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在一定条件下,细胞可将受损或功能退化的细胞结构等通过溶酶体降解,这是一种细胞自噬的现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溶酶体膜先与功能退化的线粒体膜融合后,其中的水解酶再将线粒体中的物质降解B.受损细胞结构被溶酶体降解后的产物全部排出细胞C.当细胞养分不足时,细胞“自噬作用”会减弱D.细胞自噬与细胞抵抗逆境有关【答案】D【解析】【分析】细胞自噬的基本过程:细胞中衰老的细胞器或者一些折叠错误的蛋白质被一种双层膜结构包裹,形成自噬小泡,接着自噬小泡的外膜与溶酶体膜融合,释放包裹的物质到溶酶体中,使包裹物在一系列水解酶的作用下降解。损坏的蛋白或细胞器可通过细胞自噬进行降解并得以循环利用,故营养缺乏条件下,细胞可通过细胞自噬获得所需的物质,进而通过新陈代谢获得能量。【详解】A、细胞内由内质网形成一个双膜的杯形结构,衰老的细胞器(功能退化的线粒体)从杯口进入,杯形结构形成双膜的小泡,后其与溶酶体结合,溶酶体中的水解酶再将线粒体中的物质降解,A错误;B、受损细胞结构被溶酶体降解后,其产物的去向是排出细胞或在细胞内被利用,B错误;C、自噬溶酶体内的物质被水解后,如果是对细胞有用的物质,可以留在细胞内再利用,如果是废物,或者是对细胞有害的物质则被排出细胞。由此推测,当细胞养分不足时,细胞的自噬作用会增强,C错误;D、营养缺乏条件下,细胞可通过细胞自噬获得所需的物质,进而通过新陈代谢获得能量,由此推测细胞自噬与细胞抵抗逆境有关,D正确。故选D。2.细胞自噬对细胞内稳态有重要意义。ATAD3B蛋白在正常情况下与线粒体DNA结合,当线粒体DNA损伤时C端转移到线粒体外膜并与LC3蛋白结合后诱导内质网包裹线粒体形成自噬体,进而与溶酶体结合分解损伤的线粒体。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ADAT3B蛋白失活将导致细胞自噬无法进行B.缺氧或代谢旺盛的细胞线粒体自噬会加强C.LC3蛋白具有与ADAT3B蛋白C端结合的区域和与内质网膜蛋白结合的区域D.提高ADAT3B蛋白表达可以治疗一些由线粒体基因突变引起的疾病【答案】A【解析】【分析】细胞自噬是存在于真核生物中,是一种高度保守的蛋白质或细胞器降解的过程。自噬发生时,一些损坏的蛋白质或细胞器等被双层膜结构的自噬小泡包裹,并最终送到溶酶体中降解,降解产生的氨基酸等小分子物质可被细胞再利用,也能用于能量的产生。细胞自噬是细胞成分降解和回收利用的基础,细胞将内部损坏、老化或功能丧失的细胞器分解,从而快速地提供能量和原材料维持细胞的正常运作。【详解】A、ADAT3B突变可能使线粒体自减弱,但无法导致细胞自噬无法进行,A错误;B、缺氧或代谢旺盛的细胞线粒体自噬会加强,利用自噬过程的水解产物作为自身细胞代谢的原料,保证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B正确;C、由题意“ATAD3B蛋白在正常情况下与线粒体DNA结合,当线粒体DNA损伤时C端转移到线粒体外膜并与LC3蛋白结合后诱导内质网包裹线粒体形成自噬体”可知,LC3蛋白具有与ADAT3B蛋白C端结合的区域和与内质网膜蛋白结合的区域,C正确;D、提高ADAT3B蛋白表达可以增加ATAD3B蛋白的含量,促进与线粒体DNA结合,加强细胞的自噬能力,可以治疗由线粒体基因突变引起的疾病,D正确。故选A。3.在真核细胞内,部分蛋白质需要在内质网中进一步合成和加工,蛋白质折叠错误可能会导致内质网功能紊乱,从而激活内质网自噬,当内质网自噬过度时就会诱导细胞启动凋亡程序。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内质网体积较大,可以在光学显微镜下清晰观察到B.内质网被分解后的产物,满足构成核糖体的全部原料C.适度的内质网自噬可以清理破损的内质网,维持细胞稳态D.细胞凋亡是细胞程序性死亡,与基因无关,与内质网有关【答案】C【解析】【分析】细胞自噬是真核生物的细胞内普遍存在的一种自稳机制,它通过溶酶体对细胞内受损的蛋白质、细胞器等进行分解,从而维持细胞内部环境的稳态。细胞自噬体内的物质被分解后,如果是对细胞有用的物质,细胞可以再利用,而废物则被排出细胞。【详解】A、内质网是由膜围成的管状、泡状或扁平囊状结构连接形成一个连续的内腔相通的膜性管道系统,其体积较大,可以在电子显微镜下清晰观察到,A错误;B、内质网被分解后的产物,如果是对细胞有用的物质,细胞可以再利用,但不能提供RNA合成的原料,B错误;C、适度的内质网自噬,可以清理破损或功能退化的内质网以及折叠错误的蛋白质,从而维持细胞内部环境的稳态,C正确;D、细胞凋亡是细胞程序性死亡,是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与基因有关,D错误。故选C。4.细胞自噬有助于人类更好地了解细胞如何实现自身物质的循环利用,帮助细胞适应饥饿和应对感染等不良环境。下图表示细胞自噬作用的机理,请分析下列选项错误的是()A.溶酶体起源于高尔基体,其中的水解酶在核糖体合成后需要转运至内质网以及高尔基体中加工B.溶酶体膜能向其内部主动运输H+,因此溶酶体的pH值低于细胞质基质中的pH值,若溶酶体膜发生破裂,释放的水解酶活性会减弱或丧失C.细胞饥饿或机体感染病原体时,细胞的自噬作用会增强,该过程有利于维持机体的稳态D.