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州市罗源县第一中学2025届生物高二上期末监测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福建省福州市罗源县第一中学2025届生物高二上期末监测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福建省福州市罗源县第一中学2025届生物高二上期末监测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福建省福州市罗源县第一中学2025届生物高二上期末监测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福建省福州市罗源县第一中学2025届生物高二上期末监测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福建省福州市罗源县第一中学2025届生物高二上期末监测试题请考生注意: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下列关于核酸和基因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体细胞中的基因是一段有功能的DNA片段,都在染色体上B.DNA均为双链结构,RNA均为单链结构,且同时存在DNA和RNA的生物其遗传物质必然是DNAC.大肠杆菌中一定有RNA,但是其基因一定是一段有功能的DNA片段D.性染色体可以决定生物的性别,因此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都含有性染色体2.下列有关癌细胞的特征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能够无限增殖 B.癌细胞的形态结构发生了变化C.癌细胞与正常细胞都可以进行正常的细胞分化 D.癌细胞的表面发生了变化3.下图为研究不同品系小鼠的皮肤移植实验,B系小鼠1、2为同系小鼠,正常情况下两者之间进行细胞移植不发生免疫排斥。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B系小鼠1初次排斥与机体的特异性免疫有关B.若给B系小鼠1进行第2次移植A系小鼠的皮肤,则不会再发生排斥反应C.因为给B系小鼠2注射的某淋巴细胞产生了抗体,所以会在移植皮肤后3天就发生排斥D.如果给B系小鼠移植皮肤的同时使用免疫抑制药物,则会更快地发生排斥现象4.寒冷、干旱等逆境条件下,植物叶片会脱落,该过程中叶柄的基部会出现一个特化的区域,称为离层,离层细胞的凋亡直接导致了叶片的脱落。研究发现,脱落的叶片中乙烯的含量升高,乙烯能促进纤维素酶基因和果胶酶基因的表达。逆境条件下,脱落的叶片中脱落酸含量明显增加。脱落酸可以促进衰老叶片中有机物向幼芽、幼叶处运输,导致营养物质缺乏而脱落。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乙烯通过促进纤维素酶和果胶酶的合成,使离层细胞的细胞壁分解,导致叶片脱落B.脱落酸可以将更多的有机物储存到生长部位,有利于植物增强抗逆性C.在干旱环境中,可通过喷施高浓度生长素,减少乙烯的合成,从而抑制叶片的脱落D.在植物生活的环境发生改变时,植物体内激素的含量会发生相应的改变5.依据下列免疫图像区分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图甲表示吞噬细胞的胞吞作用,只出现在体液免疫过程中B.图乙中浆细胞的形态和结构与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有关C.图丙中抗体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抗体参与体液免疫过程D.图丁表示诱导把细胞凋亡的过程,只出现在细胞免疫过程中6.科学家用红光和远红光依次照射一批莴苣种子,置于暗处一段时间后统计发芽情况(见下表),下列推论不合理的是()组别光照射处理方式发芽情况对照组无光照不发芽1组红光发芽2组红光→远红光不发芽3组红光→远红光→红光发芽4组红光→远红光→红光→远红光不发芽注:自然光包含红光和远红光,莴苣种子对红光更为敏感A.光作为信号调控莴苣种子的发芽过程B.植物体内可能存在感受光信号的分子C.上述结果说明红光促进莴苣种子发芽,远红光则起抑制作用D.经2组和4组处理后的莴苣种子置于自然光下,种子不发芽7.下列关于“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的叙述,合理的是A.酵母菌的种群在培养过程中可出现“S”形增长B.取适量培养液滴于载玻片后对酵母菌进行准确计数C.改变培养液的pH不影响K值(环境容纳量)大小D.通常需要设置多个具有一系列浓度梯度的对照组8.(10分)图1表示不同植物生长单位长度所需时间与生长素浓度关系,图2为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图1和图2中曲线的变化情况都能够反映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B.图1中Ⅰ、Ⅱ的最低点和图2中H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均为促进相应植物生长的最适浓度C.