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中语文必修一第六单元(四十二)_第1页
2024年高中语文必修一第六单元(四十二)_第2页
2024年高中语文必修一第六单元(四十二)_第3页
2024年高中语文必修一第六单元(四十二)_第4页
2024年高中语文必修一第六单元(四十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选择题1、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小河对岸三、四里外是浅山,好似细浪微波,线条柔和,蜿蜒起伏,连接着高高的远山。B.证券交易所内那些穿红马甲的人便是经纪人,穿黄马甲的人则是管理和服务人员;这是全世界都统一的。C.他从报上看到某大学研究生院开办的《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暑期讲习班》的招生启事,立即写信去报名。D.“唉!”作家叹道,“红尘之中,人海茫茫,要找出个不知姓名的陌生人来,这不是大海捞针吗?答案:D本题考查标点符号正确使用的能力。考生要必须特别注意问号、顿号、分号、冒号等的用法,注意标点符号的位置,了解每一种标点符号的功用,养成正确的使用标点符号的习惯,提高运用标点符号的能力。本题中,A项,“三四”应当是概数,中间不用标点,删去顿号。B项,分号用得不妥,因为在这个句子中,分号前后两层并非并列关系,应将分号改为冒号,表示对前文的总结。C项,书名号表示书籍、文件、报刊、文章的名称,“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暑期讲习班”不属于此列,不应加书名号。故选D。2、下列对有关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课文《读书:目的和前提》中指出读书是获得教养的主要途径。B.黑塞曾获得1946年诺贝尔文学奖,代表作品有《荒原狼》等。C.荀子,名况,儒家学派代表人物,唯心主义思想的集大成者。D.韩愈,字退之,唐代文学家,思想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答案:C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C.“唯心主义思想的集大成者”理解错误。荀子为唯物主义思想者,不可能成为“唯心主义思想的集大成者”。故选C。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或师焉,或不焉B.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C.吾尝终日而思矣