溶酶体还可以杀死侵入细胞的病原体,人体吞噬细胞中含有大量溶酶体,因此该过程只在吞噬细胞中发生【答案】D【解析】【分析】1、水解酶属于蛋白质,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2、溶酶体能够分解很多种物质以及衰老、损伤的细胞器,清除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被比喻为细胞内的“酶仓库”、“消化车间”。【详解】A、溶酶体内的酶为蛋白质,是由核糖体合成、内质网加工、高尔基体再加工和修饰,最终由高尔基体以出芽方式形成囊泡,即为溶酶体,A正确;B、酶的活性受pH影响,溶酶体内酶的最适pH约为5,而细胞质基质的pH约为7.2,溶酶体中的酶进入细胞质基质后活性会减弱,甚至失去活性,因此溶酶体膜发生破裂,释放的水解酶活性会减弱或丧失,B正确;C、细胞饥饿或机体感染病原体时,细胞的自噬作用会增强,为自身代谢提供更多有用的降解产物或清除入侵的病原体,维持机体的稳态,C正确;D、溶酶体可以杀死侵入细胞的病原体,大多数真核细胞中都有溶酶体,只是巨噬细胞中的溶酶体数量较多,D错误。故选D。5.自噬是把细胞质中的物质运送到溶酶体中降解的过程,该过程中损伤的细胞器被细胞自身的膜包裹形成自噬体,自噬体再与细胞内的溶酶体结合从而完成细胞自噬的过程。吸烟是导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首要发病因素,银杏叶提取物(GBE)对COPD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机制是GBE可以通过PI3K蛋白来促进细胞自噬,已知细胞内PI3K蛋白的表达水平下降,会导致自噬程度增强,为验证上述机制设计实验如下表,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组别实验材料检测指标预期结果对照组COPD组大鼠肺泡巨噬细胞PI3K蛋白含量?实验组?A.实验组应选用GBE+COPD组大鼠肺泡巨噬细胞B.细胞自噬过程体现了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C.GBE可通过PI3K蛋白来促进细胞自噬,所以预期结果应为实验组PI3K蛋白含量高于对照组D.溶酶体内的水解酶可水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使细胞获得生存所需的物质和能量【答案】C【解析】【分析】溶酶体中含有多种水解酶,在一定条件下,细胞会将受损或功能退化的细胞结构等,通过溶酶体降解后再利用,这就是细胞自噬。处于营养缺乏条件下的细胞,通过细胞自噬,可以获得维持生存所需的物质和能量,在细胞受到损伤、微生物入侵或细胞衰老时,通过细胞自噬,可以清除受损或衰老的细胞器,以及感染的微生物和毒素,从而维持内部环境的稳定。【详解】A、该实验目的是验证GBE可以通过PI3K蛋白来促进细胞自噬,因此自变量为对COPD模型鼠是否进行GBE处理,因此实验材料实验组需要选择COPD模型鼠肺泡巨噬细胞并施加GBE,A正确;B、根据题意,自噬过程中损伤的细胞器被细胞自身的膜包裹形成自噬体,因此细胞自噬过程体现了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B正确;C、根据题干信息推测PI3K蛋白的表达水平下降,会导致自噬程度增强,即GBE可以通过减少PI3K蛋白含量来促进细胞自噬,因此预期结果应为实验组PI3K蛋白含量低于对照组,C错误;D、溶酶体中含有多种水解酶,在一定条件下,细胞会将受损或功能退化的细胞结构等,通过溶酶体降解后再利用,使细胞获得生存所需的物质和能量,D正确。故选C。6.动物细胞工程通过细胞水平的操作,获得有用的动物细胞、组织、器官、个体或相关产品,这涉及细胞培养、核移植、细胞融合、胚胎及干细胞操作等多项技术。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培养过程中需适时更换培养液,防止代谢废物积累抑制细胞生长B.“多莉”实验中核移植前通常需要降低去核卵母细胞培养基中的牛血清浓度C.可多次注射特定抗原以获得大量免疫过的B淋巴细胞D.经胚胎分割产生的胚胎或细胞可直接移植给受体【答案】B【解析】【分析】单克隆抗体制备流程:先给小鼠注射特定抗原使之发生免疫反应,之后从小鼠脾脏中获取已经免疫的B淋巴细胞;诱导B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利用选择培养基筛选出杂交瘤细胞;进行抗体检测,筛选出能产生特定抗体的杂交瘤细胞;进行克隆化培养,即用培养基培养和注入小鼠腹腔中培养;最后从培养液或小鼠腹水中获取单克隆抗体。【详解】A、细胞培养过程中为防止代谢废物积累抑制细胞生长,需适时更换培养液,进行传代培养,A正确;B、“多莉”实验中核移植前通常需要降低供核体细胞培养基中的牛血清浓度,以利于细胞核的一系列变化和细胞融合后基因表达分子开关的启动,B错误;C、可多次注射特定抗原以获得大量免疫过的B淋巴细胞,以便于后续的特定杂交瘤细胞的形成,C正确;D、胚胎分割产生的胚胎或细胞可在体外培养再进行移植,也可直接移植给受体,D正确。故选B。7.图为抗体药物偶联物(ADC)形成和作用过程示意图,其中①②③表示细胞。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注射抗原只引起体液免疫B.筛选出②需要用选择培养基C.