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州市六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_第1页
福建省福州市六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_第2页
福建省福州市六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_第3页
福建省福州市六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_第4页
福建省福州市六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年期中六校联考历史试卷(满分:100分;完卷时间:75分钟)一、选择题(共30题,每小题2分,总共6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建国初期,一位老大爷谈到种痘运动说:“现在的国家真好,共产党毛主席处处关心我们,从解放后,没听说哪个地方闹天花,也看不见有麻子的孩子啦。”这则材料作为例证,可用来说明()A.卫生防疫系统的全面建立 B.民主政治建设扎实推进C.新中国政权获得民众认同 D.社会主义改造成效显著【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现在的国家真好,共产党毛主席处处关心我们,从解放后,没听说哪个地方闹天花,也看不见有麻子的孩子啦”可知,建国初期,党和政府关注民众的医疗卫生,得到了人民的称赞,说明新中国政权获得民众认同,C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卫生防疫系统全面建立,排除A项;材料内容与民主政治建设无关,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社会主义改造,排除D项。故选C项。2.上海解放初期,投机资本哄抬粮食、棉纱和煤炭等重要物资的物价,中央迅速调运物资抛售,并紧缩银根,加强市场监管。1950年2月,全国物价基本稳定。这些做法A.奠定了渡江战役胜利基础 B.成功运用了市场规律以化解危机C.基本完成了国民经济恢复任务 D.推动社会主义改造运动全面展开【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材料表明,“米棉之战”主要遵循价值规律,使用经济手段,利用市场供求关系平抑物价,这些做法体现了成功运用市场规律化解了危机,故选B;渡江战役开始于1949年4月,A项时间不符,排除;新中国基本完成国民经济恢复任务是在1952年底,社会主义改造开始于1953年,排除C、D两项。点睛】3.如下表,新中国成立初期迎来了第一次建交高潮。据此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1949—1950年)的建交情况建交国家国家性质苏联、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匈牙利、朝鲜、捷克斯洛伐克、波兰、蒙古、德意志民主共和国、阿尔巴尼亚、越南、缅甸社会主义印度、瑞典、丹麦、瑞士、芬兰资本主义A.新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B.求同存异外交方针得到初步实践C.美国孤立中国的政策已宣告失败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强调平等互利【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时空是建国初期(中国)。据表格信息可知,建国初期第一次建交高潮的国家既有社会主义国家,也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还有周边新兴民族独立国家,这说明建国初期的外交主要立足于国情和国际形势的需要,具有灵活性的特点,体现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A项正确;求同存异外交方针在1955年首次提出,时间与材料不符,排除B项;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标志着美国孤立中国的政策破产,排除C项;1953年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明确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排除D项。故选A项。4.1953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后部分高校的设置情况,由此可知,这一举措意在()类别数量占比(%)工业院校3821%师范院校3117%农林院校2916%医药院校2916%A.促进国民经济恢复 B.巩固新生人民政权C.提升国民科技素养 D.适应国家发展战略【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53年(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1953年,我国的工业院校在数量和比例上优于其它类别院系,适应了社会主义工业化这一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D项正确;据所学,高校院系调整和国民经济恢复、巩固新生人民政权无关,排除A、B项;高校院系调整是为了适应国家发展战略,目的并不是提升国民科技素养,排除C项。故选D项。5.1953年3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公布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此后全国共选出基层人大代表566万余名,在此基础上,选举产生出全国人大代表1226名。该部法律的实施()A.巩固了社会主义制度 B.建立起基层群众自治制度C.践行人民民主的原则 D.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决定【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目的、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中国成立初期。