若图1中的a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为图2中的m,则b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大于eD.若图1中的c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为图2中的m,则d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应大于g小于2m二、非选择题9.(10分).下图是某植物叶肉细胞在一定的光照条件下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过程示意图。I~VI代表物质,1~5代表代谢过程。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中的B阶段表示___________阶段,图乙中④进行的场所是___________。(2)缺镁导致叶绿体中_____________(色素名称)含量下降,从而直接影响光合作用中的___________阶段。(3)上图中I~VI代表同种物质的编号是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4)各种外界因素都能影响光合作用强度,其中主要影响B阶段的因素是_______________。若将该植物周围的CO2由较低浓度快速升到较高且适宜浓度,短时间内甲图中的C3的含量将_________(填“增加”、“减少”或“不变”)。Ⅱ.将某植物放在密闭的玻璃罩内,置于室外培养,假定玻璃罩内植物的生理状态与自然环境中的相同,甲图表示用O2浓度测定仪测得的该玻璃罩内O2浓度变化,乙图表示该密闭的玻璃罩内气体变化情况(CO2缓冲液在CO2浓度过高时能吸收CO2.在CO2浓度过低时可以释放CO2)。请据图回答问题:(1)若光合作用强度位于甲图曲线上的D点,则此时在乙图中液滴_______________(填“向左移”“向右移”或“不移动”);若光合作用强度对应甲图中的DH段,则在乙图中液滴_______________(填“向左移”“向右移”或“不移动”)。(2)在一天内,甲图中植物有机物积累最多的时间是在_______________h左右,超过此时间,有机物积累量会逐渐下降,导致此变化的外界因素主要是光照减弱。(3)若把该密闭的玻璃罩移到黑暗的环境中,则乙图装置中的液滴_______________(填“向左移”“向右移”或不移动”)。10.(14分)植物对白天和黑夜的相对长度的反应称为光周期现象。通过延长或缩短光照的办法,观察各种植物对日照长短变化时的开花反应,据此将植物的光周期反应分为:长日植物和短日植物等类型。下面A图表示长日植物(天仙子)和短日植物(苍耳)的开花效应与光照时间的关系。B图表示从每天零点开始,用红光(R)和远红光(FR)将光周期中的暗期闪断后,对长日植物和短日植物光周期现象的影响。请回答:(1)由A图可知,长日植物指的是_____的植物。对于这类植物而言,临界日长指的是昼夜周期中诱导它们开花所必须的_____(填“最长”或“最短”)日照。天仙子的临界日长为11.5小时,若光照时间小于11.5小时,天仙子的开花将_____。(2)在自然条件下,昼夜总是在24小时的周期内交替出现,因此和临界日长相对应的还有临界夜长。B图中,当光照时间小于长日植物的临界日长,在暗期中给予一定光照时,长日植物也能开花,这说明_____(填”临界日长“或”临界夜长“)对开花更为重要。B图的实验结果还表明:红光能_____短日植物开花,_____长日植物开花。(3)在植物开花诱导上,也有光敏色素的参与。光敏色素是一类_____复合体,主要吸收红光和远红光。在受到某种波长的光照射时,光敏色素的_____会发生变化,这一变化会影响到细胞核内_____,从而表现出生物学效应,调节植物的生长发育。11.(14分)南宋农学家陈旉在所著《农书》中提出:“在十亩地上凿陂塘二三亩,以所起之土筑堤,堤上种桑”。除了在陂塘的堤上种桑,还记载了塘中养鱼,水用以灌田,体现了农、渔、副统筹发展、循环发展理念。下图是江浙地区桑基鱼塘的农业生产模式。回答下列问题:(1)某同学针对以上内容绘制了从个体到生态系统的结构层次模式图,如下所示,请指出图中的错误________。(2)该立体农业是经过我国劳动人民科学规划和设计的________生态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比会有明显的经济效益,从能量流动方面看,糖渣、蚕排泄物中的能量得到了最有效的利用,大大提高了能量的________。该食物网含有多条食物链,这种复杂的营养关系有利于该生态系统的________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3)桑基鱼塘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称为“世间罕有美景、良性循环典范”。它遵循了生态工程中的多种原理,请解释该生态系统遵循的协调原理________。(4)生态工程的建设的目的就是遵循生态学规律,达到________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步发展。