筛选出③需要克隆化培养D.ADC能选择性杀伤肿瘤细胞【答案】A【解析】【分析】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用特定的抗原免疫,从小鼠的脾中得到能产生特定抗体的B淋巴细胞→诱导与培养好的骨髓瘤细胞融合→用特定的选择培养基进行筛选:在该培养基上,未融合的亲本细胞和融合的具有同种核的细胞都会死亡,只有融合的杂交瘤细胞才能生长→对选择培养的杂交瘤细胞进行克隆化培养和抗体检测,经多次筛选,就可获得足够数量的能分泌所需抗体的细胞→将抗体检测呈阳性的杂交瘤细胞在体外大规模培养或者注射小鼠腹腔中增殖→从细胞培养液或小鼠腹水中获取大量的单克隆抗体。【详解】A、注射抗原能引起机体产生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A错误;B、第一次筛选的目的是筛选出②杂交瘤细胞,需要用选择培养基,B正确;C、第二次筛选的目的是筛选出③能产生特异性抗体的杂交瘤细胞,需要克隆化培养和单一抗体检测,C正确;D、抗体药物偶联物(ADC)包括单克隆抗体和药物,抗原和抗体的结合具有特异性,实现对肿瘤细胞的选择性杀伤,D正确。故选A。8.为制备抗HA的单克隆抗体,研究人员设计技术路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小鼠多次注射HA后,从骨髓中获取B淋巴细胞B.用图中多孔细胞板阳性检测时采用核酸分子杂交的技术C.经选择培养基获得的杂交瘤细胞均能无限增殖但分泌抗体类型不一定相同D.阳性克隆扩大培养时,需将相关细胞注射到小鼠血浆中,再从腹水中分离单克隆抗体【答案】C【解析】【分析】单克隆抗体制备流程:先给小鼠注射特定抗原使之发生免疫反应,之后从小鼠脾脏中获取已经免疫的B淋巴细胞;诱导B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利用选择培养基筛选出杂交瘤细胞;进行抗体检测,筛选出能产生特定抗体的杂交瘤细胞;进行克隆化培养,即用培养基培养和注入小鼠腹腔中培养;最后从培养液或小鼠腹水中获取单克隆抗体。【详解】A、图中小鼠多次注射HA后,从脾脏中获取B淋巴细胞,此时的B淋巴细胞具产生抗体的能力,A错误;B、用图中多孔细胞板阳性检测时采用抗原抗体杂交的技术,B错误;C、经选择培养基获得的杂交瘤细胞均能无限增殖但分泌抗体类型不一定相同,因此需要对选择培养基上获得的杂交瘤细胞进一步筛选,进而获得能产生所需抗体的杂交瘤细胞,C正确;D、阳性克隆扩大培养时,需将相关细胞注射到小鼠腹水中,再从腹水中分离获得单克隆抗体,D错误故选C。9.正常细胞中合成DNA有D和S两条途径,其中D途径能被氨基蝶呤阻断,S途径进行DNA合成时,细胞中的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HGPRT)可将培养基中的6硫代鸟嘌呤转变成相应的核苷酸形式参与DNA合成而发生毒性作用,使细胞致死。诱变产生的缺陷型(HGPRT)细胞由于HGPRT活性丧失,不能使用6硫代鸟嘌呤。为研制抗病毒A的单克隆抗体,某同学以小鼠甲为实验材料设计了以下实验流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筛选1的选择培养基中应添加一定浓度的6硫代鸟嘌呤B.筛选2的选择培养基中应添加一定浓度的氨基蝶呤和6硫代鸟嘌呤C.筛选3进行一次抗体检测,某孔细胞呈阳性即可用于体外条件大规模培养D.用病毒A对小鼠免疫后,应分离出产生抗病毒A的抗体的B细胞再诱导细胞融合【答案】A【解析】【分析】由图显示,制备抗病毒A的单克隆抗体的过程中,需要经过三次筛选。第一次筛选的目的是选出缺陷型(HGPRT)细胞,即选出无法通过S途径进行DNA合成的骨髓瘤细胞,原理为细胞中HGPRT活性丧失,无法将次黄嘌呤、鸟嘌呤转变为次黄嘌呤核苷酸、鸟嘌呤核苷酸参与DNA合成。在加入了6硫代鸟嘌呤的培养基中,由于HGPRT活性丧失,不能使用6硫代鸟嘌呤,缺陷型(HGPRT)细胞可以存活,其余细胞死亡;第二次筛选的目的使通过选择培养基筛选出融合成功的杂交瘤细胞,在含有氨基蝶呤的选择培养基中,DNA合成的D途径被阻断。未融合成功的B淋巴细胞、融合的B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因没有大量增殖能力而死亡,经第一次筛选出来的缺陷型骨髓瘤细胞、融合的缺陷型骨髓瘤细胞和缺陷型骨髓瘤细胞丧失DNA合成的S途径,因无法合成DNA而死亡,只有融合成功的杂交瘤细胞能在该选择培养基上存活;第三次筛选的目的是选出能产生特定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方法是细胞的克隆化培养和抗体检测。【详解】A、第一次筛选的目的是选出缺陷型(HGPRT)细胞,即缺陷型骨髓瘤细胞,由于缺陷型细胞中HGPRT活性丧失,不能使用6硫代鸟嘌呤,缺陷型(HGPRT)细胞可以存活,其余细胞死亡。因此筛选1的选择培养基中应添加一定浓度的6硫代鸟嘌呤,A正确;B、筛选2的目的是选出融合成功的杂交瘤细胞,应使用添加一定浓度的氨基蝶呤的选择培养基,不需要添加6硫代鸟嘌呤,B错误;C、筛选3的目的是选出能产出特定抗体的杂交瘤细胞,用96孔板培养和筛选杂交瘤细胞,每一个孔中尽量只接种一个杂交瘤细胞,但实际接种时可能会有多个不同的杂交瘤细胞接种在一个孔中,导致抗体检测呈阳性但抗体不纯,因此需要进行多次抗体检测,C错误;D、用病毒A对小鼠免疫后,从该小鼠的脾脏中得到已免疫的B淋巴细胞,通过本题图中筛选3获得能产生抗病毒A的抗体的杂交瘤细胞,D错误。故选A。10.普通的肿瘤治疗——单克隆抗体(单抗)只能结合单一的抗原,无法有效地聚集于肿瘤组织处。双特异性单克隆抗体(双抗)可以将抗肿瘤的药物直接导至靶细胞,通过靶向多个抗原发挥协同抗肿瘤作用。基因工程制备双抗的原理是对传统单抗进行基因工程方面的改造,从而形成双特异性抗体。