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第一单元《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口算及估算》我在实际教课时分两节课完成,第一课时关键是教学整时数、整百数乘一位数口算。在教学过程中我从处理问题入手,引入计算。关键研究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口算。经过组织学生利用学具进行操作,使她们在操作中明白口算道理,并找到自己喜爱口算方法。应该说这部分内容是很轻易,学生学起来得心应手,而且主动性很高。但我发觉,学生对于计算方法很快就能了解学会,而在算理了解方面就存在部分问题。比如:将“20、200”了解成2个十、2个百较轻易,不过要了解2个十乘3,2个百乘3就比较难。所以能够将教学目标完全达成放宽到练习课。第二课时学习估算,我发觉教材没有要求估算处理实际问题格式,课堂中学生练习反馈并不好,不知道怎样答题。所以我同意要求了“52≈50,50×2=100”这么格式,我发觉能力稍微弱部分学生对于这么过程不轻易了解,因为她们不了解估算意义,也不能在具体情境中很好选择算法(估算)。综合这些问题,我认为对于学生来说,计算难度在她们能力范围之内,估算意识就低;计算难度在她们能力范围之上,估算意识才较为显著。所以在后面练习课中不仅要加强解题格式练习,还需要从题型上对学生进行加强估算意识培养。整百数乘一位数口算教后反思:
数学起源于生活,生活中四处全部有数学。在教学中重视从学生生活实践和已经有知识中学习数学和了解数学,重视数学知识和学生生活实际紧密联络,让学生体验到身边有数学,数学无处不在。
本课经过学生熟悉和喜爱活动,引出数学问题表现了数学问题生活化,在处理问题时经过学生独立思索探索,小组合作交流来寻求处理问题最好方法。在巩固练习中巧妙地设计不一样练习方法,不仅给学生发明了宽松能充足展示个性机会,而且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数学起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新课标强调“把数学作为大家日常生活中交流信息手段和工具”。为此,老师要构建生活课堂,让学生在真实专题活动中去实践教学,在实践中探索发觉。
总而言之,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课堂教学,不仅是单纯知识递进。而且是折射高智慧学习方法和能力一面镜子。让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能达成良好教学效果。三位数乘一位数笔算教后反思:
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一位数笔算方法以后拓展。笔算方法对学生来说不是难点,关键是让学生在掌握方法基础上正确地进行计算。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较重视对学生估算意识培养,同时使估算和笔算相辅相成,所以本节课设计时有意地要将估算渗透其中,利用估算促进学生观察能力,计算能力得到提升,这是其一;其二,计算教学较为枯燥,属于“纯数学”内容,怎样让这部分知识“活”起来,变为学生本身需要,体会数学价值,使我对这节课结构动了一番脑筋。
经过教学实践,教学之初两个设想基础上是实现了,尤其是其中“数学问题意识培养”处理方法得到了听课老师好评。我认为较成功地表现在以下几点:
1、在情境创设上,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联络她们将要举行冬季长跑比赛,出示问题情境,提出,你读懂了什么,使她们感受到“问题”就存在于生活中,就存在身边,每时每刻全部会产生,而处理问题又是我们需要,拉近了数学问题和学生情感距离。
2、在提出问题上,放手让学生提出。创设情境以后,问:依据图中信息,谁能提出数学问题?班上举手同学不多,随即我又问了一句:你还想知道什么?这时班上举手同学多了。从学生口中迸出了一个个问题,其中有价值就有6个。这两种不一样问法,使我感受到学生问题意识是有,关键是老师语言要贴近学生生活,从她们角度去考虑,去创设空间,那么学生为自己创设空间才会更大。