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1953年全国选举产生大量基层人大代表,又在此基础上选举产生1000多名全国人大代表,由此可知这种做法是在保障人民当家做主,C项正确;据所学可知,A项说法错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是在1956年建立的,1953年当时社会主义制度还未建立,排除A项;据材料可知,材料涉及选举人大代表,没有涉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排除B项;据所学可知,D项说法错误,当时第一届全国人大会议还未召开,排除D项。故选C项。6.20世纪50、60年代,相对于中国传统之于妇女德容工言须“温柔”“贤淑”的弱女子性别规范,出现了“铁姑娘”的称呼,如图1、2所示,展现了“铁姑娘”参加生产建设的场景。“铁姑娘”的称呼反映了()A.社会主义改造对劳动力需求巨大 B.人民公社化运动蓬勃发展C.广大妇女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建设 D.传统的性别分工彻底颠覆【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50、60年代(中国)。根据材料得出主要结论:20世纪50、60年代,中国女性形象发生改变,从传统的“温柔贤淑弱女子”变为生产建设的积极分子,“铁姑娘”是对女青年从事高强度工农业生产的赞誉,说明广大妇女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建设,C项正确;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完成,这与材料中的20世纪60年代社会主义建设不符,排除A项;人民公社化运动追求规模大、公有化程度高,这与材料中妇女积极参加工农业生产建设主旨不符,排除B项;女性从事高强度工农业生产,打破了传统的性别分工,但并不能彻底颠覆,排除D项。故选C项。7.图2所示为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生的历史事件。这些事件带来的影响是()A.使我国经济出现了严重困难局面 B.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探索C.为我国工业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D.实现了我国经济的跨越式发展【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历史事件指的是1958年,我国提出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掀起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这些事件片面追求经济建设高速度,忽视客观经济规律,带来的结果是1959至1961年我国经济发生严重困难,A项正确;据所学,这些事件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失误,非成功探索,排除B项;据所学,为我国工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的是一五计划,排除C项;这些失误带来了经济困难,并非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排除D项。故选A项。8.1992年3月26日《深圳特区报》发表的《东方风来满眼春》与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发表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被并称为中国改革开放“历史关头的雄文”。两篇“雄文”都()A.体现出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 B.助推了重大的思想解放运动C.折射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确立 D.成为新时期拨乱反正的先导【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本质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根据材料概况:“1992年3月26日《深圳特区报》发表的《东方风来满眼春》与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发表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可并称为中国改革开放‘历史关头的雄文’”并结合所学可知,1978年发表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推动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展开,1992年发表的《东方风来满眼春》推动十四大的召开。因此两篇“雄文”都助推了重大的思想解放运动,B项正确;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体现出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排除A项;中共十四大确立社会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排除C项;《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成为新时期拨乱反正的思想先导,排除D项。故选B项。9.1978年底,中国外贸部长李强在香港公开宣布:“不久以前,我们在对外贸易上,还有两个禁区。第一,政府与政府之间的贷款,不干……第二,外商在中国投资不干。最近我们决定把这两个禁区取消了,基本上国际贸易上惯例的做法都可以干。”这一转变()A.反映了对社会主义建设新道路的探索 B.反映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C.标志着对外开放经济格局的初步形成 D.标志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1978年底”可知,处于改革开放前夕。