吾从而师之D.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师不必贤于弟子答案:D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理解常见的文言虚词是文言文阅读的基础之一,因为不理解虚词,句子的结构和含义就不好理解,也就无法理解文言文。因此,考生对于考纲规定的18个文言虚词应熟练掌握。A项,①兼词,相当于“于此”,句意:堆积土石成了高山,风雨在这里兴起;②语气词,可不译,句意:有的(句读)向老师学习,有的(疑惑)却不向老师学习。B项,①结构助词,的,句意:没有蛇、鳝的洞穴它就无处藏身;②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句意:从师(学习)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C项,①连词,表修饰,句意:我曾经整天思索;②连词,表承接,句意:我跟从(他)把他当作老师。D项,均为介词,表比较,比。①句意:冰是水凝结而成的,却比水还要寒冷;②句意:老师不一定比学生贤能。故选D。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杜甫之所以能有集大成之成就,是因为他有可以集大成之容量。而其所以能有集大成之容量,最重要的因素,乃在于他生而禀有一种极为难得的健全才性——那就是他的博大、均衡与正常。杜甫是一位感性与理性兼长并美的诗人,他一方面具有极大极强的感性,可以深入他所接触到的任何事物,把握住他所欲攫取的事物之精华;另一方面又有着极清明周至的理性,足以脱出于一切事物的蒙蔽与局限,做到博观兼采而无所偏失。这种优越的禀赋表现于他的诗中,第一点最可注意的成就,便是其汲取之博与途径之正。就诗歌体式风格方面而言,古今长短各种诗歌他都能深入撷取尽得其长,而且不为一体所限,更能融会运用,开创变化,千汇万状而无所不工。我们看他《戏为六绝句》之论诗,以及与当时诸大诗人,如李白、高适、岑参、王维、孟浩然等,酬赠怀念的诗篇中的论诗的话,都可看到杜甫采择与欣赏的方面之广;而自其《饮中八仙歌》《曲江三章》《同谷七歌》等作中,则可见到他对各种诗体运用变化之神奇工妙;又如从《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北征》及“三吏”“三别”等五古之作中,可看到杜甫自汉魏五言古诗变化而出的一种新面貌。就诗歌内容方面而言,杜甫更是无论妍媸巨细,悲欢忧喜,宇宙的一切人情物态,都能随物赋形,淋漓尽致地收罗笔下而无所不包。如写青莲居士之“飘然思不群”,写空谷佳人之“日暮倚修竹”;写丑拙则“袖露两肘”,写工丽则“燕子风斜”;写玉华宫之荒寂,予人以一片沉悲哀响;写洗兵马之欢忭,写出一片欣奋祝愿之情。其涵蕴之博与变化之多,都足以为其禀赋之博大、均衡与正常的证明。其次值得注意的,则是杜甫严肃中之幽默与担荷中之欣赏。我以为每一位诗人对于其所面临的悲哀与艰苦,都各有其不同的反应态度,如渊明之任化,太白之腾越,摩诘之禅解,子厚之抑敛,东坡之旷观,六一之遣玩,都各因其才气性情而有所不同,然大别之,不过为对悲苦之消融与逃避。其不然者,则如灵均之怀沙自沉,乃完全为悲苦所击败而毁命丧生。然而杜甫却独能以其健全的才性,表现为面对悲苦的正视与担荷。所以天宝的乱离,在当时诗人中,唯杜甫反映者为独多,这正因杜甫独具一份担荷的力量,所以才能使大时代的血泪,都成为了他天才培育的浇灌,而使其有如此强大的担荷之力量的,则端赖他所有的一份幽默与欣赏的余裕。他一方面有极主观的深入的感情,一方面又有极客观的从容的观赏,如著名的《北征》诗,于饱写沿途之人烟萧瑟、所遇被伤、呻吟流血之余,却忽然笔锋一转,竟而写起青云之高兴,幽事之可悦,山果之红如丹砂,黑如点漆,而于归家后,又复于饥寒凛冽之中,大写其幼女晓妆之一片娇痴之态。此外,杜甫虽终生过着艰苦的生活,而其诗题中却往往有“戏为”“戏赠”“戏作”等字样。凡此种种,都说明杜甫才性之健全,所以才能有严肃中之幽默与担荷中之欣赏,相反而相成的两方面的表现。这种复杂的综合,足以为其禀赋之博大、均衡与正常的又一证明。(摘编自叶嘉莹《论杜甫七律之演进及其承先启后之成就》)题目之一: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用先总论后分论的结构,论证健全才性是杜甫取得集大成成就的重要因素。B.文章从体式风格和内容两方面,来论证杜甫诗歌创作的汲取之博与途径之正。C.文章在论证诗人对待悲苦的态度时,将杜甫和陶渊明、屈原等诗人做了对比。D.文章论证了杜甫所以对时代苦难有担荷力量,是因为他广泛汲取了前人传统。答案:D本题考查分析文章论证思路及论证方法的能力。D项,“是因为他广泛汲取了前人传统”,属于强加因果。阅读第三段,分析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关系可以发现,作者用天宝的乱离、《北征》诗论证了杜甫“以其健全的才性,表现为面对悲苦的正视与担荷”的观点,所以杜甫之所以对时代苦难有担荷力量,并非是因为他广泛汲取前人传统。故选D。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都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组是(

)①古之学者必有师

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③吾从而师之

④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⑤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⑥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⑦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⑧师不必贤于弟子A.①③⑤⑦B.②④⑥⑧C.①②⑤⑥D.③④⑦⑧答案:A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应明确要求,如本题针对古今异义设题,然后应结合具体的语境,运用语法知识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①“学者”,今义为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古义为求学的人。②“所以”,今义是一个表结果的连词,古义在这里为“用来……的”。③“从而”,今义用作上文是原因、方法等,下文是表结果、目的的连词;古义“从而”是两个词,“从”是动词,跟从,“而”是连词,并且。④“所谓”,意为“所说的”,古今义相同。⑤“众人”,今义指很多的人,古义指一般的人。⑥“先后”,指先后的顺序,古今义相同。⑦“小学”,今义指对少年、儿童施行初等教育的学校,古义是“小的方面倒要学习”。⑧“不必”,今义是不需要,古义是不一定。故选A。6、下列各句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A.微斯人,吾谁与归B.冰,水为之,而寒于水C.甚矣,汝之不惠D.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答案:D本题考查文言特殊句式。例句为定语后置句。A项,宾语前置句,应为“吾与谁归”。B项,状语后置句,应为“于水寒”。C项,主谓倒装句,应为“汝之不惠,甚矣”。D项,定语后置句,应为“千里之马”。故选D。7、下列各句分别编为四组,全含有通假字的一组是(

