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五个一联盟2025届生物高二上期末达标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河北省五个一联盟2025届生物高二上期末达标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河北省五个一联盟2025届生物高二上期末达标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河北省五个一联盟2025届生物高二上期末达标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河北省五个一联盟2025届生物高二上期末达标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北省五个一联盟2025届生物高二上期末达标检测模拟试题请考生注意: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下列与动物体内K+、Na+等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NaCl中Na+和Cl-均参与血浆渗透压的形成B.产生和维持神经细胞静息电位主要与K+有关C.兴奋沿神经纤维传导时细胞膜外Na+大量外流D.K+从神经细胞外运入细胞内的过程属于主动运输2.根据下图中人体器官模型,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如果器官为肝脏,则饭后1h血糖浓度甲处高于乙处B.如果器官为肝脏,则饥饿时血糖浓度甲处低于乙处C.如果器官为胰脏,则饭后1h胰岛素浓度甲处高于乙处D.如果器官为肾脏,则尿素的浓度甲处高于乙处3.以下关于人体内环境和稳态和叙述,错误的是:()A.马拉松运动员比赛中细胞呼吸会产生乳酸,但血浆pH值会保持相对稳定B.人体在炎热条件下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和产热量均低于在寒冷条件下C.夏季室外施工的工人,体内抗利尿激素的含量会下降D.人体内环境稳态的维持需神经-体液-免疫调节共同完成4.一种角蝉幼虫和蚂蚁长期栖息在一种灌木上,角蝉幼虫分泌的含糖分泌物是蚂蚁的食物,同时蚂蚁也保护角蝉幼虫不被跳蛛捕食。科学家随机选取样地中一半灌木,将上面的蚂蚁捕净,另一半灌木不做处理,统计角蝉幼虫数量的变化,结果如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该样地的食物链是灌木→角蝉→蚂蚁→跳蛛B.角蝉幼虫和蚂蚁的种间关系是原始合作C.蚂蚁所摄取的能量直接来自于灌木D.有蚂蚁时角蝉幼虫数量将持续增加5.如图是几种常见的单细胞,有关该组生物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图中各细胞均具有核糖体B.具有核膜和染色体的生物有①②③C.①和④是一类生物,而且都有纤毛或鞭毛有利于运动D.各细胞结构上的差异性体现了细胞的多样性6.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甲、乙两种群在一段时间内数量变化情况,其种间关系是()A.捕食 B.竞争 C.互利共生 D.寄生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9分)离体神经纤维某一部位受到适当刺激时,受刺激部位细胞膜两侧会出现暂时性的电位变化,产生神经冲动。下图表示该部位受刺激前后,膜内外两侧电极的电位差变化。请回答:(1)图中a段(-70mV)形成的原因是_____。c点时该处膜内侧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的传导方向_____;若用针刺激脊蛙(除去大脑的青蛙)的腓肠肌,脊蛙会发生屈腿反射,说明腓肠肌中存在屈腿反射弧的_____。(2)神经—肌肉突触利用乙酰胆碱在运动神经元和骨骼肌之间传递兴奋信号。神经冲动在突触的传递受很多药物的影响,毒扁豆碱可使乙酰胆碱酶失去活性;响尾蛇毒素可阻断乙酰胆碱释放;箭毒可与乙酰胆碱受体通道结合,却不能使其开放,上述物质中可做为肌肉松弛剂的有_____。(3)在动物和人体内,_____是合成和分泌抗体的特化细胞,它的形成除了需要接受抗原刺激外,还需要T细胞分泌的_____的刺激。重症肌无力患者因自身抗体与神经—肌肉接头处的乙酰胆碱受体结合,导致突触后膜受损,这是一种_____病,临床上治疗重症肌无力的重度患者,可采用胸腺切除法,目的是抑制_____细胞发育,不能产生淋巴因子,从而抑制_____免疫的应答。8.(10分)这几年,市场上销售的有些豆芽在生产时添加了植物激素或其类似物,如生长素类、乙烯利(乙烯类)等物质,如处理得当,对人体危害并不大。某兴趣小组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实验一)、乙烯利(实验二)分别处理刚开始发芽的大豆芽(初始长度为8mm),三天后观察到的胚轴生长情况依次如表所示(“-”表示未用激素处理,“+”表示用相应的激素处理,“+”越多,激素浓度就越高)。