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玉山一中2025届生物高二上期末复习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江西省玉山一中2025届生物高二上期末复习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江西省玉山一中2025届生物高二上期末复习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江西省玉山一中2025届生物高二上期末复习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江西省玉山一中2025届生物高二上期末复习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西省玉山一中2025届生物高二上期末复习检测模拟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下列关于内环境和稳态的说法,错误的是()A.内环境成分中含有血浆蛋白、葡萄糖、CO2、神经递质等物质B.血浆的渗透压大小主要取决于Na+和C1-C.维持内环境的稳态离不开体内细胞的参与D.内环境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2.下表为某河流生态系统的四个营养级的能量,其中属于次级消费者的是()营养级abcd能量(×105J·m-2)141.1015.91871.270.88A.a B.b C.c D.d3.由于远洋捕获技术的限制,近海海域过度捕捞,多种鱼类的捕获量日益降低,近海渔业面临危机。若要研究某种海鱼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问题,下列最不急于获得的该种海鱼的生物学数据是()A.种群大小和年龄结构 B.基因频率和亲缘关系C.出生率和死亡率 D.捕获量和捕获率4.如图为神经元结构模式图,电流计A1和A2的两极a、c、d、e分别接在神经纤维外膜上,在b、f两点给予适宜强度的刺激,则电流计的偏转情况为()(○代表神经元细胞体,<代表神经末梢,且ab=bc、ac=de)A.在b点和f点刺激时,A1、A2各都偏转两次,且方向相反B.在b点刺激时,A1偏转两次,A2偏转一次;f点刺激时,A1不偏转,A2偏转一次C.在b点刺激时,A1不偏转,A2偏转一次;f点刺激时,A1不偏转,A2偏转一次D.在b点刺激时,A1不偏转,A2偏转两次;f点刺激时,A1不偏转,A2偏转一次5.研究发现,以弱刺激施加于海兔的喷水管皮肤,海兔的鳃很快缩入外套腔内,称为海兔的缩鳃反射。若下图表示习惯化前后某轴突末梢模型。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正常时,兴奋传至轴突末梢,将引起Ca2+内流,并导致神经递质的释放B.当神经纤维某处处于外负内正状态时,K+通道不可能处于开放状态C.若该轴突为支配鳃的运动神经元末梢,则其释放的神经递质有助于鳃的收缩D.若能降低此突触后膜产生动作电位的“阈值”,则可能消除“习惯化”现象6.下列有关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正确的是()A.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B.生活多样性的形成与生物进化无关C.基因重组不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D.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9分)如下两幅图中,图甲是食物关系图,图乙是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图解,图丙为能量流动示意图(单位:J/hm2·a)。乙图中A~D代表生态系统的4种成分,①~⑦代表碳元素在生态系统中循环的途径。请仔细分析图并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是一个简单的食物网,共有_______条食物链。蚱蜢和蚯蚓的关系是_______。(2)要使该生态系统完整,还需要增加的成分是_________和_________。(3)已知图甲中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转化效率为10%,若一种生物摄食两种以上的上一营养级的生物,它们被摄食的生物量相等,则鹰每增加9千克生物量,需消耗生产者________千克。(4)图乙中A代表____________,碳在C中以____________形式存在。(5)流经某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指_____________。8.(10分)果蝇的眼色由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A/a和B/b)控制,其中B、b仅位于X染色体上。A和B同时存在时果蝇表现为红眼,B存在而A不存在时为粉红眼,其余情况为白眼。果蝇体内另有一对基因T、t,与基因A、a不在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当t基因纯合时对雄果蝇无影响,但会使雌果蝇性反转成不育的雄果蝇。让一只纯合红眼雌果蝇与一只白眼雄果蝇杂交,所得F1代的雌雄果蝇随机交配,F2代雌雄个体比例为3∶5,无粉红眼出现。(1)从实验结果推断:T、t基因位于________(X/常)染色体上,亲代果蝇的基因型为___。(2)F2代雌果蝇共有_________种基因型,雄果蝇中不含Y染色体的个体所占比例为______。(3)请从亲代和F1代果蝇中选取材料,设计实验验证t基因纯合时会使雌果蝇性反转成雄果蝇。①实验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实验结果与结论:若出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证明该结论正确。9.