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四川省成都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调研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3-2024学年四川省成都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调研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3-2024学年四川省成都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调研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3-2024学年四川省成都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调研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3-2024学年四川省成都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调研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四川省成都市2023-2024学年高一年级下学期期末调研考试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A宁国府、荣国府是贾氏先祖宁、荣二国公在世时,官造留下给他们嫡系子孙的,依明律“其父祖有官身殁,非犯除名不叙,子孙许居原造房屋,不得以无官违式论”,清律“父祖有官身及,虽曾经断罪者,其房仍许子孙居住”。事实上,房屋之外,其他车马、衣服等物也不禁止子孙及其家属使用。这些在生活享受上的特权,使得官吏的家属成为社会上一个特殊的生活群体。而府第、高墙、豪门自然亦成为一般百姓眼中敬畏羡妒之位势财富的象征了。大门,堪称整个府第对外极具象征性的部分了。所谓“侯门深似海”,除了门饰、间数制度之外,平常正门又不开,只留两旁东西角门出入,只有喜丧、年节或迎送高官时,才打开直通到底,这都增加了神秘感及庄严气氛。譬如:第五十三回除夕祭宗祠,二府正门大开一路直到正堂。两门间的街上也设着二府的仪仗执事乐器,来往行人皆不准过。第七十五回尤氏由荣府返家,夜里省得套车,徒步过去时,两边的门子也把行人断住。这些事例都可见得二府正门甚至面临的街道,也都成为二府的外围领域,含有威吓的意味。给秦氏办丧事,在会芳园围墙开了一门,起宣坛乐台,尤二姐丧事停灵梨香院,临时开了对街一门。这都是因为年轻媳妇、贱妾之丧不能由正门出灵,这也可见正门的庄严性不容破坏。B园林的性质比宅第更近于艺术,也因此园林布景更可以供小说作者驰骋想象。《红楼梦》的结构有两大脉络:一是家族兴衰,另一是宝玉心性之旅。家族兴衰的脉络与府第的场景关系最直接,宝玉心性之旅的“园地”则由大观园来成就。在大观园中,不仅各钗的生活空间扩大了,而且私密性增加了,这些在传统宅第中是很难得的。因为传统宅第的房子里外之门,通常是不关的,除非要睡觉了。而且所有的主子都有奴婢、小厮“贴身”侍候。这两项加起来,个人私密性就难得了。为什么传统宅第没有个人私密的空间呢?因为儒家思想不在培养“独立的个人”,而在造就一个作为典范的君子。既然没有“个人”,那么,反映位序观念的传统宅第就不必提供实质的个人私密空间,而是用许多暗示如门帘、屏风等,来引发人“依礼举止”,希望由人的修养,来达成“非礼勿听,非礼勿视,非礼勿动”的私密。然而,在读书人的仕途上,理想是君子修身治国平天下,现实里,多的却是听命木讷以及钻营功名利禄这两类人了。小说的主人公贾宝玉对于前者没有兴趣,对追求名禄更是不齿,唯一的出路只有展开个人心性的探索,尝试去寻找一些终极的目的与价值。很自然的,此项探索在位序严谨的宅第是无法展开的,府内的园子才可以担负起这个责任。(摘编自关华山《〈红楼梦〉中的建筑与园林》)材料二:人类建筑,有两个目的:其一为生活所必需,其一为娱乐所设置。就我国历史而言,其因形式而分类者,如平屋,乃生活所必需也;如台楼阁亭等,乃娱乐之设备也。其因用途而分类者,如城市宫室等,乃生活所必需也;如苑囿园林,乃娱乐之设备也。中国文化,至周代八百年间而极盛,人为之势力,向各方面发展,大之如政治学问,小之至衣服器具,莫不由含混而分明,由杂乱而整齐。而生息于此世界者,长久束缚于规矩准绳之内,积久亦遂生厌,故春秋战国之际,老庄之学说,已有菲薄人为返求自然之势,人之居处,由宫室而变化至于园林,亦即人为之极转而求安慰于自然也。(摘编自乐嘉藻《中国建筑史》)材料三:在一座中国房屋中,花园以及人工景色是基于与所有建筑根本不相同的原则。我们曾经指出过中国的思想受到儒家和道家的双重影响。这种相反的二重性清楚地表现在中国房屋和中国花园、城市和园林之间互相对立、互为补充的关系上。房屋和城市由儒家的意念所形成:规则、对称、直线条、等级森严、条理分明,重视传统的一种人为的形制。花园和风景由典型的道家观念所构成:不规则的、非对称的、曲线的、起伏和曲折的形状,对自然种种神秘的、本源的、深远和持续的感受。即使规模不大,中国的园林都在追求唤起对原始自然的联想,以由此而引导出来的原则来模塑园林的风格:避免笔直的、一览无遗的园径和视线,尽量不致千篇一律。园林成为一种成功的事物,它就是游山玩水经验的反映和模拟的创作。当人置身其境时有如在最荒寒的山水画中,其间差不多常常都有一些人物、茅舍、山径和小桥。建筑和自然之间是没有被分割开来的,这种合而为一的东西是中国传统上的一种伟大的成就。(摘编自李允鉌《华夏意匠:中国古典建筑设计原理分析》)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府第大门是家族权势的象征,《红楼梦》中秦可卿和尤二姐的丧事皆不由正门出灵,可见正门庄严性不容破坏。B.传统宅第房子里外之门不闭,缺乏个人私密性,故常设门帘、屏风等引人“依礼举止”,确保个人实质的私密空间。C.人类建筑目的有二:一为生活必需,如平屋、城市宫室;二为娱乐所设,如台楼阁亭、苑囿园林。D.中国的房屋和城市,规则、对称,讲究传统的人为形制;花园和风景,不规则、不对称,讲究起伏和曲折的形状。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官吏的家属在房屋、车马、衣服等生活享受上的特权,使他们成为社会上一个特殊的生活群体。B.贾宝玉逃出儒家正统,尝试探索自我心性,这在位序严谨的宅第是无法展开的,需大观园来成就。C.长久束缚于规矩准绳之内的人,积久生厌,都会返求自然,将居处由宫室变化至园林,以求安慰。D.位序分明的传统住宅遵循着儒家的礼仪规范,因地制宜的园林设计却处处透着道家“法自然”的意味。3.根据材料三,下列不能反映“中国传统上的一种伟大的成就”的一项是()A.烟霞迤摇蓬莱,宫殿参差晓日开。B.重廊曲折连三殿,密上真珠百宝灯。C.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D.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4.请结合材料三,简要概括中国古典建筑的设计理念。5.材料一说“宝玉心性之旅的‘园地’则由大观园来成就”,请结合材料谈谈这样说的理由。〖答案〗1.B2.C3.B4.①中国房屋和中国花园、城市和园林之间互相对立、互为补充,不可分割,合而为一。②房屋和城市体现了典型传统的儒家观念,花园和风景体现了典型传统的道家观念。5.①大观园营造了一个不同于荣宁二府的私密、自由的空间。在大观园中,不仅生活空间扩大了,而且私密性增加了,这在传统宅第中是很难得的。②大观园使贾宝玉远离了贾政的约束管教,远离了听命木讷和钻营功名利禄这些人,这有利于宝玉充分展开个人心性的探索,寻找终极目的与价值。③大观园的设计体现了典型传统的道家观念,大观园的苑囿园林、台楼阁亭等,有利于贾宝玉赏玩游走、娱乐身心,让贾宝玉在自然中得到心灵安慰,获得心理慰藉。〖解析〗【1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B.“确保个人实质的私密空间”错,依据材料一“而是用许多暗示如门帘、屏风等,来引发人‘依礼举止’,希望由人的修养,来达成‘非礼勿听,非礼勿视,非礼勿动’的私密”,可看出睡觉时闭门,设门帘屏风等不是确保有个人私密空间。故选B【2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C.“都会返求自然”错,依据材料二“而生息于此世界者,长久束缚于规矩准绳之内,积久亦遂生厌,故春秋战国之际,老庄之学说,已有菲薄人为返求自然之势,人之居处,由宫室而变化至于园林,亦即人为之极转而求安慰于自然也”,可看出“都会”太绝对。