利用杂交瘤细胞融合也可以制备双抗,先将每个杂交瘤细胞受抗原刺激产生单克隆抗体,然后将这两个杂交瘤细胞融合在一起,此融合的杂交瘤细胞能够重新随机组合“双亲”单抗肽段,从而产生双抗。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诱导两个杂交瘤细胞融合,一定会产生双抗B.基因工程改造传统单抗,操作对象是肽链C.制备杂交瘤过程中需要将能分泌特定抗体的浆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D.相比于普通化疗,双抗治疗能减少药物的用量并降低正常组织的不良反应【答案】D【解析】【分析】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①给小鼠注射特定抗原使之发生免疫反应,然后从小鼠脾脏中获取已经免疫的B淋巴细胞;②诱导B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③利用选择培养基筛选出杂交瘤细胞;④进行克隆化培养和(专一)抗体检测,筛选出能产生特定抗体的杂交瘤细胞;⑤用培养基培养筛选出来的杂交瘤细胞或将其注入小鼠腹腔中培养,最后从培养液或小鼠腹水中获取单克隆抗体。【详解】A、诱导两个杂交瘤细胞融合,结果有不融合的单个杂交瘤细胞、融合成功的双杂交瘤细胞,不一定会产生双抗,即使融合成功的细胞,单抗肽段随机组合,也不一定能产生双抗,A错误;B、基因工程改造传统单抗,应在基因水平操作,操作对象是DNA分子(或基因),B错误;C、制备杂交瘤细胞的过程中是免疫后的B淋巴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但是此时的B淋巴细胞还没有分化成为浆细胞,C错误;D、将抗肿瘤的药物直接导至靶细胞,能减少药物的用量,避免了药物作用于正常组织细胞,降低正常组织的不良反应,D正确。故选D。11.已知某种群中的雌性个体基因型及比例为BBXAXa:BbXAXa=1:1,雄性个体基因型及比例为bbXAY:bbXaY=1:2,现某兴趣小组利用雌1、雌2、雄1、雄2四个信封来模拟上述种群中雌雄个体随机交配产生子代的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若雄1中只放入1种卡片,则雄2中需放入2种卡片且比例为1:2B.若雌1中有2种卡片且比例为3:1,则雌2中也有2种卡片但比例为1:1C.雌1和雌2中各取一张卡片并组合在一起,可模拟基因自由组合定律D.雌1、雌2、雄1、雄2中各取一张卡片并组合,卡片组合类型共有10种【答案】A【解析】【分析】分析题意可知,雌1、雌2、雄1、雄2四个信封代表基因,雌1、雌2组合模拟不同基因自由组合,雌1、雌2、雄1、雄2中各取一张卡片并组合,模拟雌雄配子随机组合。【详解】A、若雄1中只放入1种卡片,则,则雄2中需放入3种卡片代表XA、Xa、Y,A错误;B、若雌1中有2种卡片且比例为3:1,即代表B、b,则雌2中也有2种卡代表XA、Xa,比例为1:1,B正确;C、雌1和雌2中各取一张卡片并组合在一起即B、b和XA、Xa组合,可模拟非同源染色体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C正确;D、雌1、雌2、雄1、雄2中各取一张卡片并组合,模拟雌雄配子随机组合,组合类型就是随机交配产生的基因型,第一对等位基因的后代基因型有BB、Bb,第二对后代基因型有XAXA,XAXa,XaXa,XAY,XaY五种基因型,因此后代基因型10种卡片组合类型共有10种。故选A。12.某同学用卡片模拟杂交实验,表示亲本的卡片在信封中的放置情况如下图,其中信封4中Y的数量待定,每次抓取卡片并记录后,将卡片放回原信封,重复100次。已知A、a位于常染色体上,群体中A的基因频率为0.8;B、b位于X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群体中XB的基因频率为0.6.群体中无配子致死和基因型致死现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随机从信封1、2中各取1张卡片组合在一起,模拟Aa个体随机交配产生子代B.信封4可模拟雄性生殖器官,图中Y的数量不应与信封3中X的总数相同C.随机从信封1、4中各取1张卡片组合在一起,模拟的是雌雄配子的自由组合D.随机从信封3、4中各取1张卡片组合在一起,所得结果中纯合子的概率为0.76【答案】D【解析】【分析】1、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2、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详解】A、信封1、2中A:a都为4:1,都不是1:1,故从信封1、2中各取1张卡片组合在一起,不能模拟Aa个体自交产生子代,A错误;B、信封4含有Y染色体,故模拟的是雄性个体,雄性个体X和Y染色体数量相等,故信封4中Y的数量为50,与信封3中X的总数相同,B错误;C、信封1、4中字母不同,代表非同源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所以模拟的是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C错误;D、由题图可知,信封3中XB的基因频率为0.6,Xb的基因频率为0.4,信封4中XB的基因频率为0.3,Xb的基因频率为0.2,Y的基因频率为0.5,故从信封3、4中各取1张卡片组合在一起,得到纯合子(XBXB、XbXb、XBY、XbY)的概率为0.6×0.3+0.4×0.2+0.6×0.5+0.4×0.5=0.76,D正确。