根据材料“最近我们决定把这两个禁区取消了,基本上国际贸易上惯例的做法都可以干”可知,在对外贸易方面,中国政府取消对外贸易的禁令,遵照国际贸易原则与外交进行对外贸易,这反映了中国政府对社会主义建设新道路的探索,A项正确;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是在1984年,与材料时间不符合,排除B项;对外开放经济格局的初步形成是在20世纪90年代,与材料时间不符合,排除C项;21世纪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与材料时间不符合,排除D项。故选A项。10.1978年,安徽小岗村18户农民率先包干到户。此后,四川、贵州、甘肃等地的包产到户也在摸索中发展。1980年9月,中共中央发出通知指出,一些地区的群众要求包产到户,“应当支持群众的要求,可以包产到户,也可以包干到户,并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保持稳定”。这反映了党和国家A.决定实行农村多元化经济所有制 B.尝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C.顺应并肯定了群众的要求与探索 D.引导全国各地农民走向共同富裕【答案】C【解析】【详解】从小岗村的率先包干到户,到中央支持包干到户,这体现出党和国家在改革进程中顺应并肯定了群众的要求和探索,故C项正确;当时农村并不是发展多元经济所有制,排除A项;市场经济体制目标是1992年提出的,排除B项;D项不是材料的主旨,排除D项。11.如图为1983~1993年我国第一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变化情况。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全面推行 B.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形成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D.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曲线图可以看出,1983~1993年我国第一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在下降,这意味着农业产值相对下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84年制1993年,经济体制改革以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为中心,这种体制改革的深入,进一步推动不同产业在国民经济产值中占比格局变化,工业和第三产业的产值逐渐上升,第一产业产值占比相对下降,D项正确;这一时期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排除A项;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并不会导致第一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下降,排除B项;21世纪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排除C项。故选D项。12.1983年,安徽某濒临倒闭的国营制药厂被8个年轻人承包,实行有奖有罚的经济责任制,9个月就盈利12万元。后来安徽省委、省政府从中得到启示,下发通知明确提出,小型国营企业也可以实行承包经营。由此可以看出A.市场经济体制在全国逐步建立 B.政企职责不分弊端得到解决C.经济所有制结构开始发生变化 D.企业的经营自主权逐渐扩大【答案】D【解析】【详解】政府允许小型企业可以实行承包经营,说明政府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对企业的控制,反映出企业经营自主权的扩大,故D项正确;发展市场经济是从1992年开始,排除A项;材料只涉及到小型企业,因此其它大型企业并没有“得到解决”,因此B项说法过夸张,排除B项;企业承包给个人经营,但是所有权仍然是国家的,因此所有制结构并没有变化,故排除C项。13.时代热词是每一时代特有的主题反映。下列中国各大报刊出现的高频率词汇,最有可能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的是()A.南方谈话九二共识香港回归 B.乒乓外交中日建交真理标准大讨论C.剿匪镇反抗美援朝另起炉灶 D.上海合作组织科学发展观一带一路【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南方谈话发生在1992年,九二共识也是1992年,香港回归是1997年,均发生在20世纪90年代,A项正确;真理标准大讨论是1978年,发生在20世纪70年代,排除B项;抗美援朝时间是1950年至1953年,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排除C项;“科学发展观”“一带一路”提出于21世纪,排除D项。故选A项。14.1984年10月,邓小平指出:“西方政治家要清楚……现在世界上占总人口四分之三的地区是发展中国家,还谈不上是重要市场。世界市场的扩大,如果只在发达国家中间兜圈子,那是很有限度的。”在此,邓小平旨在强调()A.中国要重点向第三世界开放 B.经济全球化趋势不可阻挡C.中国的对外开放有利于世界 D.西方面临严重的市场问题【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及“世界市场的扩大,如果只在发达国家中间兜圈子,那是很有限度的”可知,邓小平指出经济上的开放,不只是发展中国家的问题,同样也是发达国家的问题,发达国家的未来发展离不开发展中国家的对外开放,其根本目的是推动中国对外开放的进程,积极融入世界,C项正确;A项说法片面,材料也未体现,排除A项;B项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特点,但不是邓小平讲话的主旨,排除B项;邓小平认为西方需要发展中国家的市场,并未指出西方面临严重的市场问题,排除D项。故选C项。15.