故选C。【3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依据材料三“建筑和自然之间是没有被分割开来的,这种合而为一的东西是中国传统上的一种伟大的成就”,可看出中国传统上的一种伟大的成就是:建筑和自然之间没有被分割开来而是合而为一。A.“烟霞迤摇蓬莱,宫殿参差晓日开”,自然的烟霞、晓日与蓬莱的宫殿交相辉映融为一体,体现了建筑与自然的合而为一;B.“重廊曲折连三殿,密上真珠百宝灯”,单写建筑灯饰,没有体现和自然的结合;C.“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南浦的云,西山的雨,暮暮朝朝,与滕王阁为伴,体现了建筑与自然的合而为一;D.“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华丽威严的宫殿,依凭起伏的山峦而建,宫殿与山完美结合,体现了建筑与自然的合而为一;故选B。【4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①根据“这种相反的二重性清楚地表现在中国房屋和中国花园、城市和园林之间互相对立、互为补充的关系上”“建筑和自然之间是没有被分割开来的,这种合而为一的东西是中国传统上的一种伟大的成就”,可以概括为“中国房屋和中国花园、城市和园林之间互相对立、互为补充,不可分割,合而为一”。②根据“房屋和城市由儒家的意念所形成”“花园和风景由典型的道家观念所构成”,可以概括为“房屋和城市体现了典型传统的儒家观念,花园和风景体现了典型传统的道家观念”。【5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①根据“在大观园中,不仅各钗的生活空间扩大了,而且私密性增加了,这些在传统宅第中是很难得的……这两项加起来,个人私密性就难得了”,可概括的理由为“大观园营造了一个不同于荣宁二府的私密、自由的空间。在大观园中,不仅生活空间扩大了,而且私密性增加了,这在传统宅第中是很难得的”。②根据“小说的主人公贾宝玉对于前者没有兴趣,对追求名禄更是不齿,唯一的出路只有展开个人心性的探索,尝试去寻找一些终极的目的与价值。很自然的,此项探索在位序严谨的宅第是无法展开的,府内的园子才可以担负起这个责任”,可以概括的理由为“大观园使贾宝玉远离了贾政的约束管教,远离了听命木讷和钻营功名利禄这些人,这有利于宝玉充分展开个人心性的探索,寻找终极目的与价值”。③根据“花园和风景由典型的道家观念所构成”“如苑囿园林,乃娱乐之设备也”“老庄之学说,已有菲薄人为返求自然之势,人之居处,由宫室而变化至于园林,亦即人为之极转而求安慰于自然也”,可概括的理由为“大观园的设计体现了典型传统的道家观念,大观园的苑囿园林、台楼阁亭等,有利于贾宝玉赏玩游走、娱乐身心,让贾宝玉在自然中得到心灵安慰,获得心理慰藉”。(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共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白洋淀上关仁山吃过了炖杂鱼,铃铛奶奶把腿盘在炕头,坐着一个蒲草做的圆垫子,烤着火盆,吧嗒着长烟袋,瞄了一眼窗外。街巷里堆满了雪。千年老梨树也挂满了树挂。白得圣洁的码头,零零散散地泊着几只老龟一样的旧船。铃铛奶奶嘴里唠叨着:“你爹活着的时候,就爱砸冰懵子……”王永泰嗯了一声。他在夏天是船老大,冬天也爱在冰上砸冰懵子。荒凉的大淀上压着层层叠叠的厚雪,撩得他猛地来了精神。他心里念叨,砸冰懵子的季节到了。王永泰挺直腰,拧着屁股下炕。他哼了几声保定老调,腰里缠上一圈绳索,披上油脂麻花的羊皮袄,戴上一顶大皮帽子。他从墙上摘下一支明晃晃的冰枪,冰枪的颜色跟大铁锅一样。他扛着冰枪,扑扑跌跌地走进雪野里。鱼鹰大黑、二黑躲着雪片儿,跟着他,摇摇晃晃地飞。野地里的雪,一层层地厚着。两溜儿深深的雪窝,串起空旷淀滩上的无数道雪坎,简直就是雪的长城。王永泰脚下一跳一滑,走不大稳,觉得雪窝深得像是挖地三尺,冷透了的寒气直往骨缝里杀。王永泰斜卧在一艘冻僵的船板上,嘴巴喷出一团哈气,拽起拴在腰上的酒葫芦,比画两下,锥子似的目光依旧盯着沉静的大淀。白腾腾的,除了雪还是雪,就像夏日淀上的浪头一样白。王永泰无声地笑笑,感到一种空落,只有嘴巴寻着酒葫芦对话。往年人多的时候,王永泰总是带着王决心、二巴掌他们打冬围。但今年不同往常,王决心在千年秀林栽树,还要护卫规划设计专家在白洋淀勘测。他冬天只能自己在冰上砸冰懵子了。雪花飘在头上,大雪不久淹没了他的脚。这个季节,淀上凶险无比,常常使走冰的人陷于危险境地。厚厚的冰层下面,还能听到淙淙流水的声音。王永泰永远记着父亲“大抬杆”的模样,父亲和水上飞教他砸冰懵子,真怀念大抬杆肩扛大鱼“喊淀”时的赏灯之夜。喊淀就是到了码头冲着村口喊一嗓子,有缘赶上的就分一点儿鱼。喊淀还没有人来,就在千年老梨树下敲钟,钟声一响,人们点燃一盏盏各式各样的灯笼,亮了一街。大抬杆将冰枪高高地举过头顶,绷脸不笑,心里却分外得意。这是王家寨人自古以来最高的奖赏。后来王永泰听母亲说,其实,砸冰懵子得到的大鱼是水上飞的功劳,水上飞是护着大抬杆的威望。京油子,卫嘴子,保定府的狗腿子,不如白洋淀的水鬼子。王永泰捕鱼的本领就属于水鬼子。改革开放初期,王永泰成立了捕鱼公司。但冬天砸冰懵子,照样是他的拿手好戏。他砸冰懵子,大黑、二黑都跟着,两只鱼鹰静静立在雪坨上东张西望。不多时,冰层底下挤出声如裂帛的脆响,犹如砸碎了玻璃。响声里夹杂着隐隐约约的“嗷呵——嗷呵”的叫声。他兴奋得眼睛里充了血。白洋淀人都知道大鱼浮冰游,小鱼却是沉了底。王永泰躲避的雪坎子,就是夏天他的老船守鱼窝的地方。扭头时,蓦地看见几步远的雪岗顶端黑乎乎地袒露着什么,那是碎冰,别人砸过冰懵子了。鱼也是精明,见不得一丝人的影子。鱼若是见了冰上头有黑东西,就会掉头逃跑的。王永泰滚过浮雪,爬上那道雪岗,盖住了被风吹秃的地方,然后斜着眼睛寻着裂响的冰面。他调动了多年获得的嗅觉和听觉经验,捕捉着冰面细小的变动,寻找大鱼的踪迹,同时也在寻找乐趣。他的心里不知不觉渐渐温馨起来。寒风涩重,滚地而来。王永泰灌了一口雪粉,咂吧咂吧。夜空的云层里有月儿游出来了。雪上面有兔子跑过的痕迹,百米远的冰面上有了声响,他就划开了浮雪。冰层下边一个硕大的黑乎乎的东西。王永泰揉揉眼睛,活动一下冻僵的手脚,哈腰轻跑过去,高举着冰枪,狠狠地砸下去,连连砸着。冰层下面的黑东西就蒙了,露出水的时候,他辨认出是一条大黑鱼,就迅疾趴下,将被砸晕的大黑鱼捉上来,扔进他的网兜里。自己砸冰懵子,那是只有他独享的快乐。王永泰再灌几口衡水老白干,烈酒热辣辣的,身上的筋脉就活了,老胳膊老腿儿也顿时来了灵气。等了一阵,他抽了抽鼻子,看见又游来黑乎乎的东西。但是大鱼像嗅到了人的气味,从冰窟窿里逃了。王永泰重新找了个地方,刮掉上面的浮雪,细细审视,又有黑乎乎的东西游来。瞧定这是一条肥硕的大鲤鱼,王永泰嗖地爬起,身上好像长了一片芒刺,高高举起冰枪砸去,大鲤鱼瞬间被震蒙了。王永泰的双手也没劲了,喘了喘气,哑静了三分钟。王永泰抓大鲤鱼的时候,眼前黑了景儿,扭头噗地摔了一跤。大黑、二黑扑棱着翅膀飞过来。好在都是雪粉,他又撑着身体爬起来,看见一个大冰块滑溜溜滚进一张一合的冰缝,溅起清晰的水声。等他睁开眼睛,已经来不及了,大鲤鱼苏醒了,摇摇晃晃地游动起来。他凄厉厉叹一声:“这狗日的……”王永泰一动不动,宛如悄然拱出的一座雪雕。他孤傲地站在雪梁子上,等着大鱼不游动了,他时刻准备将冰枪砸下去。他着急啊,然而大鱼没有动作。僵持许久,王永泰双腿发软,围着冰层里的大鱼兜圈,脚下的棉靰鞍踩进深雪里,脆脆地响。大鱼几乎在惊悸中游不动了。王永泰即刻出手,嘭一声,冰枪砸下去,大鲤鱼震蒙了。他趴在那里捞出大鲤鱼,忽然有一种温情脉脉的伤感。此时,寒鸟从枯黄的芦苇中起飞。王永泰抬头看看天,带着胜利果实回家。茫茫雪野里,脚下的棉靰靴响个没完没了。(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铃铛奶奶唠叨王永泰爹在世时爱砸冰懵子的话,勾起了王永泰对过去生活的回忆,让他决定去白洋淀上砸冰懵子。B.“父亲和水上飞教他砸冰懵子”“水上飞是护着大抬杆的威望”,这两句写出了父亲和水上飞真诚友爱、情谊深厚。C.王永泰捕鱼时心理不断产生变化:收获大黑鱼,满是喜悦自豪;失手大鲤鱼,满心恼火着急;猎获大鲤鱼,满足之余又有点伤感。D.文中描写王永泰砸冰懵子捕鱼,先锁定目标、划开浮雪,再高举冰枪猛砸冰面,然后迅速趴下将鱼抓住扔进网兜。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采用有限视角叙述故事,有助于呈现王永泰在整个捕鱼过程中复杂微妙的心理变化。B.小说中“雪”的描写,突出了白洋淀冬天严寒凶险的环境特点,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C.