为了进一步提高桑基鱼塘的经济效益和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请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________。12.全球现存穿山甲有8种,分布于我国的穿山甲被列为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猖獗的非法捕杀是穿山甲濒危的根本原因,栖息地丧失是导致穿山甲野外种群下降的又一重要因素。假若湖南的穿山甲种群中,AA基因型个体占40%,aa基因型个体占10%。回答问题:(1)下列生物群体中属于种群的是______(填序号)。A.生活在全球的穿山甲 B.一个水库中的全部绿藻C.某森林中全部的大熊猫与小熊猫 D.一片草地的所有杂草(2)依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湖南穿山甲进化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在_______作用下种群基因频率会发生_______(定向/不定向)改变。假如三年后,Aa基因型个体占40%,aa基因型个体占15%。该种群是否发生了进化?_______(填“是”或“否”)。(3)生活在中国的穿山甲与生活在印度的穿山甲是两个物种,它们之间存在着_______隔离。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C【解析】1、基因的概念: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决定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2、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基因在染色体上,并且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3、基因与DNA的关系: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4、基因和性状的关系: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基因是决定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5、基因和脱氧核苷酸的关系:每个基因中含有成百上千个脱氧核苷酸。6、基因和遗传信息的关系基因中的脱氧核苷酸(碱基对)排列顺序代表遗传信息。不同的基因含有不同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例如:豌豆的高茎基因D和矮茎基因d含有不同的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详解】A、人体细胞中的基因是一段有功能的DNA片段,但并不都在染色体上,A错误;B、生物界的DNA大多为双链结构,少数DNA为单链结构,而RNA一般为单链结构,B错误;C、大肠杆菌中一定有RNA,大肠杆菌的基因是一段有功能(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C正确;D、两性生物无性别决定,也就无性染色体,如豌豆,但进行的是有性生殖,D错误。故选C。2、C【解析】癌细胞的主要特征是:能够无限增殖;形态结构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细胞表面发生了变化,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减少,导致细胞间的黏着性降低,细胞易扩散转移。【详解】A、癌细胞能够无限增殖,A正确;B、癌细胞的形态结构发生了变化,B正确;C、癌细胞能够无限增殖,不能进行正常的细胞分化,C错误;D、癌细胞的表面发生了变化,如糖蛋白减少,D正确。故选C。3、A【解析】排斥反应指移植物作为“非己”成分被免疫系统识别、破坏和清除的免疫反应。移植器官产生免疫排斥反应主要是由于发生细胞免疫。【详解】A、器官移植,引起B系小鼠1主要发生细胞免疫,A正确;B、若给B系小鼠1进行第2次移植A系小鼠的皮肤,由于B系小鼠1体内存在记忆细胞,会快速再发生排斥反应,B错误;C、因为给B系小鼠2注射的某淋巴细胞,存在相关抗原的记忆细胞,所以会在移植皮肤后3天就发生排斥,C错误;D、如果给B系小鼠移植皮肤的同时使用免疫抑制药物,则可能不发生排斥现象,或者较弱的免疫排斥,D错误。故选A。4、C【解析】1、植物细胞壁的化学成分主要是纤维素和果胶,对植物细胞有支持和保护作用。2、脱落酸合成部位是根冠、萎蔫的叶片等,分布在将要脱落的器官和组织中含量多。主要作用是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3、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中,各种植物激素并不是孤立地起作用,而是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例如,科学家在对黄化豌豆幼苗切段的实验研究中发现,低浓度的生长素促进细胞的伸长,但生长素浓度增高到一定值时,就会促进切段中乙烯的合成,而乙烯含量的增高,反过来又抑制了生长素促进切段细胞伸长的作用。