生于细胞②中,即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小问3详解】细胞①中含有同源染色体2对,②中含有2对,③中无同源染色体,④中无同源染色体,因此分别处于图2中的AB、FG、HI、HI,即处于图2HI阶段的细胞有③④;图3中表示染色体的是a,b表示染色单体,c表示核DNA;图1的四个细胞中,处于图3中Ⅱ时期(染色体数目为4且含有染色单体)的是①②。28.某二倍体雌雄异株植物(XY型),花色由等位基因(A、a)控制(红色为A基因控制),叶片形状由等位基因(B、b)控制,两对基因均不在Y染色体上。让一红花宽叶雌株(甲)和一白花窄叶雄株(乙)杂交,F1均为粉红花宽叶植株。F1相互交配得到F2的结果如下表。红花宽叶粉红花宽叶白花宽叶红花窄叶粉红花窄叶白花窄叶雌株1/81/41/8000雄株1/161/81/161/161/81/16回答下列问题:(1)该植物叶片形状的遗传遵循_________定律,位于___________染色体上;判断依据是_________。(2)植株乙的基因型是_________,F1的雄株产生________种雄配子。F2的白花宽叶雌株中,杂合子占____________。(3)选取F2中粉红花雌雄植株随机授粉,后代中粉红花宽叶雌株所占比例是__________。(4)让F2中一粉红花宽叶雌株与一红花窄叶雄株杂交,后代雌雄植株中叶片形状没有出现性状分离,请用遗传图解表示该杂交过程______。(注:要求写出配子)【答案】(1)①.分离②.X③.F1均为宽叶,F2中雌株均为宽叶,雄株中有宽叶、窄叶(1:1)(2)①.aaXbY②.4③.1/2(3)7/32(4)【解析】【分析】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实质: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小问1详解】仅考虑叶片形状这一对等位基因,亲本有宽叶和窄叶,F1只有宽叶,可推知宽叶为显性性状由B控制,窄叶为隐性性状由b控制,F2雌株全为宽叶,雄株中宽叶∶窄叶=(1/16+1/8+1/16)∶(1/16+1/8+1/16)=1∶1,雌雄个体表现型比例不一致,说明该性状的遗传与性别相关联,可推知B、b位于X染色体上,这对等位基因的遗传符合分离定律。【小问2详解】仅考虑花色这一对等位基因,亲本有红花和白花,F1均为粉红花,F1自交得到的F2雌株中红花∶粉红花∶白花=1∶2∶1,雄株中红花∶粉红花∶白花=1∶2∶1,雌雄株表现型比例一致,与性别无关联,可推知A、a这一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F2表现型比例符合3∶1变式,说明F1粉红花基因型为Aa,杂合子Aa与纯合子AA(红色)表现型不同,仅考虑花色这一对等位基因,F1基因型全为Aa,则可推知亲本为纯合的AA(即植株甲)×aa(即植株乙);仅考虑叶片形状这一对等位基因,由F2雄株中宽叶∶窄叶=1∶1,可知F1雌株可产生两种雌配子即XB和Xb,即F1中雌株基因型为XBXb。由F2雌株全为宽叶,可推知F1雄株只能产生含XB的雄配子,不能产生含Xb的雄配子,说明F1雄株基因型为XBY,由F1雄株基因型全为XBY可推知,亲本雌株(即甲)只能产生一种雌配子即XB型,因此亲本雌株(甲)基因型为XBXB,亲本乙为窄叶雄株,基因型应为XbY,综合这两对基因,可知,亲本雌株甲基因型为AAXBXB,亲本雄株乙基因型为aaXbY,F1中雄株基因型为AaXBY,这两对基因自由组合,则其可以产生基因型为AXB、AY、aXB、aY的四种配子。F1雌株基因型为AaXBXb,与F1雄株AaXBY杂交,F2的白花宽叶雌株aaXBX占所有F2的比例为1/4×1/2=1/8,纯合的白花宽叶雌株aaXBXB占所有F2的比例为1/4×1/4=1/16,则可计算出F2的白花宽叶雌株中,纯合子占1/16÷1/8=1/2,则杂合子占11/2=1/2。