小说多用方言、口语,如“砸冰懵子”“水鬼子”“咂吧咂吧”等,语言生动活泼,富有地方色彩。D.小说描写白洋淀独特传奇的人文生活风貌,浸染着作者及其笔下人物的深厚情感,富有抒情意味。8.文中插入“喊淀”时的赏灯之夜一段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9.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王永泰这一人物形象。〖答案〗6.A7.A8.①丰富文章的内容。插叙“喊淀”时的赏灯之夜,写出了白洋淀渔猎文化的历史悠久。②烘托人物形象。大抬杆的表面严肃、内心得意,如“大抬杆……绷脸不笑,心里却分外得意”;水上飞的默默付出、谦逊低调,如“砸冰懵子得到的大鱼是水上飞的功劳,水上飞是护着大抬杆的威望”。③为下文写王永泰捕鱼时内心的情感变化做铺垫。④丰富主题内涵。插叙内容体现了白洋淀民风的淳朴,表达了对劳动者的敬意。9.①执着坚韧,不怕困难。通过对王永泰在雪中的一系列动作、细节、心理等描写,可以看出他的坚韧、不惧困难。②孤独伤感。“白腾腾的,除了雪还是雪”“他趴在那里捞出大鲤鱼,忽然有一种温情脉脉的伤感”“他冬天只能自己在冰上砸冰懵子了”,写出了王永泰内心的孤独,对时代变迁的伤感。③对传统生活的留恋。如“王永泰无声地笑笑,感到一种空落,只有嘴巴寻着酒葫芦对话”“真怀念大抬杆肩扛大鱼‘喊淀’时的赏灯之夜”,表现了王永泰对传统生活的留恋。〖解析〗【6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A.“让他决定去白洋淀上砸冰懵子”错,强加因果,王永泰决定去白洋淀上砸冰懵子,不是因为铃铛奶奶的唠叨勾起了他的回忆。故选A。【7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A.“本文采用有限视角”错,本文采用的是“全知视角”。故选A。【8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重要情节、语段的作用的能力。①丰富文章的内容,插叙“喊淀”时的赏灯之夜,如“就在千年老梨树下敲钟,钟声一响,人们点燃一盏盏各式各样的灯笼,亮了一街”“这是王家寨人自古以来最高的奖赏”等内容,写出了白洋淀渔猎文化的历史悠久。②烘托人物形象,“如大抬杆将冰枪高高地举过头顶,绷脸不笑,心里却分外得意”,写出了“大抬杆”的表面严肃、内心得意;“其实,砸冰懵子得到的大鱼是水上飞的功劳”“水上飞是护着大抬杆的威望”,写出了“水上飞”的默默付出、谦逊低调。③推动情节,该部分插叙“喊淀”时的赏灯之夜,为下文写王永泰捕鱼时,内心的情感变化做铺垫,如“他兴奋得眼睛里充了血”,到“他的心里不知不觉渐渐温馨起来”,到“自己砸冰懵子,那是只有他独享的快乐”,到最后的“忽然有一种温情脉脉的伤感”。④丰富主题内涵,插叙的内容,如“到了码头冲着村口喊一嗓子,有缘赶上的就分一点儿鱼”“这是王家寨人自古以来最高的奖赏”等内容,体现了白洋淀民风的淳朴,同时表达了作者对劳动者的敬意。【9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①通过对王永泰在雪中的一系列动作、细节、心理等描写,如“他兴奋得眼睛里充了血”“滚过浮雪,爬上那道雪岗,盖住了被风吹秃的地方,然后斜着眼睛寻着裂响的冰面”“灌了一口雪粉,咂吧咂吧”“揉揉眼睛,活动一下冻僵的手脚,哈腰轻跑过去,高举着冰枪,狠狠地砸下去,连连砸着”等内容,突出了他的坚韧、不惧困难。②经过一系列的艰难捕捉,成功捞起大鱼后,他却“忽然有一种温情脉脉的伤感”,而“此时,寒鸟从枯黄的芦苇中起飞”,虽然最后“王永泰抬头看看天,带着胜利果实回家”,写出了王永泰内心的孤独,对时代变迁的伤感。③砸冰懵子,冬天在白洋淀上砸冰捕鱼,是白洋淀流传了千年的习俗和传统,王永泰“永远记着父亲‘大抬杆’的模样,父亲和水上飞教他砸冰懵子”“真怀念大抬杆肩扛大鱼‘喊淀’时的赏灯之夜”等内容,表现了王永泰对传统生活的留恋。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李斯论姚鼐苏子瞻谓李斯以荀卿之学乱天下是不然秦之乱天下之法无待于李斯,斯亦未尝以其学事秦。孝公即位,得商鞅任之。商鞅教孝公燔《诗》《书》,明法令,设告坐之过,而禁游宦之民。因秦国地形便利,用其法,富强数世,兼并诸侯,迄至始皇。始皇之时,一用商鞅成法而已。虽李斯助之,言其便利,益成秦乱,然使李斯不言其便,始皇固自为之而不厌。何也?秦之甘于刻薄而便于严法久矣,其后世所习以为善者也。斯逆探始皇、二世之心,非是不足以中侈君张吾之宠。是以尽舍其师荀卿之学,而为商鞅之学;扫去三代先王仁政,而一切取自恣肆以为治,斯非行其学也,趋时而已。设所遭值非始皇、二世,斯之术将不出于此,非为仁也,亦以趋时而已。君子之仕也,进不隐贤;小人之仕也,见其君国行事,悖谬无义,疾首颦蹙于私家之居,而矜夸导誉于朝廷之上,知其不义而劝为之者,谓天下将谅我之无可奈何于吾君,而不吾罪也;知其将丧国家而为之者,谓当吾身容可以免也。且夫小人虽明知世之将乱,而终不以易目前之富贵,而以富贵之谋,贻天下之乱,固有终身安享荣乐,祸遗后人,而彼宴然无与者矣。嗟乎!秦未亡而斯先被五刑夷三族也。其天之诛恶人,亦有时而信也邪!荀卿述先王而颂言儒效,虽间有得失,而大体得治世之要。而苏氏以李斯之害天下罪及于卿,不亦远乎?行其学而害秦者,商鞅也;舍其学而害秦者,李斯也。商君禁游宦,而李斯谏逐客,其始之不同术也,而卒出于同者,岂其本志哉!宋之世,王介甫以平生所学,建熙宁新法,其后章惇、曾布、张商英、蔡京之伦,曷尝学介甫之学耶?而以介甫之政促亡宋,与李斯事颇相类。夫世言法术之学足亡人国,固也。吾谓人臣善探其君之隐,一以委曲变化从世好者,其为人尤可畏哉!尤可畏哉!(有删改)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苏子瞻谓李斯A以荀卿之学B乱天下C是不D然E秦之乱F天下之法G无待于李斯。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诸侯,古代分封制中各方君主的统称,最迟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在周代按照级别依次分公、侯、伯、子、男五等。B.一,与《与妻书》“一恸”中的“一”都是副词,前者为“完全”之意,后者为“非常”之意。C.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与《师说》“句读之不知”中的“之”用法不相同。D.被,意为“遭受”,与《促织》“闻妻言,如被冰雪”中的“被”的意思相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认为,即使李斯不说商鞅之法方便有利,秦始皇自己本来也会采用它,不会厌弃。B.作者认为,仕宦有君子之仕和小人之仕,小人之仕影响较小,君子之仕危及国家社稷。C.作者认为,商鞅实行自己的学说危害了秦国,李斯舍弃了荀卿之学而一味阿附邀宠的行为,也害了秦国。D.宋朝时章惇等人未曾学过王安石的学说,但是世人依然认为是王安石的新政加速了宋朝的灭亡,这和李斯的事情类似。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因秦国地形便利,用其法,富强数世,兼并诸侯,迄至始皇。(2)秦之甘于刻薄而便于严法久矣,其后世所习以为善者也。14.本文认为苏子瞻“李斯以荀卿之学乱天下”的观点是不成立的,联系论证过程,请简要概括作者得出这个结论的理由。〖答案〗10.CEG11.D12.B13.(1)凭借着秦国地形的便利,采用他(商鞅)的治国方法,使秦国富强了几代,兼并诸侯国,直到秦始皇。(2)秦国喜欢刻薄寡恩并觉得严酷的刑法带来便利已经很久了,秦国后代的君主习惯这种法治并认为很好。14.①李斯未尝以荀卿之学为秦国办事。②秦国的君主喜欢并习惯严峻的法治。③荀子颂扬儒学治世的功效。④秦国灭亡是“趋时”之臣探察国君的心思,委屈顺从求得世俗喜好所致。〖解析〗【10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苏轼认为李斯用荀子的学说扰乱天下,这是不对的。秦朝使天下动乱的法度,无须等待李斯制定。“李斯以荀卿之学乱天下”是“谓”的宾语,故在C处断开;“是不然”是完整的主谓结构,故在E处断开;“秦之乱天下之法”应断开,做后面句子的主语,起强调作用,故选G。故选CEG。【11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及识记古文化常识的能力。A.正确。B.一:完全/非常;句意:全用商鞅的现成法令罢了。/太悲痛了。C.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句意:君子做官。