依据如表可知,新时代的中国()时间(2018年)名称主旋律主旨演讲4月8日—11日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改革开放《开放共创繁荣创新引领未来》6月9日—10日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弘扬“上海精神”《弘扬“上海精神”构建命运共同体》9月3日—4日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一带一路”《携手共命运同心促发展》11月5日—10日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市场开放《共建创新包容的开放型世界经济》A.开始步入世界外交舞台 B.重点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关系C.彰显负责任的大国担当 D.积极参与联合国为中心外交活动【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18年(中国)。根据材料“《开放共创繁荣创新引领未来》《弘扬‘上海精神’构建命运峰会共同体》《携手共命运同心促发峰会展》《共建创新包容的开放型世会界经济》”可知,新时代中国积极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为世界经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充分彰显了大国的责任担当,C项正确;1954年日内瓦会议是中国首次以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和身份参加讨论重大国际问题的会议,标志着新中国步入世界外交舞台,排除A项;世纪之交中国“重点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关系”,排除B项;表格信息未体现和联合国有关的内容,排除D项。故选C项。16.梭伦为了鼓动雅典人重开争夺萨拉米斯岛之战,在广场上当众朗诵自己的诗歌,促使雅典人废除了禁止公民提议争夺萨拉米斯岛的法律。某主战派统帅在战前说服雅典人把金钱用于建造海军,在战时又说服雅典人留在萨拉米斯。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领袖人物具有绝对权威 B.平民与贵族的关系融洽C.智者学派雄辩术的普及 D.公民直接参与城邦事务【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梭伦当众朗诵自己的诗歌以获取民众支持;某主战派统帅战前战中都会说服雅典人也是为了获取民众支持,这说明雅典的事务由雅典公民决定,雅典是直接民主,公民直接参与城邦事务,D项正确;梭伦等人需要获得民众的支持,说明领袖人物没有绝对的权威,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平民与贵族的关系,排除B项;材料的主旨是梭伦等人争取民众的支持,智者学派雄辩术的普及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17.在工业以前的时代,传统印度社会的基本单位与世界其他地区一样,都是村庄。在村庄内部,重要的不是个人,而是联合家庭和种姓,这种形式不仅是社会稳定的根源,也是民族衰弱的根源。据此可知,印度村庄()A.体现世界文明进程高度一致 B.否认个人价值存在C.推动了印度民族精神的形成 D.具有血缘亲族特征【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印度)。根据材料可知,传统印度社会的村庄属于家庭和种姓的联合,体现了印度村庄具有血缘亲族特征,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世界其他文明,不能得出“世界文明进程高度一致”的结论,排除A项;材料表明印度村庄具有血缘亲族特征,不能确定“否认个人价值存在”,排除B项;材料表明传统印度社会的村庄属于家庭和种姓的联合,未涉及印度民族精神的形成,排除C项。故选D项。18.西方有“条条大路通罗马”的说法,中国古代也有“处处有路透长安”的谚语。这两句话蕴含的历史信息是()A.长安城的设计借鉴了罗马城市布局 B.长安和罗马两地之间的交通网络密集C.古代商路便利了东西方之间的文化交流 D.长安和罗马都曾经是帝国交通网络的中心【答案】D【解析】【详解】“条条大路通罗马”处处有路透长安”都体现了罗马和长安的重要性,换而言之,罗马和长安都曾经是帝国交通的中心,D项正确;长安城的设计和罗马城市的布局不存在借鉴关系,排除A项;两句谚语无法看出当时两城之间的联系,排除B项;条条大路不等于是商路,C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19.如图所列为12世纪前期法兰西卡佩王朝路易六世在位期间的若干举措。这些举措旨在A.推动城市崛起 B.加强国王权力 C.建立民族国家 D.发展庄园经济【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法王支持城市自治运动来打击封建诸侯、改组御前会议加强王权、借联姻来扩充领土,都是为了加强国王的权力,B项正确;法王的这些举措客观上推动了城市的崛起和民族国家的建立,但不是其目的,排除AC项;庄园经济的发展某种程度上不利于王权的强化,排除D项。故选B项。20.中世纪后期,西欧城市复苏的标志之一是“修建城墙”。一“墙”之隔区分了墙内外居民的法律身份:墙内居民因特许权解除了在采邑制和庄园制之下形成的人身依附关系,并可自由选择其经济活动的内容和方式。这一历史现象()A.表明了封君封臣之间的关系 B.概括了西欧封建庄园的特征C.呈现了王权逐步加强的趋势 D.助推了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世纪后期的欧洲。根据“墙内居民因特许权解除了在采邑制和庄园制之下形成的人身依附关系,并可自由选择其经济活动的内容和方式”可知,城墙的修建使原本是农奴的民众转变成为城市中的市民,并且他们可以自由选择从事经济活动,成为崛起中的市民阶层,从而推动了城市中商品经济的发展,D项正确;材料展现的是市民阶层的崛起,并不是在表明封君封臣的关系,排除A项;材料展现的实际是封建庄园的衰落,并不是在概括西欧封建庄园的特征,排除B项;材料展现的是市民阶层的崛起,并不是王权的逐步加强,排除C项。故选D项。21.研究拜占庭文化的学者普遍存在困惑,即很难概括出其核心价值。其文化既带有强烈的基督教文化因素,又具有古代希腊文化的因子。他们既没有纯粹的基督信仰,也没有压倒一切的安拉崇拜。这()A.深受独特的地理环境影响 B.体现了传统文化的深度影响C.带有鲜明的理想主义倾向 D.彰显了近代文化的演变倾向【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本质题,时空是拜占庭帝国。