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单选题1、美洲印加人修筑的道路系统是古代世界最伟大的工程之一。两条大道贯穿全国境内,沿途设立驿站,有专门的信使传递政府命令和情报。由此看来印加帝国重视交通事业的主要原因是(
)A.促进各地文化交流B.对外显示国家强大的国力C.便利人们出行D.加强对全国的控制,方便调动军队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印加的统治者为了加强对全国的控制,方便调动军队,重视道路的修建,D项正确;促进各地文化交流不是古代印加人修筑道路系统,设立驿站的主要目的,排除A项;印加人修筑道路系统主要是为了加强对全国的控制,方便调动军队,不是为了显示强大的国力,排除B项;便利人们出行是道路系统的作用,不是印加人重视交通事业的主要原因,排除C项。故选D项。2、它以东罗马帝国的继承人自居,它的君主苏丹继承了东罗马帝国的文化及伊斯兰文化,并掌握东西文明的陆上交通线达6个世纪之久,它是15到19世纪唯一能挑战欧洲国家的伊斯兰势力。这里的“它”是A.波斯帝国B.阿拉伯帝国C.亚历山大帝国D.奧斯曼帝国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以东罗马帝国的继承人自居”“君主苏丹”“15—19世纪挑战欧洲”和所学知识可知,通过这些信息确定是奥斯曼帝国,因为奥斯曼帝国的君主是苏丹,信仰伊斯兰教,D项正确;波斯帝国时间是公元前550年—公元前330年,A项排除;阿拉伯帝国时间是632年—1258年,B项排除;亚历山大帝国时间是前336年—前323年,C项排除。故选D。3、《一千零一夜》又名《天方夜谭》,是阿拉伯最有代表性和影响最大的文学作品,它把来自古代埃及和西亚等地的几百个故事串联起来,是研究阿拉伯帝国的珍贵资料。这反映了阿拉伯帝国(
)A.重视历史资料收集B.地跨亚、非、欧三洲C.继承融合多地文化D.社会生活丰富多彩答案:C解析:阿拉伯帝国跨亚、非、欧三洲,大量的希腊、波斯、印度的典籍被译为阿拉伯文。在吸收、消化外来文化的基础上,阿拉伯学者创造了光辉灿烂的阿拉伯文化。题干的“《一千零一夜》是阿拉伯最有代表性和影响最大的文学作品,它把来自印度、埃及、波斯和两河流域的几百个故事串联起来,成为研究阿拉伯帝国的珍贵资料。”反映了阿拉伯帝国继承融合世界文化,C项正确;《一千零一夜》是文学作品,史料价值需要考究,排除A项;地跨亚、非、欧三洲在题干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B项;社会生活丰富多彩在题干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D项。故选C项。4、印度电影《流浪者》里有句经典台词:“法官的儿子永远是法官,小偷的儿子永远是小偷。”这句话有明显的阶级歧视。以你已有的知识储备来判断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源于种姓制度的残留B.对禅让制度的怀疑C.是世袭制度的真实写照D.控诉封建等级制度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法官的儿子永远是法官,小偷的儿子永远是小偷”这句话有明显的阶级歧视,这是源于印度种姓制度,A项正确;禅让制与阶级歧视没有因果关系,排除B项;印度的阶级歧视主要是高种姓对低种姓的歧视,不是因为世袭制度,排除C项;印度的阶级歧视主要是高种姓对低种姓的歧视,不是封建等级制度,排除D项。故选A项。5、《世界文明史》记载“在白人踏上美洲几个世纪前,危地马拉、墨西哥和安第斯高地的印第安人已经拥有几乎具有一切文明特征的较高的文化。假如不是被征服的话,他们完全可以会为发展中南美洲自己的文化打下一个基础,这一文化可以同任何其他洲的文化相媲美”。这反映出A.欧洲殖民者破坏了印第安文化B.中南美洲主要是西班牙殖民地C.阿兹特克文化属于印第安文化D.殖民者曾对印第安人野蛮屠杀答案:A解析:据题意可知,由于欧洲的殖民政府使中南美洲没有发展起来与其他大洲相媲美的文化,说明欧洲殖民者破坏了印第安文明,故选A项;材料反映的是欧洲殖民者对美洲文化的破坏,不能说明中南美洲主要是西班牙殖民地,排除B项;C项说法正确,但和题意的主旨不符,材料强调的外来侵略对美洲文明的破坏,排除C项;材料中没有涉及对印第安人进行野蛮屠杀的内容,排除D项。故选A项。6、巴格达城的市场上充斥着来自世界各地的商品,《一千零一夜》中的几百个故事分别来自印度、埃及、波斯和两河流域等地。这体现出阿拉伯帝国A.