)①学不可以已

②故木受绳则直

③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④则知明而行无过矣⑤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⑥君子生非异也

⑦吾尝跂而望矣A.①②③B.④⑤⑥C.①④⑦D.②③④答案:B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通假字现象的理解能力。④“知”同“智”,智慧。⑤“有”同“又”,再次。“暴”同“曝”,暴晒。⑥“生”同“性”,本性,禀赋。故选B。8、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国子监”指中国古代的最高学府,入监读书的人称监生;掌管人员为祭酒、司业等;教学人员为博士、直讲、助教等。B.“骐骥”是骏马的别称,马的别称还有:白驹、飞黄、骥、骊、骝等。C.“君子”是古代统治者和一般贵族男子的通称,也指有道德的人。D.“跬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跨出两脚为“步”,也

被用于形容极近的距离、数量极少等。答案:A本题考查识记文化常识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注意平时记忆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A项,“‘国子监’指中国古代的最高学府,入监读书的人称监生;掌管人员为祭酒、司业等;教学人员为博士、直讲、助教等”中“指中国古代的最高学府”说法不严密,“国子监”是中国元、明、清三代国家管理教育的最高行政机关和国家设立的最高学府。故选A。9、下列各句中画线的词语,意思与现代汉语相近的一项是(

)A.学不可以已B.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C.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D.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答案:A本题考查理解古今异义词语的能力。古今异义词主要包括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感情色彩变化、名称说法改变、词义弱化、词义强化、古褒今贬、古贬今褒等。辨别古今异义,关键在于对语句含义的理解,然后将文言句中的含义和现代汉语的含义进行比较。A项,“可以”的意思与现代汉语基本相同,表示可能或能够。B项,“博学”,广泛地学习;今义指学问广博精深。C项,“所以”,用来……的;今义指表因果关系的连词。D项,“不必”,不一定;今义指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故选A。10、下列关于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君子”一语,广见于先秦典籍,是古代统治者和一般贵族男子的通称,强调政治地位的崇高。后孔子为“君子”一词赋予了道德的含义,如《劝学》“君子日:学不可以已”中的“君子”即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B.在古代,对一些以技艺为职业的人,称呼时常在其名前面加一个表示他的职业的字眼,让人一看就知道这人的职业身份。如《庖丁解牛》中的“庖丁”,“丁”是名,“庖”是厨师,表明职业。《师说》一文中的“师襄”,“师”意为乐师,表明职业。C.“六艺”指《诗》《书》《礼》《易》《乐》《论语》六种经书,也可指礼、乐、射、御、书、数这六种技艺。“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即指前者。D.侍郎,古代官名。隋唐以后,中书、门下及尚书省所属各部皆以侍郎为长官之副。韩愈曾任刑部侍郎、礼部侍郎等职。答案:C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对文化常识的考查主要集中在古代的称谓、官职的变迁、人才的选拔、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域划分、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与课本注释相关的内容。C项,《论语》不属于“六艺”,应将其改为《春秋》。故选C。1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城管人员白天执法,晚上练摊,折射民生之困,同时也佐证:一个城市要“面子”,更要要“里子”。诚如是,这位城管员也可以冠冕堂皇地利用业余时间练摊了。B.针对此事件,作为盟友的英国人认为,你监视我,却指望我无动于衷,这怎么可能呢?投桃报李,礼尚往来,人之常情。C.我们使用的复习资料题型陈旧,毫无新意,这种残羹冷炙是很难保证复习质量的。D.小王同学站起来说道:“陈教授刚才那番话是抛砖引玉,我下面将要讲的只能算是狗尾续貂。”答案:B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成语本身是没有错的,错在与语境不合、修饰对象不当、褒贬不当、范围不当、谦敬不当等等。所以学生首先要知道成语的意思,然后关注它所修饰的对象以及所在的语境。A项,冠冕堂皇:比喻外表很体面,实际并不如此。本句是写“要里子”的话,那么城管人员也有充足的政策支持自己“练摊”,并非“外表体面”内里不堪,使用错误,应改为“光明正大”。B项,礼尚往来:礼节上重在有来有往,也用来指你对我怎样,我也对你怎样。此处用的是后一个意义,正确。C项,残羹冷炙:剩下的饭菜或别人的施舍,题型陈旧与此两义都无关,使用错误。D项,抛砖引玉:谦辞,比喻用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引出别人高明的、成熟的意见,不能用于第三方。在本句中没注意使用对象的限制,用于形容他人说的话,使用错误。故选B。12、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活用,与其余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端章甫,感为小相焉。B.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C.风乎舞雩,咏而归。D.假舟楫者,非能水也。答案:B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中的词类活用现象的理解能力。A.端:名词作动词,穿着礼服。B.小:形容词作名词,小相。C.风:名词作动词,吹风。D.水:名词作动词,游泳。故选B。13、从下面的比喻句中找出正面设喻的一项(