(10分)乙酰胆碱和NO都是重要的神经递质,图1为二者作用机理示意图。(1)如图1,乙酰胆碱以________的方式由突触前膜释放,与突触后膜上的________结合后发挥作用;NO进入突触后神经元激活鸟苷酸环化酶,催化GTP生成________,后者是重要的胞内信号分子,发挥多种作用。(2)为研究NO否在学习记忆过程中发挥作用,研究人员将雄性大鼠随机分为两组,A组在海马区注射微量L-NA(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B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以Y型电迷宫(图2)检测学习记忆能力。一支臂不通电并有灯光信号表示安全区,另外两支臂通电。两组均于注射后第4天进行测试。Ⅰ.学习测试:将大鼠放入迷宫箱,适应环境后训练其逃至安全区,记录学习达标所需次数。Ⅱ.记忆测试:学习测试24小时后,测试大鼠记忆达标所需次数。测试结束后测定各组大鼠海马区NO含量。组别学习达标所需次数(次)记忆达标所需次数(次)NO含量(pmol/mg蛋白)A组55.7828.1164.33B组29.5012.7090.20①实验开始时,电迷宫中的灯光是________刺激,当动物移动至迷宫通电臂时,足底受到电击,引起神经元Na+________,形成动作电位,兴奋传导到________产生痛觉。多次重复后动物学会分辨信号逃避电击,即形成了________反射。②实验结果表明,________。(3)有研究表明,NO也可由突触后神经元释放,作用于突触前神经元,作为一种“逆行信使”发挥特定作用。NO可以“逆行”的原因是________。10.(10分)下图为对某一家族中甲、乙两种遗传病调查后得到的系谱图。Ⅰ4的家庭中没有乙病史。试回答(以A与a,B与b依次表示甲、乙两种遗传病基因及等位基因):(1)甲病的遗传属于______染色体______性遗传;乙病最可能属于_____染色体________性遗传。(2)Ⅰ3有关乙病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3)若Ⅲ2与Ⅲ3婚配,其后代(U)患病的可能性为____________;U为同时患两种病女孩的可能性为______。11.(15分)免疫治疗是指通过免疫激活类药物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或通过免疫抑制类药物抑制机体的免疫功能,以达到治疗疾病的方法。回答下列问题:(1)器官移植的成败,主要取决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器官移植时使用免疫抑制剂类药物,如糖皮质激素、环孢霉素A等,可以明显提高移植器官的成活率,原因是可以减少机体对移植器官的____________。这类药物的使用___________(填“容易”或“不容易”)让病人患上其他感染性疾病。(2)树突状细胞中的YTHDF1蛋白能促进溶酶体中蛋白酶的合成,导致肿瘤细胞上的抗原性物质被分解,影响抗原呈递细胞对肿瘤细胞上抗原性物质的呈递,从而抑制T细胞的免疫活性。①将大小相同的某组织肿瘤块分别接种到YTHDF1基因敲除小鼠和野生型小鼠身上。结果发现,接种到YTHDE1基因敲除小鼠身上的肿瘤块___________(填“远大于”或“远小于”)接种到野生型小鼠身上的肿瘤块。②使用蛋白酶抑制剂处理野生型小鼠,可以___________(填“增强”或“减弱”)抗原呈递细胞对肿瘤细胞上抗原性物质的呈递。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D【解析】1、内环境稳态的概念: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2、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共同作用。3、内环境稳态的意义:内环境中血糖含量、温度、pH等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是细胞代谢正常进行和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详解】A、内环境又叫细胞外液,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凡是存在于血浆、组织液或者是淋巴中的物质都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如血浆蛋白、葡萄糖、CO2、神经递质等,A正确;B、血浆的渗透压大小与无机盐和蛋白质有关,主要取决于Na+和C1-,B正确;C、稳态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维持内环境的稳态离不开体内细胞的参与,C正确;D、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是细胞质基质,D错误。故选D。2、B【解析】生态系统的一个功能能量流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递减率为10%-20%。【详解】根据能量流动的特点,可知营养级越低,能量越多;营养级越高,能量越低。表格中c的能量最高(871.27×105),为生产者;a的能量(141.10×105)次之,为初级消费者;同理b为次级消费者;d为三级消费者。故选B。3、B【解析】1、出生率和死亡率都会影响种群数量的变化,但年龄组成是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影响数量变化的,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影响数量变化的。2、S型增长曲线中,在K值时种群数量最大,种群增长速率为0,在K/2处种群增长速率最大。【详解】A、要研究海鱼的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需要了解种群的数量特征,年龄结构能预测种群数量变化,A正确;B、基因频率和亲缘关系与种群数量无关,B错误;C、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种群密度,当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种群密度增加,当死亡率大于出生率,种群密度减少,当死亡率等于出生率,种群密度基本不变,C正确;D、捕获量一般不能超过K值的一半,因为在K/2处种群增长速率最大,D正确。