促进各大洲商贸的发展B.吸收被征服地区的文化C.建立了稳定的统治秩序D.成为东西方交流的桥梁答案:D解析:材料“巴格达城的市场上充斥着来自世界各地的商品”“《一千零一夜》中的几百个故事分别来自印度、埃及、波斯和两河流域等地”体现的是阿拉伯国家对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作出了巨大的贡献,D项正确;当时各大洲基本上处于孤立隔绝的状态,排除A项;材料也有经济交流的一面,排除B项;材料与帝国的统治秩序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7、对古代美洲文明中的交通建设和发展表述正确的是A.印加帝国首都全城有水渠和道路纵横交错B.有引水渠供应达累斯萨拉姆全城淡水C.印加帝国修缮道路以传递政令情报和调兵D.印加帝国开凿了贯通尤卡坦半岛的人工运河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印加帝国修缮道路以传递政令情报和调兵,符合史实,C项正确;阿兹特克首都全城水渠和道路纵横交错,排除A项;达累斯萨拉姆是非洲坦桑尼亚的原首都,排除B项;玛雅文明主要在尤卡坦半岛,排除D项。故选C项。8、在中世纪的欧洲,如果附庸一方违背约定,领主可以抛弃附庸,同样,如果领主不履行诺言,附庸同样可以离弃领主,当时有一个专用词汇谓之“撤回忠诚”。这说明当时欧洲领主和附庸关系的特点是(
)A.双向的权利与义务B.相对的自由与平等C.以血缘关系为纽带D.属于行政管理关系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在中世纪的欧洲,如果附庸一方违背约定,领主可以抛弃附庸,同样,如果领主不履行诺言,附庸同样可以离弃领主,当时有一个专用词汇谓之‘撤回忠诚’”,可知,中世纪的欧洲,领主和附庸具有双向契约关系,即领主和附庸之间的权利与义务是双向的,故A项正确;材料未体现“相对的自由与平等”,排除B项;当时欧洲领主和附庸关系的纽带是封土,不是血缘关系,排除C项;行政管理关系指的是运用国家权力对社会事务的一种管理活动,这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9、公元331年,君士坦丁大帝颁布了一项法令,其中指出只有丈夫是“谋杀者、巫师或者盗墓者”,或者妻子是“奸妇、女巫或者老鸨”,才能离婚。12世纪东罗马帝国的《国法大全》中对婚姻的定义是“男女间的结合,是终身的结合,是人法和神法的结合”。材料主要反映了A.罗马法对公民婚姻有严格规定B.罗马法体现了男女平等的思想C.罗马法对婚姻自由的大力保护D.《国法大全》是一部宗教法典答案:A解析:从题干中“只有丈夫是‘谋杀者、巫师或者盗墓者’,或者妻子是‘奸妇、女巫或者老鸨’,才能离婚”可知罗马法对离婚的严格规定可以看出罗马法对公民婚姻的严格规定,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罗马法体现了男女平等的思想,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婚姻自由,排除C项;《国法大全》是一部宗教法典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10、13世纪初,突厥人在印度建立了德里苏丹国,废除了印度传统的官吏世袭制度,各行省总督由苏丹任命。边远地区分布着印度教的众多土邦王国。这些土邦在承认德里苏丹的宗主权和纳税的条件下,处于半独立状态A.德里苏丹以印度教为国教B.使君主专制集权得到加强C.印度王公特权被完全取消D.一定程度加强了中央集权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各行省总督由苏丹任命、土邦承认德里苏丹的宗主权和纳税”可知,德里苏丹国的这些统治措施一定程度上加强了中央集权,D项正确;德里苏丹国以伊斯兰教为国教,排除A项;材料涉及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关系,与君主集权无关,排除B项;印度王公所控制的土邦处于半独立状态,可知这些王公在地方上仍然有一定的特权,排除C项。故选D项。11、有学者指出:“目前考古学家证实,关于秘鲁和中美洲的相互关系,从公元前1000年到西班牙人入侵这段漫长的时期里,没有一件实物或一篇记录足以证明这些地区之间确实存在着影响和接触。”该学者意在说明A.欧洲人入侵拯救了印第安人B.印第安族群之间敌对严重C.印第安文明发展的速度快D.印第安文明发展的封闭性答案:D解析:秘鲁是古代印加文明的发源地,而中美洲是玛雅等文明的发源地,根据材料‘“没有一