根据材料可知,拜占庭帝国在学者看来缺乏或者无明显的核心价值,一方面,表明拜占庭帝国缺乏整合民族凝聚力的价值观念;另一方面,体现出拜占庭帝国文化不是一贯和持续的,具有实用性的特征。结合所学,拜占庭帝国处于欧亚非交汇地区,使其受到多种文化的影响及在自身总体衰落的背景下要不断地应对周边民族的侵扰,使其文化具有了实用性的特点,A项正确;“传统文化的深度影响”与材料相违,就拜占庭而言,传统文化为希腊罗马文化,而材料中可以看出其受到多重文化的影响,排除B项;理想主义倾向的表述与材料现象截然相反,排除C项;近代文化演变的趋势是世俗化、理性化、人文化,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A项。22.阿拉伯帝国对古希腊哲学、科学著作推崇备至。他们尤其对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感兴趣,并把他们的作品翻译成阿拉伯语、加以注释。这说明阿拉伯帝国()A.与古希腊文明有密切交流 B.科技水平曾长期领先世界C.延续了希腊化时代的进程 D.具有开放包容的文化环境【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阿拉伯帝国时期。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阿拉伯帝国借助叙利亚基督教学者大量翻译古希腊著作,目的在于借鉴吸收,为己所用,这说明阿拉伯帝国具有开放包容的文化环境,D项正确;材料并未强调阿拉伯帝国与古希腊文明的交流,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阿拉伯人科技水平长期领先世界的相关信息,排除B项;阿拉伯帝国并未延续希腊化时代的进程,表述错误,排除C项。故选D项。23.阿拉伯帝国时期的伊本·鲁世德(1126—1198年)在《关于宗教和哲学之间的一致性》中提出,哲学与宗教并非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人追求现实幸福靠的是现实的哲学科学知识和靠人本身的完善化,而不是靠宗教冥想或摈弃欲望。他的这一思想()A.加速了阿拉伯帝国民族交融 B.有利于近代人文主义的产生C.缓和了帝国境内的宗教矛盾 D.有助于欧亚民族意识的觉醒【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阿拉伯帝国时期(欧洲)。据材料可知,伊本·鲁世德认为,哲学与宗教并非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人追求现实幸福靠的是现实的哲学科学知识和靠人本身的完善化,体现了人的价值和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为于近代人文主义的产生提供了思想基础,B项正确;材料描述的是近代人文主义产生的背景,没有描述民族融合信息,排除A项;材料没有描述阿拉伯帝国境内的宗教矛盾,排除C项;材料描述的是近代人文主义产生,而非欧亚民族意识的觉醒,排除D项。故选B项。24.君士坦丁堡陷落后,奥斯曼土耳其人对君士坦丁堡进行劫掠;劫掠继续了三天,没有一个兵士不靠夺得的战利品和奴隶而致富的。经过三天,苏丹穆罕默德用重惩威吓的办法,禁止继续抢劫和仍然没有停止的屠杀。所有的人都服从了他的命令。该材料实质上说明()A.君士坦丁堡相当富有 B.苏丹有意纵容士兵抢劫和屠杀C.苏丹拥有绝对权威 D.战争给人类带来严重灾难【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奥斯曼帝国)。依据材料“苏丹穆罕默德用重惩威吓的办法,禁止继续抢劫和仍然没有停止的屠杀。所有的人都服从了他的命令。”可知苏丹拥有绝对权威,即一旦苏丹下令,所有人都服从了他的命令,C项正确;AB是史实,不是实质,排除A、B项;D项是影响,不是实质,排除D项。故选C项。25.645年前,日本的土地、手工业工具等生产资料为皇室和贵族占有,部民只是用主人的生产工具进行耕种(田部)的奴隶。大化改新后,部民制被废除,编户齐民,通过班田收授法分给土地,实施租庸调制收取税收。这一变化反映出日本()A.封建庄园经济衰落 B.土地私有制的确立C.社会性质发生改变 D.幕府政治体制形成【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中古时期的日本。大化改新前,日本的土地、手工业工具等生产资料为皇室和贵族占有,部民的地位近似于奴隶,反映当时尚处于奴隶制社会。大化改新后,国家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部民成为向国家交纳赋税的编户齐民,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可见日本的社会性质发生改变,C项正确;10世纪,日本的中央集权体制开始瓦解。随着新土地的开垦,贵族、佛寺和神社广占土地,形成庄园。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大化改新将土地收归国有,排除B项;日本进入幕府政治时期是在12世纪末,排除D项。故选C项。26.大津巴布韦的建立与黄金贸易密不可分。在大津巴布韦遗址附近和其他一些地方出土的文物中,都发现有古代开采过的矿井、冶炼熔炉和工匠用具,此外,还发现有古代的梯田、用于灌溉的水井、带把的铁锄,以及大量牛骨。由此推知,大津巴布韦()A.与欧洲的经济交往频繁 B.社会经济结构多元C.手工制造业领先于世界 D.商业水平超过农业【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推断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非洲。根据材料“大津巴布韦的建立与黄金贸易密不可分”“发现有古代开采过的矿井、冶炼熔炉和工匠用具,还发现有古代的梯田、用于灌溉的水井、带把的铁锄,以及大量牛骨”可推知,大津巴布韦农业、冶炼业、畜牧业等都有所发展,这体现了社会经济结构的多元特征,B项正确;材料只涉及非洲,没有涉及与欧洲的经济交往,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大津巴布韦与世界手工业间的对比,排除C项;仅从材料内容无法推断出“商业水平超过农业”,排除D项。故选B项。27.在古代,美洲和亚欧大陆没有联系,印第安人生活的地区大多集中在峡谷和盆地。在这种情况下,从奥尔梅克文化再到后来的玛雅、阿兹特克和印加文明,它们都有自己的社会文化特点。材料反映出美洲这几大文明()A.相互传承 B.基本独立 C.融合共生 D.高度繁荣【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美洲。