)(1)青出于蓝(2)冰寒于水(3)骐骥一跃,不能十步(4)驽马十驾,功在不舍(5)𫐓以为轮(6)金就砺则利(7)锲而舍之,朽木不折(8)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A.(1)(3)(5)(7)B.(1)(2)(5)(6)C.(2)(4)(7)(8)D.(3)(5)(6)(8)答案:B本题考查学生辨析修辞手法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从下面的比喻句中找出正面设喻的一项”,然后理解“正面设喻”的意思,再结合具体的句子进行辨析。首先理解何为“正面设喻”,所谓“正面设喻”是指借助已知事物从正面说明对新的事物的认识,或阐明深刻而精微的道理。然后分析所给的句子,(1)“青出于蓝”意思是青是从蓝草里提炼出来的,但颜色比蓝更深,借以比喻学生超过老师或后人胜过前人;(2)“冰寒于水”是说冰比水冷,指后来居上,比喻学生胜过老师;(5)“𫐓以为轮,是用火萃取使它弯曲成车轮,这是说学习的影响;(6)“金就砺则利”意思是金属制的刀剑拿到磨刀石上去磨就能变得锋利,这是说学习的价值,由此可知,这几句都是从正面设喻阐释学习的重要性,都属于正面设喻。(3)“骐骥一跃,不能十步”意思是骏马一跨跃,也不足十步远,以此说明作学问要持之以恒;(4)“驽马十驾,功在不舍”意思是劣马拉车走十天,(也能到达)它的成绩来源于走个不停,这也是说明做学问要持之以恒;(7)“锲而舍之,朽木不折”意思是如果刻几下就停下来了,那么腐烂的木头也刻不断,这说明要持之以恒;(8)“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意思是“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这几句都是从反面设喻来说明做问问要持之以恒。故选B。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衡州新学记[宋]张孝祥先王之时,以学为政,学者政之出,政者学之施,学无异习,政无异术。自朝廷达之郡国,自郡国达之天下,元元本本,靡有二事。故士不于学,则为奇言异行;政不于学,则无道揆法守。君臣上下,视吾之有学,犹农之有田,朝斯夕斯,不耕不耘,则无所得食,而有卒岁之忧。此人伦所以明,教化所以成。道德一而风俗同,惟是故也。后世之学,盖盛于先王之时矣。居处之安,饮食之丰,训约之严,先王之时未必有此;然学自为学政自为政群居玩岁自好者不过能通经缉文以取科第既得之则昔之所习者旋以废忘。一视薄书期会①之事,则曰:“我方为政,学于何有?”嗟夫!后世言治者常不敢望先王之时,其学与政之分与!国家之学至矣,十室之邑有师弟子,州县之吏以学名官,凡岂为是观美而已?盖欲还先王之旧,求政于学。顾卒未有以当上意者,则士大夫与学者之罪也。衡之学曰石鼓书院云者,其来已久,中迁之城南,士不为便,而还其故,则自前教授②施君鼎。石鼓之学,据潇、湘之会,挟山岳之胜。其迁也,新室屋未具。提点刑狱王君彦洪、提举常平郑君丙、知州事张君松,皆以乾道③乙酉至官下,于是方有兵事,三君任不同而责均,虽日不䞹暇,然知夫学所以为政,兵其细也,则谓教授苏君总龟,使遂葺之。居无何而学成,兵事亦已,环三君之巡属,整整称治。夫兵之已而治之效,未必遽由是学也,而余独表而出之,盖乐夫三君识先王所以为学之意,于羽檄交驰之际,不敢忘学,学成而兵有功,治有绩,则余安得不为之言,以劝夫为政而不知学者耶?凡衡之士,知三君之心,则居是学也,不专章句之务,而亦习夫他日所以为政;不但为科第之得,而思致君泽民之业。使政之与学复而为一,不惟三君之望如此,抑国家将于是而有获与!明年八月旦,历阳张某记。(选自《于湖居士文集》)[注]①期会:按规定的期限施行政令。②教授:学官名。③乾道:宋孝宗年号。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元本