件实物或一篇记录足以证明这些地区之间确实存在着影响和接触”,说明印第安文明在发展过程中具有封闭性,故选D项;虽然材料谈及了欧洲人入侵,但没有讨论其对印第安人的积极影响,故排除A项;几千年没有交流,不等于几千年来互相敌对,故排除B项;材料体现不出印第安文明发展的速度快,故排除C项。故选D项。12、中世纪的基督教在欧洲地位举足轻重,基督教会是最大的有组织的力量,形成从教皇到各级神职人员的等级制度。但随着世界历史的发展,基督教一统天下的局面被打破,基督教在西欧民族主权国家建立之后与世俗政治相结合。这种变化A.大大降低宗教在西欧社会中的影响B.增强民族主权国家的政治权威C.很大程度削弱人们的宗教信仰D.促进宗教改革运动的发生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基督教由举足轻重的地位到与世俗政治相结合”,可知这样必然利于增强世俗君主的权力,利于增强西方民族主权国家的政治权威,B项正确;材料中的变化增强民族主权国家的政治权威,“大大降低宗教在西欧社会中的影响”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项;“给基督教注入了民族特性”“与世俗政治相结合”并不一定削弱人们对其信仰,排除C项;根据材料“随着世界历史的发展基督教一统天下的局面被打破”及所学知识可知,宗教改革是原因而不是影响,排除D项。故选B项。13、1565年,伊凡四世实行“特辖领地制”。特辖区由国君直辖,土地被分封给小贵族,他们组成“特辖军团”,成为国君与大贵族斗争的得力工具。据此可知,特辖领地制A.使基辅罗斯成为东欧最强大的国家B.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C.使俄罗斯成为地跨亚欧非的大帝国D.推动莫斯科公国的兴起答案:B解析:特辖军团是伊凡四世与大贵族斗争的得力武器,这说明特辖领地制有助于加强中央集权,B正确;通过题干信息无法得出A的结论,排除;C不符合史实,排除;莫斯科公国兴起不是依靠特辖领地制度,排除D。14、封臣对封君的主要义务有A.进贡B.服劳役C.服兵役D.执行封君一切命令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封君授予封臣土地;封臣领取土地并效忠封君,主要义务是服兵役,C项正确;封臣对封君的主要义务有服兵役,ABD项不符合史实,排除ABD项。故选C项。15、“史料实证”是历史学科培养的核心素养之一。如果研究阿拉伯国家建立和扩张的历史,可以搜集A.蒙古四次西征的史料B.伊斯兰教的创立和传播的史料C.基督教传播情况的史料D.苏丹实行专制统治的史料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阿拉伯帝国属于政教合一的国家,其中伊斯兰教的创立和传播就是阿拉伯国家建立和扩张的历史,B项正确;蒙古西征与阿拉伯帝国的建立无关,排除A项;基督教是罗马帝国的国教,排除C先;阿拉伯帝国的领袖是哈里发,排除D项。故选B项。填空题16、王权的加强(1)过程①封建制初期:a.权力分散,王权软弱。b.作为国家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____被视为最高的领主,拥有高于一般封臣的权力②中古中后期:西欧各国王权有不同程度的加强15世纪晚期____建立后,英格兰逐渐形成较为强大的王权。法兰西基本完成统一,王权得到强化15世纪末在伊比利亚半岛形成了西班牙和____国家(2)影响:为西欧民族国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答案:
国王
都铎王朝
葡萄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作为国家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国王被视为最高的领主,拥有高于一般封臣的权力;都铎王朝建立后,英格兰逐渐形成较为强大的王权。法兰西基本完成统一,王权得到强化;15世纪末,在伊比利亚半岛形成了西班牙和葡萄牙国家。17、中古西欧的王权、教会和城市:教会显赫中世纪西欧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地位显赫。表现(1)经济上,拥有大量____和土地,征收什一税。(2)组织上,形成从教皇到各级神职人员的____。(3)思想上,居民几乎都是教徒,从生到死影响一生。答案:
庄园
等级制度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世纪,教会是西欧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拥有大量庄园和土地,形成从教皇到各级神职人员的等级制度。故文中空白处对应的文字依次为庄园、等级制度。18、班图人的贡献(1)农业:培育了甜高粱、____和____等,驯养了牛,引进了绵羊和山羊等。(2)手工业:掌握了____技术。(3)活动范围:从西非逐渐扩展到____地区,并在11世纪成为当地的主要居民。答案:
西瓜
棉花
冶铁
撒哈拉沙漠以南结合所学可知,班图人的贡献有农业方面,培育了甜高粱、西瓜、棉花等,驯养了牛,引进了绵羊和山羊等。手工业方面,掌握了冶铁冶铁。活动范围方面,从西非逐渐扩展到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区,并在11世纪成为当地的主要居民。因此①应填西瓜,②应填棉花,③应填冶铁,④应填撒哈拉沙漠以南。19、古代美洲印第安人:创造了_______的文明,独立培育出______、玉米、_____和_____等农作物。答案:
灿烂
马铃薯
番茄
花生
依据所学知识,古代美洲的印第安人创造了灿烂的文明,独立培育出许多其他大陆没有的农作物,包括马铃薯、玉米、番茄、番薯和花生等,故①处填写灿烂,②处填写马铃薯,③处填写番茄,④处填写花生。20、中古西欧的城市(1)原因:随着西欧封建社会走向稳定;_____获得一定发展。耕地面积增加;工商业逐渐复兴和繁荣。_____世纪起,西欧各地兴起了众多城市。(2)特点城市位于封建主的土地上,主要居民是_____和_____,以工商业作为基本谋生手段。(3)城市自治斗争①原因:封建主用对待农奴的方式对待城市民,对市民的生产和经济活动造成影响。②手段:_____或_____。③影响:自治有利于城市经济的发展;一些城市兴办_____。城市以金钱和人力支持王权,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王的_____。答案:
封建经济
10-11
手工业者
商人
金钱赎买
武装暴动
大学
统一事业根据所学可知,随着西欧封建社会走向稳定;封建经济获得一定发展。耕地面积增加;工商业逐渐复兴和繁荣。10-11世纪起,西欧各地兴起了众多城市。所以①处应填“封建经济”、②处应填“10-11”。城市位于封建主的土地上,主要居民是手工业者和商人,以工商业作为基本谋生手段。所以③处应填“手工业者”、④处应填“商人”。封建主用对待农奴的方式对待城市民,对市民的生产和经济活动造成影响。一些城市通过与封建主谈判,或以金钱赎买,或武装暴动,赢得了一定程度的自治权。所以⑤处应填“金钱赎买”、⑥处应填“武装暴动”。自治有利于城市经济的发展;一些城市兴办大学。城市以金钱和人力支持王权,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王的统一事业。所以⑦处应填“大学”、⑧处应填“统一事业”。材料分析题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作为一个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辽阔帝国,阿拉伯帝国在商业经济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帝国境内用于商品交换的市场形式多样,主要有城市市场、城镇集市和定期举行的交易会,形成了一个较完善的商品交换网络。帝国国内市场上可供交换的商品是非常丰富的。帝国商人的足迹北到波罗的海,南至哥连德角,东到日本列岛,西至大西洋沿岸,其中介贸易十分发达。随着对外贸易发展,帝国形成了很多重要的对外贸易中心。阿拉伯帝国采用金银两种货币,随着货币的发展,到9世纪,一些金银兑换钱庄开始经营放款、汇兑业务。帝国商人设计出了完善的支票和信用票,帝国银行业迅速充实发展起来。——摘编自袁德忠《试论阿拉伯帝国的商业》材料二