实验一实验二组别生长素类似物的量大豆芽长度组别乙烯利的量大豆芽长度A-16mma-16mmB+24mmb+14mmC++33mmc++12mmD+++23mmd+++10mm(1)从实验一的________组结果来看,植物自身也产生生长素,促进了胚轴的伸长。在植物体内,生长素主要的合成部位是芽、幼嫩的叶和________。(2)若实验一是探究生长素促进胚轴伸长的最适浓度的预实验,则在正式实验时,___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设计不添加生长素的空白对照组。通过实验一________(填“能”或“不能”)得出该生长素类似物既能促进胚轴生长也能抑制胚轴生长的作用。(3)由实验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9.(10分)新冠肺炎是由一种传染性极强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引起时,症状之一是肺部呈现毛玻璃样浑浊,严重者出现“白肺”。专家建议,民众外出时要佩戴口罩,注意手部卫生,尽量不要揉眼睛、扣鼻子、摸嘴巴,注意适量运动,保持平稳情绪,不要恐慌。回答下列问题:(1)揉眼睛、抠鼻子等行为都有可能感染2019-nCoV,原因是上述行为可能使2019-nCoV更容易突破人体免疫系统的第________道防线进入体液。(2)2019-nCoV突破机体的前两道防线后,第三道防线的“部队”会通过特殊的方式保证针时该种病原体的特异性免疫,其中体液免疫主要依靠两个信号来实现,这两个信号的来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细胞免疫则依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实现。(3)“白肺”出现的原因是病毒通过呼吸道侵入肺部细胞,___________对这些被感染的细胞进行攻击,使其裂解死亡,造成肺部纤维化。专家建议给这些重症患者注射糖皮质激素以降低其免疫力,以缓解免疫系统对肺部细胞的破坏。(4)目前接种2019-nCoV疫苗是预防新冠肺炎最有效的方法,疫苗在免疫反应中相当于__________,其作用是进入体内诱导产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对特定传染病具有抵抗力。10.(10分)水稻抛秧育苗时,多数茎和根系平躺在田面。科学家针对此现象开展下列研究。(1)在横放的水稻幼根中,受重力影响,近地侧IAA浓度较高,导致近地侧细胞的生长速度比远地侧_____,根向地弯曲生长。(2)将水稻根分成8组,先将各组置于黑暗环境中,之后对各组分别进行处理,放入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中,实验处理和结果如表所示。组别处理根尖的生长情况1黑暗中垂直生长2某处理负向光生长3遮住根尖以上的部位负向光生长4遮住根尖垂直生长5完全剥除根冠6不完全剥除根冠(残留根冠原始细胞)约在1天内失去负向光性,新根冠形成后仍负向光生长7切除根尖0.5mm(即切除根冠和分生区)有限的伸长生长,无负向光性8切除根尖2mm(即切除根冠、分生区和伸长区)对2—8组应给予_____,第5组根尖的生长情况为_____,第8组根尖的生长情况为_____。据表推测_____是根的感光部位。(3)光对植物生长的调控需要IAA作为中介,用不同光照条件处理水稻幼苗,由图2、图3可知_____。(4)用单侧光处理水稻根后,检测根尖4mm向光侧和背光侧IAA含量,结果如表:处理弯曲度向光侧/(ng·g-1·FW)背光侧/(ng·g-1·FW)光强/(100μmol·m-2·s-1)63184498黑暗0418418据表可知,单侧光照使水稻根IAA_____,引起根的负向光性生长。(5)结合(3)(4)推测水稻根发生负向光性的原因可能是_____。IAA的含量决定了根尖的生长方向,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6)根据所学知识并结合以上研究分析秧苗能够扎根直立的原因是_____。11.(15分)下图中甲、乙分别表示细胞核内两种物质的合成过程,分析回答:(1)甲过程需要的酶有_________________,在一个细胞周期中,甲过程每个起点起始________次,该过程从多个起点开始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乙过程中两个酶的移动方向是否相同?_________(填“相同”、“不同”或“不一定”)。(3)在研究DNA复制机制的过程中,为检验“DNA半保留复制”假说是否成立,研究者用蚕豆根尖进行实验,主要步骤如下:步骤①将蚕豆根尖置于含放射性3H标记胸腺嘧啶的培养液中,培养大约一个细胞周期的时间。在第一个、第二个和第三个细胞周期取样,检测中期细胞染色体上的放射性分布。步骤②取出根尖,洗净后转移至不含放射性物质的培养液中,继续培养大约两个细胞周期的时间。