根据材料可知,古代美洲和亚欧大陆没有联系,从奥尔梅克文化再到后来的玛雅、阿兹特克和印加文明基本是独立发展的,都有自己的社会文化特点,B项正确;材料反映出美洲这几大文明基本独立,未体现几大文明之间相互传承,排除A项;材料反映出美洲这几大文明基本独立,并未体现融合共生,排除C项;材料未体现美洲这几大文明的发展状况,不能说明“高度繁荣”,排除D项。故选B项。28.下表为15—17世纪欧洲人的部分海上探险活动。这些活动()时间事件1492年哥伦布率船队到达美洲的巴哈马群岛14971498年达·伽马率船队绕过非洲好望角驰达印度15941597年巴伦支三次航行北冰洋地区16421643年塔斯曼环航澳大利亚,到达新西兰和塔斯马尼亚岛A.促进了世界各地区的共存共荣 B.揭开了探索全球航路的序幕C.开启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之路 D.拓宽了人类认识世界的视野【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517世纪(欧洲)。据本题材料可知,15一17世纪,欧洲通过海上探险活动发现了美洲、大洋洲等地,丰富了人类的地理知识,扩宽了人类视野,D项正确;15世纪末16世纪初,新航路的开辟促使西欧国家走上殖民扩张道路,给亚非拉地区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排除A项;早在15世纪80年代,葡萄牙已探索全球航路,排除B项:据所学知识,先秦时期,东西方已开始经济文化交流,早于材料中的“1492年”,排除C项。故选D项。29.下图为16世纪关于马尼拉大帆船的版画。下列选项中,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能证明葡萄牙是当时航海贸易强国 B.可用于研究近代太平洋贸易的发展C.海外贸易成为艺术创作的主流题材 D.体现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正向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6世纪的世界。依据材料概况可知:油画描述的是马尼拉大帆船,其是涉及美洲、中国、菲律宾和日本的丝银贸易,主要活动区域是以西班牙主导的太平洋地区的贸易,B项正确;是西班牙主导的海外贸易,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其他艺术领域的主题,不能得出海外贸易成为艺术创作的主流题材,排除C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时间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30.随着海外市场的不断开拓,来自东方的香料大量涌入欧洲等地,香料由供贵族富豪享用的高级奢侈品变为了供普通人消费的大众化商品。这种变化主要是因为()A.商品种类的成倍增长 B.商业革命的影响C.世界殖民体系的确立 D.价格革命的冲击【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航路开辟时期世界。据所学可知,新航路开辟后,商业贸易范围扩大,商品种类增多,香料由供贵族富豪享用的高级奢侈品变为了供普通人消费的大众化商品,B项正确;商品种类的成倍增长属于商业革命的表现,不是原因,排除A 项;世界殖民体系的确立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价格革命是指新航路开辟后,大量黄金白银流入欧洲,导致货币贬值,物价上涨,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二、非选择题(共3大题,总共40分)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以下是当代某学者所著论文《中国共产党百年农村土地政策的历史演进与基本经验探析》中的部分目录摘编。一、中国共产党对农村土地政策的百年探索历程(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奋力实现“耕者有其田”(二)......(三)改革开放新时期:推进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四)新时代以来:实现农村土地“三权分置”二、中国共产党对农村土地政策百年探索的基本经验(一)必须站在不同发展阶段党的基本纲领战略高度来谋划土地政策(二)必须立足不同历史时期农民的普通诉求来制定土地政策(三)必须抓住农村土地所有制这个关键问题来完善土地政策(四)必须从城乡关系与工农关系的系统格局来设计土地政策(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补写标题(二)目录并对其进行阐述。(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为该论文第二部分补充一条基本经验。【答案】(1)标题(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确立社会主义土地公有制(或土地集体所有制)阐述:新中国成立后,为彻底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解放农村生产力,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中国共产党开启了新一轮土地政策的探索。1950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到1952年底,土地改革在全国大陆基本完成,农民从封建土地制度的束缚中彻底解放出来,农村生产力得到解放,为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53年,中国共产党根据国内条件及国际形势的变化,开始对农业等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到1956年底,我国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确立社会主义土地公有制(土地集体所有制),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起来。(2)经验:必须依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来调整土地政策(或者必须符合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来制定土地政策)。