3、在处理问题上,自主探索。学生提出6个有价值问题。当学生提出问题时,我随手板书了出来:①大生家离体育场比小华家远多少米?②大生家和小华家离体育场各有多少米?(即小华家里体育场有多少米?大生家离体育场有多少米?)③大生每分钟比小华多行多少米?④小华共跑了多少米?⑤她两家相距多少米?⑥她俩谁先到体育场?其中第3个问题是旧知识,她们有能力处理。而第6个问题提出后同学们立即给了回复,因为她们全部用了4分钟抵达,所以是同时抵达。然后依据本节课教学任务,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就第2个问题中隐含两个问题进行探索,交流。三位数乘一位数计算方法是本节课关键,让学生大胆尝试,自主探索计算方法。对于第1、5这两个问题,本想留在课下处理。但当铃声响起时,学生提出立即就能处理,于是我尊重学生意愿进行了解答。这么处理留给学生思维空间很大,很多问题让学生去发觉,去处理。对于学生问题意识培养大有好处,因为课堂上学生表现给了我较肯定回应。同时较大空间也为学生提供了自由选择空间,表现了不一样学生学不一样数学思想。
乘数末尾有0乘法教后反思:
这一节课创设了和生活息息相关绿色环境保护生活环境,提出了需要用乘数末尾有0乘法笔算实际问题,让学生利用已经有乘数末尾有0乘法笔算经验,尝试着独立列竖式计算,并经过交流,帮助学生掌握两个乘数末尾有0三位数乘两位数简便笔算方法。导入新课时经过学生熟悉生活情境导入,首先激发了学生学习爱好,其次也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生活中四处有数学。先让学生依据给出条件提出乘法问题,并请全班同学帮助列式解答:850×15,板书两种计算过程,让学生自己比较哪种简便,使学生产生最简便计算意识。再提出一个乘法问题,要求用简便计算方法计算,恰好对应了书中试一试,这么设计既灵活地利用了教材提供情境,又尊重了学生提出不一样问题,还利用了阶梯式教学方法,循序渐进地掌握乘数末尾有0乘法笔算方法。
教学“想想做做”时,第1题计算以后,要着重让学生说说积末尾添上0个数是怎样确定,让学生利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学习方法巩固简便笔算方法。第1题到第2题练习循序渐进、层层深入,第1题关键巩固简便笔算方法,而第2题在此基础上还着重强调学生竖式计算列式方法,在教学第2题练习时还要让学生自主产生列式方法不一样,做题难易程度也不一样。第二单元认识千克在本节课教学中,学生表现全部很主动,这可能是因为本节课学习内容很贴近生活。当我提问:怎样比较这两袋食品重量?有学生立即想到了用秤称一称,有学生又想到了能够用手去掂一掂。当我刚要表彰讲话学生时,忽然有一个学生举手,然后回复道:“老师,还能够将两袋食品同时从一个高地方放下来,哪个最先落地哪个就重。”学生能想到这种比较方法确实出乎我意料,即使这种方法不正确,不过这个学生想法是很好,说明她爱动脑筋,勇于打破常规思绪、勇于创新,我不禁为这个学生感到快乐,同时也让班级其它同学为她出色讲话而鼓掌。由此看来,在一个民主、宽松、自由课堂气氛里,学生思维常常能迸发出智慧火花。在介绍秤时候,学生们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分别介绍了自己见过秤,而且说出了秤基础用途,甚至还介绍了部分我没准备介绍秤,远远超出了我设想。由此我想到:学生是课堂主人,老师应该将演出舞台让给学生,学生才能真正感受到学习愉快,放飞思想,主动投入到课堂中去。另外,学生能够依据台秤秤面上指针指向,正确地读出所称物品重量,丝毫没有碰到困难,这一点也让我感到意外。
依据本节课教学情况,我准备在以后课堂教学中,融入更多生活素材,将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紧密联络,从而更大程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爱好和热情单元小结教完千克、克认识,感觉学生对这多个质量单位认识总是那么模糊,几乎完全处于一个死记硬背机械记忆状态之中,因为受学生年纪和生活环境所影响特点,物体质量观念相对于她们来说几乎是一个空白,怎样才能从抽象到具体,加深学生对物体质量单位认识呢,本着遵照知识发展规律和学生认知规律,调动起学生学习主动性,我重视了以下方面教学:
一、课前搜集信息
发觉生活中数学
数学起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让学生“人人学有价值数学”,“有价值”数学应该和学生现实生活和以往知识体验有亲密关系,是对她们有吸引力、能使她们产生爱好内容。课前,我部署学生随家长一起进入超市,进行小调查:统计物品包装袋上表示物品质量相关信息。在信息调查中,让学生感受到克和千克也是常见重量单位,生活中四处有数学。掂量超市里小包食品重量等,初步体验重量单位克和千克。
二、课中探索发觉
实现知识再发明