阿拉伯文化发端于倭马亚王朝,形成与发展于阿拔斯王朝时期,这一时期不仅政府能花巨资创大学、建图书馆、主持翻译运动,且思想开阔。在这种环境下各族人民崇尚知识,共同创造出了阿拉伯文化的辉煌。阿拉伯文化是阿拉伯民族世代的骄傲,它承前启后,沟通东西,奠定了这一文化在世界文明史上的重要地位。——摘编自张咏梅《论阿拉伯帝国的民族政策与文化繁荣》(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阿拉伯帝国商业经济辉煌的表现。(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阿拉伯文化繁荣的原因及意义。答案:(1)表现:较为完善的商品交换网络形成可供交换的商品种类众多国际贸易兴旺大量对外贸易中心形成货币和金融银行业发达。(2)原因:社会经济繁荣对东西方文化的吸收融合统治者的重视支持各族人民共同创造。意义:促进了阿拉伯文化的发展奠定了阿拉伯文化的世界地位推动了欧亚文明的发展丰富了世界文化宝库。解析:(1)表现:根据“形成了一个较完善的商品交换网络”得出较为完善的商品交换网络形成;根据“可供交换的商品是非常丰富的”得出可供交换的商品种类众多;根据“随着对外贸易发展,帝国形成了很多重要的对外贸易中心”得出国际贸易兴旺,大量对外贸易中心形成;根据“采用金银两种货币”“随着货币的发展”“帝国银行业迅速充实发展起来”,概括得出货币和金融银行业发达。(2)原因:根据“阿拉伯帝国在商业经济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得出社会经济繁荣;根据“它承前启后,沟通东西”,结合所学,得出对东西方文化的吸收融合;根据“政府能花巨资创大学、建图书馆、主持翻译运动”得出统治者的重视支持;根据“各族人民崇尚知识,共同创造出了阿拉伯文化的辉煌”得出各族人民共同创造。意义:根据“创造出了阿拉伯文化的辉煌”“奠定了这一文化在世界文明史上的重要地位”得出促进了阿拉伯文化的发展,奠定了阿拉伯文化的世界地位;根据“沟通东西”,分析得出推动了欧亚文明的发展,丰富了世界文化宝库。22、英国留给世界的遗产不仅是工业化、民主化、世界化、城市化这些现代化有形的标志,而且还创造了通向现代化的有效模式。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中世纪欧洲的社会秩序具有两大根本特征:一是名义上存在于“大一统”基督教会中的教会体系(亦称教会帝国);另一个是事实上支离破碎的封建体系,即领主与附庸关系的契约观念:我的封臣的封臣,不是我的封臣。在这种秩序下英国的世俗权力相对衰弱,罗马教皇及其教廷控制着社会的政治生活;民众只知有其领主不知有其国家,还未对国家产生归属感。也没有“忠诚”于国家的思想:民众之间缺乏凝聚力,也没有所谓的“民族情感”之类的特殊情感等。——摘编自岳蓉《英国民族国家的形成》材料二
英国在迈入现代化之前,有两场影响英国历史进程的战争:英法百年战争(1337—1453年)和红白玫瑰战争(1455—1485年)。百年战争让英国退回到不列颠岛,从此它就只能按民族和地域的原则行事了,从而为组建民族国家设置了方向。而玫瑰战争使英国在中世纪即将结束的时候,无意中破坏了封建制度的基础。中世纪很长一段时间,法语、拉丁语曾经是英国的官方语言,而英语只是下层人民使用的语言。使英语成为英国官方语言有两件重要的事情:百年战争和威克里夫宗教改革。百年战争激发了英国的民族意识以及对法国的敌视,结果英语地位上升,法语地位则下降。威克里夫等人将拉丁文版的《圣经》译成英文,进一步提升了英语在英国的地位。英国民族文化形成的重要人物:杰弗里乔叟(1340—1400年)是英国民族文学的奠基人,托马斯莫尔(1478—1535年)更是以《乌托邦》一书彪炳史册,特别是威廉莎士比亚(1564—1616年)这位世界文学史上的巨匠,奠定了英国现代文学的基础。——摘编自钱乘旦《英国通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欧洲封建社会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民族国家和民族意识形成的主要因素。答案:(1)特点:上下级关系的维系具有契约性王权软弱、教权至上民众尚未形成民族感情。(2)王朝战争促进了国家地域观念的形成和封建制度的瓦解百年战争和宗教改革激发了民族意识,培育了民族语言商品经济发展,促进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文艺复兴促进了民族文化的形成,增强了民族凝聚力。解析:(1)特点:根据“即领主与附庸关系的契约观念:我的封臣的封臣,不是我的封臣。”得出上下级关系的维系具有契约性;根据“在这种秩序下英国的世俗权力相对衰弱,罗马教皇及其教廷控制着社会的政治生活”可得出王权软弱、教权至上;根据“民众只知有其领主不知有其国家,还未对国家产生归属感”可得出民众尚未形成民族感情。影响:结合材料可得出封建体制分裂割据,难以形成强大的国家凝聚力;宗教问题难以构建民族意识和民族观念。