故选D。13.在孟德尔杂交实验的模拟实验中,从如图所示的松紧袋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做相关记录,每次将抓取的小球分别放回原松紧袋中,重复多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若①代表一个雌性个体的生殖器官,则③代表另一个雌性个体的生殖器官B.一个松紧袋中两种小球的数量可以不相等,但各松紧袋间小球的总数量要相等C.该实验模拟亲本产生F1的过程中,等位基因分离,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D.模拟自由组合定律,可以将从①和③中各随机抓取的一个小球组合【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题图:①②中所含的是B和b,③中所含的是D和d,这三个松紧袋中两种小球的数量必须相等,但三个松紧袋中小球的总数量可以不相同。从①②中各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组合,模拟F1产生配子及雌雄配子随机结合的过程。【详解】A、若①代表一个雌性个体的生殖器官,则③可代表同一个雌性个体的生殖器官,A错误;B、一个松紧袋中两种小球的数量相等,但各松紧袋间小球的总数可以不相等,B错误;C、该实验模拟亲本产生F1配子及雌雄配子随机结合的过程,非同源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C错误;D、①和③中的配子不同,则以将从①和③中各随机抓取的一个小球组合模拟自由组合定律,D正确。故选D.14.某种自花传粉植物染色体上存在控制花色和叶形的基因,分别记作A/a和B/b。现选取两株亲本杂交得F1,F1在自然状态下种植得F2,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亲本类型F1表型及比例F2表型及比例红花椭圆形叶×白花披针形叶红花披针形叶:红花椭圆形叶:白花披针形形叶:白花椭圆形叶=1:1:1:1红花披针形叶:红花椭圆形叶:白花披针形形叶:白花椭圆形叶=9:15:15:25注:不考虑同源染色体间的交换、不考虑致死。A.红花对白花为显性,椭圆形叶对披针形叶为显性B.根据F1的表型及比例可判断A/a和B/b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C.理论上F1产生的配子种类及比例为AB:Ab:aB:ab=1:3:3:9D.理论上F2红花椭圆形叶植株中纯合子占1/5【答案】C【解析】【分析】由题意可知,该植物自花传粉,说明自然情况下只能自交,由表可知,红花椭圆形叶×白花披针形叶,F1红花披针形叶:红花椭圆形叶:白花披针形叶:白花椭圆形叶=1:1:1:1,相当于两对测交,F1中Aa:aa=1:1,Bb:bb=1:1,F2红花:白花=3:5=1/2×3/4:(1/2×1/4+1/2),披针形叶:椭圆形叶=3:5=1/2×3/4:(1/2×1/4+1/2),说明红花、披针形叶为显性。【详解】A、由题意可知,该植物自花传粉,说明自然情况下只能自交,由表可知,红花椭圆形叶×白花披针形叶,F1红花披针形叶:红花椭圆形叶:白花披针形叶:白花椭圆形叶=1:1:1:1,相当于两对测交,F1中Aa:aa=1:1,Bb:bb=1:1,F2红花:白花=3:5=1/2×3/4:(1/2×1/4+1/2),披针形叶:椭圆形叶=3:5=1/2×3/4:(1/2×1/4+1/2),说明红花、披针形叶为显性,A错误;B、由A可知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和aaBb,不论A/a和B/b是否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F1的表型均为比例1:1:1:1,B错误;C、F2红花:白花=3:5,披针形叶:椭圆形叶=3:5,整体为红花披针形叶:红花椭圆形叶:白花披针形叶:白花椭圆形叶=(3:5)×(3:5)=9:15:15:25,说明两对等位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F1为AaBb:Aabb:aaBb:aabb=1:1:1:1,则F1产生配子种类及比例为AB:Ab:aB:ab=1:3:3:9,C正确;D、F2代红花椭圆形叶植株的基因型为A_bb,包括AAbb和Aabb,其中纯合子约占1/3,D错误。故选C。15.二倍体生物个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不发生交换形成的配子称为亲本型配子,而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交换才能形成的配子称为重组型配子。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双杂合子可产生两种比例相等的亲本型配子、两种比例相等的重组型配子,且亲本型配子的比例大于重组型配子的比例。某二倍体自花传粉植物的圆形果与长形果(分别简称为圆与长)、单一花序与复状花序(分别简称为单与复)是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的相对性状。