请回答问题:若第一个细胞周期的检测结果是每个染色体上的姐妹染色单体都具有放射性,第二个细胞周期的放射性检测结果符合上图中的______(选填字母),且第三个细胞周期的放射性检测结果符合图中的______(选填字母),则假说成立。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C【解析】钠离子和钾离子在人体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钠离子的浓度细胞外高于细胞内,钾离子的浓度细胞内高于细胞外,动作电位的形成与Na+内流有关,静息电位的形成与K+外流有关。【详解】A、血浆渗透压形成与血浆中的无机盐和蛋白质等有关,故与Na+和Cl-均有关,A正确;B、神经细胞静息电位的产生主要与K+外流有关,B正确;C、由于动作电位的产生与Na+内流有关,故兴奋沿神经纤维传导时细胞膜外Na+大量内流,C错误;D、K+从神经细胞外运入细胞内是逆浓度运输,为主动运输,D正确。故选C。2、C【解析】与血糖调节相关的激素主要是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其中胰岛素的作用是机体内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胰岛素能促进全身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降低血糖浓度。胰高血糖素能促进糖原分解,并促进一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升高。【详解】A、如果器官为肝脏,则饭后血糖升高,在肝脏中合成肝糖原后血糖浓度恢复正常水平,甲处高于乙,A正确;B、如果器官为肝脏,饥饿时为维持血糖含量相对稳定,肝糖原水解补充血糖,使血糖浓度升高,所以甲处低于乙处,B正确;C、如果器官为胰腺,饭后血糖升高,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加,随血液从乙端进入血液循环系统,所以乙处高于甲处,C错误;D、血液经过肾之后,尿素经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进入肾小囊最后经肾小管排出体外,所以乙处的尿素浓度较低,D正确。故选C。3、C【解析】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体液和免疫调节的共同作用下,通过机体的各器官,系统的分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现的;内环境中血糖含量、温度、pH等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丘脑是机体体温调节中枢、血糖调节中枢和渗透压调节中枢。【详解】马拉松运动员比赛中细胞呼吸会产生乳酸,但因为血浆中缓冲物质的存在,血浆pH会保持相对稳定,A正确;甲状腺激素能促进代谢增加产热,由于炎热条件下比寒冷条件下散热慢,所以人体为了维持体温相对稳定,炎热条件下比寒冷条件下产热热慢,所以炎热条件下甲状腺激素分泌量低于在寒冷环境下,B正确;夏季室外施工的工人,散失的水分较多,为了维持细胞外液中渗透压平衡,体内抗利尿激素含量分泌上升,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少尿量的形成,C错误;人体内环境稳态的维持需神经-体液-免疫调节共同完成,D正确。【点睛】易错点:正常人在寒冷环境和炎热环境下产热和散热量的关系:由于寒冷环境中人体散热加快,相同时间内散热量比在炎热环境中多。为了维持体温相对稳定,寒冷环境中产热比炎热环境中产热多,但要注意寒冷环境中和炎热环境中,各自产热量=散热量。4、B【解析】分析曲线图:具有蚂蚁的植物和无蚂蚁的植物相比较,具有蚂蚁的植物幼角蝉的数目多,而没有蚂蚁的植物幼角蝉的数目不会增多,说明蚂蚁的存在对角蝉有利,有利于角蝉的繁殖。【详解】A、该样地的食物链是灌木→角蝉→跳蛛,A错误;B、角蝉幼虫分泌的含糖分泌物是蚂蚁的食物,同时蚂蚁也保护角蝉幼虫不被跳蛛捕食,说明角蝉幼虫和蚂蚁的种间关系是互利共生,B正确;C、蚂蚁所摄取的能量直接来源于角蝉幼虫分泌的含糖分泌物,C错误;D、有蚂蚁时角蝉幼虫数量将会增加,但增加到一定程度后不再增加,D错误。故选B。5、C【解析】图示是几种常见的单细胞生物结构示意图,其中①为衣藻,是一种低等植物,属于真核生物;②为草履虫,是一种原生动物,属于真核生物;③为变形虫,是一种原生动物,属于真核生物;④为大肠杆菌,属于原核生物;⑤为蓝藻,属于原核生物。【详解】A、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都含有核糖体,A正确;B、①②③属于真核生物,具有核膜和染色体,④⑤属于原核生物,不具有核膜和染色体,B正确;C、①是衣藻,属于真核生物,而④是细菌,属于原核生物,可见两者不是一类生物,C错误;D、各细胞结构上的差异性体现了细胞的多样性,D正确。故选C。6、A【解析】生物群落中的各个物种之间的相互作用或相互关系,谓之种间关系;生物种间关系通常是围绕物质、能量、信息和栖所等方面来展开的,其中尤其是食物联系;生物种间关系十分复杂,常见的有捕食、竞争、互利共生、寄生等。