【小问3详解】F1中粉红花雌雄植株即AaXBXb与AaXBY杂交,F2中粉红花雌株包括1/2AaXBXb和1/2AaXBXB,粉红花雄株包括1/2AaXBY和1/2AaXbY,仅考虑花色,F2中粉红花(基因型全为Aa)雌雄植株随机授粉,后代中粉红花Aa=1/2;仅考虑叶片形状,F2粉红花雌株1/2XBXb和1/2XBXB,产生的XB雌配子=1/2+1/2×1/2=3/4,Xb雌配子=1/2×1/2=1/4,F2粉红花雄株1/2XBY和1/2XbY,产生XB雄配子=1/2×1/2=1/4,Xb雄配子=1/2×1/2=1/4,Y雄配子=1/2×1/2+1/2×1/2=1/2,则可计算,后代中宽叶雌株XBX=3/4×1/4+3/4×1/4+1/4×1/4=7/16,综合考虑这两对基因,F2中粉红花雌雄植株随机授粉,后代中粉红花宽叶雌株(AaXBX)所占比例=1/2×7/16=7/32。【小问4详解】F2中一粉红花宽叶雌株基因型为AaXBX,包含两种基因型AaXBXB和AaXBXb,AaXBXB与红花窄叶雄株(基因型为AAXbY)杂交,后代全为宽叶,即叶片形状不会出现性状分离,因此用于杂交的母本基因型为AaXBXB,父本基因型为AAXbY,其遗传图解在书写时要包括表现型、基因型、符号和比例,因此遗传图解可以书写如下图:。29.编码在DNA分子上的遗传信息控制着生物性状,下图表示真核细胞中遗传信息的表达过程,请据图回答相关问题:(1)图1表示_____________过程,主要发生在______________,需要_____________酶进行催化,将游离的核苷酸通过_____________键聚合成相应的长链。该图中②与③在组成上的不同之处在于____________。(2)图1中形成的长链经加工后通过_________到达细胞质与核糖体结合。图2过程核糖体在mRNA上的移动方向是______________(填“从左向右”或“从右向左”),当到达______________时,多肽合成结束。除了mRNA外参与此过程的RNA分子还有____________。细胞内酶的合成____________(填“一定”或“不一定”)需要经过图2过程。(3)由密码子表可知,CGU精氨酸、UGC半胱氨酸、GCA丙氨酸、ACG苏氨酸。图2中④所携带的氨基酸是__________。【答案】(1)①.转录②.细胞核③.RNA聚合④.磷酸二酯⑤.五碳糖种类不同或②含有脱氧核糖,③含有核糖(2)①.核孔②.从左向右③.终止密码子④.tRNA、rRNA⑤.不一定(3)丙氨酸【解析】【分析】题图分析,图1进行的是转录过程,其中①指的是基因的双螺旋结构,②表示胞嘧啶脱氧核苷酸,③表示胞嘧啶核糖核苷酸;图2为翻译过程。【小问1详解】图1形成的是RNA(含有U碱基),表示转录过程,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是以DNA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该过程需要RNA聚合酶的催化,游离的核苷酸通过磷酸二酯键聚合成相应的长链。该图中②与③分别是胞嘧啶脱氧核苷酸和胞嘧啶核糖核苷酸,二者在组成上的不同之处在于五碳糖不同,前者含有的五碳糖是脱氧核糖,后者含有的是核糖。【小问2详解】图1中形成的长链为mRNA,其经加工后通过核孔到达细胞质与核糖体结合,进而开始翻译过程。根据肽链所处的位置可以判断,翻译是从左到右,故图2过程核糖体在mRNA上的移动方向是从左向右,当到达终止密码子的位置时,由于终止密码子不决定氨基酸,因而翻译过程终止,多肽合成结束。除了mRNA外参与此过程的RNA分子还有tRNA、rRNA,前者能转运氨基酸,后者参与组成核糖体。细胞内酶的合成不一定需要经过该过程,因为细胞中有些酶的化学本质是RNA,则不需要经过翻译过程。小问3详解】图2中④上的反密码子为CGU,其对应的密码子为GCA,根据密码子表可知,该tRNA携带的氨基酸是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