/不知句子停顿。D.错误。被:遭受/通“披”,盖;句意:秦朝还没有灭亡,李斯就先遭受腰斩之刑,灭绝三族。/听了妻子的话,全身好像盖上冰雪一样。故选D。【12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小人之仕影响较小,君子之仕危及国家社稷”错,根据“君子之仕也,进不隐贤;小人之仕也,见其君国行事,悖谬无义……谓当吾身容可以免也”可知,应该是君子之仕对国家会产生好的影响,而原文明显论述了小人之仕对社稷影响比较大。故选B。【13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因”,凭借;“富强”,使……富强;“迄至”,直到。(2)“甘”,喜欢;“便”,便利;“以为”,认为;“善”,好。【14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无待于李斯,斯亦未尝以其学事秦”李斯没有将荀卿之学用于秦国。“秦之甘于刻薄而便于严法久矣”,秦喜欢刻薄寡恩,因而偏于严峻的法治已经很久了。“荀卿述先王而颂言儒效,虽间有得失,而大体得治世之要”,说明荀卿之学大功颂扬儒效,可见并不是李斯的主张。由“斯非行其学也,趋时而已”“一以委曲变化从世好者,其为人尤可畏哉”可见,当时的社会风气如此,非荀卿之学之错。[参考译文]苏轼认为李斯用荀子的学说扰乱天下,这是不对的。秦朝使天下动乱的法度,无须等待李斯制定,李斯也不曾用他的学说为秦国办事。秦孝公即位,得到商鞅而任用他。商鞅教秦孝公焚烧《诗经》《尚书》等典籍,明确国家的法令,设立藏奸不告之罪和连坐之罪,并且禁止游说谋官的人。凭借着秦国地形的便利,采用他(商鞅)的治国方法,使秦国富强了几代,兼并诸侯国,直到秦始皇。秦始皇的时候,全用商鞅的现成法令罢了。虽然李斯加以助长,说它方便有利,越发造成了秦朝的暴乱,但即使李斯不说它方便有利,秦始皇本来也会自己采用,不会厌弃。为什么呢?秦国喜欢刻薄寡恩并觉得严酷的刑法带来便利已经很久了,秦国后代的君主习惯这种法治并认为很好。李斯窥探、迎合秦始皇和秦二世的心,觉得不这样不足以投合残暴放纵的君主而扩大自己获得的恩宠。因此他完全舍弃了自己老师荀子的学说,而实施了商鞅的学说;扫除夏、商、周三代先王的仁政,一切采取恣意妄为来实施统治,李斯并不是推行他的学说,只是趋附时事罢了。假若他遇到的不是秦始皇和秦二世,李斯的做法将不会从法治出来,但他不是要实行仁政,是用来趋附时事罢了。君子做官,进取时不隐瞒自己的才能;小人做官,当他们看见自己的国君行事违背常理,不合道义,他们会在自己的家中痛心疾首,却在朝堂之上夸耀、迎合君王以追求声誉,明知君主不合道义而依然勉励君主去做,认为天下人将原谅他们对国君这样是无可奈何的,而不会怪罪自己;明知国家将要灭亡却还这样做,认为自己或许可以免于惩罚。况且小人虽然明知天下将会发生变乱,但最终不因此改变眼前的富贵,而出于富贵的考虑,招致天下的混乱,固然可以终身安享富贵欢乐,而将祸患留给后人,自己却安闲得像没有制造祸患的人一般。唉!秦朝还没有灭亡,李斯就先遭受腰斩之刑,灭绝三族。上天惩罚恶人,也有一定的时候并且是很灵验的啊!荀子称颂先王时极力赞扬儒学治世的功效,虽然其中有得有失,但大体上还是找到了治理国家的关键。而苏轼认为李斯为害天下而把罪过推到荀子身上,不是差得太远了吗?实行自己的学说而危害秦国的是商鞅;舍弃自己的学说而为害秦国的是李斯。商鞅禁止游说求官,而李斯则劝阻秦王驱逐客卿,他们开始的时候采用的是不同的治国方略,然而最终李斯的做法与商鞅相同,难道是他们原有的志向吗?在宋代,王安石用平生所学,立下熙宁新法,后来章惇、曾布、张商英、蔡京这些人,何曾学过王安石的学说呢?因而世人认为王安石的新政加速了宋朝的灭亡,这和李斯的事情很类似。世人议论法家学说足以使国家灭亡,确实如此啊!我认为做臣子的善于探察国君的心思,一味采取委屈顺从变化的手段来求得世俗喜好的人,这些人的为人尤其可怕啊!尤其可怕啊!(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行香子·述怀苏轼清夜无尘,月色如银。酒斟时、须满十分。浮名浮利,虚苦劳神。叹隙中驹,石中火①,梦中身。虽抱文章,开口谁亲。且陶陶、乐尽天真。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备注〗①石中火,指击石迸出的火花。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词开篇描绘出一幅月夜饮酒的图景,其情境与尘世的浮躁喧嚣截然不同。这幅图景既是写作的环境,也是“述怀”之由。B.“酒斟时、须满十分”,表现了词人饮酒的雅兴,展现了词人的狂放之态,极富浪漫主义情怀。C.“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中“溪”活用为“云”的量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云的无拘无束,别有境界。D.本词做到了写景、抒情和说理的完美融合,开篇触景生情,中间抒情说理,既坦陈心志,又含蓄蕴藉。16.本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答案〗15.B16.①淡泊名利,对现实充满无奈。“浮名浮利,虚苦劳神”表达了对名利不屑与鄙视,以及对现实的无能为力。②人生苦短,知音难觅,无人赏识的苦闷。“虽抱文章,开口谁亲”表达虽有才,但不被理解、不被知遇的感慨。③对归隐田园生活的向往。“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表达了对简单高雅生活的向往,表现了归隐之志。〖解析〗【15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B.“展现了词人的狂放之态,极富浪漫主义情怀”错,实际上,“酒斟时、须满十分”这句话表现了词人试图通过饮酒来忘却世俗的烦恼,表达了词人超然物外的旷达之情,而非浪漫主义情怀。故选B。【16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这首词表达了词人苏轼对名利的看法,对生活的态度,以及对归隐的向往。首先,词人通过对月夜饮酒的描写,展现出对名利的淡泊。在词的上片中,词人提到“浮名浮利,虚苦劳神”,表达了对追名逐利的批判,认为这些都是虚幻的,不值得为之劳神。其次,词人在下片中提到“虽抱文章,开口谁亲”,表达了自己对世态炎凉的无奈和感慨,即使有才华,也难以得到他人的理解和亲近,抒发人生苦短,无人赏识的苦闷。最后,词人通过对理想生活的描绘,表达了对归隐的向往。在词的结尾处,词人写道“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展现了对自由自在生活的渴望,希望能够远离尘世的纷扰,过上简单宁静的生活。(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杜甫在《登岳阳楼》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绘洞庭湖隔断吴楚、吐纳日月的恢宏气象。(2)苏洵在《六国论》中设想六国重用谋士、礼贤下士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谏太宗十思疏》中与《诗经》“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表达相同意思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2)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3)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倚碧枕流,静观四季代序:春日草叶泛青,五彩缤纷;夏日细流如梳,婉约妖娆;秋日山峦铺金,层林尽染;冬日霜露晶莹,老梅犹芳。①人文古韵和田园风光交相辉映,隐藏着生息的秘境,客家风土人情在这里升华并且浓缩。②白墙青瓦,简单而清静;高堂深院,朴素而典雅。③这里生产了全国百分之六十的吉他,山谷里每个民宿的房间中,都有一把尤克里里,供客人弹奏。④一杯小酒,几曲民谣,几番沉吟,年轻的诗人思如泉涌。⑤这里的古老乡村,我们享受到充满活力的美好时光。18.文中第二段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作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19.请从修辞角度谈谈画横线句子的表达效果。〖答案〗18.