【详解】据图分析,甲和乙两个种群数量上呈现出“先增加者先减少,后增加者后减少”的不同步性变化,说明甲乙两种群属于捕食关系,且甲是被捕食者,乙是捕食者。故选A。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①.钾离子外流,使膜内侧电位降低②.一致③.感受器和效应器④.响尾蛇毒素、箭毒⑤.浆细胞⑥.淋巴因子⑦.自身免疫⑧.T⑨.体液【解析】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1)兴奋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也称为神经冲动。(2)传导过程:(细胞内K+浓度比较高,细胞外Na+浓度比较高)①静息电位的形成:细胞膜对K+的通透性增强,K+外流,膜电位为内负外正,运输方式为协助扩散;②动作电位的形成: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增强,Na+内流,膜电位为内正外负,运输方式为协助扩散;③局部电流的形成:兴奋部位与未兴奋部位由于电位差的存在产生局部电流,刺激未兴奋部位产生同样的动作电位,兴奋向两侧传导。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的方向相同,膜外则相反。2、突触的结构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神经递质发挥作用需要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会被分解灭活。3、体液免疫【详解】(1)图中a段(-70mV)为静息电位,静息电位的形成依赖钾离子外流,使膜内侧电位降低,表现为外正内负。c点为动作点位,膜内为正点位,相邻未兴奋部位的膜内为负电位,此时该处膜内侧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的传导方向一致;若用针刺激脊蛙(除去大脑的青蛙)的腓肠肌,脊蛙会发生屈腿反射,说明腓肠肌既可以感受刺激又可以做出规律应答,说明腓肠肌中存在感受器和效应器。(2)突触的结构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神经递质发挥作用需要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会被分解灭活。毒扁豆碱可使乙酰胆碱酶失去活性,导致乙酰胆碱无法分解灭活,则乙酰胆碱会持续作用于突触后膜,导致肌肉持续收缩;响尾蛇毒素可阻断乙酰胆碱释放,没有乙酰胆碱使突触后膜兴奋,肌肉会松弛;箭毒可与乙酰胆碱受体通道结合,却不能使其开放,阻断乙酰胆碱释放,突触后膜不兴奋,则肌肉会松弛;所以,可做为肌肉松弛剂的有响尾蛇毒素、箭毒。(3)在动物和人体内,B细胞通过T细胞和抗原双重刺激,在T细胞分泌的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分裂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浆细胞可以合成和分泌抗体。重症肌无力患者由于自身抗体与神经—肌肉接头处的乙酰胆碱受体结合,导致突触后膜受损,这是一种自身免疫病,临床上可切除胸腺抑制T细胞发育,从而阻断淋巴因子的产生,进而抑制体液免疫的应答。【点睛】本题考察了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机制、兴奋在神经纤维之间的传递和体液免疫。其中,动作电位的形成和静息电位的恢复、兴奋在神经纤维之间传递过程的分析是本题的难点,也是易错点。8、(1)①.A②.发育中的种子(2)①.不需要②.不能(3)乙烯利能抑制胚轴生长【解析】分析实验一:该实验的自变量是生长素类似物的浓度,因变量是大豆芽的长度,生长素类似物浓度为0的是空白对照组,由表格信息可知,和空白对照组相比,B、C、D实验中大豆芽长度大,说明生长素类似物促进大豆芽生长,促进作用随生长素浓度逐渐升高,先增大后减小。分析实验二:该实验的自变量是乙烯利的浓度,因变量是大豆芽的长度,a乙烯利浓度是0,属于空白对照组,与a相比,b、c、d大豆芽长度减小,因此乙烯利对大豆芽生长具有抑制作用。【小问1详解】据表格数据可知,A组未加生长素类似物,但大豆芽长度从初始长度为8mm变为16mm,故推测植物自身也产生生长素,促进了胚轴的伸长。在植物体内,生长素主要的合成部位是芽、幼嫩的叶和发育中的种子。【小问2详解】若实验一是探究生长素促进胚轴伸长的最适浓度的预实验,在正式实验时不需要设计不添加生长素的空白对照组,在B~D之间设置一定梯度的生长素浓度即可;由表格信息可知,B、C、D三组实验可知,与对照组相比,三组实验的生长素类似物都具有促进作用,因此不能得出该生长素类似物的作用具有两重性。【小问3详解】由实验二数据可知,与空白对照相比,加入乙烯利的实验组的大豆芽长度都减小,因此乙烯利能够抑制胚轴生长。【点睛】本题考查植物激素的作用,旨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并应用相关知识结合题干信息进行推理、综合解答问。9、(1)一(2)①.