故选B。4、D【解析】题图分析,图示为神经元结构模式图,电流计A1和A2的两极a、c、d、e分别接在神经纤维外膜上,刺激b点时,兴奋可以双向传导,由于ab=bc,因此同时到达a和c处,故电流表A1不偏转;当兴奋向右传递时,先到达d处,电流表A2发生一次偏转,而后通过突触到达e处,再发生一次相反方向的偏转。因为兴奋在神经元上可以双向传导,而在神经元之间只能单向传递,因此刺激f点时,兴奋能传导到e处,但不能传递到a、c和d处,故电流表电流表A2发生一次偏转,电流表A1不发生偏转。【详解】结合分析可知,在b点刺激时,兴奋同时到达a和c处,因此A1不偏转;当兴奋继续向右传递时,先到达d处,后到达e处,因此A2偏转两次,且方向相反;在f点刺激时,兴奋能传导到e处,但不能传递到a、c和d处,因此A1不偏转,A2偏转一次,D正确,ABC错误。故选D。【点睛】5、B【解析】由图可知正常时,兴奋传至轴突末梢,将引起Ca2+内流,促进了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的融合,所以导致神经递质的释放,A正确。当神经纤维某处处于外负内正状态时,如果处于恢复静息电位时,K+通道此时处于开放状态,B错误。若该轴突为支配鳃的运动神经元末梢,则其释放的神经递质是兴奋性的神经递质,所以会有助于鳃的收缩,C正确。由图可知“习惯化”后兴奋传导至突触小体时仅有少量递质释放,说明突触后膜产生动作电位的“阈值”较高,如果能降低此突触后膜产生动作电位的“阈值”,就会发生正常兴奋,则可能消除“习惯化”现象,D正确。6、A【解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详解】A、由分析可知,种群不仅是繁殖的基本单位,还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A正确;B、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生物进化的结果,没有生物进化就没有生物多样性,B错误;C、基因重组是生物变异的重要来源,进而为生物进化提供了丰富的原材料,C错误;D、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生殖隔离,D错误。故选A。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1)①.3②.竞争(2)①.分解者②.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3)33300(4)①.生产者②.有机物(5)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解析】题图分析,甲图是一个食物网结构示意图,其中绿色植物是生产者,其余动物均为消费者,该食物网中有3条食物链;乙图中A~D代表生态系统的4种成分,①~⑦代表碳元素在生态系统中循环的途径。首先根据A、B、C都有箭头指向D,则D是大气中二氧化碳库,再根据双向箭头可判断出A是生产者,其次判断分解者,分解者除了一个箭头指向无机环境外,其他箭头都指进来,因此B为分解者,C为消费者。【小问1详解】甲是一个简单的食物网,含有3条食物链,蚱蜢和蚯蚓都以绿色植物为食,所以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竞争关系。【小问2详解】要使该生态系统完整,还需要增加的成分是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因为生态系统中的完整组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小问3详解】已知图甲中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转化效率为10%,若一种生物摄食两种以上的上一营养级的生物,它们被摄食的生物量相等,则鹰每增加9千克生物量,需消耗生产者9×1/3÷10%÷10%+9×1/3÷10%÷10%÷10%+9×1/3÷10%÷10%÷10%÷10%=33300千克。【小问4详解】碳循环过程中,碳元素以二氧化碳的形式通过生产者的光合作用进入生物群落,还可以通过生产者的呼吸作用返回无机环境,所以生产者与大气应该是双箭头,A是生产者,B是分解者,C是消费者。碳元素在C消费者体内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存在。【小问5详解】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是流经某生态系统的总能量。【点睛】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要求考生识记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掌握各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能准确图乙中各个字母的含义,掌握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和能量流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8、①.常②.TTAAXBXB和ttAAXbY③.4④.1/5⑤.让F1代雌果蝇与亲本雄果蝇交配,观察并统计子代的性别比例⑥.子代雌雄果蝇个体数量比例为1∶3,则该结论正确【解析】分析题文:纯合红眼雌果蝇与一只白眼雄果蝇杂交,如果T、t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则亲本的基因型应为XBTXBT和XB-Y,杂交后产生的F1再随机交配,F2中雌雄的比例应为1:1,与题意不符,说明T、t基因应该位于常染色体上;子代中均没出现粉色的个体,说明亲本的基因型应均为AA;F2中雌雄的比为3:5,可见F2中有1/4雌性个体性反转为雄性个体,由此可推知雌雄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TT和tt,综合以上可知,亲本雌雄个体的基因型分别为:TTAAXBXB和ttAAXbY。