①句,“升华”与“浓缩”调换顺序;③句,“每个”调整到“房间”前;⑤句,“我们”前加上“使”“让”等。19.①运用排比,突出了四季的变化,强化了喜爱的情感。②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流水之婉约可爱,秋日之色彩绚烂。〖解析〗【18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和修改病句的能力。第二段有三处语病:第一处,①句,语序不当,应该是先“浓缩”,再“升华”,将“升华”与“浓缩”调换顺序。第二处,③句,多项定语语序不当,“每个”调整到“房间”前。第三处,⑤句,成分残缺导致中途易辙,在“我们”前加上“使”“让”等。【19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赏析修辞手法、分析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春日……”“夏日……”“秋日……”“冬日……”四句构成排比,句式整齐,突出了四季的变化,从春日草叶泛青,到夏日细流如梳,秋日山峦铺金,冬日霜露晶莹,强调了不同季节的风物之美及我的喜爱之情。“细流如梳”“山峦铺金”运用比喻手法,涓涓细流梳子梳过头发一般,容易让人想到美女秀发,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流水婉约可爱,山上的树叶变成金黄,像铺上了一层金色的毯子,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秋日之色彩绚烂。(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周朴园与鲁侍萍相认之后,随即上演了一幕现实里的矛盾冲突。周朴园接见前来谈复工条件的鲁大海,①的资本家和淳朴仗义的工人之间展开激烈交锋。在知道鲁大海是自己的儿子之后,A,继续嘲笑被工人代表欺骗的鲁大海;鲁大海揭露他发昧心财的罪恶,激怒周萍对其大打出手;原本思念着周萍的鲁侍萍眼看兄弟相争,却无法将真相说出口,只能要求尽快离开。父子、母子、兄弟之间应有的人伦亲情,因为阶级利益和立场冲突被生生撕裂、消解。不知情者可悲,知情者亦可怜;局中人被宿命玩弄而②,观众由此在心中产生巨大的悲剧感。与周朴园的虚伪、冷漠截然不同,B。她被赶出周家,生活坎坷,但从未想过寻求补偿。当她③地再次与周朴园见面时,悲愤、痛苦在短时间内爆发。她撕掉周朴园递过来的支票,体现出她的自尊。周萍与鲁大海的冲突让她极度失望、悲愤,以至于差点儿失言,“你是萍,——凭,——凭什么打我的儿子?”“我是你的——你打的这个人的妈。”曹禺非常巧妙地通过语言的转换,让鲁侍萍内心的痛苦与克制④地展现出来,也让人物更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20.请在文中①②③④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1.请在文中横线A、B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22.请简要分析第二段画线句子中两个破折号的作用。〖答案〗20.①老谋深算(老奸巨猾)②无可奈何(无能为力)③阴差阳错(鬼使神差)④淋漓尽致(完完全全)21.A周朴园依然不动声色B鲁侍萍则善良、自尊、要强22.前一个表话题的转换,后一个表声音的延续。〖解析〗【20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第一空:语境上与“淳朴仗义”相对应,可以填“老奸巨猾”或“老谋深算”。老奸巨猾:指老于世故、十分奸诈狡猾的人;也形容人老于世故,极其奸诈狡猾。老谋深算:意思是指周密的筹划,深远的打算,形容人办事精明老练。第二空:由前面“可悲、可怜”及关联词“而”“由此”等,可以看出局中人在命运面前的无力感,可以填“无可奈何”或“无能为力”。无可奈何:指没有一点办法,只好这样了。无能为力:意思是用不上力量,帮不上忙,指没有能力或力不能及。第三空:语境是鲁周二人见面存在偶然性,不受人力控制,纯属是命运安排,可以填“阴差阳错”或“鬼使神差”。阴差阳错:意思是比喻由于偶然的因素而造成了差错。鬼使神差:迷信的人认为有些很凑巧的事情是由于鬼神在暗中指使而造成的;后用来形容事情的发生完全出于意外,或不自觉地做了原先没想做的事。第四空:从语法上来看,第四空的成语作状语,从内容上来看,后面有“更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陈述对象是“痛苦与克制”,可以填“淋漓尽致”或“完完全全”。淋漓尽致:意思是形容文章或说话表达得非常充分、透彻;也可形容非常痛快。完完全全:指全部、彻底;很全面。【21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根据前句“在知道鲁大海是自己的儿子之后”以及后句“继续嘲笑被工人代表欺骗的鲁大海”可知,周朴园并没有因为知道了鲁大海是自己儿子而发生情感表情的变化,此处应填“周朴园依然不动声色”;根据前句“与周朴园的虚伪、冷漠截然不同”以及后句“她被赶出周家”及后面的内容可知,这里是表达鲁侍萍有着与周朴园完全不同的品性,此处应填“鲁侍萍则善良、自尊、要强”。【22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前一个破折号前后的字读音相同,但文字相异,表示话题的转换;后一个破折号前后都是“凭”字,表示声音的延续。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古语有“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臣之所好者道也”“劈柴不照纹,累死劈柴人”这样的表述,至今还能给我们很多启发。上述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联系现实,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略〖解析〗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材料由三句话组成。第一句引用《荀子》中的一句话“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意思是天道是恒久不变的,它并不因为尧那样仁德的君主而存在,也不因为桀那样残暴的君主而消失。引用本句意要强调万事万物都遵循着一定的道理,保持着永恒的规律,我们要尊重规律,尊重常数。第二句引用《庖丁解牛》中庖丁的话“臣之所好者道也”,意思是我所注重探究的是解牛的规律。“道”就是事物的规律,意在告诉我们做事要遵循规律。第三句引用俗语“劈柴不照纹,累死劈柴人”,意思是劈柴按照树木的纹理脉络下斧才能得心应手、游刃有余。引用本句意在强调做任何事情,如果不尊重客观规律,盲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必然劳而无功。由此看来,世间存在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事物的发展变化永远会遵循恒定的规律,只有尊重规律,顺应规律,才能取得成功。写作时可采用递进式的论证结构,从何为“尊重规律”,“尊重规律”的重要意义,如何“尊重规律”等角度展开具体论证。在论说“为何要尊重客观规律”时,也可以使用层进式的结构,从个人、社会、国家等角度切入展开论证,使论证更深入。行文思路上,首先由材料引出中心论点,规律是事物发展的内在法则,不可违背。然后展开论述,一是认识规律的重要性和普遍性,万物都遵循着一定的规律。二是分析规律的作用,指导着事物的运行,是事物发展的内在动力和方向标。三是忽视规律的后果,通过历史或现实中的案例,说明忽视规律、违背规律所带来的严重后果,如生态失衡、社会动荡等。由此得出结论,培养对规律的敬畏之心,认识到自身渺小,不要挑战和破坏规律,而应加深对规律的认识和理解,掌握其运行机制,认识到尊重规律、顺应规律才能谋求发展的深刻道理。立意:1.敬畏和坚守规律,不断走向成功。2.尊重规律才是成功的“捷径”。3.尊重规律,顺应规律,谋求发展。4.遵发展规律,守人生之道。