某同学利用该植物进行两组杂交实验,实验数据如下表:组别杂交组合F1表型F2(F1自交所得)表型及个体数1圆单×长复圆单660圆单、90圆复、90长单、160长复2圆复×长单圆单510圆单、240圆复、240长单、10长复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该植物的圆形果对长形果为显性,单一花序对复状花序为显性B.圆形果、长形果的遗传和单一花序、复状花序的遗传都遵循分离定律C.按表中规律,若对1组F1进行测交,则子代四种表型的比例为3∶3∶1∶1D.按表中规律,若将1组的F1与2组的F1杂交,则子代出现长复的比例为1/25【答案】C【解析】【分析】纯合圆复与纯合长单进行杂交,F₁表现型均为圆单,说明圆果为显性,单一花序为显性,F₁自交,F₂表现型及个体数为510圆单、240圆复、240长单、10长复,没有表现出9:3:3:1的比例,说明这两对基因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详解】A、通过F₁表型可知,圆形果对长形果、单一花序对复状花序是显性性状,A正确;B、圆形果与长形果、单一花序与复状花序均分别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其遗传分别都遵循分离定律,B正确;C、这两对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正常情况下只会出现圆复、圆单和长单三种表型,出现长复可能是在形成配子时发生了染色体片段交换有关,由于第一组实验中长复即双隐性占比16/100,如果用aabb表示,则得子一代配子ab=4/10,所以AB也占4/10,剩余两种各占1/10,因此,将其测交,则子代四种表型的比例为4∶4∶1∶1,C错误;D、第二组实验长复占比1/100,则得子一代配子ab=1/10,第一组实验中子一代配子ab=4/10,将两组实验的子一代杂交长复出现的概率是4/10×1/10=1/25,D正确。故选C。16.生态学上环境容纳量又称K值,最低起始数量又称N值,科学家研究了某种群的数量变化规律,绘制出如图所示的该种群瞬时增长量随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种群的K值为750个,N值为20个B.当种群数量为300个时,种群增长率最大C当种群数量大于K值时,种群数量下降;小于K值时,种群数量上升D.若该种群的起始数量分别是50、700,则理论上种群的最终数量依次为0、600【答案】D【解析】【分析】据图分析,种群数量小于100时,种群增长量小于0,种群数量减少;种群数量为100600,种群增长量大于0,种群数量增加;种群数量大于600时,种群增长量小于0,种群数量减少。【详解】A、曲线表示种群瞬时增长量随种群数量的变化,当种群数量大于600时,种群数量下降,所以600为种群数量的最大值,即K值,当种群数量小于100时种群的瞬时增长量小于0,所以100是种群数量的最小值,即N值,A错误;B、由图可知,当种群数量为300个时,种群增长量最大,但此时种群的增长率不一定最大,B错误;C、当种群数量大于K值600时,种群瞬时增长量小于0,种群数量下降,当种群数量小于N值100时,种群瞬时增长量小于0,种群数量下降,故种群数量小于K值时种群数量不一定上升,C错误;D、当种群数量为50时,数量小于100,种群数量下降,最终数量为0,当种群数量为700时,种群数量下降到600,维持稳定,D正确。故选D。17.20世纪初,人们将驼鹿引入了一个孤岛。该种群1915年~1960年的数量变化情况如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①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为3000②1915~1930年驼鹿种群密度不断增加可能的原因是没有天敌③若出现食物短缺,则对1930年种群密度的影响小于1950年④1930年后,种群数量急剧下降的原因可能是发生了自然灾害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答案】D【解析】【分析】由图可知,从1915~1930年种群数量一直在上升,特别是1930年种群数量最多,而后开始减少,在1942年时又有一个恢复现象。种群数量有一个大幅度的下降,这样大的一个数量转折表明造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可能与食物质乏、自然灾害、种内竞争加剧有关。【详解】①②由图可以看出在1915年~1930年间驼鹿的种群数量不断增加,可能的原因是是食物充足,没有敌害,气候适宜有关,但到1934年种群数量急剧下降到400,说明这时环境已经遭到了破坏,最后稳定在500~600之间,所以该孤岛上驼鹿种群的环境容纳量不是3000,①错误,②正确;③1930年种群数量比较大,1950年种群数量比较小,若出现食物短缺,则对1930年种群密度的影响大于1950年,③错误;④1930年后,驼鹿种群数量急剧下降,可能与食物质乏、自然灾害、种内竞争加剧有关,④正确。故选D。18.如图表示某鱼类出生率、死亡率与种群密度之间的关系,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当种群密度小于a时,种群将趋向于灭亡B.当种群密度在a~b时,种群数量呈现S形增长C.在种群密度达到b时捕捞,有利于持续获得最大产量D.