【解析】【详解】(1)根据材料补写标题(二)目录,应该关于中国共产党对农村土地政策的探索,比如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确立社会主义土地公有制(或土地集体所有制)。阐述:结合所学知识,可以运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土地改革和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相关史料论述,需要答出相关内容和影响。新中国成立后,为彻底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解放农村生产力,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中国共产党开启了新一轮土地政策的探索。1950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到1952年底,土地改革在全国大陆基本完成,农民从封建土地制度的束缚中彻底解放出来,农村生产力得到解放,为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53年,中国共产党根据国内条件及国际形势的变化,开始对农业等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到1956年底,我国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确立社会主义土地公有制(土地集体所有制),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起来。(2)经验:补充的基本经验应该是关于中国共产党对农村土地政策探索的,比如从经济发展角度、或者从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角度作答,可得出必须依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来调整土地政策(或者必须符合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来制定土地政策)。32.实现国家工业化,建设世界工业强国,是近代以来中国人的梦想,也是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从20世纪40年代起,毛泽东就开始思考工业化问题。毛泽东一度相信,在中国实现工业化,“只有通过自由企业和外资援助才能做到”,“必须经历漫长的、民主管理的私人企业时期”。1951年12月,毛泽东明确提出,完成国家工业化,“首先重要并能带动轻工业和农业向前发展的是建设重工业和国防工业”,要“用一切办法挤出钱来建设重工业和国防工业”。1952年1月,中国驻苏大使张闻天给周恩来写信,强调用不着走弯路摸索,必须完全依靠与信赖苏联的援助,从一开始就建立最现代化的工厂。毛泽东对此信非常重视,特别批示要求中央会议讨论。中央书记处连续召开多次会议,最终确定工业建设以重工业为主、轻工业为辅,速度力求迅速的方针。——摘编自萧冬连《筚路维艰:中国社会主义路径的五次选择》等材料二尼克松访华后,中美之间的关系开始不断深入发展,中国得以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并改造、优化以军事工业、重工业为中心的工业结构。而大量进口技术和设备需要巨额外汇,中国由此开始向西方贷款,引进外资,以出口创汇为目标建立特区,渐进地对外开放。同时,为应对开放带来的挑战,改善政府财政能力,我国开始了以提高效率,增强活力为中心的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主义市场机制逐渐形成。随着我国工业体系的调整、完善,我国工业体系参与国际竞争,开始进入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中心的工业化进程。——摘编自梁孝《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研究》(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工业化战略确立的背景。(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化建设的新变化,并简析其成因。【答案】(1)背景:毛泽东的重视和理论探索(党和中央政府的重视)苏联的经验和援助;符合中国国情的需要(帝国主义的威胁;加强国防的需要;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要求)。(2)新变化:借助外资和西方技术开展工业化建设;改革经济体制以适应工业化发展;以人为本推进工业化进程。成因:国际环境发生变化(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代世界主题)改革开放持续推进;党的指导思想与时俱进(思想解放的推进)。【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背景类材料题。时空是:1949年后的中国。背景:根据材料“20世纪40年代起,毛泽东就开始思考工业化问题”,可得出毛泽东的重视和理论探索(党和中央政府的重视);根据材料“1952年1月,中国驻苏大使张闻天给周恩来写信,强调用不着走弯路摸索,必须完全依靠与信赖苏联的援助,从一开始就建立最现代化的工厂”,可得出苏联的经验和援助;根据材料“中央书记处连续召开多次会议,最终确定工业建设以重工业为主、轻工业为辅,速度力求迅速的方针”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符合中国国情的需要(帝国主义的威胁;加强国防的需要;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要求)。【小问2详解】本题是特点类、背景类材料题。时空是:1978年后的中国。新变化:根据材料“尼克松访华后,中美之间的关系开始不断深入发展,中国得以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并改造、优化以军事工业、重工业为中心的工业结构”,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