(2)根据“有两场影响英国历史进程的战争:英法百年战争(1337—1453年)和红白玫瑰战争(1455—1485年)。”可得出王朝战争促进了国家地域观念的形成和封建制度的瓦解;根据“百年战争激发了英国的民族意识以及对法国的敌视,结果英语地位上升,法语地位则下降。”可得出百年战争和宗教改革激发了民族意识,培育了民族语言;根据“英国民族文化形成的重要人物:杰弗里•乔叟(1340—1400年)是英国民族文学的奠基人,托马斯•莫尔(1478—1535年)更是以《乌托邦》一书彪炳史册,特别是威廉•莎士比亚”可得出文艺复兴促进了民族文化的形成,增强了民族凝聚力。2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回答。随着西欧生产力的提高,手工业逐渐发展起来,西欧城市重新兴起。一些比较富裕的城市,就用赎买的办法脱离领主的统治;而有的城市则采用武装斗争的手段,最终都取得城市自治权。城市兴起对中世纪西欧社会发展有着很重要的影响……促使商品交换的加强和商品流通范围的扩大……市民阶层的产生,成为重要的政治力量。同时,新的世俗生活观念和价值观念逐渐形成,对近代西欧的社会发展产生重要的作用。——《中外历史纲要教材解读》(1)根据材料回答,西欧城市重新兴起的原因。西欧城市通过哪些方式获得自治?(2)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简述中世纪西欧城市兴起的历史意义。答案:(1)原因:生产力的提高;手工业的发展。方式:金钱赎买;武力斗争。(2)意义:经济上,城市商品经济对封建制度起到瓦解作用,进一步促使西欧生产力的发展,或促使商品交换的加强和商品流通范围的扩大;政治上,市民阶级不断发展壮大,发展成为早期资产阶级,为资本主义兴起准备了条件,或市民阶级的产生,成为重要的政治力量;思想上,新的世俗生活观念和价值观念形成,对近代西欧社会的发展产生重要的作用等。解析:(1)原因:根据材料中“随着西欧生产力的提高,手工业逐渐发展起来,西欧城市重新兴起”可知,生产力的提高,手工业的发展。方式:根据材料中“比较富裕的城市,就用赎买的办法脱离领主的统治;而有的城市则采用武装斗争的手段”可知,西欧城市自治的方式主要有,金钱赎买和武力斗争。(2)意义:根据材料中“促使商品交换的加强和商品流通范围的扩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城市兴起推动城市商品经济发展,瓦解了封建制度,进一步促使西欧生产力的发展;根据材料中“市民阶层的产生,成为重要的政治力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市民阶级不断发展壮大,发展成为早期资产阶级,为资本主义兴起准备了条件;根据“新的世俗生活观念和价值观念逐渐形成,对近代西欧的社会发展产生重要的作用”可知,新的世俗生活观念和价值观念形成,对近代西欧社会的发展产生重要的作用。24、让我们走进中世纪的欧洲,阅读下列资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一个自由人(封臣)对另一个自由人(封君)服从和服役(主要是军役)的义务,以及封君对封臣保护和维持的义务,而维持的主要办法就是对赐给他一块封土。”——著名史学家马克·布洛赫《封建社会》材料二
13世纪的庄园法庭曾留下这样的记录:佃户因为没有认真耕种领主的田地,被罚款6便士:佃户的家畜误入领主的园子,被罚款6便士;只要领主的磨坊能够磨面粉,就不得到庄园以外磨面粉,违者被罚款20先令。——部编教材《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材料三
中世纪西欧城市是作为经济中心出现的,它们是自然地在一些位于交通路口的集市、废旧的古代城堡上兴起的。……城市所集中的手工业和商业所构成的商品经济从一开始就对封建制度起着瓦解作……城市里的市民阶级不断发展壮大,成为近代资产阶级的前身。——《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请回答:(1)材料一是哪一地区封建社会的写照?材料一中的封建制度是什么制度?这一制度有哪些特点?(2)依据材料二,指出庄园法庭惩罚各种违法行为的基本手段。结合所学知识,主持庄园法庭的是什么人?(3)依据材料三,指出中世纪西欧城市的地位。概括中世纪西欧城市兴起的历史意义。答案:(1)西欧;封君封臣制度;特点:封君与封臣的关系有着严格的等级性(或等级森严);权利、义务交织在一起,有一定的契约意义;以土地为纽带。(2)手段:处以罚金;领主(或他的管家);(3)地位:经济中心;意义:瓦解了封建制度,孕育了早期资产阶级。