种群过密或过疏都可能对种群增长产生抑制性影响【答案】C【解析】【分析】S型(形)曲线中,种群数量增长率:开始时,种群增长率为0;种群数量达到K/2之前,种群的增长率在增大,种群数量增长速度加快;种群数量为K/2时,种群增长率最大,此时种群数量增长速度最快。【详解】A、当种群密度小于a时,出生率小于死亡率,种群数量会持续减少并趋向于灭亡,A正确;B、a~b点种群数量呈增长趋势,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种群数量呈增长趋势,直至b点出生率=死亡率,种群数量呈现S形(型)增长,B正确;C、b点出生率=死亡率,约为该种群的K值,此时捕捞可获得一次性效益,但要持续获得最大产量,应在K/2之后捕捞,并保证捕捞后的剩余量在K/2,C错误;D、种群密度过密时,种内竞争会加剧,导致死亡率上升,抑制种群增长;种群密度过疏时,个体可能会因为难以找到配偶等原因导致出生率下降,从而抑制种群增长,D正确。故选C。19.某农户承包池塘养殖螃蟹致富,螃蟹的y值随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注:y值为的比值)A.曲线表示种群增长速率与种群数量呈负相关B.(K值种群数量)/K值越小,密度制约因素作用越强C.为获得最大的持续捕捞量,应在S3点对应的时刻捕捞D.种群的年龄组成在S2点时是增长型,在S4点时是衰退型【答案】B【解析】【分析】题意分析,存在K值的该种群数量变化的曲线为S型增长曲线;K值是与横轴的相交点,接近200。当种群数量在K/2时,增长速率最大,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捕捞后的种群数量应控制在K/2;当种群数量到K值时,增长速率几乎为零。【详解】A、在S型增长曲线中,K/2之前种群增长速率随种群数量的增加而增大,K/2之后种群增长速率随种群数量的增加而减小,不是负相关,A错误;B、(K值−种群数量)/K值越小,种群数量越大,影响种群增长的环境阻力越大,密度制约因素作用越强,B正确;C、为获得最大的持续捕捞量,应在种群数量高于S3点对应的时刻捕捞,捕捞后的数量处于S3对应的种群数量,因为S3对应的种群数量为K/2,此时的增长速率最大,C错误;D、种群的年龄结构在S2点和S4点时均为增长型,因为此时的种群数量还在K值之下,D错误。故选B。20.在捕捞业中,为获得最大持续产量(MSY),一般有两种方式:配额限制和努力限制。配额限制是控制在一定时期内收获对象个体的数量,允许收获者在每一季节或每年收获一定数量的猎物种;努力限制是当捕猎对象的种群数量减少后,必须增加收获努力才能获得同样收获量。下图表示不同努力水平对种群的影响,其中实线表示某种被捕捞生物的净补充量(出生数超出死亡数的部分)随种群密度的变化,虚线表示四种不同努力水平下的收获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图中可以表示MSY的点是NmB.N点的种群数量特征是出生率与死亡率的差值最大C.该种群数量增长曲线接近“S”形D.若种群密度低于Nm,收获继续保持在MSY努力水平,不会导致种群灭绝【答案】B【解析】【分析】S型曲线表示在自然条件下种群数量的增长规律。种群增长率在各阶段不同,随着时间的增加,种群增长率先增大后减小,S型曲线实现的条件是:环境条件是资源和空间有限,存在天敌,种群数量增长受种群密度制约。题图分析,实线表示某种被捕捞生物的净补充量(出生数超出死亡数的部分)随种群密度的变化,实际代表的是种群增长率随种群数量变化的曲线,为获得最大持续产量通常需要使捕捞后的数量保持在Nm值。【详解】A、根据题意可知,MSY为获得最大持续产量,图中的Nm点可以表示MSY,该点的种群数量特征是出生率与死亡率的差值最大,A正确;B、Nm点的种群数量特征是出生率与死亡率的差值最大,即种群增长速率最大时对应的种群密度,B错误;C、图中实线表示某种被捕捞生物的净补充量(出生数超出死亡数的部分)随种群密度的变化,可以看出净补充量由小到大再到小,该种群数量增长曲线接近“S”形,C正确;D、如果种群密度低于Nm,收获继续保持在MSY努力水平,则收获量将降低,但不会导致种群灭绝,D正确。故选B。21.某科研团队对某牧区两块灌丛草地分别采用了放牧和封育管理两种处理措施。27年后进行调查时发现,封育样地灌丛高度显著大于放牧样地灌丛高度,调查结果见下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样地草本植物土壤土壤动物(种)物种数/种密度/(株·m2)高度cm全氮/(mg·kg1)有机碳/(μg·kg1)放牧灌丛内429.6710.150.080.6445灌丛外537.273.260.040.6037封育灌丛内420.1314.870.090.7252灌丛外763.337.680.0406140A.放牧样地灌丛内,外植物高度差异体现出了群落的垂直结构B.草本植物生态位重叠越多,竞争越小,竞争结果有利于生态位的分化C.采用标记重捕法调查土壤小动物丰富度时,标记物应对小动物生存无影响D.丰育后灌丛的动植物种类数增加,抵抗力稳定性增强【答案】D【解析】【分析】1、群落的垂直结构指群落在垂直方面的配置状态,其最显著的特征是成层现象,即在垂直方向分成许多层次的现象。群落的水平结构指群落的水平配置状况或水平格局,其主要表现特征是镶嵌性。2、估算种群密度时,常用样方法和标记重捕法,其中样方法适用于调查植物或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而标记重捕法适用于调查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调查土壤小动物丰富度时,采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研究。