【详解】A、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乙烯能促进纤维素酶基因和果胶酶基因的表达,促进纤维素酶和果胶酶的合成,使离层细胞壁分解,促进叶片的脱落,A正确;B、脱落酸可以促进衰老叶片中有机物向幼芽、幻幼叶处运输.将更多的有机物储存到生长部位,有利于增强植物的抗逆性,B正确;C、高浓度的生长素可以促进乙烯的合成,从而促进叶片的脱落,C错误;D、通过题干信息“逆境条件下,脱落的叶片中脱落酸含量明显增加”可知,在植物生活的环境发生改变时,植物体内激素的含量会发生相应的改变,D正确。故选C。5、A【解析】体液免疫的过程为,当病原体侵入机体时,一些病原体可以和B细胞接触,这为激活B细胞提供了第一个信号。一些病原体被树突状细胞、B细胞等抗原呈递细胞摄取。抗原呈递细胞将抗原处理后呈递在细胞表面,然后传递给辅助性T细胞。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这是激活B细胞的第二个信号;辅助性T细胞开始分裂、分化,并分泌细胞因子。在细胞因子的作用下,B细胞接受两个信号的刺激后,增殖、分化,大部分分化为浆细胞,小部分分化为记忆B细胞。随后浆细胞产生并分泌抗体。在多数情况下,抗体与病原体结合后会发生进一步的变化,如形成沉淀等,进而被其他免疫细胞吞噬消化。记忆细胞可以在抗原消失后存活,当再接触这种抗原时,能迅速增殖分化,分化后快速产生大量抗体。细胞免疫过程为,被病原体(如病毒)感染的宿主细胞(靶细胞)膜表面的某些分子发生变化,细胞毒性T细胞识别变化的信号。被病原体(如病毒)感染的宿主细胞(靶细胞)膜表面的某些分子发生变化,细胞毒性T细胞识别变化的信号。细胞毒性T细胞分裂并分化,形成新的细胞毒性T细胞和记忆T细胞。同时辅助性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加速细胞毒性T细胞的分裂、分化。新形成的细胞毒性T细胞在体液中循环,识别并接触、裂解被同样病原体感染的靶细胞,靶细胞裂解、死亡后,病原体暴露出来,抗体可以与之结合,或被其他细胞吞噬掉。【详解】A、图甲表示吞噬细胞的胞吞作用,可在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中发生,A错误;B、图乙中浆细胞能够合成分泌抗体,其形态、结构与功能相适宜,B正确;C、图丙中抗体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在体液免疫中能与抗原特异性结合,C正确;D、图丁表示细胞毒性T细胞诱导靶细胞凋亡的过程,该过程只在细胞免疫中发生,D正确。故选A。6、D【解析】由上述实验结果对比分析,红光照射下莴苣种子发芽,远红光照射后不发芽,远红光照射后再到红光下照射会发芽,故可得出结论:红光促进莴苣种子发芽,远红光照射下莴苣种子不发芽。【详解】A、光照、温度等环境因子的变化,会引起植物体内产生包括植物激素合成在内的多种变化,进而对莴苣种子的发芽过程进行调控,A正确;B、根据前面的分析可知,光作为信号调控莴苣种子的发芽过程,说明植物体内可能存在感受光信号的分子,B正确;C、由分析可知,红光促进莴苣种子发芽,远红光照射抑制种子发芽,C正确;C、由于自然光包含红光和远红光,莴苣种子对红光更敏感,因此经2组和4组处理后的莴苣种子置于自然光下,种子会发芽,D错误。故选D。7、A【解析】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的原理:(1)酵母菌可以用液体培养基来培养,培养液中的酵母菌种群的增长情况与培养液中的成分、空间、pH、温度等因素有关,我们可以根据培养液中的酵母菌数量和时间为坐标轴做曲线,从而掌握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情况。(2)利用血球计数板在显微镜下直接计数是一种常用的细胞计数法,这种方法可以直接测定样品中全部的细胞数目,所以一般用于单细胞微生物数量的测定,由于血球计数板上的计数室盖上盖玻片后的容积是一定的,所以可根据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来计算单位体积的细胞的总数目。【详解】A、由于培养液中营养物质和空间有限,且酵母菌的生长会受到自身代谢产物的影响,可预测当种群密度增大到一定程度后会保持相对稳定,呈“S”型增长,A正确;B、利用血球计数板在显微镜下对酵母菌进行计数通常采用抽样检测法,B正确;C、酵母菌生存需要适宜的pH,因此改变培养液的pH会影响K值(环境容纳量)大小,C正确;D、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不需要设置对照和重复,因为该实验在时间上形成前后对照,只要分组重复实验,获得平均值即可,D错误。故选D。8、D【解析】两重性是指较低浓度促进生长,较高浓度抑制生长,依图甲可知,随着生长素浓度升高,两种植物生长单位长度所需时间先变短后变长,说明生长素具有两重性;依图乙可知,随着生长素浓度升高,促进作用逐渐加强再碱弱,最后表现为抑制作用,抑制作用逐渐加强,也说明了生长素具有两重性。