元:探索B.后世言治者常不敢望先王之时

望:察看C.顾卒未有以当上意者

当:符合D.兵其细也

细:小事答案:B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然后应结合具体的语境,运用语法知识进行辨析。本题中,B项,“望:察看”错误。“后世言治者常不敢望先王之时”,从文中来看,这句话是说后世的为政者政学分裂,不敢与先王之时进行比较,“望”同“方”,意为“比较”。故选B。小提示:要想准确把握实词的意思,就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实词推断可用如下方法。1

.字形推断法(利用汉字字形)汉字中的形声字占80%以上,而形声字的形旁有表意功能。因此,通过对字形结构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探求字的意义。常见形旁的词义指向:形旁从“刂(刀)、弓、矛、戈、斤(斧)、殳(shū)”者与兵器有关;从“马、牛、羊、豕、犭、鸟、虫”者与动物有关;从“(言)、辶(走)、刂(心)、彳(行)”者与人的行为有关;其它还有:禾--五谷、贝--金钱、皿--器具、纟--丝麻、宀--房舍、求--毛皮、隹(zhuī)--鸟雀、冖--笼罩、歹--死亡、月--肉、页--首、自--鼻、目眼、尸--身体……2

.语言结构推断法(利用结构相似的句式)

文言文中的排比句、对偶句、并列结构多,其中位置对称的词语一般词性相同而意义相近或相反,运用这种方法很容易由已知推出未知,由易推出难。3

.语法分析推断法(利用语法结构)

根据汉语语法知识,主语、宾语大多是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是由形容词、动词充当,定语是由名词、代词充当,状语是由副词充当。根据词在句中的语法地位来推断它的词性,进而推知它的词义。4

.语境分析法(利用上下文语境)

“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要把握一个实词的含义,绝不能离开它生存的语境,有时上下文之间存在着照应、解释或暗示关系,这恰恰是我们要寻找的钥匙。

5

.成语印证法(利用成语)在成语中,保留了大量的文言词义,因此借用成语中的实词词义有时也能让我们“绝处逢生”。6

.课文迁移法试题中出现的一些实词解释,其实课文中已出现过,可联系课文相应迁移。解答文言实词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比如,代入检验法),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你掌握的法宝越多,你获得成功的系数就越大15、下列对古代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经史子集是中国古籍按内容区分的四大部类。史,主要是儒家的典籍。B.刺史,原为巡察官名,东汉以后成为地方最高军政长官。C.俸禄,古代政府按规定给予各级官吏的报酬。主要形式有土地、实物、钱币等。D.赠,即追赠,指给已死的官吏或其父祖追封官爵或荣誉称号,以表彰其对朝廷的贡献。答案:A本题考核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多考核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A项,“史,主要是儒家的典籍”错误。经,指儒家经典;史,指各种体裁的史学著作。故选A。1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筋骨之强B.非能水也,而绝江河C.𫐓以为轮D.蚓无爪牙之利答案:A本题考查古今异义词的辨析能力。古今异义词做为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在古汉语和现代汉语中意义不同,学习过程注意识记,解题注意调动知识积累、结合句意辨识。A项,筋骨:古义和今义都指筋肉和骨头。B项,江河:古义,专指长江、黄河;今义,指江河一类的水系。C项,以为:古义,以(之)为,把(它)做成;今义,用于对人或事物做出判断。D项,爪牙:古义,兽类的脚爪和牙齿;今义,比喻坏人的党羽。故选A。小提示:所谓古今异义词,指形式上与现代汉语一致,但意思不同。古今异义词往往是双音节词,所以看到这种词,就要仔细区分,一般可以用逐字组词的方式来区分,因为古汉语主要是单音节词。古汉语中有大量古今字形相同而意义用法不同的词,即古今异义。这类词语在阅读文言文时要加以注意,平时注意多积累。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其为惑也终不解矣B.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郯子之徒C.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D.吾从而师之

择师而教之答案:C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其”,都是代词。B.“之”,都是代词,这。C.“乎”,句末语气词,呢/介词,比。D.“而”,都是连词,表顺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