四川省成都市2023-2024学年高一年级下学期期末调研考试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A宁国府、荣国府是贾氏先祖宁、荣二国公在世时,官造留下给他们嫡系子孙的,依明律“其父祖有官身殁,非犯除名不叙,子孙许居原造房屋,不得以无官违式论”,清律“父祖有官身及,虽曾经断罪者,其房仍许子孙居住”。事实上,房屋之外,其他车马、衣服等物也不禁止子孙及其家属使用。这些在生活享受上的特权,使得官吏的家属成为社会上一个特殊的生活群体。而府第、高墙、豪门自然亦成为一般百姓眼中敬畏羡妒之位势财富的象征了。大门,堪称整个府第对外极具象征性的部分了。所谓“侯门深似海”,除了门饰、间数制度之外,平常正门又不开,只留两旁东西角门出入,只有喜丧、年节或迎送高官时,才打开直通到底,这都增加了神秘感及庄严气氛。譬如:第五十三回除夕祭宗祠,二府正门大开一路直到正堂。两门间的街上也设着二府的仪仗执事乐器,来往行人皆不准过。第七十五回尤氏由荣府返家,夜里省得套车,徒步过去时,两边的门子也把行人断住。这些事例都可见得二府正门甚至面临的街道,也都成为二府的外围领域,含有威吓的意味。给秦氏办丧事,在会芳园围墙开了一门,起宣坛乐台,尤二姐丧事停灵梨香院,临时开了对街一门。这都是因为年轻媳妇、贱妾之丧不能由正门出灵,这也可见正门的庄严性不容破坏。B园林的性质比宅第更近于艺术,也因此园林布景更可以供小说作者驰骋想象。《红楼梦》的结构有两大脉络:一是家族兴衰,另一是宝玉心性之旅。家族兴衰的脉络与府第的场景关系最直接,宝玉心性之旅的“园地”则由大观园来成就。在大观园中,不仅各钗的生活空间扩大了,而且私密性增加了,这些在传统宅第中是很难得的。因为传统宅第的房子里外之门,通常是不关的,除非要睡觉了。而且所有的主子都有奴婢、小厮“贴身”侍候。这两项加起来,个人私密性就难得了。为什么传统宅第没有个人私密的空间呢?因为儒家思想不在培养“独立的个人”,而在造就一个作为典范的君子。既然没有“个人”,那么,反映位序观念的传统宅第就不必提供实质的个人私密空间,而是用许多暗示如门帘、屏风等,来引发人“依礼举止”,希望由人的修养,来达成“非礼勿听,非礼勿视,非礼勿动”的私密。然而,在读书人的仕途上,理想是君子修身治国平天下,现实里,多的却是听命木讷以及钻营功名利禄这两类人了。小说的主人公贾宝玉对于前者没有兴趣,对追求名禄更是不齿,唯一的出路只有展开个人心性的探索,尝试去寻找一些终极的目的与价值。很自然的,此项探索在位序严谨的宅第是无法展开的,府内的园子才可以担负起这个责任。(摘编自关华山《〈红楼梦〉中的建筑与园林》)材料二:人类建筑,有两个目的:其一为生活所必需,其一为娱乐所设置。就我国历史而言,其因形式而分类者,如平屋,乃生活所必需也;如台楼阁亭等,乃娱乐之设备也。其因用途而分类者,如城市宫室等,乃生活所必需也;如苑囿园林,乃娱乐之设备也。中国文化,至周代八百年间而极盛,人为之势力,向各方面发展,大之如政治学问,小之至衣服器具,莫不由含混而分明,由杂乱而整齐。而生息于此世界者,长久束缚于规矩准绳之内,积久亦遂生厌,故春秋战国之际,老庄之学说,已有菲薄人为返求自然之势,人之居处,由宫室而变化至于园林,亦即人为之极转而求安慰于自然也。(摘编自乐嘉藻《中国建筑史》)材料三:在一座中国房屋中,花园以及人工景色是基于与所有建筑根本不相同的原则。我们曾经指出过中国的思想受到儒家和道家的双重影响。这种相反的二重性清楚地表现在中国房屋和中国花园、城市和园林之间互相对立、互为补充的关系上。房屋和城市由儒家的意念所形成:规则、对称、直线条、等级森严、条理分明,重视传统的一种人为的形制。花园和风景由典型的道家观念所构成:不规则的、非对称的、曲线的、起伏和曲折的形状,对自然种种神秘的、本源的、深远和持续的感受。即使规模不大,中国的园林都在追求唤起对原始自然的联想,以由此而引导出来的原则来模塑园林的风格:避免笔直的、一览无遗的园径和视线,尽量不致千篇一律。园林成为一种成功的事物,它就是游山玩水经验的反映和模拟的创作。当人置身其境时有如在最荒寒的山水画中,其间差不多常常都有一些人物、茅舍、山径和小桥。建筑和自然之间是没有被分割开来的,这种合而为一的东西是中国传统上的一种伟大的成就。(摘编自李允鉌《华夏意匠:中国古典建筑设计原理分析》)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府第大门是家族权势的象征,《红楼梦》中秦可卿和尤二姐的丧事皆不由正门出灵,可见正门庄严性不容破坏。B.传统宅第房子里外之门不闭,缺乏个人私密性,故常设门帘、屏风等引人“依礼举止”,确保个人实质的私密空间。C.人类建筑目的有二:一为生活必需,如平屋、城市宫室;二为娱乐所设,如台楼阁亭、苑囿园林。D.中国的房屋和城市,规则、对称,讲究传统的人为形制;花园和风景,不规则、不对称,讲究起伏和曲折的形状。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官吏的家属在房屋、车马、衣服等生活享受上的特权,使他们成为社会上一个特殊的生活群体。B.贾宝玉逃出儒家正统,尝试探索自我心性,这在位序严谨的宅第是无法展开的,需大观园来成就。C.长久束缚于规矩准绳之内的人,积久生厌,都会返求自然,将居处由宫室变化至园林,以求安慰。D.位序分明的传统住宅遵循着儒家的礼仪规范,因地制宜的园林设计却处处透着道家“法自然”的意味。3.根据材料三,下列不能反映“中国传统上的一种伟大的成就”的一项是()A.烟霞迤摇蓬莱,宫殿参差晓日开。B.重廊曲折连三殿,密上真珠百宝灯。C.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D.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4.请结合材料三,简要概括中国古典建筑的设计理念。5.材料一说“宝玉心性之旅的‘园地’则由大观园来成就”,请结合材料谈谈这样说的理由。〖答案〗1.B2.C3.B4.①中国房屋和中国花园、城市和园林之间互相对立、互为补充,不可分割,合而为一。②房屋和城市体现了典型传统的儒家观念,花园和风景体现了典型传统的道家观念。5.①大观园营造了一个不同于荣宁二府的私密、自由的空间。在大观园中,不仅生活空间扩大了,而且私密性增加了,这在传统宅第中是很难得的。②大观园使贾宝玉远离了贾政的约束管教,远离了听命木讷和钻营功名利禄这些人,这有利于宝玉充分展开个人心性的探索,寻找终极目的与价值。③大观园的设计体现了典型传统的道家观念,大观园的苑囿园林、台楼阁亭等,有利于贾宝玉赏玩游走、娱乐身心,让贾宝玉在自然中得到心灵安慰,获得心理慰藉。〖解析〗【1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B.“确保个人实质的私密空间”错,依据材料一“而是用许多暗示如门帘、屏风等,来引发人‘依礼举止’,希望由人的修养,来达成‘非礼勿听,非礼勿视,非礼勿动’的私密”,可看出睡觉时闭门,设门帘屏风等不是确保有个人私密空间。故选B【2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C.“都会返求自然”错,依据材料二“而生息于此世界者,长久束缚于规矩准绳之内,积久亦遂生厌,故春秋战国之际,老庄之学说,已有菲薄人为返求自然之势,人之居处,由宫室而变化至于园林,亦即人为之极转而求安慰于自然也”,可看出“都会”太绝对。故选C。【3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依据材料三“建筑和自然之间是没有被分割开来的,这种合而为一的东西是中国传统上的一种伟大的成就”,可看出中国传统上的一种伟大的成就是:建筑和自然之间没有被分割开来而是合而为一。A.“烟霞迤摇蓬莱,宫殿参差晓日开”,自然的烟霞、晓日与蓬莱的宫殿交相辉映融为一体,体现了建筑与自然的合而为一;B.“重廊曲折连三殿,密上真珠百宝灯”,单写建筑灯饰,没有体现和自然的结合;C.“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南浦的云,西山的雨,暮暮朝朝,与滕王阁为伴,体现了建筑与自然的合而为一;D.“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华丽威严的宫殿,依凭起伏的山峦而建,宫殿与山完美结合,体现了建筑与自然的合而为一;故选B。【4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①根据“这种相反的二重性清楚地表现在中国房屋和中国花园、城市和园林之间互相对立、互为补充的关系上”“建筑和自然之间是没有被分割开来的,这种合而为一的东西是中国传统上的一种伟大的成就”,可以概括为“中国房屋和中国花园、城市和园林之间互相对立、互为补充,不可分割,合而为一”。②根据“房屋和城市由儒家的意念所形成”“花园和风景由典型的道家观念所构成”,可以概括为“房屋和城市体现了典型传统的儒家观念,花园和风景体现了典型传统的道家观念”。【5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①根据“在大观园中,不仅各钗的生活空间扩大了,而且私密性增加了,这些在传统宅第中是很难得的……这两项加起来,个人私密性就难得了”,可概括的理由为“大观园营造了一个不同于荣宁二府的私密、自由的空间。