【详解】(1)由以上分析可知,T、t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亲本雌雄个体的基因型分别为:TTAAXBXB和ttAAXbY。(2)亲本雌雄个体的基因型分别为TTAAXBXB和ttAAXbY,则F1中雌雄个体的基因型分别为TtAAXBXb和TtAAXBY,它们相互交配后产生的F2中,雌性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含tt基因的:ttAAXBXB和ttAAXBXb转化为不育的雄果蝇,另一种是不含tt的:T-AAXBXB、T-AAXBXb,不发生性别反转,仍为雌性,故F2中雌性的基因型共有4种,即TTAAXBXB、TTAAXBXb、TtAAXBXB、TtAAXBXb。雄性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含有XY染色体的,即3/4T-AAX-Y、1/4ttAAX-Y,另外一种是雌性性反转形成的,即ttAAXBX-,占雌性中的1/4,因此F2代雄果蝇中不含Y染色体的个体所占比例为1/4/(1+1/4)=1/5。(3)若从亲代和F1代果蝇中选取材料,设计实验验证t基因纯合时会使雌果蝇性反转成雄果蝇,则可选用测交方案进行验证。①实验方案:让F1代雌果蝇(TtAAXBXb)与亲本雄果蝇(ttAAXbY)交配,观察并统计子代的性别比例。②实验结果与结论:F2中Tt:tt=1∶1,若tt雌性出现反转,则雌性占1/2×1/2=1/4,而雄性占1/2+1/2×1/2=3/4,即若子代雌雄果蝇个体数量比例为1∶3,则该结论正确。【点睛】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伴性遗传等知识,要求考生掌握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能根据题干信息准确判断T、t基因的位置及亲代果蝇的基因型,再就扣题干条件“当t基因纯合时对雄果蝇无影响,但会使雌果蝇性反转成不育的雄果蝇”答题。9、①.胞吐②.相关受体③.cGMP④.无关⑤.内流⑥.大脑皮层(神经中枢)⑦.条件⑧.海马区NO含量较高则有助于大鼠学习和记忆能力的提高⑨.NO能够以自由扩散的方式通过细胞膜【解析】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组成,据图分析,乙酰胆碱以胞吐的方式由突触前膜释放,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后发挥作用;NO由突触前膜释放,进入突触后神经元激活鸟苷酸环化酶,催化GTP生成cGMP,发挥多种作用。在研究NO是否在学习记忆过程中发挥作用的实验中,分析A组(实验组)和B组(对照组)实验结果的差异,可知海马区NO含量较高,则有助于大鼠学习和记忆能力的提高。【详解】(1)据图分析,乙酰胆碱以胞吐的方式由突触前膜释放,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后发挥作用;NO由突触前膜释放,经过突触间隙进入突触后神经元,激活鸟苷酸环化酶,催化GTP生成cGMP。(2)在实验中,两组小鼠在通电的臂中受到电击,逃到没有电的有灯光的臂中,经过多次训练,形成条件反射。实验开始时,电迷宫中的灯光是无关刺激,当动物移动至迷宫通电臂时,足底受到电击,引起神经元Na+内流,形成动作电位,兴奋传导到大脑皮层产生痛觉。多次重复后动物学会分辨信号逃避电击,即形成了条件反射。②A组小鼠在海马区注射微量L-NA(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B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作为对照),A组学习达标所需次数和记忆达标所需次数均多于B组,说明A组小鼠学习和记忆能力下降。测试结束后测定各组大鼠海马区NO含量,A组小鼠NO含量低于B组小鼠,实验结果表明海马区NO含量较高则有助于大鼠学习和记忆能力的提高。(3)有研究表明,NO也可由突触后神经元释放,作用于突触前神经元,是因为NO是气体,能够以自由扩散的方式通过细胞膜。【点睛】本题主要通过实验考查神经兴奋的传递过程,目的是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学会对实验的分析能力。10、(1)①.常②.隐③.X④.隐(2)XBXb(3)①.7/32②.0【解析】分析遗传系谱图可知,II1和II2表现正常,后代女儿III1患甲病,但是其父亲正常,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I3和I4表现正常,后代II5患乙病,则乙病为隐性遗传,又因为Ⅰ4的家庭中没有乙病史,所以乙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小问1详解】图中II1和II2为正常,所生Ⅲ1为患甲病的女儿,故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因Ⅰ4的家庭中没有乙病史,故II5致病基因来自于Ⅰ3,乙病最可能为伴X隐性遗传病。【小问2详解】II5致病基因来自于Ⅰ3,Ⅰ3表现为正常,故为乙病的携带者,基因型为XBXb。【小问3详解】Ⅲ2关于甲病的基因型为1/3AA、2/3Aa,关于乙病的基因型为XBY;Ⅲ3关于甲病的基因型为Aa,II4关于乙病的基因型为1/2XBXB、1/2XBXb,则Ⅲ3关于乙病的基因型为1/4XBXB、1/4XBXb。Ⅲ2与Ⅲ3婚配,后代关于甲病:2/3Aa×Aa→2/3(AA∶2Aa∶aa),患甲病概率为2/3×1/4=1/6,正常概率为5/6;关于乙病XBY×1/4XBXb→1/4(XBXB∶XBXb∶XBY∶XbY)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