【详解】依分析可知,图1和图2中曲线的变化情况都能够反映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A正确;图1中I、Ⅱ的最低点代表植物生长单位长度所需时间最短,H点对应的生长素促进作用最强,因此均为促进相应植物生长的最适浓度,B正确;若图1中的a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为图2中的m,则b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应大于a,对应图2应大于m,且b点在图1的作用表现为抑制作用,对应图2应大于e,因此b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大于e,C正确;若图1中的c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为图2中的m,因d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大于c,对应图2应大于m,且c点在图1的作用表现为促进作用在加强,未达到最适浓度,对应图2应大于m小于g,D错误。二、非选择题9、①.暗反应②.线粒体内膜③.叶绿素④.光反应⑤.II⑥.V⑦.VI⑧.III⑨.CO2浓度⑩.增加⑪.不移动⑫.向右移⑬.18⑭.向左移【解析】题图分析:Ⅰ.1、图甲是光合作用,其中A阶段是光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类囊体薄膜;B阶段是暗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基质。光反应阶段的物质变化是水的分解和ATP的形成,H2O在光下水解成NADPH和O2,因此Ⅰ代表NADPH,Ⅱ代表O2;暗反应阶段的物质变化是CO2的固定和C3的还原,CO2与C5结合生成两个C3,这个过程叫做CO2的固定;C3在有关酶的作用下,接受ATP释放的能量并且被[H]还原形成糖类或C5,因此①叫做CO2的固定,②叫做C3的还原,Ⅲ代表CO2。Ⅰ.2、图乙是细胞呼吸,有氧呼吸包括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一分子葡萄糖分解成两分子丙酮酸,NADH释放少量的能量,场所是细胞质基质。第二个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彻底分解成CO2,NADH释放少量的能量,场所是线粒体基质。第三个阶段是前两个阶段产生的[H]与氧结合形成水,释放大量能量,场所是线粒体内膜。因此③代表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⑤代表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④代表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Ⅳ、Ⅴ、VI分别代表[H]、O2、CO2。Ⅱ.据图分析:图甲中,AB段只进行呼吸作用;D点和H点时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随着光照强度的逐渐增强,O2浓度逐渐增大;但是在中午即FG段O2浓度增加缓慢;到下午18点后,光合作用逐渐停止;并且I点的O2浓度高于A点,说明玻璃罩内植物光合作用放出了O2,积累了有机物。【详解】Ⅰ.(1)图甲中的B阶段的物质变化是CO2的固定和C3的还原,故表示暗反应阶段;图乙中④代表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在线粒体内膜上进行。(2)镁是合成叶绿素的重要元素,缺镁会导致叶绿体中叶绿素合成受阻,从而直接影响光合作用中的光反应阶段。(3)图甲中Ⅰ代表NADPH,Ⅱ代表O2,Ⅲ代表CO2。图乙中Ⅳ、Ⅴ、VI分别代表NADH、O2、CO2,故上图中I~VI代表同种物质的编号是II和V、VI和III。(4)光照强度主要影响光反应,温度主要影响酶活性,CO2浓度主要影响CO2的固定,因此光照强度、温度、CO2浓度等外界因素都能影响光合作用强度,其中主要影响B阶段的因素是CO2浓度。若将该植物周围的CO2由较低浓度快速升到较高且适宜浓度,短时间内CO2被固定生成C3的速率加快,因此甲图中的C3的含量将增加。Ⅱ.(1)甲图中D点是光补偿点,表示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若光合作用强度位于图甲曲线上的D点,则此时在图乙中液滴不移动,D点和H点是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随着光照强度的逐渐增强,CO2浓度逐渐降低;但是在中午即FG段CO2浓度下降缓慢;若光合作用强度对应图甲中的DH段,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则在图乙中液滴向右移。(2)在一天内,到下午18点后,光合作用逐渐停止,故图甲中植物有机物积累最多的时间是在18时左右,超过此时间,有机物积累量会逐渐下降,导致此变化的外界因素主要是光照减弱。(3)若把该密闭的玻璃钟罩移到黑暗的环境中,则图乙装置中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吸收氧气,呼出二氧化碳,而装置中的二氧化碳缓冲液可以维持装置中二氧化碳浓度的稳定,则液滴向左移。