有了课前调查,学生对克和千克已不再那么陌生,她们已经亲身感知了比较轻物品质量单位是用克来表示。当在课堂上交流信息时,她们对克和千克认识已不再那么空洞和抽象,已经建立在一个亲身感知体验基础之上了。当出示书本信息窗中动物趣闻信息时,她们已经有了想象和对比联想思维方法,对1克、1千克有了浅层次比较。然后在研究1克有多重活动中,估一估,掂一掂。估一估2分硬币有多重,再经过比较、用天平秤来验证,就使得学生对克和千克认识有了充足基础,建立了1克和1千克重量观念,克和千克在学生探索中已成为知识一个再发明,深入学生脑髓第三单元认识周长教后反思1:
本节课很好地践行了《数学课程标准》理念,它依据教材又不囿于教材。老师对教材提供素材作了合适调整、重组、补充,使教学思绪更清楚,教学内容更充实,更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其次,老师提供给学生装材料全部起源于生活,教学内容和生活实际紧密结合,使数学知识成为学生感受得到现实,是有源之水,有本之木。再次,老师留给学生充足时间和空间,放手让学生去操作、去思索、去交流,学生自始至终是学习主人,实践主人。最终,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老师一直是数学学习班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学生是学习活动主体,老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主动。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教后反思教学要提供给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天地。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认识主体,发觉主体,实践主体。教育家波利亚指出:学习任何新知最好路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觉,因为这种发觉了解最深,也最轻易掌握内在规律和联络。所以老师在教学中应该充足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主动为学生创设主动学习机会,提供尝试探索空间,使学生乐于、善于自主学习,能主动从不一样方面,不一样角度思索问题,寻求处理路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常常进行合作学习训练,使不一样想法,不一样见解猛烈交锋,在磨擦碰撞中闪耀出智慧火花,实现知识学习、互补和再发明。
纵观本课,从周长概念归纳,到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方法及公式探究归纳,再到课末汇报小结,每个步骤全部是学生个体自主参与、合作探究过程,这个过程是学生寻求答案、处理问题过程,同时也是学习新知、了解利用过程,而老师自始至终只是充当着引导者、组织者角色,引导学生们去探究知识。这么教学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爱好,提升教学效益,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探索精神和合作意识。
最终不仅关注学生知识和技能掌握,而且关注了学生学习过程,关注了学生情感,还把课堂中学到知识延伸到生活中,表现了生活中四处有数学理念。第四单元整十整百数除以一位数口算本节课关键在于口算,学生在掌握表内除法口算基础上进行教学,利用知识迁移模拟类推出整十整百除以一位数口算方法,在教学中,我重视让学生说清算理,60除以3看成6个十除以3得2个十,2个十是20,400除以4看成4个百除以四,得1个百,一个百是一百,还有一个尤其,比如像200÷4这么算题,是本节课难点,要注意引导学生讨论它口算过程,使学生认识到这里应该把200看作20个十,而不能看作2个百,因为把2个百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不能分得1个百,学生口答得数时,注意让学生说出口算思绪和方法。经过让学生反复述说,再练习题目掌握这种算理。效果很好本节课想“表内除法”口算整十整百数除以一位数学生不在少数,我认为这也有部分好处,比如1、易想好算,降低了难度,正确率高。2、便于知识类化3、对于以后还有迁移空间4、有利于后面要学笔算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当然学完后还需要加强练习,形成技能才行。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不能整除)教后反思:
1、应该要结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