在大观园中,不仅生活空间扩大了,而且私密性增加了,这在传统宅第中是很难得的”。②根据“小说的主人公贾宝玉对于前者没有兴趣,对追求名禄更是不齿,唯一的出路只有展开个人心性的探索,尝试去寻找一些终极的目的与价值。很自然的,此项探索在位序严谨的宅第是无法展开的,府内的园子才可以担负起这个责任”,可以概括的理由为“大观园使贾宝玉远离了贾政的约束管教,远离了听命木讷和钻营功名利禄这些人,这有利于宝玉充分展开个人心性的探索,寻找终极目的与价值”。③根据“花园和风景由典型的道家观念所构成”“如苑囿园林,乃娱乐之设备也”“老庄之学说,已有菲薄人为返求自然之势,人之居处,由宫室而变化至于园林,亦即人为之极转而求安慰于自然也”,可概括的理由为“大观园的设计体现了典型传统的道家观念,大观园的苑囿园林、台楼阁亭等,有利于贾宝玉赏玩游走、娱乐身心,让贾宝玉在自然中得到心灵安慰,获得心理慰藉”。(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共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白洋淀上关仁山吃过了炖杂鱼,铃铛奶奶把腿盘在炕头,坐着一个蒲草做的圆垫子,烤着火盆,吧嗒着长烟袋,瞄了一眼窗外。街巷里堆满了雪。千年老梨树也挂满了树挂。白得圣洁的码头,零零散散地泊着几只老龟一样的旧船。铃铛奶奶嘴里唠叨着:“你爹活着的时候,就爱砸冰懵子……”王永泰嗯了一声。他在夏天是船老大,冬天也爱在冰上砸冰懵子。荒凉的大淀上压着层层叠叠的厚雪,撩得他猛地来了精神。他心里念叨,砸冰懵子的季节到了。王永泰挺直腰,拧着屁股下炕。他哼了几声保定老调,腰里缠上一圈绳索,披上油脂麻花的羊皮袄,戴上一顶大皮帽子。他从墙上摘下一支明晃晃的冰枪,冰枪的颜色跟大铁锅一样。他扛着冰枪,扑扑跌跌地走进雪野里。鱼鹰大黑、二黑躲着雪片儿,跟着他,摇摇晃晃地飞。野地里的雪,一层层地厚着。两溜儿深深的雪窝,串起空旷淀滩上的无数道雪坎,简直就是雪的长城。王永泰脚下一跳一滑,走不大稳,觉得雪窝深得像是挖地三尺,冷透了的寒气直往骨缝里杀。王永泰斜卧在一艘冻僵的船板上,嘴巴喷出一团哈气,拽起拴在腰上的酒葫芦,比画两下,锥子似的目光依旧盯着沉静的大淀。白腾腾的,除了雪还是雪,就像夏日淀上的浪头一样白。王永泰无声地笑笑,感到一种空落,只有嘴巴寻着酒葫芦对话。往年人多的时候,王永泰总是带着王决心、二巴掌他们打冬围。但今年不同往常,王决心在千年秀林栽树,还要护卫规划设计专家在白洋淀勘测。他冬天只能自己在冰上砸冰懵子了。雪花飘在头上,大雪不久淹没了他的脚。这个季节,淀上凶险无比,常常使走冰的人陷于危险境地。厚厚的冰层下面,还能听到淙淙流水的声音。王永泰永远记着父亲“大抬杆”的模样,父亲和水上飞教他砸冰懵子,真怀念大抬杆肩扛大鱼“喊淀”时的赏灯之夜。喊淀就是到了码头冲着村口喊一嗓子,有缘赶上的就分一点儿鱼。喊淀还没有人来,就在千年老梨树下敲钟,钟声一响,人们点燃一盏盏各式各样的灯笼,亮了一街。大抬杆将冰枪高高地举过头顶,绷脸不笑,心里却分外得意。这是王家寨人自古以来最高的奖赏。后来王永泰听母亲说,其实,砸冰懵子得到的大鱼是水上飞的功劳,水上飞是护着大抬杆的威望。京油子,卫嘴子,保定府的狗腿子,不如白洋淀的水鬼子。王永泰捕鱼的本领就属于水鬼子。改革开放初期,王永泰成立了捕鱼公司。但冬天砸冰懵子,照样是他的拿手好戏。他砸冰懵子,大黑、二黑都跟着,两只鱼鹰静静立在雪坨上东张西望。不多时,冰层底下挤出声如裂帛的脆响,犹如砸碎了玻璃。响声里夹杂着隐隐约约的“嗷呵——嗷呵”的叫声。他兴奋得眼睛里充了血。白洋淀人都知道大鱼浮冰游,小鱼却是沉了底。王永泰躲避的雪坎子,就是夏天他的老船守鱼窝的地方。扭头时,蓦地看见几步远的雪岗顶端黑乎乎地袒露着什么,那是碎冰,别人砸过冰懵子了。鱼也是精明,见不得一丝人的影子。鱼若是见了冰上头有黑东西,就会掉头逃跑的。王永泰滚过浮雪,爬上那道雪岗,盖住了被风吹秃的地方,然后斜着眼睛寻着裂响的冰面。他调动了多年获得的嗅觉和听觉经验,捕捉着冰面细小的变动,寻找大鱼的踪迹,同时也在寻找乐趣。他的心里不知不觉渐渐温馨起来。寒风涩重,滚地而来。王永泰灌了一口雪粉,咂吧咂吧。夜空的云层里有月儿游出来了。雪上面有兔子跑过的痕迹,百米远的冰面上有了声响,他就划开了浮雪。冰层下边一个硕大的黑乎乎的东西。王永泰揉揉眼睛,活动一下冻僵的手脚,哈腰轻跑过去,高举着冰枪,狠狠地砸下去,连连砸着。冰层下面的黑东西就蒙了,露出水的时候,他辨认出是一条大黑鱼,就迅疾趴下,将被砸晕的大黑鱼捉上来,扔进他的网兜里。自己砸冰懵子,那是只有他独享的快乐。王永泰再灌几口衡水老白干,烈酒热辣辣的,身上的筋脉就活了,老胳膊老腿儿也顿时来了灵气。等了一阵,他抽了抽鼻子,看见又游来黑乎乎的东西。但是大鱼像嗅到了人的气味,从冰窟窿里逃了。王永泰重新找了个地方,刮掉上面的浮雪,细细审视,又有黑乎乎的东西游来。瞧定这是一条肥硕的大鲤鱼,王永泰嗖地爬起,身上好像长了一片芒刺,高高举起冰枪砸去,大鲤鱼瞬间被震蒙了。王永泰的双手也没劲了,喘了喘气,哑静了三分钟。王永泰抓大鲤鱼的时候,眼前黑了景儿,扭头噗地摔了一跤。大黑、二黑扑棱着翅膀飞过来。好在都是雪粉,他又撑着身体爬起来,看见一个大冰块滑溜溜滚进一张一合的冰缝,溅起清晰的水声。等他睁开眼睛,已经来不及了,大鲤鱼苏醒了,摇摇晃晃地游动起来。他凄厉厉叹一声:“这狗日的……”王永泰一动不动,宛如悄然拱出的一座雪雕。他孤傲地站在雪梁子上,等着大鱼不游动了,他时刻准备将冰枪砸下去。他着急啊,然而大鱼没有动作。僵持许久,王永泰双腿发软,围着冰层里的大鱼兜圈,脚下的棉靰鞍踩进深雪里,脆脆地响。大鱼几乎在惊悸中游不动了。王永泰即刻出手,嘭一声,冰枪砸下去,大鲤鱼震蒙了。他趴在那里捞出大鲤鱼,忽然有一种温情脉脉的伤感。此时,寒鸟从枯黄的芦苇中起飞。王永泰抬头看看天,带着胜利果实回家。茫茫雪野里,脚下的棉靰靴响个没完没了。(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铃铛奶奶唠叨王永泰爹在世时爱砸冰懵子的话,勾起了王永泰对过去生活的回忆,让他决定去白洋淀上砸冰懵子。B.“父亲和水上飞教他砸冰懵子”“水上飞是护着大抬杆的威望”,这两句写出了父亲和水上飞真诚友爱、情谊深厚。C.王永泰捕鱼时心理不断产生变化:收获大黑鱼,满是喜悦自豪;失手大鲤鱼,满心恼火着急;猎获大鲤鱼,满足之余又有点伤感。D.文中描写王永泰砸冰懵子捕鱼,先锁定目标、划开浮雪,再高举冰枪猛砸冰面,然后迅速趴下将鱼抓住扔进网兜。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采用有限视角叙述故事,有助于呈现王永泰在整个捕鱼过程中复杂微妙的心理变化。B.小说中“雪”的描写,突出了白洋淀冬天严寒凶险的环境特点,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C.小说多用方言、口语,如“砸冰懵子”“水鬼子”“咂吧咂吧”等,语言生动活泼,富有地方色彩。D.小说描写白洋淀独特传奇的人文生活风貌,浸染着作者及其笔下人物的深厚情感,富有抒情意味。8.文中插入“喊淀”时的赏灯之夜一段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9.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王永泰这一人物形象。〖答案〗6.A7.A8.①丰富文章的内容。插叙“喊淀”时的赏灯之夜,写出了白洋淀渔猎文化的历史悠久。②烘托人物形象。大抬杆的表面严肃、内心得意,如“大抬杆……绷脸不笑,心里却分外得意”;水上飞的默默付出、谦逊低调,如“砸冰懵子得到的大鱼是水上飞的功劳,水上飞是护着大抬杆的威望”。③为下文写王永泰捕鱼时内心的情感变化做铺垫。④丰富主题内涵。插叙内容体现了白洋淀民风的淳朴,表达了对劳动者的敬意。9.①执着坚韧,不怕困难。通过对王永泰在雪中的一系列动作、细节、心理等描写,可以看出他的坚韧、不惧困难。②孤独伤感。“白腾腾的,除了雪还是雪”“他趴在那里捞出大鲤鱼,忽然有一种温情脉脉的伤感”“他冬天只能自己在冰上砸冰懵子了”,写出了王永泰内心的孤独,对时代变迁的伤感。③对传统生活的留恋。如“王永泰无声地笑笑,感到一种空落,只有嘴巴寻着酒葫芦对话”“真怀念大抬杆肩扛大鱼‘喊淀’时的赏灯之夜”,表现了王永泰对传统生活的留恋。〖解析〗【6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A.“让他决定去白洋淀上砸冰懵子”错,强加因果,王永泰决定去白洋淀上砸冰懵子,不是因为铃铛奶奶的唠叨勾起了他的回忆。故选A。【7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A.“本文采用有限视角”错,本文采用的是“全知视角”。