【点睛】本题结合光合作用和细胞有氧呼吸的综合图解,考查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的过程、场所、产物等基础知识,能正确分析题图,准确判断各过程或各物质的名称。10、①.光照时间必须长于其临界日长才能开花②.最短③.延迟或不能开花④.临界夜长⑤.抑制⑥.促进⑦.色素-蛋白⑧.结构⑨.特定基因的表达(转录)【解析】1、激素调节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对环境的适应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激素调节只是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一部分。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在根本上是基因组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上程序性表达的结果。光照、温度等环境因子的变化,会引起植物体内产生包括植物激素合成在内的多种变化,进而对基因组的表达进行调节。2、根据植物对光周期的反应,可以把植物分为三种类型:短日植物、长日植物、日中性植物。短日植物是日照长度短于临界日长(即引起植物开花的最大日长)条件下才开花。短日植物对黑暗期敏感,延长暗期会诱导或促进植物开花,因此,短日植物又称为长夜植物。通常这些植物在早春或秋季开花。长日植物则只有当日照长度超过临界日长,或者黑暗期必需短于一定时数才能形成花芽。长日植物一般在仲夏开花,如冬小麦、菠菜等。日中性植物对日照长度没有特殊要求,在任何日照长度下都能开花。【详解】(1)大多数一年生植物的开花决定于每日日照时间的长短。各种植物都有它特定的临界日长,植物每天日照时间长于它的临界日长就开花,这类是长日植物。对于长日植物而言,临界日长指的是昼夜周期中诱导它们开花所必须的最短日照。天仙子属于长日植物,若其光照时间小于临界日长,则其开花延迟或不开花。(2)暗期给予一定的光照时,即使过了临界日长的时间,小于长日植物临界日长也能开花说明临界夜长更重要。B图中由第三个图可知,红光对长夜植物开花有抑制作用,对长日植物开花有促进作用。(3)光敏色素是一类色素--蛋白复合体,主要吸收红光和远红光。接受到光照射时,光敏色素的结构会发生变化,这一变化的信息经过信息传递系统传导到细胞核,影响特定基因的表达,从而表现出生物学效应,调节植物的生长发育。【点睛】本题考查植物激素作用的根本原因和影响因素,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难度不大。11、①.家蚕、桑树、鲤鱼不属于同一个种群②.人工③.利用率④.结构和功能⑤.生物与环境的协调与平衡:桑树、甘蔗要适应我国南方温暖湿润的气候生物与生物的协调与平衡:不同鱼的混养利用了群落的空间结构;养殖的蚕的数量不能危及到桑的存活⑥.生态⑦.桑下套种、鱼塘混养【解析】1、生态工程建设目的:遵循自然界物质循环的规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环境污染,达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步发展。2、生态经济:主要是通过实行“循环经济”原则,使一个系统产生出的污染物,能够成为本系统或者另一个系统的生产原料,从而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而实现循环经济最重要的手段之一是生态工程。3、生态工程依据的基本原理:(1)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物质能在生态系统中循环往复,分层分级利用;(2)物种多样性原理:物种繁多复杂的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抵抗力稳定性;(3)协调与平衡原理:生态系统的生物数量不能超过环境承载力(环境容纳量)的限度;(4)整体性原理:生态系统建设要考虑自然、经济、社会的整体影响;(5)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原理:要通过改善和优化系统结构改善功能;系统整体性原理:系统各组分间要有适当的比例关系,使得能量、物质、信息等的转换和流通顺利完成,并实现总体功能大于各部分之和的效果,即“1+1>2”。【详解】(1)种群是生活在同一地点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而家蚕、桑树、鲤鱼为不同的物种,不能组成同一个种群。因此图中的家蚕、桑树、鲤鱼组成一个种群是错误的。(2)该立体农业是经过我国劳动人民科学规划和设计的人工生态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比会有明显的经济效益,从能量流动方面看,糖渣、蚕排泄物中的能量得到了最有效的利用,大大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该食物网含有多条食物链,营养结构更复杂,自我调节能力更强,有利于该生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