三年级学生她们还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如我在结合现实情景提出一个问题,学生列出算式后,让学生借助实物摆一摆,在这个摆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要先分整筒,每班只能分得2整筒,还有1整筒就只能折开来分,既然折开了那就和2个单个合起来再分。有了这个1个整筒折开直接经验,让学生尝试用竖式计算,学生对十位上余下数要和个位上数合起来再接着除,就有了直观了解,从而自然而然地纳入原有知识结构,形成一定技能。
2、应该要结合学生已经有生活经验
在两份教案中,我全部安排了口算算出52÷2,认为既然能口算了就肯定能列竖式。其实这是大错特错,能口算只是学生平时生活经验,要想从生活经验转变数学经验,还有一定距离,需要尊重学生基础,在此基础上激活学生思维,更需要老师智慧地使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提升。
商末尾有0除法,在计算方法上没有新内容,只是末尾0处理,可充足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这一步骤是课堂教学中心步骤,为了突出关键,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我安排独立探究、交流验证、归纳概括三个层次进行:教学例11时,先让学生独立思索,尝试探究。在试算中学生有可能会出现多个情况。组织学生进行验证。得到正确商后,针对难点展开讨论:(1)哪一步能够省略?(2)个位上0能够不写吗?使学生明确个位上0是0除以任何不是0数得0,添0起到补位作用。试一试让学生试算后讨论“除到百位上数恰好除尽后面0怎么办”引导学生将例11和试一试比较讨论概括得出:一个数除多位数,当被除数前面数除尽,末尾有0时,有多个0商末尾就补上多个0。此处于具体实施时,我没有问学生商末尾0能够不写吗?从正反两个方面来对比验证得出商末尾写0起到占位作用。
例2教学仍按上述三个层次进行学习探究,在关键处设问:除到十位恰好除尽,个位上不是0,但比除数小,怎么办?经过讨论得出,无须再除下去,只要在商个位上写0,被除数十位上数就是余数,然后引导学生比较两道例题说说商末尾有0多个情况,在第二组试一试中边计算、边议论、边小结、边巩固,归纳出计算方法,从而突出关键、突破难点。因为我在前面没有让深入让学生说商末尾有0情况,所以在总结时候学生就说不到点子上。三年级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教学反思
这个单元教学了笔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我认为有以下优缺点。
优点:
1.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知算理
在探索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口算方法时因为部分学生已经能应用已经有知识计算出结果,为让每一位学生全部能深入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左室心肌致密化不全预后因素探究及与扩张型心肌病比较研究
- 大学生自我建构对错失恐惧的影响-内隐自尊的中介作用
- 植物-土壤微生物相互作用-从实验到数据整合的跨尺度研究
- 新能源车高速电机模拟器控制系统及其稳定性研究
- 二零二五年度跨境电商过桥垫资合作协议
- 4H-SiC JBS与GTO中子辐照损伤及其退化机理研究
- 二零二五年度宅基地使用权转让与农村土地权益保障服务协议
- 二零二五年度离婚协议书财产分割范本:离婚后财产分割与子女教育基金
- 2025年度城市绿化建设项目预付款协议
- 2025年度体育赛事特邀艺人表演合同
- 医学脂质的构成功能及分析专题课件
- 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策略创新与实践路径
- 广东省湛江市廉江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卷(含答案)
- 2024年湖北省知名中小学教联体联盟中考语文一模试卷
- 油烟机清洗安全合同协议书
- 2024年云南省中考数学试题(原卷版)
- 污水土地处理系统中双酚A和雌激素的去除及微生物研究
- 气胸病人的护理幻灯片
- 《地下建筑结构》第二版(朱合华)中文(2)课件
- JB T 7946.1-2017铸造铝合金金相
- 包装过程质量控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