解析:(1)结合所学知识,这一地区是西欧;制度:根据材料“以及封君对封臣保护和维持的义务,而维持的主要办法就是对赐给他一块封土。”可分析出是封君封臣制度;特点:根据材料“以及封君对封臣保护和维持的义务,而维持的主要办法就是对赐给他一块封土”封君与封臣的关系有着严格的等级性(或等级森严)、权利、义务交织在一起,有一定的契约意义、以土地为纽带。(2)手段:根据材料“佃户因为没有认真耕种领主的田地,被罚款6便士”可知手段是处以罚金;根据材料“佃户因为没有认真耕种领主的田地”可分析出领主(或他的管家);(3)地位:根据材料“中世纪西欧城市是作为经济中心出现的”可分析出经济中心;意义:根据材料“城市所集中的手工业和商业所构成的商品经济从一开始就对封建制度起着瓦解作,城市里的市民阶级不断发展壮大,成为近代资产阶级的前身。”可分析出瓦解了封建制度,孕育了早期资产阶级。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两汉时期,世族广占良田,大量经营庄园。西晋时“品官第一至于第九,各以贵贱占田”。为了耕种所占田地,法令允许他们荫庇劳动人手,作为佃客和衣食客,从而使世族庄园占有了大量具有较强人身依附关系的部曲或奴婢等劳动人口。在朝代更迭的战乱中,众多世族庄园走向破败。北方先后推行的“均田制”“大索貌阅”等都进一步瓦解了士族庄园。中唐以后,财富力量的崛起进一步冲击和动摇了“贵者始富,贱者不富”的社会传统。庄园的主要劳动者,已由前代的部曲和农奴变为以租佃农民为主,宋代的庄园劳动者则被称为“客户、佃客、租户、地客、火客”。庄园主与佃农是租佃契约关系,两者都是国家的编户齐民。——摘编自林文勋、崔永盛《庄园生产关系与唐宋社会变革》材料二
在中世纪欧洲的庄园中,农奴身份的主要标志是承担周工劳役。由于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城市大量的手工业品进入庄园,领主迫切需要大量的货币购买城市输入的精美手工业品,于是改为征收货币地租。货币地租代替劳役地租于13世纪末叶逐渐流行起来,黑死病后发展尤为迅速。劳役折算成一笔固定的货币后,农奴实际上成为领主土地的承租人,与自由佃农已没有什么区别。13世纪以后,大量农奴涌向包括英国伦敦在内的一些城市,庄园制度加速瓦解。挣脱农奴制枷锁的农民,同新兴市民阶级一起,把社会分工和交换活动推向一个新的水平,同时也在创造着新的社会交往关系,从而为现代工业的发展铺垫了道路。——据侯建新《社会转型时期的西欧与中国》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代以来封建庄园发生的变化及成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欧洲庄园货币地租盛行的原因。(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世纪欧洲庄园与中国世族庄园瓦解影响的异同点。答案:(1)变化:世族庄园逐渐衰落;庄园内部人身依附关系趋向松弛。成因:朝代更迭;庶族力量的崛起;商品经济的发展;制度改革的影响;租佃关系的发展;农民起义冲击。(2)原因:商品经济发展;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大运河劳动合同用人单位物流2024年度智能物流系统合同
- 池塘租赁合同协议书
- 二零二四年度北京市装修工程供应链管理合同
- 二零二四年度船舶货物装卸合同
- 二零二四年度物业维修基金管理合同
- 2024年度存量房买卖合同(买卖双方身份证信息核实)
- 二零二四年货币赔偿及合同权益保障协议
- 二零二四年度艺人经纪合同范本(经纪活动范围与分成比例)
- 二零二四年度大型仓储物流搬迁合同
- 二零二四年度许可合同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
- 硫酸软骨素项目建议书范文
- KV变电站工程模板安装与拆除施工作业指导书
- 远程控制台.原理及操作
- QTZ63塔式起重机-使用说明书
- 江苏省书法水平等级证书考试硬笔书法专用纸1
- 小学低年级作息时间、课程表
- 物业维修工的服务规范考核标准
- 儿歌《别说我小》PPT课件.ppt
- 语文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的几点尝试
- 图像在初中物理教学的应用
- (完整版)like练习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