3、人类的活动往往会使群落的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详解】A、封育样地灌丛内、外植物的高度差异体现出该群落的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A错误;B、草本植物生态位重叠越多,种间竞争越大,竞争结果有利于生态位的分化,B错误;C、标记重捕法适用于调查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土壤小动物身体微小,不易做标记调查,因此土壤小动物丰富度不宜采用标志重捕法,而是采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C错误;D、丰育后灌丛的动植物种类数增加,物种丰富度增加,生态系统的结构更复杂,抵抗力稳定性增强,D正确。故选D。22.为研究华北平原上的毛白杨一刺槐成熟混交林的季节性吸水模式,对其进行了一系列指标测量,结果如下表。有关分析错误的是()毛白杨一刺槐成熟混交林的季节性吸水模式表项目细根分布旱季主要水源雨季主要水源毛白杨浅土层、中土层中土层浅土层刺槐中土层、深土层地下水深土层A.通过统计混交林中物种的个体数量来调查其丰富度B.混交林的细根分布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C.季节性水源分布影响了混交林的吸水生态位D.旱季混交林的吸水生态位分化程度高于雨季【答案】A【解析】【分析】1、在群落中,各个生物种群分别占据了不同的空间,使群落形成一定的空间结构。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2、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和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况以及与其它物种的关系等。【详解】A、一个群落中的物种数目称为物种丰富度,因此需通过统计混交林中物种数目来调查其丰富度,A错误;B、混交林中不同物种细跟分布的空间结构不同,有的分布浅土层、中土层,有的分布深土层,可以体现群落的垂直结构,B正确;C、据表格所示旱季主要水源和雨季主要水源,毛白杨和刺槐吸水生态位不同,C正确;D、由于旱季缺水,因此需要更高程度的吸水生态位来减少物种之间对水分的竞争,D正确。故选A。23.研究发现,在某地人工桉树林中,乔木层桉树占绝对优势;灌木层、草本层的物种丰富度与桉树的密度有关:桉树密度为750株/hm²时,灌木层有17个树种,草本层物种也较丰富;桉树密度高达1000株/hm²时,灌木层和草本层物种均减少。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人工桉树林中灌木层和草本层植物在群落中优势度较低,主要与光照有关B.人工桉树林中桉树高低错落有致,体现了群落在垂直方向上有明显的分层现象C.当人工桉树林中桉树密度高达1000株/hm²时,其抵抗力稳定性降低D.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答案】B【解析】【分析】1、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植物群落垂直分层现象与光照有关,动物群落垂直分层现象与食物和栖息场所有关。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2、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叫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与功能保持原状(不受损害)的能力,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货物运输实务》课件 8.2鲜活易腐品运输组织
- 开题报告:新时期香港的国人身份认同教育研究
- 开题报告: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与职业精神融通路径研究
- 拉森钢板桩租赁费用及计算方式(2024版)3篇
- 2024年工业设备销售协议样本版B版
- 2024年家居油漆翻新标准协议模板
- 2024年专项客户技术信息保护合同范例
- 2024年广告发布代理标准化合同模板
- 2024年专业场地租赁合作协议模板
- 八年级物理期末复习计划
- 村里和企业合作协议书范本
- 保险公司农险工作总结(6篇)
- 移动警务解决方案
- 2021-2022学年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宁安市九年级(上)期末数学试卷
- 西洋参培训课件
- 2024年新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知识点(复习资料)
- FURUNO 电子海图 完整题库
- 项目股份买断合同范本
- 网络攻防演练与应急响应
- 华东师大版(2024年新教材)七年级上册数学第3章《图形的初步认识》综合素质评价试卷(含答案)
- 直播主播年度个人工作总结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