故选A。【8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重要情节、语段的作用的能力。①丰富文章的内容,插叙“喊淀”时的赏灯之夜,如“就在千年老梨树下敲钟,钟声一响,人们点燃一盏盏各式各样的灯笼,亮了一街”“这是王家寨人自古以来最高的奖赏”等内容,写出了白洋淀渔猎文化的历史悠久。②烘托人物形象,“如大抬杆将冰枪高高地举过头顶,绷脸不笑,心里却分外得意”,写出了“大抬杆”的表面严肃、内心得意;“其实,砸冰懵子得到的大鱼是水上飞的功劳”“水上飞是护着大抬杆的威望”,写出了“水上飞”的默默付出、谦逊低调。③推动情节,该部分插叙“喊淀”时的赏灯之夜,为下文写王永泰捕鱼时,内心的情感变化做铺垫,如“他兴奋得眼睛里充了血”,到“他的心里不知不觉渐渐温馨起来”,到“自己砸冰懵子,那是只有他独享的快乐”,到最后的“忽然有一种温情脉脉的伤感”。④丰富主题内涵,插叙的内容,如“到了码头冲着村口喊一嗓子,有缘赶上的就分一点儿鱼”“这是王家寨人自古以来最高的奖赏”等内容,体现了白洋淀民风的淳朴,同时表达了作者对劳动者的敬意。【9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①通过对王永泰在雪中的一系列动作、细节、心理等描写,如“他兴奋得眼睛里充了血”“滚过浮雪,爬上那道雪岗,盖住了被风吹秃的地方,然后斜着眼睛寻着裂响的冰面”“灌了一口雪粉,咂吧咂吧”“揉揉眼睛,活动一下冻僵的手脚,哈腰轻跑过去,高举着冰枪,狠狠地砸下去,连连砸着”等内容,突出了他的坚韧、不惧困难。②经过一系列的艰难捕捉,成功捞起大鱼后,他却“忽然有一种温情脉脉的伤感”,而“此时,寒鸟从枯黄的芦苇中起飞”,虽然最后“王永泰抬头看看天,带着胜利果实回家”,写出了王永泰内心的孤独,对时代变迁的伤感。③砸冰懵子,冬天在白洋淀上砸冰捕鱼,是白洋淀流传了千年的习俗和传统,王永泰“永远记着父亲‘大抬杆’的模样,父亲和水上飞教他砸冰懵子”“真怀念大抬杆肩扛大鱼‘喊淀’时的赏灯之夜”等内容,表现了王永泰对传统生活的留恋。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李斯论姚鼐苏子瞻谓李斯以荀卿之学乱天下是不然秦之乱天下之法无待于李斯,斯亦未尝以其学事秦。孝公即位,得商鞅任之。商鞅教孝公燔《诗》《书》,明法令,设告坐之过,而禁游宦之民。因秦国地形便利,用其法,富强数世,兼并诸侯,迄至始皇。始皇之时,一用商鞅成法而已。虽李斯助之,言其便利,益成秦乱,然使李斯不言其便,始皇固自为之而不厌。何也?秦之甘于刻薄而便于严法久矣,其后世所习以为善者也。斯逆探始皇、二世之心,非是不足以中侈君张吾之宠。是以尽舍其师荀卿之学,而为商鞅之学;扫去三代先王仁政,而一切取自恣肆以为治,斯非行其学也,趋时而已。设所遭值非始皇、二世,斯之术将不出于此,非为仁也,亦以趋时而已。君子之仕也,进不隐贤;小人之仕也,见其君国行事,悖谬无义,疾首颦蹙于私家之居,而矜夸导誉于朝廷之上,知其不义而劝为之者,谓天下将谅我之无可奈何于吾君,而不吾罪也;知其将丧国家而为之者,谓当吾身容可以免也。且夫小人虽明知世之将乱,而终不以易目前之富贵,而以富贵之谋,贻天下之乱,固有终身安享荣乐,祸遗后人,而彼宴然无与者矣。嗟乎!秦未亡而斯先被五刑夷三族也。其天之诛恶人,亦有时而信也邪!荀卿述先王而颂言儒效,虽间有得失,而大体得治世之要。而苏氏以李斯之害天下罪及于卿,不亦远乎?行其学而害秦者,商鞅也;舍其学而害秦者,李斯也。商君禁游宦,而李斯谏逐客,其始之不同术也,而卒出于同者,岂其本志哉!宋之世,王介甫以平生所学,建熙宁新法,其后章惇、曾布、张商英、蔡京之伦,曷尝学介甫之学耶?而以介甫之政促亡宋,与李斯事颇相类。夫世言法术之学足亡人国,固也。吾谓人臣善探其君之隐,一以委曲变化从世好者,其为人尤可畏哉!尤可畏哉!(有删改)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苏子瞻谓李斯A以荀卿之学B乱天下C是不D然E秦之乱F天下之法G无待于李斯。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诸侯,古代分封制中各方君主的统称,最迟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在周代按照级别依次分公、侯、伯、子、男五等。B.一,与《与妻书》“一恸”中的“一”都是副词,前者为“完全”之意,后者为“非常”之意。C.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与《师说》“句读之不知”中的“之”用法不相同。D.被,意为“遭受”,与《促织》“闻妻言,如被冰雪”中的“被”的意思相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认为,即使李斯不说商鞅之法方便有利,秦始皇自己本来也会采用它,不会厌弃。B.作者认为,仕宦有君子之仕和小人之仕,小人之仕影响较小,君子之仕危及国家社稷。C.作者认为,商鞅实行自己的学说危害了秦国,李斯舍弃了荀卿之学而一味阿附邀宠的行为,也害了秦国。D.宋朝时章惇等人未曾学过王安石的学说,但是世人依然认为是王安石的新政加速了宋朝的灭亡,这和李斯的事情类似。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因秦国地形便利,用其法,富强数世,兼并诸侯,迄至始皇。(2)秦之甘于刻薄而便于严法久矣,其后世所习以为善者也。14.本文认为苏子瞻“李斯以荀卿之学乱天下”的观点是不成立的,联系论证过程,请简要概括作者得出这个结论的理由。〖答案〗10.CEG11.D12.B13.(1)凭借着秦国地形的便利,采用他(商鞅)的治国方法,使秦国富强了几代,兼并诸侯国,直到秦始皇。(2)秦国喜欢刻薄寡恩并觉得严酷的刑法带来便利已经很久了,秦国后代的君主习惯这种法治并认为很好。14.①李斯未尝以荀卿之学为秦国办事。②秦国的君主喜欢并习惯严峻的法治。③荀子颂扬儒学治世的功效。④秦国灭亡是“趋时”之臣探察国君的心思,委屈顺从求得世俗喜好所致。〖解析〗【10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苏轼认为李斯用荀子的学说扰乱天下,这是不对的。秦朝使天下动乱的法度,无须等待李斯制定。“李斯以荀卿之学乱天下”是“谓”的宾语,故在C处断开;“是不然”是完整的主谓结构,故在E处断开;“秦之乱天下之法”应断开,做后面句子的主语,起强调作用,故选G。故选CEG。【11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及识记古文化常识的能力。A.正确。B.一:完全/非常;句意:全用商鞅的现成法令罢了。/太悲痛了。C.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句意:君子做官。/不知句子停顿。D.错误。被:遭受/通“披”,盖;句意:秦朝还没有灭亡,李斯就先遭受腰斩之刑,灭绝三族。/听了妻子的话,全身好像盖上冰雪一样。故选D。【12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小人之仕影响较小,君子之仕危及国家社稷”错,根据“君子之仕也,进不隐贤;小人之仕也,见其君国行事,悖谬无义……谓当吾身容可以免也”可知,应该是君子之仕对国家会产生好的影响,而原文明显论述了小人之仕对社稷影响比较大。故选B。【13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因”,凭借;“富强”,使……富强;“迄至”,直到。(2)“甘”,喜欢;“便”,便利;“以为”,认为;“善”,好。【14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无待于李斯,斯亦未尝以其学事秦”李斯没有将荀卿之学用于秦国。“秦之甘于刻薄而便于严法久矣”,秦喜欢刻薄寡恩,因而偏于严峻的法治已经很久了。“荀卿述先王而颂言儒效,虽间有得失,而大体得治世之要”,说明荀卿之学大功颂扬儒效,可见并不是李斯的主张。由“斯非行其学也,趋时而已”“一以委曲变化从世好者,其为人尤可畏哉”可见,当时的社会风气如此,非荀卿之学之错。[参考译文]苏轼认为李斯用荀子的学说扰乱天下,这是不对的。秦朝使天下动乱的法度,无须等待李斯制定,李斯也不曾用他的学说为秦国办事。秦孝公即位,得到商鞅而任用他。商鞅教秦孝公焚烧《诗经》《尚书》等典籍,明确国家的法令,设立藏奸不告之罪和连坐之罪,并且禁止游说谋官的人。凭借着秦国地形的便利,采用他(商鞅)的治国方法,使秦国富强了几代,兼并诸侯国,直到秦始皇。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