病原体与B细胞的直接接触②.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或“辅助性T细胞传递”)③.细胞毒性T细胞识别宿主细胞(靶细胞)表面分子的特异性变化(3)细胞毒性T细胞(4)①.抗原②.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解析】1、免疫系统的功能:防卫功能、监控和清除功能;2、非特异性免疫(先天性免疫)第一道防线:皮肤、粘膜等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特异性免疫(获得性免疫)第三道防线: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组成。3、特异性免疫(1)体液免疫过程为:a、感应阶段:除少数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外,大多数抗原被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再由T细胞呈递给B细胞;b、反应阶段: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c、效应阶段:浆细胞分泌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2)细胞免疫过程为:a、感应阶段: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抗原,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然后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b、反应阶段: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效应T细胞,同时T细胞能合成并分泌淋巴因子,增强免疫功能。c、效应阶段:效应T细胞发挥效应。【详解】(1)人体的免疫系统有三道防线,皮肤、黏膜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揉眼睛、抠鼻子等行为可能使2019-nCoV更容易突破人体免疫系统的第一道防线进入体液。(2)体液免疫主要依靠两个信号来实现,这两个信号的来源是:病原体与B细胞的直接接触和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或“辅助性T细胞传递”),而细胞免疫则依靠细胞毒性T细胞去识别宿主细胞(靶细胞)表面分子的特异性变化的信号来实现。(3)肺部细胞被病毒感染后成为靶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对这些靶细胞识别后,即刻分裂并分化,形成新的细胞毒性T细胞和记忆T细胞,同时细胞毒性T细胞对被感染的细胞(靶细胞)进行攻击,使其裂解死亡,造成肺部纤维化,使肺部呈现毛玻璃样浑浊,严重者出现“白肺”的症状。(4)目前接种2019-nCoV疫苗是预防新冠肺炎最有效的方法,疫苗在免疫反应中相当于抗原,其作用是进入体内诱导产生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从而对特定传染病具有抵抗力。【点睛】本题考查免疫系统的功能、过程及应用等相关知识点,把握实验设计中自变量的控制是解决这道题的关键。10、(1)慢(2)①.单侧光②.能伸长生长,但失去负向光性③.停止生长,无负向光性④.根冠(3)蓝光增强了IAA氧化酶活性,使IAA减少(4)分布不均(5)单侧光促使IAA向背光侧运输,蓝光提高了IAA氧化酶的活性,促使向光侧的IAA氧化分解得多(6)根尖一方面受到重力的影响发生向地弯曲生长,另一方面受到上方光照影响发生向下弯曲生长,茎负向地生长【解析】1、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主要的合成部位是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2、在单侧光的照射下,尖端的生长素可以发生横向运输,导致生长素在尖端下部分布不均匀,进而出现向光弯曲生长。【小问1详解】在横放的水稻幼根中,IAA因重力影响使近地侧浓度较高,表现为抑制生长,而远地侧生长素浓度低,表现为促进作用,近地侧细胞的生长速度比远地侧慢,根出现向地弯曲生长,该过程体现了生长素的两重性。【小问2详解】要研究水稻根在不同的处理下是否会出现负向光性(光的影响下),则实验的自变量是光照的有无,1为对照组处于黑暗中,对2~8组实验组应给予单侧光处理,观察其是否会出现负向光性;根据第6、7组结果可知,第5组完全去掉根冠,由于有伸长区,根尖能伸长生长,但失去负向光性,因此第5组根尖的生长情况为垂直生长;第8组切除根冠、分生区和伸长区后,根停止生长,无负向光性。由图表信息可知,有根冠可以感受单侧光刺激,无根冠不能感受单侧光刺激,故推测根冠是根的感光部位。【小问3详解】分析图2和图3曲线可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